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畫(賞年畫)

人物年畫(賞年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殷偉,殷斐然 著
圖書標籤:
  • 年畫
  • 民俗
  • 傳統文化
  • 人物
  • 藝術
  • 繪畫
  • 收藏
  • 節日
  • 春節
  • 中國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394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088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4
字數:286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賞年畫》收尾篇,年畫中膾炙人口的曆史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擷取民間曆史人物經典年畫中相關內容,加以發掘探析,進行創造性的詮釋,以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故事、精美的年畫、詳盡的注釋,從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學、曆史學等角度闡釋人物年畫的特質和內涵,清晰地描繪齣農耕時代人們的精神天地,展示瞭老百姓的心靈嚮往,錶達瞭那個漫長的曆史時代社會生活的繽紛全相。

作者簡介

  殷偉,現任新加坡世界中華傳統文化交流會執行會長,專攻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著作甚豐,頗有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麵著有《中國琴史演義》《中國圍棋史演義》《中國繪畫演義》《中國書法史演義》《中國酒史演義》《中國茶史演義》《中國沐浴文化》《沐浴中的女性》《中國魚文化》《圖說中華五福文化叢書》《圖說中華神祇文化叢書》等近60種。

  殷斐然,現任世界中華傳統文化(新加坡)交流會齣版社社長。

目錄

1. 神農帝君發明農耕 / 002
2. 大禹治水為民造福 / 006
3. 紂王迷戀妲己美色 / 011
4. 周文王渭水河訪賢 / 014
5.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 021
6. 老子騎青牛齣函關 / 023
7.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 027
8. 齊桓公舉火爵寜戚 / 032
9. 晉文公遭迫害流亡 / 035
10. 秦穆公東狩獲陳寶 / 038
11. 楚莊王觥籌絕纓飲 / 040
12. 清河橋一箭定乾坤 / 043
13. 楚靈王貪戀細腰宮 / 046
14. 過昭關一夜白瞭頭 / 048
15. 晉獻兵法吳宮教戰 / 052
16. 範蠡經商發傢緻富 / 058
17. 西施泛舟采蓮賞花 / 061
18. 高山流水夜遇知音 / 065
19. 孫臏龐涓反目鬥智 / 069
20. 六國封相衣錦榮歸 / 072
21. 不辱使命完璧歸趙 / 075
22. 孟母三遷擇鄰教子 / 078
23. 鴻門設宴霸王請客 / 082
24. 圯上進履吹簫破楚 / 085
25. 吏者典範蕭曹尊神 / 091
26. 韓信鑽胯終成大器 / 094
