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軍事檔案選輯(上下)

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軍事檔案選輯(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 編
圖書標籤:
  • 抗戰史
  • 軍事史
  • 檔案文獻
  • 國民政府
  • 戰爭史
  • 曆史研究
  • 近代史
  • 軍事檔案
  • 史料
  • 中國近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 重慶齣版集團
ISBN:978722911736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557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有相當一部分檔案文獻,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選編瞭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方麵的檔案文獻,主要包括國民政府戰時軍事組織製度,抗日作戰軍事方針、計劃與部署,拱衛大後方持久抗戰概況,抗日戰爭勝利與各地受降等幾個方麵,真實再現瞭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軍事概況。

作者簡介

主編:馬振犢,男,1961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研究方嚮為中華民國史、中德關係。

目錄

總序…章開沅1

編輯說明…1

編例…1

一、國民政府戰時軍事組織製度…1

1. 參謀本部總務廳第一處抄送重慶等行營組織大綱公函(1937年7月13日)…1

2. 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參謀本部陸海空軍駐外武官條例(1937年7月27日)…4

3. 國民政府公布軍政部組織法(1937年9月6日)…5

4. 參謀本部奉發軍事委員會組織係統錶密令(1937年11月5日)…14

5. 軍事委員會頒布軍事參議官服務大綱訓令(1937年11月8日)…16

6. 軍政部檢送軍事委員會突擊軍係統錶及編組計劃代電(1938年3月19日)…17

7. 軍事委員會頒發陸海空軍人事保證規則訓令(1938年3月29日) …20

8. 軍事委員會修正非常時期軍管區司令部組織暫行條例(1938年3月)…22

9. 軍事委員會公布各省高級軍事機關代核軍法案件暫行辦法令(1938年5月15日)…23

10. 軍事委員會製定高級司令部內軍事顧問暫行規則訓令(1938年7月26日)…25

11. 軍事委員會頒發鄂湘川黔邊區主任公署組織條例及係統編製錶訓令(1938年7月28日)…26

12. 軍訓部頒布新兵教育綱領訓令(1938年7月)…34

13. 軍事委員會修正空軍軍官佐任官暫行條例(1938年10月14日)…37

14. 軍事委員會頒布陸軍暫行編製綱領(1938年12月)…39

15. 軍事委員會頒布最高幕僚會議規則訓令(1939年1月12日)…59

16. 軍事委員會頒布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編製錶及其組織大綱(1939年1月)…61

17. 國防最高委員會通告組織成立代電(1939年2月21日)…64

18. 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廳檢發該會組織大綱等公函(1939年2月21日…65

19. 軍事委員會頒布西昌行轅組織大綱等訓令(1939年2月24日)…68

20. 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檢送其組織條例等緻軍令部公函(1939年3月15日)…69

21. 軍事委員會公布成都行轅組織大綱等密令(1939年3月22日)…69

22. 軍事委員會奉發國防最高委員會取代國防最高會議職權訓令(1939年3月24日)…70

23. 軍令部奉發戰時任官暫行辦法訓令(1939年5月7日)…71

24.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奉發軍事運輸總監部組織條例等訓令(1939年7月3日)…72

25. 軍事委員會抄發天水行營組織大綱修改草案等代電(1939年7月21日)…74

26. 軍事委員會奉發非常時期監犯調服軍役條例訓令(1939年9月27日)…76

27. 軍政部關於軍師團管區司令部組織暫行條例谘(1939年11月3日)…78

28. 軍令部奉發國傢總動員設計委員會組織大綱訓令(1939年12月5日)…81

29. 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抄送空軍軍區司令官路司令官職權範圍之規定公函(1939年12月30日)…83

30. 軍事委員會頒布船舶運輸司令部組織大綱 (1939年)…87

31. 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抄送修正空軍路司令部組織規程等公函 (1940年1月15日)…88

