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

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耿 著
图书标签:
  • OpenShift
  • Kubernetes
  • 容器化
  • 云平台
  • DevOps
  • 企业级应用
  • Docker
  • 自动化部署
  • 微服务
  • 云原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95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497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3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null

Red Hat官方技术专家出品,来自中国的OpenShift社区专著

社区心作,诚意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的OpenShift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构建的开源的容器云,是为帮助企业、组织搭建及管理基于容器的应用平台产生的解决方案。通过OpenShift,企业可以快速地搭建稳定、安全、高效的容器应用平台。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搭建OpenShift容器云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探讨在OpenShift上如何满足软件研发常见的需求,如持续集成和交付,微服务化、数据持久化等。同时,探讨OpenShift的软件定义网络、高可用、配额控制等与运维息息相关的话题。

作者简介

陈耿,Red Hat高级技术顾问,认证架构师。Red Hat中国OpenShift团队的技术专家。专注于PaaS及DevOps领域相关工作。从2001年接触Linux起便是开源社区的忠实粉丝。陈耿的爱好是旅游和摄影,他的背包和摄像机已经陪伴他走过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序言
前言
致谢
基础篇
第1章 开源容器云概述 2
1.1 容器时代的IT 2
1.2 开源容器云 3
1.3 OpenShift 4
1.4 Docker、Kubernetes与OpenShift 6
1.4.1 容器引擎 6
1.4.2 容器编排 6
1.4.3 容器应用云 7
1.5 OpenShift社区版与企业版 8
第2章 初探OpenShift容器云 10
2.1 启动OpenShift Origin 10
2.1.1 准备主机 11
2.1.2 准备操作系统 11
2.1.3 操作系统配置 11
2.1.4 安装Docker 12
2.1.5 下载OpenShift Origin安装包 13
2.1.6 安装及启动OpenShift Origin 13
2.1.7 登录OpenShift Origin控制台 14
2.2 运行第一个容器应用 14
2.2.1 创建项目 14
2.2.2 部署Docker镜像 15
2.2.3 访问容器应用 18
2.2.4 一些疑问 19
2.3 完善OpenShift集群 19
2.3.1 命令行工具 19
2.3.2 以集群管理员登录 21
2.3.3 添加Router 22
2.3.4 添加Registry 23
2.3.5 添加Image Stream 24
2.3.6 添加Template 25
2.4 部署应用 27
2.5 本章小结 32
第3章 OpenShift架构探秘 33
3.1 架构概览 33
3.1.1 基础架构层 34
3.1.2 容器引擎层 34
3.1.3 容器编排层 34
3.1.4 PaaS服务层 35
3.1.5 界面及工具层 35
3.2 核心组件详解 35
3.2.1 Master节点 36
3.2.2 Node节点 37
3.2.3 Project与Namespace 38
3.2.4 Pod 38
3.2.5 Service 40
3.2.6 Router与Route 41
3.2.7 Persistent Storage 42
3.2.8 Registry 42
3.2.9 Source to Image 43
3.2.10 开发及管理工具集 44
3.3 核心流程详解 44
3.3.1 应用构建 44
3.3.2 应用部署 45
3.3.3 请求处理 45
3.3.4 应用更新 46
3.4 本章小结 46
第4章 OpenShift企业部署 47
4.1 部署架构 47
4.1.1 多环境单集群 47
4.1.2 多环境多集群 48
4.1.3 多个数据中心 48
4.2 高级安装模式 49
4.2.1 主机准备 50
4.2.2 安装前预配置 50
4.2.3 执行安装 53
4.2.4 安装后配置 54
4.3 离线安装 57
4.4 集群高可用 58
4.4.1 主控节点的高可用 58
4.4.2 计算节点的高可用 59
4.4.3 组件的高可用 59
4.4.4 应用的高可用 60
4.5 本章小结 60
开发篇
第5章容器应用的构建与部署自动化 62
5.1 一个Java应用的容器化之旅 62
5.2 OpenShift构建与部署自动化 64
5.2.1 快速构建部署一个应用 65
5.2.2镜像构建:Build Config与Build 69
5.2.3镜像部署:Deployment Config与Deploy 72
5.2.4 服务连通:Service与Route 76
5.3 弹性伸缩 77
5.3.1 Replication Controller 77
5.3.2 扩展容器实例 77
5.3.3 状态自恢复 78
5.4 应用更新发布 78
5.4.1 触发更新构建 78
5.4.2 更新部署 80
5.5 本章小结 80
第6章 持续集成与部署 81
6.1 部署Jenkins服务 81
6.2 触发项目构建 83
6.2.1 创建Jenkins项目 84
6.2.2 添加构建步骤 84
6.2.3 触发构建 85
6.3 构建部署流水线 85
6.3.1 创建开发测试环境项目 85
6.3.2 创建集成测试环境项目 86
6.3.3 创建生产环境项目 87
6.3.4 配置访问权限 87
6.3.5 创建集成测试环境部署配置 87
6.3.6 创建生产环境部署配置 88
6.3.7 创建DEV构建配置 88
6.3.8 创建SIT构建配置 89
6.3.9 创建RELEASE构建配置 90
6.3.10 配置流水线 92
6.4 流水线可视化 93
6.4.1 安装流水线插件 93
6.4.2 创建流水线视图 93
6.5 OpenShift流水线 95
6.5.1 部署Jenkins实例 95
6.5.2 部署示例应用 95
6.5.3 查看流水线定义 96
6.5.4 触发流水线构建 97
6.5.5 修改流水线配置 99
6.6 本章小结 100
第7章 应用的微服务化 101
7.1 容器与微服务 101
7.1.1 微服务概述 101
7.1.2 微服务与容器 101
7.2 微服务容器化 102
7.2.1基于现有的构建系统容器化微服务 103
7.2.2 基于S2I容器化微服务 103
7.3 服务部署 105
7.3.1 单个微服务的部署 105
7.3.2 多个微服务的部署 105
7.4 服务发现 106
7.4.1 通过Service进行服务发现 107
7.4.2 服务目录与链接 108
7.5 健康检查 108
7.5.1 Readniess与Liveness 108
7.5.2 健康检查类型 109
7.6 更新发布 110
7.6.1 滚动更新 110
7.6.2 发布回滚 112
7.6.3 灰度发布 112
7.7 服务治理 117
7.7.1 API网关 117
7.7.2 微服务框架 117
7.8 本章小结 118
第8章 应用数据持久化 119
8.1 无状态应用与有状态应用 119
8.1.1 非持久化的容器 119
8.1.2 容器数据持久化 120
8.2 持久化卷与持久化卷请求 120
8.3 持久化卷与储存 123
8.3.1 Host Path 124
8.3.2 NFS 124
8.3.3 GlusterFS 124
8.3.4 Ceph 125
8.3.5 OpenStack Cinder 126
8.4 存储资源定向匹配 127
8.4.1 创建持久化卷 127
8.4.2 标记标签 127
8.4.3 创建持久化卷请求 127
8.4.4 请求与资源定向匹配 128
8.4.5 

