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春錦 著
圖書標籤:
  • 傳統文化
  • 節氣文化
  • 鞦季養生
  • 修身養性
  • 中華文化
  • 二十四節氣
  • 生活美學
  • 文化傳承
  • 季節感悟
  • 身心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3077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0550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特色是以大眾耳熟能詳的節氣為紐帶,深入解析瞭傳統節氣修身明德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將農事與修身進行對照,將身內之“國”與身外之自然界進行闢喻,詳細講解瞭修身明德過程中的相應重要規矩法度,以及修身的重點領域和方法要領。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係列學術性專著之一。本書將鞦季立鞦、處暑、白露、鞦分、寒露和霜降六個節氣以及中鞦節、中元節的天文、曆法、農事、民俗、養生、文學等知識,與傳統修身文化相結閤,揭示節氣文化的深層內涵,並給齣可以緻用的修身、養生、治事方法體係。本書不僅具有較強的學術創新性,而且緊扣當前國人文化和生活需求,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價值。

本書分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養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點,而以文化將其融貫成為一個整體。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麵貌呈現給現代讀者,幫助廣大修身養生愛好者,順四時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動權,並以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在此基礎上,本書還重點梳理瞭古人總結齣的鞦季每個節氣裏居傢、齣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總結瞭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瞭古人具有代錶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閤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瞭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另外,還匯集瞭全國各地鞦時各個節氣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簡要分析瞭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熊春錦,男,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管委會總顧問,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會名譽會長,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

主要著作有《中華國學道德根》《老子?德道經》《東方治理學》《簡帛<五行經>釋解》《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國學道德經典導讀》《道德教育貴修身》《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太極修身》等書,以及《太極修身》《老子思想在當代》《五德益智養生》等音像作品。

主編著作有《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匯編》《小篆入門指導》,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係列。

目錄

總序

概述

立鞦

?文 化 篇?

一、立鞦簡述 / 003

(一)立鞦的時與度 / 003

(二)立鞦天氣氣候 / 006

二、立鞦的尋根探源 / 006

(一)“立”的字源與字義 / 006

(二)“鞦”的字源與字義 / 011

(三)立鞦的詞義 / 013

三、立鞦的天文內涵 / 015

(一)立鞦的天文古籍 / 015

(二)立鞦物候 / 019

?修 身 篇?

一、立鞦修身順四時 / 021

(一)立鞦的能量卦象 / 023

(二)立鞦農事與龍事修身 / 024

二、身國內的立鞦修身 / 025

?治事養生篇?

一、立鞦運氣與治事 / 029

(一)運氣古籍 / 030

(二)立鞦全息兆象 / 032

(三)立鞦治事 / 034

二、立鞦的正善治養生 / 035

(一)身識養生 / 036

(二)口識養生 / 041

三、七月治事宜與忌 / 045

(一)治事之宜 / 046

(二)治事之忌 / 046

四、立鞦采藥與製藥 / 047

(一)采藥 / 047

(二)製藥 / 049

?民 俗 篇?

一、立鞦民俗文化 / 052

(一)感恩祭祀 / 052

(二)鞦社 / 053

(三)貼鞦膘 / 053

(四)啃鞦 / 053

二、立鞦農諺 / 054

立鞦古籍參考 / 055

處暑

?文 化 篇?

一、處暑簡述 / 059

(一)處暑的時與度 / 059

(二)處暑天氣氣候 / 060

二、處(處)暑的尋根探源 / 062

(一)“處”的字源與字義 / 062

(二)“暑”的字源與字義 / 066

(三)處暑的詞義 / 066

三、處暑的天文內涵 / 067

(一)處暑的天文古籍 / 068

(二)處暑物候 / 069

?修 身 篇?

一、處暑修身順四時 / 071

(一)處暑的能量卦象 / 072

(二)處暑農事與龍事修身 / 078

二、身國內的處暑修身 / 080

?治事養生篇?

一、處暑運氣與治事 / 085

(一)運氣古籍 / 086

(二)處暑全息兆象 / 088

(三)處暑治事 / 089

二、處暑的正善治養生 / 090

(一)調適睡眠 / 092

(二)身識養生 / 093

(三)口識養生 / 094

三、處暑采藥與製藥 / 098

(一)采藥 / 098

(二)製藥 / 100

?民 俗 篇?

一、處暑的民俗文化 / 103

(一)祭祖感恩 / 103

(二)祭田神感恩 / 104

(三)齣遊迎鞦 / 105

(四)開漁節 / 105

二、處暑農諺 / 105

?中 元 節?

附錄: 處暑古籍參考 / 109

白露

?文 化 篇?

一、白露簡述 / 113

(一)白露的時與度 / 113

(二)白露天氣與氣候 / 114

二、白露的尋根探源 / 116

(一)“白”的字源與字義 / 116

(二)“露”的字源與字義 / 119

(三)白露的詞義 / 121

三、白露的天文內涵 / 122

(一)白露的天文古籍 / 123

(二)白露物候 / 124

?修 身 篇?

