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影响中国荐书: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上榜
◆ 不懂春秋,就不懂中国: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
◆ 名师讲义,可读可信:民国史学界长期坐头把交椅,发掘或培养钱穆、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大批史学名家;毛泽东钦定主持二十四史点校,李克强总理为其学说做新解的史学大师顾颉刚与历史学家童书业撰写
◆ 全文白话,通俗讲述,精彩不断:作为庶子的小白,是怎么当上齐桓公的?流亡在外的重耳,是怎样逆天改命,当上晋文公的?好色的夷君楚庄王,又是怎么成为一代霸主的?好故事数不胜数。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上榜作品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克强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成新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唐德刚、胡厚宣、王钟翰、徐文珊、张维华、冯家昇、朱士嘉、郑德坤、王树民、胡道静、程应镠、刘起釪、方诗铭、黄永年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陈寅恪、陈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 1954年,毛泽东提议点校《资治通鉴》,钦点他参加“标点《通鉴》小组”,他是总校对。
◆ 1971年,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他受命主持校点“二十四史”工作。
◆ 2013年,《新华日报》刊载江泽民赞誉顾颉刚的著述不得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到三皇五帝、轩辕神农,他把中国的历史怀疑了个遍,勇气可嘉啊!
◆ 2015年4月8日,李克强总理为他的“古史层累说”做新解:“顾颉刚提出了一个‘古史层累说’,其实正面理解应当说,每代人都有积累、有发展、有丰富。如果后人累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当代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那我们何乐而不接受呢?”
◆ 他出身江南第一读书人家,是一位著名藏书家,藏书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本书是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的“大家小书”,是先生以现代科学方法书写春秋历史的讲义作品。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详细呈现了春秋时期中华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着重书写春秋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简明扼要,言浅意深。全书展示了“古史辨派”史学家变革历史叙事方式的努力,重构历史知识的心路及其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颁奖词
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中心学说已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了。
——胡适
你在这个学问(中国古史学)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顿之在力学、达尔文之在生物学。……颉刚在史学上称王了
——傅斯年
“五四”以来,史学界有许多大明星,但都没有建立一种学派、学风;真正建立学派、学风的是顾先生,是古史辨学派、学风。
——邓广铭
旧史学有三位大师:陈寅恪、陈垣、顾颉刚。这三人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学者,在史学上贡献非常大。
——张岱年
顾颉刚乃现代中国史学家中之翘楚,他抨击传统观念并主张重写中国历史。
——美国史学家施奈德(L.A.Schueider)
·导读
·正编
第一章 三代的略史与周的变迁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
第三章 郑国独强时代
第四章 郑的中衰与齐的始强
第五章 所谓“尊王攘夷”事业的背景
第六章 齐桓霸业
第七章 晋秦的崛起与其争霸
第八章 楚宋争衡与周室内乱
第九章 城濮之战与晋文霸业
第十章 秦晋的冲突与晋襄继霸
第十一章 晋的中衰
第十二章 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第十三章 晋楚第一次和平盟约的订立与撕破
第十四章 晋的内乱与悼公复霸
第十五章 晋楚第二次和平盟约的订成
第十六章 中原和平时期中的各国内政的变迁
第十七章 社会组织的变动与学者阶级的出现
第十八章 北方政局的终结
第十九章 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第二十章 结论
·附编
第一章 春秋时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组织与其动摇
第三章 男女关系与婚姻习惯
第四章 世族与世官制度
第五章 地方制度与城邑建筑及人口
第六章 军制
第七章 爵位与官制
第八章 教育与刑法
第九章 宗教与学术
第十章 礼俗及其他
附录一 春秋史课试题(民国二十六年一月)
附录二 春秋史课试题(民国二十六年六月月)
·编后记
一般人都以为“男女有别”是三代圣王传下的教训,在很古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男子与女子已经“不相授受”和“不通音问”了。这个观念至少可以说有一半是错的!我们谨慎些说,“男女有别”,在战国以前,只是上层贵族间所守的礼教;至于中等以下的阶级,满没有这回事!
