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未读·文艺家」倾力巨献企鹅手绣经典系列(Penguin Threads)之一,以复杂工艺再现经典文学之美
★企鹅×未读出品:企鹅与未读联手倾力打造中文版企鹅手绣经典系列。2011年10月,企鹅兰登出版了企鹅手绣经典系列,精选六本世界经典名著《爱玛》《黑骏马》《绿野仙踪》《柳林风声》《秘密花园》《小妇人》,以特殊的创意和工艺展现文学名著之美。自此该系列成为企鹅封面艺术中非常别致经典的一套设计图书,风靡全球,是世界各地读者和粉丝的收藏珍品。
★教育部推荐读物,入选中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绿野仙踪》是“美国童话之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代表作,入选十大美国伟大儿童文学作品,素有“美国版《西游记》”之称,讲述了一群个性迥异的伙伴们一路患难与共、喜乐同享的冒险故事,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丰富饱满,令人爱不释卷。
★装帧复杂精美,堪称艺术藏品:每本书的封面设计来自刺绣艺术家的纯手工刺绣,整个封面、封底、前后勒口全部覆满刺绣花纹,书封内侧也保留了手工刺绣过程中留下的线头和针脚。全书封面采用极具精度的印刷工艺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真实的刺绣风格,让每本书上展现针脚和绣线都像手工制作一样,精美逼真,极具艺术价值。
★怀旧毛边书,可独立装裱:整套书的书口部分保留裁切毛边,和封面的手工工艺呼应,保留类似手工书的精致朴实质感。中文版护封在底边打裁切线,可以撕下腰封,将外封作为独立艺术品装饰收藏。
★精选名家译本,重新校订:本书由著名翻译家、《哈利波特》系列译者马爱农翻译,译本历经市场考验。本次精心校订之前版本,感情真挚,文风流畅优美。
★回顾经典,寻找童年的记忆:《绿野仙踪》自1900年首次出版后就广受好评,并于1939年被改编为电影,亦大获成功,是世界各地读者共同珍藏的儿时记忆。珍藏一本孩提时代的童话书,追寻童年的记忆,永远充满新奇的想象力。
译序神奇的幻境淳朴的真情
《绿野仙踪》(原名《奥兹的奇特男巫》)是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它问世于1900年,立即闻名遐迩。1901年,它以音乐喜剧的形式在芝加哥上演。1939年它又被改编为电影剧本,成为影坛杰作。此后续书不断,如《奥兹的奥兹玛》《通往奥兹之路》《奥兹丢失的公主》等。在作家逝世以后,还有别的作者撰写“奥兹”系列的续书。但平心而论,不管这个系列小说有多少本,写得最成功的还是《绿野仙踪》本身。
《绿野仙踪》写的是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西的故事。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国,为了回到家乡,回到收养她这个孤儿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身边,她遇到种种惊险,经历了干辛万苦。在她的漫长旅程中,不断有一些新的伙伴加入进来。其中有一心想要得到能够思索的脑子的稻草人,有一味想要一颗活跃的心的铁皮伐木工,还有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胆小的狮子。他们在加入这个队伍以前,各有各的遭遇,现在却成了亲密的旅伴。他们患难与共,喜悦同享,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事件,最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令人爱不释卷。
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审美因素和教化因素的完美统一。尽管是童话,但绝非胡编乱造,而是差不多每个细节都严格遵循生活的逻辑。例如,稻草人身体里面塞满了稻草,因而他不用吃喝,不用睡觉,也不怕拍打挤压,但是他害怕一样东西,那就是一根划着的火柴。铁皮伐木工挥舞利斧,本领不小,但他有个弱点,就是不能哭泣,一哭就必须立刻把眼泪擦干,给关节上油,否则泪水会使铁制下巴的关节生锈,无法说话。诸如此类来自生活的细节令人信服,加之那些奇特怪异、绚丽多姿的景物描写,很自然地就会深深吸引住读者。随着故事的逐步展开,读者会由衷地爱上这些历险的旅伴,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便是审美因素的魅力。
在作品中,与审美因素融为一体的是教化因素。这些过去经历各异的人物为什么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呢?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相互之间的同情爱护,团结一致的顽强奋斗。遇到沟壑,狮子便把其余的伙伴一个一个背过去;遇到更宽的河沟,铁皮伐木工砍倒一棵大树,横下来当做桥梁:遇到个头比狮子还要大的怪兽穷追不舍,稻草人想出主意,在怪兽正要过桥时让伐木工把深沟这边的树梢砍断,使桥坠入沟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旅伴中不论是谁遭了难,其他人都不会坐视不管、弃之而去。例如,他们误入了有毒的罂粟田,多萝西和狮子都被熏得昏睡不醒,稻草人和铁皮伐木工因为不是血肉之躯,还保持清醒,便用手搭成椅子抬走了多萝西。即使是硕大无比的狮子,他们也决不放弃,而是做了一副足够大的担架,召唤无数友好的田鼠来帮忙拉纤,终于使狮子安然脱险。当邪恶的西方女巫召唤大群带翅膀的猴子把铁皮伐木工和稻草人分别摔坏和拆散、把多萝西和狮子分别奴役和囚禁时,多萝西趁女巫熟睡之际,偷食物给挨饿的狮子吃。在多萝西消灭了西方女巫、和狮子同获自由时,他们也没有丢下铁皮伐木工和稻草人不管,而是求助当地人把他们重新修复。正因为这一伙旅伴结成了生死之交,在多萝西还没有回到家乡时,各自已有圆满归宿的同伴还是不愿与她分手,执意要伴送她回家。这些描写是十分感人的,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相信它们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并且期待种子的发芽、生长。
