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

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紅彥 編
圖書標籤:
  • 金石拓本
  • 碑帖
  • 善本
  • 掌故
  • 傳統文化
  • 書法
  • 篆刻
  • 古籍
  • 收藏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遠東齣版社
ISBN:97875476120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189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圖書館善本掌故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國傢圖書館藏金石文獻年代上起殷商,下至當代,地域遍及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擁有拓片、實物、書籍、畫冊15萬餘種,30萬餘件。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內容簡介

  國傢圖書館藏金石文獻年代上起殷商,下至當代,地域遍及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擁有拓片、實物、書籍、畫冊15萬餘種,30萬餘件。在金石碑拓捲中,我們從館藏35651片甲骨、約30萬件金石拓片中擷取瞭重要而又頗具特色的藏品,推送給同好。甲骨中有著名的四方風,銅器中有大剋鼎全形拓,石刻中則有曾經多少人頂禮膜拜的《曹全碑》《瘞鶴銘》《神策軍碑》《絳帖》《道德經》等,還有超大的龍門洞藥方,以及齣自康熙宮廷畫師之手的《百子團圓圖》等,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簡介

  陳紅彥,中國國傢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兼國傢圖書館古籍館館長。個人則點校齣版瞭《花間集》《劉剋莊詩集》等。

目錄

從甲骨到名傢手稿——一場穿越韆年的對話 陳紅彥 1

鏤於金石,書於竹帛——中國書籍史的先河 陳紅彥 1

石刻善拓掌故
《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3
基督教徒忻都妻也裏世八墓碑 9
《刁遵墓誌》 15
曆經韆年而不衰的《董美人》 19
《張懷寂墓誌》 23
房山縣雲居寺《謙公法師靈塔銘》 25
國圖收藏的漢魏石經 31
旅順博物館藏房山石經殘石考 39
存世最佳的《廣政石經》拓本 53
《嘉祐石經》 43
《沮渠安周造寺碑》 47
清拓本《慧成造像記》 51
《曹望憘造像記》 57
龍門藥方洞藥方 61
《孔子像》 65
《鍾馗圖》 69
手繪《百子團圓》圖冊 73
塔門楣綫雕 77
國傢圖書館藏《蘭亭圖》拓本淺說 79
《聖跡圖》 89
讀《萬壽山五百羅漢堂記》隨筆 93
《棉花圖》 105
《涇清渭濁圖》 109
《印心石屋圖說》 115
百硯集拓《瀋氏研林》 121
曆史忠諫之臣墨本遺存——明代楊繼盛與清代吳可讀 127

法帖善拓掌故
晉唐小楷集帖九種 137
《小麻姑仙壇記》四種 141
顔魯公《爭座位帖》 145
《智永真草韆字文》 149
《絳帖》二種 151
《大觀帖》 155
元顧善夫本趙孟書《道德經》法帖 159
叢帖中的稀見拓本——明拓元《樂善堂帖》 163
《蘭亭序》 169
《書譜》 171
《淳化閣帖》 173
國傢圖書館所藏稀見叢帖三種——為張伯英《法帖提要》補遺 177
《鞦碧堂法帖》 185
清內府初拓本《三希堂法帖》 189
《蘭亭八柱帖》 195

前言/序言

  五韆年文化的積澱,五韆年文明的光芒,中華文化的傳承是以薪火相傳、世代積纍的方式逐漸實現的。中華民族在幾韆年的發展中,創造瞭豐富、燦爛的古代文化,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齣瞭貢獻,在世界文明史上創造瞭豐厚的財富。中國作為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典籍是承載中華民族五韆年燦爛文明的最主要載體。典籍作為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述思想、宣揚主張的重要工具,是物化瞭的科學思維,凝聚瞭的人文意識。中國曆史上曆代都有一批有識之士加工闡釋、條編整理古籍,並使之廣泛傳播承繼,正所謂為往聖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大大推動瞭文明的進程。

  公元前十六世紀,黃河中遊産生瞭一個叫“商”的國傢,齣現瞭文字並用在甲骨上,於是有瞭“甲骨文”。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漢字,但具備瞭係統、成熟的特性,由此人們告彆瞭野蠻,有瞭文明。

  甲骨文的發現純屬偶然。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懿榮在端詳“龍骨”時偶然發現上麵的文字,並開始收集甲骨文;其後劉鶚(1857—1909)得到瞭王懿榮的甲骨遺物,又繼續收集,並齣版《鐵雲藏龜》——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專書。之後,羅振玉、王國維等繼續搜求、研究甲骨文並探清瞭甲骨真正齣土地點——河南安陽小屯村,商朝後期的首都殷。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采取科學的方法在殷墟先後15次發掘,加上新中國成立後的齣土甲骨,共發現甲骨約15萬片。其中35651片得益藏傢的捐讓,現藏國傢圖書館。

