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东方设计师的字体世界,呈现东方字体设计的创意和方式的第一手资料。
作品丰富具有代表性东方字体主题性强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欣赏性
站酷,方正,汉仪联合推荐。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字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比想象中更多的字,大街上的招牌、浏览的网站、衣服上的印花、产品说明等。本书采访了知名中文字体公司,为读者介绍行业现状,同时通过对话字体设计师,解密了造字过程。最后,本书还为读者准备了精心挑选的字体设计作品,期望可以为读者带来字体设计的灵感。
善本图书,是中国非常专业的设计类图书经销商之一,平面、广告、地产、产品、服装、室内、建筑、景观等设计类图书和杂志,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更新、更快、更全的设计资讯和专业化服务,崇尚精品图书,推崇“善本就是好书”,广泛地与国内外出版商和销售商保持着良好地紧密合作。
中国文字设计博大精深,值得一辈子去探索。
成为职业字体设计师真的很开心。一晃五年多过去了,积累了一些作品和经验,但是未知的领域更广阔。
路漫漫,吾求索。
——汪文
方正电子字模事业部
字模产品开发部高级字体设计师
方正字库高级字体设计师
文字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忠诚地服务于我们,默默地感动着我们,它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仇寅著名硬笔书法家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字体开发总监
汉字是我们的精神图腾。因其意,因其形,因其在方寸黑白间的无穷幻化,组成了由一个个方块形成的一张无形大网,将无数人牢牢捆扎其中。然而他们并不愿破网而出。
字体设计师便是这个网中人。他们甚至在牢牢的捆扎下,用手中之笔,执着追求汉字呈现的绝美状态,一针又一针密密匝匝的,将自己再深深缝进这张大网之中。
本书通过行业全面访谈,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无限可能性,并呈现了这样一群以自己做网的人。
——马忆原汉仪字库COO
壹.字体行业访谈录
10 方正字库
14 汉仪字库
18 造字工房
贰.对话
24 齐 立:每次设计都是自我的挑战与超越
32 仇 寅:让文字更亲切,让阅读更舒适
38 朱志伟:设计字体当以领悟为先
44 汪 文:用字体来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神
50 卢 帅:合乎美学标准,富有艺术内涵
60 陈 嵘:字体设计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
64 战国栋:汉字设计的古典与现代
70 刘广生:每个字都要用心去做,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76 苏士鹏:看着舒服就是好字体
80 刘汉旭:两种文字体系的灵魂交流
86 郭毓海:创作灵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90 李佛君:为字体注入书法艺术
94 刘 宇:真正地热爱才能做出好设计
叁.字体嘉年华
102 字体探索
106 林君颖:商业字体创作实验的过程
126 字体盛宴
◎字体的应用本身无处不在,汉字本身是信息传达的主体,因媒体和载体的变化,字体的一些新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如智能手机、iPad等硬件载体的出现,会增加字体的使用需求和应用概率。(造字工房)
◎一套汉字字库产品,是由上万个汉字组成的,字库产品的设计与单纯的LOGO使用的字体完全不同,由于上万汉字在不同语境与不同汉字间互相组合应用,重要的是把握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一种未知预期,更大范围美感的把握与平衡。(造字工房)
◎字体库的开发包括字体尺寸大小、笔画长短、独立美感、整体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平衡,落实到实际设计中,便是一笔一画的雕琢、忖度、取舍、标准的大小、长短和适当范围内的尺寸,是理性能够控制的范围,但真正赋予每个字美感的,还是感性带来的灵性。(造字工房)
◎中国字体几十年的不良发展环境是造成目前汉字字体时常被侵权或被忽视版权责任的主要原因。(造字工房)
◎我们希望未来能有专业院校、机构对字体进行充分的学术研究,为字体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希望国内高等院校能把字体设计纳入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该行业储备人才。(方正字体)
◎凡是有信息传达的地方,一定需要汉字的出现,而文字本身的传达,一定是建立在不同形态的字体之上的。(造字工房)
◎汉字字形和结构的独特性丰富了汉字设计的多样性。(GaryTong中国香港设计师)
◎文字是最终极的图形设计,它具有语言性,这是图形图像无法超越的界线。(战国栋,中国设计师)
◎字体有多样的存在方式,每种字体有着自身的特征,同样的文字内容,通过不同的字体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语境,或灵动,或肃穆,或活泼潇洒,或温文尔雅。这就是字体设计的魅力,也是设计师挥之不去的情结。(战国栋,中国设计师)
◎很多中文的字体设计师,包括我在内,都在研习传统的书法经典,从中提取元素来进行新的字体创作,希望能够借此达到既有传统气息又具有现代审美的表达。(战国栋,中国设计师)
◎我觉得当前的挑战是如何在中国香港继续传承繁体汉字。(GaryTong,中国香港设计师)
◎中国字体设计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字体版权意识薄弱和专业人才短缺。(方正字体)
◎字体一直是增强海报视觉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直接明了地突出主题。海报中使用显眼、独特的文字可以有力地传达信息。(GaryTong,中国香港设计师)
哇,这本《字言字语 东方字趣(全彩)》真的太让人惊喜了!我是一个对汉字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汉字书籍的刻板印象。首先,它的视觉呈现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全彩印刷的质感非常棒,那种色彩的搭配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翻开书本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我以前总觉得汉字的学习是枯燥的,需要对着厚厚的字典死记硬背,但这本书巧妙地将文字的演变过程、不同字体的特色,用非常生动和直观的图文结合方式展现出来。比如,书中对一些象形字的剖析,不仅仅是展示字形,更像是带我们回溯到古人的生活场景,让人立刻就能理解这个字诞生的初衷。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留白得当,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一些文化典故时,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丝毫不显累赘的处理方式,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轻松又涨知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汉字魅力,又不想被传统学术著作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的桥梁书。
