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常識一百問

書法常識一百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閆慶金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書法常識
  • 書法入門
  • 字體
  • 字形
  • 筆法
  • 墨法
  • 書法技法
  • 傳統文化
  • 藝術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河南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401358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013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8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書法常識一百問》涉及書法的方方麵麵,從書法入門最基本的常識,到書法經典作品的風格特徵,從創作的工具準備到書法作品的欣賞,關於書法的所有應知應會,這裏無不涉及。這些問題盡管“書法圈”中的人很早就有接觸,卻未必能得到一本問題如此集中、知識如此係統、答案如此簡明扼要的書。

作者簡介

  閆慶金,又名天寶,號天寶齋主人。1961年8月8日生於陝西省大荔縣,祖籍河南省孟州市。新鄉師範畢業,大學文化。曆任中學教師,孟州市保密局長、政府接待辦主任、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現任全國連鎖天寶書畫培訓中心及多傢書畫培訓機構藝術顧問等職。

內頁插圖

目錄

1.什麼叫書法?
2.按照不同的字體形態,書體一般可分為哪幾種?
3.書法作品有哪些基本要素和關鍵要素?
4.書法理論體係大體包括哪五個方麵?
5.什麼叫結構?
6.什麼叫綫條?
7.學帖有哪些基本方法?
8.學習書法有哪些好處?
9.如何纔能學好書法?
10.什麼是文房四寶?
11.毛筆可分為哪幾類?它們各有什麼特性和用法?
12.目前有哪些著名的毛筆産地?
13.墨是如何製成的?分哪幾類?如何鑒彆?
14.目前書畫最常用的墨汁有哪些?
15.什麼是宣紙?有何特質?
16.什麼叫生宣?什麼叫熟宣?什麼叫半生半熟宣?什麼叫仿占箋?
17.我國著名硯颱有哪些?
18.什麼叫五指執筆法?
19.五指執筆法有哪些要領?
20.運腕一般有哪三種方法?
21.坐式書寫的要領是什麼?
22.立式書寫的要領是什麼?
23.什麼叫用筆?如何認識用筆的意義?
24.狹義用筆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5.起筆、行筆與收筆三種用筆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26.如何理解提筆與按筆?
27.如何理解轉筆與摺筆?
28.如何理解疾筆與遲筆?
29.如何理解中鋒和側鋒?
30.如何理解藏鋒與露鋒?
31.書法運筆應注意哪些要領?
32.如何理解“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為什麼用筆必須做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33.什麼是“三戒”?什麼是“八病”?
34.什麼是篆書?什麼是大篆?什麼是小篆?
35.大篆主要包括哪幾類?
36.什麼是“小篆之祖”?
37.何謂“玉箸篆”?何謂“鐵綫篆”?
38.什麼叫“倒薤篆”?
39.什麼是“清篆”?
40.篆書的基本筆畫是哪三種?
41.篆書的用筆特點是什麼?
42.篆書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43.什麼叫隸書?
44.隸書有哪三種基本筆畫?其筆畫特點是什麼?
45.隸書有哪些藝術特點?
46.隸書鼎盛時期有哪些著名碑刻?其各自的藝術特點如何?
47.《張遷碑》的用筆和結體有什麼特點?
48.什麼叫漢簡?其特點如何?
49.什麼叫魏碑?
50.魏碑書體有哪些主要類型?各自有何特點?
51.“雲南兩爨”指的是什麼?
52.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魏碑有哪十美?
53.什麼叫楷書?
54.通常所說的楷書主要有哪幾種不同風格的書體?
55.各時期主要楷書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56.歐陽詢《蘭亭記》的用筆特點有哪些?
57.顔真卿《自書告身帖》的用筆和結構特點有哪些?
58.柳公權《玄秘塔碑》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59.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60.楷書的基本筆畫有哪些?歐、顔、柳、趙的寫法如何?
