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阮义忠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41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1326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中国摄影教父”“台湾的布列松”阮义忠全新摄影随笔作品!

从伊斯坦布尔到亚美尼亚的流浪探寻之旅

镜头刻录了人性的温度,摄影是一种信仰


内容简介

一场因音乐而起的旅行——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于1997年造访高加索山区小国亚美尼亚,感人经历以精彩的文章与摄影作品呈现。除了丰富的个人体认,且以同理心深入介绍亚美尼亚这个国家、民族的沧桑。

作者还远赴伊斯坦布尔,用镜头记录了这个土耳其极大的港口城市,这里有质朴的人民,也有繁华的商贸,悠久的历史浇灌了整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处处透露着极富吸引力的异域风情。


作者简介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卓有贡献,其中尤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以及1992—2004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巨大,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摄影随笔集《一日一世界》《人与土地(增补本)》《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作品。

目录

卷一:伊斯坦布尔的呼愁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1

到土耳其求助-3

伊斯坦布尔之眼-6

加拉塔的老茶馆-10

有一种情绪叫呼愁-16

一杯咖啡的记忆-20

烘焙师的荣耀-24

土国的茶文化-27

大巴扎-30

鸽子的天堂-35

都怪伊斯坦布尔的太阳-40

诗歌中的要角-45

帕慕克的博斯普鲁斯-50

午后的奥塔科伊-56

友善慷慨的民族-59

托普卡匹博物馆-61

精密的古代供水系统与护城墙-66

十九世纪的老电车-72

共和国的国旗与国父-81

你实际上是哪里人-84

索非亚清真寺与征服者-90

新清真寺-94

柯米塔兹住持过的教堂-101

难忘的土耳其料理-107

回到未曾到过的家-112


卷二:想念亚美尼亚

想念亚美尼亚-123

千里迢迢为音乐-125

爸爸来过夜的那一天-132

柯米塔兹的原乡-144

飞越挪亚方舟停靠的山-154

在亚美尼亚的第一餐-164

让阳光照在墓地上-171

围着十字架打转的字母-178

悲苦心灵的抚慰者-188

踩在神秘的禁地上-198

先进的古老文明-204

我们的母亲被关起来了-212

高加索的一道伤口-222

前世因缘现世果-232

玫瑰为什么有刺? -240

每个人都在背自己的十字架-245

晨风中的灵魂-250

等待上帝之子-256


精彩书摘

卷一:伊斯坦布尔的呼愁


到土耳其求助


去亚美尼亚的念头压不住。我遇到国际友人便打听,得到的回答却一概是“没概念”!离开法国土鲁斯那天,〈水之堡〉摄影艺廊创办人尚?杜杰德(Jean Dieuzaide)载我们夫妻去机场,从老旧泛黄的公文包掏出一本厚厚的图书:“这是《罗曼艺术全集》关于亚美尼亚的部分,抱歉不能送你,但你可以翻一下。”

办好登机手续,我迫不急待地在咖啡座展开书页。老先生颔首微笑:“亚美尼亚的建筑、雕刻及绘画在西方宗教艺术上占的分量很重。”“还有音乐”我热切地接腔:“他们的音乐太让我感动了,真想去看看那个地方、那些人!”

回台北没多久,《摄影家》杂志的英国编辑布莱恩?坎贝尔(Bryn Campbell)寄来一个沈甸甸的包裹。一拆我就心跳加快,赶紧叫老伴过来看——是一本《亚美尼亚2000年的艺术与建筑》,封皮里夹着布莱恩的短函:

“亲爱的义忠、瑶瑶:看到这本书我无法不买。文章不是那么好读,但插图与照片应能让你们更了解此国此民。希望你们喜欢。1997年3月28日”

欲望被两位好友烧得更旺,我却不敢轻举妄动。亚美尼亚位于高加索山区,被包在土耳其、乔治亚、亚塞拜疆和伊朗之间,去一趟可不像到巴黎、伦敦那么方便。再加上言语不通,就是入了境恐怕也寸步难行。

旅行社根本帮不了忙,还以为亚美尼亚是南美的一个小乡村。有天突然灵光乍现:杂志不是在1994年6月号介绍过土耳其摄影家阿拉?古勒(Ara Guler)?这可是最接近亚美尼亚的地方了!当下便传真一封请教信,回音来地也快:“你先办签证,到伊斯坦布尔来再说!”

打定主意,一个多月后,我和老伴趁去巴黎时,兜着朋友帮忙打听到的亚国驻法大使馆地址,忐忑不安地登门碰运气。

办签证的小姐板着脸,用英文问:“为何想去我的国家?”“贵国的音乐与建筑深深吸引了我们。”短短一句回答,却让她好像变了个人似地,笑容灿烂地拿起戳印,在两本护照上重重盖下:“你们是第一对去我国的亚洲人!”