评分我平时比较注重书籍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我很多惊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引导者。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汉字结构时,所采用的那种“拆解—重组—应用”的教学思路。这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而不是被细枝末节绊住脚。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现代视角下的解读,比如如何从传统字体中汲取灵感用于现代品牌标志设计,或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被我们忽略的文字美学细节。这些内容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文化普及,它拥有了很强的“应用潜能”。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去“设计”一些字形,仅仅是模仿书中介绍的某些原理,就让我对文字的结构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读完后,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新的观察和想法,这才是真正一本激发人创造力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愉悦的,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而不是像以往看工具书那样需要强迫自己。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真的把文字的“生命力”挖掘出来了。举个例子,书中对一些常用字的“演变故事”,讲述得简直像精彩的微型小说。它会告诉你,一个字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形”和“适应”,这种动态的描述方式,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拥有了时间和情感的载体。而且,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尤其是色彩的还原度,非常棒,那些用来辅助解释的图例和对比图都清晰锐利,即便是在光线不太好的地方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将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学术内容,转化成了一种充满探索欲的文化之旅,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华文化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汉字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都逃不过“老生常谈”的窠臼,要么是过于侧重考据而显得晦涩,要么就是过于浅薄而流于表面。然而,《字言字语 东方字趣(全彩)》展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平衡感。它的叙事风格极其老道而优雅,没有采用那种刻意迎合大众的口语化表达,但又不失亲切感。它用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汉字的内心世界。我尤其欣赏它在全书贯穿的“韵律感”,无论是文字的排列,还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如同音乐的节拍一般和谐。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这种高水准,纸张的选择、油墨的触感,都透露着出版方对文化产品的尊重。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结构精巧的知识。这是一本适合静心慢读,细细品味的佳作,它让我对中华文字的美丽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对“东方字趣”这个名字还抱有一丝怀疑,以为它会是那种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的文化介绍。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字源追溯”,而是将汉字放置在了更宏大的东方文化脉络中去考察。书里对不同历史时期字体风格的对比分析,简直是视觉上的盛宴。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书法艺术和现代设计如何互相借鉴的部分,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他能够精准地指出传统美学在当代设计中的“基因密码”。更让我称赞的是,这本书的结构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地图,让你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汉字的内在规律。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原来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背后,都蕴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读完之后,我再看任何带有汉字的设计品,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结构美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多说教式的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没有覆膜包装 有些灰尘 依然是左佐的作品集
评分很好,里面的讲解也十分详细,成功的案例参考也很多。
评分送人的,给他找找灵感,不过,他说他看不懂
评分送人的,给他找找灵感,不过,他说他看不懂
评分书非常不错,快递也是很快的,下次还要来。设计书中的经典。
评分浏览了一下,这本书还不错。
评分书不错,通过活动买太实惠了,平均一本书才二十多,慢慢看
评分好书,喜欢,不错
评分没有覆膜包装 有些灰尘 依然是左佐的作品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