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无障碍阅读原著 高效阅读套装
母书:QW 足本 珍藏
子书:尽览原著精华 助力学习成长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教育部将《水浒传》列入语文课程标准课外推荐读物,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
★中国白话章回体小说鼻祖 世界级经典名著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1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在全世界都广受欢迎。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毛泽东、鲁迅等人均对其赞不绝口,其中的人物角色在中国更是几乎妇孺皆知。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其精髓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对国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俗文化的更杰出代表,与雅文化的更杰出代表孔子学说并列。
内容简介
母书?QW足本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曾用名《江湖豪客传》,明代时,就被誉为“四大奇书”,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本书真实再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情形,塑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深刻剖析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原因。
子书?畅享经典
全方位打捞原著精华,在这里,你将看到《水浒传》诞生的过程、名家的妙评、作者的逸闻、缩写版的原著、生动的人物关系图、人物的名片式展示、精彩的时文、丰富的背景资料、有趣的拓展延伸、经典的妙语摘录、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赏析,同时还有对接考场的素材大礼包以及更新更热门的常考试题大集锦,等等。在这里,让你一次读透《水浒传》!"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生平事迹在正史中记录较少,相传早年短暂担任过官职,之后漫游四方,收罗贯中为徒并授其学业。因痛恨元朝压迫,曾参加过张士诚起义,失败后专心创作《江湖豪客传》,后更名为《水浒传》。
内页插图
目录
水浒传
走近名著
经典说
《水浒传》 ?走过的那些年
大家谈
“不读?《水浒》 ,不知天下之奇!” 等
识作者
一代奇才施耐庵
微名著
三分钟读完?《水浒传》
速览图
主要人物关系图
人物谱
天魁星宋江
天罡星卢俊义
天机星吴用
天雄星林冲
天猛星秦明
天英星花荣
天贵星柴进
天孤星鲁智深
天伤星武松
天速星戴宗
天杀星李逵
天巧星燕青
地慧星扈三娘
地贼星时迁
晁盖
高俅
大开眼界
新看点
百年禁毁,难挡?《水浒传》 ?的魔力! /?公维建
宋江善于表扬人?/?赵倡文
鲁智深的高贵?/?鲍鹏山
林冲的破窗效应?/?刘志军
李逵没有那么可爱?/?忆江南
我道英雄当如是?/?马?德
我们为什么爱流氓· /?史仲文
《水浒传》 ,一部有待 “解毒” 的名著?/陈?良
《水浒传》 ?里都是路痴?/傅斯鸿
长知识
章回体小说
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
梁山好汉的 “上山之路”
?《水浒传》之人名谜语
《水浒传》之歇后语
《水浒传》之刑罚
新拓展
《水浒传》 ?之人物大数据
《水浒传》 ?之影视风云榜
“水浒外传” 的三朵奇葩
歪解 “绰号——名字” 之玄机
更思维
“对宋江的 ‘招安’ 路线,你怎么看·” 等
读写连线
妙语荟
“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 ” 等
品鉴吧
精彩品鉴之一波三折
精彩品鉴之烘云托月
精彩品鉴之正犯之妙
精彩品鉴之详略得当
精彩品鉴之白描手法
精彩品鉴之对比手法
素材眼
被丑化的 “水浒女”
侠僧鲁智深
朱仝被谁逼上了梁山·
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
林冲火并王伦
当高俅碰上燕青
李逵怒砍宋江
卢俊义为何被骗·
武松的 “非英雄” 壮举
柴进为什么不如宋江·
佳作范
我看?《水浒传》/张炳娣
梁山论杂/上海考生
忠与义的交织
??????——走近宋江/福建考生
畅读通关
必刷题
第1关?水泊梁山 “判” 忠奸
第二关?精心 “选” 呈投名状
第三关?初战沙场 “填” 新功
第四关?再战沙场 “答” 赏识
第五关?忠义堂中 “论” 天下
精彩书摘
水浒传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诗曰 :
绛帻 ① 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② 。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但见 :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 ;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 ;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 “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 :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 ③ 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 :“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
① 绛帻( jiàng zé ):深红色头巾,泛指值更者的服色。
② 冕旒( liú ):代指皇帝。冕,礼帽 ;旒,礼帽前后下垂的玉串。
③ 好事 :指请僧道念经、设醮,为死者超度之事。
聊生,人遭缧绁 ① 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 ② ,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 ③ ,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
于路上但见 :?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 ;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书丹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远程近接,渴饮饥餐,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 ④ 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 ;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 ⑤ 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鸣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
