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夢寬窄

春夢寬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充閻 著
圖書標籤:
  • 春夢
  • 愛情
  • 成長
  • 都市
  • 情感
  • 小說
  • 女性
  • 青春
  • 現實
  • 治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900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507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名傢書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6
字數:225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本書共分為四輯,第一輯《三鬆堂依舊》錶達瞭作者對過去師友的懷念之情。第二輯《熒火》錶達瞭作者對自然風光和旅途中的感悟和思考。第三輯《過去的瞬間》錶達瞭作者對過往的歲月的感觸和記憶。第四輯《冷暖自知》是作者對自己的創作的思考。這部散文集是不可多得的編選佳作。宗璞筆下的戰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瞭深重的精神創痕,並具有一種柔性的書捲氣息。那種浸入骨髓的文化質感,雋永而精緻,讀來讓人既能感受到知識又有文字的美感。

目錄

悠悠歲月
青燈有味憶兒時
碗花糕
我的第一個老師
小妤姐
母親的心思
薏以的悲喜劇
“子弟書”下酒
有信自遠方來
傢住陵西
我們會老嗎?
史裏春鞦
欲望的神話
創業有方 交班無術
作個纔人真絕代
殘碑荒塚認遼朝
文明的徵服
強梁無奈死神何
避暑山莊裏的兩對祖孫
兩個李白
文人相重與文人相輕
蘇東坡在海南
履痕處處
冰城憶
迴頭幾度風花
空山鳥語
醉葉吟
櫻桃園
春寬夢窄

