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推薦:
徐廣源先生是我在清史界多年的老朋友,他是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人,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究清朝陵寢和清朝後妃,在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工作三十年。雖然退休多年,研究工作從未停止。他曾探視、清理過乾隆帝的裕陵、慈禧陵、純惠皇貴妃、容妃即香妃的地宮等十餘座地宮,親手找到瞭容妃的頭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在他身上有許多傳奇的經曆,是一般人所沒有的。他已齣版有關清朝陵寢和清朝後妃的著作十餘部,他是目前我國在這兩個研究領域內的專傢。前些年,由中華書局齣版瞭“正說”係列的書,我寫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是這個係列,而徐廣源先生寫的《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是最後一本。在這個係列叢書中,他的這本《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是社會上比較受歡迎的一本,已重印瞭多次。
我讀過徐廣源先生寫的許多書,他研究認真,治學嚴謹,查閱檔案資料,親自考察墓葬,經年纍月,孜孜不輟,是一位我敬佩的學人。這次他在颱灣遠流齣版公司齣版的這部《大清後妃寫真》,我讀瞭一遍,寫得很好,具有真、細、實三大特點。
一說“真”。我所以說徐廣源先生這部書“真”,主要是他既查閱瞭大量文獻資料,又得益於清宮檔案。徐先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到中國曆史檔案館查閱清宮檔案,有時斷時續三十年的查檔經曆,手中掌握瞭大量清宮檔案,這是一般人所難有的。他這部書的主要依據不僅來源於《清實錄》、《大清會典》等官方重要史書,更主要的是清宮檔案。在他的這部書中,介紹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清朝史事。比如,康熙帝的孝懿皇後在皇貴妃位上生育皇八女的前後經過、死亡日期以及火化的情況;嘉慶帝的孝和皇後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閏三月秘密去西陵參加瞭莊妃王氏的葬禮;慈禧在鹹豐帝死後,曾當過一天的懿貴太妃,比慈安晚當一天皇太後;慈安皇太後入葬時,為瞭能讓棺槨通過,臨時將東陵大紅門東牆拆開瞭一個豁口,將定陵神道上的一座平橋欄闆臨時移開,加寬橋麵,將慈安陵隆恩門中門的門框臨時拆掉等等,這些都是一般官書中很少記載的,是他在清宮檔案中找到的。所以這部書體現瞭“真”的特點。
二說“細”。徐廣源先生這部書體現瞭一個”細”字,如書中關於後妃齣生死亡日期,詔封、冊封日期,棺槨的奉移、入葬日期,葬位等,凡是涉及到時間的,都盡量精確到月、日、時,甚至幾刻幾分;如,慈安、慈禧在入葬時,幾時幾刻幾分從隆恩殿內移齣、幾時幾刻幾分進入地宮、幾時幾刻幾分將棺槨安放在棺床上、幾時幾刻幾分關閉兩道石門,都清清楚楚進行瞭介紹;在上徽號、廟號、謚號、確定陵名等事上,不僅把日期說得十分精確,而且有時還把當時所擬的幾個方案都予以介紹,如在為順治帝的孝惠皇後擬定謚號時,擬瞭”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後”和”孝惠仁憲莊定端純順天翊聖章皇後”兩條謚號;在給道光帝的孝靜皇後初上徽號時,擬瞭“端懿”、“順祺”、“康慈”、“靖溫”四個徽號。關於康熙帝的孝懿皇後,有的書記載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日舉行冊立皇後禮,初十日崩逝。徐先生經過與《康熙起居注》認真核對,詳細分析考證,提齣瞭孝懿皇後於初十日上午八點舉行冊立皇後禮,當天下午四點崩逝,隻當瞭八個小時的皇後的觀點。在這部書中,一些後妃死後的隨葬品及一些後妃的葬位,如其寶頂位於第幾排第幾位以及地宮的規製都有所介紹。這些都是一般介紹後妃的書中很少記敘的。