一、白露修身順四時 / 127

(一)白露的能量卦象 / 128

(二)白露農事與龍事修身 / 130

二、身國內的白露修身 / 129

(一)白露不露精 / 131

(二)“露”文禁製 / 132

(三)白露內用金炁(氣) / 132

(四)白露水性 / 134

?治事養生篇?

一、白露運氣與治事 / 139

(一)運氣古籍 / 140

(二)白露全息兆象 / 142

(三)白露治事 / 143

(四)曆史故事 / 144

二、八月養生 / 145

三、白露的正善治養生 / 146

(一)身識養生 / 146

(二)口識養生 / 148

四、八月治事宜與忌 / 151

(一)治事之宜 / 151

(二)治事之忌 / 152

五、白露采藥與製藥 / 153

(一)采藥 / 153

(二)製藥 / 155

?民 俗 篇?

一、白露的民俗文化 / 157

(一)吃龍眼 / 157

(二)采十白 / 158

(三)祭禹王 / 158

(四)白露茶 / 159

(五)白露酒 / 159

二、白露農諺 / 160

?中 鞦 節?

附錄:白露古籍參考 / 166

鞦分

?文 化 篇?

一、鞦分簡述 / 173

(一)鞦分的時與度 / 173

(二)鞦分天氣氣候 / 174

二、鞦分的尋根探源 / 176

(一)“鞦”字的字源與字義 / 176

(二)“分”字的字源與字義 / 176

(三)鞦分的詞義 / 178

三、鞦分的天文內涵 / 178

(一)鞦分的天文古籍 / 178

(二)鞦分物候 / 182

?修 身 篇?

一、鞦分修身順四時 / 184

(一)鞦分的能量卦象 / 185

(二)鞦分農事與修身 / 187

二、身國內的鞦分修身 / 189

(一)金水分形鞦分始 / 190

(二)星宿天根見水涸 / 190

(三)內培根尾閤悟緣,法地法天同步參 / 193

(四)鞦分修身實踐 / 200

?治事養生篇?

一、鞦分運氣與治事 / 204

(一)運氣古籍 / 205

(二)鞦分全息兆象 / 209

(三)鞦分治事 / 211

二、鞦分的正善治養生 / 211

(一)身識養生 / 213

(二)口識養生 / 215

三、鞦分采藥與製藥 / 220

(一)采藥 / 220

(二)製藥 / 221

?民 俗 篇?

一、鞦分民俗文化 / 223

(一)祭月 / 223

(二)竪蛋 / 224

(三)吃鞦菜 / 224

(四)拜神 / 225

(五)放風箏 / 225

(六)送鞦牛 / 225

(七)粘雀子嘴 / 225

二、鞦分農諺 / 226

寒露

?文 化 篇?

一、寒露簡述 / 231

(一)寒露的時與度 / 231

(二)寒露天氣氣候 / 232

二、寒露的尋根探源 / 234

(一)“寒”的字源與字義 / 234

(二)“露”的字源與字義 / 235

(三)寒露的詞義 / 236

三、寒露的天文內涵 / 238

(一)寒露的天文古籍 / 238

(二)寒露物候 / 240

?修 身 篇?

一、寒露修身順四時 / 243

(一)寒露的能量卦象 / 244

(二)寒露農事與修身 / 246

二、身國內的寒露修身 / 247

(一)寒露修身論火 / 248

(二)九九重陽的奧秘 / 256

?治事養生篇?

一、寒露運氣與治事 / 258

(一)運氣古籍 / 258

(二)寒露全息兆象 / 261

(三)寒露治事 / 261

二、寒露的正善治養生 / 265

(一)身識養生 / 266

(二)口識養生 / 268

三、寒露采藥與製藥 / 271

(一)采藥 / 271

(二)製藥 / 273

?民 俗 篇?

一、鞦分重陽民俗 / 274

(一)民俗起源 / 274

(二)民俗活動 / 275

二、寒露農諺 / 278

附錄: 寒露古籍參考 / 279

霜降

?文 化 篇?

一、霜降簡述 / 283

(一)霜降的時與度 / 283

(二)霜降天氣氣候 / 284

二、霜降的尋根探源 / 287

(一)“霜”的字源與字義 / 287

(二)“降”的字源與字義 / 289

(三)霜降的詞義 / 289

三、霜降的天文內涵 / 291

(一)霜降的天文古籍 / 291

(二)霜降物候 / 293

?修 身 篇?

一、霜降修身順四時 / 296

(一)霜降的能量卦象 / 296

(二)霜降農事與修身 / 301

二、身國內的霜降修身 / 305

?治事養生篇?

一、霜降運氣與治事 / 309

(一)運氣古籍 / 310

(二)霜降全息兆象 / 312

(三)霜降治事 / 314

二、霜降的正善治養生 / 315

(一)霜降養生要點 / 315

(二)身識養生 / 317

(三)口識養生 / 318

三、霜降采藥與製藥 / 323

(一)采藥 / 323

(二)製藥 / 327

?民 俗 篇?

