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 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

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 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詩經
  • 國學經典
  • 詩詞文論
  • 譯注
  • 文白對照
  • 古代文學
  • 中國文化
  • 經典名著
  • 文化典籍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暢行智慧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7550225909
商品編碼:28012034119
齣版時間:2015-07-01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詩經(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必讀本)
ISBN:   9787550225909
齣 版 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定    價:   12 元
作    者:   李青,譯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07-01   版次:1   頁數:160
  印刷時間:2015-07-01   印次:1   字數:130韆

  主編

中國嚮有“詩的國度”的美稱,而《詩經》便是這詩國之詩的偉大源頭。

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一部文學作品而能由《詩》入“經”,並曾長其位居儒傢五經之首,成為古國精神文明的重要代錶,這種現象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極為獨特的。

《詩經》曾被譯為多國文字,日本、朝鮮、越南、法國、德國、英國、俄國都有譯本,流傳非常廣泛。作為創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們一定要很好地繼承這一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産。


  內容簡介

《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收集瞭自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傢經典,纔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約成書於春鞦時期,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傢。東漢以後,齊、魯、韓三傢先後亡失,僅存《韓詩外傳》。 毛詩盛行於東漢以後,並流傳至今。


  目 錄

周南 / 007

關雎 / 007

葛覃 / 007

捲耳 / 008

樛木 / 009

螽斯 / 009

桃夭 / 010

兔罝 / 010

芣 / 011

漢廣 / 011

汝墳 / 012

麟之趾 / 012

召南 / 013

鵲巢 / 013

采蘩 / 013

草蟲 / 014

采 / 014

甘棠 / 015

行露 / 015

風篇

羔羊 / 016

殷其靁 / 016

摽有梅 / 016

小星 / 017

江有汜 / 017

野有死麇 / 018

何彼穠矣 / 018

騶虞 / 019

邶風 / 019

柏舟 / 019

綠衣 / 020

燕燕 / 020

日月 / 021

終風 / 022

擊鼓 / 022

凱風 / 023

雄雉 / 023

匏有苦葉 / 024

式微 / 024

旄丘 / 025

簡兮 / 025

泉水 / 026

北門 / 027

北風 / 027

靜女 / 028

新颱 / 028

二子乘舟 / 029

鄘風 / 029

柏舟 / 029

牆有茨 / 030

君子偕老 / 030

桑中 / 031

鶉之奔奔 / 032

定之方中 / 032

蝃 / 033

相鼠 / 033

乾旄 / 033

載馳 / 034

衛風 / 035

淇奧 / 035

考槃 / 036

碩人 / 036

氓 / 037

竹竿 / 039

芄蘭 / 039

河廣 / 039

伯兮 / 040

有狐 / 040

木瓜 / 041

王風 / 041

黍離 / 041

君子於役 / 042

君子陽陽 / 042

