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年集 散文随笔卷/汪曾祺作品》是汪曾祺先生最后十年的散文与随笔精选集,属首度结集出版。全书共选入汪老自1986年至1997年期间散文作品共计百余篇之多,为我们完整呈现了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先生后期的散文创作。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贾平凹赞其为“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中国作家网评)
前记(梁由之)
1986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午门忆旧
玉渊潭的传说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
一篇好文章
故乡的食物
谈读杂书
读廉价书
吃食和文学
他乡寄意
云南茶花
八仙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1987
宋朝人的吃喝
昆明菜
马铃薯
腊梅花
紫薇
金岳霖先生
滇游新记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泰山拾零
建文帝的下落
杨慎在保山
观音寺
家常酒菜
钓鱼台
《茱萸集》题记
夏天的昆虫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1988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悬空的人
《蒲桥集》自序
自报家门
沈从文转业之谜
淡淡秋光
小说陈言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西南联大中文系
1989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无事此静坐”
寻常茶话
皖南一到
沽源
初访福建
七十书怀
沙岭子
1990
人间草木
萝卜
五味
闹市闲民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写字
多年父子成兄弟
老学闲抄
贾似道之死
米线和饵块
《蒲桥集》再版后记
1991
美国女生
我的祖父祖母
随遇而安
觅我游踪五十年
《汪曾祺自选集》重印后记
烟赋
徐文长的婚事
却老
我的家乡
泰山片石
我的家
录音压鸟
初识楠溪江
关于《沙家浜》
一辈古人
1992
晚年
自得其乐
西窗雨
旧病杂忆
随笔写生活
读剧小札
四川杂忆
故乡的野菜
食豆饮水斋闲笔
我的父亲
傻子
大妈们
“样板戏”谈往
豆腐
新校舍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千丝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语文短简
岁朝清供
悔不当初
1993
昆明的吃食
谈幽默
祈难老
花
昆虫备忘录
故乡的元宵
学话常谈
手把肉
午门
白马庙
《榆树村杂记》自序
文游台
文集自序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文章杂事
名实篇
栗子
老年的爱憎
继母
1994
七载云烟
道士二题
长城漫忆
文人与书法
大地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1995
草巷口
1996
题画二则
晚翠园曲会
果蔬秋浓
颜色的世界
彩云聚散
师恩母爱
书到用时
北京的秋花
草木春秋
关于于会泳
对仗·平仄
1997
《去年属马》题记
《旅食与文化》题记
林斤澜!哈哈哈哈……
潘天寿的倔脾气
万寿宫丁丁响(代序)
花溅泪
闻一多先生上课
梦见沈从文先生
铁凝印象
《后十年集 散文随笔卷/汪曾祺作品》:
沈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地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沈先生说起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沈先生小小年纪就学会掷骰子,各种赌术他也都明白,但他后来不玩这些。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沈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
沈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外、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沈先生历史的人,觉得并不奇怪。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日,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中有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记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
读汪曾祺先生的《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宛如在夏日午后,倚着老宅的竹椅,捧着一杯凉茶,任由思绪在字里行间随意飘荡。这是一本让我仿佛回到了某个久远却又无比亲切的时光的书,是那种无需用力去读,而是在不经意间就被文字的温度所包裹,被字句的韵味所浸润的体验。书中那些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日常的点滴,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却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读到他对寻常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他对美食那近乎虔诚的热爱,他对人生琐碎的从容与豁达,总会有一种“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的感悟油然而生。他笔下的生活,透着一股子“慢”的劲儿,但这种“慢”并非停滞,而是那种细嚼慢咽,品味其中滋味的智慧。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一种淡雅的,却又醇厚的生命体验,仿佛闻到了雨后泥土的芬芳,听到了老街巷里悠扬的叫卖声,尝到了自家厨房里炖出的家常菜的味道。这本书,与其说是读故事,不如说是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从他的文字中,我窥见了生活的本真,也学会了如何在那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诗意。
评分《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超脱。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读到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如同在喧嚣中找到了一片可以安顿心灵的净土。他的语言,洗练而纯粹,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叙述的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对于世事变迁的理解,都透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他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一切事物都报以温和与尊重的胸怀。读他的随笔,仿佛在与一位久经世事的老友聊天,他娓娓道来,你静静聆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若有所思。他笔下的故乡,是充满人情味的,是充满烟火气的,是那个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安放灵魂的港湾。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平和,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评分翻阅《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世界。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最寻常的事物,描绘得如此生动有趣,如此充满人情味。他写故乡,写童年,写那些曾经的生活片段,没有丝毫的伤感或怀旧,而是充满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不论是亲人还是邻居,都是那么鲜活,那么真实,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最喜欢他对于美食的描写,那种对食物的细致描绘,让人垂涎欲滴,更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的珍惜。他用一种平和而幽默的笔调,讲述着人生的百态,也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每一次翻开《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都是一场与美的邂逅,一次心灵的涤荡。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匠人,用最朴素的笔触,雕琢出最动人的意境。他写景,不是铺陈描绘,而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山水的神韵,勾勒出季节的变换。他写人,不是刻意塑造,而是捕捉人物最真实的表情,最细微的动作,便活脱脱地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些故事,或许是寻常巷陌的偶遇,或许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但在他笔下,却散发出令人沉醉的光泽。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味”的描写,那种对食物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味蕾的刺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世间万物的温柔关注。读他的文字,你会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用寻常日子谱写的,却充满无限韵味的诗。他教会我们,即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发现诗意,也能品味到生活的美好。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日常。
评分《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对我来说,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内心的尘埃。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即使是最平凡的景物,在他的笔下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写故乡,写故人,写那些流逝的时光,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他用一种平和而从容的语调,讲述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传递着一种淡泊而豁达的人生哲学。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那种对微小事物的敏锐观察,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汪老的小说写的不错
评分沈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地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沈先生说起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沈先生小小年纪就学会掷骰子,各种赌术他也都明白,但他后来不玩这些。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沈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
评分汪曾祺的书,值得收藏。京东太给力了,以后买书就京东赠券搞活动了。发货及时,包装防水防破损。好评。
评分这套书装帧不是很喜欢,有点伪精装的意思。拿到手里觉得真心好差,幸好内容好。
评分一箱子书,没有缓冲,有部分角已经磕了,京东的包装越来越敷衍了。
评分巫峡忽如瞻华岳巫峡忽如瞻华岳巫峡忽如瞻华岳巫峡忽如瞻华岳
评分还没拆,买了慢慢看。
评分汪曾祺作品,精装本,值得一读。
评分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收到书之后才发现好厚,慢慢看吧。物流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