一、霜降的民俗文化 / 329

二、霜降農諺 / 333

附錄: 霜降古籍參考 / 334

參考文獻/337

後記/340

前言/序言

總序

春啓雨春榖清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鞦處露鞦寒霜降,鼕雪雪鼕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首《節氣歌》,五十六個字,將時間之數與空間之度以及麯韻動態之信,高度濃縮,隱藏著二十四個節氣的信息。世界上用如此簡潔而生動的文字來記錄一年的變化、解讀天地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是中國人。

簡潔並不意味著簡單。現代人提起二十四節氣,都知道與氣候、農業生産,或者起居、飲食、生活等諸多方麵有關。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尤其是重視修身養生的人,就不能不掌握古人創立“節氣文化”的意義。所理解的意義不同,則對於節氣文化的重視程度和應用方法,亦將隨之不同。就節氣本身而言,在中國古代是與曆法緊密結閤,滲透在中國人文化、政治、軍事、經濟、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不瞭解節氣文化的本來意義,隻注重在某一方麵來研究節氣文化的應用,往往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將曆史流變中的錯誤當作效法的對象。倘若由此産生瞭差池,人們反倒會將帽子扣到節氣文化甚至傳統文化的頭上,這不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利,而且也辜負瞭祖先創立這一文化時寄予子孫後代的殷忱之意。

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們這裏所引用的《節氣歌》,第一句與大傢所熟知的版本有很大不同。這一句裏,“啓”是指“啓蟄”,是驚蟄這個節氣的本名,漢代為避漢景帝諱被改稱驚蟄。啓蟄原本在雨水前麵,但是在東漢時卻被調整到瞭雨水之後。榖雨和清明這兩個節氣的順序,原本是榖雨在前,清明在後,其順序的顛倒也發生在東漢。中國人曆來重視曆法,節氣是曆法的重要內容,對於節氣名稱和順序的更改,是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背後必有重大原因。本書的一個重要宗旨,就是還原節氣修身文化的本來麵貌,因而為節氣正名正位,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之一。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其基礎是熊春錦先生自2013年鼕至到2015年古清明(即現代的榖雨節氣)期間,所作的30餘次講座。熊先生選擇從鼕至開始講授,是為瞭讓大傢從起步時,即瞭解節氣文化的本來意義。

節氣與修身,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關係。“一陽來復在鼕至,心禮火發在小寒,五運六炁(氣)大寒始。”從中華傳統修身文化的角度來看,鼕至實際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陽初動的地炁能量在這一天發動。祖先們在研究中發現,人體之內同樣也有一番天地,稱之為內天地。內天地與外天地,遵循著相同的自然法則,原本是天然的同頻共率狀態。但就現代人而言,除瞭兒童和嬰幼兒,絕大部分成年人的身心由於後天意識非善非正的形成與固化,都已經失去瞭與天地同頻的素質,而處在錯時亂日之中。以身心之亂對抗自然的節律,這就是現代人亞健康和各種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與生存壓力、環境汙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相比,這是影響健康的更根本性因素。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中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進入大寒節氣點的時候,天地之間能量升降的動機産生,古人將這種運動總結為“五運六炁(氣)”。人體內的天地之間,也同樣從大寒之日起,開始新一輪天德之炁下降、地慈之炁生升的交匯流布,新的一年中是否能夠實現生命體內的風調雨順、春華鞦實,也就要看體內五運六炁(氣)與天地自然同步的狀況瞭。因此,《黃帝四經》中指齣“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中國古人通過對自然和生命的研究認識到,人類要想實現與天地主動且充分地同步,而不是被自然拖著勉強蹣跚前行,甚至是遠遠落在自然節律的腳步後麵,就必須進行以德修身的實踐。祖先們還認識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這種進化並不同於西方現代進化論的理論概念,而是一種在“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總規律下的不斷升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身具備通過以德修身自我提升而進化的基因,這是人類最寶貴的優勢。修身而進化,也必然要因地而生,順天而成,更不能背離自然運轉的節律。

由此可見,節氣文化與修身之間有著甚深的淵源。節氣就相當於人類應用五運六炁(氣)進行修身養生治事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古人創立節氣文化,首先是用來指導內在的修身,讓人們把握“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的原則,明明白白、健健康康地活在天地之間,並通過以德修身來提升自己的品格、品質與品行;同時也用來指導外在的農業和工業生産,因此中國纔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瞭農業,也懂得瞭對礦石進行煉製加工。可惜的是,由於曆史文化的變遷,導緻瞭人們對節氣文化指導內在修身這一部分內容的疏離和陌生,在曆史上也就發生瞭顛倒節氣順序的現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的悲哀。隻有將節氣這個坐標係統調準確瞭,我們纔能在修身、養生、治事中真正做到“順四時之度”,這是不言而喻的前提。

在將講課錄音整理編纂成這一係列書籍時,本係列書籍以四時之春、夏、鞦、鼕進行分冊,並將共性內容歸輯為一本《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簡稱《要略》)》,一共五本書。

古人將立春、立夏、立鞦、立鼕四個節氣稱為“四立”,可見四時的概念與節氣密不可分。在地球上,尤其是中國的中原地區,四季分明,景象各異,很容易看齣其中的不同。中國古人的智慧就在於不僅僅研究錶麵的現象,而且還要探究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且按照“內取諸身,外證諸物”的路徑,通過內外一緻的研究來確認節氣的時間節點。天地之間的陽氣從鼕至開始萌發生成後,並不具備生發萬物的條件,需要經過鼕至、小寒到大寒三個節氣的積蓄,方能達到一個變化的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就是立春。從立春開始,五運六炁(氣)中的仁德木炁(氣)能量開始廣為輸布,帶來萬物新一輪的生、長、收、成過程。就像人們習慣於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開始記錄他的一生,以四時來為本係列書籍分冊,符閤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特點,也是為瞭便於現代的讀者把握和應用。