32. 軍事委員會奉發軍法執行總監部執法總隊組織條例訓令(1940年1月26日)…89

33. 軍事委員會修正集團軍總司令部編製錶及其組織大綱(1940年1月)…92

34. 軍事委員會公布空軍士兵餉項給予錶(1940年3月1日)…94

35. 軍事委員會核準空軍官佐俸薪給與錶(1940年3月8日)…95

36. 軍事委員會頒布現行陸軍薪餉給予錶(1940年3月)…97

37. 軍事委員會修正交通警備司令部組織條例訓令(1940年3月31日)…97

38. 軍事委員會運輸統製局檢送其暫行組織條例緻軍令部代電(1940年4月5日)…100

39. 軍事委員會頒布修正重慶防空司令部組織大綱密代電(1940年4月18日)…101

40. 軍事委員會修正後方勤務部組織條例(1940年5月9日)…103

41. 軍事委員會抄發西安桂林辦公廳組織規程等密令(1940年5月11日)…107

42. 國民政府修正陸軍兵役懲罰條例訓令(1940年6月18日)…108

43. 軍事委員會抄發修正組織大綱及係統錶密令(1940年6月26日)…110

44. 國民政府公布妨害兵役治罪條例令(1940年6月29日)…120

45. 軍令部抄發軍事委員會預備總司令部組織大綱(1940年9月18日)…123

46. 軍事委員會公布空軍撤職官佐易處懲罰暫行辦法訓令 (1940年11月6日)…124

47. 軍事委員會調整直轄整訓部隊代電(1940年11月15日)…125

48. 軍事委員會修正海軍總司令部組織法(1941年1月)…126

49. 軍事委員會公布陸軍機械化部隊軍官與技術人員人事調整暫行辦法訓令(1941年2月20日)…127

50. 軍事委員會公布戰時陸軍上校以上軍官佐退役辦法大綱訓令(1941年7月2日)…129

51. 軍事委員會調整陸軍軍用技術人員待遇暫行辦法訓令(1941年10月16日)…130

52. 軍政部兵役署關於設立軍委會直轄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部代電(1941年12月18日)…131

53. 軍政部兵役署抄發駐滇參謀團編製錶密令(1941年12月22日)…132

54. 軍事委員會修正軍法執行總監部組織條例(1941年)…136

55. 軍事委員會修正軍令部組織法及服務規程指令(1942年3月6日)…137

56. 國民政府修正軍政部組織法訓令(1942年4月18日)…141

57. 軍政部擬訂之處務規程(1942年4月18日)…153

58. 國民政府公布國民政府參軍處組織法訓令(1942年4月27日)…163

59. 國民政府公布陸軍禮節條例令(1942年5月23日)…165

60. 軍事委員會頒發中央軍事機關現任各級人事管理人員考核委員會組織規則代電(1942年6月15日)…183

61. 軍政部兵役署奉發重慶衛戍區指揮係統錶代電(1942年7月1日)…184

62. 軍事委員會禁止各機關擅予錄用海軍官兵訓令(1942年7月24日)…185

63. 軍事委員會奉發修正空軍官製錶及空軍士兵等級錶訓令(1942年10月3日)…186

64. 軍事委員會關於黨員公務員及士紳子弟應著先服兵役代電(1942年11月16日)…187

65. 後方勤務部奉發軍事委員會核定該部與軍令軍政兩部業務聯係辦法及職權劃分之訓令(1942年12月)…188

66. 軍事委員會檢發修正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組織暫行條例訓令(1943年3月3日)…189

67. 國民政府修正兵役法訓令(1943年3月15日)…192

68. 軍事委員會頒發印信規則(1943年3月16日)…196

69. 軍事委員會調整軍法執行總監部新編製錶訓令(1943年3月19日)…199

70. 政治部檢發統一陸軍機械化部隊各種名稱訓令(1943年4月20日…199

71. 軍事委員會核定派駐雲南桂林各機關歸並統一辦法訓令(1943年6月14日)…200

72. 軍事委員會修正陸軍官製錶(1943年6月28日)…201

73. 軍事委員核準軍政部軍醫署組織條例(1943年7月23日)…202

74. 軍事委員會核準軍法執行總監部各戰區軍法執行監部組織規程(1943年11月11日)…205

75. 軍事委員會公布陸軍官職調整辦法暨陸軍官佐軍職組編成辦法訓令 (1943年12月17日)…206

76. 軍政部請轉發學生誌願服役辦法代電(1943年12月19日)…210

77. 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期間陸軍官佐人事權責劃分實施辦法訓令(1944年1月8日)…211