① 缧绁( léi xiè ):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② 罗天大醮( jiào ):本指道教的一种隆重的祭天神的仪式,后泛指各种消灾求福的善举。
③ 铺马 :驿站中服役的马。铺,传递公文的驿站。
④ 住持 :主持,也用作对僧寺、道院主持人的称呼。
⑤ 靸( sǎ ):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
子书:
【经 典 说】
《水浒传》走过的那些年
《水浒传》从元末明初诞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一路屡遭禁毁,饱受争议。
《水浒传》并非无史可考。据《宋史》记载,历史上的宋江,因为官府设置了“西城括田所”,将梁山泊水域全部收为“公有”,并对渔民征收重税,于是在梁山泊领导了一次小规模的渔民起义。本以为起义失败后他们这些人很快会被历史湮没,可没想到因为这些起义军的战斗力奇强,迅速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于是历代文人用文化接力,为他们在文艺界立起了一数百年不倒的精神丰碑。《水浒传》从此走上了汇集人民的百年智慧而生的征程。
从宋代开始,便出现了《大宋宣和遗事》等有关水浒故事的著作,到元代时,因为元杂剧的盛行,水浒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改进,被演绎得更加精彩。然而,此时的水浒故事多是散乱不成体系的。这时,一位参加过元末的张士诚起义,名叫施耐庵的人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施耐庵在宋元至明初几百年间流传的民间传说、评书话本、戏曲杂剧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官场沉浮、参加起义等的人生经历,整理、加工、创作出了《江湖豪客传》,传闻后来因觉书名欠佳,采纳了学生罗贯中的建议,将其更名为《水浒传》,然而书稿尚未修改完成,施耐庵就去世了。之后经过他的学生罗贯中的修改,《水浒传》日臻完善。
然而,相传因朝廷压迫,《水浒传》成书一百多年后才首次出版。因《水浒传》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曲折,一经出版便深受群众喜爱,并在后世流传中被诸多起义军奉为军事教科书。但明清统治者却因惧怕《水浒传》的影响力,多次以《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深刻主题有“诲盗”(教人做强盗)之嫌为由,下令禁毁它,甚至连演水浒戏都有被砍头的风险。自明代崇祯时期直到清末,《水浒传》一直处于被禁的状态之中,然而可笑的是张榜公布的禁书名单竟然对《水浒传》的传播起到了类似广告的作用,甚至负责禁毁的官员的子孙也偷偷看《水浒传》。尽管历经万难,《水浒传》还是流传至今,受金圣叹等历代文人追捧,续书层出不穷。明代时,《水浒传》就被列入“四大奇书”;近代以来,《水浒传》更是因伟人毛泽东的推崇而在国内家喻户晓。国际上,英、美、德、法、日等国都有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并都有其译本和研究论著,在各种译本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翻译的 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因较忠实原著更为流行,在西方影响巨大。
《水浒传》:一部波澜壮阔的草莽英雄史诗 《水浒传》,这部由明代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聚义,替天行道,最终接受招安,征讨方腊,却又悲剧收场的历史故事为蓝本,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动荡年代里,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与反抗精神。这部作品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塑造、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百科全书”,也因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推荐读物。 故事的开端:官逼民反的时代洪流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于北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昏暗,民不聊生的时代。朝廷腐败,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原本安分守己的普通人,或是因为被诬陷,或是因为受到不公待遇,或是因为无法忍受压迫,最终被逼上梁山,走向了反抗的道路。 小说开篇便以“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和“林冲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经典桥段,生动地展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鲁智深,一个粗犷豪迈,疾恶如仇的花和尚,因为仗义疏财,为受压迫的金翠莲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从此走上了逃亡之路。而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本是前程似锦,却因妻子被高衙内看中,遭奸臣陷害,被逼刺配野猪林,最终在雪夜里被逼上梁山。这些故事,无一不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揭示了导致英雄们走上梁山造反的根本原因。 梁山聚义:一百零八将的传奇画卷 随着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的汇聚,梁山泊逐渐成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惩奸除恶,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一百零八位性格迥异、背景各异的好汉,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也在这里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从“打虎英雄”武松,到“神行太保”戴宗;从“黑旋风”李逵,到“浪子”燕青;从“豹子头”林冲,到“智多星”吴用……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将他们的勇猛、智慧、忠诚、义气,以及他们的缺点和局限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李逵的鲁莽耿直,燕青的机智灵活,武松的血性刚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更是小说的一大看点,在生死关头,他们相互扶持,同生共死,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江湖义气。 