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世间一切皆因缘而生。秋山先生的《匠人精神》在台湾、大陆的顺利发行,正是好缘相连而生,而我这个无名小卒恰巧是串起那一颗颗珍珠的细线。
三年前,我因在日本横滨参加稻盛和夫先生的“世界企业家大会”,而与旅日华侨企业家、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陈晓丽女士相识。陈女士古道热肠,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先后引荐了多位日本民间“高人”让我学习。前年夏天,陈女士和她的好友、日本能乐高手清水老师,陪同我去四国参访精通书道、茶道、花道、和服、能乐,且年过八旬的庆先生。途中,清水老师向我推荐了“仿佛是训练一流高僧寺庙”的“秋山木工”。三个月后,我于地处日本横滨乡间的“秋山木工”见到创办人秋山利辉先生。那天,在“秋山木工”狭小的会议室里,挨着秋山先生刚坐下,没有任何寒暄,秋山先生单刀直入地问我:你为什么来找我?你对“秋山木工”有所了解和研究吗?同时,他把充满期待而又“咄咄逼人”的目光全部投向了我。容不得思考,我回答道:你似乎特别重视一个人和家庭、家族之间“根”的连接,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道”。来访“秋山木工”前,承蒙清水老师关照,找到一张NHK介绍“秋山木工”的纪录片光碟,拜托陈女士寄给我。由于光碟是全日文原版,对我来说,仿佛是观看“哑剧”。我接着告诉秋山先生,光碟中有一段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下着小雨,你回到老家的墓园,为自己的父母扫墓。身着深色的西服和领带,你虔诚、肃穆、一丝不苟地清扫墓地,擦洗墓碑。与此同时,你十分投入地和父母交谈着。我今天特别想当面请教,当时你“事死如事生”,边扫墓边和父母交谈的内容。秋山先生不假思索,很高兴地回答道:我在感谢我的父母,虽然我的祖上是历代贵族,但父母带给我贫穷。由此,我从青少年时期起努力不懈,以至于很早就悟到人生大道:为天命而活。
参访结束时,秋山先生赠我日文版的《匠人精神》,亲笔签名,并用日文写下:为天命而活。日文版的封面上,是稻盛先生对秋山先生的赞语:透过磨砺心性,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出于欲了解“为天命而活”的人,是如何探究出一流人品育成的法则,我问秋山先生能否将此书在台湾出版,秋山先生一口答应。感谢“亦师亦友”的蔡志忠先生推荐,大块出版社郝明义先生鼎力相助,《匠人精神》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台湾出版发行。
今年三月初,因《匠人精神》发行推广活动,得以和秋山先生在台北朝夕相处一周,近距离耳闻、目睹、心受他那无私而充沛的能量,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为人“演”“说”何为“为天命而活”。也正是,3月6日中午在台北亚都饭店天香楼为秋山先生饯行的午宴上,大陆出版界的老行尊董秀玉老师,深具慧眼,为振兴大陆几乎失传的“匠人精神”,和秋山先生握手成交《匠人精神》在大陆的出版发行。这几年,我这个门外汉,因辅导年轻人创业,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从做事开始,后来发现还真是“事在人为”。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渐渐地走到了“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的“尊古训”道路上了。成人,也就是古人讲的,真正的君子,或俗话说的德、才兼备的人。如何培养一个“成人”?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如下两个方面,即为成人之大本。一曰:发心。解决“为何?”,即大到包括“人为什么活着?”,小到“我为什么做当下这件事?”。二曰:愿力。解决“如何?”,即对自己发心去做的正确之事,如何能够无怨无悔,甚至“甘愿受,欢喜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乃至一辈子去坚持,进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发心怎么教?“秋山木工”的方法直溯人伦本源:首先要取悦父母,每天要像作战一样,拼命努力,做出让父母高兴、吃惊、感动的事情来。父母满足,我们仿佛到了天国。一个不能取悦父母的人,是不能让同仁和客人高兴的。事实上,发心或德行,也是儒家讲的“正心和诚意”,是最难教的。实践表明,只能通过一个“正心诚意”的好榜样,如老师、师父、家长、领导者,垂范身边的人。形象地说,“人们看到他,就知道做人的最高标准,信仰他并想成为他”。秋山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立身行道的严师和教父,历45年,秉持天命,心中只存一念:培养至少十个在德、技二业超过秋山利辉的人。虽然经历大苦大难,癌症病痛,也丝毫不改初衷(发心),其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甚至癌症也不治而愈。“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孝顺父母,还生孝顺儿”,都是在讲德政和德行的教育。正所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中国五千年精神传承的主要核心即是“孝道,师道”。正如《孝经》所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弟子规》更是开宗明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连出世的佛家在《优婆塞戒经》中也教导大家: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愿力如何培养?秋山先生四十余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据“老僧常谈”,总结出了“匠人须知30条”。
难能可贵之处,“秋山木工”要求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学徒生涯中,每人能够每天背诵三至五遍“匠人须知30条”,八年累计一万遍左右。同时在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时刻对照自己如何把“匠人须知30条”去落实和践行。学徒每天晚上都会静下心来,如实反省今日所作所为,并尽心尽力用日志形式向师长、父母“汇报”。每两周会把写(或画)满日志的素描本寄给父母,通常父母在阅读后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并在日志上留下感动或祝福、鼓励的话语,然后再寄回“秋山木工”。每日的朝会上,学徒当众读出父母的寄语时,往往也感激涕零。自愿努力
和奋发向上的动力,由衷升起。秋山先生讲:我们培养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结果是每年“秋山木工”的学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赛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断磨砺心性,既圆融了亲情,又在“德”、“技”双修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而自然的动力。
写到此,不禁想到,《弟子规》正被国人广泛诵读。这一现象诚然可喜,若能进一步把《弟子规》像“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30条”由家长、老师、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家、全校、全公司日日去践行,那将会造就多少一流心性的人才?多少圆满和谐的家庭、学校、企业?更惭愧自己德薄行浅,在孝悌传家,正己化人、助人的道路上尚须勇猛精进。秋山先生以及他的“秋山木工”留给我们的“匠人精神”正是他们师徒“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的真实写照。
