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頭疼腦熱之類的不舒服,而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小毛病發展成大病纔會引起重視。還有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經常跑醫院但效果並不明顯。《小病不求醫》列舉多種常見小病痛,采用“驗方+食療+推拿”相結閤的方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讓你輕鬆實現小病自己醫,在傢輕鬆治!
★作者:行醫50餘年,曾擔任硃德、華國鋒等中央領導的專職保健醫師,北京衛視、廣東衛視、雲南衛視等多個電視颱健康欄目特邀嘉賓,《男人養精,女人養血》《胖補氣,瘦補血》等暢銷養生書作者。
★內容:日常小病自己治。本書以傳統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針對外科、內科、婦科、兒科、皮膚科、男科、五官科等常見小病痛,介紹瞭簡易驗方、食療方、推拿手法、預防措施等,不僅安全實用,而且簡單見效快,更省錢,幫助您和您的傢人改善體質,減輕病痛,重獲健康。
小病痛不治,容易積纍成大毛病。生活中的小病小痛,總難以避免,次次都去醫院,也不太方便。
其實,有很多常見的小病痛,如頭皮屑、青春痘、口臭、感冒、失眠等,不必花費時間和金錢、更不用耗費力氣去醫院排隊掛號和診療,隻需自己動手,用一些常見的食材、藥材或一些簡單的小妙招就可以解除它們所帶來的煩惱。
本書以傳統中醫學理論為基礎,結閤季節性、身體不同部位癥和不同人群,介紹瞭40多種常見疾病的解決辦法,不僅安全實用,而且簡單見效快,更省錢,幫助您和您的傢人改善體質,減輕病痛,重獲健康。
鬍維勤,
紅牆保健醫,醫學科學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警衛局保健處主任醫師。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係,曾師從內科醫師樂文照和老中醫諶予教授。1971年調至北京中南海門診部做專職醫療保健醫生,曾先後擔任過硃德總司令、華國鋒主席的專職保健醫生,受命參加李先念、鬍耀邦等同誌的會診和保健工作,被國務院評為“有突齣貢獻的醫學科學傢”,1990年被中央保健委員會授予榮譽證書和榮譽奬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前言
第一章 心病還需心藥醫
01 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
02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03 信心是最好的良藥
04 放心藥,放心服
第二章 內科疾病小妙方,小病不慌張
01 感冒
02 咳嗽
03 失眠
04 健忘
05 偏頭痛
06 眩暈
07 胃痛
08 腹瀉
09 便秘
10 自汗盜汗
第三章 外科驗方顯神奇,身有小痛輕鬆治
01 癤
02 癰
03 扁平疣
04 痔
05 頸椎病
06 肩周炎
07 腰肌勞損
08 風濕性關節炎
第四章 女人吃得好,小病沒煩惱
01 乳腺炎
02 白帶異常
03 月經不調
04 痛經
05 更年期綜閤徵
第五章 兒科特效方,爸媽不張皇
01 小兒感冒發熱
02 小兒遺尿
03 小兒濕疹
04 小兒厭食
05 小兒腹瀉
第六章 男科小驗方,男人問題一掃光
01 前列腺炎
02 性欲低下
03 早泄
04 無精癥
05 少精癥
第七章 皮膚有問題,教你吃齣健康來
01 慢性蕁麻疹
02 黃褐斑
03 銀屑病
04 頭皮屑
05 黑頭
06 癬
第八章 五官齣現小毛病,神奇妙方來幫忙
01 乾眼癥
02 夜盲癥
03 耳鳴
04 過敏性鼻炎
05 口腔潰瘍
06 牙痛
第二章 內科疾病小妙方,小病不慌張
內科疾病種類繁多,包括呼吸科疾病、消化科疾病、內分泌科疾病、泌尿科疾病、心血管內科疾病、神經精神科疾病等。內科疾病多以調理為主,一些神奇的小妙方對預防和治療內科疾病非常有效。人體內部是健康的事故多發地,因此一定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01 感冒
普通感冒俗稱為“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較急,初期有咽乾、鼻塞、咽癢、耳鳴音或者伴有咽部瘙癢,發病數小時或隔天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涕等癥狀;數天後開始齣現咽痛、呼吸不暢、聲音嘶啞、流濁涕、少量咳嗽並且伴有胸痛,一般無發熱以及全身癥狀,如果中間沒有並發癥,將在5 ~ 7 天後自行痊愈。
典型案例分析及驗方分享
小王在一傢上市公司工作,平時工作非常忙,常常要加班到深夜纔能休息。前段時間,公司業務繁忙,恰逢換季,氣溫一下子降下來不少,晝夜溫差很大,小王早上齣門沒注意,到瞭半夜,他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但是想著工作要緊,他也就沒在意。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怕冷、咳嗽,喉嚨裏痰多且呈白色帶泡,走路汗多,手掌很熱,還有點頭暈。傢人看見他的狀況,都勸他先去醫院看看,再不濟也要先休息一兩天。但是公司的工作實在是脫不開身,小王便在傢裏翻齣瞭好久之前買的感冒藥吃瞭兩粒,身上加瞭一件大衣便急匆匆地齣瞭門。
小王自詡平素身體不錯,一年到頭連個頭疼腦熱都沒有,一個小小的感冒哪能就束手就擒、繳槍投降!所以,當他坐在開著空調的辦公室裏開始頭痛的時候,他還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很樂觀的。
過瞭兩天,小王仍然堅持不去醫院,這個時候他已經齣現頭昏腦漲、咳嗽胸痛、嗓音嘶啞、鼻涕橫流的癥狀來瞭,一陣風吹過來就能使他全身冷得發抖,還因為連續高強度的加班而顯得麵色蒼白,這個樣子,彆說是工作,就連正常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小王原本想著吃點感冒藥就會藥到病除,結果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最終在傢人的堅持下去瞭醫院。
檢查結果齣來,一個普通的小感冒已經惡化成瞭肺炎,並伴有急性扁桃體炎、喉頭水腫等並發癥,還有並發心肌炎的趨勢。本來一個星期就可以自行痊愈的小問題,愣是給拖成瞭老大難。麵對著一臉責備的大夫,小王後悔不已,在他一再請求下,醫生告訴瞭他幾個簡單實用的小偏方,並告訴他患上小感冒後能自己處理的方法。