《要略》主要講解瞭節氣修身文化的係統觀和基礎知識,其中包括節氣文化的誕生與傳承,易理在節氣修身文化中的應用,修身求真的係統觀、重點領域、主要概念、基礎方法,以及節氣養生的重要原則等;四時之春、夏、鞦、鼕,每一個節氣都分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養生篇”、“民俗篇”四部分,在某節氣期間有重大傳統節日的,則在“民俗篇”之後增加節日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點,而以文化將其融貫成為一個整體。

“文化篇”首先從尋根探源入手,通過對每個節氣名稱的咬文嚼字、天文和物候現象的介紹分析,來揭示節氣的特徵和能量運動規律及其對人類養生、治事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理清曆史上節氣名稱和排序變化的脈絡,為一些被錯誤改變名稱和位置的節氣正名正位,以使人們能夠按照正確的時序調整自己的行為。

“修身篇”將農事與修身進行對照,將身內之“國”與身外之自然界進行闢喻,詳細講解瞭每個節氣的五運六炁(氣)特點和修身的重點領域以及方法要領。

“治事養生篇”重點梳理瞭古人總結齣的每個節氣裏居傢、齣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人不能脫離天地而存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經絡竅穴等機能活動,無一不受節氣變化的影響。隻有不違天時,順道而行,纔能保證有好運相伴。《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在養生方麵,本書總結瞭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瞭古人具有代錶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閤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瞭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

“民俗篇”匯集瞭全國各地二十四節氣裏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自古以來,人們根據節氣來治人事天,形成瞭傳統民俗活動,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本書除瞭介紹民俗活動的特點,還簡要分析瞭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

節日部分,主要對重大傳統節日的來源和本義進行尋根探源,重點闡述節日特殊時空度數中所蘊藏的修身內涵,並介紹瞭相關的養生和民俗知識。

春、夏、鞦、鼕四時,各有其整體性特點,同時每一個季節內的六個節氣,又各有其不同特徵。從全年來看,四時又構成瞭年度周期律的穩定性。掌握的關鍵,是要在四時的係統中瞭解每一個節氣的運氣變化、修身重點、治事要點;進而掌握這種變化是如何在四時之中進行更大變化的;再迴歸到年度周期律這個大係統上,掌握一年中諸項的完整變化過程。在此基礎上,纔能夠上升到更大的係統中,在年與年之間,甚至更廣闊的時空係統中,去進行研究、探索和實踐天人閤一。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麵貌呈現給現代讀者。何謂修身?修身不是文字或口頭上往來的空言大道,也不是僅僅倫理教化上的陶冶規範,而是要在理論指導下,運用係統的方法,在自己的生命體內進行一番淨化、改造、提升和再造的工程。譬如,首先需從體內的“水土”治理、“大氣汙染”防控開始;具備一定基礎後,再從一名農夫做起,在內丹田裏精耕細作;進而再學習工人,在體內的鼎爐內進行冶煉生産,以提高生命體這個小國傢的文明程度。老子用十二個字對修身實踐的要旨進行瞭概括,就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並告訴人們要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層級,實現“修之身,其德乃真”。

在春鞦戰國以前,中國社會主流文化是幾學之道的修身之法,是內求法的“守一法”;春鞦戰國亂悠悠,幾學的修身文化也從此曆經滄桑,“守一法”隱,而在唐宋之際“金丹學”現。守一或丹道,因適應不同時代的需求而有異,但都是一脈相承的天人閤一之學。當今時代,比之唐宋又有不同,修身學正在嚮“守一法”幾學迴歸,迴歸的方法,熊先生將其提煉為“得一法”。“得一法”融“守一法”的基礎理論和丹道學為一爐,與節氣文化水乳交融,幾學結閤現代科學語境進行錶述,幾學與科學圓融閤一,更便於現代人理解和應用。

關於節氣所涉及的天文、曆法、農事、養生、民俗等內容,現代學者都有所研究,但從修身入手,揭示節氣文化本身淵源及其對於人的最根本用途的,卻鮮能見之。讀者若能始終不忘修身二字來閱讀本係列書籍,自將可見中華文化實則是一部幾學“內文明”的生命文化,在農事、養生、民俗等等各項內容的背後,都有天人閤一的修身文化背景。對於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自會形成更加清晰的見識。

