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译

山海经全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珂 著
图书标签:
  • 神话传说
  • 奇书异闻
  • 古代文献
  • 地理志
  • 博物学
  • 民俗学
  • 历史文化
  • 经典古籍
  • 山海经
  • 中国古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49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06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本书作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个“译注”本,没有改变经文本来面貌,并且有校、有注、有译,更加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注释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删去繁琐的学术性探讨文字;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力求能准确达意,以直译为主,小部分译文采用意译。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了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释和译文,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


目录

前言

卷一·南山经

卷二·西山经

卷三·北山经

卷四·东山经

卷五·中山经

卷六·海外南经

卷七·海外西经

卷八·海外北经

卷九·海外东经

卷十·海内南经

卷十一·海内西经

卷十二·海内北经

卷十三·海内东经

卷十四·大荒东经

卷十五·大荒南经

卷十六·大荒西经

卷十七·大荒北经

卷十八·海内经

附录


精彩书摘

  一、刘秀(歆)《上〈山海经〉表》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十八篇,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栞(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肎(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向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谨上。

  二、所据板本及诸家旧注书目

  ●《山海经传》十八卷〔晋〕郭璞撰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尤袤刻本明正统十年刻道藏本(涵芬楼影印,原缺十四、十五卷)明成化元年吴宽抄本明刻本(毛扆校)明万历十三年吴琯刻《山海经—水经》合刻本(黄丕烈、周叔弢校)同上刻本(邵恩多校)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项群玉书堂刻本(王念孙校注)同上刻本(何焯校,□□泰临)清乾隆黄晟槐荫草堂刻本(失名校注)

  ●《山海经补注》一卷〔明〕杨慎撰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百子全书》本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明〕王崇庆撰明万历二十五年蒋一葵尧山堂刻本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清〕吴任臣撰清乾隆五十一年金阊书业堂刻本

  ●《山海经存》九卷(附图)〔清〕汪绂撰清光绪二十一年立雪斋原本石印本

  ●《山海经新校正》一卷《古今篇目考》一卷〔清〕毕沅撰清乾隆四十六年毕沅灵岩山馆刻《经训堂丛书》本(孙星衍校)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图赞》一卷《订讹》一卷〔清〕郝懿行撰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据《郝氏遗书》

  ●《山海经地理今释》六卷〔清〕吴承志撰民国十一年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

  ……

前言/序言

  一

  《山海经》是一部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性质非常奇特的古书。它大约成 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这一长时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为中心西 及巴、东及齐:这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学者们研讨大致得出的结论。但是还 有一些疑难点没有解决。我现在也不想去陈述这些纷歧,使读者徒然浪费精力、 眼花缭乱地再向故纸堆中去寻索。我只是顺着我多年来研究神话的思路,将这 部书从它的外壳结构到内容实质来作一番剖析。 先说它的外壳结构。毕沅在他的《〈山海经〉新校正》“南山经之首”句 下注释说——

  《山海经》之名,未知所始。今按《五臧山经》,是名《山经》,汉 人往往称之。《海外经》已下,当为《海经》,合名《山海经》,或是向、 秀所题。然《史记·大宛传》司马迁已称之,则其名久也。

  这里毕沅将《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我们觉得应该有这 种大致的区分,《海经》的拟名也是恰当的。《五臧山经》主要说的是山,自 然该称《山经》;《海外经》已下各篇,主要说的是海,就连郭璞作注时收录 进去的《荒经》已下五篇,主要也说的是海(《大荒东经》不是开头便说“东 海之外……”、《大荒南经》不是开头便说“南海之外……”、《海内经》不 是开头便说“东海之内……”等等么),自然该称《海经》。所以从外壳结构 将此书区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是完全合理的。

  两个部分从字数看很不均等。《山经》字数最多,据刘秀校书时的统计, 是 15503 个字,据清代学者郝懿行统计,却是 21265 个字,共增添了 5762 个字。 所增添者,都有郭璞注,与原有经文混而无别,足见是郭璞作注前就添加进去的。 但究竟于何时添加进去,则现在尚未弄明白。《海经》字数古无统计,到郝懿 行作《笺疏》时,才统计《海外》《海内》八篇为 4228 个字,《荒经》已下五 篇为5332个字,总共为9560个字。较之《五臧山经》五篇的字数,这十三篇的字数,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是从神话角度论其重要性,却决不亚于前五篇, 因为所有的神话材料,几乎都集中到这十三篇中来了。