蔥白蘿蔔湯:取蘿蔔1 個,蔥白6 根,生薑15 剋。用三碗水將處理好的蘿蔔先煮熟,再放入洗淨、切好的蔥白、薑同煮,至一碗水後乘熱連渣一次服。其中蔥白和生薑具有發汗解錶、通達陽氣的功效;蘿蔔能補氣,鼕天經常吃蘿蔔燉羊肉可以驅寒。現在小王是感染瞭風寒,所以用這個方子是再好不過的瞭。
對於感冒,並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要想自己少吃點苦頭,少走彎路,就得提高自己的預防意識,在疾病來臨的早期應盡早治療,或將疾病控製在萌芽狀態。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識,瞭解一些治病的“小手段”,就能給自己減少好多麻煩。
此方在感冒初期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同時還能當成補益藥膳來服用。其中,蔥白、薑都是宣肺解錶、化痰止咳之物,具有驅散風寒的功效,服用後微微齣汗,病邪會隨汗而解。
如果方法得當,感冒一般在3 天左右即可好轉或者自愈,如果超過5 天還沒有絲毫的好轉,須及時到醫院就診。平時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勞逸結閤,生活有規律。
對癥食療方
俗話說,疾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對於感冒,應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健胃,可以適當地進補一些養陰清肺的生津之品。不宜吃生冷食物,所以最好將食材做成湯、粥之類的溫補食品。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感冒,也不論是處在什麼季節,患瞭感冒須記住的一點就是要多喝水,但不宜喝太冷或太熱的水,應多喝溫開水,以滋潤呼吸道,緩解咽喉疼痛。
胖大海燉雪梨
材料:胖大海20剋,雪梨185剋。
調料:冰糖25剋。
做法:1.將洗好的雪梨切瓣,去核,切成丁,備用。
2.砂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燒開,倒入洗好的胖大海。
3.蓋上蓋,燒開後用小火燉10 分鍾,至其釋放齣有效成分。
4.揭開蓋,倒入切好的雪梨。蓋上蓋,用小火續燉10 分鍾,至其熟透。
5.揭開蓋,加入冰糖,攪拌至冰糖完全溶化。
6.關火後盛齣燉煮好的甜湯,裝入碗中即可。
取穴推拿
迎香:迎香穴位於人體麵部鼻翼旁開0.5寸的皺紋處,正臥或者仰臥,雙手輕握拳狀,示指中指並攏,中指指尖貼在鼻翼的兩側,示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即是迎香穴。以示指或中指的指腹反復掐揉迎香穴,有酸麻的感覺,每次掐揉5 分鍾。
閤榖:閤榖穴位於手背第1、第2 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一隻手自然伸展,另一隻手輕握空拳,拇指和示指略微彎麯,指腹相對著力於伸展的手掌之上;以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拇指與示指之間凹陷處的閤榖穴,有酸脹痛感,左右兩手分彆施以按壓,每次各按3分鍾。
預防措施
1.視氣溫增減衣物,齣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捂帽,避免傷風受涼。
2.每天晨起後,到室外散步或做體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3.注意與呼吸道病人的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等。晚上睡覺時不要把被子亂扔,也不要空調打的太低。
4.在流感季節注意呼吸道感染,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
5.每天兩手伸開,以掌相搓30 次,並嚮迎香穴按摩十次。
……
初讀《小病不求醫》,我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如何識彆和處理一些常見小病癥的書籍。畢竟,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頭疼腦熱、腸胃不適的小狀況,如果能有這本書作為參考,在不確定是否需要奔赴醫院的情況下,也許能多一份從容。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初步設想。它更像是一次對我們傳統健康觀念的溫和而深刻的挑戰。書中的語言非常樸實,卻蘊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它不是在宣揚什麼極端的主張,而是在邀請讀者進行一次內省。它鼓勵我們去感受身體細微的變化,去理解這些變化背後可能蘊含的信號,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外部的診斷和乾預。我特彆喜歡書中的一些段落,它們描繪瞭人與身體之間那種失聯已久的關係,以及如何重新建立這種連接的過程。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所謂的“不適”並非是身體在“報廢”,而是在“提醒”。這種提醒,如果被我們正確地解讀和迴應,反而可能成為一種守護,一種預防。這本書並沒有提供具體的醫療建議,它的價值在於引導我們改變看待和對待身體的方式,培養一種更加覺知、更加和諧的健康意識,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治未病”。
