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吴中朝教授,是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常受邀为国内外领导人做保健咨询和调理。
方法简单实用。只有老中医知道的养肾老偏方、经验方、小方法,自己动手做,花小钱防大病。
安全有效。名老中医数十年养生经验总结,用菜市场就能买到的食物调理肾虚,按按穴位就能增强肾气,动动手脚就能让肾重回年轻。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肾。内容包括中医对肾的认识,肾与健康的关系,常见的伤肾生活习惯,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肾。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肾脏调养方案。
作者简介
吴中朝,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主持或参加过十余项部省级中医养生保健课题研究。在长斯临床诊治经验基础上,对家庭中医保健领域有独到建树。近20年来,先后发表专业论文论著80余篇,专著5部,并多次获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曾十多次应邀或由国家外派赴国外进行医疗和讲学,并长期负责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临床与理沦课程的教学,主持多项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目录
专题:《黄帝内经》教你肾病问题早发现/14
第一章 养肾就是养命,肾好命就长
关于肾,90% 的人都想错了 /19
肾是生命的发动机,肾好人生才能更长久 /20
肾也管呼吸,咳嗽气喘不都是肺的错 /23
肾是身体的水阀,水肿、尿频调调它 /25
想要思维清晰、意志坚定,先养好肾 /27
肾好,让你腰不酸、腿不痛、牙口好 /29
便秘也关肾的事,别总折腾肠胃 /31
保持耳聪目明的秘诀,就是养好肾/34
肾好不好,看看头发就知道/36
第二章 看看你是哪种肾虚
你所认为的“肾虚”,真的是肾虚吗/39
喜温怕冷的人,多半是肾阳虚/43
头晕耳鸣是肾阴虚,要滋补肾阴/47
咳喘、自汗是肾不纳气,温肾才能平喘 /51
腰酸、尿频是肾气不固,要固肾涩精/54
肾精亏虚各人有不同,按肾俞穴能通用 /57
第三章 注意细节,别让“小事”伤了肾
经常熬夜,就是在透支你的肾/63
工作压力有多大,肾的压力就有多大/65
久坐工作的人,肾功能多数都不好 /69
小心憋出来的肾病/72
吃香喝辣,爽了嘴巴却伤了肾/74
豪饮不仅伤肝,也伤肾/76
随意吃药治不好病,反倒会伤了肾 /80
第四章 顺应四季,肾气养得足足的
晚睡早起,让你一个春天都精力充沛 /83
静心莫忘养肾,心肾同养安然过盛夏 /86
秋季燥邪来袭,吃点酸味滋补肾阴防未病 /90
“冬眠不觉晓”,吃饱睡足来年才有好身体/94
第五章 吃对食物,护好肾,身体壮
补肾,选黑色食物准没错/101
咸味也能滋阴补肾,但别太过/104
肾虚的人,餐桌上不能少了黑豆 /107
常吃黑芝麻,气血足头发好 /110
黑米最适合头晕目眩、贫血的人 /113
核桃,养肾健脑第一果/115
栗子是“肾之果”,体寒体弱的人可常吃/118
山药健脾益肾,最适合遗精早泄的人 /122
韭菜又称“起阳草”,让人温暖又强壮/125
秋冬进补,吃羊肉胜过吃人参 /128
夏天出汗也伤肾,巧吃鳝鱼帮你补回来/131
常吃泥鳅的人,不缺“性趣”/134
第六章 家里有这些中药,补肾就够了
枸杞子泡水,长寿的人都在用/139
常吃莲子,摆脱遗精滑泄的烦恼 /142
桑葚滋补肝肾,能让头发黑又亮/145
肉桂,让身体的火旺起来,不再怕冷/148
肾虚腰痛,不妨试试杜仲 /151
何首乌补肾气,让你白发变黑发 /154
鹿茸温肾健骨,腰膝酸痛的人常含服/157
肾虚遗精、盗汗,首选金樱子 /160
女贞子调理“无形之水”,治阴虚发热 /162
熟地黄肝肾同补,养出精气神 /164
山茱萸阴虚阳虚都能补,让你远离腰痛、耳鸣 /167
五味子泡水喝,摆脱自汗、盗汗 /170
锁阳,锁住阳气,让你冬天不怕冷 /173
第七章 养肾无须花钱,经络穴位就是特效药
常揉肾经,肾气足,少生病 /177
经常刺激涌泉穴,让肾气源源不断 /179
太溪穴激活先天之本,给肾脏添活力 /181
照海穴滋肾阴,有虚火的时候要常按 /184
大钟穴,肾气不足时会很痛/186
然谷穴,缓解烦躁、失眠、没胃口 /189
水泉穴,消水肿、利小便、止痛经/191
筑宾穴能帮肾排毒,常吃药的人要多按/194
调动肾经气血,肾俞穴“当仁不让”/196
命门穴是掌控生命的“门户” /199
每天揉揉腰眼穴,能让你长寿 /201
第八章 生活小妙招,养肾大功效
耳朵是“外肾”,常揉效果让你意想不到 /207
苏东坡推崇的梳头养肾法,原来是这样 /209
好睡眠胜过补肾药 /212
泡脚不是洗脚,这样泡脚肾不虚 /215
水是最好的排毒药,你喝对了吗/218
换个方式走路,前列腺问题没有了 /221
经常提肛,留住“性福” /223
第九章 12 种常见病症,补好肾就能解决
尿频,吃点温阳食物就能解除/227
遗尿、尿失禁,三个穴位就搞定/230
早生白发,就吃黑色食物/232
肾虚耳鸣、听力下降,常按耳前三穴/235
冬天手脚冰凉,多管齐下温补肾阳 /238
阳虚自汗,黄芪温阳固表有疗效 /241
阴虚盗汗,桑葚茶滋阴清热/245
肾虚腰痛,京门穴一穴搞定 /248
阳痿是肾阳虚,试试复原汤/251
频繁遗精,阴虚阳虚调理大不同/254
月经不调,阳虚、阴虚、气虚分开调/260
肾虚痛经,生姜水泡脚效果好 /266
精彩书摘
《黄帝内经》教你肾病问题早发现
肾病是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是在肾病早期,常被误诊成亚健康或其他不适。当发现肾脏异常时,往往肾已经“病重”。所以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容忽视。读读《黄帝内经》,我们就可以掌握肾病的征兆。
精神不振、浑身无力
《黄帝内经》认为,肾藏精。肾精可化生为肾气,肾气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肾气足则精神好、身体强健。如果肾不好,肾精流失,肾气就化生不足,人就容易出现精神不振、浑身无力的现象。
腰痛、腰酸
肾脏位于人体脊柱两侧的腰部,如果你出现腰痛或腰酸,排除肌肉组织劳损、骨骼疾病,有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
耳鸣、听力减退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中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如果你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多是肾虚的表现。一些老年人出现的耳聋,也多跟肾气衰退有关。
性能力下降
肾藏精,主生殖。如果肾不好,容易导致精气流失,男性出现遗精、滑泄、阳痿、早泄,女性出现带下过多、崩漏、月经不调、闭经,以及自汗、盗汗等。