61.如何理解書法結體十八法?
62.什麼叫行書?其特點是什麼?
63.行書一般分為哪兩類?
64.行書的筆法特點有哪些?
65.行書筆法主要有哪幾種?
66.王羲之主要行書作品有哪些?
67.“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有哪些特點?
68.什麼是“永字八法”?
69.如何把握永字八法臨習圖解?
70.行書基本筆畫和寫法有哪些?
71.唐初四大書傢是哪些書傢?什麼叫“中唐三絕”?
72.唐代主要行書作品有哪些?
73.什麼是草書?草書一般可分為哪幾種?
74.什麼叫章草?
75.什麼叫今草?什麼叫狂草?其主要作品有哪些?
76.五代最著名的書傢是誰?
77.宋代四大書傢是誰?此外宋代還有哪些書傢?
78.什麼是“淳化閣帖”?
79.元代三大書傢是誰?此外元代還有哪些書傢?
80.明初主要書傢有誰?
81.什麼叫“天下書法盡歸吳門”?
82.晚明書壇如何?
83.什麼叫“帖學”?代錶人物有誰?
84.什麼叫“碑學”?代錶人物有誰?帖學碑學代錶人物之外,清代還有哪些著名書傢?
85.什麼是“三希帖”?什麼是“三希堂”?
86.什麼叫“四寜”“四毋”?
87.清代揚州八怪是哪八個人?
88.鄭闆橋“六分半書”的藝術特色如何?
89.標準草書為誰倡創?有何特點?
90.什麼是篆刻?篆刻可分為哪幾類?
91.篆刻需要哪些工具材料?
92.如何設置印稿?
93.如何摹稿上印?
94.如何鎸刻?
95.在篆刻章法及邊款設計中要處理好哪三種關係?
96.什麼叫章法?什麼叫大章法?什麼叫小章法?
97.篇章布局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98.字行的排列有哪幾種形式?
99.書法作品主要由哪三部分組成?
100.什麼叫款識?
101.款識一般由哪兩部分組成?什麼叫款?什麼叫識?
102.款識有哪些基本要求?
103.如何題寫上款?
104.如何題寫下款?
105.什麼叫單款?什麼叫窮款?什麼叫長款?
106.題款應注意哪幾點?
107.書法作品中的印章一般分為哪幾種?
108.什麼叫起首章?常見的有哪些形狀?
109.什麼叫壓角章?
110.什麼叫名號章?
111.鈐印應注意哪幾點?
112.章法的常用形式有哪幾種?
113.什麼叫橫批?
114.什麼叫匾額?
115.什麼叫條幅?
116.什麼叫中堂?
117.什麼叫對聯?
118.什麼叫“龍門對”?
119.什麼叫“琴對”?
120.什麼叫扇麵?
121.什麼叫鬥方?
122.什麼叫冊頁?
123.什麼叫條屏?
124.行書章法中需注意哪些要點?
125.現代書法作品有哪些特殊製作方法?
126.欣賞書法作品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127.欣賞書法作品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128.如何理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
129.如何在書法創作中把握法度?
130.為什麼說書法藝術本質上是人的精神映照?
翰墨春鞦:中國書畫藝術通鑒 作者: 佚名 定價: 待定 開本: 16開 裝幀: 精裝/綫裝(依實際情況選擇) 頁數: 約 800 頁 字數: 約 120 萬字 --- 內容簡介: 《翰墨春鞦:中國書畫藝術通鑒》並非一部專注於“書法常識問答”的入門讀物,而是一部旨在為讀者提供中國傳統藝術——尤其是書畫領域——宏大曆史脈絡、深層哲學意蘊以及豐富技法細節的百科全書式著作。本書的編寫理念在於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使讀者能夠站在曆史的高度,理解中國藝術精神的演變與傳承。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探討瞭中國書畫藝術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風貌、核心思想和代錶人物。 第一捲:源流溯源——中國文字與圖畫的起源(約 150 頁) 本捲追溯瞭中國書畫藝術的根基,重點不在於迴答“什麼是筆法”這類基礎問題,而是著眼於其文化土壤的形成。 1. 符號的誕生與演變: 詳細考察瞭甲骨文、金文的形製及其背後的巫祝、宗法觀念。重點分析瞭篆書定型過程中,文字如何從單純的記錄符號轉變為具有審美價值的綫條藝術。此處深入討論瞭秦統一文字的政治意義對後世書風的深遠影響,以及六國古文字的地域特色。 2. 史前陶符與岩畫的圖畫性: 探討瞭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陶器刻符與岩畫,分析它們與早期圖畫思維的關聯。著重論述瞭“書中有畫,畫中有書”觀念的遠古淵源,即綫條和形象的統一性。 3. 早期書風的地域性衝突與融閤: 剖析瞭漢代隸書的成熟,並非簡單的“蠶頭燕尾”,而是對篆書的徹底“解構”與“重組”。詳細對比瞭漢碑的雄強與魏晉簡牘的樸拙,指齣這是中國書法審美從“規範”嚮“個體精神”過渡的關鍵節點。 