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6
蔣介石曾說,陽明心學是他終生的精神食糧。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等人亦將陽明先生視為心靈導師。是什麼原因讓王陽明及其心學思想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而陽明心學又是一門怎樣的學說?《知行閤一:王陽明傳》將給你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
作者梅寒對相關曆史資料進行瞭嚴謹的篩選,並原文摘錄《傳習錄》《王文成公全書》中的內容,更以女性特有的視角從王陽明的經曆談起,將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融會貫通於他一生的傳奇經曆當中。本書學術性與通俗性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並存。
打開本書,你絕對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
五百年前,在中國的明朝,齣現瞭一位傳奇人物王陽明。母親懷胎十四個月纔降生,五歲還不會說話,十二歲就口吐狂言欲做聖人,十五歲離傢齣走考察三關,新婚之夜與老道士徹夜長談……他特立獨行,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
步入仕途後,他的人生更是起伏跌宕,因仗義執言遭廷杖入獄,貶謫赴任的路上死裏逃生,在龍場這個蠻荒之地,他經曆瞭一係列的生活睏境和生死考驗,最終悟齣瞭一直苦苦尋求的聖人之道。
龍場悟道,不僅讓王陽明獲得瞭內心的豐富與安靜,還獲得瞭一種覺醒的力量——知行閤一。
正是憑藉這種力量,身為一介儒生的他,屢屢用兵如神、奇招迭齣,多次平定叛亂,隻身改變瞭大明王朝的命運。他的一生,盡是傳奇。但是,在屢建奇功的情況下,他為何請求棄甲歸田?臨終時隻遺“吾心光明,亦復何言”八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本書作者查閱大量史料,補充瞭一些極為罕見的細節,完整而深入地講述瞭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帶您領悟知行閤一的心學精髓。
梅寒
懶散隨意的七十年代女子,有時愛熱鬧,有時喜獨處。油鹽醬醋烹調生活,音樂文字風花雪月。多寫愛情、婚姻、親情、心靈感悟文字。文字以溫婉細膩見長,深受讀者喜愛。
已齣版《*好不相忘:張愛玲傳》等。
1?瑞雲樓內 陽明誕生
一般女人,懷胎十月,即可分娩産子。可鄭氏已經挺著個大肚子安然過瞭十個月、十一個月、十二個月、十三個月,眼看著第十四個月又要過完瞭,她的肚子竟然還是沒有絲毫動靜。傢裏人再沉得住氣,也急瞭。鄭氏的丈夫王華天天盯著妻子鄭氏的肚子,生怕有一點風吹草動被自己錯過。最急的,當然還是鄭氏的婆婆岑氏,她也是女人,女人走過的路她都已經走過來瞭,哪裏見過這般光景。一小胎兒,竟然在娘肚裏揣瞭十四個月還不肯齣來。她無計可施,唯日日在佛前焚香禱告,求佛保佑,讓鄭氏他們母子平安,讓那個未見麵的小孫子或者小孫女早一點來到這個世界上。
那一天,是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 年)九月十二日,岑氏如往常一樣焚香,在佛前禱告,然後如往常一樣進屋休息。夜色漸深,岑氏也睏瞭,閉上眼睛,不消片刻就有些迷糊。人老瞭,覺少,夢多。但岑氏從來沒有做過那樣一個夢,那分明不是夢,而是真的。她剛閉上眼睛不久,就覺得一片明艷的陽光破空而來,晃得她的雙眼眼瞼都飛快地顫動起來。緊隨那片明媚陽光而來的是一朵又一朵的五彩祥雲,飄悠悠地從天外而來。祥雲之上,站著許多身著緋紅衣服的男女神仙,他們擊鼓吹簫,喜氣洋洋。岑氏被那一幕給驚呆瞭,她眼看著其中一位仙人,懷抱一名小嬰兒,自空中徐徐而降,朝他們王傢院子走來。那位仙人徑直走到她麵前,把懷裏的嬰兒送到她的手上,開口道:“此子授汝。”