精彩書摘

  青燈有味憶兒時
  一
  談到我的經曆,有些朋友常常不解: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不管是鄉村、城市,早都辦起瞭學校,為什麼卻讀瞭那麼多年私塾?我的答復很簡單:環境、條件使然。
  我的故鄉在遼西的醫巫閭山東麵一個名叫“大荒”的村落裏。當時的環境,是兵荒馬亂,土匪橫行,日本“皇軍”和僞保安隊不敢露麵,那裏便成瞭一處“化外”荒原,學校不要說興辦,當地人見都沒有見過。說到條件,就要提到我的一位外號“魔怔”的族叔。他很有學問,但由於性格骨鯁,不行於時;靠著傢裏的一些資産,剛到四十歲便過上瞭鄉下隱居的生活。他有一個男孩,小名喚作“嘎子”,生性頑皮、好動,三天兩頭招惹是非。魔怔叔自己沒有耐心管教,便想延聘一位學究來加以培養、造就。於是,就請到瞭有“關東纔子”之譽的劉璧亭先生。他是“魔怔”叔早年的朋友,國學功底深厚,做過府裏的督學和縣誌的總纂。隻因不願仰承日本人的鼻息,便提前告老還傢瞭。由於對我有好感,魔怔叔同時說服我的父親,把我也送進瞭私塾。
  這樣,我們這兩個無拘無管、瘋淘瘋炸的頑童,便從“百草園”來到瞭“三味書屋”。其時為1941年春,當時我剛滿六歲,嘎子哥大我一歲。學生最多時增至八人,但隨進隨齣,堅持到底的隻有我們兩個。
  私塾設在魔怔叔傢的東廂房。這天,我們早早就趕到瞭,嘎子哥穿瞭一條紅長衫,我穿的是綠長衫,見麵後他就要用墨筆給我畫“關老爺”臉譜,理由是畫上的關公穿綠袍。拗他不過,隻好聽從擺布。幸好,魔怔叔陪著老先生進屋瞭。一照麵,首先我就嚇瞭一跳:我的媽呀,這個老先生怎麼這麼黑呀!黑臉龐,黑鬍須,黑棉袍,高高的個子,簡直就是一座黑塔。
  魔怔叔引我洗淨瞭臉盤,便開始舉行“拜師儀式”。程序很簡單,首先嚮北牆上的至聖先師像行三鞠躬禮,然後拜見先生,把魔怔叔事先為我們準備好的禮物(《紅樓夢》裏稱之為“贄見禮”)雙手奉上,最後兩個門生拱手互拜,便算瞭事。接著,是先生給我們“開筆”。聽說我們在傢都曾練習過字,他點瞭點頭,隨手在一張紅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瞭“文章得失不由天”七個大字,然後,兩個學生各自在一張紙上摹寫一遍。這樣做的意義,我想,是為瞭掌握學生寫字的基礎情況,便於以後“按頭製帽”,有的放矢。
  先生見我們每人都認得許多字,而且,在傢都背誦過《三字經》、《百傢姓》,便從《韆字文》開講。他說,《三字經》中“宋齊繼,梁陳承”,講瞭南朝的四個朝代,《韆字文》就是這個梁朝的周興嗣作的。梁武帝找人從晉代“書聖”王羲之的字帖中選齣一韆個不重樣的字,然後,讓文學侍從周興嗣把它們組閤起來,四字一句,閤轍押韻,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個通宵過去,《韆字文》齣來瞭,周興嗣卻纍得須發皆白。先生說,可不要小看這一韆個字,它從天文、地理講到人情世事,讀懂瞭它,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個基本的概念。
  當時,外麵的學堂都要誦讀僞滿康德皇帝的《即位詔書》、《迴鑾訓民詔書》和《國民訓》,劉老先生卻不去理會這一套。兩個月過後,接著給我們講授“四書”。書都是綫裝的,文中沒有標點符號。先生事前用蘸瞭硃砂的毛筆,在我們兩人的書上圈點一過,每一斷句都畫個“圈”,有的則在下麵加個“點”。先生告訴我們,這種在經書上斷句的工作,古人稱作“離經”,就是離析經理,使章句斷絕。也就是《三字經》裏說的“明句讀(讀音為“豆”)”。“句讀”相當於現代的標點符號。古人寫文章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他們認為,文章一經圈點,文氣就斷瞭,文意就僵瞭,文章就死瞭。但在讀解時,又必須“明句讀”,不然就無法理解文章的內容。有時一個標點點錯瞭,意思就完全反瞭。先生說,斷句的基本原則,可用八個字來概括:“語絕為句,語頓為讀”,語氣結束瞭,算作“句”,用圈(句號)來標記;語氣沒有結束,但需要頓一下,叫做“讀”,用點(逗號)來標記。
  先生麵相嚴肅,令人望而生畏,人們就根據說書場上聽來的,送給他一個“劉黑塔”(實際應為“劉黑闥”)的綽號。其實,他為人正直、豪爽,古道熱腸,而且,饒有風趣。他喜歡通過一些笑話、故事,嚮學生講述道理。當我們讀到《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時候,他給我們講瞭一個兩位教書先生“找得”的故事——
  一位先生把這段書讀成“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發覺少瞭一個“得”字。一天,他去拜訪另一位塾師,發現書桌上放著一張紙塊,上麵寫個“得”字。忙問:“此字何來?”那位塾師說,從《大學》書上剪下來的。原來,他把這段書讀成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末瞭多瞭一個“得”字,就把它剪瞭下來,放在桌上。來訪的塾師聽瞭十分高興,說,原來我遍尋不得的那個“得”字跑到瞭這裏。說著,就把字塊帶走,迴去後,貼在《大學》的那段書上。兩人各有所獲,皆大歡喜。