第二捲:魏晉風度與文人精神的覺醒(約 200 頁) 本捲是全書的理論核心之一,聚焦於中國藝術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時期——魏晉南北朝,及其對後世書畫創作理念的決定性影響。 1. 王羲之的時代: 並非簡單介紹《蘭亭序》,而是深入分析瞭玄學對書法的影響。探討瞭“自然無為”的思想如何轉化為書法的“率性”與“風韻”。書中收錄瞭大量的碑帖對比研究,闡釋瞭“二王”風格(王羲之、王獻之)如何在士大夫階層中確立瞭“妍美流便”的標準,並由此引齣瞭對“筆法”與“意態”誰主導藝術錶達的哲學辯論。 2. 顧愷之與“傳神寫照”: 詳細梳理瞭中國畫“形似”嚮“神似”轉化的理論基礎。引入瞭“六法”的原始解讀,並結閤當時的名士風度,分析瞭“言之有物,意在筆先”的文人畫雛形是如何在繪畫領域萌芽的。 3. 北碑的雄渾與書法獨立的呼喚: 重點對比瞭南帖的秀逸與北碑的雄強。論述瞭北朝石刻的粗獷如何為唐代楷書的博大精深奠定瞭厚實的基礎,並指齣這是書法藝術開始獨立於純粹的實用性,邁嚮自覺藝術的重要標誌。 第三捲:盛唐氣象與宋代理性的迴歸(約 250 頁) 本捲描繪瞭中國書畫藝術在不同地域和階層中展現齣的輝煌與思辨。 1. 唐代的法度與創新: 詳細剖析瞭楷書的“盛唐氣象”,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顔真卿、柳公權為例,分析他們如何將前代的經驗推嚮極緻,形成各自的“法度”。特彆是對顔真卿“忠義精神”如何融入其雄渾書風的內在邏輯進行瞭深入探討。在繪畫方麵,重點分析瞭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綫條魔力,以及山水畫的初步成熟階段。 2. 宋代:文人畫的全麵確立與理論的巔峰: 宋代是書畫理論最為繁榮的時期。本書用較大篇幅分析瞭蘇軾、米芾等人在理論上的突破。探討瞭“書畫同源”理論在宋代如何被係統化,以及“意境”如何超越“技巧”成為藝術評價的最高標準。米芾對古人書跡的鑒賞與流派劃分,體現瞭宋人對曆史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能力。在繪畫上,詳細介紹瞭李公麟的白描、範寬的“雨點皴”及其所蘊含的宋代理學思想對自然觀的影響。 3. 遼金元:多元文化的交匯: 介紹瞭邊疆民族政權對書畫藝術的獨特貢獻,特彆是趙孟頫“復古主義”的理論及其對元代畫壇的重塑作用,及其對後世江南畫派的間接影響。 第四捲:明清變法與藝術的世俗化(約 150 頁) 本捲探討瞭書畫藝術在高度成熟後,如何在技法、風格與市場需求中尋求新的齣路。 1. 明代的“晉唐”迴歸與“吳門畫派”: 分析瞭明初的院體對唐代風格的繼承與程式化。重點剖析瞭以瀋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錶的吳門畫派,他們如何將文人的筆墨情趣融入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使繪畫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如花鳥畫的精細化趨勢。 2. 董其昌的“南北宗論”: 詳細闡述瞭董其昌提齣的“南北宗論”的時代背景及其對後世畫壇(尤其是清代)産生的巨大影響,以及這一理論對書法“中和之美”的追求。 3. 清代的“四王”與“個性和反叛”: 探討瞭清初“四王”對元明山水畫範式的集大成與規範化,這是中國傳統繪畫進入“集大成”階段的體現。同時,也對比瞭“四僧”(如石濤、八大山人)對僵化程式的反叛,分析瞭他們如何通過誇張、變形、怪誕的筆墨來宣泄對時代的不滿,預示著近現代藝術的先聲。 第五捲:材料、工具與筆墨語言的深度解析(約 50 頁) 本捲不涉及曆史分期,而是從技術本體論的角度,對書畫創作的物質基礎和語言結構進行專論。 1. 筆墨的物理學與哲學: 詳細分析瞭“筆”的提按頓挫如何控製墨的洇化,討論瞭“乾濕濃淡”的相互轉化關係。不再是簡單的“如何運筆”,而是探討不同運筆方式(如中鋒、側鋒)如何對應不同的審美情緒(如內斂與外放)。 2. 紙絹的選擇與墨色的變化: 深入解析瞭宣紙(皮紙、淨皮、蟬翼)與絹的特性如何決定瞭書畫傢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討論瞭徽墨、鬆煙墨在不同年代的配方差異如何影響墨色的層次感。 3. 鑒藏與裝裱的藝術: 簡要介紹中國傳統書畫裝裱的形製(捲、軸、冊頁、屏風)及其對作品保護與展示的影響,以及中國傳統印章藝術(篆刻)與書畫的不可分割性。 --- 總結: 《翰墨春鞦:中國書畫藝術通鑒》旨在超越基礎知識的羅列,為讀者構建一套係統、深入、富有思辨性的藝術史觀。本書著重於“為什麼這樣畫?”“為什麼這樣寫?”,而非僅僅是“是什麼?”。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懂得欣賞綫條和色彩的和諧,更要理解這些藝術形式背後所承載的哲學思辨、社會風貌和文人情操。此書適閤對中國文化有一定基礎,渴望進行係統性、學術性研究的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它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且人性化的書法知識體係。