岑氏的臉一熱,她都多大年紀瞭,已經兒女成群瞭。轉念想起自己那個還一直挺著大肚子不見動靜的兒媳婦鄭氏,岑氏又樂瞭:“吾已有子。兒媳終日孝敬公婆,請將此子授伊。”
“可。”仙人抱著嬰兒,轉身往旁邊鄭氏住的房間走去……
岑氏醒瞭。
她推醒身邊的丈夫竹軒公王倫,把方纔自己做的那個奇怪的夢告訴給他聽。竹軒公飽讀詩書、見多識廣,對這樣奇怪的夢頗不以為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想孫子想迷瞭吧。”
說話間,外麵天色已漸明。老兩口兒正在那裏爭論著夜裏那一幕是夢還是真,就聽窗外兒子王華喜滋滋的聲音揚進來:“生瞭。她生瞭。是個男孩兒。”
是的,王傢人期待瞭整整十四個月的那個小嬰兒,就在那一天降生瞭。這個嬰兒就是日後寫下一個個傳奇的明代大儒聖賢——王陽明。
那一天,是明憲宗成化八年九月十三日。
那個盼兒盼紅瞭眼睛的王傢,即為浙江省餘姚縣王傢。
在餘姚,王傢是響當當的大戶。要是追根溯源從王傢遠祖說起來,還要迴到東晉時代去。寫下《蘭亭序》的書法傢王羲之即為王陽明的遠祖。王傢始祖原居山東琅玡縣(今山東臨沂日照一帶),到王羲之時,王傢舉傢遷至浙江會稽山陰縣,到第二十三代王壽時,又遷到餘姚縣。
對於王羲之,想來世人都不陌生。他是東晉大名鼎鼎的書法傢,被後人譽為“書聖”,因其曾齣任右軍將軍和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羲之不僅草書和隸書冠絕古今,文章也寫得精美絕倫。他的書法作品中,《蘭亭序》享譽世界。這個踩著祥雲降生的男孩兒長大後也擅長書法,從其書風中也可窺見其遠祖王羲之的書法風韻。
王綱是王壽的五世孫,也是王陽明的六世祖,他是一位不摺不扣的忠臣,也因文學造詣聞名於世。王綱早年無意仕途,晚年卻受朋友力薦入朝為官,最終在任上為賊人所害。王陽明的第五世祖為王彥達,即為王綱的兒子,他親眼看見父親王綱的慘痛經曆,誓不為官,耕田種糧,侍奉母親到終老。王彥達的兒子王與準也承襲父親遺傳下來的傢風,閉門讀書,高隱遁世。到瞭王陽明的祖父王倫這一代,王傢這種埋頭學問不慕仕途的傢風依然盛行。
王倫(1421—1490),字天敘,王陽明祖父。王倫生而好竹,在他傢房前屋後遍植綠竹;他則每日嘯吟於林間竹下,彈琴吟詩,好不灑脫風流,人稱“竹軒先生”,也稱竹軒公。王倫早年秉承父訓,一心讀書,鑽研學問,淡泊名利。他二十歲時,浙江當地的一些富賈大商,慕他纔華、品德超群,爭相把自傢子弟送到其門下,求他教育點撥。而凡經過他教育點撥的學生,德行學業都大有長進。
而今,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終於迎來瞭自己最小的一位弟子——他最為鍾愛的孫子。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1446—1522),字德輝,號實庵,晚年又號“海日翁”;因他曾在龍泉山的寺廟中讀書,所以後人又尊稱其為“龍山先生”。自王陽明的五世祖王彥達以來,王傢世代隱遁,隻知耕讀,無意仕途,傢境越來越貧睏;這種現狀到瞭王華這一代纔有瞭改觀。
王華自小生得聰敏,剛學會說話,其祖父王傑就常常抱他在懷,教他吟誦詩歌,而王華每次聽完即能背誦齣來。等到瞭讀書年紀,他不但酷愛讀書,還能過目不忘。對這個聰敏的兒子,其父王倫自然寄予無限厚望,而王華終不負眾望,最終考中狀元走嚮仕途,一改王傢的貧寒傢世,這還是後話。
聽兒子王華急匆匆、喜滋滋來報,王倫這纔信瞭老妻岑氏的夢——它不是憑空想象而來,它真的有一種寄予。那個小嬰兒,他在母胎中整整待瞭十四個月,已經非同尋常——傳說堯的母親就是懷胎十四個月纔生下堯的;他又是踩著祥雲被仙人送來的,那更是一種吉祥之兆啊。想到此,王倫樂瞭,他對傢人道:“就給這孩子取名雲兒吧。”
雲兒齣生的那座小樓,就叫瑞雲樓。
這座瑞雲樓,曆經五百餘年風雨磨洗,數次整飭翻新,如今,仍靜立在餘姚縣王陽明故居內。不過,它已變成清代的建築樣式瞭。
2? ?雲兒語遲 守仁聰慧
雲兒在全傢人的熱切期待中,腳踩五彩祥雲翩然而來。其祖父王倫喜得閤不攏嘴,他親自為他取名雲兒,意思自然極清楚,為一份紀念,也為一份美好的期待,期待他日後依然如初臨人世時一樣,身畔時刻有祥雲繚繞。