  書中奧義無窮無盡,盡管經過先生講解,也還是不懂的居多,我就一句句地請教。比如讀到《論語》,我問:夫子說的“四十而不惑”應該怎麼理解?他說,人到瞭四十歲就會洞明世事,也能夠認清自己瞭,何事做得何事做不得,何事辦得到何事辦不到,都能心中有數;再過一些年就是“五十而知天命”,便又進入一個新的境域。但有時問到瞭,他卻說,不妨先背下來,現在不懂的,隨著世事漸明,閱曆轉深,會逐漸理解的。
  讀書生活十分緊張,不僅白天上課,晚上還要安排自習,溫習當天的課業,以增強理解,鞏固記憶。那時傢裏都點豆油燈,魔怔叔特意買來一盞汽燈掛在課室,十分明亮。沒有時鍾,便燃香作記。一般復習三排香的功課,大約等於兩個小時。散學後,傢傢都已熄瞭燈火,偶而有一兩聲犬吠,顯得格外磣人,我一溜煙地往迴跑著,直到看見母親的身影,叫上一聲“媽媽”,然後撲在她的溫暖的懷裏。
  早飯後上課,第一件事,便是背誦頭一天布置的課業,然後講授新書。私塾的讀書程序,與現今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它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它記牢,而是先大緻地講解一遍,然後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反復玩味,進而加深理解。魔怔叔說得很形象:“這種做法和竊賊偷東西類似,先把偷到的財物一股腦兒抱迴傢去,然後,待到消停下來,再打開包袱一一細看。”魔怔叔後來還對我說過,傳道解惑和知識技能的傳授,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學數學,要一步步地來,不能跨越,初等的沒學習,中等、高等的就接受不瞭;學珠算,也要先學加減,後學乘除,一個颱階一個颱階地上。而一些人情道理,經史詩文,是可以隨著年齡、閱曆的增長逐步加深理解的。
  記得魔怔叔說過這樣一個例子:《韆字文》裏有“易輶攸畏,屬耳垣牆”這句話。他從小就會背,但不知什麼意思。後來,讀《詩經?小雅》遇見瞭“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這句話,還是不懂得。直到齣外做事瞭,一位好心的上司針對他說話隨便,齣言無忌,勸誡他要多加小心,當時還引用瞭《韆字文》中這句話。這時,他纔明白瞭其中含義:說話輕率是可怕的,須知隔牆有耳呀!“輶”是古時的一種輕車,“易輶”就是輕易的意思。後來,我也逐漸體會到,這種反復背誦的功夫十分有益。隻要深深地印進腦子裏去,日後總會漸漸理解的;一當遇到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的具體問題,那些話語就會突然蹦齣來,為你提供認識的參照係。這種背誦功夫,舊稱“童子功”,必須從小養成,長大以後再做就很難瞭。
  說到童子功,有一句古語叫“熟讀成誦”。說的是,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把詩文吞進口腔裏,然後再拖著一種腔調大聲地背誦齣來。拙笨的方法常能帶來神奇的效果,漸漸領悟,終身受用。不過,這一關並不好過。到時候,先生端坐在炕上,學生背對著他站在地下,聽到一聲“起誦”,便左右搖晃著身子,朗聲地背誦起來。遇有錯訛,先生就用手拍一下桌麵,簡要地提示兩個字,意思是從這裏開始重背。背過一遍之後,還要打亂書中的次序,隨意挑齣幾段來背。若是不做到爛熟於心,這種場麵是難以應付的。
  我很喜歡背誦《詩經》,重章疊句,反復詠唱,朗朗上口,頗富節奏感和音樂感。誦讀本身就是一種欣賞,一種享受。可是,也最容易“串籠子”,要做到“倒背如流”,準確無誤,就須下笨功夫反復誦讀,拚力硬記。好在木版的《詩經》字大,每次背誦三頁左右,倒也覺得負擔不重,可以照玩不誤;後來,增加到五頁、八頁;特彆是因為我淘氣,先生為瞭用課業壓住我,竟用訂書的細錐子來紮,一次帶起多少頁來就背誦多少。這可苦瞭我也,心中暗暗抱怨不置。
  我原以為,隻有這位“黑先生”(平常稱他“劉先生”,賭氣以後就改口叫他“黑先生”,但也止於背後去叫。)纔會這樣整治生徒;後來,讀瞭國學大師錢穆的《八十憶雙親》的文章,方知“天下塾師一般黑”。錢先生是這樣記述的:“翌日上學,日讀生字二十,忽增為三十。餘幸能強記不忘,又增為四十。如是遞增,日讀生字至七八十,皆勉強記之。”塾師到底還有辦法,增加課業壓不住,就以錢穆離座小便為由,“重擊手心十掌”。“自是,不敢離座小便,溺褲中盡濕。”
  我的手心也挨過打,但不是用手掌,而是闆子,榆木製做,不甚厚,一尺多長。聽人說,木闆經尿液浸過,再用熱炕猛烙,便會變得酥碎。我和嘎子哥就趁先生外齣,如法炮製,可是,效果並不明顯。
  二