梁山泊不仅仅是一个聚集地,更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在这里,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能力,有胆识,就可以得到重用。好汉们推崇“义”字当头,相互尊重,共同进退,这是对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人情冷漠的有力反抗。 忠义与困境:招安的艰难抉择 然而,好汉们的传奇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次与官军的较量中,梁山泊的实力不断壮大,但也因此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在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奸臣的鼓动下,朝廷对梁山采取了围剿政策。但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宗旨,让他们在骨子里对朝廷仍抱有一丝幻想,尤其是以宋江为代表的主张招安的势力,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归顺朝廷,为国家效力,洗刷“贼寇”之名。 招安的决定,是《水浒传》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小说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之一。它反映了当时许多绿林好汉的内心矛盾和历史局限性。他们虽然对官府腐败深恶痛绝,但内心深处对“忠君报国”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最终,在宋江的坚持下,梁山好汉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走上了为国征战的道路。 征讨方腊:英雄末路的悲壮挽歌 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们被派往南方征讨反叛的方腊。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虽然梁山好汉们英勇善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好汉血洒沙场,壮烈牺牲。 征讨方腊的结局,是《水浒传》中最具悲剧色彩的部分。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梁山好汉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征战后,许多人客死他乡,有些人更是因为被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例如,宋江在平定方腊后,因为功高盖主,被奸臣毒死;卢俊义、吴用等也相继遇害。曾经的“替天行道”变成了“为国捐躯”,曾经的豪情万丈,最终化为一声声悲壮的挽歌。 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经典,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价值。 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施耐庵笔下的人物,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人物画廊之一。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往往被赋予了生动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情节结构的宏大与曲折: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起,从零散的个体故事,逐渐汇聚成梁山泊的大起义,再到接受招安后的征战,结构宏大而又条理清晰。故事的推进,常常伴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使得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阅读兴趣。 语言的生动与传神: 《水浒传》采用的是白话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极富表现力。作者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将人物的对话刻画得活灵活现,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时,小说中也夹杂着一些诗词歌赋,增强了文学色彩。 深刻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讲述英雄故事的小说,它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官逼民反的根源,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同时,小说也暴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英雄们在历史局限性下的悲剧命运。作品中对“忠义”的探讨,也引发了后人无尽的思考。 《水浒传》的时代意义 《水浒传》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上的成就,更在于其对后世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它塑造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激发了人们对正义和反抗的向往。在历代,它都被视为揭露统治者腐朽、歌颂底层人民斗争的代表作。 作为新课标推荐的必读名著,《水浒传》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民族文化和英雄精神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复杂的人性,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敏感和反思。 《水浒传》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伟大作品,它以其磅礴的气势、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永远地镌刻在中国文学的丰碑之上,也永远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它讲述的不仅仅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更是关于理想、关于抗争、关于忠诚、关于命运,以及关于人性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