而培养一流人品和“匠人精神”的根本下手处,正是中国古圣先贤的“绝活”:圣人之治,孝悌而已矣。真是大道至简。曾几何时,文王领百官以孝治天下,“举孝廉”而有周朝八百年江山;孔老夫子,在晚年更是不请自说《孝经》,一个“孝”字行到极致,妙不可言:小可齐家,大可治国;汉文帝,贵为一国之君,在病榻前,亲力亲为,侍母三年,行不言之教,成为文武百官德行的榜样,以孝治国,“文景之治”历四十载辉煌。在此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节因缘,我从“秋山木工”以孝育人的成功实践,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之魂、之根仍不失其感天动地的巨大能量。并以拳拳之心,祈愿以孝育人、孝治天下的盛世再现神州大地。
再一次感谢为秋山先生的书能与中文读者见面而付出的所有人,特别要感谢陈晓丽女士的无私帮助,为了在出版前让我和出版社同仁了解本书的内容,她居然翻译了全书。没想到出版社多方比较后,也“找不到更到位的译稿”,陈女士因此也“意外地”成为了本书的译者。祝愿有缘的读者诸君能从秋山先生培养一流人才心性的法则中汲取营养,成就自己圆满幸福的家庭、事业和人生。
这套《匠人精神》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坚持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我曾经以为,成功是需要天赋和运气,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磨练和对细节的苛求。书中那些匠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而他们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重新开始。这种毅力,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职业技能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态度的教科书。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过于功利,是否过于急躁。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沉淀的力量,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慢下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这套《匠人精神》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娓娓道来,将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的智慧,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我的脑海里。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的技术,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做”的态度。书中那些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对品质不懈的打磨,以及那种甘于寂寞、沉浸其中的专注,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浮躁和功利心,是不是在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时候,忽略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我常常会在午休时间,或者睡前,翻开其中的某一页,那些关于时间沉淀下的技艺,关于反复打磨的耐心,关于从不满足于“差不多”的精神,都在无声地激励着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需要时间和热爱去发掘和创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流”状态的描述,那种全身心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原来是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打磨和精进达到的。这不仅仅是职场上的启示,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全新的理解,一种更深层次的追求。它仿佛在我内心深处点燃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评分阅读《匠人精神》,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意识到,在当下这个追求“效率”和“结果”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忽略“过程”和“品质”的重要性。书中那些匠人的故事,他们对技艺的执着,对细节的考究,对完美的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退步”的论述,他们认为,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前进,需要适当的“退步”,去反思,去沉淀,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这种哲学,在如今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学会,不再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积累和内化,将每一次的经验都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养分。
评分读完这套《匠人精神》,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沉静了。在这个充斥着浮躁和功利的世界里,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的杂念。书中那些对技艺近乎痴迷的匠人们,他们对待每一件作品的态度,都让我肃然起敬。他们不仅仅是在制作物品,更是在传递一种价值观,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我喜欢书中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风格,它仿佛带着我进入了一个慢下来的世界,让我有机会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现在认为“困难”的事情,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缺乏那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思考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如何在日常中发现诗意。
评分《匠人精神》是一套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不仅仅是讲述技艺,更是在探讨一种哲学。它让我明白,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执着。书中那些匠人的故事,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专注”、“坚持”和“热爱”。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最好的工艺,源于最深的敬畏”。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意识到我们对待工作,是否应该怀揣敬畏之心,将每一项任务都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它鼓励我,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内涵的积累和技艺的精进,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懂得“慢下来”的思考者。