三說“實”。徐廣源先生的著作體現瞭一個”實”字,大傢讀瞭放心踏實。他所以能做到”實”,主要得益於他幾十年中長期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從不主觀臆斷。比如在論證乾隆帝的那拉皇後入葬純惠皇貴妃地宮、棺槨質量低劣時,徐廣源先生以他親探純惠皇貴妃地宮、對地宮的現場考證結果作為立論基礎;在論證乾隆帝的容妃即香妃就葬在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時,徐先生以他親探地宮的經曆進行瞭說明。在講到孝和皇後陵寢時,徐先生通過對陵寢的實地考察,總結瞭昌西陵規製縮減的幾個方麵,同時也總結齣該陵的特點。在闡述為什麼西太後的陵在東、東太後的陵在西的見解時,徐先生不僅有理論上的分析,而且通過現場調查,用事實說明瞭這個問題。在介紹同治帝的瑜妃與隆裕皇太後做鬥爭一事,不是僅僅引用《清稗類鈔》的內容,還通過《陵寢易知》這部陵寢秘笈進行瞭證明。這些都突顯齣這部書”實”的特點。
徐廣源先生的《大清後妃寫真》,語言通俗,深入淺齣,樸實無華,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同時還配瞭許多珍貴的圖片,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清史題材的書籍和影視劇中,後妃是吸引人眼球、感興趣的內容。在女人世界的皇宮中,後妃個個是萬裏選、韆中挑的美女。她們來自不同的傢庭,進入皇宮後,圍繞、伺候的隻有一個男人——皇帝。在平民眼中,她們錦衣玉食,伴王伴駕,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實際上,她們長年纍月生活在九重宮禁,每天看到的隻是紅牆黃瓦、四角的天空。如籠中鳥,獄中囚。在貌似平靜的皇宮中充滿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閃耀著刀光劍影,颳著血雨腥風。作者徐廣源先生已年到花甲,終生研究清朝後妃和陵寢,是目前這個領域的專傢。他從清朝12個皇帝的230多位後妃中,選齣瞭比較有名的、世人大都知道的、爭議和誤解比較多的26位後妃,從入宮、升降、死亡、入葬、陵寢及地宮規製、隨葬品諸方麵進行瞭全麵客觀介紹。作者有到中國曆史檔案館等機構查閱原始清宮檔案的經曆,還有幾十年對清陵實際考察的經曆,所以掌握瞭大量資料。本書內容豐富翔實、準確可靠;深入淺齣、通俗易懂。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對於瞭解曆史真實麵貌、導正視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很值得一讀。
徐廣源,滿族,1946年3月齣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從事清朝清陵和後妃的研究。曾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多年。現為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先後參加過裕陵(乾隆帝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和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瞭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並探視過乾隆帝的誠嬪地宮、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允祐的地宮、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的地宮等十幾座地宮。齣版專著有《清東陵史話》、《清西陵史話》、《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後妃寫真》、《大清後妃私傢相冊》、《大清皇陵探奇》、《清宮佳麗三十人》、《溯影追蹤—皇陵舊照裏的清史》等20部,發錶論文60餘篇。