本係列書籍介紹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目的不是復古,而是傳承和創新。

節氣者,時空也;時空者,文明的立根之所和成長之機也。我們都知道,中國從鴉片戰爭開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陷入瞭被侵略被奴役的百年屈辱時期。孰不知這場戰爭其實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已經在文化界拉開瞭序幕。1811年,嘉慶皇帝全麵禁止宗教,西方傳教士認識到,要想在中國傳教,首先非打破中國的“天下中心觀”和“夷夏觀”不可,要用西方的曆法代替中國的乾支紀年、六十甲子,也就是要打破中國人的時空觀。為此,傳教士們通過在南洋辦報刊,暗地運迴中國發行等手段,做瞭大量的文化宣傳工作,主要內容就是介紹西方的曆史和地理知識,傳播西方的時空觀念。這場起於時空觀的文化戰爭最終落實為現實時空中的軍事戰爭。西方人自信地宣布:“我們現在做這個試驗,是在把天朝帶進與世界文明各國聯盟的一切努力失敗之後,天朝是否會在智力的炮彈前讓步,給知識以勝利的橄欖枝……我們歡呼這項事業的開始,並欣然參與這一場戰爭。我們必定是勝利者,而被徵服者遇到的隻能是共同的雀躍與歡樂。”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情況人們大都有所瞭解,隨著領土上淪為半殖民地,文化上的全盤西化時代也終於來臨。雖然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人終於在國傢層麵站起來瞭,但是文化全盤西化的惡果,直到今天纔得以充分體現。這期間我們付齣的代價,可謂刻骨銘心。

那麼,我們的時空觀為什麼沒有抵擋住西方時空觀以堅船利炮開路的進攻?關鍵問題還是齣在我們自己身上,齣在文化的傳承上。在中國五韆年有文字記錄的文明史中,自兩韆五百年前的春鞦時代起,文化的取嚮就開始從以修身內求“內文明”指導外嚮發展“外文明”,轉嚮丟失“內文明”而單純發展“外文明”。內文明的幾學全麵被拋棄,外文明的科學卻長期未能建立。這種外嚮發展在漢代“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以後,再次發生變異,不僅修身明德的文化靈魂被拋棄,外嚮物質文明創新發展的空間也被嚴重擠壓,節氣文化作為中國時空觀的最現實化、生活化的載體,必然越來越空殼化,失去生機活力。隻是這種變化過程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很少有人能關注到它的嚴重程度。

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節氣修身的文化知識,蘊藏在浩瀚如星海般的傳統文化海洋裏,距離今日已然遙遠,若無嚮導,很難準確而係統地搜尋到關鍵性內容。節氣知識在經史子集中都有記載,如在《周禮》《左傳》《大戴禮記》《禮記·月令》《史記》《漢書》《白虎通義》等曆史著作中,以及《管子》《呂氏春鞦》等先秦諸子的著作中,記錄都頗為豐富。漢代以後有《淮南子》《周髀算經》《通典》《荊楚歲時記》《演繁露》《蠡海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十四番花信風》《廣群芳譜》等,也都記載瞭節氣文化的內容。而與節氣修身有關的內容,則大部分記錄在《道藏》中收錄的道傢典籍中。隻有兩相結閤,我們纔能明白節氣文化的整體係統。為瞭利於修身愛好者們及時查閱,本係列書籍將相關古籍經典內容進行瞭整閤,擇重點略作解析,大部分則原文附錄,留予讀者思悟空間。相信修身愛好者們能夠以本係列書籍為星槎,通過自己的解讀,暢享遊弋星海之樂。

文化的傳承,不僅要傳承方法和技術,關鍵是要有道。如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是不可或缺的三個層級,其中“道”是生命力的源泉。通過“道理”的探索,我們纔能知道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這樣,從而明白該如何進行傳承和創新,做得比古人更好。

人類能夠頂天立地而與天地並稱“三纔”,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然造化的精華,是自然規律的精微載體。要想使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健康長久,學習的最佳榜樣,一是天地,再一便是我們的生命本身。節氣修身文化,便是華夏祖先嚮天地和生命學習而誕生的智慧結晶。這一智慧結晶作為文化基因,在數韆年的曆史中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因而纔能曆經劫難而未消亡,激活它也並不睏難。

詩仙李白曾經天纔地感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宋代陸遊也曾在《讀老子》詩中曰:“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強健輕年光!”凡有關修身二字,都貴在身體力行。讀者若能在讀書的同時,結閤自身實際進行應用實踐,則自然成為這一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人之一生,就像天地之一年,也有四時之春夏鞦鼕。不負年復一年的四時二十四個節氣,使我們的生命狀態都能夠從春暖花開起步,結齣金鞦的纍纍碩果,這是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寄予每一位讀者的美好祝願。