  毕沅说《山海经》“《史记·大宛传》司马迁已称之,则其名久也”,这 里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解。不错,《大宛传赞》司马迁是说过“至《禹本纪》《山 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样的话,似乎《山海经》这部书的书名, 是首先由司马迁揭出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据东汉时代王充在《论衡·谈天篇》 中所引,这两句话是:“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山 海经》少了一个“海”字,只作《山经》。紧接着又说:“史公之言,《山经》《禹纪》, 虚妄之言,凡事难知。”可见王充所见《史记》,确实只作《山经》而无“海”字。 这《山经》究竟是《山海经》的省称还是《五臧山经》的省称呢?有人以为是 前者,从太史公“所有怪物”的语意看,我们以为后者更符合实际。《五臧山经》 所记的奇禽异兽,怪蛇怪鱼,还有奇异的花草树木等,就是史公所称的“怪物”, 唯《五臧山经》所记,方足当之。《海经》主要记叙异形异禀的国家和民族, 似乎和“怪物”一词有些粘连不上。何况《五臧山经》详叙山川道里,也可以 和史公所说的“《尚书》近之矣”的“九州山川”相比附。故我们认为古本《史记·大 宛传赞》司马迁所说的《山经》,是指《五臧山经》,他所见到的,也只是《五 臧山经》。《山海经》的立名,是刘向、刘秀(歆)父子校书(汉成帝河平二年, 即公元前二十七年)以后才开始有的,那是他们将《五臧山经》五篇、《海外经》 四篇、《海内经》四篇合并起来才题以《山海经》之名的,因而刘秀在他的《上〈山 海经〉表》中,才一再正式提到《山海经》(在短短四百多字的表文中,一共 提了六次)这部书的书名。《山海经》是刘向、刘秀(歆)父子的命名,古本《史记》 司马迁所说的《山经》专指《五臧山经》,并不包括合并以后的《海外》《海内》 八篇文字在内,故尔不能将《山海经》认为是最早由太史公提到的书名。今本《史 记》“《山海经》”的“海”字,是后人根据向、歆父子校书后的立名妄添上去的。

  二

  《山海经》大体上的划分和立名的由来,已如上述,联系到它的内容,还 可作更细致的如次划分——

  一、《五臧山经》共五篇,五篇中又分为二十六个小篇。内容多记山川地理、 奇异的动植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等;间亦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却并不很多。这五篇简称《山经》,分量相当大,约占全书三分 之二以上的篇幅。

  二、《海外经》四篇。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有一些古老神 话的记叙,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

  三、《海内经》四篇。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枭 阳、巴蛇、贰负、窫窳的状况等。也兼记了一些国家和民族,如像匈奴、钜燕、 朝鲜、东胡等,大都比较现实和晚近。其中《海内东经》一篇,又羼入了《水经》 中的部分文字,因而本篇实际的内容很少(尚有脱简、错简诸问题存在其中), 几乎不能成篇。

  四、《荒经》以下五篇,这五篇又分为《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 郭璞注本《山海经》目录“海内经第十八”下有注云:“此《海内经》及《大荒经》 本皆进在外。”疑即郭璞本人注语。“进在外”三字宋本、毛扆本作“逸在外”。 不论是“进在外”还是“逸在外”,都说明西汉刘秀(歆)校此书时这几篇是 没有包括进去的,到郭璞注《山海经》时才将它们收入了。这几篇最凌杂无序, 看来是古本传授如此,未曾经过整理。有人疑心这一部分并非先秦古籍,而是 东汉以后才写集起来的,我认为实际的情况倒是与此相反。因为《荒经》已下 五篇,保存的神话资料最多,也最原始朴野,是研究古代神话的瑰宝。它记录 了有关帝俊和黄帝(古代东西两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话,各凡十余处。 除此而外,还记录有颛顼使重、黎“绝地天通”的神话,有鲧、禹治水的神话, 有禹攻共工、杀相柳的神话,有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有女娲、烛龙、西王母、 夏耕尸的神话,有诸神子孙创造发明的神话,等等,大部分重要的神话材料, 都荟萃在这几篇里了。它的写作时期,可能比《山海经》其他各部分都要早, 推测起来,当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作品。刘秀(歆)校此书时,或因其过 于凌杂荒怪,竟弃而未收;直到郭璞注此经时,才将这五篇收入并予以注释。 赖有郭璞的巨眼卓识,替我们保存了这一份极其可贵的神话材料,不难设想, 如果让它散亡了,那将会是多么惨痛的损失!