评分读完这套《匠人精神》,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重新定义了我对于“成功”的理解。以往我总是习惯于用外在的成就来衡量一个人,比如财富、地位、名声。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也许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技艺的精进。书中讲述的那些人物,他们未必声名显赫,但他们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那种虔诚和专注,那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写,一位老木匠为了打磨出一件最完美的木雕,在同一个细节上反复打磨了数月,甚至数年。这种投入和耐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过于急于求成,是否在追求“完成”的过程中,丢失了“做好”的初心?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沉静的力量,它告诉我,慢下来,专注于当下,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成就。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职业技能的书,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学启示录,指引我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价值。
评分这套《匠人精神》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感动。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能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传承”的描绘,那些老一辈匠人,他们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这种精神,让我看到了职业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更是在承担一份责任,一种对行业、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那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努力成为一个在自己的领域里,也能闪耀出匠人光芒的人。
评分坦白说,《匠人精神》让我对“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觉得,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职业也可以是一种修行,一种自我超越的道路。书中那些匠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更是在创造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一位老陶艺师,他花了三十年时间,只为烧制出一块完美的瓷砖。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专注和毅力!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效率”和“速度”,是否正在剥夺我们体验深度和创造可能性的机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往往蕴藏在那些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雕琢的事物之中。它鼓励我,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也要像那些匠人一样,怀揣敬畏之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评分这套《匠人精神》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认真”和“坚持”的渴望。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退缩,会在看到捷径的时候放弃原则。而书中那些匠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地向我证明,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对平凡的极致热爱和不懈追求。我非常欣赏书中所描绘的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他们能够将复杂的工艺,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变得浑然天成。这种境界,不是天赋异禀就能达到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达到更高的水平,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那种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敬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关于职业上的启发,更是关于人生态度的调整。它让我开始更加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打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评分我必须说,《匠人精神》带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立刻就想去改变世界的书,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是总是想着如何“抄近路”,如何“省事”,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工作的本质,去打磨自己的技艺。书中那些匠人们的经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他们面对批评时的虚心,他们面对成就时的谦逊,都让我深思。我尤其被其中一位老裁缝的故事所打动,他一生都在为顾客缝制衣物,从选料到裁剪,从缝纫到熨烫,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他对手工的执着,对细节的考究,对顾客的尊重,让我看到了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匠人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含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是否愿意去追求卓越。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也能寻找到这份沉甸甸的价值感。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的品质和速度一直都很放心,遇到活动价格也很美丽,买书基本都在这里,送快递儿的小哥服务也超赞
评分书很好啊啊,很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非常不错,很满意的购物,有需要还会再来!
评分学习,学习,学习,家都被我买成个书店了!哈哈!
评分买早了,但是也挺优惠的,在京东买了好多书,品质有保证。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好好读一下
评分收著呢,還沒開始送人
评分好书要读三遍哦,京东速度呜呜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