《四時之鞦: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圖書簡介 簡介 鞦,承載著豐收的喜悅,也預示著萬物潛藏的生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長河中,節氣不僅是指導農耕的時令符號,更蘊含著深刻的養生智慧與人文哲思。本書《四時之鞦: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將帶您深入探尋鞦季節氣的奧秘,感受古人順應自然、調養身心的生活哲學,重新連接人與自然的和諧韻律。 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鞦”這一特定的時節,從多個維度剖析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實際應用。我們並非簡單羅列節氣名稱,而是力求呈現一個生動、立體、可感知的鞦季修身圖景。 內容概要 本書將以立鞦、處暑、白露、鞦分、寒露、霜降這六個鞦季節氣為綫索,逐一展開論述。 立鞦: 邁入鞦季的序麯。我們將探討古人如何在這時節“迎鞦”,從飲食上的“貼鞦膘”到起居上的“早睡早起”,感受身體從盛夏炎熱過渡到涼爽的微妙變化。本書將解析立鞦時節對人體肺部的影響,介紹相應的食療方與養生之道,例如如何通過滋潤的食物來緩解口乾舌燥,如何調整作息以適應晝長夜短的規律,以及如何通過適當的戶外活動來鍛煉身體,為即將到來的寒冷做好準備。 處暑: 暑氣漸消,鞦意漸濃。此時,天氣雖然轉涼,但暑熱尚未完全退盡,人們容易“鞦老虎”的餘威所睏擾。本書將深入分析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以及它對人體消化係統和呼吸道的潛在影響。我們將提供一係列針對處暑節氣的養生建議,包括調整飲食以清熱潤燥,推薦一些具有疏肝理氣功效的食譜,並指導讀者如何在傢中進行簡單的保健按摩,以達到身心舒暢的目的。 白露: 露水凝結,鞦高氣爽。白露標誌著鞦季的正式到來,天地間的水汽開始凝結成露,氣候變得更為乾燥。本書將詳細解讀白露節氣在人體生理上的變化,特彆是對肺部和皮膚的影響。我們將為您推薦一係列具有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食療方,例如梨、蜂蜜、百閤等食材的妙用。同時,本書還將探討白露時節的傢居環境調養,如如何增加室內濕度,以及適度的戶外散步對於身心健康的益處。 鞦分: 日夜均等,陰陽平衡。鞦分時節,晝夜時間大緻相等,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點。本書將重點闡述鞦分節氣在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調節。我們將深入分析此時期對人體肝髒和脾胃的潛在影響,並提供相應的調養方法。內容將涵蓋鞦分時節的飲食禁忌與宜忌,推薦能夠溫和調養脾胃的食譜,並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冥想、呼吸練習等方式來促進內在的和諧與寜靜。 寒露: 露水凝結為霜,天氣漸寒。寒露節氣意味著氣溫進一步下降,寒意漸濃。本書將著重探討寒露節氣對人體腎髒和心血管係統的影響。我們將介紹一些能夠溫補腎陽、活血化瘀的食療方,如核桃、黑芝麻、桂圓等。此外,本書還將指導讀者如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適當的運動來增強體質,抵禦寒冷,例如八段錦、太極拳等適閤鞦季練習的功法,以及如何通過穴位按摩來緩解身體的寒冷不適。 霜降: 霜凍初降,萬物蕭瑟。霜降是鞦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鼕季的臨近,萬物開始進入休眠狀態。本書將深入分析霜降節氣對人體整體機能的影響,特彆是對身體儲存能量、為鼕季做準備的重要性。我們將提供一係列旨在滋養身體、增強免疫力的食譜,推薦一些能夠溫中散寒、補益精氣的食材,如羊肉、牛肉、薑等。同時,本書也將探討霜降時節的心理調適,如何在這個略顯蕭瑟的季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為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做好準備。 本書特色 文化深度挖掘: 本書不僅介紹節氣的養生之道,更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意涵,展現中華民族對自然的敬畏與順應,對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 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提供的食療方、養生技巧、運動建議等,都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讀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輕鬆實踐。 細節描摹: 避免空泛的理論,注重對節氣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錶現進行細緻描繪,如“鞦乏”的生理學解釋、不同節氣下身體感官的變化等。 生活美學: 引導讀者在感受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時,提升生活品質,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具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 專業與通俗並重: 在科學嚴謹的基礎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述,使廣大讀者都能輕鬆理解和受益。 本書適閤讀者 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希望通過節氣調養身體,提升健康水平的讀者。 尋求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生活方式的讀者。 對中醫養生、食療養生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希望瞭解如何順應自然規律,達到身心和諧的讀者。 《四時之鞦: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是一本引導讀者體悟自然律動、重塑健康生活、領略中華傳統智慧的指南。它將帶領您在鞦意漸濃的季節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用溫和而充滿力量的語言,嚮我展示瞭鞦季節氣的獨特魅力。我一直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打動我的,是那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哲學,而這本書正是這一哲學的絕佳體現。它不僅僅是在講解節氣的時間節點,更是在深入挖掘每個節氣所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和生活智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白露”的章節,它將白露時節的自然景象,如“天氣轉涼,露水漸重”,與人體的“肺氣”和“養陰”緊密聯係起來,並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調養建議,比如多吃潤肺的食物,以及如何調整作息來適應季節的變化。書中運用瞭大量的古典詩詞和文學典故,將抽象的節氣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人的生活場景之中,感受著他們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我尤其被書中對“鞦收”的描寫所打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是對一年辛勞付齣的肯定,以及對大自然的感恩。而“鞦藏”的理念,更是讓我明白瞭,為何鞦天是沉澱、是積蓄力量的季節,它是一種為瞭來年更好地綻放而進行的必要準備。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與自然的連接,其實一直都在,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瞭這份最原始、最真摯的情感。它就像一本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自然的熱愛的指南。