揚之水 / 042

中榖有蓷 / 043

兔爰 / 043

葛藟 / 044

采葛 / 044

大車 / 045

丘中有麻 / 045

鄭風 / 046

緇衣 / 046

將仲子 / 046

叔於田 / 047

大叔於田 / 047

清人 / 048

羔裘 / 048

遵大路 / 049

女曰雞鳴 / 049

有女同車 / 050

山有扶蘇 / 050

蘀兮 / 051

狡童 / 051

褰裳 / 051

豐 / 051

東門之 / 052

風雨 / 052

子衿 / 052

揚之水 / 053

齣其東門 / 053

野有蔓草 / 054

溱洧 / 054

齊風 / 055

雞鳴 / 055

還 / 055

著 / 055

東方之日 / 056

東方未明 / 056

南山 / 056

甫田 / 057

盧令 / 057

敝笱 / 058

載驅 / 058

猗嗟 / 059

魏風 / 060

葛屨 / 060

汾沮洳 / 060

園有桃 / 060

陟岵 / 061

十畝之間 / 061

伐檀 / 062

碩鼠 / 062

唐風 / 063

蟋蟀 / 063

山有樞 / 063

揚之水 / 064

椒聊 / 064

綢繆 / 065

杕杜 / 065

羔裘 / 066

鴇羽 / 066

無衣 / 067

有杕之杜 / 067

葛生 / 067

采苓 / 068

秦風 / 068

車鄰 / 068

駟 / 069

小戎 / 069

蒹葭 / 070

終南 / 071

黃鳥 / 071

晨風 / 072

無衣 / 072

渭陽 / 073

權輿 / 073

陳風 / 073

宛丘 / 073

東門之枌 / 074

衡門 / 074

東門之池 / 075

東門之楊 / 075

墓門 / 075

防有鵲巢 / 076

月齣 / 076

株林 / 077

小雅 / 087

鹿鳴 / 087

四牡 / 087

皇皇者華 / 088

常棣 / 089

伐木 / 089

天保 / 090

采薇 / 091

齣車 / 092

杕杜 / 093

魚麗 / 093

南有嘉魚 / 094

南山有颱 / 094

蓼蕭 / 095

湛露 / 095

彤弓 / 096

澤陂 / 077

檜風 / 078

羔裘 / 078

素冠 / 078

隰有萇楚 / 078

匪風 / 079

曹風 / 079

蜉蝣 / 079

候人 / 079

鳲鳩 / 080

雅篇

菁菁者莪 / 096

六月 / 097

采芑 / 098

車攻 / 099

吉日 / 099

鴻雁 / 100

庭燎 / 100

沔水 / 101

鶴鳴 / 101

祈父 / 102

白駒 / 102

黃鳥 / 103

我行其野 / 103

無羊 / 104

十月之交 / 104

小旻 / 106

下泉 / 081

豳風 / 081

七月 / 081

鴟鴞 / 083

東山 / 084

破斧 / 085

伐柯 / 085

九罭 / 086

狼跋 / 086

小宛 / 107

巧言 / 107

何人斯 / 108

巷伯 / 109

榖風 / 110

蓼莪 / 111

四月 / 111

北山 / 112

無將大車 / 113

鼓鍾 / 113

信南山 / 114

甫田 / 115

大田 / 115

瞻彼洛矣 / 116

裳裳者華 / 117

桑扈 / 117

鴛鴦 / 118

弁 / 118

車舝 / 119

青蠅 / 120

魚藻 / 120

采菽 / 120

角弓 / 121

菀柳 / 122

都人士 / 122

采綠 / 123

黍苗 / 123

隰桑 / 124

白華 / 124

綿蠻 / 125

瓠葉 / 125

漸漸之石 / 126

苕之華 / 126

何草不黃 / 126

大雅 / 127

文王 / 127

棫樸 / 128

旱麓 / 129

思齊 / 129

靈颱 / 130

周頌 / 141

清廟 / 141

維天之命 / 141

維清 / 141

烈文 / 142

天作 / 142

昊天有成命 / 143

我將 / 143

時邁 / 143

執競 / 144

思文 / 144

臣工 / 145

噫嘻 / 145

振鷺 / 146

頌篇

豐年 / 146

有瞽 / 146

潛 / 147

雝 / 147

載見 / 148

有客 / 148

武 / 149

閔予小子 / 149

訪落 / 149

敬之 / 150

小毖 / 150

載芟 / 151

良耜 / 152

絲衣 / 152

下武 / 130

文王有聲 / 131

行葦 / 132

既醉 / 133

鳬鷖 / 133

假樂 / 134

泂酌 / 134

民勞 / 135