  殷人迷信鬼神,在一些重大活動前都要利用龜甲獸骨占蔔吉凶。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蔔的蔔辭,對商周時期的農牧業、田獵、天象、天文、曆法、疾病、官職、戰爭等都有記載,內容豐富,是研究商周社會曆史的重要資料。

  商周時代的青銅鑄造技術十分發達,許多傳世和齣土的青銅器證明瞭這一點。它們造型生動,氣魄宏偉,紋飾精緻,使後人驚嘆不已。古代青銅器上常鑄刻上文字,稱為“金文”或“鍾鼎文”。銘文記載事件、紀念祖先、錶彰功德。這些內容可以填補史書記載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曆史文獻價值。商周金文一般稱為大篆,至今發現約有3500字,其中可釋者約2000個。金文銘刻在青銅器上,比石刻、竹帛更為堅實,對文獻的保存更為久遠。

  中國的石刻文字,曆史久遠,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至摩崖石刻,從質樸到造型優美,具有極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是中國曆史文化寶庫中一批珍貴的瑰寶。

  中國在西漢時期發明瞭紙,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發明瞭早期的文獻遷移技術——傳拓,目前作為一種技藝仍在使用。這種技術將甲骨、石頭上的曆史文獻轉移到紙上,方便閱讀,便於傳承,讓我們今天擁有瞭更多的史料可作為一手資料。

  國傢圖書館藏金石文獻年代上起殷商,下至當代,地域遍及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擁有拓片、實物、書籍、畫冊15萬多種,30餘萬件。除去甲骨35651片外,各類善拓703種2600件,其中不乏宋元拓本,其佼佼者如《神策軍碑》《蜀石經》《樂善堂帖》等堪稱海內外孤本或屬罕見珍本。館藏青銅器全形拓本約2000件,大多齣自周希丁、陳介祺等傳拓高手,拓本形神兼備,光彩照人,藝術價值極高。名人金石專藏4661種8910件,包括顧廣圻、梁啓超、繆繼珊、章鈺、葉昌熾等曆代名傢珍藏的精品,其名人題跋、題簽及收藏印章都很有特色。此外,北京房山石經拓本、龍門山石窟全山造像、畫像、銅陶磚瓦以及名人字畫等都十分珍貴。這些藏品的最大特點是拓本多為整幅,史料價值較高。

  國傢圖書館藏金石文獻幾乎可以構成一部形象的中國金石文獻發展史,然而瞭解她的人卻不並多,對其史料挖掘也還遠遠不夠,甚至各收藏機構能明白其內涵、可以承擔編目工作的人員也是寥寥無幾。我們從館藏金石文獻中選取一部分有代錶性的藏品在本書中以通俗的語言做介紹,希望有更多的人藉此瞭解、關注金石文獻,保護存世石刻。

  近年,各類齣版物上曾陸續發錶國傢圖書館古籍館同仁撰寫的金石掌故,國傢圖書館善本特藏庫中最為高冷的甲骨金石也時常走齣地庫,與傳統文化愛好者見麵。當和我們一樣愛傳統文化的朋友陶醉於展櫃裏麵靜靜流淌的曆史的時候,我們以這一套金石掌故,和您一起閱讀、認識這些珍貴文獻和文獻的不同載體,迴味她們曆經的兵燹火厄,飽經的滄桑,傾聽她們的背後那些令人動容的傳奇故事。多少有識之士的保護,甚至是犧牲,讓這些文獻得以流傳下來,讓我們延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大音希聲,大愛無形,讓我們再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禮,以一份寜靜而堅定,守護我們的文化遺産,建設我們的精神傢園。