  塾齋的窗前有一棵三丈多高的大樹,柔軟的枝條上綴滿瞭紛披的葉片,平展展地對生著,到瞭傍晚,每對葉片都封閤起來。六月前後,滿樹綻齣粉紅色的鮮花,毛茸茸的,像翩飛的蝶陣,飄動的雲霞,映紅瞭半邊天宇,把清寂的塾齋裝點得濃鬱中不乏雅緻。深鞦以後,葉片便全部脫落,花蒂處結成瞭黃褐色的莢角。在我的想象中,那一隻隻莢角就是接引花仙迴歸夢境的金船,看著它們臨風蕩漾,心中總是湧動著幾分追念,幾分悵惘。魔怔叔說,這種樹的學名叫做“閤歡”,由於開的花像馬鈴上的紅纓,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馬纓花。
  馬纓花樹上沒有掛著馬鈴,塾齋房簷下卻擺動著一串風鈴。在馬纓花的掩映中,微風拂動,風鈴便發齣叮叮咚咚的清脆的聲響,日日夜夜,伴和著琅琅書聲,令人悠然意遠。棲遲在落花片片、黃葉紛紛之上的春色、鞦光,也就在這種叮叮咚咚聲中,迭相變換,去去來來。
  先生是一位造詣很深的書法傢。他很重視書法教學,從第二年開始,隔上三五天,就安排一次。記得他曾經講過,學書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也是對藝術的欣賞。這兩方麵不能截然分開,比如,接到一封字體秀美、淵雅的書信,在瞭解信中內容的同時,也往往為它的優美的書藝所陶醉。
  學寫楷書,本來應該嚴格按照摹書與臨書的次序進行。就是,先要把“仿影”鋪在薄紙下麵,一筆一筆地描紅,熟練瞭之後,再進入臨帖階段。由於我們都具備瞭一定的書寫基礎,先生就從臨帖教起。事先,他給我們寫好瞭兩張楷書的範字,記得是這樣幾句古文:“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性。”“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囑咐我們,不要忙著動筆,先要用心琢磨,反復審視,(他把這稱作“讀帖”,)待到諳熟於心,再比照著範字,在旁邊一一去臨寫。他說,臨帖與摹帖不同,摹帖是簡單的模仿,臨帖是在藉鑒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作,必須做到眼摹、心悟、手追。練習書法的訣竅在於心悟,讀帖是實現心悟的必由之路。
  我們在臨帖上下過很大功夫。先是“對臨”,就是對著字帖臨寫。對臨以形為主,先生強調掌握運筆技巧,注意用筆的起止、轉摺、頓挫,以及章法、結構。然後實行“背臨”,就是脫離字帖,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理解去臨寫。背臨以意為主,屆時盡力追憶讀帖時留下的印象,加上自己的理解與領悟。爾後,他又從書局為我們選購瞭一些古人的碑帖範本,供我們臨摹、欣賞。他說,先一後眾,博觀約取,學書、學詩、作文都應該這樣。
  老先生有個說法:“隻讀不作,終身鬱塞。”他不同意王筠《教童子法》中的觀點,認為王筠講的兒童不宜很早作文,纔高者可從十六歲開始,魯鈍者二十歲也不晚,是“鼕烘之言”。老先生說,作文就是錶達情意,說話也是在作文,它是先於讀的。兒童如果一味地讀書、背書,頭腦裏的古書越積越多,就會食古不化,把思路堵塞得死死的。許多飽學的秀纔寫不齣好文章,和這有直接關係。小孩子也是有思路的,應該及時引導他們通過作文進行錶達情意、思索問題的訓練。
  為此,在“四書”結業後,講授《詩經》、《左傳》、《莊子》、《綱鑒易知錄》之前,首先講授瞭《古文觀止》和《古唐詩閤解》,強調要把其中的名篇一一背誦下來,爾後就練習作文和寫詩。他很重視對句,說對句最能顯示中國詩文的特點,有助於分彆平仄聲、虛實字,豐富語藏,擴展思路,這是詩文寫作的基本功。他找齣來明末清初李漁的《笠翁對韻》和康熙年間車萬育的《聲律啓濛》,反復進行比較,最後確定講授李氏的《對韻》。這樣,書窗裏就不時地傳齣“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的誦讀聲。
  他還給我們講,對句講究虛字、實字。按傳統說法,名詞算實字,一部分動詞、形容詞也可以算是實字,其餘的就算虛字。這種界限往往不是很分明的。一句詩裏多用實字,顯得凝重,但過多則流於沉悶;多用虛字,顯得飄逸,過多則流於浮滑。唐代詩人在這方麵處理得最好。
  先生還常常從古詩中找齣一個成句,讓我們給配對。一次,正值外麵下雪,他便齣瞭個“急雪舞迴風”的下聯,讓我們對齣上聯。我麵對窗前場景,想瞭一句“衰桐搖敗葉”,先生看瞭說,也還可以,順手翻開《杜詩鏡銓》,指著《對雪》這首五律讓我看,原句是:“亂雲低薄暮”。先生說,古人作詩,講究層次,先寫黃昏時的亂雲浮動,次寫迴鏇的風中飛轉的急雪,暗示詩人懷著一腔愁緒,已經獨坐鬥室,對雪多時瞭。後來,又這樣對過多次。覺得通過對比中的學習,更容易領略詩中三昧和看到自己的差距。
  鞦初,一個響晴天,先生領我們到草場野遊,迴來後,讓以《巧雲》為題,寫一篇五百字的短文。我把捲子交上去,就注意觀察先生的錶情。他細細地看瞭一遍,擺手讓我退下。第二天,正值舊曆八月初一,民間有“搶鞦膘”的習俗,父親請先生和魔怔叔吃飯。坐定後,先生便拿齣我的作文讓他們看,我也湊過去,看到文中畫滿瞭圈圈,父親現齣欣慰的神色。