烝民 / 136

江漢 / 137

常武 / 138

召旻 / 139

酌 / 153

桓 / 153

賚 / 153

般 / 154

魯頌 / 154

/ 154

有 / 155

商頌 / 155

那 / 155

烈祖 / 156

玄鳥 / 157

殷武 / 158


  精彩書摘

風篇

周南 / 007

關雎 / 007

葛覃 / 007

捲耳 / 008

樛木 / 009

螽斯 / 009

桃夭 / 010

兔罝 / 010

芣 / 011

漢廣 / 011

汝墳 / 012

麟之趾 / 012

召南 / 013

鵲巢 / 013

采蘩 / 013

草蟲 / 014

采 / 014

甘棠 / 015

行露 / 015

羔羊 / 016

殷其靁 / 016

摽有梅 / 016

小星 / 017

江有汜 / 017

野有死麇 / 018

何彼穠矣 / 018

騶虞 / 019

邶風 / 019

柏舟 / 019

綠衣 / 020

燕燕 / 020

日月 / 021

終風 / 022

擊鼓 / 022

凱風 / 023

雄雉 / 023

匏有苦葉 / 024

式微 / 024

旄丘 / 025

簡兮 / 025

泉水 / 026

北門 / 027

北風 / 027

靜女 / 028

新颱 / 028

二子乘舟 / 029

鄘風 / 029

柏舟 / 029

牆有茨 / 030

君子偕老 / 030

桑中 / 031

鶉之奔奔 / 032

定之方中 / 032

蝃 / 033

相鼠 / 033

乾旄 / 033

載馳 / 034

衛風 / 035

淇奧 / 035

考槃 / 036

碩人 / 036

氓 / 037

竹竿 / 039

芄蘭 / 039

河廣 / 039

伯兮 / 040

有狐 / 040

木瓜 / 041

王風 / 041

黍離 / 041

君子於役 / 042

君子陽陽 / 042

揚之水 / 042

中榖有蓷 / 043

兔爰 / 043

葛藟 / 044

采葛 / 044

大車 / 045

丘中有麻 / 045

鄭風 / 046

緇衣 / 046

將仲子 / 046

叔於田 / 047

大叔於田 / 047

清人 / 048

羔裘 / 048

遵大路 / 049

女曰雞鳴 / 049

有女同車 / 050

山有扶蘇 / 050

蘀兮 / 051

狡童 / 051

褰裳 / 051

豐 / 051

東門之(土單)/ 052

風雨 / 052

子衿 / 052

揚之水 / 053

齣其東門 / 053

野有蔓草 / 054

溱洧 / 054

齊風 / 055

雞鳴 / 055

還 / 055

著 / 055

東方之日 / 056

東方未明 / 056

南山 / 056

甫田 / 057

盧令 / 057

敝笱 / 058

載驅 / 058

猗嗟 / 059

魏風 / 060

葛屨 / 060

汾沮洳 / 060

園有桃 / 060

陟岵 / 061

十畝之間 / 061

伐檀 / 062

碩鼠 / 062

唐風 / 063

蟋蟀 / 063

山有樞 / 063

揚之水 / 064

椒聊 / 064

綢繆 / 065

杕杜 / 065

羔裘 / 066

鴇羽 / 066

無衣 / 067

有杕之杜 / 067

葛生 / 067

采苓 / 068

秦風 / 068

車鄰 / 068

駟 / 069

小戎 / 069

蒹葭 / 070

終南 / 071

黃鳥 / 071

晨風 / 072

無衣 / 072

渭陽 / 073

權輿 / 073

陳風 / 073

宛丘 / 073

東門之枌 / 074

衡門 / 074

東門之池 / 075

東門之楊 / 075

墓門 / 075

防有鵲巢 / 076

月齣 / 076

株林 / 077

澤陂 / 077

檜風 / 078

羔裘 / 078

素冠 / 078

隰有萇楚 / 078

匪風 / 079

曹風 / 079

蜉蝣 / 079

候人 / 079

鳲鳩 / 080

下泉 / 081

豳風 / 081

七月 / 081

鴟鴞 / 083

東山 / 084

破斧 / 085

伐柯 / 085

九罭 / 086

狼跋 / 086

雅篇

小雅 / 087

鹿鳴 / 087

四牡 / 087

皇皇者華 / 088

常棣 / 089

伐木 / 089

天保 / 090

采薇 / 091

齣車 / 092

杕杜 / 093

魚麗 / 093

南有嘉魚 / 094

南山有颱 / 094

蓼蕭 / 095

湛露 / 095

彤弓 / 096

菁菁者莪 / 096

六月 / 097

采芑 / 098

車攻 / 099

吉日 / 099

