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的第一本书叫《半间灶披间》,有人还会问,什么叫灶披间啊?为什么是半间啊?简单地说就是合用的公共厨房,好一点的两家合用,七八家合用也是有的。从前,有独用厨房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小时候,我家的公共厨房一开始是两家合用的。另一家是男主人烧饭,那位伯伯是广东人,除了上海家常菜,还会做一种鱼生粥——鱼片切得薄薄的,贴在碗底,滚粥烫下去灼熟鱼片,粥里再放一点油条和胡椒粉,好好吃。最厉害的是,伯伯还会做一种糯米灌肠,将糯米、肉丁、香菇、干贝、腊肉、润肠什么的都灌入猪大肠里,煮熟了的灌肠肥肥胖胖的,切成一片片厚片吃,那种好味道,后来我没有在别的地方吃到过。
公用厨房其实挺大的,还连着一个天井阳台,后来另一家邻居的煤气就安装在了这个阳台上。他们在这个阳台搭建的厨房里做辣子鸡丁、粉蒸肉。背阴的灶台一角,还一直有一只黑色的泡菜坛子。泡菜坛子打开的时候,邻居们都能分到一小碟泡菜,我最喜欢的是卷心菜做的泡菜,然后是香莴笋。这对我来说是新奇美好的味道。这家的外婆是四川人,他们家的女主人是山东人,蒸的包子馒头暄腾可爱。
还有一户邻居的煤气灶就只好装在走廊的一角了,幸好老公寓的走廊还很宽阔,阿姨在一边烧饭,小孩子还可以在一边跑来跑去。这家是不太会做菜的人家,不过很好学,烧什么菜都经常来请教我妈妈,也跟着我奶奶学做葱油饼。我奶奶做葱油饼,除了油酥,是不放生猪油的,放的是猪油渣。阿姨还和奶奶学做一种萝卜丝虾米馅子的烫面蒸饺,我奶奶祖籍天津。
所以你们看,虽然公用厨房有着诸多的不便,但对我来说却是不错的一件事,可以有机会吃到除江浙以外更多的风味,给我留下很好的回忆,也是我最早的味觉启蒙。
现在的家庭都会有一个独立的厨房,我也有一个自己的厨房,厨房的水斗上方是一扇高高的窗户,一年里有将近九个月,窗外是满满的梧桐叶子,在不同的季节里,变换不同的绿色。冬季,梧桐的叶子落了,阳光透过梧桐斑驳的枝丫不声不响地照进厨房。
不再有邻居你来我往,也没有小孩子们的喧闹。不过厨房是不会寂寞的地方。夏天熬一锅酸梅汤,做做糟毛豆、盐水花生,过年的时候一口气做两百只蛋饺、两百只宁波汤团,炸炸春卷,或者做一罐子鱼松储存起来,纵有多少疲累、多少心事,也都慢慢平复了。
厨房另一边有一只老古董折叠桌,摊开来可以让两个人舒舒服服地吃饭,也足够铺开摊子写字,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就的。这是我称心如意的厨房。
有做家居杂志的编辑喜欢我厨房的风格,想来拍一点照片。我说,那么就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拍,不要摆设,也不要花,我的厨房没有花,它有一扇窗,窗子里有风景,有风吹过。
这也是我第二本书名字的来由。
盐水花生
喝茶不知配什么茶食的时候,来一碟微咸回甘的盐水花生吧;酒酣耳热,等着下一道菜的时候,来一碟有细细茴香味的盐水花生吧;深夜静寂,第一百遍看福尔摩斯和老好的阿加莎,那凶手若隐若现呼之欲出的时候,来一碟风干了的盐水花生吧……总之,来一碟好吃的盐水花生吧。
用肥大的东北新花生做盐水花生最好,因其还未脱泥土稚嫩的清气。将花生洗净,不用去衣,加水、盐和几粒茴香,小火焖煮至入味。没有任何厨艺的要求,调味简单,星级大厨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娘煮出来的盐水花生并无二致。
和炒花生不一样,盐水花生那种干脆、果断的香,爆裂的、油润润的快感,是古今中外嗜酒者的爱物。品尝盐水花生,需要灵敏的、没有被霸道的味道过度侵蚀的味觉。细细咀嚼,盐水花生微弱的咸味、不易察觉的涩、缓缓出现的回甘,才会一层层在舌尖上铺陈开来。
金圣叹大概也是喜欢吃花生的吧,生命最后一程,还留下个千古谜案般的嘱咐: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我猜这花生一定得是风干了的盐水花生,否则不会有类似肉类的韧劲口感。不过,盐水花生已自足其美,何必一定要配着豆腐干嚼出火腿味来。文人,吃得太刁钻,这次未免又多此一举了。
水蜜桃
盛夏的水果摊,娇俏的蟠桃、灿灿的黄桃、美艳的油桃都一堆堆地卖,被夏日骄阳烘得微微有些烫手。摊子深处阴凉的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考究的礼盒,厚厚的衬垫上,一只只水蜜桃从裹着的雪白薄纸里露出半张娇慵的脸。
水蜜桃从来就是这个待遇。以前卖桃子的乡下小贩,最多挎一只腰篮,唯独水蜜桃,会被放在簇新的蒸馒头的竹笼屉里卖,叠上三四层那样挑着。水蜜桃是非常女性化的水果,像那些待字闺中好人家的女子,已经不再是小女孩了,但丝毫没有恨嫁的幽怨,只暗暗地酝酿着可期待的甜蜜。她们疏疏落落地坐在笼屉里,端然而从容地展示着每一个曲线、色泽完美的侧面,弄得再挑剔的主妇,也矜持了起来,不好意思随意下手挑拣。
我吃过最好的水蜜桃叫无锡玉露水蜜桃,据说它是奉化水蜜桃一脉经改良的品种,无锡阳山所出为最佳,荣耀归于无锡,也很应当。
我们在国画中看到的桃子,嫩黄的,顶上一抹嫣红,煞是好看。张大千当年为朋友画寿桃贺其母亲寿辰,因念其友孝心,特意多染了一些红色,并说明多用的洋红不另外收钱,这也是画坛趣闻。一般人自然也觉得黄中透红的桃子最好,而且越红越好。而玉露水蜜桃却没有一丝红色,颜色是如摩挲多年的旧玉,通体温润娇嫩的淡黄色,淡得近乎白。至熟时刻,转为淡淡有通透感的蜜色。只要掀开一点点桃子皮,汁水就涌出来。有人说,上佳的水蜜桃可用一根吸管吸尽桃汁,只余桃核,这未免太过戏剧化。不过玉露水蜜桃色如玉,汁如朝露甘美丰润,名称实在贴切。