78. 軍令部奉發陸軍人事亟應整飭改進事項訓令(1944年1月13日)…215

79. 後方勤務部關於全國陸軍各部隊編製官兵數量統計總錶(1944年1月)…217

80. 蔣介石關於保舉優秀副軍長師長及團長調升軍師政治部主任密電稿(1944年9月13日)…218

81. 軍事委員會修正軍訓部組織法(1944年9月15日)…219

82. 中華民國駐印陸軍師暫行編製係統錶(1944年10月)…223

83. 軍事委員會核準外事局組織條例(1944年11月16日)…230

84. 軍事委員會公布該會辦公廳組織條例訓令(1944年11月27日)…231

85. 軍事委員會頒布政治部組織條例(1944年12月6日)…233

86. 軍令部抄發軍事委員會調整軍政部後方勤務總司令部機構訓令(1945年1月24日)…234

87. 軍事機關部隊設置駐渝辦事處規則(1945年1月25日)…235

88. 軍事委員會修正兵站分監部組織規程(1945年2月)…237

89.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各單位主官副主官姓名錶(1945年3月11日)…239

90. 軍事委員會核準後方勤務總司令部組織條例(1945年4月3日)…240

91. 軍事委員會核準兵站總監部組織規程(1945年4月22日) …243

92. 兵役部奉發該部組織法訓令(1945年4月26日)…245

93. 軍事委員會頒發辦事通則訓令(1945年7月7日)…249

二、抗日作戰軍事方針、計劃與部署…253

1. 參謀本部擬《民國二十六年度作戰計劃》(甲案)(1937年3月)…253

2. 蔣介石關於擬在石傢莊設行營等情電稿(1937年7月14日)…271

3. 何應欽為依戰鬥序列東北軍以軍為單位密電(1937年7月22日)…271

4. 何應欽等關於前後方調運兵情況談話記錄(1937年8月12日)…272

5. 蔣介石關於在保定設行營等情代電(1937年8月14日)…273

6. 大本營頒《國軍戰爭指導方案》訓令(1937年8月20日)…273

7. 大本營頒《國軍作戰指導計劃》訓令(1937年8月20日)…278

8. 大本營頒第一戰區作戰指導計劃訓令(1937年8月20日)…281

9. 軍事統帥部依作戰指導計劃所作緊急處置事項紀錄(1937年8月)…284

10. 何應欽關於程潛被派赴石傢莊代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職權密電(1937年9月23日)…285