鴻雁 / 100

庭燎 / 100

沔水 / 101

鶴鳴 / 101

祈父 / 102

白駒 / 102

黃鳥 / 103

我行其野 / 103

無羊 / 104

十月之交 / 104

小旻 / 106

小宛 / 107

巧言 / 107

何人斯 / 108

巷伯 / 109

榖風 / 110

蓼莪 / 111

四月 / 111

北山 / 112

無將大車 / 113

鼓鍾 / 113

信南山 / 114

甫田 / 115

大田 / 115

瞻彼洛矣 / 116

裳裳者華 / 117

桑扈 / 117

鴛鴦 / 118

(支頁)弁 / 118

車舝 / 119

青蠅 / 120

魚藻 / 120

采菽 / 120

角弓 / 121

菀柳 / 122

都人士 / 122

采綠 / 123

黍苗 / 123

隰桑 / 124

白華 / 124

綿蠻 / 125

瓠葉 / 125

漸漸之石 / 126

苕之華 / 126

何草不黃 / 126

大雅 / 127

文王 / 127

棫樸 / 128

旱麓 / 129

思齊 / 129

靈颱 / 130

下武 / 130

文王有聲 / 131

行葦 / 132

既醉 / 133

鳬鷖 / 133

假樂 / 134

泂酌 / 134

民勞 / 135

烝民 / 136

江漢 / 137

常武 / 138

召旻 / 139

頌篇

周頌 / 141

清廟 / 141

維天之命 / 141

維清 / 141

烈文 / 142

天作 / 142

昊天有成命 / 143

我將 / 143

時邁 / 143

執競 / 144

思文 / 144

臣工 / 145

噫嘻 / 145

振鷺 / 146

豐年 / 146

有瞽 / 146

潛 / 147

雝 / 147

載見 / 148

有客 / 148

武 / 149

閔予小子 / 149

訪落 / 149

敬之 / 150

小毖 / 150

載芟 / 151

良耜 / 152

絲衣 / 152

酌 / 153

桓 / 153

賚 / 153

般 / 154

魯頌 / 154

(馬冋)/ 154

有(馬必) / 155

商頌 / 155

那 / 155

烈祖 / 156

玄鳥 / 157

殷武 / 158


  前言

前言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中的許多詩句因其美好、內涵豐富、意味深長而為後世的人不斷引用,至今仍熠熠生輝。

《詩經》中zui廣為人知的亦是愛情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郎纔女貌,纔子佳人,延續瞭韆古的風流婉轉;“一日不見,如三鞦兮”,將戀人分離的煎熬和痛苦錶現得貼切生動,以至

於經曆數代流傳,也從未褪色;“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直至仍作為堅貞的誓言,見證一場又一場執手老去的愛情。

作為“周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詩經》廣泛而真實地錶現瞭周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僅有婚戀,更有民俗、農業、祭祀、戰爭、;不僅有癡男怨女,更有沒落貴族、農民、小官吏

、奴隸等。

《詩經》分《風》《雅》《頌》三類。《風》又稱《國風》,包含十五個國傢和地區的民間歌謠,其中一部分來自勞動者的口頭創作。這種口頭創作的歌謠保留瞭zui鮮活的底層民間風味,早

期人類生活的原始和野性,是《詩經》中zui為齣彩的篇章。

《雅》分《小雅》和《大雅》,《大雅》主要是應用於朝會典禮的樂歌,包括開國史詩和一部分政治詩,可當作史料閱讀,對於重現當時的政治生活、瞭解周朝的興衰過程,有著重要的藉鑒

意義。《小雅》則擴大瞭錶現範圍,從朝會延伸至貴族階層,從錶現重大的國傢興亡到錶現士大夫和貴族的生活,在題材上有所開拓。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周頌》是西周王室的宗廟祭祀樂歌,《魯頌》是春鞦時期魯國的宗廟祭祀樂歌,《商頌》是殷商後裔宋國的宗廟祭祀樂歌。其中以《周頌》代錶

性。祭祀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風》中就有多首錶現民間祭祀的詩歌,而《頌》專門記述宗廟祭祀,其中既有對王的美化與歌頌,亦錶現齣先民的社會理想和時代的進程

《詩經》是簡單的。它體例清晰,篇目分明;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貫穿全書;通篇以四言為主,簡潔明瞭;韻律優美,富有節奏;便於誦讀,朗朗上口。然而,《詩經》又是復雜的。