水肿、尿多、尿频、尿失禁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肾具有控制和调节水液的作用,如果肾出问题,人体就不能及时将水气化,就会产生水肿、尿多、尿频、尿失禁等问题。
便秘
便秘不一定是因为上火、肠道疾病,还有可能是由肾功能失常造成的。肾开窍于二阴,主二便,大便的传导需要通过肾气的激发和滋养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肾功能失常,人也容易出现便秘现象。
畏寒怕冷
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阳气具有温煦人体的作用,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总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就要考虑是不是肾阳虚了。
头发少、容易干枯或少白头
中医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的说法。肾精充足,头发就乌黑茂盛。如果肾出了问题,肾精不足,头发就会稀疏干枯,容易变白脱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黄帝内经》里说,肾主骨。肾有掌控骨骼生长的功能,如果肾好,肾精充足,人体骨质就能得到很好的滋养,骨骼发育良好,牙齿坚固。如果肾出了问题,肾精不足,就容易出现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现象。不少老年人容易骨折,跟肾精流失、肾气衰微有关。
容易气喘
肾主纳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如果肾功能出现异常,容易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表现,也就是中医里所说的“肾不纳气”。
记忆力减退
中医认为,肾生髓,脑为髓之海。一个人肾好,肾精就充足,大脑得到的滋养也就足够,人就会头脑发达、精力充沛、记忆力变强。如果肾不好,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记忆力就会减退,使人变得健忘。
关于肾,90%的人都想错了
人的肾有两个,生长在人体腰部脊柱的两侧,右肾略靠下,左肾略靠上,其外形呈椭圆形,弯曲,就像豇豆粒一样。肾最大的作用就是泌尿,即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出来,再变成尿液排出体外,因而肾又有“尿素工厂”之名。肾还有代谢水液、分泌激素等作用。
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肾炎、肾功能衰竭等,都与这两个肾有关。
相信大多数人对肾的了解仅限于上面所述,其实上面所说的“肾”,只不过是西医所讲的肾,而中医里所说的肾,不仅包括上面提到的肾脏器官,还涵盖了人的生殖、泌尿、肾经、骨骼等各组织、器官,是一个被称为“先天之本”的生命系统。
简单来说,中医所说的肾系统包括肾脏、膀胱、骨、髓、脑、发、耳、二阴等。从功能来看,肾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元气”,同时调节人体功能,使各组织、器官能够和谐相处。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五脏之一的肾属阴。
肾位于膈之下、腹腔内,膈上属阳,膈下属阴,因而肾又为“阴中之阴”。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看,肾属水,与心相济,与脾相依,肝为肾之子,肺为肾之母。总之,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肾是生命的发动机,肾好人生才能更长久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中医认为,肾最主要的功能是“藏精”,即把人的最精华的宝贝储存起来,封藏起来,使其不能任意流失。《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气是人体至关重要的精华,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项功能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毫无疑问,肾就是这辆汽车的发动机,为生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
前言/序言
肾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医将其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对其极为重视。
肾在人体中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详细的阐释:“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就相当于一个“大力士”,决定了人身体的力量强弱,并影响人大脑的灵活、精细程度。肾与五脏六腑,以及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系统也息息相关,它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其消长起落影响着人的生、老、壮、已。简单地说,肾就像是人体的一个蓄水池,其他器官是与之相连的小池塘。肾的精气充足,就能很好地补给其他器官;如果肾功能不足,其他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影响。
然而,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在消耗着肾,如生活环境的污染、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无休止的压力、经常熬夜、过度疲劳、抽烟、大量应酬、无节制的性生活、药物服用不当等。一旦肾消耗过度,就会累及全身,导致健康出现问题。常见的性功能减退、脱发、腰痛、尿多、尿频等,都是肾虚的表现。因此,不论男人、女人,养肾是一辈子的大事儿,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经营。
肾还是一个“敏感词儿”,很多人听到养肾、补肾,就会联想到肾虚。其实,肾并非虚了才要补,在平时肾就需要好好养护,这样人才会健康。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肾呢,怎样判断自己的肾好不好,日常生活中需不需要给肾“特殊待遇”?……所有关于养肾的问题,我们尽可能都在本书中一一为你展现出来。