  古时《山海经》是有图画的,而且图画似乎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又 称为“山海图”,陶潜诗有“流观山海图”这样的诗句,郭璞注《山海经》也 每有“图亦作牛形”“亦在畏兽画中”这样的说明。但《山经》和《海经》两 部分的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又各不相同。《海经》体制虽大体同于《山经》,而 文字条贯却没有《山经》那样分明。《山经》的记述条理井然,大约是先有了文字的记述,而后加以插图的。《海经》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当是先有图画然 后有文字,文字不过是用来作为图画的说明的。《海经》部分,虽然保存中国 古代神话资料最多,但因为是以图画为主而以文字为辅,就不免会出现以下两 个缺点。首先一个是散漫。除《海外》各经较有条理而外,从《海内》各经以及《荒经》 五篇中,可以看出其中每条都可单独成立,中间并无机动的联系。最后一篇《海 内经》(疑是四个残篇合为一篇的),其描述的地区由东北而西,而西南,而南, 而北,次序也嫌凌乱无章。其次一个是疏略。往往很难根据简单的文字记叙构 建出较清晰的神话内容。在以文字说明图画而图画尚存的古代,这种疏略还无 关紧要,而在古图已经佚亡的今天,则不免要给阅读者带来相当困难了。



《山海经全译》内容梗概: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宏富、体例奇特、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古代典籍,其成书年代、作者及成书过程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代中国世界,一个神话与地理、传说与历史交织的奇幻画卷。本书《山海经全译》旨在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部古老文献的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和思想价值。 全书主体内容可大致划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又包含《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等篇章。 一、 山经部分 “山经”是《山海经》的核心部分,又细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卷,主要以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为线索,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地理风貌、矿产资源、动植物物种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灵、祭祀等内容。 《南山经》 描绘了南方大地的山峦叠嶂,从西往东,山脉连绵。这里不仅记载了各种奇特的山川地貌,如赤水、丹穴、柜山等,更重要的是详述了山中的动植物。例如,丹穴之山有鸟焉,名曰凤凰;英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白鸟。还记载了许多神异的兽类,如肥遗(一种形态奇特的蛇)、狌狌(一种善于奔跑的猿猴)、鸓鸟(一种会带来火灾的鸟)等。这些描述往往伴随着其形貌、声音、习性以及可能的药用价值或象征意义。此外,《南山经》还涉及了相关的神祇,如句芒、烛龙等,以及祭祀的仪式和祭品,暗示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 《西山经》 则将目光投向了西方,勾勒出西部的壮丽景象。西山的主体是昆仑山,这是中国神话中的圣山,是西王母的居所,也是天地之间的重要枢纽。书中详细描述了昆仑山的奇峻,以及环绕其周边的山脉,如嶓[]山、番吾山、不周山等。在这些山脉中,也栖息着各种奇特的生灵,如穷奇(一种凶恶的怪兽)、鵸[](一种能吞食虎豹的鸟)、颙[](一种形似马但独角的异兽)等。对这些生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想象力的飞扬,也折射出先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与《南山经》类似,这里也记载了神灵的活动和祭祀活动,如西王母的居所和祭祀规仪。 《北山经》 聚焦于北方的荒凉与广阔。北部山系绵延,如轩辕之丘、浑夕山、龙门山等。这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往往显得更为严酷,但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例如,书中记载了鳀(一种长着人面的鸟)、狻猊(一种能喷火的老虎)、猾[](一种能发出雷鸣声的怪兽)等。这些描述进一步丰富了《山海经》中的神兽谱系,也暗示了古代北方民族的生活与生存环境。此外,北部的山脉中也隐藏着与北方部落相关的神话传说和祭祀习俗。 《东山经》 描绘了东方的山川形胜。东部的山脉,如黄山、句余山、长白山等,展现了东方地区的地貌特征。这里的生物同样充满想象力,如鸕(一种善于捕鱼的鸟)、䳦[](一种能发出雷鸣声的野兽)、鸦[](一种能带来旱灾的怪鸟)等。对这些生物的描述,不仅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想象,也可能蕴含着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中山经》 则是一卷山系相对集中的记录,描绘了中部地区的山脉,如太华山、王屋山、桐柏山等。这一区域的山脉被认为是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地理节点,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意义。例如,书中记载了与天地运行相关的神灵,如风神、雨神等,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山脉和祭祀方式。 