不仅如此,她还特地离开座位,拿来几份关于亚美尼亚的介绍,殷殷叮咛:“要先到伊斯坦布尔,再从哪儿搭机去埃里温(Yerevan)。”

1997年 5月27日,我们在亮晃晃的大白天抵达伊斯坦布尔。阿拉?古勒帮我们订的酒店叫“理查德蒙”(Richmond),位于独立街(Istiklal)。柜台小姐递上一张纸条,说阿拉?古勒先生打过电话,稍后再联络。

时间刚够打开行李,冲个澡。不久之后,我们便被接到加拉塔老城区(Galatasaray)一栋古色古香的楼房。门上的玻璃彩绘简单明了地勾出大大的“古勒公寓”,跟楼主一样平稳沉厚、不花不俏。

(图1)


伊斯坦布尔之眼


阿拉?古勒的工作室楼高四层,二楼专门会客。世界各地的摄影家、新闻记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来伊斯坦布尔都会到他这儿坐坐,求教有关土耳其的大事小事。受过他款待的摄影家包括布列松、马克?吕布、伊涅兹?哈斯、约瑟夫?寇德卡、萨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逗留伊斯坦布尔期间,我和老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古勒的热情与慷慨。除了安排我们认识当地文化,他还推荐在该国摄影圈相当活跃的安馨?乌赞德斯(Engin Ozendes)女士帮《摄影家》杂志的〈土耳其专号〉组稿。更重要的是,没有他的引荐,我根本造访不了魂牵梦萦的亚美尼亚。

出生于1928年的古勒先生在他的国家地位崇高、人尽皆知,是土耳其少数具国际知名度的摄影家,为马格兰图片社的成员,被尊称为“伊斯坦布尔之眼”。早在1962年已是“徕卡大师奖”得主,之后获颁的荣誉包括土耳其的“世纪摄影师”、“文化艺术大奖”,法国的“国家荣誉勋章”以及美国的“露西终生成就奖”。

诺贝尔得奖主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自传《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何佩桦翻译),书中插图大部份都是古勒的照片。2009年出版的《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40年的照片》(Ara Guler's Istanbul: 40 Years of Photographs),书中还有帕慕克写的介绍文。

古勒自称“视觉历史学家”,自始至终拥抱“报导摄影师”这个身份,认为摄影只能反映现实,在艺术追求方面的价值不高。“我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便是「人的存在」,提供有关「人」的记忆,特别是他们的生活及遭遇。”

房间里堆满了书籍、相纸盒以及他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纪念品。有一面墙挂着他拍的世界名人;放眼望去,唯一认不出来的只有毕加索旁边的那位。

“这是谢尔盖?帕拉赞诺夫(Sergei Parajanov),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人们都以为他是苏联人,其实,他的父母都是亚美尼亚族。”

(图2)

加拉塔的老茶馆


独立大街位于历史悠久的贝伊奥卢区(Beyoglu),是君士坦丁堡鼎盛时期的时尚中心。十九世纪不但可见华贵的马车、先进的电车,商家还时兴用法文做广告。如今依然满街书店、艺廊、戏院、餐厅、精品店、咖啡馆以及经营了数代的糕饼店。

小区热闹的很,古勒的步调却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慢悠悠。徕卡相机不像一般摄影人那样挂在脖子、肩膀上,而是用掌心握着,相机带缠在手腕。双臂放松地在背后交叉,看起来就像个漫步的沈思者,只有拍照的人明白,他其实随时都在准备捕捉画面。

那天下午经过一家老茶馆,我们跟着拐进去,剎那之间有如踏入百年前的时空。坐在门口的茶馆主人美髯花白,毡帽下的双眸炯炯有神,活脱脱一位奥斯曼帝国的角色。

没开灯,大理石小方桌在黝黯的室内一张捱着一张,有的缺角,伴着暮气沉沉的靠背木椅,吞吐着时不我与的幽光。所有墙面都挂满了相框,框与框之间又钉着、贴着、悬着各式各样的剪报、资料。如果这还不叫泛滥成灾,是因为没把那些泛黄的插画、照片、证书、旗帜、奖状,以及整本、整张朝墙上钉的杂志、报纸加进去。

老板跟古勒闲聊,红茶一杯接一杯地喝,座位周遭也堆满了书报、文件。可惜不懂土耳其文,弄不清墙上挂的对象在讲什么。肖像感觉以政坛人物居多,整个环境郁闷地有如近代史陈列馆。