洋洋灑灑三百篇,距今已近三韆年,用字、本義、主旨,無不晦澀難解;賦、比、興,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詩篇要旨多變;四言句式,言簡義豐,造成歧義不斷,難成定論。正因

如此,《詩經》纔讀不盡,也說不盡。每個人都能讀齣一部屬於自己的《詩經》。但在此之前,需要瞭解《詩經》,不是執意著眼於《詩經》的外部研究,也不是盲目追隨彆人的“一傢之

言”,而是從每一首詩的字、詞、句入手,對《詩經》形成感性的體驗和客觀的認識。

本書除瞭對詩的內容進行白話翻譯外,每一首詩還附上瞭詳盡的拼音和注釋,以掃清詩歌閱讀的障礙。《詩經》的美麗、無邪,《詩經》的言外之意、意內之嘆、嘆中之思,《詩經》的口耳

相傳、韆古不衰,都能在文字裏找到答案。



《詩經》:中華民族的歌謠與情感源泉 《詩經》,這部承載著三韆年華夏文明的瑰寶,不僅僅是一部古老的詩歌總集,更是中華民族集體情感的熔爐、社會生活的縮影、以及文化精神的源頭。它以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描繪,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古代社會圖景,摺射齣先民們喜怒哀樂、勤勞耕作、祭祀祈福、徵戰思鄉的種種情態。這部著作,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在中國文學史上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曆久彌新,成為後世無數文人心中的啓迪之源。 《詩經》的成書,可以追溯至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五百多年間。它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經過瞭長時間的積纍、整理和匯編。從內容上看,《詩經》大緻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主要收錄瞭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謠,內容廣泛,涉及男女愛情、勞動生活、戰爭徭役、風俗禮儀等方方麵麵,風格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是瞭解當時社會基層生活最直接的窗口。“雅”則分為“大雅”和“小雅”,篇幅多為貴族宴饗、朝會典禮時演唱的詩歌,內容多涉及政治、曆史、頌揚君王功德、諷刺時弊等,風格相對莊重典雅。“頌”則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內容主要歌頌祖先功德、神明保佑,風格莊嚴肅穆,充滿宗教色彩。 《詩經》的偉大之處,首先體現在其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真切反映。書中描繪的農耕場景,展現瞭先民們“日齣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勤勞作,以及對豐收的渴望和慶祝;描繪的婚戀情感,則袒露瞭男女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戀、思念的煎熬、以及婚姻的喜悅與無奈。例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經典開篇,便是對男女情愛的含蓄而美好的描繪。而《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猗”則生動刻畫瞭勞動人民的場景。這些詩篇,如同穿越時空的快照,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社會生動的日常生活,感受先民們樸素而豐富的情感世界。 其次,《詩經》的藝術成就同樣令人贊嘆。其語言洗練凝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很多詩篇都采用瞭“賦、比、興”的手法。“賦”是鋪陳直敘,直接描寫事物;“比”是比喻,用一種事物來比擬另一種事物;“興”則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是一種更為含蓄的聯想和觸發。這些藝術手法的運用,使得《詩經》的詩歌既有直觀的描繪,又有深遠的意境,既有樸素的真情,又有含蓄的韻味。例如,《靜女》中“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便巧妙地運用瞭“興”的手法,通過描繪女子等待愛人的情景,烘托齣男子焦急而又甜蜜的心情。 《詩經》的齣現,標誌著中國詩歌的真正開端,為後世詩歌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其對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堅持,對真摯情感的歌頌,以及對語言藝術的精湛運用,都成為曆代文人學習和藉鑒的典範。曆代無數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傢,如屈原、李白、杜甫,以及曆代的詩學大傢,都無不從《詩經》中汲取養分,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和藝術的啓迪。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創作原則,更是成為後世文學創作追求的理想境界。 更為重要的是,《詩經》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對中華民族的性格塑造和價值觀念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中,對傢國情懷的重視,對勞動的贊美,對道德倫理的倡導,都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麵對苦難,如何在平凡中尋找詩意。從《詩經》中,我們可以讀到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社會公正的期盼,對君王賢明的祈求,以及對故土傢園的眷戀。這些情感,跨越瞭時空的阻隔,至今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詩經》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它如同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中華民族早期社會的風貌,承載著先民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通過閱讀《詩經》,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古樸典雅的詩歌藝術,更能夠深入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傳承。它提醒著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終是人類共同的心靈慰藉。 時至今日,《詩經》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它不僅僅是書齋中的經典,更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食糧。它教會我們發現生活中的詩意,體會情感的深度,理解人性的復雜。這部著作,是屬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寶貴財富,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細細品讀《詩經》,就像與三韆年前的先民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樸素而深沉的情感,領悟那份源遠流長的中華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領略《詩經》的魅力,就必須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品鑒。這本書《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翻譯版本,更是一部集原文、注釋、譯文和文論於一體的綜閤性讀本。書中的注釋非常到位,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還涉及瞭當時的社會背景、曆史典故以及文化習俗,讓我能夠全方位地理解詩歌所處的時代。而譯文部分,則做到瞭信達雅的平衡,既忠實於原文,又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讀起來朗朗上口。最令我稱贊的是,書中融入瞭豐富的詩詞文論,這些評論和分析,為我提供瞭更多元的視角來欣賞《詩經》,例如對詩歌結構、藝術手法、情感錶達等方麵的深入探討,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詩經》深層理解的大門。

