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汤因比奖(Toynbee Prize)获得者,汤因比奖基金会
2012年格尔达?汉高奖(Gerda Henkel Prize)获得者,格尔达?汉高基金会
2010年莱布尼茨奖(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获得者,德国科学基金会
期刊《选择》(Choice)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之一
随着全球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还没有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被视为经典的世界史书,所以引进翻译出版奥斯特哈默这部被视为后冷战时期重要、正在成为经典的著作,对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来说都是有意义的。翻阅书稿,我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人们了解19世纪世界历史的很好的参考书,而且是不同于我们以往看过的或是留存的知识积累中有关世界历史的样式,会给我们很多新鲜的知识和认识。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套装共3册)》,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称此书是“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作者:(德国)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译者:强朝晖 刘风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 1925年5月30日, 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 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译者简介
强朝晖,职业译者,译有《中国冲击》《水的政治》等。
刘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德语同传译员,自由职业翻译,译有《正午的单车》、《完美三月》。
一部德国布罗代尔式的著作呈现出19世纪的重要意义。
——泰勒·科文(Tyler Cowen),《边际革命》作者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将历史事实写得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为读者呈现出关于复杂和混乱的19世纪的独到见解。在这部杰出的学术作品中,奥斯特哈默教授……已经塑造出一幅卓越非凡的19世纪图景……它为畅销品这一名词赋予了新的含义。
——萨蒂亚吉特·达斯(Satyajit Das),《赤裸的资本主义》作者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是19世纪的布罗代尔。他的全球性宏景是这位历史学家学术手艺的桂冠。在优雅而清晰的文字中,他穿越整个世界,审视了那个时代的两面性:既是遥远的过去,又是我们当代环境的起源。
——乔纳森·施佩贝尔(Jonathan Sperber),《卡尔·马克思》作者
可以说,这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出版的、由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完成的重要的著作。它是19世纪全球史真正的记述,强有力地论证和漂亮出色地描述。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作者
与布罗代尔的代表作相提并论没有任何的不恰当。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充满了历史想象、绝对抢风头的博学和分量十足的独到见解!反思空间与时间、帝国与奴隶制、战争与和平、经济与外交、君主制与歌剧等,奥斯特哈默改变了我们对19世纪的全部理解。
——赫尔穆特·W.史密斯(Helmut W. Smith),范德堡大学
这部宏大、万花筒式的著作记述了一整个世纪演变的多条变化线路。它属于我们理解今天众多挑战起源的重要书单。
——约翰·E.威尔斯(John E. Wills, Jr.),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第一部 近景
第1章 记忆与自我观察——19世纪的媒介式永恒 / 一 视与听 / 二 记忆藏所、知识宝库与存储媒介 / 三 叙述、报道与“现实主义” / 四 统计学 / 五 新闻 / 六 摄影术
第2章 时间——何时谓19世纪? / 一 年代划分与时代特征 / 二 历法与年代分期 / 三 转折与过渡 / 四 鞍形期-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时期 / 五 时钟与速度
第3章 空间——何处谓19 世纪? / 一 空间/时间 / 二 元地理学:空间的名称 / 三 “心理地图”:空间观念的相对性 / 四 互动空间:大陆与海洋 / 五 区域划分:权力与空间 / 六 领土所有权、离散地与边界
第二部 全景
第4章 定居与迁徙 / 一 规模与趋势 / 二 流亡与流放地 / 三 集体性逃亡与种族清洗 / 四 内部迁徙与奴隶贸易的转型 / 五 人口迁徙与资本主义 / 六 全球移民危机
第5章 生活水平——物质生存的安全与风险 / 一 “生活水平”与“生命质量” / 二 寿命的延长与“健康人” / 三 对瘟疫的恐惧与预防 / 四 流动的风险——今与昔 / 五 自然灾害 / 六 饥荒 / 七 农业革命 / 八 贫困与富裕 / 九 消费全球化
第6章 城市——欧洲模式与全球特色 / 一 城市的正常形态与特殊形态 / 二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 三 在“去城市化”与超增长之间 / 四 特殊城市与一般性城市 / 五 港口城市的黄金期 / 六 殖民城市:通商口岸与帝国都市 / 七 内部空间与地下空间 / 八 象征、美学与规划
第7章 边疆——对空间的征服和对游牧生活的入侵 / 一 侵略与边疆的形成 / 二 北美的“荒野西部” / 三 南美与南非 / 四 欧亚大陆 / 五 定居性殖民主义 / 六 征服自然:生态空间遭到入侵
第8章 帝国与民族国家——帝国的惯性力 / 一 趋势:大国外交与帝国扩张 / 二 通往民族国家之路 / 三 帝国:它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 四 帝国:类型与比较 / 五 帝国:例证和模棱两可的例子 / 六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 七 帝国:人们是如何在其中生活的?