11. 蔣介石為調整第六戰區戰綫部署密電稿(1937年10月4日)…285

12. 參謀本部擬《江防計劃綱領》草案(1937年11月)…286

13. 軍事委員會擬第三期作戰計劃(1937年12月13日)…293

14. 第五戰區關於作戰部署命令(1937年12月—1938年2月)…295

15. 蔣介石為變更一、二兩戰區作戰地境及劃分河防密電稿(1938年3月4日)…300

16. 軍委會辦公廳等關於黃河河堤防務實施經過文件(1938年4—5月)…301

17. 蔣介石為擬定第一、五戰區作戰部署代電稿(1938年5月25日)…309

18. 蔣介石為變更武漢衛戍區及第一、五兩戰區轄境密電稿(1938年6月10日)…310

19. 國民政府陸軍兵力統計戰鬥序列錶(1938年7月2日)…311

20. 軍事委員會擬《修正作戰計劃草案》(1938年12月14日)…314

21. 蔣介石令頒《國軍第二期作戰指導方案》密電(1939年1月7日)…320

22. 蔣介石令頒《國軍攻勢移轉部署方案》密電(1939年2月)…321

23. 程潛轉報閻锡山所屬第二戰區部隊部署等情密電(1939年3月5日)…323

24. 蔣介石策定湘贛浙贛路作戰方案密電稿(1939年3月28日)…323

25. 康澤報告結束彆動總隊處理善後函(1939年6月12日)…324

26. 蔣介石關於頒發《二十八年夏季作戰計劃》與俞飛鵬往來代電(1939年6—7月)…326

27. 程潛轉報第八戰區硃紹良所轄部隊區分情形密電(1939年7月14日)…329

28. 蔣介石下達鼕季攻勢命令(1939年11月19日)…329

29. 軍令部對於目前各戰區部署檢討意見(1940年7月11日)…331

30. 國民政府陸軍兵力統計戰鬥序列錶(1940年7月16日)…333

……

……

精彩書摘

  1. 參謀本部總務廳第一處抄送重慶等行營組織大綱公函(1937年7月13日)
  案奉交下軍事委員會公一字第三八○七號訓令內開:查本委員長各行營組織係統及編製錶,經分彆重新厘定頒行,並於本年六月二十四日以公一字第三七四二號令發該部知照在捲,其各原有組織條例已不相符,茲經按照分彆加以修正。除分令外,閤行檢發修正各行營組織大綱共四件,令仰知照。
  此令。等因。除分函外,相應抄送一份,即希查照密存參考為荷。
  此緻
  本廳第四處
  附重慶、武漢、廣州、西安行營組織大綱各乙份
  參謀本部總務廳第一處啓
  七月十三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組織大綱
  二十六年七月六日軍委會公一字第三八○七號訓令修正
  第一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統率川黔康三省剿匪軍事,並統籌各該省份之地方善後起見,特設重慶行營主持辦理。
  第二條本行營設主任一員,代理委員長行使職權;設參謀長一員,輔助主任處理一切業務。
  第三條本行營設置左列各廳、處,分掌各事項:辦公廳分課掌理文書、人事、機要等事項。
  第一廳分組掌理作戰、訓練、編纂、編製、點校、情報、兵要地誌,及交通、通信事項。
  第二廳分組掌理關於川、黔、康三省地方善後之黨務、民政、保安、教育、宣傳、感化、新運、農村閤作、農村救濟及國民經濟建設等事項。總務處分科掌理交際、警衛、會計、庶務、管理等事項。
  軍醫處掌理醫務、衛生等事宜。軍法處掌理所轄各部隊、機關之軍法事件,暨軍委會規定審核之赤匪、盜匪、土劣、煙毒等案。
  第四條本行營除前條之規定外,得另設政訓分處及財政監理處,分掌軍隊政訓及財政監理事宜。
  第五條本行營組織係統及編製錶另定之。
  第六條本大綱自公布日施行。
  ……

前言/序言

總 序

章開沅

我對四川、對重慶常懷感恩之心,那裏是我的第二故鄉。因為從1937年鼕到1946年夏前後將近9年的時間裏,我在重慶江津國立九中學習5年,在銅梁201師603團當兵一年半,其間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遠到過今天四川的濾州,而啓程與陸上棲息地則是重慶的朝天門碼頭。

迴想在那國破傢亡之際,是當地老百姓滿腔熱情接納瞭我們這批流離失所的小難民,他們把最尊貴的宗祠建築提供給我們作為校捨,他們從來沒有與淪陷區學生爭奪升學機會,並且把最優秀的教學骨乾穩定在國立中學。這是多麼寬闊的胸懷,多麼真摯的愛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後重訪江津德感壩國立九中舊址,附近居民聞風聚集,紛紛前來看望我這個“安徽學生”(當年民間昵稱),執手暢敘半個世紀以前往事情緣。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糧和四川、重慶老百姓大愛的哺育下長大的啊!這是我終生難忘的迴憶。

當然,這八九年更為重要的迴憶是抗戰,抗戰是這個曆史時期齣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抗戰涵蓋一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記得在重慶大轟炸最頻繁的那些歲月,連許多餐館都不失“川味幽默”,推齣一道“炸彈湯”,即榨菜雞蛋湯。……曆史是記憶組成的,個人的記憶匯聚成為群體的記憶,群體的記憶匯聚成為民族的乃至人類的記憶。記憶不僅由文字語言承載,也保存於各種有形的與無形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産之中。曆史學者應該是文化遺産的守望者,但這絕非是曆史學者單獨承擔的責任,而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我對《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編纂齣版寄予厚望。

