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者左佐的又一力作,站酷强力推荐
本书讲了什么?书分三部分,一是知识,是那些问而不详则枉称字型设计师的事情;二是方法论,工作室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三是成功的商业委托,非练习。失去商业模式,设计毫无意义,也可以说就不存在设计。常说设计是解决问题,但解决什么问题呢?以所接委托的经验,设计是解决三个人的品位问题。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委托人;另一个是把品牌看作一个人的品牌人。无论美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都是围绕这三个人的品位。所以本书整体的概念即是关于工作室解决此三人品位的方法论。
左佐工作室 主理人,SGDA深平协会员,畅销书作者,编著《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治字百方》,中国十大灵感年轻设计师,2014年度十佳新锐设计师之一。站酷知名设计师。荔枝FM、豌豆荚、东祥金店、复调、茧迹、RedCloud赤芸、极客公园等品牌标志设计者。
北京国际设计周:,精选本年度体现设计精神、代表生活趋势、吻合时代气质、具社会价值的设计师与作品。
站酷网:于他,字是心情,态度与热爱。在这,字是语言,交流与共鸣。
字体设计:logotype诞生记,期待新书!
Cases
8简单背后的繁复
Complexity behind simpleness
36灵性来自曲线
Spirit coming from curves
80灰度 结构 外形
Weight structure form
97工具的共通
Universality of Writing Tools
119善致美者
The ones of good taste
152继承与颠覆
Transition or change
163从古字中找寻
Seeking from ancient scripts
171坚实与柔软
Solid and soft
202逻辑与灵感
Logic and Inspiration
Thoughts
28沟通与说服
Talking and persuading
47独断与众裁
Decided by one or ones
63未知描述
Description of the unknown
108仿型 成型 破型
Imitation ripeness personal-style
161字型的格调
Typefaces in good style
Methods
31基本书体与字型
Possibilities of basic typeface
51书写与字型
Handwriting and typeface
91字意与字型
Meaning and form of type
126数学比例
Mathematical proportion
134平面构成与字型
Plane composition and typeface
Knowledge
65西文的书写
Calligraphy of Latin
86临摹宋体字
Learning from Song
179汉字排印基础
Basic of Chinese typography
218书架上的书
Books in my shelves
2014年《设计师的自我修养》出版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最多的是文字字号太小、封面四角易折、书名起得过大。时隔两年,本书则延续好的,修正不好的,字号由7.5pt变为9pt,但为了版面美观,开本也相应变大;变软精装为精装,以解决折角的问题,但成本也会稍增;书名想了很久、很多,最后确定用比较古朴实在的“治字百方”。
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对本书的想法。字体类书籍已经太多了,饱和了。近两年确实是渐多了,但对比西文和日文讨论字体的书可以说少得可怜,之所以觉得饱和,是因形式单一,大多以分析案例为主,难免审美疲劳,所以不是太多,而是类同者多,创新者、高水准者少。也有朋友建议,写一本生活美学方面的吧。我有认真想过,以平时的手记、备忘录、读书笔记、与委托人的来往为素材完成一本关于个人品位美学的书,但仔细想来,有几人能耐着性子读一本设计师卖弄文笔的纯文字书籍,而且这些不成熟的东西是否值得成书也有待商榷。
人们又很避讳重蹈前作,总要变化才心安,但需知重复也是创作的源泉之一。不移才能纯熟,纯熟才能兼通。不必为避讳而强为变化,写己所长、所感、所亲历,才能深刻、真诚。其实设计类书籍不过几种形式:作品集,一人或多人的作品;采访集,一人或多人的采访;感想集,个人平时的所见所想所悟;个人传记,著名设计师的方方面面;史论,设计相关历史的分析记叙;方法论,个人或公认的经验分析,比如说“酬”“三”设计时“酬”笔画要比“三”细,看上去才一样粗细,这是公认的经验;而具体粗多少细多少,哪里粗哪里细则因人而异,带有个人色彩,这是个人的方法。这种个人视角与实际关联,可学为己用,且具实用性、观赏性、趣味性,所以好此类者最多。
本书即是以成功的商业委托为论据的方法论著作,因失去商业模式,设计无意义。但与前作还是略有不同,加入了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写作前我把所有委托放在一起,不再局限于单个委托,跳出来冷眼审视,分析它们之间的规律,具有共性的会一起阐述它们背后的规律;具有代表性的,则单独分析记叙。所选委托属中上类型,望而可见、跃而可及,不会高不可攀,也不会低俗入土。
这样我有了一个发现,大部分委托是三个人的品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是委托人;一个是设计师;另一个是品牌人,即把品牌看作一个人。无论美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都是围绕这三个人的品位,相互冲突、启发、磨合、协作,最佳作品处于三者的平衡点。所以本书整体的概念也可说是工作室寻找三者品位平衡点的方法论。
在校学生读本书,可以了解毕业后的一种工作方式;想以字谋生立业的设计师读本书,可以了解如何一字逾万金;累于设计之外的事情(如沟通不畅、修改不断等)而身心俱疲的自由设计师读本书,可以寻找解脱的办法;不知如何深入的设计师读本书,可以了解由浅及深至远的过程细节;委托人读本书,可以了解设计师的所做所想,更好地合作完成优秀作品;对细节有强迫症者读本书,可以感受找到同类的欣喜;排版相关的设计师读本书,可以从字型设计的角度认识文字的属性;喜欢书写的人读本书,可以从设计的视角重新审视书写;喜欢听故事的人读本书,书内有很多待人接物察言观色揣心度意的故事……
回想起来真正认真写一本书,需要大量的、持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去回忆、整理、思考、取舍、斟酌、表达,人们最缺少的也是大量的、持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两年的时间用来积累,半年的时间用来写作,很多委托回想起来还很清晰,站在委托人角度很顺利地完成,站在自己的角度则是深刻的,寻找、推翻、无绪、苦闷、冥想,再寻找、再推翻,直至满意。因自己对作品越来越苛刻,常常陷入一种焦虑,写作本书却让我慢慢平和,以更局外的角度思考过去的事情。所以这也是而立之年给自己的一个礼物。