本书是从《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展开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你想要了解的问题,本书或许并没讲太多,或者你自己理解的情况也可能会与书中所讲有出入,毕竟养生各有观点,中医也讲因人而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做到了普遍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提到的食物、药物、穴位等方法,只适用于日常养肾保健和慢性疾病的日常调理,并不能代替医疗,某些方药、治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养肾并不是一件玄乎事儿,也不是一件难事儿,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希望本书能解决你的一些疑惑,助你养好肾,防病于未然。
吴中朝
《静水流深:生命之歌与人生智慧》 一、 序章:当生命的长河涌动 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生命之河。这条河流,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承载着我们的生长、记忆、情感,以及无数次的跌宕起伏。它既是我们身体机能的根本,更是我们生命活力的源泉。然而,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对这条生命之河的关注,任其或湍急或平缓地向前奔涌,直到某些警示信号出现,才惊觉其重要性。 《静水流深:生命之歌与人生智慧》并非一本单纯的医学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曲献给生命本身的赞歌,一次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探索。它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身体,尤其是那个常常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器官——肾脏。我们将从更广阔的哲学、文化、历史以及生活实践的维度,去理解生命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在自然规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之道。 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列举一堆枯燥的医学术语或病症,而在于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和理解。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倾听生命低语,感受其内在的韵律,并从中汲取力量,智慧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可能,让生命的河流,无论遇到何种阻碍,都能继续以一种更加从容、更加有力的姿态向前。 二、 生命的基石:理解身体的哲学 我们的身体,是宇宙间最精妙的造物之一。它不仅仅是血肉之躯,更是一个复杂而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器官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维系着生命的运转。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显而易见的“大家伙”,却容易忽略那些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 《静水流深》将首先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关于身体的哲学思考。它会以一种散文诗般的方式,描绘身体作为“生命的容器”的奇妙之处。我们将不再将身体仅仅视为一个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活生生的、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家”。在这个“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地,我们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在生命进程中扮演着隐秘但关键角色的系统。这些系统,如同城市的地下管网,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却承载着城市运转的命脉。一旦它们出现问题,整个城市的运行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理解它们的运作机制,了解它们在维持我们整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是我们走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这本书不会充斥着冰冷的解剖图谱或晦涩的生理过程。相反,它会尝试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生命科学转化成易于理解的智慧。我们将会以一种“观察者”的姿态,去欣赏身体内部上演的“生命交响曲”,理解每一个音符(器官的功能)是如何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从呼吸的轻柔到心跳的有力,从消化食物的奇迹到新陈代谢的活力,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开始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身体,我们会发现,健康并非仅仅是“没有生病”,而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存在状态。它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是一种与自然规律同频共振的生活方式。这种理解,将为我们后续对生命智慧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生命的润滑剂:水的力量与流动的哲学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长的基石。它占据了我们身体的大部分,参与着我们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到体内的物质运输,再到体温的调节,水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往往只是在口渴时才想起它,却很少深入思考水在我们生命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静水流深》将从“水”这个最基础的元素出发,探讨生命的流动性与变化性。我们会以诗意的语言,描绘水的不同形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展现出的强大而柔韧的力量。