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

立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宗奎,刘华山 编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心理学院
  • 论文集
  • 学术研究
  • 立心
  • 2015
  • 高等教育
  • 学科建设
  • 心理发展
  • 教育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078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12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5
字数:8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立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精选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十年来的研究论文集结成辑,包括教育心理、脑域认知、人格与社会心理、发展心理、心理咨询与健康、管理心理六大方向的论文。《立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汇集了心理学领域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项研究成果,具参考研究价值,是一部具有相当水平的心理学学术专著。

目录


教育心理
刘华山,龚少英,熊俊梅.(2012).教育心理学:沟通心理学与教育的桥梁.中国科学院远看,27(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专辑),156—163.
吴鹏,刘华山.(2014).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元分析.心理学报,46(8),1 192—1207
张微,刘翔平,宋红艳.(2010).“热”执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42(3),415—422.
王福兴,李文静,颜志强,段朝晖,李卉.(2015).幼儿对威胁性刺激蛇的注意觉察:来自眼动证据.心理
学报,47(6),774—786.
龚少英,段婷,王福兴,周宗奎,卢春晓.(2014).装饰图片影响多媒体学习的眼动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4,403—410.

脑与认知
黄福荣,周治金,赵庆柏.(2013).汉语成语谜语问题解决中思路竞争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45(1),35-46.
刘思耘,孟健欣.(2015).语言标签和自我关联对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影响.心理学报,47(3),285—299.
刘思耘,周宗奎,李娜.(2015).网络使用经验对动作动词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47(8),992—1003.
Ding,X.F.,Feng,N.,Cheng,X.R.,Liu,H.S.,&Fan;,Z.(2015).Are past and future symmetric in mental timeline?Frontiers in Psychology,6.1—8.
Fan,Z.,Muthukumaraswamy,S.D.,Singh,K.D.,&Shapiro;,K. (2012).The role of sustained posterior brain
activity in the serial chaining of two cognitive operations:A MEG study.Psychophysiology,49(8),1133-1144.

人格与社会心理
发展心理
心理咨询与健康
管理心理
《立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是一部承载着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文献集,它不仅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十年耕耘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心理学界在一特定历史时期学术成果的有力展示。本书的诞生,标志着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推动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学术积淀与学科发展:一部十年心血的凝练 本书精选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2015年)的优秀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全面反映了学院在过去十年间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发展方向。十年,对于一所高校的学院而言,是一段从孕育、成长到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段历程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研究者,他们致力于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关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并在多个心理学分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涵盖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新兴的神经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诸多重要领域。每一篇论文都凝聚了作者们对学术问题的深刻洞察、严谨的研究设计、扎实的实证数据以及富有创见的理论阐释。它们不仅展示了研究者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深度,更体现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整体实力和前瞻性布局。 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洞察时代脉搏的学术探索 翻开《立心》,读者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本书中的研究课题紧密贴合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与个体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例如,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可能聚焦于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记忆机制的神经基础、决策过程的认知偏差等,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和优化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心理学方面,或许会深入探讨儿童青少年期的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规律,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挑战,以及代际关系的互动模式。这些研究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家庭教育和儿童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则可能触及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跨文化适应、媒体影响等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网络成见、群体极化、社交媒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面,本书选取的论文很可能关注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心理创伤的修复,以及新型咨询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这些研究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为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或许围绕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的克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公平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心理学视角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则可能侧重于个体差异、人格特质的测量与发展,以及如何提升个体的幸福感、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这些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个体生命质量贡献力量。 此外,本书的出版恰逢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日益深入的时代。因此,研究中很可能出现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学科的结合,展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蓬勃生机。例如,运用脑成像技术探索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社会心理现象,或者结合经济学模型研究消费者心理等。 学术方法与研究范式: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 《立心》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多样而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本书所收录的论文,既有经典的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也可能包含纵向追踪研究、质性研究、案例分析以及计算建模等多种研究范式。这体现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研究方法上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不同研究问题采取最恰当研究方法的智慧。 无论是宏观的理论建构,还是微观的实证检验,本书都充分展示了研究者们对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态度。从研究问题的提出,到文献回顾的梳理,从研究设计的巧妙,到数据分析的精细,再到结果解释的审慎,每一环节都力求达到学术的最高标准。这对于青年学子而言,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不可多得的范例。 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石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本书的出版,既是对学院十年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有力指引。所收录的论文,很可能包括了学院中青年教师以及部分优秀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的涌现,离不开学院在人才引进、学术指导、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持续投入。 通过阅读这些论文,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前沿的研究动态,更能从中学习到优秀的科研思维和严谨的学术规范。这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来说,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观,激发科研兴趣,为未来的学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立心》也承载着学院的学术传承使命。它记录了学院十年间的学术思想演变,汇聚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智慧,为学院未来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思想财富。 展望未来:为心理学研究注入新活力 《立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的出版,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学院十年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心理学研究发展贡献的一份厚礼。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原创性、研究的严谨性、观点的深刻性以及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性。 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心理学研究在特定十年间的面貌,更能从中感受到学术研究的魅力,以及对人类心智和行为理解的不断深化。这本书将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相关领域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术实力和研究成果的窗口,并为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这个副标题,我能推测出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相当重要的。2015年,意味着它收录的是学院成立十年内,特别是那一年(或截止至2015年)的优秀研究成果。十年,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积淀深厚的重要阶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学院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方向上的学术脉络和发展轨迹。它或许能够折射出中国心理学在过去十年中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华师心理学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 我个人尤其关注社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不知道这本书中是否会有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下的群体行为、社会认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又或者,在个人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优势心理等积极心理学领域,华师的学者们是否提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模型或干预策略。我深信,根植于中国土壤的心理学研究,才更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为世界心理学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此外,关于心理学教育与传播,我非常希望看到相关的研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向公众普及心理学知识,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