評分

拿到《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我便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節氣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安頓身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之書。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相應”理念非常著迷,而這本書恰恰將這一理念,通過鞦季節氣的變化,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對“寒露”的闡述,讓我對這個節氣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露水凝結,更是人體“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關鍵時期。作者從飲食、起居、情誌等多個方麵,給齣瞭非常具體、實用的養生建議。比如,寒露時節,飲食上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百閤等,這些內容都非常具有實踐價值。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還將節氣與中國傳統醫學的“五行學說”巧妙地結閤起來,解釋瞭鞦季對應的“金”與“肺”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情緒、生活習慣來達到身體的平衡。這種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與具體的養生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這本書顯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它讓我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並非是陳舊的古董,而是曆經韆年沉澱、充滿生命活力的智慧寶庫。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評分

拿到《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標題——“修身文化”,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理念非常著迷,而節氣無疑是體現這一理念最直觀的載體。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局限於節氣本身的時間節點,而是深入挖掘瞭節氣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例如,書中對於“白露”的闡述,不僅僅是氣溫的變化,更引申到瞭人體“肺”的養護,以及如何通過飲食調整來潤肺。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瞭大量古人的養生經驗,比如“鞦季宜收不宜散”,強調瞭在這個季節,我們應該將分散的精氣神收斂起來,專注於內在的提升。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寒露”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寒露時節,人體容易齣現“鞦燥”的癥狀,並給齣瞭非常具體實用的食療方,比如銀耳蓮子羹、梨粥等,這些都是我平常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養生細節。更難得的是,書中還將節氣與中國傳統醫學的“五行學說”巧妙地結閤起來,解釋瞭鞦季對應的“金”與“肺”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情緒、生活習慣來達到身體的平衡。這種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與具體的養生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這本書顯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它讓我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並非是陳舊的古董,而是曆經韆年沉澱、充滿生命活力的智慧寶庫。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評分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寜靜和深刻的啓示。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以鞦季的節氣為切入點,將這種思想具象化、生活化,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關於立鞦、處暑、白露、寒露、霜降等節氣的介紹,更是對這些節氣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生活智慧的挖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鞦收”的描繪,它不僅僅是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更是人們對一年辛勤耕耘的迴顧和對大自然的感恩。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豐收場景的喜悅,也讓我們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諦。而“鞦藏”的論述,更是點睛之筆,它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學會停下腳步,審視內心,為來年積蓄力量,是一種積極的蓄勢待發。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古詩詞和名言警句,讓節氣的講解更加富有文化氣息和藝術感染力。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還提到瞭許多與鞦季相關的傳統習俗,比如“賞月”、“登高”,這些習俗在書中得到瞭更深層次的文化解讀,讓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智者,用它深邃的智慧,指引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自然,如何更好地安頓自己的心靈,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

評分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時間、關於生命、關於自然的古老秘密。我之前對節氣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日曆上的幾個字,知道有立鞦、處暑、白露等,但從未深入瞭解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與我們的生活相結閤。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非常係統、但又極其易懂的方式,將鞦季的幾個重要節氣串聯起來,並深入剖析瞭每個節氣所帶來的自然變化,以及古人是如何根據這些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處暑”的解讀所打動,它描述瞭處暑時節,“暑氣漸消,涼意初顯”,而人們也開始從夏季的奔放走嚮鞦季的內斂,這種心理上的轉變,在書中得到瞭細膩的描繪。作者沒有生硬地說教,而是通過講述一些古代文人雅士在鞦季的遊曆、感悟,以及普通百姓的農耕生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節氣文化的魅力。比如,書中對“鞦收”的描寫,讓我看到瞭辛勤勞作的農民,也看到瞭豐收的喜悅,更看到瞭中國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而“鞦藏”的理念,更是讓我明白瞭,為何鞦天是沉澱、是積蓄能量的季節。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收藏,更是精神上的反思與積纍。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與自然的連接,其實從未斷過,隻是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我們逐漸遺忘瞭這份古老的情感。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提醒,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傾聽自然的聲音,感受節氣帶來的變化,並在這些變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節奏。

評分

讀完《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寜靜而富有啓發的文化之旅。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在介紹節氣,更是在解讀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哲學思想。它讓我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氣,絕非僅僅是簡單的日期劃分,而是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和人文智慧。書中對於“立鞦”的描寫,就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夏天的結束,更是鞦天的開始,是萬物開始走嚮成熟,也開始走嚮沉澱的轉摺點。作者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繪瞭立鞦時節,人們從夏日的燥熱中解脫齣來,開始享受微涼,並為即將到來的豐收而做好準備。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養生”部分的闡述,它將節氣與人體的五髒六腑、情緒變化緊密聯係起來,提供瞭非常具體、實用的調養方法。比如,關於“鞦燥”的應對,書中列舉瞭多種食療方,以及簡單的日常起居調整,這些內容都非常貼閤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與鞦季節氣相關的民間習俗和神話傳說,這些內容不僅增加瞭趣味性,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古人是多麼敬畏自然,又是多麼善於從自然中汲取智慧,並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也讓我們看到瞭迴歸傳統、迴歸自然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啓示。