  原來,塾師批改作文,都用墨筆勾勒,一般句子每句一圈,較好的每句雙圈,更好的全句連圈,特好的圈上套圈。對欠妥的句子,勾掉或者改寫,凡文理不通、文不對題的都用墨筆抹去。所以,捲子發還,隻要看圈圈多少和有無塗抹,就知道作文成績如何瞭。
  三
  先生年輕時就吸鴉片煙,久吸成癮,每到煙癮上來之後,茶飯無心,精神頹靡,甚至涕泗交流,隻好躺下來點上煙燈,趕緊吸上幾口,纔能振作起精神來。後來,鴉片煙也覺得不夠勁瞭,便換上由鴉片裏提煉齣來的嗎啡,吸瞭兩年,又覺得不過癮瞭,隻好注射嗎啡的醋酸基衍生物——海洛因(俗稱“白麵”),每天一次。先生寫得一手漂亮的行草,凡是前來求他寫字的,都帶上幾支“白麵”作為贐禮。隻要紮上一針,立刻神采飛揚,連著寫上十張八張,也沒有問題,而且,筆酣墨飽,力透紙背。
  由於資金有限,他每次隻能買迴四支、五支,這樣,隔上幾天,就得去一次高升鎮。“閻王不在,小鬼翻天”。他一齣門,我們就可以放膽地鬧學瞭,這真是快活無比的日子。這天,我眼見著先生夾個包袱走齣去瞭,便急急忙忙把我和嘎子哥的書桌摞在一起,然後爬到上麵去,算是登上瞭皇位,讓嘎子哥給我叩頭請安,三呼萬歲。他便跪拜如儀,喊著“謝主隆恩”。我也洋洋自得地一揮手,剛說齣“愛卿平身”,就見老先生風風火火地走瞭進來。這是我絕對沒有料到的。原來,他忘記瞭帶錢,走齣二裏地纔忽然想起。往屋一進,正趕上我“大鬧天宮”,據說,當時他也隻是說瞭一句:“嚯!小日子又起來瞭。”可是,卻嚇得我冷汗淋淋,後來,足足病倒瞭三個多月。
  病好瞭以後,略通醫道的魔怔叔說我臉色蒼白,還沒有恢復元氣。嘎子哥聽瞭,便悄悄地帶我去“滋補”,要燒小雞給我吃。他傢後院有塊韭菜地,幾隻小雞正低著頭在裏麵找蟲子吃。他從後麵走過去,冷不防騰起一腳,小雞就糊裏糊塗地命歸瞭西天。弄到幾隻以後,拿到一個壕溝裏,逐個糊上黃泥,再撿一些乾樹枝來燒烤。熟瞭之後摔掉泥巴,外焦裏嫩的小燒雞就成瞭我們豐盛的美餐。
  這類事乾瞭幾次,終於被看青的“大個子”叔叔(實際是個矬子)發覺瞭,告訴瞭魔怔叔,為此嘎子哥遭到瞭一通毒打。這樣一來,我們便和“大個子”結下瞭怨仇,決心實行嚴厲的報復。那天,我們趁老先生上街,兩人跑到村外一個爛泥塘邊,脫光瞭衣裳,滾進泥坑裏,把臉上、身上連同帶去的棍棒通通塗滿瞭黑泥,然後,一頭鑽進青紗帳,揀“大個子”必經的毛毛道,兩個黑孩拄著黝黑的棍棒分左右兩邊站定。隻見他漫不經心地低頭走瞭過來,嘴裏還哼著小麯。我們突然大吼一聲:“站住!拿齣買路錢!”竟把他嚇得打瞭個大趔趄。
  與這類帶有報復性質的惡作劇不同,有時候兒童淘氣,純粹齣於頑皮的天性,可以說,沒有任何前因後果。住在我傢西鄰的伯母,平時待我們很好,桃子熟瞭,常常往我們小手裏塞上一兩個。我們對她的唯一不滿,就是她一天不住嘴,老是“嘞嘞嘞”,一件事叨咕起來沒完,怪煩人的。
  這天,我發現她傢的南瓜蔓爬到瞭我們這麵牆上,上麵結瞭一個小盆大的南瓜,便和嘎子哥一起給它動瞭“手術”:先在上麵切一個四四方方的開口,然後用匙子把裏麵的瓜瓤掏齣來,填充進去一些大糞,再用那個四方塊把窟窿堵上。經過我們觀察,認為“刀口”已經長好瞭,便把它翻牆送過伯母那麵去。隔上一些天,我們就要找個事由過去望一望,發現它已經長到臉盆一般大瞭,顔色也由青翠轉作深黑,知道過不瞭多久,伯母就會用它燉魚吃瞭。
  一天,見到伯母拎瞭幾條河魚進瞭院子,隨後,又把南瓜摘瞭下來,搬迴屋裏。估摸著將要動刀切瞭,我和嘎子哥立刻趕到現場去看“好戲”。結果,一刀下去,糞湯“嘩嘩”地流滿瞭竈颱,還散發著臭味。伯母一賭氣,就把整個南瓜扔到瞭豬圈裏。院裏院外罵個不停,從正午一直罵到日頭栽西。我們卻早已蹦著跳著,“得勝還朝”瞭。
  在外麵跑餓瞭,我和嘎子哥就迴到他傢菜園子裏啃茄子吃。我們不是站在地上,把茄子摘下來一個一個吃掉,而是平身仰臥在壟溝裏,一點點地往前移動,用嘴從茄秧下麵去咬那最甜最嫩的小茄苞兒。麵對著茄秧上那些半截的小茄子,“魔怔”叔和園工竟猜不齣這是受瞭什麼災害。直到半個月以後,我們在那裏故伎重演,當場被園工抓住,纔揭開瞭謎底。告到魔怔叔那裏,罰我們把半截茄子全部摘下來,然後一個一個吃掉,直弄得我們腸胃脹痛,下巴酸疼,暗中發誓以後再也不乾這類“蝕本生意”瞭。
  但是,正如一位心理學傢所說,頑童是沒有記憶的。沒過多久,我們又“作禍”瞭,而且,情節更為惡劣。那天,我的書包裏裝瞭一把炒熟的黃豆,放學後忘記帶迴傢去,第二天發現書包被老鼠咬個大窟窿。這是媽媽花瞭兩天功夫精心縫製的,我心疼得流齣瞭眼淚。嘎子哥說,彆哭彆哭,看我怎樣收拾它們。
  他的本事也真大,不知道怎麼弄來的,一隻大老鼠已經被關進小箱子裏。晚上自習結束,他引我到馬棚裏,就著風燈的亮光,用一塊麻布罩住老鼠的腦袋,讓我用手掐住,他把事先準備好的半把生黃豆一粒粒塞進老鼠的肛門裏,再用針綫縫死,然後放齣門外。當夜,院子裏發生瞭一場群鼠大戰。原來,那個老鼠因腹中黃豆膨脹而感到乾渴,就拼命喝水,水喝得越多就越是膨脹,憋得實在忍受不住瞭,便發瘋似地追咬它的同類,結果,當場就有三隻老鼠送瞭命。
  ……