此时又浮现起写作时的很多场景,在工作室踱来踱去,斟酌一句话的表达;在灯下、日光下、阴暗处阅读样张,模拟各种状况下的阅读感受;伏在案头思考自己阅读的经历,何种书读起来自在,何种书读起来伤神,然后把这些书籍放在一起分析;一再审视书版微处末节,每行字的数量,行距字距,留白大小,页码位置,纸张的颜色、触感、厚度,等等,避免过度设计打扰到内容,防止过度追求形式而至成本增加,务求自然节制,以使设计与内容、形式与成本达到平衡;最重要的内文字体,几乎尝试了条件所允许的所有简体宋,以选择一款柔和内敛的字体。如此种种,既是自己对这本书的执念,也希望对读者有些微启发。以此共勉!
我这次购买这本书,其实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工作或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我需要的不是那种只能泛泛而谈的通识读物,而是那种能够提供具体方法、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行之有效的“方”法论,那对我来说价值就非常大了。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术”的层面,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如何解决实际遇到的难题。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立即应用到我生活或工作中的启发,而不是空谈理想。如果这本书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我感觉到每翻一页都能有所收获,那么它绝对称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没得说,精装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十足。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全彩印刷让画面栩栩如生,光是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我通常对这种精装书抱有很高的期待,觉得它应该能在内容深度和视觉体验上都给我带来惊喜。拿到手后翻阅了一下,里面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认真打磨的味道。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重视,往往预示着作者和出版方在内容上也下了大功夫。我特别留意了它的纸张选择,感觉是那种可以长久保存的厚实纸张,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品。这让我想起很多经典著作,它们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除了内容,精美的装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总的来说,从外在包装来看,这本书绝对是高品质的代表,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是一种享受,期待能尽快沉浸在它的世界里。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对我来说,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内容同样重要。如果一本书的文字过于晦涩难懂,或者结构混乱,即使内容再好,我也很难坚持读完。这本书既然是全彩印刷,想必在视觉呈现上会比较下功夫。我希望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图像不仅仅是装饰,而是能够有效地辅助理解和记忆。我常常发现,一些复杂的概念如果能配上恰当的图示或者精美的插图,会让人茅塞顿开。我非常期待它在图文排版上的精心设计,能否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像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好的设计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启发思考、拓宽视野的读物,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我的阅读习惯偏向于那些需要反复咀嚼、慢慢品味的著作,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消遣读物。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或者某种特定领域的深刻见解。我喜欢那种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复杂概念,并且能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的书籍。对我来说,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在我读完后,还能在脑海中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画面或思考的火花。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那就太棒了。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新知识领域的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评分说实话,我选书的时候还是挺看重作者的背景和口碑的,这本书的作者在业内似乎颇有名气,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倾向于那些有扎实学术功底或者深厚实践经验的作者的作品。阅读他们的文字,总能感到一种底气和逻辑的严密性。我特别关注作者在论述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某种固定的观点。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如果这本书能展示出多角度的分析,并且在关键论点上有独到的见解,那么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就会大大增加。我希望这不是一本故作高深的空洞之作,而是充满了真知灼见的结晶,能真正解决一些我长期困惑的问题。
评分超级无敌快,隔天就到。
评分听了左老师的讲座,回来就买了两本
评分京东购物,放心,省心,安心!
评分感情就是这样
评分发货很快,质量非常好,是正版的,孩子很喜欢,很满意!非常喜欢!
评分左佐老师的手稿,
评分京东寄件前能不能先用气泡纸包裹一下,裸书就寄,精装本到手封面磕破了一个口子
评分很好,但是为什么每次都要换货才能拿到好书?
评分买的左老师的第二本书。书很大,内容不错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