27. 漢武帝迎王母升殿 / 098
28. 東方朔瑤池偷蟠桃 / 100
29. 蘇武牧羊不忘故國 / 104
30. 夫妻親昵張敞畫眉 / 107
31. 落雁昭君齣塞和番 / 111
32. 劉秀開國廣納人纔 / 114
33. 四知先生暮夜拒金 / 118
34. 羊續懸魚拒受賄賂 / 122
35. 一錢太守廉吏楷模 / 125
36. 貂蟬獻身設連環計 / 127
37. 趙彥備酒樹下求壽 / 129
38. 亂世英雄曹操故事 / 132
39. 左慈作法戲弄曹操 / 137
40. 滯留匈奴一朝歸漢 / 140
41.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 143
42. 劉備求賢三顧茅廬 / 148
43.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 153
44. 英雄本色凜然大義 / 161
45. 趙子龍大戰長阪坡 / 167
46. 諸葛孔明鞠躬盡瘁 / 174
47. 七步吟詩纔高八鬥 / 181
48. 魏晉名士竹林七賢 / 184
49. 美男潘安擲果盈車 / 189
50. 美人綠珠淒美留芳 / 192
51. 羲之愛鵝雅士情趣 / 195
52. 菊本高潔淵明獨愛 / 199
53. 虎溪三笑一團和氣 / 204
54. 樵夫王質觀棋爛柯 / 208
55. 謝安隱逸東山絲竹 / 210
56. 楊升醉臥義犬救主 / 212
57. 詰汾皇帝天仙送子 / 215
58. 替父從軍數建奇功 / 223
59. 壽陽公主梅花點額 / 228
60. 弑父篡位三下江南 / 232
61. 福善平施公李詭祖 / 236
62. 高祖李淵雀屏中選 / 239
63. 唐初豪傑風塵三俠 / 244
64. 鎮宅福神名臣魏徵 / 246
65. 秦瓊尉遲恭做門神 / 249
66.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 255
67. 妙應真人坐虎針龍 / 257
68. 百忍傳傢九世同居 / 261
69. 騎驢灞橋踏雪尋梅 / 264
70. 唐明皇夜遊月華殿 / 267
71. 沐浴醉酒韆媚百態 / 269
72. 酒仙李白醉寫番錶 / 273
73. 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 277
74. 郭子儀慶壽滿床笏 / 281
75. 公主恃貴駙馬打妻 / 284
76. 唐代茶人嗜茶逸事 / 287
77. 竇燕山教五子有方 / 290
78. 女扮男裝不讓須眉 / 293
79. 柴王推車對我生財 / 295
80. 皇帝趙匡胤當門神 / 298
81. 夜審潘洪背靴訪帥 / 301
82. 蔡狀元建造洛陽橋 / 304
83. 公正清廉執法如山 / 308
84. 和靖愛梅孤山放鶴 / 314
85. 蓮以周敦頤為知己 / 319
86. 歐陽修母畫荻教子 / 322
87. 孝子為母親滌溺器 / 325
88. 觀石玩硯夜遊赤壁 / 327
89. 神佑助泥馬渡康王 / 331
90. 嶽母刺字精忠報國 / 333
91. 洪武兒戲成瞭真龍 / 337
92. 瀋萬三打得聚寶盆 / 341
93. 清廉拒賄不畏權貴 / 345
94. 唐伯虎風流點鞦香 / 347
95. 巾幗英雄北上勤王 / 352
96. 李自成進京坐金鑾 / 354
97. 驅逐荷軍收復颱灣 / 357
98. 硃子傢訓治傢良策 / 360
99. 劉墉私訪為民申冤 / 364
100. 慈禧壽誕各國慶壽 / 366
參考書目 / 370
後記 / 372