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包括海外僑胞與華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自從19世紀30年代以來,中國曆次反侵略戰爭都是政府主導的片麵戰爭,由於反動統治者的軟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所以每次都慘遭失敗的結局。隻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由於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旗幟下,長期內戰的國共兩大政黨終於經由反復協商達成第二次閤作,這纔能夠實現史無前例的全民抗戰,既有正麵戰場的堅守嚴拒,又有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英勇殺敵,經過長達8年艱苦卓絕的壯烈抗爭,終於贏得近代中國第一次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我完全同意《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的評價:“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瞭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嚮振興的重大轉摺點,為國傢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瞭基礎。”

中國的抗戰,不僅是反抗日本侵華戰爭,而且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在“脫亞入歐”方針的誤導下,逐步走上軍國主義侵略道路,而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經過甲午戰爭,日本首先占領中國的颱灣省,隨後又於1931年根據其既定國策,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滿濛”為政治軍事基地妄圖滅亡中國,獨霸亞洲,並且與德、意法西斯共同徵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國傢中最早在亞洲發起大規模侵略的戰端,而中國則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的先驅。及至1935年日本軍國主義通過政變正式成為法西斯國傢,兩年以後更瘋狂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由於日本已經與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所以中國的全麵抗戰實際上揭開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並且曾經是亞洲主戰場的唯一主力軍。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緻西班牙人民電》所說:“我們與你們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綫上。”即使在“二戰”全麵爆發以後,反法西斯戰爭延展形成東西兩大戰場,中國依然是亞洲的主要戰場,依然是長期有效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力軍之一,並且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齣極其重要的貢獻。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凱鏇門正好碰見“二戰”老兵舉行盛大遊行慶祝法國光復。經過接待人員介紹,他們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誌願從軍,便熱情邀請我與他們閤影,因為大傢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戰士。我雖感光榮,但卻受之有愧,因為作為現役軍人,未能決勝於疆場,日本就宣布投降瞭。但是法國老兵非常尊重中國,這是由於他們曾經投降並且亡國,而中國則始終堅持英勇抗戰,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最後勝利。盡管都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畢竟分量與地位有所區彆,我們韆萬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戰。

重慶在抗戰期間是中國的戰時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與第二次國共閤作的所在地,“二戰”全麵爆發以後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麵的重要貢獻與曆史地位。然而由於大傢都能理解的原因,對於抗戰期間重慶與大後方的曆史研究長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至少是難以客觀公正地反映當時完整的社會曆史原貌。現在經由重慶學術界倡議,並且與全國各地學者密切閤作,同時還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外國學者的關懷與支持,共同編輯齣版《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堪稱學術研究與圖書齣版的盛事壯舉。我為此感到極大欣慰,並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學者投入此項大型文化工程,以求無愧於當年的曆史輝煌,也無愧於後世對於我們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衛戰爭期間,作為現役軍人而未能親赴戰場,是我的終生遺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說曾經是抗戰老兵。然而,我畢竟是這段曆史的參與者、親曆者、見證者,仍願追隨眾多中外纔俊之士,為《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的編纂略盡綿薄並樂觀其成。如果說當年守土有責未能如願,而晚年卻能躬逢抗戰修史大成,豈非塞翁失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經是抗戰勝利65周年,我仍然難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歡之夜,數十萬人湧上街頭,那鞭炮焰火,那歡聲笑語,還有許多人心頭默誦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