前言/序言

  Preface?前言云起之时开源有道我仍然记得,在2000年年初,国内软件开发领域最热门的操作系统、语言、开发工具、数据库等基本上都是大型商业公司的产品。那时Linux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主流。在我所工作的网络中心中,大部分服务器使用的是WindowsServer或者SunSolaris操作系统。市场上需求最火爆的开发平台是VisualC++、VisualBasic和已经基本消失不见的Delphi。然而17年后的今天,当再次审视当前所处的环境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开源社区的产品已然出现在各个领域:从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编程语言,到中间件、数据库,再到虚拟化、基础架构云、应用平台云等。可以说当前的时代是名副其实的开源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开源社区的创新构建一个完全开源的企业架构堆栈。

  经过前几年云计算变革的推进,OpenStack目前已经成为了企业构建私有基础架构云的一个主流选择。当前,我们正处于容器变革的过程中。在我看来,容器在未来将会成为云计算一种重要的应用交付和部署格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以容器的方式交付和部署在庞大的云计算集群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一个如OpenStack一般健壮的平台肩负起大规模容器集群的部署、编排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作为RedHat的一份子,我有幸在OpenShift容器云早期出现时就关注和负责相关的项目。我见证了OpenShift这个项目的发展,并为之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OpenShift作为一个容器云,它提供了众多契合企业大规模容器集群场景的功能,满足了企业在构建容器云方面的各种需求。在许多实际的项目中,我惊讶于OpenShift灵活的架构总能以某种方式解决用户所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名开源社区的忠实粉丝,我为OpenShift项目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也对OpenShift这个平台充满了信心。因此,我希望通过书籍这个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OpenShift,体验到OpenShift带来的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容器是当前IT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容器以及围绕其展开的生态系统正在改变云计算的面貌。目前,许多用户已经不再处于讨论“要不要使用容器”的阶段,而是进入讨论“如何用好容器”的阶段。容器技术有许多优点,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用好容器技术可能比容器技术本身更为复杂。在许多人的眼里,容器就是Docker。然而现实是,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大规模地使用容器,除了容器引擎,我们还需要考虑容器编排、调度、安全、应用部署、构建、高可用、网络、存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企业必须有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本书介绍的OpenShift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构建的开源的容器云,是为帮助企业、组织搭建及管理基于容器的应用平台而产生的解决方案。通过OpenShift,企业可以快速搭建稳定、安全、高效的容器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可以构建企业内部的容器应用市场,为开发人员快速提供应用开发所依赖的中间件、数据库等服务。

  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开发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应用的构建、容器化及部署。

  通过OpenShift,用户可以贯通从应用开发到测试,再到上线的全流程,开发、测试和运维等不同的角色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协作。

  OpenShift可以提高应用从研发到上线的效率和速度,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推进DevOps,提升生产效率。

  本书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一步步介绍如何通过OpenShift容器云构建企业容器云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我们将探讨在OpenShift上如何满足软件研发常见的需求,如持续集成和交付、微服务化、数据持久化等。同时,我们也将探讨OpenShift的软件定义网络、高可用、配额控制等与运维息息相关的话题。本书会从开发和运维两个视角来审视构建和应用企业容器云的注意事项。