总体而言,“山经”部分以山为脉络,以物(动植物、矿物)为重点,以神为点缀,勾勒出一幅古代中国山川地理的粗略地图,并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民俗事象和物产资源信息。其地理上的记载虽然与现代地理不尽吻合,但却展现了古代先民对家园的认知和想象。 二、 海经部分 “海经”部分则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海洋,以及海外及海内的各个区域。其内容更为包罗万象,融合了地理、神话、民族、宗教、历史等多种元素。 《海外经》 描绘了在中国疆域之外的海外世界。这一部分充满了奇幻色彩,记载了许多奇异的国家和种族,如犬戎(一种长着人面狗身的民族)、三首国(人有三个头)、一臂国(人只有一只手臂)等。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代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以及对外来民族的好奇与神秘感。同时,也描绘了海外的奇特动植物,如海外的鱼龙、奇异的神鸟等。 《海内经》 聚焦于“海内”,即当时人们所认知的中国疆域之内,但包含的地理范围比“山经”更为宽广。它描绘了河流、湖泊、海洋以及更广泛的地域。其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等,以及围绕这些河流发生的传说。同时,也记载了海内的奇特地貌,如“盖天”构造,以及居住在这些区域的神祇和氏族。例如,这里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等创世神话,以及黄帝、炎帝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说。 《大荒经》 是《山海经》中最为玄奥和神秘的部分,分为《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四卷。这一部分描绘的是一个更为古老、更为广阔、更为神圣的“大荒”世界。这里充斥着各种神话人物、神兽、巨人、怪人,以及惊心动魄的远古故事。例如,《大荒东经》记载了东皇太一、烛龙等神祇,以及海内外的广阔区域;《大荒南经》则描绘了南方大荒的神灵和地理;《大荒西经》记载了西方大荒的奇景和人物,如西王母的起源故事;《大荒北经》描绘了北方大荒的寒冷与神秘,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这一部分是《山海经》中最具神话色彩和哲学思辨的部分,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历史以及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 思想文化内涵 《山海经》绝非仅仅是一部地理志或神话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早期地理学与博物学的萌芽: 书中对山川、河流、动植物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尽管其记载的许多事物带有神话色彩,但其中也不乏对现实地理、物产的朴素记录。 丰富的神话传说宝库: 《山海经》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中国古代神话,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这些神话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 古代宗教与信仰的反映: 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神祇、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反映了古代先民多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 早期民族的描绘与想象: 《海内经》、《海外经》等篇章中对不同国家、种族、方国的描绘,虽然带有想象的成分,但也折射出古代先民对周边民族的认知和交流。 哲学思想的萌芽: 一些篇章中关于天地运行、阴阳五行、宇宙生成等描述,隐约透露出古代哲学家对宇宙本体和万物起源的思考。 《山海经全译》将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注释、通俗的译文、以及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这部充满想象力与智慧的古老典籍。本书期望能带领读者一同踏上这段奇幻而深刻的文化之旅,去感受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独特魅力,去探索那片古老土地上,人与自然、神灵与凡间,那些令人惊叹的交织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变成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毕竟《山海经》原文的晦涩难懂是出了名的,很多句子都是只有短短数字,信息量巨大但语义模糊。然而,这本书的叙事和翻译风格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做到了“雅俗共赏”。译者在处理那些充满巫术色彩和原始祭祀场面的段落时,文笔处理得极为精妙,既不失古籍的庄重感,又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情节的张力和画面感十足。读到那些关于祭祀仪式的描述,我仿佛能听到山林间的鼓声和人们的吟唱,那种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原始敬畏感被鲜活地呈现了出来。特别是,译者在对植物和矿物进行翻译时,加入了大量的物种学或矿物学的背景知识,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山海经》不仅仅是神话集,更是古代的博物志和地理百科全书。这种在尊重原文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知识化的重构,让这部古籍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