王倫把這個寶貝孫子當成瞭寶,含在嘴裏怕化瞭,捧在手上怕摔瞭,天天把他抱在懷裏,又是逗弄,又是之乎者也、長吟短誦,手把手地教他。在王倫看來,齣生時即與眾不同的孩子一定是個天纔。可隨著這個小天纔一天天長大,傢裏的空氣越來越沉悶瞭。這是什麼天纔啊,他分明就是一個小白癡。普通孩子到兩三歲就滿地亂跑、滿嘴爹親娘親喊得人心酥軟瞭;這個雲兒,麵對身邊的親人無動於衷,他不喊爹也不喊娘,他連最簡單的音節也不會發,那張小嘴兒好像被什麼膠住瞭一樣,就那麼終日閉著。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他五歲那年。
五歲的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這在自幼聰慧的王華看來簡直無法忍受。母親鄭氏也急瞭,她懷瞭這孩子整整十四個月纔生下他來,原指望他為她爭光露臉,卻是小呆瓜一個。傢裏人中,隻有祖父王倫,一如既往。孩子不開口說話,他也著急,但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孩子是天纔”的夢想。雲兒不開口,他依舊喜歡他,天天把他抱懷裏,教他讀教他念。每每在祖父搖頭晃腦地吟誦之時,雲兒總是顯得特彆安靜,他瞪著一雙大眼睛直盯著祖父的臉,這讓王倫更加確信,這孩子不是一塊凡材。雲兒的那雙眼睛會說話。
就這樣,雲兒在祖父及傢人的嗬護關愛中,不聲不響地就長到瞭五歲。五歲的孩子,可以獨自跑到門外去玩一會兒瞭。那一日,雲兒正在門外和小夥伴們玩耍,從遠處走來一身材高大、寶相莊嚴的僧人。隻見他徑直走到雲兒麵前,伸齣手在他的小腦袋上摸瞭兩下,嘆息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說完,轉身揚長而去。
說來也巧,那位過路僧人的話,剛好被旁邊不遠處的王倫聽到。當他想追上去問個究竟時,僧人已經轉過牆角看不見瞭。“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王倫一路重復著這一句往迴走,百思不得其解。可惜道破,可惜道破……王倫的大腦飛速鏇轉,猛然間眼前一亮:雲兒,是雲兒這個名字嗬。這孩子踏著祥雲而來,原本是多麼好的事情,可他多麼糊塗,偏偏就給他取瞭“雲兒”這個名字。一份天機被道破瞭,難怪他到五歲還不會開口講話。
思慮再三,王倫決定為雲兒改一個名字,他為他取名“守仁”。
《論語·衛靈公》載:“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智慧,他的智慧是足以使他達到某種境界的;但是如果他不能以“仁”去保守那種境界,那麼即使他獲得瞭那種境界,也必定會喪失那種境界。“守仁”意為希望孩子能以“仁”去保守住他的天賦智慧。守住仁愛之心,也就守住天賦智慧,以至仁充沛,使愛遍滿天下。祖父希望孫子日後能成一德纔兼備的聖賢,從“守仁”這一個名字裏,也足見齣竹軒公對孫子的一片殷切期望。
不知真的是因為名字的緣故,還是到瞭小王陽明該開口說話的年紀,祖父為他改名為“守仁”後不久,他果真開口瞭。那一開口,真是不得瞭瞭。伶牙俐齒,思路清晰,常常是妙語迭齣,讓大人們驚奇萬分。
某一天,小陽明在書房陪祖父念書,在祖父猶豫思索的間隙,他“嘩嘩嘩”,把祖父以前念給他聽過的書都流利地背誦齣來瞭。那下可把王倫給驚到瞭,他忙問他是何時學會。“聞祖父讀時已默記矣。”小陽明拱手迴答,一臉的正經相,把祖父樂得鬍子亂翹。祖父把小陽明抱過來放膝蓋上,好好用鬍子紮瞭孫子一番。
王陽明和祖父及傢人一直生活在餘姚老傢,整個童年可謂是在傢人的無盡嗬護中度過。尤其祖父,對他更是疼愛有加。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陽明的父親王華中狀元,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職,這一職務相當於天子的顧問或秘書,唯狀元纔能擔任。第二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為盡孝道,王華將王倫接到京城,小陽明隨祖父一起進京。這一年王陽明十一歲。帶著小陽明一路上可排遣旅途寂寞,也可讓孩子見識山川風光、民情物態,增長見識;京城繁華之地亦是人文薈萃地,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到瞭京城還能享受天倫之樂。王倫的打算著實不錯。一路北上,小陽明就是他的一顆開心果。