評分拿到《小病不求醫》這本書,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略帶功利的心態,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應對日常小病痛的實用技巧,或者一些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畢竟,誰不想在麵對一些小毛小病的時候,能多一點底氣,不至於因為一點小事就焦慮不安,或者忙著往醫院跑。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減法”之旅。它沒有給我一堆需要記住的藥方或者治療方案,反而是在不斷地“剝離”我腦海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必須求醫”的觀念。書中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那種直白的“是什麼”和“怎麼做”的模式,而是通過大量的細節描述和場景還原,讓你自己去體悟。讀到某些片段時,我常常會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小癥狀,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完全不同的解讀視角。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過於依賴外部的權威,而忽略瞭身體自身擁有的智慧?它並沒有鼓勵我們完全拒絕醫療,而是引導我們去認識到,在很多情況下,身體的恢復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而我們需要的,或許是給予身體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自我調節,而不是急於用外部的乾預去“壓製”它。這種思考的轉變,帶來的不是對醫學的否定,而是一種更成熟、更自信的健康觀。
評分剛拿到這本《小病不求醫》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猶豫的。畢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有病就得看醫生”,生怕耽誤瞭病情。但朋友極力推薦,說這本書能改變我對“生病”這件事的看法,我還是抱著一絲好奇心翻開瞭它。讀完之後,隻能說,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而且是在一個非常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它沒有直接告訴你“彆去醫院”,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現象,慢慢地引導你去思考身體發齣的信號。一開始,我以為它會講一些民間偏方或者中醫的養生之道,但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它探討的是一種“內觀”的智慧,一種與自己身體和解的藝術。書中的敘述方式非常平實,沒有那些故弄玄虛的理論,更多的是對生活細節的細膩捕捉,以及對個體體驗的深入挖掘。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身體的語言”的比喻,它讓那些模糊不清的不適感變得具象化,仿佛身體在低語,而我們常常因為忙碌或恐懼而忽略瞭它的訴求。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疾病的態度,不再是簡單地將“不適”等同於“需要治療”,而是去理解它背後的原因,去探索身體自我修復的可能性。這種視角上的轉變,帶來的不僅僅是省去瞭幾次不必要的就醫,更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翻開《小病不求醫》,我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念頭就是,這本書大概會教我一些如何在傢處理小毛病的方法吧?我甚至想象著裏麵會有些關於常見癥狀的識彆和居傢護理的建議,畢竟,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時候,身體齣現一些輕微的不適,但又拿不準是不是真的需要去看醫生。然而,隨著閱讀的推進,我發現這本書的視角比我想象的要更加遼闊和深刻。它並不是一本簡單的“小病自治指南”,而更像是一次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健康認知模式的深刻反思。作者沒有用生澀的醫學術語,也沒有講那些玄乎其玄的養生理論,而是通過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引導讀者去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體的關係。它讓我開始注意到,我們很多時候對身體的反應過於敏感,或者過於遲鈍。書中一些對身體細微變化的描繪,以及對這些變化背後可能原因的探討,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它並不是鼓勵我們完全忽視身體的信號,而是教我們如何去“聽懂”身體的語言,如何區分哪些是身體正常的自我調整,哪些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警報。這種引導,讓我覺得,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處理“小病”的方法,更是一種認識和尊重身體、與身體和諧相處的智慧。
評分說實話,捧著《小病不求醫》這本書,一開始我腦子裏閃過的念頭是:這莫不是一本關於“小病自治”的手冊?畢竟,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看個感冒發燒也得請假排隊,如果真能“小病不求醫”,那豈不是省時又省力?但當我沉浸在書本的字裏行間,我發現它的意圖遠非如此簡單。它更像是一堂關於“傾聽”的課程,教我們如何去真正地“聽”自己的身體。書中描繪的場景,很多我都似曾相識。比如,那種莫名的疲憊感,時不時齣現的頭痛,或者消化不良的睏擾。過去,我通常會立刻聯想到是不是身體齣瞭什麼大問題,然後就開始緊張地在網上搜索癥狀,或者考慮是否需要去醫院。然而,這本書卻引導我從一個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去審視這些信號。它並沒有否定醫學的價值,而是強調在某些情況下,身體本身就具備強大的自愈能力,而我們很多時候恰恰是在乾擾瞭這種自愈過程。書中的敘事非常具象,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你看到那些被忽略的身體訊息是如何逐漸積纍,最終可能導緻更大的問題,也讓你看到,在理解並順應身體的規律後,那些所謂的“小毛病”是如何悄然消失的。這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引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粗暴對待身體的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