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与创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这种复杂性。作者在追溯文学批评的发展时,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线性叙述,而是注重挖掘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在论述魏晋时期对文学的“才性”之辩,以及南北朝时期对“声律”的重视,作者就将其与隋唐时期文学批评中对“风格”和“气象”的追求联系起来,揭示了批评观念的传承与演变。书中对一些似乎已经尘封的批评家和批评理论,如唐代的一些边塞诗派的批评,或者宋代某些不为人知的词话,都进行了细致的挖掘和梳理,展现出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文献功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总结每个时期文学批评特点时,所使用的精炼的语言,以及那些发人深省的论断。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批评史的“大纲”,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导览”,让我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文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被《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这本书深深吸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雅致,读起来有一种古朴而又流畅的美感,让我在阅读学术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作者对于文学批评的阐述,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充满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例如,在分析宋代文学批评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王安石、苏轼等大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后人忽视的批评家,发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并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出宋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对于“以文害辞”等概念的辨析也十分精辟,既指出了批评的局限性,也阐明了批评的必要性。此外,书中对历代文学批评家思想的归纳和梳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尤其是在探讨晚明文学批评时,作者对公安派、竟陵派等流派的介绍,以及他们对“性灵”和“独抒性情”的强调,都让我耳目一新,对于理解明代后期文学的革新思潮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翻开《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我仿佛置身于一条穿越历史长河的船上,引领我逐一探访中国文学批评的各个重要节点。作者在叙述中,善于将文学批评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政治背景紧密结合,展现出文学批评的生命力和时代性。例如,在分析唐代诗歌批评时,作者不仅介绍了“以文为诗”和“以意为诗”等主流观点,还着重探讨了这些批评思潮与当时社会思潮、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体现在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实践中。作者在描述不同时期批评家之间的辩驳和论争时,语言生动,如同现场对话一般,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尤其是在讨论清代中期以后,文学批评开始出现向现代转型的迹象时,作者的分析尤为精彩,对一些早期启蒙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在探索新的批评范式上的努力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细腻的描写,读来引人入胜。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学术著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富有逻辑的理论框架。作者在梳理历代文学批评流派和思潮时,没有陷入繁杂的细节,而是抓住了各个时代文学批评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脉络。比如,在论述先秦诸子的文学观时,作者就深刻剖析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思想流派对文学功能、内容和形式的根本性看法,并点明了这些早期思想如何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早期基石。进入中古时期,作者对魏晋玄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诗言志”的表层,更深入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如何影响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批评标准。这种宏观把握能力,让我在阅读时能迅速建立起对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认知地图,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批评家和作品中迷失方向。同时,作者在论述中引用的史料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解,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评分对于研究者而言,《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工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庞杂的批评史料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精细考证。书中对某些重要概念的界定,如“诗话”、“论”、“评”等,都经过了细致的辨析,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谈到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转型时,对于一些史料的解读,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并引证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论证充分,令人信服。这种勇于挑战传统、敢于提出新见的治学精神,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同时,作者在引述古人批评语录时,都能准确标注出处,并且在必要时进行简要的阐释,极大地便利了读者追溯原文和进一步研究。这本书的“校补本”属性也体现了作者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相信其中大量的校勘工作对于还原古代文献的原貌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值得反复研读的学术佳作。
评分质量很不错的图书,京东发货也很快,满意
评分朱东润先生民国间撰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已成文学批评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不过已有的《大纲》是朱东润先生在抗战期间应教学之需的讲义,系将1933年第二稿后半部分和1937年的修订稿前半部分拼合而成的,并非其原本期望的定本。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爬搜档案史料,力图穷尽掌握朱东润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关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与旧稿,幸获1937年修订本的最后十八章,发现此修订本与此前稿本差别较大,即以此十八章替换通行本中相关部分,还对所有文字重加校订,补充注释,尽可能反映朱东润先生生前手定修订本的面貌,充分显示出朱东润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内容简明而胜义纷呈。
评分装帧精良,印刷精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之作,大家整理,值得收藏。
评分东西收到了,非常好。京东的服务也很好!
评分东西收到了,非常好。京东的服务也很好!
评分是正品,很不错,送货也很快的。
评分质量不错,物有所值,下次再来!
评分完璧而出,甚是幸事。
评分专业教材,很权威的教材,值得购买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