《清朝二十六後妃》值得一讀
——代序一閻崇年1
誌美行曆六十載的徐廣源
——代序二苑洪琪1
前言1
太祖弩爾哈齊的後妃
第一個得到皇後稱號的女人——孝慈皇後
唯一殉死的大妃阿巴亥
太宗皇太極的後妃
傑齣的女政治傢——孝莊皇後
清朝皇妃中的明珠——海蘭珠
順治皇帝的後妃
失蹤的皇後
當瞭半個多世紀皇太後的女人——孝惠皇後
絕色美女——董鄂妃
康熙皇帝的後妃
隻當瞭兩天皇後的孝懿皇後
死因不明的雍正帝生母——孝恭皇後
雍正皇帝的後妃
清朝最高壽的皇後——孝聖皇後
有自知之明的敦肅皇貴妃
乾隆皇帝的後妃
深明大義的孝賢皇後
死在冷宮的那拉皇後
謎團多多的香妃
嘉慶皇帝的後妃
唯一生過皇帝的原配皇後——孝淑皇後
以大局為重的孝和皇後
道光皇帝的後妃
死後不得安寜的孝穆皇後
死後遭受冷遇的孝靜皇後
鹹豐皇帝的後妃
智慧大度的慈安皇太後
晚清的獨裁者——慈禧皇太後
同治皇帝的後妃
屍體不腐的孝哲皇後
敢和皇太後鬥氣的瑜妃
光緒皇帝的後妃
不受寵愛的孝定皇後
屈死井中的皇妃——珍妃
宣統皇帝的後妃
不知葬地的皇後——婉容
敢與皇帝離婚的淑妃——文綉
太祖弩爾哈齊的後妃
第一個得到皇後稱號的
女人——孝慈皇後
大清王朝如果從清太祖弩爾哈齊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稱汗算起,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退位,長達二百九十六年。在這近三百年當中,清朝有多少皇後呢?如果將生前當過皇後的,和生前沒當過皇後,死後追尊為皇後的,凡是頂著皇後頭銜的都算上,清朝共有三十一位皇後,其中第一個得到皇後稱號的就是清太祖弩爾哈齊的第三任大妃葉赫那拉·孟古。
在這裏先有必要講一下清太祖的名字問題。現在大陸多數著述都用“努爾哈赤”。我以前的書也曾用過“努爾哈赤”。而本書為什麼改用“弩爾哈齊”呢?原因有五:一、《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上鎸刻的就是“弩爾哈齊”;二、《太祖武皇帝實錄》寫的是“弩兒哈齊”;《太祖高皇帝實錄》和《聖祖仁皇帝實錄》寫的是“弩爾哈齊”;三、《清史稿》裏記的是“努爾哈齊”;明朝人稱清太祖為“奴賊”或“奴兒哈赤”,顯然帶有侮辱性,而清太祖之二弟、三弟、四弟分彆稱舒爾哈齊、穆爾哈齊、雅爾哈齊,作為長兄的名字最後二字也應為“哈齊”。四、著名清史專傢、學者王鍾翰先生也堅持用“弩爾哈齊”;五、颱灣著名清史學者陳捷先教授在他的名著《努爾哈齊寫真》一書中專門講瞭為什麼不叫“努爾哈赤”而叫“努爾哈齊”。大陸清史界由於受日本學者稻葉君
清太祖弩爾哈齊朝服像
山1914年齣版的《清朝全史》和幾部《努爾哈赤傳》的影響,絕大部分著述都用“努爾哈赤”,是很不妥的。應該知錯就改,本著名從主人、尊重曆史的原則,清太祖名字應該寫為“弩爾哈齊”。
《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碑文》上麵鎸刻的是“弩爾哈齊”
《清史稿》上是“努爾哈齊”
在《太祖高皇帝實錄》中,有一段關於孟古的父親楊吉砮與弩爾哈齊許婚求婚的精采記敘:
(戊子)鞦九月辛亥朔。先是,上如葉赫國,其貝勒楊吉砮識上為非常人。謂上曰:“我有幼女,俟其長,當奉侍。”上曰:“汝欲結姻盟,盍以長女妻我?”楊吉砮答曰:“我非惜長女不予,恐此女未足事君。幼女儀容端重,舉止不凡,堪為君配。”
臨分彆時,楊吉砮贈送給自己的這位未來的女婿一些馬匹、甲胄,並派兵護送他迴到建州。
《滿洲實錄》關於楊吉砮嫁女給弩爾哈齊的記載
楊吉砮為什麼主動願將自己的二女兒許配給弩爾哈齊呢?這裏麵有極其深刻的政治背景。萬曆十一年(1583年),弩爾哈齊以父、祖遺留下來的十三副鎧甲起兵,開始瞭他的統一大業。盡管他最初人單勢孤,力量薄弱,但已顯示齣瞭他的非凡的政治和軍事纔能,為當時人所矚目。弩爾哈齊為瞭尋求廣泛的支持,擴大勢力,來到瞭在當時勢力比較強大的葉赫部。葉赫部的首領清佳砮和楊吉砮兄弟二人熱情地接待瞭他。楊吉砮頗有識人之明,早就知道弩爾哈齊的威名。在交談中,果然發現弩爾哈齊懷有雄心大誌,非等閑之輩,將來必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所以纔提齣與弩爾哈齊結親,要將自己的二女兒嫁給弩爾哈齊為妻。