《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古代金石碑拓藝術與收藏的著作,其內容聚焦於碑拓的源流、發展、鑒賞、流傳以及相關掌故趣聞。本書第二捲在前一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視野,對更多珍貴的碑拓善本進行瞭詳盡的梳理與解讀,旨在為讀者勾勒齣一幅更為豐富、立體的金石世界圖景。 一、 溯源與流派:金石學在中國古代的演進 本書開篇即迴顧瞭金石學在中國曆史上的萌芽與發展。從先秦的銘刻,到秦漢的碑刻,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墓誌、造像,直至唐宋盛世的碑林,每一個時期的金石遺珍都承載著獨特的時代印記與藝術風格。作者考證瞭曆代金石研究的重要人物,如宋代歐陽修、趙明誠,明代王世貞、項元汴,清代阮元、孫星衍等,分析瞭他們對金石學的貢獻,以及不同學派在碑拓研究上的側重。 對於碑拓的流派,本書進行瞭細緻的辨析。例如,早期碑刻以雄渾樸拙為特點,承載著古樸的書法藝術;唐代碑刻則在法度森嚴中透齣雍容華貴,楷書達到頂峰;宋代碑刻在尚意書風影響下,呈現齣更加自由灑脫的筆意。本書深入分析瞭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碑刻在材質(如石質、銅質)、刻工(如陽刻、陰刻)、書法風格、內容(如官府文告、宗教經典、文人詠嘆)等方麵的差異,並輔以大量經典碑拓的拓片及高清細節圖,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其藝術魅力。 二、 珍稀善本的解讀與鑒賞 《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的重頭戲在於對一係列珍稀碑拓善本的深入解讀。這裏的“善本”不僅指保存完好、拓印精美的碑拓,更包含瞭其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本書精選瞭若乾具有代錶性的碑拓,如: 《蘭亭序》的各個拓本: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其傳世拓本版本眾多,真僞難辨。本書選取瞭數種著名的《蘭亭序》拓本,如神龍本、馮承素本、虞世南臨本等,從紙質、墨色、筆畫特徵、款識、裝裱等多個角度進行辨析,並探討瞭它們各自的流傳經過和曆史意義。書中還會涉及一些鮮為人知的《蘭亭序》故事,如曆代帝王對《蘭亭序》的爭奪與收藏,以及文人墨客對王羲之書法藝術的膜拜。 漢代隸書碑刻的精髓: 漢代是隸書發展的黃金時期,碑刻數量浩繁,風格多樣。本書重點解讀瞭如《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衡方碑》等代錶性作品。作者不僅分析瞭它們在隸書結構、筆畫變化、章法布局上的特點,還探討瞭這些碑刻所承載的曆史事件、人物事跡,以及它們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對於拓片中的“百搨”、“重搨”等概念,本書也會進行解釋,說明其在鑒定碑拓真僞與優劣中的作用。 魏晉南北朝墓誌的藝術價值: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誌銘作為一種重要的墓葬銘刻,其書法和內容都極具研究價值。本書將介紹如《龍門二十品》、《爨寶子碑》、《張猛龍碑》等經典墓誌。作者會剖析這些墓誌中行草、楷書的獨特韻味,以及它們在書法演變過程中的過渡性意義。同時,本書還會關注墓誌的內容,如傢族世係、生平事跡、個人情感等,展現瞭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唐代名傢法帖的墨跡與臨本: 除瞭碑刻,本書還會涉及一些唐代著名的法帖。例如,顔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等。雖然它們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碑拓”,但其拓本的價值同樣不可估量。本書將從這些作品的書法藝術、情感錶達、曆史背景等方麵進行深入剖析,並闡述其在後世書法中的影響。 宋元文人書畫碑刻: 隨著文人階層的興起,書畫碑刻也逐漸增多。本書會涉及一些宋元時期文人墨客的題跋、詩文碑刻,分析其在書法、文學、繪畫等多方麵的價值,以及它們如何體現瞭宋元時期的文化思潮。 三、 掌故趣聞與收藏之道 “掌故”一詞,意味著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故事和趣聞。作者通過考證史料、搜集民間傳說,為讀者講述瞭許多與碑拓相關的鮮活故事: 碑石的發現與齣土: 許多珍貴的碑石並非輕易得見,它們的發現過程往往充滿傳奇。本書會講述一些令人驚嘆的碑石齣土故事,例如,某個偶然的機會、一次農耕的勞作、或是考古學傢的不懈努力,將沉睡韆年的石刻重見天日。 碑拓的製作技藝: 拓印技術是保存碑刻原貌的關鍵。本書將詳細介紹碑拓製作的傳統工藝,從選擇宣紙、調製墨汁,到刷打、擦拭等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精湛的技藝。作者還會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拓印風格的差異,以及“百搨”、“雙鈎填墨”等特殊技法的運用。 碑拓的流傳與收藏: 碑拓的流傳過程也充滿瞭故事。本書會講述一些著名的碑拓流傳史,如某個重要拓本輾轉於不同收藏傢之手,或是因戰亂、毀壞而失傳又被重新發現的經曆。對於碑拓的收藏,本書也會提供一些建議,如如何辨彆碑拓的真僞、品相,以及一些基本的收藏原則和注意事項。 文人雅士與金石情緣: 曆代文人雅士對金石碑拓情有獨鍾。本書會穿插講述一些名傢與金石碑拓的故事,例如,蘇東坡對《石鼓文》的贊美,乾隆皇帝對《蘭亭序》的癡迷,以及近代學者對碑拓的考證與整理。這些故事展現瞭金石學作為一種文人雅趣,如何融入瞭中國古代的文化生活。 碑刻的保護與傳承: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碑刻麵臨著風化、損毀的危險。本書也會適時提及碑刻的保護問題,以及現代科技在碑刻保護和數字化傳承方麵的應用。 四、 結語 《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不僅是一部關於碑拓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曆史、藝術、文化和人的書。它通過對珍貴碑拓善本的深入解讀,以及生動有趣的掌故敘述,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魅力的金石世界。本書旨在讓更多人瞭解、欣賞和熱愛中國古代的金石藝術,感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魅力。對於書法愛好者、曆史研究者、收藏傢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貴讀物。它如同開啓瞭一扇窗,讓古老的石刻藝術與鮮活的曆史掌故,在現代讀者的眼前重新煥發生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真是齣乎我意料的好!當初選擇它,純粹是因為書名裏“金石碑拓”幾個字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想著能多瞭解一些古老的碑刻藝術。拿到書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文字也相當有文采,讀起來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浸感。書中的每一篇掌故,都像是從曆史的塵埃裏精心挖掘齣的寶石,閃爍著智慧和歲月的痕跡。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那些細節的描繪,比如一塊殘碑上模糊的字跡,如何通過考據變得清晰;又比如一件器物上簡單的紋飾,如何承載著一個失落的傳說。他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史實,更是在講述這些史實背後的故事,那些曾經鮮活的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智慧與情懷,仿佛都躍然紙上。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以及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是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人文關懷和藝術品鑒的佳作。我常常捧著書,在書房裏細細品味,每讀完一篇,都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某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所洗禮。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是被“善本”二字吸引,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古籍版本學的書,但收到手後纔發現,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有趣得多。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引人入勝的筆調,講述瞭許多關於金石碑拓的“掌故”。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他能夠將一些非常專業的術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而且在講述過程中,常常會穿插一些曆史趣聞和個人見解,讓原本可能沉悶的內容變得妙趣橫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那些“善本”的解讀,作者不僅僅是列舉它們的優點,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挖掘它們背後的故事,比如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有哪些傳奇的經曆,以及它們在曆史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的金石文化,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那些冰冷的石刻,在作者的筆下,仿佛都擁有瞭鮮活的生命和動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感覺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用他淵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帶領我領略瞭中國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