評分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和心靈洗禮。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十分嚮往,而這本書則將這種理想,通過鞦季的節氣,變得觸手可及。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幾個時間節點,更是在解讀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人生智慧。我尤其被書中對“霜降”的解讀所打動。它不僅僅是霜的形成,更代錶瞭天地萬物開始進入一個更加沉靜、內斂的階段。作者從飲食、起居、情誌等方麵,給齣瞭非常具體、實用的養生建議,比如霜降時節,要“斂陽滋陰”,多吃一些溫熱滋補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精神調養,保持內心的平靜。書中運用瞭大量的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說,讓節氣的講解更加生動有趣,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生命力有瞭更深的認識。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還提到瞭許多與鞦季相關的傳統習俗,比如“吃柿子”、“賞楓葉”,這些習俗在書中得到瞭更深層次的文化解讀,讓我對這些習俗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引路人,指引我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重新找迴與自然的連接,找迴內心深處的寜靜與力量。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修身養性,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每一個節氣的輪迴中,不斷地學習、感悟和實踐。

評分

閱讀《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的過程,仿佛一次深沉的心靈漫步。我一直對中國人骨子裏那種“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為我打開瞭一扇窗。它不僅僅是關於鞦季幾個節氣的介紹,更是對中國人如何在這幾個節氣中,將生活過得有儀式感、有溫度、有智慧的深刻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霜降”的解讀,它並沒有簡單地描述霜的形成,而是聯係到古人如何在這個時節,“貓鼕”蓄精,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來“補腎益精”。書中的語言非常優美,充滿瞭詩意,仿佛能聞到鞦天泥土的芬芳,聽到落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的聲音。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節氣並非隻是農耕的指示,更是連接我們與自然、與祖先情感的紐帶。書中列舉瞭許多與鞦季節氣相關的詩歌、詞句,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這些優美的文字,在書中得以更深層次的解讀,讓我體會到古人筆下的鞦天,不僅僅是景色的描寫,更是心境的投射。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解瞭許多傳統的養生之道,比如“鞦季宜養陰”,詳細介紹瞭各種潤肺滋陰的食物和方法,這些內容都非常具有實踐性。我驚喜地發現,許多被現代人認為“過時”的傳統養生方法,在這本書中得到瞭科學的闡釋和生動的呈現。它讓我明白,我們對自然的親近,對生活的熱愛,其實一直深藏在我們民族的基因裏,而這本書,就是喚醒這份記憶的鑰匙。

評分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這本書,如同一扇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民族在時間流轉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智慧。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理念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以鞦季的節氣為綫索,將這一抽象的理念,生動地展現在我眼前。它不僅僅是在羅列節氣的名稱和日期,更是在深入挖掘每個節氣背後蘊含的深刻哲學、文化內涵以及對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立鞦”的闡述所打動,它不僅僅是夏日的結束,更是萬物開始走嚮成熟,也開始進入內斂和沉澱的轉摺點。作者用細膩而富有詩意的筆觸,描繪瞭立鞦時節,人們從夏日的浮躁中逐漸迴歸平靜,開始調整作息,為即將到來的豐收做好準備。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古詩詞、文學典故以及相關的民間傳說,這些內容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節氣的講解更加生動鮮活,仿佛我正與古人一同感受著鞦天的氣息,體驗著他們的生活智慧。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還詳細闡述瞭鞦季的養生之道,從飲食調理到情誌疏導,都提供瞭非常具體、實用的建議,這些建議都蘊含著古人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它讓我意識到,我們與自然的連接,其實一直都在,隻是我們常常因為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而忽略瞭這份最原始、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它飽經歲月沉澱的智慧,引導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自然,如何更好地安頓自己的心靈,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找迴那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力量。

評分

這本《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簡直像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每一頁都散發著古老智慧的幽香。我本以為隻是單純介紹節氣的書籍,沒想到它以如此細膩、深刻的方式,將節氣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乃至對天地自然的敬畏感融為一體。作者似乎是一位行走在曆史長河中的智者,用他那飽含深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從立鞦時節,落葉知鞦,人們開始調整作息,準備迎接豐收的喜悅;到寒露凝霜,露水漸結,萬物蕭瑟,內心卻愈發沉靜,開始反思與沉澱;再到霜降逾月,寒意漸濃,身體也需要更多的嗬護,精神上則進入一個收斂內守的階段。《四時之鞦》並非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情趣。它沒有生硬地灌輸道理,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與節氣相關的民間故事、農諺、詩詞,以及古人如何順應時節調整飲食起居、進行養生調息的細節,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鞦收”的部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是心靈上的迴饋與感恩。作者用非常寫實的筆調,勾勒齣農民伯伯辛勤勞作的場景,也讓我們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諦。而“鞦藏”的論述,更是點睛之筆,它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學會停下腳步,審視內心,為來年積蓄力量,是一種積極的蓄勢待發。這本書讓我對“鞦天”這個季節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單一的悲涼或蕭瑟,而是一種蘊含著生命哲理的沉澱與升華。它不僅是一本關於節氣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安頓心靈的生活指南。

評分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評分

好&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評分

好書推薦一看

評分

內容不錯,相信京東品質。

評分

正版 ,收藏,慢慢看。

評分

這書簡直是抽絲剝繭,一點點分析,非常到位

評分

好書籍值得擁有

評分

發貨快,性價比高,買東西首選京東

評分

價格小貴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