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童话描写和人情世态的有机融合。读过《绿野仙踪》的人都不会忘记其中关于绿宝石城及其统治者奥兹国王的故事。这个城和这个国王都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进入这个城的人都必须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否则眼睛便会被灼伤,城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色彩——绿色。国王奥兹深居宫内,他的臣民是见不到他的,即使是多萝西一行外来的客人要觐见他,也要预约时间,层层通报。好不容易同他见面时,出现在觐见者面前的奥兹也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是一头可怕的野兽,有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有时是一团燃烧的火球,有时则干脆是空无一物。直到谜底揭晓,我们才知道,高贵无比的国王奥兹不过是一个蹩脚的魔法师,所谓绿宝石城其实并非绿色,人们之所以看上去一片绿色,不过是因为戴上了绿色眼镜的缘故。国王本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个子男人,可怕的野兽也好,美丽的女人也罢,乃至燃烧的火球等等,不过是他玩弄的道具。正因为这些都是骗局,所以他才需要离群索居,不可轻易示人,以维持他的无上的权威。这虽然是童话,难道不是写出了某种人情世态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崇拜帝王,崇拜神灵,崇拜权势,崇拜金钱,这些其实也不过是被人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人在玩弄道具而已。小说告诉我们,奥兹虽然是个骗子,却并非坏人,而且他自己也对这种骗子生涯感到了厌倦。他对多萝西说:“这样的骗子我已经当够了。只要我走出这个宫殿,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不是魔法师,他们会因为我欺骗了他们而生我的气。我只好整天关在这些屋子里,真是闷死人了。我还不如跟你一起回堪萨斯,重新加入一个马戏团呢。”这是耐人寻味的。再有奥兹对寻求大脑的稻草人说:“婴儿是有大脑的,但婴儿并不知道多少事情。只有经验才能给人带来知识。”对寻求勇气的狮子说:“你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真正的勇气,是害怕时仍然敢于面对危险。”这些都是富于哲理的警句。
小说的又一个特点是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浑然一体。鲁迅先生在评论中国的神话小说《聊斋志异》时,认为其优点,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很可怕”。应当说,这些优点在《绿野仙踪》里也是具备的。例如,铁皮伐木工惨遭掼坏后经过修复,这时小说有这样的描写:“伐木工走进多萝西的房间,感谢她救了他,他太高兴了,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多萝西只好用她的围裙小心地替他把眼泪擦干,以免关节生锈。同时,多萝西因为又见到了老朋友,眼泪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而这些眼泪是用不着擦干的。狮子呢,它不住地用自己的尾巴尖擦眼泪,后来尾巴尖都湿透了,它只好走到外面院子里把尾巴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些描写都是说一伙同伴的喜极而泣,但又各不相同,完全符合彼此的特点,这不正是“详细而委曲”吗?不正是表现了作者笔下非人的人物“具人情,通世故”吗?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热爱这部作品,这绝不是偶然的。
从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显著特点。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往往采取反复吟唱的形式。这在《绿野仙踪》里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奥兹以杀死邪恶的西方女巫为交换条件,承诺满足这一行人各自的要求,于是我们便读到这样的描写:“如果我们做不到呢?”小女孩问。“那我就永远没有勇气。”狮子说。“我永远没有大脑。”稻草人也接上一句。
“我永远没有心。”铁皮伐木工说。
“我永远见不到艾姆婶婶和亨利叔叔了。”多萝西说着,就哭了起来。
这是在出发去杀死西方女巫前他们的议论。
“是啊,”伐木工说,“我终于要得到我的心了。”
“我要得到我的大脑了。”稻草人高兴地说。
“我要得到我的勇气了。”狮子若有所思地说。
“我要回到堪萨斯去了。”多萝西拍着手大声说。
这是在杀死西方女巫后准备回绿宝石城时他们的议论。
“你许诺说,等邪恶的女巫被杀死后,你就把我送回堪萨斯去。”小女孩说。
“你还许诺给我大脑。”稻草人说。
“你还许诺给我一颗心。”铁皮伐木工说。
“你还许诺给我勇气。”胆小的狮子说。
这是回到绿宝石城后他们在向奥兹要求兑现他的诺言。
这样的写法在民间文学里屡见不鲜,它不仅不会显得重复而令人感到厌烦,相反还别具一格而让人加深印象。
正是由于《绿野仙踪》有以上这些特点,它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成年读者也会读得津津有味。说这部书是雅俗共赏、老少成宜,这绝非溢美之词。