評分

我一直對古代詩歌情有獨鍾,尤其《詩經》這部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是讓我心生嚮往。市麵上關於《詩經》的書籍琳琅滿目,但我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我翻閱到這本《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纔真正找到瞭我所期待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采用瞭文白對照的方式,將古樸的原文與生動易懂的白話文注釋完美結閤。這意味著我不再需要費力地去揣測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含義,而是可以直接沉浸在詩歌的意境中。更難得的是,書中的注釋不僅解釋瞭字詞,更深入地挖掘瞭詩歌背後的文化背景、曆史典故以及作者的情感錶達,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與古人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次的理解都伴隨著對中華文化的更深層次的感悟。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深感著迷,尤其是《詩經》作為中國文學的源頭,更是讓我魂牽夢縈。市麵上的《詩經》版本眾多,但真正能夠讓我深入理解並産生共鳴的卻不多。直到我偶然發現瞭這本《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我纔真正體會到瞭一次暢快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不僅僅提供原文和譯文,更重要的是它附帶瞭大量的注釋和文論。這些注釋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詩歌的含義,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風貌。而文論部分,則更是將我帶入到更深的學術探討之中,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詩經》,領略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非常閤理,循序漸進,讓我這位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走進《詩經》的殿堂。

評分

閱讀《詩經》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項挑戰,因為古漢語的錶達方式和現代漢語差異較大,常常會阻礙我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而這本《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以其詳盡的譯注,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特彆欣賞它在注釋中對詩歌中隱含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人物情感的解讀,這些細節的補充,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加身臨其境,感受到詩歌背後鮮活的生活氣息。書中的譯文也做得相當齣色,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又易於理解,讓我在品味詩歌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語言的優美。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融入瞭一些關於詩歌創作和鑒賞的文論,這些內容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幫助我理解《詩經》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中國早期社會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載體。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詩經》的入門讀物。很多市麵上售賣的《詩經》版本,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翻譯過於直白,失去瞭詩歌原有的韻味。而這本《詩經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詩詞文論讀本》則恰到好處地找到瞭平衡點。它提供的譯注係統而詳盡,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麵翻譯,更包含瞭豐富的文化解讀和詩歌賞析。讀著這些注釋,我仿佛有瞭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為我一一剖析詩歌的意境、情感和藝術手法。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較為生僻的詞語和典故的解釋,以及對詩歌主題和藝術風格的深入探討,都讓我豁然開朗,對《詩經》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詩歌意象的解讀,能夠幫助我更好地體會古人是如何通過自然景物來寄托情感,這對我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有極大的啓發。

評分

滿意

評分

滿意

評分

好好好哈哈

評分

滿意

評分

感覺還不錯,印刷、裝幀一般。

評分

滿意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好好好哈哈

評分

感覺還不錯,印刷、裝幀一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