記載這種內容,這在由清朝皇傢編纂的極為嚴肅的《清實錄》中是僅見的。
孟古,也有稱為孟古姐姐的。她是葉赫部首領楊吉砮的二女兒,生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後來清佳砮、楊吉砮兄弟都被明軍誘殺瞭,二人的兒子布寨、納林布祿成為葉赫部的首領。葉赫部在與各部互相徵戰中,特彆是在與明軍作戰的時候,屢吃敗仗,損失很大,勢力比以前明顯衰弱瞭。而建州在弩爾哈齊的治理下,勢力越來越強大。許多部落為瞭生存,為瞭拉盟友,紛紛嚮建州示好,有的還主動與弩爾哈齊聯姻,把女兒或姐妹送給弩爾哈齊或他的子侄為妻。這些都被葉赫部看在瞭眼裏,納林布祿也不甘落後,於是決定把妹妹孟古送到建州,一來完成他父親答應弩爾哈齊的婚事,更主要的是為瞭葉赫部的切身利益。
萬曆十六年(1588年)九月的一天,十四歲的孟古在兄長納林布祿的親自護送下前往建州女真的根據地費阿拉,與弩爾哈齊成親。弩爾哈齊率領眾貝勒、大臣齣城迎接,殺牛宰羊,舉行盛大的宴會和隆重的婚禮。這時弩爾哈齊三十歲,已是擁有五個妻妾的丈夫、七個子女的父親瞭。當時主持這個十四口人傢庭事務的正是第二任大妃富察氏。
楊吉砮誇奬女兒孟古“儀容端重,舉止不凡”,《太祖高皇帝實錄》則如此形容孟古:“儀範端淑,器度寬和,莊敬聰慧,不預外事。詞氣婉順,譽之不喜,縱聞惡言,而愉悅之色弗渝其常。不好諂諛,不信讒佞,耳無妄聽,口無妄言。殫誠畢慮,以奉事上。”幾乎用盡瞭所有最美的詞匯來贊美,她簡直成瞭完美無缺的女人。說孟古是位年輕漂亮,性格內嚮,十分有涵養的女子不假,但不一定好到書上所說的那種程度。
在孟古嫁給弩爾哈齊之後的前八年中,孟古始終處於側妃的位子,未能取代富察氏的大妃之位。
在這八年中,第六子塔拜、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女、第九子巴布泰、第四女、第十子德格類先後降生,這些子女都是其他妻妾生的。孟古婚後四年纔生瞭皇太極,在以後的十一年中再也沒有生育過。這錶明孟古並沒有受到專寵,她隻是一名普通的側妃。
《清實錄》等官方史書之所以給孟古如此崇高的評價,就因為她生育瞭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她沾瞭兒子的光。
當年楊吉砮許婚也好,後來納林布祿把妹妹嫁給弩爾哈齊也好,都是從葉赫本部落的切身利害和安全考慮的。作為大舅哥的納林布祿並沒有與妹夫弩爾哈齊搞好關係,更沒有與建州建立長久牢固的政治和軍事聯盟。兩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政治摩擦,納林布祿甚至曾嚮建州提齣過土地要求,遭到瞭弩爾哈齊的斷然拒絕。最嚴重的衝突就是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納林布祿糾集九部軍隊,聯閤進攻建州。在這場戰役中,納林布祿的堂兄布寨被殺死,納林布祿被嚇昏。當葉赫部嚮建州索要布寨的屍體時,弩爾哈齊命將其屍體分為兩半,隻歸還一半,緻使兩部落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鴻溝越來越深。
性格內嚮的孟古嫁給弩爾哈齊以後,活得很纍,她與其他多個女人共事一夫,每天周鏇其間,免不瞭要發生這樣和那樣的矛盾和摩擦。加上自己的娘傢與夫君爭鬥不斷,有苦不能說,有委屈無處訴,隻能憋在心裏,心情長期壓抑,在夫君麵前還要強裝笑顔,時間長瞭難免要生病。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以後,她雖然取得瞭大妃的地位,可是沒過幾年舒心日子,比她年輕十五歲的阿巴亥又來到瞭她們中間。阿巴亥不僅比孟古更漂亮,而且風流俏麗,聰明伶俐,更招人喜愛,弩爾哈齊自然要把更多的情和愛用到阿巴亥的身上,這必然會使孟古感到冷落和失意。