只能猜测,这家古勒口中的“加拉塔最老“茶馆,绝对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搞不好,当年的革命元老正是在此共商建国大计。老茶馆提供的绝不仅是饮料,还有那个令人振奋、缅怀的时代氛围。

(图3、4)


有一种情绪叫呼愁


土耳其的传统茶馆不接待女客。几位老汉各自分散在不同角落,似乎都有专属空间。可以想象,来这儿聊天、打牌、抽烟、发呆的主顾,在熟悉的人事物环绕之下,感觉多么温暖、安全、舒适。

两位年纪不小的男士坐在窗旁的两头,彼此靠得那么近,神情却是那么远。偶尔阳光也会不小心闯进来,将斑驳的墙角蒸出阵阵难以形容的气息。

在伊斯坦布尔,有一种情绪叫“呼愁”。难道这就是?

帕慕克在《一座城市的记忆》书中用了几乎一整章讲这个词儿:“「呼愁」起源于和忧伤一样的「黑色激情」,其辞源归因于亚里士多德时代最早提及的基本体液(黑胆质)??「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

这本书是2003年出版、2007年翻译成中文的。1997年用相机定格的这个画面,让我在18年后的今天有了新体会。

当时拍的另一张照片也透露了同样的情绪。有天走在喧闹的市集中,突然发现这个角落异常冷清。年轻人的前方座椅、后方店面均笼罩在阴影里。阳光从屋檐与遮阳篷之间的细缝钻入,唯独打在他身上。

喧嚣褪尽,就是本真出现时。然而,强烈的明暗对比让人感觉特别不实,彷佛是剧场中的一景。一个人面对的阴影,成了整条街的忧郁象征。弥漫在空气中的哀伤,难道也是“呼愁”?

(图5、6)


前言/序言

序:一场因音乐而起的旅行

阮义忠

十八年前,因为一首圣咏,我决定造访亚美尼亚。许多朋友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高加索山区小国闻所未闻,且刚脱离苏联,要取得入境签证十分困难。国际友人也无法给我太多建议,大家对此国都很陌生。有一天,一个名字闯入我的脑海——土耳其的国宝摄影家阿拉?古勒(Ara Guler)。

我和内人在伊斯坦布尔待了一周。阿拉?古勒不但慷慨招待,还特地请亚美尼亚摄影家波荷斯?波荷西扬(Poghos Poghosian)在当地照顾我们。没有这两位朋友,我不可能一偿造访亚美尼亚的夙愿。

直到现在,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两国之间依然并不友好,经历大屠杀的亚美尼亚人提到土耳其便咬牙切齿。然而,对我这个旅人而言,两国人民都让我深切领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慷慨与好客。

我在亚美尼亚几乎走遍各省份,但在土耳其只造访了伊斯坦布尔;两处各待一星期。在我的回忆当中,两地是无法分割的,就像任何一场旅行,没有起点,就不会有终点。

每次旅行都是离家与返乡的过程,其中最宝贵的经历都跟人有关。再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朋友,就会发生一些难忘的事。在情感上,那个所在就像家,令人产生归属感。

我的旅行经验常跟音乐有关。在进入亚美尼亚之前,我尽可能收集这个民族的音乐,除了圣咏,还有民歌、舞曲以及各种器乐。亚美尼亚音乐先驱科米塔兹(Komitas Vardapet)所作的弦乐四重奏,以及他生前亲自录唱的歌谣家里都有。

去之前就经常跟朋友说我要去亚美尼亚、我要去亚美尼亚,回来之后又经常讲那边发生的故事,许多朋友大概都听烦了!但直到写成文章、出书,我才觉得这场旅行终于结束了。每次旅行都有一位带路人,完成这本书,为的也是要向古勒与波荷西扬两位朋友致敬、感恩。

事隔这么多年,许多印象已淡。可喜的是,照片记录了一切细节。内人袁瑶瑶透过互联网对照影像,将照片上的场所背景一一搜出,在每篇文章的组织与润饰上也帮了大忙。卷一的文字部分,完全要归功于她。

谢谢老伴!

2015年9月2日于台北新店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威武,买书就上京东,送货就选于培立,棒棒的小哥!

评分

趁活动买了一堆摄影书,都非常不错~

评分

看完了,认识下外面的世界

评分

我已经和达让成了挚友,一进他家就把马牵出来骑上去扎尕梁找他,或者打电话把他从牧场叫下来。

评分

名字起的不错 活动凑单购入

评分

买来了还没看,微博上看到的推荐后来买的,618活动挺给力的,最后表扬京东物流和服务,快快快好好好。给京东@的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很喜欢,非常非常不錯!?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