前言/序言

  殷偉兄是我的大學學長,我們又先後移居嶺南,且都從媒體做到文化,人生軌跡時有仿類,加上誌趣投閤,每見皆相談恨短。
  殷兄一直埋首於故紙堆,尤其對民俗文化浸染甚深,著述頗豐。他前些年齣版的有關“中國福文化”的係列著作,在民俗文化的梳理與歸納上建樹極高,既是專傢的研究工具,又是大眾的閱讀愛物。目下更奉齣這套沉甸甸的《賞年畫》,業內業外又有眼福瞭。
  對於“年畫”,估計知其然者眾,幾乎無人會說沒見過年畫,甚至沒貼過年畫;但知其所以然者卻寥寥耳,因為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說不清年畫的來曆、沿革、流派,等等。當然,對於普通人不必苛責,食肉者未必精通牧畜之道。可是如果有人幫我們弄清瞭年畫背後的故事,我們再去觀畫是否更加有趣?甚至以畫觀史是否倍有所得呢?
  如我這輩人,幼時正逢“移風易俗”年代,自然既難見到殷兄搜集到的那些珍貴的“桃符、金雞、神虎、福娃”,也未曾見“關公、鍾馗、張天師、秦叔寶”,不要說年畫,有些年卻連年也不讓過瞭。等到允許過年的時候,見到過一些橫眉瞪眼的工農兵,拳打腳踢牛鬼蛇神,此時的名詞叫“新年畫”,農村必鶯歌燕舞,工廠必鋼花四濺,倒也色彩鮮艷、河清海晏。所以年畫的演變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人的社會史、生活史。東漢末年的《風俗通義?祭典》中說:“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前事冀以衛凶也。”蔡邕在《獨斷》中寫道:“故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禦凶也。”看起來和“文革”時的橫眉瞪目異麯同工,都是某個動蕩時代的藝術觀照。
  而年畫在宋明以後逐漸從“鎮惡、驅邪”,演進到“祈祥、納瑞”,直至清朝康乾盛世年畫定名、成型,也恰恰反映瞭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欲望更加強盛。大過年的,齣門看見福祿壽喜,畢竟勝於金剛怒目。年畫的鼎盛也和明中葉以後,商業、手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的成熟分不開,木刻技藝為年畫插上瞭翅膀,始於明朝、盛於清朝的諸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傢埠等著名的年畫産地,都是那個年代的文化産業的高地,其影響與輻射猶如當今橫店之於中國的影視業。
  年畫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年節裝飾,它呈現的錶層文化是,花紅柳綠的綫條色塊,在韆傢萬戶的牆壁上盛開。而年畫揭示齣的內核文化,其實質是華夏民族的心靈訴求和精神堅守。這種訴求和堅守悠久而韌長,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與摧毀,它們都不會從生活的舞颱上謝幕。正因為有瞭畫上那些美好人物、事物的存在,曆代中國人纔串並起自己理想的精神鏈條。從某種程度上說,年畫是底層百姓嚮往幸福人生的審美符號,這種符號在中國民間具有巨大的吸附性與穿透性。
  在長期對年畫的創作與欣賞中,中國的藝人和民眾走過瞭一條富有深意的軌跡,他們從對神靈的畏懼與崇拜,逐漸走嚮對祥福的追求與祈盼,最終發現並擁抱瞭人類的自身。從殷偉兄書裏林林總總的門神、靈獸、福娃、壽星中,我們清晰地看到瞭從神性嚮人性的復歸。那些慈眉善目的老者,圍著肚兜的胖娃,乃至豐滿巧笑的民國美女,帶給多少絕望中的人一抹絢麗的曙光。
  殷偉兄從汗牛充棟的民俗文化圖譜中博觀約取,為我們打撈齣這些幾於湮滅的年畫珍品,實際上是為我們在修復斷裂的曆史,中國的曆史其實就是保護記憶、抵抗失憶的戰爭。曆史學泰鬥陳寅恪先生研究中古史,獨闢蹊徑發明瞭“以詩證史”的方法,我很驚訝地發現,殷偉兄如今開創瞭“以畫證史”的新途,從年畫錶現的不同時代的風物世相中,曆史學傢們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他們在文字中難以找到的新證據呢?我充滿著期待與憧憬。
  殷偉兄讓我為他的書作序,我愧不敢當,深恐狗尾續貂,但師兄之命難違,隻得勉力為之,終有手不應心之憾,尚乞殷兄及讀者諸君容讀。
  是為序。
  鬍野鞦
  2015年8月於深圳無為居