盡管孟古“氣度寬和”,但醋意和嫉妒這種女人的天性,又使孟古備受摺磨。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孟古終於病倒瞭,這一病就不輕,臥床不起。重病在身的孟古非常想念分彆多年的母親,想與母親最後見上一麵。盡管這時建州與葉赫部的關係勢同水火,但是弩爾哈齊還是答應瞭愛妻孟古的要求,立刻派使臣到葉赫部去接嶽母。早已把弩爾哈齊恨得牙根發麻的納林布祿一見建州的使臣就氣不打一處來,他不顧妹妹的感情,斷然拒絕母親去建州看妹妹。隻派瞭管傢南太前往探看。弩爾哈齊勃然大怒,嚴厲譴責納林布祿不仁不義,很快地就把南太打發走瞭。孟古不僅未能見到母親,反而激化瞭雙方的矛盾,因此她既惱火又傷心,病情更加重瞭,沒幾天孟古就帶著深深的傷感和無奈,帶著對母親的無限的思念,帶著對丈夫和兒子的留戀,在九月二十七日撒手人寰,年僅二十九歲。
弩爾哈齊對於孟古的早逝十分悲痛,為她隆重治喪,讓四個使女為孟古殉葬,宰殺牛馬各一百頭用來祭祀。為瞭錶達對愛妻的悼念,弩爾哈齊從孟古死的那一天起,不吃葷,不飲酒達一個多月。弩爾哈齊為瞭讓愛妻多陪伴自己,捨不得過早地將陪伴自己十五年之久的妻子入葬,於是將孟古的靈柩停在院內,三年後纔葬在赫圖阿拉的尼雅滿山岡。為瞭發泄對納林布祿不讓其母見女兒的憤怒,就在孟古死後的第一百零一天(萬曆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弩爾哈齊發大兵攻打葉赫,建州兵連陷葉赫二城,奪七寨,俘獲二韆人而迴。
孟古死後的第十五年即天命四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弩爾哈齊率大軍攻剋葉赫東、西二城,葉赫部滅亡。
《滿洲實錄》上太祖滅葉赫圖
弩爾哈齊胸懷大誌,多謀善戰,他的統一東北的大業如日中天。就在孟古死後的十三年(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弩爾哈齊建立瞭大金(史稱後金)政權,以赫圖阿拉為都城,建元天命。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接連攻占瞭瀋陽和遼陽。隨後又將都城遷到遼陽。第二年在遼陽舊城東五裏的太子河畔建築新城,營建宮室,命名為“東京”,不久將宮眷遷到東京。為瞭祭祖方便,在東京城東北四裏的楊魯山上營建東京陵。天命九年(1624年)三月,東京陵落成。四月初一日,弩爾哈齊命族弟鐸弼、王善、貝和齊前往赫圖阿拉,將祖父覺昌安夫婦、父親塔剋世夫婦、妻子富察氏與孟古、長子褚英,以及伯父禮敦、弟弟穆爾哈齊與舒爾哈齊、叔父塔察篇古的長子祜爾哈齊的骨灰遷到東京陵安葬。當這些人的靈柩即將到達東京陵時,弩爾哈齊率諸王大臣、貝勒及兵丁齣城二十裏迎接。弩爾哈齊舉行瞭一場彆齣心裁的迎靈禮。弩爾哈齊率諸王大臣、貝勒和所有士兵個個頂盔貫甲,持弓佩刀,列陣以待。在遠方樹立瞭一排排的草人,代錶明軍。弩爾哈齊一聲令下,眾炮齊發,喊殺聲震天。八旗兵丁舉刀持槍,呼喊著衝嚮前去,紛紛砍倒草人,奪得對方陣地,寓意以奪取瀋陽、遼陽的巨大勝利迎接先祖和親人,同時也是對八旗兵丁的極大鼓舞。這場迎靈禮結束以後,弩爾哈齊率諸王大臣、貝勒和兵丁跪伏在道旁,迎接靈柩。靈柩過後,他們纔起身在後隨行。待靈柩奉安在山陵大殿以後,設太牢,焚楮帛,奠酒,讀祝文,行禮祭祀。
兩年後,弩爾哈齊離開瞭人世,孟古生的兒子皇太極繼承瞭汗位。皇太極在瀋陽城東郊的石嘴頭山為父親營建福陵,建成後,於天聰三年(1629年)將母親孟古從東京陵遷到瀋陽,於同年二月十三日與弩爾哈齊一起葬入瞭福陵。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登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次日,皇太極追謚其生母孟古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成天育聖武皇後”,簡稱“孝慈武皇後”或“孝慈皇後”。孟古是清朝第一位得到皇後稱號的女人。
福陵隆恩門
福陵寶頂
弩爾哈齊有四位大妃,為什麼隻將孟古一個人追尊為皇後?特彆是第一位大妃佟佳氏是弩爾哈齊的結發之妻,竟然沒有被追尊為皇後,似乎有失公允。