第9章 权力体系、战争与国际主义 ——两场世界大战之间 / 一 通往世界国家体系的蜿蜒之路 / 二 秩序空间 / 三 战争:和平的欧洲、不安宁的亚洲与非洲 / 四 外交:政治工具与跨文化艺术 / 五 国际主义和标准的普世化
第10章 革命 ——从费城经南京到圣彼得堡 / 一 革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还是从哪里而来? / 二 革命性的大西洋 / 三 世纪中叶的痉挛 / 四 1900年后的欧亚地区革命
第11章 国家 ——“最小的政府”、统治排场和“未来隶属” / 一 秩序与交往:国家和政治 / 二 君主制的新发明 / 三 民主制 / 四 管理 / 五 动员化和组织化 /六 自强:来自边缘区防御的政策 / 七 国家与民族主义
第三部 主题
第12章 能源与工业 ——谁,何时,何地,解放了普罗米修斯? / 一 工业化 / 二 能源体系:煤炭世纪 / 三 经济发展(不发展)的路径 / 四 资本主义
第13章 劳动 ——文化的物质基础 / 一 农业劳动的比重 / 二 工作场所:工厂,工地,办公场所 / 三 劳动世界的解放之路:奴隶,农奴,解放的农民 / 四 雇佣劳动的不平衡性
第14章 网络 ——作用范围,密度,网眼 / 一 交通与通信 / 二 贸易 / 三 货币与金融
第15章 等级制度 ——社会领域的垂直维度 / 一 一部世界社会史? / 二 贵族的缓慢衰亡 / 三 市民与准市民
第16章 知识 ——增多,浓缩,分布 / 一 世界性语言:大语言地区 / 二 读写能力教育和学校化 / 三 作为欧洲文化输出品的大学 / 四 知识的流动和译介 / 五 自我及他者的人文科学
第17章 “文明化”与排异 / 一 “文明世界”及其“布道” / 二 奴隶解放和“白人的统治地位” / 三 排外与“种族斗争” / 四 反犹主义
第18章 宗教 / 一 宗教的概念和条件/ 二 世俗化 / 三 宗教与帝国 / 四 改革与革新
结束语——历史上的19世纪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是被它的“厚度”震慑住了,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充实的阅读体验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对于那些跨越国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梳理,清晰得如同地图导航。尤其是在处理1848年革命的遗产和后续影响时,那种对不同路径选择的对比分析,极具洞察力。我发现自己过去对“进步”这个概念的理解太过线性化了,这本书则展示了进步的复杂性、反弹和停滞。它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廉价的结论,而是把原材料摆在你面前,让你亲手去触摸历史的肌理。那关于民族主义兴起如何重塑欧洲版图的章节,那种从宏观地缘政治到微观个体情绪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圆融自然,读完之后,我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脉络有了一种更扎实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这套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年度编年史,而是构建了一个主题性的框架,使得不同地域、不同议题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极大的凸显。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全球化早期形态”时所展现的视野,它超越了欧洲中心论的窠臼,开始关注美洲和亚洲在十九世纪全球体系中的动态角色。这种跨文化、跨区域的比较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并且持续追问“它带来的长远后果是什么”。读到关于科技革命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部分时,我深有感触,那种变革的阵痛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裂痕,在细腻的文字描写下,仿佛近在眼前。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挑战,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演变”的世纪。
评分我找了好久,就是想找一本能够真正解释“现代性”是如何在十九世纪铸就的深度读物,这套书算是圆了我的心愿。它的叙事节奏掌控得炉火纯青,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宏观把握,又不乏对日常社会变迁的微观观察。比如,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书中引用的案例翔实而有力,让人能清晰地看到现代城市管理的萌芽和矛盾。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文笔也相当老练,没有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思辨的魅力。每读完一个部分,都像是完成了一次智力上的探险,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它真正做到了将“世界的演变”这个宏大命题,拆解成了可理解、可感知的历史细节,令人读罢拍案叫绝。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纯粹政治史感到头疼的读者,但这本书成功地把我拉了进去。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历史人物塑造成脸谱化的英雄或恶棍,而是展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困境与选择。例如,它对俾斯麦外交手腕的解读,不再是单纯的“铁血”,而是深入到普鲁士体制内部张力的解读,这让整个叙事瞬间立体了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合上书本,思考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在信息不发达、社会变革如此剧烈的环境下做出决策的。这种代入感极强,让人感觉不是在看历史,而是在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巨匠们对话。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现代国家建构逻辑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且充满启发性的路径,文字流畅,逻辑严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
评分这套书,天哪,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世纪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十九世纪就是蒸汽机、维多利亚女王和殖民扩张那么简单粗暴的一条线,读完之后才发现,那里面涌动的暗流和思想的碰撞,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精彩得多。特别是它对欧洲大陆内部矛盾的剖析,那种层层剥茧的感觉,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罗列事件,而是真正地在挖掘那些驱动历史前进的深层结构性力量。比如它对自由主义思潮在不同国家遭遇的挫折和变异的描述,细腻到让你能感受到那些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挣扎与妥协。我尤其喜欢它对文化与政治交织点的关注,艺术思潮如何反哺或冲击当时的社会结构,那种相互作用的张力,真的非常引人入胜。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个宏大叙事的交响乐,每一个声部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意犹未尽。
评分京东送货很快,包装完好,满意
评分我们还没有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被视为经典的世界史书,所以引进翻译出版奥斯特哈默这部被视为后冷战时期重要、正在成为经典的著作,对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来说都是有意义的。翻阅书稿,我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人们了解19世纪世界历史的很好的参考书,而且是不同于我们以往看过的或是留存的知识积累中有关世界历史的样式,会给我们很多新鲜的知识和认识。
评分书籍很好,装帧很好很结实。经典名著,内容自然上成,无可挑剔。
评分牙医意味着恐惧。就像电影《惊魂记》里的浴室一幕,拉着浴帘冲澡这种行为里就有种无意识的恐怖之处。 牙医也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评分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称此书是“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评分甲骨文丛书继续收藏,中间有一些彩页,装帧质量非常好。
评分好厚的3本书,一直认为,只要书厚就是好书!
评分甲骨文丛书 真的是近年来出版的值得收藏的一套书。内容涉及历史和传记,名家名作,装帧也好!本人有一本收一本!
评分甲骨文丛书 真的是近年来出版的值得收藏的一套书。内容涉及历史和传记,名家名作,装帧也好!本人有一本收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