它的“一百問”並非是隨機羅列的零散知識點,而是遵循著一個閤理的邏輯遞進關係。一開始是基礎概念的界定,比如筆畫名稱、墨法的處理;隨後過渡到結構與章法的分析,探討單字與篇章之間的關係;最後上升到對藝術鑒賞和文化背景的理解,比如版本學、碑刻常識等。這種由內而外、由技入道的布局,保證瞭讀者在吸收新知識的同時,能不斷將舊知識進行整閤和深化。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讓人感到這本書的編撰者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是極其深刻和全麵的。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書法與文人精神”的探討,這部分內容跳脫瞭純粹的技術層麵,觸及瞭書法作為中國士人精神寄托的核心價值。它讓我明白瞭,練習書法不隻是為瞭寫齣一手好字,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這本書成功地將冰冷的知識點賦予瞭溫度和生命力,讓一個對傳統文化感到敬畏但又有些畏難的普通人,能夠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態,逐步愛上並理解這門深奧的藝術。它無疑是一部值得所有書法愛好者珍藏的入門與進階的橋梁之作。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效率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解釋一些抽象概念時,經常會穿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或者典故,讓原本枯燥的術語瞬間活瞭起來。舉個例子,當它解釋“飛白”現象時,並沒有乾巴巴地說“是筆毫蘸墨不勻造成的”,而是引用瞭某位大書法傢臨池時心境的描述,將技術層麵的問題與書寫者的精神狀態緊密聯係起來。這種“以情帶理”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此外,書中在處理一些存有爭議的學術問題時,采取瞭一種非常成熟和審慎的態度——它不會武斷地下定論,而是會呈現主流觀點,並指齣其他學者的看法,這體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對於讀者而言,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全麵的信息,自己去權衡和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標準答案”。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沒有壓力的學術對話,每一次翻頁都能帶來新的啓發。尤其是在談到不同書體(篆、隸、草、行、楷)的演變邏輯時,那種清晰的脈絡梳理,讓人對漢字書寫曆史的流變有瞭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非常過癮。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常識問答”類的書籍抱有一定程度的保留意見,總覺得它們會為瞭湊數而塞入一些可有可無的邊角料信息,內容深度堪憂。然而,《書法常識一百問》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廣度上的覆蓋麵令人稱奇。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印章與書法”、“題跋中的學問”以及“裝裱對作品影響”這幾個章節。這些內容往往被許多書法教材所忽略,因為它涉及到藝術品的完整性與流傳問題。比如,關於題跋的落款位置、敬語的使用,甚至不同朝代對印泥顔色偏好的微小差異,書裏都有涉及。這說明編者在整理資料時,絕非隻是照本宣科地引用瞭常見的“筆法”或“結體”理論,而是深入到瞭書法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和藝術品所處的實際環境中去考察。這種多維度的知識補充,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認知結構。我不再僅僅把書法看作是紙上的綫條藝術,而是將其置於整個中國藝術史、收藏史乃至文人社交禮儀的脈絡中去理解。對於想要真正深入研究書法文化的人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挖掘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幫你補齊那些零散在各種專業文獻中的“常識”,將它們係統化、結構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非常適閤那些追求全麵發展的學習者。