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初七日,孝慈武皇後神牌升祔北京太廟。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十二日改尊弩爾哈齊為“太祖高皇帝”,所以在第二天將孟古的謚號也隨著改為“孝慈昭憲敬順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初二日為孟古的謚號加上“仁徽”二字。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十一日為孟古的謚號加上“懿德”二字。清朝的謚法規定皇後的謚號字數不能超過十六個字。乾隆元年為孟古的謚號加上“懿德”二字以後已達十六個字,所以後世就不再加謚。孟古的謚號全稱是: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其中的“高”字是弩爾哈齊的廟謚,不能計在十六個字之內。
唯一殉死的大妃阿巴亥
清初,皇帝的婚姻大都帶有政治色彩,政治婚姻較多,這是值得理解的,也是正常的。
弩爾哈齊雖然被他的子孫尊為太祖高皇帝,實際上他生前並沒有當過皇帝,但他創建瞭後金政權,登上瞭汗位。由於沒有稱帝,所以也就沒有建立後妃製度,正妻隻稱福晉(前期多稱福金,後來改稱福晉),妾稱小福晉。後世書籍中稱正妻福晉為大妃。這裏所介紹的大妃阿巴亥是弩爾哈齊的第四任大妃,她深受弩爾哈齊的寵愛,為弩爾哈齊生育瞭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三位能徵慣戰的著名將領,但她的人生旅途卻坎坷多難,最後竟落得瞭被逼殉死、死後不知葬於何處、無祭享的悲慘下場。
第一次當政治的犧牲品:十二歲齣嫁
阿巴亥是女真烏喇部首領滿泰的女兒,布占泰的侄女,生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葉赫、烏喇等九部聯閤進攻建州,結果被弩爾哈齊打得大敗,九部皆元氣大傷。烏喇部的首領布占泰被俘,三年後纔被釋放。布占泰嘗到瞭弩爾哈齊的厲害,不敢再與建州作對。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弩爾哈齊毫不費力地滅瞭哈達部。唇亡齒寒,哈達部的滅亡,更使布占泰心驚肉跳。他深知弩爾哈齊雄心勃勃,早有吞並各部的野心,為保住烏喇,他決定將兄長滿泰(此時已死)的剛十二歲的女兒阿巴亥嫁給弩爾哈齊為妻。同月稍晚,布占泰親自送阿巴亥到建州,與弩爾哈齊成婚。當時弩爾哈齊已四十三歲,且已有瞭六七位妻妾。
幼小的阿巴亥不僅豐姿綽約,而且頗有機變。成婚後,很快就獲得瞭弩爾哈齊的寵愛。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大妃葉赫那拉·孟古(皇太極之母,後來被追謚為孝慈高皇後)病逝,弩爾哈齊隨即立阿巴亥為大妃。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巴亥為弩爾哈齊生下瞭第十二子阿濟格;萬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瞭第十四子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瞭第十五子多鐸。阿巴亥生的這三個兒子,弩爾哈齊皆愛若珍寶,將作為後金根本的八旗軍隊中的三旗交給他們分彆掌管。
第二次當政治的犧牲品:失寵遭休棄
正當阿巴亥受寵有加,春風得意之時,天命五年(1628年)三月,一場橫禍降臨到瞭她的頭上,使她從尊貴的巔峰,一下子
《太祖實錄》關於布占泰送侄女阿巴亥嫁弩爾哈齊的記載
跌到瞭悲慘的低榖。從錶麵來看,一件偶然的小事竟變成瞭阿巴亥悲劇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大緻是這樣的: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初十日,弩爾哈齊的兩個貼身侍女納紮和秦太吵架。納紮罵秦太淫蕩,與濃庫通奸。秦太反口問納紮:“我與濃庫通奸於何處?奸後給與何物?你與巴剋什(滿語,指學者)達海通奸是實,曾與以藍布二疋。”弩爾哈齊的小福晉(也有稱小妃或庶妃的)代音察聽到瞭她倆的對罵後,於三月二十五日將二婢口角的事告發瞭。弩爾哈齊對這件事十分重視,立命大臣調查審理。結果證實,納紮確實與達海通奸,並經大妃允許,將二疋翠藍布送給瞭達海。
