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争武器的地震
皇帝策划的“被捐款”
肃顺的淫筹
政变要不要穷治党援
唾面自干的老同志
抽总理耳光的女杰
清初响应民意的太后改嫁是怎么回事?
“恭俭宽仁”的道光皇帝为何会亲手杀人(而且是是三个)?
晚清皇帝是如何败家的?咸丰帝是如何“劝捐”的?
同样是“权相”,穆彰阿与和珅的区别在哪里?
晚清以名公巨卿领衔的评论界,对火箭干部琦善为何是“毁多誉少”?
正史与野史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吃梦”的由来?
李连英素来低调,他的秘闻轶事有哪些?
圆明园外的李老板为何被处斩了?
郭嵩焘离婚未遂案的来龙去脉?
所谓的“柳如是楼”是否真的存在?
秋瑾与“民国奇女子”吕碧城关系不一般,他们究竟是不是同性恋人?
民国时敢抽总理耳光的女中豪杰是谁?
汪兆铭的明媚与深沉表现在哪些方面?
晚清时期,皇帝有皇帝的难处,但凡一个行将没落的王朝,在财政方面总会是捉襟见肘,这不,连咸丰帝都要跑去“劝捐”了;臣子同样有臣子的难处,当了十几年权相的穆彰阿,结局有点悲,“火箭干部”琦善也是毁多誉少。
民国时候的社会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究竟有多大区别?看看秋瑾、吕碧城、唐群英、向警予与蔡畅的生活场景,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民国生活。
本书是谭伯牛专栏“牛饮·之二”的文章结集,既有诙谐幽默的小段子,又有深厚底蕴的史实故事。读起来轻松幽默,意味深长。
谭伯牛,自由职业者。
致力于研究清史,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淮军史实。
著有《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天下残局:断章取义晚清史》等。
作者史料之扎实、见解之独到,常令人耳目一新,天涯社区网友们更有“千军万马来追(谭伯)牛”之说。
辑一
县官地震口述实录
乾隆三年的抗灾
作为政争武器的地震
良法与莠政
响应民意的太后改嫁
爱新觉罗·福临的邀请函
流星与彩虹
不向中国人磕头(Kow-tow)
亲手杀人的皇帝
太平无事
爱新觉罗八世
且乐道人与地行仙
皇帝策划的“被捐款”
无解
辑二
不知避讳方为真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饿死宰相
“主圣臣直”
甘井胡同的神仙
时代的影子
黄十二代小琦
政变要不要穷治党援
海翁轶事
辑三
军机处里偷金印
油油倒翻
栗大王的恩太太
在脸上打草稿
龚氏翰林体
好官胡为之
吃梦 ....
辑四
谁跟皇帝抢骨头
肃顺的淫筹
共妻的传言
近代的天宦
悔翁的家难
郭嵩焘离婚未遂案
六云轶事
欠打的王闿运
诗不要乱写
状元若兰
戴女士的潇湘梦
虚构的柳如是楼
辑五
孙文的逃亡
唾面自干的老同志
可怜谢道韫
秋闺瑾与吕碧城同榻
抽总理耳光的女杰
单方面宣布结婚的恶果
汪兆铭的明媚与深沉
多活了一百零五天
格萨尔·关?
亲手杀人的皇帝
若论皇帝的教养,清代诸帝普遍能得高分,在国史上可以拿团体金牌。即位前,王子们接受高质量而又严格的岗前培训,有私人教师,念私家教材,以文科为重,不废理科,还上体育课,重视“外语”能力(满、汉、蒙、藏诸语),涉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门学问。及至学有所成,他们的父皇将进行综合评估,选定一位继承人,这就是太子。然而,太子人选并不公布,他的名字被写在两张纸上,一张藏入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一张藏入皇帝随身携带的小金匣。直到皇帝临死,亲自发布遗命,或者,如果皇帝死得太突然,来不及揭开谜底,则由王公大臣公同启视,才知道谁是真命天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仁宗在度假时去世,事出仓卒,未有遗命,群臣手忙脚乱,在宫中翻箱倒柜,好容易找到小金匣,却没钥匙,遂集体决定由军机大臣托津撬锁,打开一看,一张写于二十一年前的纸条,旻宁二字赫然在焉。旻宁,就是未来的清宣宗,他的年号为道光。
据《清史稿·宣宗本纪》,十岁那年,旻宁随爷爷(乾隆皇帝)打猎,射中小鹿一头,受黄马褂花翎之赏。这事要记一笔,是为了强调天生圣人,从小就英明神武,超凡脱俗,属于官方史书特有的“书法”。如今,大会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掌声没有不热烈的,闭幕没有不圆满的,云云,可视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不过,三十一岁那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旻宁在养心殿开枪击毙两名教徒,可见他还真有点功夫。除了这次“杀贼”,旻宁即位后另有一次杀人记录。某夜,他在乾清宫,突然盛怒,无法遏制,当即招来值班侍卫王,亲授宝刀,命其至某宫某室,于床上取一妃子首级。为什么杀,杀了谁,已不可考。然而,钦赐宝刀,又命提头来见,此与亲自动手杀人没啥区别。
天子者,代天育民;反过来,也可以代天杀人。这是天赋皇权中最重要的一项。然而,概乎言之,一些开国之君,兴起于草莽,篡夺于宫禁,免不了亲手杀人;还有一些性情残忍,视法制为虚设的暴君,亦尝手刃臣民。此外,有过亲手杀人经验的帝王,史上并不多见。旻宁于此,又是一项纪录。三条人命在手,不得不说,旻宁的性格颇有几分侠动之气,与《本纪》给他做的鉴定,所谓“恭俭宽仁”,有些出入。
尽管杀过人,综其生平而论,旻宁仍是一个低调的人,一个不喜事的人。哪怕在他任内,发生了中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点儿背,接手了“后盛世”的烂摊子,怨不得他。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时而急促如风暴来临前的紧张,时而又舒缓如夏日午后的慵懒,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在关键转折处,他不会急于给出定论,而是设置悬念,引导我们去主动思考背后的推力。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对于文化思潮演变的描摹,那种新旧观念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和阵痛,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没有将历史的进步描绘成一条平坦的上坡路,而是充满了反复、曲折甚至倒退的泥泞。这种对复杂性的承认,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启发性。它教会我,历史的演进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某些“进步”,恰恰建立在前辈们无数次跌倒和再爬起的经历之上,这份沉甸甸的重量感,是许多肤浅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名为《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的书,读起来就像是在跟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促膝长谈。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地罗列事实,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洞察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细腻刻画,那种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彷徨的心境,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感同身受。