河流的奔腾,雨露的滋养,冰雪的沉静,蒸汽的升腾,每一种形态都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可能性。 我们将进一步审视水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补充”,而是贯穿始终的“生命润滑剂”。它帮助我们清除体内代谢的废物,确保营养物质的顺利输送,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以及让我们的思维保持清晰。当身体内的“水”出现问题,比如滞涩不通,或者过于稀薄,都会对生命的整体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会引导读者认识到,保持身体内部“水的健康流动”是多么重要。这不仅仅是喝足够的水那么简单,它更关乎我们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关乎那些至关重要的排泄和循环系统是否能高效地运作。当我们身体内的“水”能够顺畅地流动,我们的身体就更能有效地自我修复,我们的精力就会更加充沛,我们的情绪也会更加稳定。 我们会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那些与“水”密切相关的身体机制。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为我们工作,又是如何在默默地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力。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生命的节奏,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疏导”,在适当的时候“滋养”,让生命之河,始终保持着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流动。 四、 生命的平衡术:调和与适应的艺术 生命并非一成不变的直线,而是一场持续的动态平衡。我们的身体,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下,寻找和维持自身的平衡状态。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饮食习惯,以及内部的压力、情绪波动,都会对这个平衡系统发起挑战。 《静水流深》将深入探讨“平衡”在生命中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正常指标”,更是生命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智慧。我们将看到,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如何通过精妙的机制来调和外部变化,从而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也同样拥有这种内在的智慧。 我们会将这种“平衡术”的理念,投射到我们对身体的理解上。身体的每一个系统,都在努力地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那些负责维持我们生命基础的器官,更是这场平衡术中的关键执行者。当它们的能力受到损耗,或者与外界的失衡因素过多时,整个身体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本书将鼓励读者,从“对抗”的心态转变为“调和”的心态。与其一味地压制身体发出的信号,不如尝试去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含义。与其强求身体达到某个不切实际的标准,不如学着去适应和顺应生命本身的节奏。这种顺应,并非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我们将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管理等方式,来帮助身体维持这种动态平衡。这并非是学习一套复杂的养生秘籍,而是通过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它与我们身体的内在需求更加契合。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恰恰是维持生命平衡的最佳选择。 五、 生命的远见:智慧与长寿的内在联系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但真正的长寿,并非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堆砌,而是一种生命质量的体现,是一种智慧的沉淀。它关乎生命的深度,生命的广度,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意义。 《静水流深》将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样的“好”是真正持久的“好”。它不仅仅是对健康状态的短暂维持,更是对生命整体活力的长远守护。我们将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那些真正有助于我们生命蓬勃发展的因素。 这本书不会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会承诺任何夸张的寿命延长。相反,它将聚焦于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生命品质的智慧。这些智慧,往往体现在我们对待生活、对待身体、对待内心的态度上。 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一种“长远眼光”来看待健康。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能够为生命打下坚实基础的内在机制,并学会如何去呵护它们。这种呵护,是一种积极的投资,是对未来生命力的储备。 最终,《静水流深》希望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观:生命的长度固然值得追求,但生命的质量和智慧,更是赋予生命以深刻意义的关键。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运作规律,学会了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如何在生活的潮起潮落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那么,无论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都将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这是一场关于生命本身的深刻对话,一次对人生智慧的温柔启迪,邀请你一同踏上这场静水流深的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