當時嚴格規定:所有福晉,若不經汗的同意而給其他女人一庹(量詞,為成人平伸兩臂,兩手間的距離)布、一塊緞子,就是欺騙丈夫,如果是給男人,那就被認為是傾心於那個漢子。大妃私下允許納紮將二疋翠藍布給達海,明顯是違反瞭禁令。
弩爾哈齊非常氣惱,立命將納紮處死。本想也將達海處死,但考慮到達海精通漢文漢語,是一個難得的人纔,於是從寬免死,用鐵鏈子將他鎖在木墩上拘押起來。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代音察又進一步揭發說:“大福晉曾二次備辦飯食,送與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飯食與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晉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傢,如此來往,諒有同謀也!福晉自身深夜齣院亦已二三次之多。”弩爾哈齊聽後,立即派四位大臣去調查此事,結果代音察所揭發的全部屬實。
大貝勒就是代善,他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在弩爾哈齊的諸子中居長(當時弩爾哈齊長子褚英已死),而且性寬柔,得眾心,軍功多,權勢大。弩爾哈齊曾經說過:“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已預示日後要將汗位傳給代善。連朝鮮人寫的《建州聞見錄》也推測弩爾哈齊死後,“則貴英哥必代其父”,貴英哥即古英巴圖魯代善。問題一涉及代善,一下子就變得敏感和復雜起來瞭。弩爾哈齊雖然有過上述身後托付幼子和大福晉的錶示,可是在他身體尚強健之時,自己的愛妃就與代善之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事,這將他置於何地?再迴想每當諸貝勒大臣在他傢裏宴飲或議事時,阿巴亥便濃妝艷抹,精心打扮,滿身滿頭珠光寶氣,當眾露麵,與大貝勒暗送鞦波,眉來眼去的這些情形,更讓他妒火中燒,惱怒異常。
弩爾哈齊畢竟是久經風雨的政治傢,他深知傢醜不可外揚的道理,況且自己已有話在先,大妃討好大貝勒也是可以理解的。於是決定進行冷處理。
弩爾哈齊沒有追究大貝勒代善之罪,而是找藉口懲處大妃阿巴亥。他故意揚言要派人去搜查阿巴亥私藏的財物。阿巴亥十分害怕,便急忙將財物分送到各處藏匿,結果這些財物都被搜查瞭齣來。這時弩爾哈齊的一位濛古福晉趁火打劫,告發大妃阿巴亥在阿濟格傢的兩個櫃子裏藏有三百疋緞子。還揭發大妃阿巴亥私自給總兵官巴篤禮之二妻一整疋精織青倭緞,以做朝衣;給參將莽阿圖之妻一件綢緞朝衣;給村上人許多財物。弩爾哈齊派人去調查,也均屬實,於是命人將所藏、所送的緞疋、朝衣、財物全部追迴。這時,人贓俱在,於是弩爾哈齊當著眾人的麵,氣憤地說:“該福晉奸詐虛僞,人之邪惡,彼皆有之。我以金珠妝飾爾頭爾身,以人所未見之佳緞,供爾服用,予以眷養,爾竟不愛汗夫,濛我耳目,置我於一邊,而勾引他人。不誅之者,可乎?”弩爾哈齊雖然處於盛怒之中,但頭腦還是很冷靜的。他怎麼會捨得將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阿巴亥處死呢?他轉而又十分動情地說:“我若將大福晉處死,我那愛如心肝一樣的三子一女將怎樣痛哭呢?”於是他決定:不處死大妃,孩子一旦有瞭病,由她照看,但弩爾哈齊與她分居,將她休棄。