即以此為序。

庚寅盛暑於實齋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曆史研究類書籍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與《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軍事檔案選輯(上下)》無關的深入閱讀體驗,並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其內容範圍和學術價值。 --- 跨越時空的史料探尋: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與政治變遷研究精選 書籍名稱: 《民國風雲: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結構與思想變遷(1912-1949)》 內容概述: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1912年至1949年間中國社會結構劇烈重塑、政治體製艱難轉型的綜閤性曆史研究著作。它摒棄瞭傳統上側重於宏大敘事和軍事衝突的單一視角,轉而深入挖掘民國時期社會各個層麵的微觀動態、製度演變及其背後的深層文化根源。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約一百二十萬字,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立體的民國圖景。 第一部分:新政與舊製:國傢構建的早期嘗試與睏境(1912-1927) 本部分著重考察中華民國建立初期,中央政府在不同政治勢力(北洋政府、革命派、地方實力派)的拉鋸中,如何艱難地試圖建立一個現代民族國傢的努力與挫摺。 核心議題包括: 1. 法律與憲政的實踐與悖論: 詳細梳理瞭《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到曆次憲法草案的起草過程,分析瞭西方代議製民主思想在中國實踐中水土不服的深層原因。重點考察瞭議會政治的運作機製、黨派鬥爭的實質及其對國傢統一的破壞性影響。 2. 地方治理的碎片化: 探討瞭中央權力衰弱背景下,地方紳士、士紳階層、新式軍閥與地方精英群體之間的權力博弈。書中通過對若乾省份(如四川、湖南、直隸)地方財政、教育、治安檔案的整理分析,揭示瞭國傢化進程中“強乾弱枝”與“地方自治”之間的復雜張力。 3. 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分層: 聚焦於上海、天津、武漢等早期現代化都市的社會結構變化。詳細描述瞭買辦資産階級、産業工人階級、城市知識分子和幫派組織在空間分布和經濟利益上的衝突與融閤。通過對早期工商業團體章程和工人罷工記錄的細緻爬梳,展現瞭工業化初期勞資關係的緊張態勢。 第二部分:重構與整閤:國民政府時期的社會控製與現代化實驗(1927-1937) 本部分轉嚮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分析其在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後,如何推行自上而下的現代化政策,並努力將現代國傢機器滲透到傳統社會肌理之中。 核心議題包括: 1. 鄉村的重塑:土地政策與基層動員: 詳盡分析瞭國民政府在土地改革方麵的政策設計(如《十年經濟建設計劃》中的土地綱要),考察瞭地權調查、賦稅改革(如“攤派”製度的延續與變異)在實際執行中遇到的阻力。通過對農業閤作社、鄉村改良運動的案例研究,探討其動員農民的成效與局限。 2. 教育與思想的“國民化”工程: 深入剖析瞭由教育部主導的國民教育體係的構建過程,特彆是教科書內容的審查與思想灌輸。重點研究瞭新文化運動遺留思潮如何被納入國傢意識形態的框架,以及在大學校園內,自由主義、科學精神與國傢主義思潮之間的復雜互動。 3. 金融與貨幣體係的中央集權: 考察瞭法幣改革的推行過程,分析瞭中央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如何從私人或地方勢力手中逐漸收歸中央控製。本書利用海關報告和銀行的公開數據,量化分析瞭通貨發行、外匯管製對民族工商業的影響,為理解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的脆弱性提供瞭新的視角。 第三部分:危機、適應與文化韌性:戰爭陰影下的社會反應(1937-1949) 最後一部分將焦點投嚮抗日戰爭及其後續的內戰時期,研究外部壓力如何加速或扭麯瞭既有的社會轉型進程,以及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在極端環境下展現齣的適應能力與文化堅持。 核心議題包括: 1. 戰時後方的社會重組: 詳細描述瞭沿海工商業和文化精英嚮大後方(以重慶、成都、昆明為核心)的遷徙過程。本書關注“內遷”帶來的文化衝擊與資源整閤,例如西南聯大的建立如何成為精英文化傳承的典範,以及戰時物資的黑市交易如何影響瞭社會的道德結構。 2. 婦女角色的轉變與限製: 關注戰時青年學生、工廠女工和鄉村女性在救亡運動中的角色變化,分析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與傳統傢庭觀念的衝突。通過日記、書信和婦女團體活動記錄,展現瞭她們在政治參與和日常生活中的雙重壓力。 3. 民間信仰與社會心理的韌性: 運用社會人類學的方法,探討瞭在空前的動蕩和物資匱乏下,民間宗教、慈善組織(如紅十字會、地方義莊)如何填補國傢權力的真空,維持瞭社會的基本倫理秩序。這部分內容強調瞭中國社會在政治劇變麵前,文化和習俗層麵的內在穩定機製。 學術價值與研究方法: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跨越瞭傳統政治史與社會史的界限,大量運用瞭地方誌、私人迴憶錄、教會檔案、工商年鑒以及現已解密的政府內部報告,力圖從“社會肌理”的層麵解釋中國現代化的艱難。它避免瞭對任何單一意識形態的過度推崇或批判,旨在提供一個充滿矛盾、動態且富有層次感的民國曆史解讀。讀者將從中獲得對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真正“活在”何種現實之中的深刻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非專業曆史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固然毋庸置疑,但它對培養普通讀者的曆史思辨能力同樣大有裨益。它提供的原材料是如此豐富和直接,讓人可以直接麵對曆史的原始麵貌,而不是經過後人加工的濾鏡。我發現自己開始習慣於質疑和對比不同檔案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或側重點,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它鼓勵你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閱讀,去探究為什麼某些信息被記錄下來,而另一些可能被忽略。這種“與曆史對話”的感覺,是通過閱讀那些經過高度提煉和詮釋的史書所難以獲得的。我甚至開始對其中一些關鍵人物的決策動機産生瞭更深層次的興趣,因為現在我手裏有瞭可以佐證或反駁某些猜想的“一手資料”。這本書無疑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更深層曆史理解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感非常震撼,上下兩冊,分量十足,這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強烈的信號:這是一項嚴肅且重要的工作。我尤其關注到其中關於情報戰和國際援助相關的文件選錄,這些部分往往是外界瞭解不足的“灰色地帶”。通過閱讀這些檔案,我們能夠更清晰地勾勒齣當時復雜的國際關係網是如何滲透到軍事決策中的。這些文件的呈現方式,如手寫批注、密級標記等細節,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真實感和代入感。它不僅僅是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展示瞭“是如何被記錄和處理的”。對於任何渴望瞭解二戰亞洲戰場的全貌,尤其是國民政府在極端睏境下所展現齣的韌性與智慧的人來說,這套書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目。它讓曆史的側影變得立體而鮮活,其價值難以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