《春夢寬窄》是一部描繪大時代下個體命運沉浮的史詩性小說,故事聚焦於一群身處變革洪流中的普通人,他們的人生軌跡 interwoven,共同譜寫瞭一麯關於夢想、堅守、失落與希望的時代挽歌。 故事的開端,我們將目光投嚮一個名為“寬窄”的小鎮。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哲思,仿佛預示著人生道路上那些不期而遇的寬廣與狹窄,順遂與坎坷。在這個略顯寜靜卻暗流湧動的土地上,幾位主要人物的故事徐徐展開。 李傢大少爺李澤民,齣身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對文學藝術有著深厚的造詣。他的父親曾是當地頗有名望的讀書人,寄予瞭他厚望,希望他能繼承傢學,光耀門楣。然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嚮前,舊有的秩序開始瓦解,新的思想如春潮般湧來。李澤民在接受瞭新式教育後,對傳統文化産生瞭復雜的感情,他既敬畏祖輩的智慧,又渴望擁抱現代文明的自由與活力。他懷揣著成為一名偉大作傢的夢想,開始瞭他的創作之路。他筆下的文字,時而激昂,時而婉約,試圖捕捉時代的脈搏,記錄下那些在變革中迷茫、掙紮、又奮力前行的人們。然而,現實的壓力,傢庭的期望,以及創作本身的艱辛,都讓他一度陷入睏境。他的“春夢”,是那些關於理想、愛情、與文學榮光的絢爛想象,但現實的“寬窄”,卻常常將他推嚮無法預知的境地。 與李澤民命運交織的是鎮上貧苦齣身的女孩,王秀蓮。秀蓮生得一副好容貌,心地善良,勤勞能乾。她的生活原本樸實而艱辛,每天的辛勞隻為填飽肚子,養活年邁的母親。然而,她的身上卻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韌性與不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與李澤民相遇,兩人之間産生瞭一段純真而懵懂的情愫。秀蓮被李澤民的纔華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所吸引,而李澤民則被秀蓮身上那股不被生活打垮的生命力所打動。他們的愛情,如同一朵在貧瘠土地上頑強綻放的花,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顯得尤為珍貴。然而,門第的差異,社會觀念的束縛,以及各自命運的捉弄,都成為瞭橫亙在他們之間的無形鴻溝。秀蓮的“春夢”,是與李澤民攜手相伴,過上安穩日子的簡單願望;而現實的“寬窄”,卻讓她在一次次的波摺中,不得不學會更加獨立地麵對生活。 與此同時,一位名叫張鐵柱的青年,也在這個時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鐵柱齣身於工匠傢庭,性格耿直,吃苦耐勞。他沒有宏大的抱負,隻想靠自己的雙手,在這個世界上闖齣一片天地。他的人生,似乎比李澤民和王秀蓮更加直接和粗糙,卻也更加腳踏實地。在那個生産力落後的年代,他憑藉精湛的手藝,逐漸在鎮上闖齣瞭名聲。然而,時代的變遷,新的生産方式的齣現,也讓他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衝擊。他的人生,充滿瞭汗水與辛勞,每一次的成功,都來之不易。他的“春夢”,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傢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能夠在這個社會中站穩腳跟;而現實的“寬窄”,則讓他明白,有時候,順應時代的變化,學習新的技能,纔是生存之道。 隨著故事的深入,我們看到,這幾位主人公的生活,被捲入瞭更大的時代漩渦之中。政治的動蕩,經濟的變革,思想的解放,都如同一股股強大的力量,重塑著他們的生活軌跡。 李澤民的文學夢想,在現實的夾縫中艱難前行。他經曆瞭創作的低榖,也體會瞭成功的喜悅。他試圖通過文字,記錄下那個時代人們的悲歡離閤,記錄下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他的作品,開始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引起關注,但也因此捲入瞭一些是非之中。他開始明白,文學的力量,既是慰藉,也是一種責任。他的“春夢”,在現實的洗禮下,逐漸變得更加沉靜,更加深刻。 王秀蓮的生活,經曆瞭更多的考驗。她為瞭生計,不得不離開瞭傢鄉,去往陌生的城市。在城市的喧囂與冷漠中,她學會瞭獨立,學會瞭堅強。她曾經以為的“春夢”,在現實的碰撞中,逐漸演變成瞭對生活最樸素的渴望——一份能夠依靠的歸宿,一個溫暖的港灣。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著,偶爾迴想起與李澤民的那段青蔥歲月,心中依舊泛起一絲漣漪。 張鐵柱的人生,也隨著時代的浪潮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他沒有被落下的機遇,也抓住瞭時代賦予的新機會。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工匠,逐漸成長為一個有膽識、有魄力的創業者。他的人生,充滿瞭起起伏伏,有過輝煌,也有過挫摺。他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自己的“春夢”——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一份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他明白,生活就像一條河流,有時候奔騰嚮前,有時候卻也需要蜿蜒迂迴。 《春夢寬窄》不僅僅是幾個個體的故事,它更是一幅生動展現中國社會轉型期百態的群像畫。小說通過細膩的筆觸,刻畫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人們的價值觀、情感、以及生活方式都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與重塑。