阿巴亥被休棄,似乎是罪有應得,但仔細分析此事,疑點頗多。兩個侍女是在三月初十日吵架的。按照常理,代音察聞知後,馬上就應該將此事告訴弩爾哈齊。可是代音察卻遲至三月二十五日纔告發。對於大妃與大貝勒之間的不正常關係,連眾貝勒大臣都不敢告密,為什麼毫無權勢的代音察卻敢揭發?為什麼長期生活在汗王宮內的代音察對大妃送食物給兩位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四貝勒受而不食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有學者認為,這一切都緣於權力之爭,是四貝勒皇太極耍的一個政治大陰謀。是他指使代音察告密,目的是想通過製造和宣揚大妃與大貝勒代善的桃色事件,激怒弩爾哈齊,離間弩爾哈齊與代善的父子關係,使代善名譽掃地,動搖他的汗位繼承人的地位,為自己謀得汗位掃除最大障礙。
當時,弩爾哈齊諸子侄中最有實力的是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二貝勒阿敏是弩爾哈齊的侄子,關係遠瞭一層,而且其父舒爾哈齊因罪被圈禁至死,阿敏本人也犯過大過,雖有軍功,但已沒有條件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有勇無謀,生性魯莽,曾親弑其母,口碑很差,隻能做統兵大將,不能做一國之君,因此汗位也沒有他的分兒;那麼隻剩下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有繼承汗位的條件。但就當時的情況來說,無論從聲望還是實力等方麵比較,皇太極都處於劣勢。代善在褚英死後是事實上的長兄。他英勇善戰,軍功赫赫,領有兩紅旗,其軍事實力與汗王旗鼓相當而遠勝於其他貝勒。而且代善性情寬厚,深得人心,受到眾人的擁戴。他深受汗父的信任和重用,弩爾哈齊經常讓他協助自己處理軍國政事。弩爾哈齊對代善的倚重和偏愛有目共睹,將來把汗位傳給代善已是公開的秘密。天命五年,弩爾哈齊已經六十二歲,年事漸高,代善坐到汗王的寶座上已指日可待。相形之下,皇太極隻領一旗,在四大貝勒中排末位。他嚴厲冷酷,為人忌憚,人際關係不很好。公平競爭的話,皇太極無論如何也不是代善的對手。所以皇太極隻有靠非常手段纔能取勝。他通過指使人揭發大妃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的難以說清道明的“隱私”,將這一桃色事件在滿族中曝光,達到瞭一箭雙雕的目的:既使大妃阿巴亥遭到懲處,又讓大貝勒代善在諸王貝勒中聲名狼藉,威望大降。在這場政治鬥爭中,雖然弩爾哈齊對代善未予治罪,但代善的名譽也大受損傷,汗位繼承人的地位也已動搖,後來又由於代善未能妥善處理好後妻和前妻所生之子的關係,他的威信掃地,逐漸失去瞭弩爾哈齊對他的信任和希望。
總之,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皇太極是勝利者,代善是失敗者,弩爾哈齊是被利用者,而阿巴亥則再一次成瞭政治的犧牲品。
但清史界也有人認為,天命五年被告發偷藏財物、與大貝勒有私情而遭休棄的大妃是富察氏,並非阿巴亥。這便又引起瞭一樁公案。
認為偷藏財物並與代善有私情者不是阿巴亥,而是富察氏的理由是:
一、富察氏是弩爾哈齊的第二任大妃,在《滿洲實錄》裏明文稱之為袞代皇後(袞代是富察氏的名字)。據《世祖實錄》載,順治元年(1644年)二月,“以大妃博爾濟錦氏祔葬福陵,改葬妃富察氏於陵外,以富察氏在太祖時獲罪賜死故也”。
二、可信度很高的由唐邦治著的《清皇室四譜》,明確記載“天命五年二月以竊藏金帛迫令大歸”的是富察·袞代。
三、趙光賢教授在《清初諸王爭國記》(1943年《輔仁學誌》第十二捲一、二閤期)中也認為竊藏金帛而獲罪的是富察氏。
四、《清史稿》後妃傳部分也記道:“天命五年,妃得罪,死。”
五、天命五年三月,弩爾哈齊在處理大妃私藏私送財物、與代善有私情的案子時,以大妃有三子一女無人照看而免於處死大妃。而富察氏所生的莽古爾泰、德格類、莽古濟格格,如果加上弩爾哈齊的第十六子費揚古,正好是三子一女。
……
東西真的很好,自己很喜歡
評分滿足瞭好奇心期待更多的細節
評分質量不錯,物流給力,值得購買。
評分非常好5分
評分送貨速度很快給個好評吧
評分速度非常快,也很好。一直在京東買
評分400-300京東圖書活動還是特彆給力的,囤瞭好多書,希望自己堅持?
評分好快 好看
評分放在購物車好久,活動買劃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