評分

初讀之下,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的密度實在太高瞭,簡直是一座寶庫!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匯集瞭大量的官方文件,更在於它揭示瞭國民政府在抗戰時期軍事運作的復雜性和細緻程度。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這段曆史有所瞭解,但深入到這些檔案的細節層麵,纔發現許多過往的認知都需要修正或補充。每一個條目、每一份電報,都像是一塊拼圖,組閤起來纔能看到更宏大的戰爭圖景。比如,有些關於後勤補給的記錄,詳盡到令人驚嘆,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無數前綫將士生命綫維係的體現。這種“由小見大”的敘事方式,比單純的宏大敘事更具感染力。我得慢慢消化這些信息,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去品味,去思考其背後的戰略意圖和當時的睏境。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可以快速“掃”完的讀物,它需要你帶著敬畏之心,一點一滴地去挖掘和學習。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選輯眼光非常獨到,它平衡瞭宏觀戰略與微觀執行層麵的內容。很多曆史著作往往側重於高層決策,但這本書裏所包含的許多戰役部署、人員調動記錄,甚至是前綫部隊的往來函電,都展現瞭戰爭機器是如何實際運轉的。這對於理解“知易行難”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體會。那些看似簡單的命令背後,牽扯瞭多少復雜的協調、多少無聲的犧牲?尤其是那些涉及不同軍種或戰區之間協同的檔案,讀起來讓人對指揮體係的磨閤過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強迫讀者跳齣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的二元對立框架,去審視一個政權在極端壓力下是如何調動其全部資源來應對生死存亡的考驗。這本書讓曆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簡單陳述,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掙紮和現實的無奈。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閤著厚重的書脊,一下子就把你拉迴到瞭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我一拿到手,立刻就被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雖然我尚未完全深入閱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能感受到編纂者在資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那些檔案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讓人對那個風雲變幻的時期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特彆欣賞他們對原始資料的忠實呈現,沒有過多的主觀臆斷,而是讓那些曆史的碎片自己訴說。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研究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對於普通讀者,也能提供一個更為真實和多維的視角去理解那場偉大的衛國戰爭。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瞭時光的見證者,透過這些泛黃的文字,觸摸到瞭曆史的脈搏。這本書的排版也相當精良,字裏行間透露著一種對曆史的敬畏之心,讓人在閱讀時能夠沉浸其中,不被現代的喧囂所打擾。

評分

不錯

評分

跟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5-2軍事 差不多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送貨快 質量好

評分

送貨快 質量好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