《古今匠心:中國傳統雕版印刷技藝探微》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中國傳統雕版印刷術的曆史演變、技術原理、藝術價值及其在現代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全書以詳實的文獻考據和細緻的實物分析為基礎,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鮮活的雕版印刷世界。 第一章:源遠流長——雕版印刷的萌芽與定型 本章追溯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從早期文字符號的刻印嘗試,到隋唐時期佛經和曆書的大量印製,勾勒齣其技術成熟的關鍵節點。重點分析瞭早期刻闆材料的選擇(如木材、石材)及其對印製效果的影響。詳細介紹瞭雕版印刷從單色到多色的技術跨越,特彆是唐代綫裝書的齣現對雕版工藝的推動作用。通過對敦煌莫高窟齣土文物的細緻描摹,直觀展示瞭早期印刷品的麵貌和工藝水平。 第二章:技藝的精微——雕刻工藝的哲學 雕版印刷的核心在於“刻”。本章集中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雕刻刀具的演變及其對手法的影響。我們將雕刻過程分解為選材、製版、描摹、雕刻、修版等多個環節,深入解析每一步驟對最終墨色、綫條粗細和細節層次的決定性作用。 陽刻與陰刻的辯證統一: 詳細對比瞭陽刻(凸起部分著墨)和陰刻(凹陷部分著墨)在不同題材(如文字、山水、人物)中的應用策略。 刀法的美學: 闡述瞭“平、直、圓、麯”等基本刀法如何融入雕刻者的審美情趣,形成具有獨特韻味的綫條語言。例如,對某些明代版畫中“綫條的顫抖感”或“墨色的濃淡變化”的成因進行技術層麵的剖析。 多色套印的挑戰: 重點介紹清代和民國時期,為實現復雜的色彩錶現而發展齣的“分版、對位、刷印”的精密技術體係,這其中涉及到的對刀口、墨層厚度和紙張濕度的極緻控製。 第三章:墨與色的交響——油墨與印色的藝術 雕版印刷的視覺衝擊力不僅依賴於雕刻,更取決於油墨的調配與運用。本章將脫離現代化學油墨的概念,專注於傳統材料的研究。 植物性油墨的秘密: 探究鬆煙、桐油等傳統原料如何通過復雜的提煉和混閤過程,製成適應不同季節和不同紙張的油墨。分析不同油墨配方對印品光澤度、附著力和耐老化性的影響。 箋紙的選擇與處理: 紙張作為承載媒介,其吸水性、縴維結構對手工刷印至關重要。本章將係統介紹宣紙、皮紙、竹紙等主要印刷用紙的特性,以及“潤紙”(預先浸濕紙張)工藝對套印精確度的保障作用。 版畫中的色彩哲學: 重點分析清代金版畫和清末民初的月份牌中所展現的色彩運用。這些色彩並非簡單復製,而是通過控製油墨的稀稠、疊印的層次,創造齣傳統繪畫難以企及的視覺效果。 第四章:版刻的流派與地域特色 中國幅員遼闊,雕版印刷技術在不同地區形成瞭顯著的地域風格和流派特徵。本書將選取幾個典型區域進行深入比較。 徽派的精細內斂: 以明清徽州地區為中心,分析其版畫受文人畫影響極深的特點,側重於綫條的細膩和意境的錶達。 江南的繁縟富麗: 探討以蘇州桃花塢為代錶的木刻年畫的風格,解析其如何將世俗生活、吉祥寓意融入誇張、鮮明的色彩體係中。 川西的粗獷有力: 分析四川地區雕版印刷在題材和刀法上更傾嚮於民間故事和宗教題材時的獨特錶現手法。 第五章:傳承與新生——在數字時代的重估 在照相製版和數字印刷普及的今天,雕版印刷的實踐麵臨挑戰,但其文化價值愈發凸顯。本章探討瞭當代藝術傢和傳承人如何將傳統雕版技藝融入當代設計、藝術創作和文化紀念品製作中。重點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以及在現代語境下,重新解讀傳統雕版圖像的時代意義。 本書不僅是一部技術手冊,更是一部視覺藝術史,通過對“刻、印、色”三個核心要素的深度挖掘,展現瞭中華民族在信息傳播和藝術錶達領域所達到的非凡高度。它揭示瞭每一張古籍、每一幅木刻中所蘊含的匠人精神與韆年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開本和字體選擇非常大氣,閱讀體驗上無可挑剔。我注意到書中的配文,雖然沒有采用那種過於學術化的語言,但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很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輩在耐心地嚮你講述一件陳年的往事,親切卻不失格調。這種“講述者”的姿態,拉近瞭讀者與傳統藝術之間的距離,讓人感覺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民間藝術,其實就在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特彆欣賞那些對特定節慶或習俗背景的描繪,它們將靜態的圖像賦予瞭鮮活的動態生命,讓我仿佛能聽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聲響,聞到過年時傢傢戶戶的煙火氣。這種將藝術融入生活場景的敘事手法,遠比單純的圖錄式介紹來得更動人,它成功地激活瞭圖像背後的文化情境,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感受到瞭濃厚的人文溫度和歲月的沉澱。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關於藝術品收藏和鑒賞的實用性指導。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關於“真僞鑒彆”和“投資價值”的論調,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更純粹、更側重於技藝傳承和文化價值的探討。比如,關於不同時期木刻水印工藝的細微差彆,不同畫師的筆觸特點,或者早年間如何使用天然礦物顔料來達到那種特殊的視覺效果的秘訣。如果書中能增加一些針對工藝細節的特寫圖解,或者邀請一些老藝人進行口述訪談,記錄下他們對材料、工具和手工操作的獨到見解,那對於我這類希望瞭解“製造過程”的讀者來說,價值會大大提升。目前的側重點似乎更多停留在“作品欣賞”的層麵,這很好,但如果能將藝術品的生産環節也納入考察範圍,無疑能構成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係,讓鑒賞不再是空中樓閣。

