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历代笔记概述》是“大家小书”之一种。分为八章,包括了绪论、魏晋南北朝笔记、唐代的笔记、宋代的笔记、金元的笔记、明代的笔记、清代的笔记、结束语等详细内容。
历代笔记,浩如烟海,本书粗举大略,难免挂一漏万。但通过这一部分笔记的介绍,可以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与缺点。笔记小说,是古代短篇小说的一种,如《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等,都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较高的文学价值。一般记杂事、琐闻的笔记,无论叙事、说理、写景、抒情,全能挥洒自如,不受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因此,其中的优秀作品,如《陶庵梦忆》之类,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小品文。
刘叶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后以字行。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文学系,后在天津《民国日报》任副刊主编,并在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院兼课。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天津滓洁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院校。1958年,参加商务印书馆《辞源》的修订工作。1980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先后出版《魏晋南北朝小说》、《古典小说沦丛》、《历代笔记概述》、《中国字典史略》等著作。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笔记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笔记的渊源与名称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魏晋志怪笔记
《博物志》、《搜神记》及其他
南北朝志怪笔记
《异苑》、《续齐谐记》、《拾遗记》及其他
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
《世说新语》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古今注》
第三章唐代的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传奇集与杂俎
《玄怪录》、《甘泽谣》和《酉阳杂俎》
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和《因话录》
及其他
第三节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封氏闻见记》、《苏氏演义》和《资暇集》
及其他
第四章宋代的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杂俎
《稽神录》、《夷坚志》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涑水记闻》、《归田录》及其他
第三节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
及其他
第五章金元的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续夷坚志》、《诚斋杂记》、《琅记》
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归潜志》、《玉堂嘉话》、《隐居通议》、《辍耕录》
及其他
第三节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敬斋古今》、《北轩笔记》及其他
第六章明代的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轶事
《涉异志》、《剪灯新话》、《何氏语林》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万历野获编》、《菽园杂记》、《典故纪闻》
及其他
第三节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四友斋丛说》、《谭苑醍醐》、《焦氏笔乘》
及其他
第七章清代的笔记
第一节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今世说》
及其他
第二节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池北偶谈》、《啸亭杂录》、《帝京岁时纪胜》
及其他
第三节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天禄识余》
及其他
第八章结束语
笔记的作用与缺点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米白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亮眼的存在。我喜欢这种经典耐看的风格,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装订得也很结实,看来是能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光是这一份精良的制作工艺,就足以让人心动了。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摩挲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书籍本身的敬意。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种概述性的书籍抱持着一丝疑虑,生怕它流于表面,变成一本泛泛而谈的“导论”。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提供宏观框架的同时,又巧妙地穿插了具体的、极富代表性的文本片段进行佐证和说明,这种“点”与“面”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和可读性。每一次的翻阅,都有新的发现,仿佛作者在每段论述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课题,等待着有心的读者去探索。这对于提升个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理解深度,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让人由衷地感觉到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视角处理得相当高明,它没有贪大求全地堆砌信息,而是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脉络进行深入剖析,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对于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风的演变,总能用简练而精准的语言加以概括,让人豁然开朗。读完某个章节后,我经常会停下来,回味作者对某一特定流派笔记的定性,那种精准的概括性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总结,更是一种高水平的“阅读指南”,指引读者如何更高效、更有趣地进入古典文献的殿堂。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文人的笔记杂录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零散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真实心境。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意思,感觉它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导览图,把我这个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个浩如烟海的笔记世界。它的组织方式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干巴巴地罗列,而是有一种叙事的流畅感,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引人入胜”的笔触,虽然主题宏大,但讲述起来却毫不晦涩,仿佛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的距离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沉浸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漫步。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当我看到那些对不同时期笔记风格的梳理和比较时,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今天获取和记录信息的方式。那些古人记录的琐事、随笔,在经过时间的过滤后,竟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厚度,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现在匆匆忙忙写下的“记录”,未来会以何种面貌示人呢?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古今之间的桥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和趣味,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边角料”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和体会。
评分这个系列的书本来可以五星,硬壳的精华本不好,书窄了很多,阅读起来感受很差。书是用来长期翻阅的。
评分书不错 启蒙读物 有可读性的意义 京东给力
评分质量很好,以后还会继续购买,京东物流确实很快。
评分大家小书 历代笔记概述(精装),很好的书,装帧精美,排版合理,字迹清晰,纸质精良,很满意,会好好阅读。
评分名家经典,值得收藏。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评分好书推荐值得阅读
评分大家小书,深入浅出,值得拜读
评分真心后悔跳进“大家小书”这个大坑!本书太多,薄且死贵,性价比几乎没有。除非200-100,外加优惠券。
评分装帧精美,我很喜欢,书不大,很好的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