检验正宗无锡玉露水蜜桃的两个终极指标,是这种桃子桃肉虽极为细腻,但却含有一丝丝的纤维;附着在桃核上的果肉难以食净,且吃过后一定会塞牙缝。好像一个接近完美的女子,也有个无伤大雅的小小坏脾气。
阳历八月中旬桃子当令,正逢家父生辰。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好用的,向来都是父亲先尽着妇孺家人,唯父亲生日当天家宴尾声,会上一大盘上好的无锡玉露水蜜桃压轴。这时,父亲不再推让,在全家人的簇拥下,喜盈盈、心安理得地享用那只最大、最丰满、最甜熟的玉露水蜜桃。父亲极爱吃水蜜桃,他先闻一闻,眼神流露出赞美之情,用不轻不重的手法搓一下桃子的表皮,这样,桃皮会变得比较容易剥下。轻轻一揭,甜香醇厚、蜜一般的汁水不停歇地顺着父亲的大手往下滴,浓郁的果香也喷薄而出。大家轻轻欢呼,叹这仙品般的果子,给了我慈爱的父亲一年一度应得的酬偿。
现在这样的水蜜桃难觅了,虽然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价再高、包装得再矜贵也不中用。桃子的颜色也白,但白得孱薄,甚至有隐约的青色,有时候有一抹红,好看是好看,却是品种不纯正的证据。凑近一闻,没有醉人的果香,淡水汽,桃子皮极易剥离。糟糕的是桃肉无汁,可轻易离核,几乎可以掰一块下来当饭吃,而这口感也正如嚼了一口烧坏的陈米饭一般,自然也不会塞牙了,真让人惆怅。
无论如何,我不想带着对一种食物的怀恋和感伤结束这个故事,虽然所有再难重现的美好是那么让人深深怀恋和感伤。还是说一个与吃桃子有关的童年趣事吧。
小时候,我大概算个讨人喜欢的小孩,邻居都喜欢喂我吃各种好吃的。唯吃玉露水蜜桃,大家皆视为畏途,因为太多汁液,沾上衣服,留下一摊黄渍,要等桃子落市才有可能洗掉,非常讨手脚(麻烦)。还是隔壁的彬阿姨想出法子,将小小的我脱个精光,放在一只大澡盆里,让我捧着水蜜桃吃得一身桃汁,然后连人带盆端去莲蓬头下冲洗。每想象自己幼时这酣畅淋漓的夏日食桃情景,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
这是一本让我完全放下一切,沉浸其中的小说。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故事的发生,却又能在关键时刻,用最温柔的笔触触动读者。书中的人物,都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形象,他们有缺点,有迷茫,有挣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际关系的描绘,那种复杂而微妙的联系,那种在疏远与亲近之间摇摆的情感,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险的情节,它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平凡人的生活。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遭遇而心痛,也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治愈那些看不见的伤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沉浸了好久,久到我都快忘了现实生活。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那种带着烟火气和自然气息的组合,让人忍不住好奇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完全被作者的笔触牵引住了。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那么生动,仿佛我真的能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听到窗外风吹过的沙沙声。人物的塑造更是立体而丰满,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脸谱化的反派,而是有着各自的烦恼、喜悦,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他们的对话真实得像发生在身边,那些日常的琐碎,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偶尔爆发的情绪,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情节时,会不自觉地代入其中一个角色,去感受他们的心情,去思考他们的选择。书中的情感线处理得也非常细腻,那种含蓄而深沉的爱意,那种在时光中慢慢发酵的羁绊,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字字句句都敲打在心上。我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承载着最深刻的意义。