評分

對於我這樣對古物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認為碑拓這類東西離我們很遙遠,但《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它們拉近瞭。作者的敘述風格很特彆,他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講解,而是充滿瞭人文情懷和個人思考。他常常會從一塊看似普通的碑文入手,然後層層剝繭,引齣一段曆史,講述一個故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最佩服的是作者的知識儲備,他對於中國古代的文字、曆史、藝術都有著非常深入的瞭解,而且能夠將這些復雜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瞭豐富的知識。書中的一些“掌故”,聽起來像是民間傳說,但仔細一考證,卻都根植於史實,這種虛實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感覺非常有趣。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感受中國古代文明的厚重和魅力,那些被刻在石頭上的文字,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命。

評分

我原本對碑拓這類題材興趣不大,總覺得有些晦澀難懂,直到朋友推薦瞭這本《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二)》。不得不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印象!作者的敘述方式實在是太吸引人瞭,他用一種非常生動、甚至有些幽默的語言,將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碑文、銘刻,轉化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一位博學又風趣的長輩聊天,他娓娓道來,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又加入一些個人的解讀和思考,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的知識。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善本”這個概念的闡釋,他不僅僅是在講“好”的碑拓,更是在講述這些“善本”是如何被發現、被珍藏,以及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書中的一些考證過程,作者講解得非常到位,讓我看到瞭學者們嚴謹治學的態度,也體會到瞭探尋真相的樂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特彆是物質文化,有瞭更直觀、更生動的認識,那些冰冷的石刻,在作者的筆下,瞬間有瞭溫度和生命。

評分

這本書給瞭我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它獨特的書名吸引,想著“金石碑拓”加上“掌故”,應該是一本內容比較厚重、專業性很強的書。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那流暢而富有韻味的文筆徵服瞭。他沒有使用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卻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嚮讀者展示瞭中國古代金石藝術的魅力。這本書的結構也很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個獨立的短篇故事,講述關於某一塊碑、某一件器物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背後蘊含的曆史文化信息。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會穿插一些生動的細節,比如當時的人物軼事,或者一些有趣的考證細節,這些都讓閱讀過程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那些“善本”的解讀,作者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它有多麼珍貴,更重要的是,他會解釋為什麼它珍貴,它在藝術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義是什麼。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寶庫,而作者就是那位技藝精湛的嚮導,帶領我一一發現那些散落在曆史角落裏的璀璨明珠。

評分

不錯

評分

比想像的要好,物美價廉,贊一個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比想像的要好,物美價廉,贊一個

評分

京東買東西就是快!!

評分

京東買東西就是快!!

評分

快遞包裝簡陋,差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