说实话,在如今这个“电子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拿出这样一本需要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其纹理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声明——声明自己依然珍视那些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磨的物品。我希望这套书的定价能够反映出它背后所包含的复杂工艺和设计投入,而不是一个普通精装本的价格。如果只是徒有其表,用廉价的机器刺绣来充数,那无疑是对“手绣”这个词最大的侮辱。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手工的温度,那种细微的、机器无法完全复制的不完美感,正是这种不完美,赋予了它灵魂。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书房里一个标志性的存在,每次看到它,都会联想到那种宁静的、专注于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而不是快餐式的阅读体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实体书打交道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带来“惊喜感”的阅读材料。很多重版的经典,无非是换个封面,内容一成不变,读起来自然少了些新鲜感。但“手绣”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为重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接收,更像是与前人智慧的一种物质层面的对话。我好奇的是,这种手绣的部分,是否只是装饰性的点缀,还是真正融入了故事的核心意境?如果设计者能巧妙地用针法来暗示故事的某个关键转折点或者人物的某种情绪波动,那这种设计就达到了神来之笔的境界。我期待的是一种含蓄的表达,而不是过于直白的图解。最好的情况是,当你把书拿在手里,只看封面或局部细节时,会觉得它是一件精美的纺织艺术品;只有当你沉下心来阅读时,才能发现文字和手工艺是如何完美地融为一体,互相成就的。
评分这套“企鹅手绣经典系列”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别致的雅致,拿在手里,那种带着淡淡布料纤维质感的封面,立刻就能将人从电子屏幕的冰冷中解脱出来。我通常对手工类的读物抱有一种敬畏和向往,觉得能将文字与针线这种古老的手艺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对经典的致敬。我特别关注的是,他们是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前提下,融入这种触觉上的体验的。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在阅读之余,还能激发读者动手尝试的欲望,那简直是太棒了。毕竟,现在很多经典重印本,无非是换个字体或者加点插图,显得敷衍了事。我期待的是一种深度融合,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一种沉浸式的、带有手工温度的体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印刷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而不是束之高阁。光是想象一下,在翻阅这些经典故事时,指尖能感受到那种针脚带来的细微起伏,就觉得这次购买绝对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对这种带有强烈地域特色或手工印记的出版物,总是抱着一种收藏家的心态去审视。如果这套系列能像某些限量版书籍那样,每一本都有轻微的、独一无二的差异性,那它就拥有了超越普通印刷品的价值。我希望制作方在选材上,能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意,也许是使用了环保或者可回收的材料来制作书壳,再加上精致的针脚,整体的质感会非常高级。从功能性上来说,我更关注的是,翻页的顺畅度是否会因为增加的绣片而受到影响。毕竟,一本书如果阅读体验不佳,即便外表再华丽,最终也会被遗忘在角落。我希望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至在多年后拿出来,针脚依旧清晰,布料没有明显老化,这才是对手工制作最大的尊重。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被吸引是冲着“企鹅”这个品牌的号召力去的,他们一向在书籍设计上有着极高的品味和水准,从他们的经典平装本就能看出他们对细节的执着。这次的“手绣经典”系列,无疑是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这让我既兴奋又有些许的保留意见。我最关心的就是装帧的耐用性和工艺的精细度。毕竟,手工艺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显得粗糙或者容易损坏。我希望他们的绣线选择既要有质感,又不能过于突兀地破坏整体的书籍美学。如果绣线颜色和书籍的整体色调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低调的奢华感就会立刻体现出来。如果能让人在光线下观察到针脚的细微变化,体会到制作者的心思,那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慢阅读”的载体,迫使我放慢翻书的速度,去感受那种缓慢而坚实的物质存在感,对抗这个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焦虑。
评分很好啊,物流很快
评分书挺好的,服务也不错,满意
评分作为外表控和收集控,一下买了一套…………感觉自己很败家……但是赚钱就是拿来花的嘛,嘿嘿
评分还没看,软装,给娃娃买的。
评分好看好看(??ω??)??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和实体店一样,价格便宜很多
评分活动买的,包装完好,值得收藏
评分装帧很漂亮,封皮虽然是纸,但是很有手绣的感觉。字体合适。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