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了不同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捧着一杯温热的茶,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它不张扬,不煽情,却能不动声色地触及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故事的展开,如同溪流般自然而然,没有刻意的起伏,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喜欢它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情感,那些被时光冲刷得愈发清晰的记忆,都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厚重。书中的角色,更是每一个都像是我曾经遇到过的人,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坚持,都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如果是我,又会如何?这种沉浸式的思考,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故事中埋藏了很多意味深长的伏笔,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后面的情节中会巧妙地串联起来,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这种精巧的构思,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这本书不适合快餐式的阅读,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一部作品。它以一种极为沉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而是用最真诚的文字,娓娓道来。故事的情节,看似平淡,却处处藏着玄机。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后面的发展中,都会成为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关键。我喜欢书中对环境的描绘,那些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置身其中。人物的塑造,更是堪称一绝,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性格,他们的选择,都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也能保持内心的希望和力量。它不是一本能够让你瞬间获得答案的书,而是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它就像一位智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关于生活的真谛。
评分我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的文笔相当老练,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散发着成熟的光泽。他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将一些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体会。故事的推进,充满了张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暗流涌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进去,欲罢不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人觉得角色就活生生地站在眼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感受,都那么真实可信。我常常会被那些直击人心的句子所打动,它们像是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爱的问题。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次蜕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深刻。
评分书不错,买回来慢慢阅读。
评分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统一回复,很好!!
评分送货很快,618活动很合适,书内容很喜欢。
评分描写的很好,希望背下来,书很好
评分第N次买书了,只是现在折扣越来越少了,券也不好抢了
评分挺不错的~~~~~
评分还没看,喜欢这类书,正版
评分6666
评分包装完好!发货速度快!给京东物流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