在這個過程中,有人堅守著傳統的道德與情感,有人勇敢地擁抱新思想、新生活,也有人在迷茫中不斷探索。 “寬窄”這個概念,貫穿始終,象徵著人生道路上的選擇與機遇,也暗示著個體在時代大潮中的渺小與偉大。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將人引嚮不同的方嚮,每一次的經曆,都可能讓心境發生微妙的變化。 小說中,許多次要人物的故事,也同樣精彩。他們可能是李澤民的文學同行,王秀蓮打工時的工友,張鐵柱的生意夥伴,甚至是那個小鎮上默默無聞的鄰裏。他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如同這幅宏大畫捲中的一筆,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豐富而真實的圖景。他們的“春夢”或許平凡,但他們的堅韌與奮鬥,卻同樣值得尊敬。 《春夢寬窄》所探討的,是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永恒主題。在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年代,每個個體都在努力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寬”與“窄”,努力地將心中的“春夢”編織成真實的生活。它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人性的光輝也從未熄滅;即使在最平凡的生命中,也蘊含著最動人的力量。 這部小說,以其宏大的敘事,鮮活的人物,以及深刻的主題,試圖捕捉時代變遷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為夢想所付齣的努力與代價。它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人性的復雜,以及生命本身的頑強與美好。 《春夢寬窄》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選擇的權利留給瞭讀者。它讓你去思考,在人生的“寬”與“窄”之間,我們應該如何取捨;在夢想的“春”與現實的“冷”之間,我們應該如何平衡。最終,你會發現,無論是李澤民的纔情,王秀蓮的堅韌,還是張鐵柱的樸實,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追逐著屬於自己的“春夢”。而“寬窄”,或許就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那些讓我們體會到順遂與麯摺,同時也讓我們得以成長與蛻變的,無數個大小不一的瞬間。 它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史詩,一部關於堅守的贊歌,一部關於時代變遷下,個體命運浮沉的深刻寫照。它提醒著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裏,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春夢”,並用自己的方式,去擁抱生活的“寬”,去跨越命運的“窄”。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地說,我拿起這本書是帶著一種“朝聖”般的心態的,因為聽聞作者在文壇的地位舉足輕重。我期望能從中領悟到一些顛覆性的見解,或者至少是對於人性復雜麵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確實拋齣瞭一些非常尖銳的問題,尤其是在探討現代人精神睏境的部分,觸及瞭一些我平日不太願意直麵的角落。但問題在於,這些尖銳的“刺”並沒有被引導到一個有建設性的結論或探索方嚮。它隻是刺痛瞭一下,然後就任由傷口暴露在空氣中,不再提供任何處理或愈閤的良方。這種處理方式,讓閱讀體驗變成瞭一種持續的“焦慮的放大器”,而非“睏惑的解藥”。我讀完後,感受到的不是一種“啊,原來是這樣啊”的豁然開朗,而是一種“是啊,但我該怎麼辦呢”的無力感。文學作品理應提供一種理解世界的視角,即使它不能提供答案,也至少應該提供一個更清晰的提問框架。而《春夢寬窄》似乎隻停留在瞭對睏境本身的反復描摹上,如同一個精密的記錄儀,忠實地記錄瞭所有令人不安的信號,卻從未嘗試去分析或乾預這些信號的源頭。這使得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病理報告,而非一本能提供慰藉或指引的指南。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開篇給我帶來瞭一種強烈的震撼,那種筆力之雄渾,仿佛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動著文字嚮前奔湧。我立刻被捲入瞭一種近乎狂熱的閱讀狀態,感覺自己好像觸摸到瞭某種宏大敘事的邊緣。作者對於環境氛圍的渲染,尤其是在描繪那些特定場景時的細節捕捉能力,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那些關於光影、氣味、乃至空氣中微粒浮動的描寫,細膩到讓人幾乎能用皮膚去感知。我甚至多次停下來,閤上書本,隻是為瞭讓那種被文字構建起來的立體空間在我腦海中沉澱一下。然而,這種高強度的輸入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故事的推進,我開始察覺到一種結構上的鬆散。仿佛作者在構建一個精美的復雜機械時,忘記瞭裝配核心驅動力。情節的推進不再是綫性的邏輯鏈條,而更像是散落的珠子,雖然每顆珠子本身都很漂亮,但串聯它們的絲綫卻時斷時續,甚至常常斷裂。我開始在腦海中不斷地重組,試圖找齣一條閤理的路徑,但是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這本書更像是一係列精美的素描稿的集閤,每一張都值得細細品味其技巧和構思,但當我們期待看到一幅完整的、主題明確的油畫時,卻發現那最後的、決定性的幾筆筆觸永遠地缺失瞭。它留下的不是一個故事的遺憾,而是一個“未完成的藝術品”的空虛感。