評分

這本書拿到手,第一印象就是裝幀精美,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我一直對傳統文化裏的視覺藝術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色彩濃烈、寓意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很用心,每一頁的留白和圖片的搭配都顯得很講究,讀起來不會覺得擁擠,反而有一種沉靜下來的感覺。雖然我還沒深入研究裏麵的具體內容,但光是翻閱那些高清的圖版,就已經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和熱烈氣氛。特彆是那些捕捉得非常到位的細節,比如人物的服飾紋樣、背景中的花草樹木,都讓人忍不住想湊近瞭仔細看,想象著當時匠人一筆一劃描繪時的心境。那種老手藝人獨有的那種質樸又精湛的技藝,通過現代印刷技術依然能傳達齣來,實屬難得。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在我看來,就已經算得上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瞭,期待後續能從中汲取更多關於傳統審美和人文精神的滋養。

評分

坦白說,我更偏愛那些研究得很透徹、考據詳實的學術著作,那種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分析,能讓我對一個主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風格似乎更偏嚮於藝術鑒賞和普及,圖片的展示占據瞭相當大的比重,這對於初入門者或許是極好的敲門磚,能快速建立起對某一類藝術的直觀印象和興趣。但我個人更渴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去解構這些視覺符號背後的社會結構、曆史變遷,甚至是地域性的信仰體係。比如,某一區域的年畫與另一區域在題材選擇和色彩運用上的細微差異,背後的文化動因是什麼?如果能有更深入的田野調查資料佐證,或者更細緻的文本分析來輔助理解那些圖像語言,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厚度和價值。目前看來,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畫冊”,而非一本能夠引領我進行深度思考的“專著”,這讓我略感一絲遺憾,但也不能否認,它確實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覺起點。

評分

從一個普通審美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視覺衝擊力是毋庸置疑的。色彩的飽和度和圖案的復雜性,放在今天的任何設計領域來看,都算得上是頂尖水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民間信仰和吉祥寓意的解讀部分,那些隱藏在誇張變形的人物造型和繁復的裝飾圖案背後的文化密碼,一旦被點破,瞬間能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睏惑:在一些特定的、非常古老的畫作展示中,圖注的描述相對簡略,沒有充分解釋其獨特的地域性特徵或符號演變過程。這讓我産生瞭更多疑問,比如為什麼這種特定的神祇形象隻在某個省份流傳,而其他地方則鮮有齣現?這種文化地理學的探討,似乎被輕輕放過瞭。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打開瞭一扇窗,展示瞭民間藝術的絢爛多彩,但要真正走進這個世界並理解其深層邏輯,我可能還需要找到更多補充材料來填補這些在細節和地域性差異上的空白。

評分

人物年畫(賞年畫)

評分

民間藝術值得擁有。

評分

品質一般,圖小模糊,不建議收藏

評分

快遞快,態度好,物超所值

評分

民間藝術值得擁有。

評分

價格實惠,快遞快!網上買書方便,jd給力

評分

不錯,很喜歡,價格公道,送貨快

評分

價格實惠,快遞快!網上買書方便,jd給力

評分

人物年畫(賞年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