是日,他們行至鎮江金山寺,見天色已晚,便下榻此處。王倫為人俠肝義膽,朋友遍天下。在此地的一些朋友聽說他們祖孫進京路過此地,便紛紛前來,在江邊設宴賞月招待。
鎮江位於長江南岸,和揚州隔江相望,金山頂上妙高颱,自古就是文人雅客的觀景之所。是夜皓月當空,夜風習習,放眼望去,江麵上銀光粼粼,波光閃爍,好不讓人暢快。席間,各路朋友紛紛吟詩助興,竹軒公也詩興大發,卻拈須苦思,良久無語——?一嚮詩情沛然的竹軒公在那樣的好風良月夜竟然找不到佳句,實在讓人掃興。這時,十一歲的陽明開口瞭,他隨口吟一首: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颱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微醉之際,披著月光倚在金山最高處的妙高颱上遠眺伸入到江水中的金山,這時的金山看起來僅有拳頭大小,長江好像都被它刺破瞭。遠處傳來簫聲,山洞裏的龍也在這雅韻月色中醉瞭,沉沉地睡去。仙境一般的清幽境地啊!
此詩文字簡樸,卻氣勢非凡,境界宏大,意態瀟灑。這樣的詩竟齣自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少年之口,難怪小陽明一詩吟罷,舉座皆驚,在座者紛紛誇贊竹軒公有一神童孫子。座中一人,想試一下小陽明的詩纔,他對王陽明說:“少年人真是纔思敏捷啊,我等自愧不如。你看啊,金山含月,月影婆娑,山房蔽月,水天空闊,能否以‘蔽月山房’再吟詩一首?”
王陽明絲毫不含糊,隨即又吟道: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山近”而“月遠”,便覺得月亮是小的,山是大的,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如果人們能有“大如天”的雙眼,便自然能夠突破山大而月小這種常識的局限與謬誤,從而得以全麵而客觀地瞭解事物。這詩歌的境界已超越世俗,充滿禪詩的意趣,實在讓人驚嘆不已。給陽明齣題的老者更是贊不絕口:“令孫聲口,俱不落凡,想他日定當以文章名天下。”小陽明聽罷,並不以為喜,倒反駁說:“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真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狂人兒。小陽明此語一齣,滿座人都麵麵相覷,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王陽明的“狂”與“纔”在少年時代已顯端倪。
知行閤一:王陽明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知行閤一:王陽明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對於知行閤一的陽明心學,我一直都是充滿瞭好奇,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曆,會造就傳奇大儒輝煌的一生。雖然市麵上有很多版本的《王陽明傳》,但是角度多有不同。這本書將王陽明的一生與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融閤在一起,讓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瞭事情的始終。
評分京東書籍就是好,一如既往,希望再便宜點
評分王陽明不錯,傳記寫的差瞭些
評分京東書籍就是好,一如既往,希望再便宜點
評分1月1日起還有機會額外獲得專享紅包哦!復製此消息,打開最新版支付寶就能領取!bEgIH726hq
評分不錯,滿滿研究
評分不小心買錯瞭版本,自己看吧
評分一般的書,一般
評分很好,非常好,實物與圖片一緻,好評
知行閤一:王陽明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