評分

我嚮來喜歡那些文字帶有音樂性的作品,這本書在語言的節奏感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初讀時,那些長短句的交錯、排比和反復的使用,營造齣一種如同古典樂章般跌宕起伏的韻律美。它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追求簡潔明快,而是傾嚮於使用更為繁復、更具裝飾性的句式,這無疑提升瞭閱讀的門檻,但也帶來瞭一種古典的莊重感。我曾試著朗讀其中的一些段落,那聲音的流動感是令人陶醉的。然而,這種過度依賴形式美感的傾嚮,也帶來瞭一個緻命的副作用:內容的空洞感被音韻的美感所掩蓋瞭。在反復咀嚼那些華麗的詞藻之後,我發現它們包裹的“實質”內容少得可憐。就好比一塊包裝極其精美的巧剋力,你滿懷期待地咬下去,卻發現裏麵隻有一層薄薄的、味道寡淡的夾心,大部分的重量和口感都來自於那厚厚的、無法融化的外殼。對於一個渴求深度和思想碰撞的讀者來說,這種體驗是令人沮喪的。這本書似乎將精力過多地投入到瞭如何“說”上,而忽略瞭“要說什麼”。它像是一個技巧高超的魔術師,讓我們目眩神迷於他的手法,但最後卻空手而歸,找不到任何可以帶走的紀念品。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任性”。它們之間缺乏明確的過渡,仿佛是不同作者在不同心境下寫下的片段被隨意地拼貼在瞭一起。我試著去尋找某種內在的邏輯綫索來連接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場景和獨白,但每一次我試圖建立連接時,下一個章節就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語態和時間背景齣現,直接打亂瞭我的心緒。這種敘事上的碎片化,在某些先鋒文學中或許能被解讀為對現代社會解構的隱喻,但在這裏,它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敘事上的失控。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檔案館裏翻找資料,每一頁紙都寫著有趣的事情,但它們原本的順序和上下文都被徹底打亂瞭。讀者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去重建那個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原始秩序”。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書中一些關鍵的轉摺點處理得過於草率,仿佛作者隻是心血來潮地決定讓某個角色消失或某個事件發生,卻沒有提供足夠的鋪墊來支撐這個改變的重量。這使得書中的“戲劇性”顯得非常廉價,缺乏應有的張力,如同一個突然拉滿的橡皮筋,在即將達到那個張力頂峰時,它“啪”地一聲斷裂瞭,留下的隻是一個鬆弛的、毫無餘味的結局。

評分

這本《春夢寬窄》真是讓我一言難盡,讀完之後,心裏五味雜陳。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輕鬆愉快的消遣之作,畢竟名字聽起來帶著一絲浪漫和詩意,期待著能沉浸在一個甜美的夢境中,暫時逃離現實的喧囂。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卻像是在一個迷霧繚繞的古城裏穿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充滿瞭不確定性。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躍,前一章還在描繪細膩的感官體驗,下一章的筆鋒就陡然轉嚮瞭晦澀的哲學思辨,讓人猝不及防,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試圖捕捉流沙,越是用力想抓住其中的某個清晰的畫麵或主題,它就越是迅速地從指縫間溜走。書中的人物塑造也顯得有些單薄和符號化,他們似乎隻是為瞭承載作者某種特定的意圖而存在,缺乏真實血肉的溫度和復雜性,讓人難以産生深切的共鳴。每一次我以為找到瞭一個可以深入挖掘的情節綫索,作者總能以一種近乎挑釁的方式將其輕易地打斷或拋棄,留下的隻有一連串散落的意象和未解的謎團。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挫敗感,不是那種“意猶未盡”的留戀,而是“一頭霧水”的迷茫。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揣摩那些看似深奧的隱喻,但最終得齣的結論往往是——也許根本就沒有什麼需要揣摩的,這可能隻是作者一次隨心所欲的文字遊戲,而我,很不幸地成為瞭那個被邀請但又被排斥在外的旁觀者。

評分

評分

應該還不錯。精神服務的嗎

評分

趕上活動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

評分

趕上活動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

應該還不錯。精神服務的嗎

評分

趕上活動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