这部《山海经全译》的译注工作,简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神话与地理的深度考古挖掘。我拿着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通往上古洪荒世界的藏宝图。首先,光是那些奇珍异兽的描述,就足够让人目不转睛。作者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翻译,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记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阐释。比如,书中对某些特定山脉的描述,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进行比对,让我对古人“观天象、察地理”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于那些“开明兽”、“九尾狐”这类神怪的形象描摹,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既保留了原典的神秘色彩,又通过详尽的注释,让它们不再是空中楼阁般的虚幻形象,而是有了可追溯的文化源头。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对照地图和一些历史地理学的书籍,这让我明白,阅读此译本,绝不是一种轻松的消遣,而是一场严谨的学术探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名的变迁和指代,译者的注释简直是“雪中送炭”,很多困扰我多年的疑问,在这一一厘清后,豁然开朗。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的探索性,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译注本”的预期。

评分

体验过几个不同版本的《山海经》译本后,我越来越觉得,要真正理解这部奇书,光靠字面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全译》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它对“文化语境”的挖掘上。它没有将《山海经》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解读。例如,书中对“夸父逐日”或“女娲补天”这类神话的分析,就不仅仅是故事的复述,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神话在当时社会中可能承载的政治寓意、族群认同,甚至是早期科学思维的萌芽。这种深层次的文本解读,让我对中国早期文化的原动力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它成功地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奇特的记载,到底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探索的欲望,还是某种早期的宇宙观模型。这种超越字面的深度分析,是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它把一本古老的地理典籍,成功地转化成了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基因的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也绝对值得称赞。作为一本需要频繁查阅和对照的工具型书籍,它的易用性至关重要。印刷质量非常高,纸张选择上乘,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布局上,它采用了清晰的三栏式设计,左边是原文,中间是精炼的白话翻译,右边则是密集的注释和引文对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读者可以极其方便地在原文意境和译者解析之间进行切换,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我特别欣赏的是,注释部分并没有将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注释的性质进行了分层处理——比如涉及地理考证的放在一起,涉及神话体系关联的放在一起,这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性地深入挖掘。在我阅读其他古籍译本时,常常因为注释的混乱而感到沮丧,但这部《山海经全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专业和人性化,显示出编纂者对阅读体验的深切关怀。

评分

说实话,读完这本《山海经全译》的“海外东经”部分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重构世界观”的冲动。它所描绘的地理空间是如此的陌生又如此的富有逻辑性,与我们现代人基于经纬度建立起来的理性空间完全不同。译者在处理那些“方山”、“玄圃”的描述时,很巧妙地运用了一种“想象力引导”的笔法。他们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说某个地方一定对应今天的哪个省份,而是提供了多种可信的学术推测链条,让读者自己去参与到这个“定位”的过程中。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既尊重了文本的神秘性,又提供了学术的支撑。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类似于在玩一个极其复杂的解谜游戏,每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对古代中国世界的边界和构成又多了解了一层。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渗透,它让我们体验到,在没有卫星和精确测绘工具的时代,人类是如何通过神话、传说和有限的经验,来构建和解释他们所生活的广袤天地的。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正在翻阅。

评分

京东自营的产品真好!价格也实惠!想买这本书很久了,太满意了!京东的物流又好又快,小哥服务热情周到,赞一个!

评分

公司买的,还不错,不错,不错,一定要写很多字吗?不想写啊,直接打分不就行了,要这形式做什么。买好了还会来,不好了就损失一个客户呗,各取所需,各投所好呗,是不是啊。呵呵,凑字数。

评分

买来给老妈看,封皮好看,字体大小可以

评分

NICE BOY

评分

公司买的,还不错,不错,不错,一定要写很多字吗?不想写啊,直接打分不就行了,要这形式做什么。买好了还会来,不好了就损失一个客户呗,各取所需,各投所好呗,是不是啊。呵呵,凑字数。

评分

这一次活动还不错买了很多

评分

在实体店看上了这个东西,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网看看,果然有。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了。外包装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他,装帧精美,很干净,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它的时候,似乎能够感觉到制作者

评分

帮朋友买的书,说是很不错,京东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