我们先从最可靠的《诗经》里看看当时(春秋时)中等以下阶级的男女间的关系:号称周初的诗而实际上大半是西周以后的作品《召南》里有一首《野有死麕{ 音jūn }》,它叙述一个武士向一位闺女求爱的情形:“他用白茅包了一只死鹿,当作礼品,送给怀春而如玉的她。她接受了他的爱,轻轻对他说道:‘慢慢地来呀!不要拉我的手帕呀!狗在那里叫了!’”这首诗证明了那时的男子可以直接向女子求爱。男女们又有约期私会的,如《邶{ 音bèi } 风》的《静女》的作者说:“美好的女儿在城角里等候我,我爱她,但找不见她,使我搔着头好没主意。她送给我一根红色的管子,又送给我一束荑草,这些东西是何等的好——唉,我哪里是爱的这些,只为它们是美人的赠品!”又如《鄘风》的《桑中》记着一位孟姜在桑中的地方等候她的情人,又在上宫迎接他;相会过之后,就到淇水上送他回去。我们看那时女子们的行动是何等的自由。她们可以到东门外像云一般的团聚游玩,她们可以同男朋友坐在一辆车上或并肩行走去游玩。
据说,郑、卫两国的风俗是最淫乱的。在卫国的诗《邶风》里有一首《新台》,这首诗从前的经学家说是卫国人做了讽刺卫宣公当扒灰老的,这实在是笑话!我们看看这首诗里说些什么话:“新台下面河水弥弥漫漫地流着,我们所需要的是美丈夫,可恨只见了许多丑汉!渔网本为打鱼设的,不料投进了一头鸿鸟。我们所需要的是美丈夫,可恼得到了一个驼背老!”这原是一首女子们自由求配偶的戏谑诗歌。在《郑风》里有一首《溱洧{ 音wěi }》,里面记述得更是热闹:“溱水与洧水正在慢慢地流呀,男的和女的手里拿着兰花正在玩呀。她说:‘我们一同到那边去玩玩罢?’他答道:‘那边已经去过了。’她又说:‘再去玩玩也何妨!’他就和她来到洧水之外,这真是快乐的地方呀!男人们和女人们尽说着笑话,采了芍药花,他送了她,她又送他。”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仕女春游图的写真!
但是她们也有时被家长们监视着,《郑风》里就有一首诗记着一位闺女被拘禁的呼声。她嚷着:“仲子啊!你不要跳过我的墙,你不要折了我家种的桑。并不是我爱惜这些东西,只因怕我的父母哥哥们说闲话呀。你固然是可爱的,但是父母哥哥们的闲话也是可怕的呀!”
……
正式的婚姻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但也有先期由男女双方自己私订终身的。………………
初读《春秋》这部史书,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编年体的叙事风格。日期、事件、人物,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勾勒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然而,要真正理解其深意,绝非易事。那些简练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多少历史的洪流、政治的角力、人性的复杂,都需读者自行去挖掘和体味。我尝试着去梳理那些诸侯国的兴衰更替,去辨析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去解读那些看似寥寥数语却影响深远的事件。比如,晋国的“三卿专权”是如何一步步蚕食君权的?齐国的“田氏代齐”又是经历了怎样的酝酿与爆发?这些都如同一个个谜团,吸引着我不断地去探寻。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试图理解他们的思虑,感受他们的情感。虽然对于《春秋》原典的深入理解尚有距离,但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已经让我收获颇丰,对那个时代的认知也逐渐清晰起来。
评分翻开《春秋》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宏大的叙事框架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某一个诸侯国的历史,而是以周天子的名义,囊括了当时天下各方诸侯的重大事件。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星系图,将各个星体之间的互动一一呈现。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战争的记载,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仅是兵戈相见的残酷,更是战略、外交以及各方势力消长的复杂动态。例如,当读到吴越争霸的片段时,我仿佛能感受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以及吴王夫差的骄傲自满最终导致覆灭的必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大势”,即便是渺小的个体,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都与时代的走向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从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理解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以及这些博弈最终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评分作为一本带有“讲话”性质的书,这本书在解读《春秋》时,显然注入了作者的思考和见解,这让我感到既新奇又受益。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史料汇编,而是更像一位博学的前辈,娓娓道来,将那些古老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一些关键性历史转折点的深入分析。比如,当讨论到“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对当时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产生的连锁反应。这种带着“为什么”的追问,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书中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解读也十分精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字,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血肉和灵魂,他们的动机、他们的决策,都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评分读《国史讲话: 春秋》,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历史细节的捕捉和阐释。许多时候,《春秋》原典的记载极为简略,甚至有些词语的含义都需要反复考证。而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那些模糊的片段一点点地剖析开来,让我们得以窥见事件背后的脉络。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春秋五霸”的讨论。书中不仅列举了他们的功绩,更重要的是,它对比了不同时期对“霸主”定义的演变,以及各个诸侯国争夺霸权的策略和手段。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让我对“春秋五霸”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排行榜,而是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充满竞争和博弈的历史进程。同时,书中对一些史料的考证和辨析也十分严谨,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于《春秋》时代社会变迁的生动描绘。它不仅仅关注政治事件,更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的变化。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生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理解“道”与“德”的。例如,书中关于“士”阶层的崛起及其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的探讨,就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士”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政治变革的推动者。他们所代表的新兴力量,对传统的贵族政治发起了挑战。通过这些细致的描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变革与冲突交织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活力与不安。这种从微观视角切入,再辐射到宏观历史进程的叙述方式,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内容很生动,很好!推荐!
评分大致浏览了一下,内容不错,纸张也挺好
评分单位活动采购,物流快,方便,很好
评分送货速度快,包装完整无破损,正品书籍比实体店便宜还能送货到家,完美。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内容太少,书很薄 ,价格坑人!
评分单位活动采购,物流快,方便,很好
评分正版书籍,很好,发货速度快
评分性价比一般般,最近折扣一般,活动力度一般,券更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