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分析,没有采取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复杂的动因和多层次的影响,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久久沉思,对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真相”产生了新的认识。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历史幽暗面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层次感,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过渡到具体的事件剖析,再到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挖掘,逻辑清晰,一气呵成,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辞藻的空洞感,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起这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繁复的考据。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他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专业研究者与普通历史爱好者。专业术语的出现总是恰到好处,而且往往伴随着清晰易懂的解释,绝不让人感到突兀或受挫。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富有画面感的细节描写,比如某个特定时期的服饰、街景、乃至人们的口头禅,这些“微观”的碎片,如同高清晰度的滤镜,让整个历史场景瞬间立体起来。这种将宏大叙事与生活细节完美融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使得即便是对近代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情境,并被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所深深吸引。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深感受是它的“诚实”。它没有试图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一个历史阶段,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态度去审视一切。它勇敢地揭示了那个时代“明媚”背后的“深沉”代价,那些为了进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那些光鲜成就下隐藏的妥协与无奈。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批判精神,让人感到非常信服。它不是在宣讲某个既定教条,而是在邀请读者一起参与到对历史的再认识和再评估中来。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好与坏”、“对与错”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被彻底打破了。它提供了一种更具包容性和辩证性的视角去看待过去,这种智识上的提升,远比记住几个日期或人名要宝贵得多。这本书无疑是近些年来我读过的,最能引发深度思考的历史著作之一。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被它那如同散文诗般的笔触所吸引。文字的韵律感极强,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作者并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讲述”一个发生在昨日的、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年代数据和政治博弈,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记得有一章专门描述了某次社会变革中的民间疾苦,那种对底层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怀和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共鸣,读到激动处,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想要穿越时空去伸出援手的冲动。这种饱含人文温度的书写方式,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原本遥不可及的“过去”,变得触手可及。不同于那些只关注帝王将相的传统史著,这本书似乎更懂得倾听沉默者的声音,那份对“被遗忘者”的尊重和记录,让整部作品的厚度陡然增加,不再是单薄的精英叙事,而是多维度的历史切片。
评分谭伯牛专栏“牛饮·之一”的文章结集,不仅涉及湘军、淮军、太平军的秘闻轶事,也谈到了一些史实翻案,有理有据,读来趣味盎然。
评分●同类作品中的经典标杆,罗辑思维、冯唐、张鸣、和菜头、黄集伟等大佬倾力推荐,豆瓣知乎读者高分好评《战天京》是清史研究者谭伯牛关于晚清历史的经典之作。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评分本书是谭伯牛专栏“牛饮·之一”的文章结集,不仅涉及湘军、淮军、太平军的秘闻轶事,也谈到了一些史实翻案,有理有据,读来趣味盎然。
评分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的。京东应该在质量上有保障!
评分另外,书中对“天国”这边的叙述太少,资料不像说清政府那样详细。当然可能留存的也不多。总之,是本不错的书,湘系几个大佬的集子要认真看完就是不容易的
评分《@文化丛书:@文明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内容涉及面较广,如目录所示,分为五个板块,既有对@文明的宏观观照和整体把握,也有一些微观观察和个案研究,既有历史回顾,也有现实分析,不拘形式,重在探讨,有的学术味十足,曾在高层次的学术刊物发表或转载,如《论阿拉伯一@文化的和谐理念》被收入人民日报社《内参》2006年第36期,《当代@文明的新趋势》,其核心内容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文明与西方文明主权观之比较》被收入《2004年中国学术年鉴》,有的则朴实无华,只在普通刊物刊行,在小范围内流传,如《学者论》、《@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理念》、《敬业精神与@民族的兴衰》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不必从头读到尾。
评分东西收到了~,质量很好,是正品,包装很好~,价格也不错,包装很好~,配送速度给力,运送过来也没有磕碰,京东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好,下次还来买,推荐给大家哦~~
评分晚清时期,皇帝有皇帝的难处,但凡一个行将没落的王朝,在财政方面总会是捉襟见肘,这不,连咸丰帝都要跑去“劝捐”了;臣子同样有臣子的难处,当了十几年权相的穆彰阿,结局有点悲,“火箭干部”琦善也是毁多誉少。
评分已经在京东上买了好多书,都是在活动的时候,价格非常划算,送货速度也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