評分

這本《書法常識一百問》實在是太對我的胃口瞭!作為一個從小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學習機會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書法這東西,光是欣賞還不夠,總想知道那些筆畫背後蘊含的章法、結字、用墨的講究,但市麵上的專業書籍往往過於晦澀,動輒就是碑帖對照、古人語錄,讀起來壓力山大。這本書的妙處就在於,它完全是以“問答”的形式展開的,就像是身邊有一位耐心又博學的老師,隨時準備解答你心中那些最基礎、最樸素的疑問。比如,我以前就一直好奇,為什麼有的字寫得扁平,有的卻修長,這難道隻是寫字人的隨意性嗎?這本書裏就清晰地解釋瞭“點畫的欹側與平衡”、“章法的疏密關係”等概念,用詞淺顯易懂,沒有太多故作高深的術語。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曆代書傢的風格差異,如魏晉風度的飄逸、唐楷的法度森嚴,都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它不是讓你去臨摹誰的哪一頁,而是讓你建立起一個紮實的知識框架,讓你在看展或者在博物館裏看到碑刻時,不再是“哦,這個好看”,而是能說齣“嗯,這個結構處理得很巧妙,體現瞭某傢某派的特點”。這種由錶及裏的理解升華,讓人對藝術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那種把復雜的理論拆解成一百個可以獨立消化的小知識點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人愛不釋手,簡直是為所有書法門外漢量身定做的一部寶典。

評分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閱讀習慣的人,我非常注重書籍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本書給我的直觀感受是——它不僅是知識的陳列室,更像是一本可隨時查閱的工具書。它的“問”的設計非常巧妙,涵蓋瞭從“什麼是藏鋒”、“如何區分中鋒與側鋒”到“如何鑒彆高仿碑帖”的廣泛範圍。我發現,每當我練習書法遇到睏惑時,比如寫齣來的字形總是闆滯,我能迅速翻到對應的問題,找到解決思路,這比厚厚的理論書籍要方便太多瞭。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許多“常識”是針對實踐中經常遇到的“誤區”而設置的。比如,針對初學者容易陷入的“隻求形似不求神韻”的怪圈,書中就專門有一問來剖析“神韻”的來源,指齣瞭形似與神韻之間的辯證關係,這對於我這種還在努力突破瓶頸的中級學習者來說,提供瞭非常及時的指導。它就像一個貼心的“書法問題急救箱”,隨時待命。這種以用戶需求為導嚮的內容組織結構,極大地提升瞭它的實用價值,讓我願意把它放在書桌觸手可及的地方,而不是束之高閣。

評分

非常好的

評分

非常好的

評分

好好學習

評分

ok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好,不錯

評分

好,不錯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