评分

“2015”这个年份,虽然看似具体,但它背后承载的是过去十年中的一部分精华。我理解,作为一本选辑,它不可能囊括学院所有的研究成果,但它一定代表了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的编辑者们,能够精心挑选那些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在理论或实践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章。 我个人对人格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有着特别的偏爱。我希望在这本选辑中,能看到对中国人群人格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不同动机理论在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发展。例如,关于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等,是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又或者,在人格特质的测量和评估方面,是否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表?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理解个体差异和行为动机的全新视角。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心理学研究进展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抱有浓厚的兴趣。当得知学院即将迎来十周年庆典,并出版这本《立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期待它的问世。虽然此刻我还未得见真容,但仅凭书名和出版背景,我便能预感到这本书将是一次集中的学术盛宴,一次对过去十年华师心理学人辛勤耕耘的凝练与展现。 “立心”,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它不仅指代心理学的核心——人心、心智,更寓意着学院在过去十年中,秉持初心,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坚定信念。这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更像是一座精神丰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华师心理学人的智慧结晶和学术追求。我期待它能展现出学院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心理学实践、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例如,我非常好奇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华师的学者们是否在记忆、注意、决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又或是他们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的心理学基础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再者,关于发展心理学,我希望能看到对儿童青少年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以及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创新性研究,这些都是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

评分

“立心”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心理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探索。心理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比复杂和迷人的。我期待在这本论文选辑中,能够看到华师心理学院的学者们,如何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我尤其好奇,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他们是否运用了前沿的脑成像技术,来揭示大脑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又或者,在社会文化心理学方面,他们是否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华师心理学院在理论建构和方法创新方面的努力,为推动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前沿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在科研和实践中,更加关注人的尊严和福祉。

评分

从“论文选辑”这个词中,我联想到的是一种精选和提炼的过程。这意味着书中收录的文章,一定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评审,代表了学院在特定时期内的最高学术水平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作为读者,我最看重的是研究的原创性、严谨性和前瞻性。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带给我新的启发,让我看到心理学研究的无限可能。 我非常关注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群的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收录一些关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又或者,在家庭治疗、青少年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领域,是否有创新性的理论或技术被提出。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展现理论上的突破,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帮助更多身心困扰的人们。

评分

“论文选辑”这个词,让我预感到这是一本内容扎实、学术性强的书籍。它不像通俗读物那样轻松易懂,但它的价值在于能够深入剖析问题,展现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吸引那些真正对心理学研究感兴趣,希望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方法的读者。 我特别关注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不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心理量表开发、信效度检验,以及复杂数据分析方法的论述。又或者,在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和伦理规范方面,是否有相关的讨论。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展示研究成果,也能教会我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让我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读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学术耕耘的画卷。十年,对于一个学院来说,是积累、沉淀,更是迈向成熟和辉煌的基石。我期待这本选辑能够系统地展示出这十年间,华师心理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尤其关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和组织如何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归属感?华师的学者们是否在组织文化建设、领导力开发、团队协作、员工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也能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样一个机构的名称,本身就赋予了这本书特定的学术和社会意义。作为一所享有盛誉的师范大学,其心理学院的学术研究,势必与教育、人才培养紧密相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体现出学院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平衡,以及其在促进社会福祉方面所做的努力。 我尤其关注应用心理学在健康、教育、司法、体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关于心理干预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或者在促进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研究。又或者,在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方面,华师的学者们是否在为司法公正和犯罪预防贡献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心理学如何真正地走进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于民。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心理学爱好者,我总是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立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10年论文选辑(2015)》这样一个书名,本身就暗示着它将汇集学院在特定时期内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中国心理学发展,特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实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我特别好奇,在跨文化心理学领域,华师的学者们是否在探索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心理特征上的异同。又或者,在荣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学派等精神分析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方面,是否有新的研究进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中国心理学界在吸收国际理论精髓的同时,如何结合本土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教育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特别期待在这本论文选辑中,能够看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探索。华中师范大学本身就以师范教育闻名,其心理学院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相信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收录关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尤其好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华师的学者们是否在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对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建议。例如,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他们是否有相关的研究?又或者,在特殊教育领域,他们是否在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方面,有值得借鉴的案例和研究方法?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华师心理学院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