  全书分为基础篇、开发篇及运维篇。

  基础篇(第1~4章)介绍容器云、企业容器云建设及OpenShift容器云的情况,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开发篇(第5~9章)重点讲解如何使用OpenShift容器云满足应用研发重点关注的需求,如持续集成、微服务、数据持久化等话题,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容器云平台提升应用研发的效率。

  运维篇(第10~14章)介绍OpenShift容器云对运维需求的支持情况,涉及网络、安全、权限及二次开发等运维关注的话题。

  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完整地了解构建企业容器云平台涉及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使用OpenShift来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本书的亮点来自RedHat资深技术顾问、认证架构师的一线经验和原创心得。

  不照搬或翻译官方文档堆砌文字,不空泛地讲理念。

  精心设计章节编排,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循序渐进,帮助你掌握容器云的理念。

  丰富的动手示例让你了解背后的技术细节并掌握实际的操作。

  兼顾开发和运维的不同关注点,探讨容器云如何助力企业IT。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是OpenShift的产品手册,也不打算成为一本大而全的功能手册,所以不会枚举OpenShift的所有功能。如果你是要查找OpenShift某个功能的详细参数列表,OpenShift文档是你绝对的不二选择。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你了



《现代软件交付:微服务、容器与DevOps的融合实践》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软件的构建、部署和管理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更频繁地发布新功能,同时还要保证应用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和瀑布式开发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技术和DevOps理念的兴起,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武器。本书旨在深入探讨这些关键技术和实践的融合,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如何构建和运营一个高效、敏捷、弹性的现代软件交付流水线。 第一章:现代软件交付的挑战与机遇 本章将首先剖析当前软件开发和部署所面临的典型困境。我们将审视传统单体应用的弊端,如耦合度高、难以独立部署、技术栈僵化、扩展性差等,以及瀑布式开发模式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所暴露出的局限性。接着,我们将引出现代软件交付的必要性,强调敏捷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效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微服务、容器化和DevOps这三大支柱如何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并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和理念融合的宏观愿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微服务架构:解耦与自治的艺术 微服务架构作为一种将复杂应用拆解为一组小型、独立、松耦合的服务的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可扩展应用程序的首选。本章将深入解析微服务的核心理念,包括服务的单一职责原则、独立部署、技术异构性以及围绕业务能力划分的边界。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微服务拆分,包括识别限界上下文、定义服务接口以及处理服务间的通信。同时,我们将探讨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挑战,例如服务发现、分布式事务、数据一致性、配置管理以及跨服务监控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模式,如API网关、事件驱动架构、CQRS等,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践中构建健壮且易于管理的微服务系统。 第三章:容器化技术:封装与隔离的基石 容器化技术以其轻量级、可移植、一致性的特点,彻底改变了应用程序的打包、分发和运行方式。本章将聚焦于最主流的容器化技术——Docker。我们将从Docker的基本概念入手,解释镜像、容器、Dockerfile等核心组成部分,并详细指导如何构建自定义的Docker镜像,包括选择合适的基线镜像、安装依赖、配置应用环境等。我们将深入探讨容器的隔离性、资源限制以及网络配置,理解容器如何为微服务提供一个标准化、可控的运行环境。此外,本章还将触及容器编排工具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更复杂的部署和管理打下基础。 第四章:容器编排:规模化与自动化的指挥官 在容器化部署了大量微服务后,如何有效地管理、调度、扩展和监控这些容器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容器编排的必要性,并重点介绍一种在业界被广泛应用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我们将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架构,包括其核心组件如控制平面、节点代理、API服务器、调度器等。读者将学习如何使用该平台来定义和部署应用程序,包括声明式配置、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健康检查以及滚动更新等。此外,本章还将覆盖服务间的通信、配置管理、密钥管理以及持久化存储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利用容器编排实现大规模、自动化、高可用的容器化应用部署。 第五章:DevOps文化与实践:协作与敏捷的催化剂 DevOps并非单纯的技术或工具,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实践方法论,旨在打破开发(Development)与运维(Operations)之间的壁垒,实现端到端的软件交付自动化和流程优化。本章将深入阐述DevOps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持续集成(CI)、持续交付(CD)、持续部署(CD)以及全面的监控与反馈。我们将详细介绍CI/CD流水线的构建,包括版本控制、自动化构建、自动化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自动化部署等关键环节。同时,我们将强调自动化运维的重要性,包括基础设施即代码(IaC)、配置管理自动化、日志管理与分析、性能监控与告警。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理解如何通过DevOps实践,加速软件交付周期,提高交付质量,并建立起高度协作、响应迅速的开发运维团队。 第六章:基础设施即代码(IaC):自动化运维的新范式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是将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视为软件代码一样进行版本控制、自动化部署和管理的实践。本章将深入探讨IaC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主流的IaC工具。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IaC工具来定义和配置服务器、网络、存储、负载均衡器以及其他云资源,从而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供应和管理。我们将演示如何将IaC与容器编排平台相结合,实现基础设施与应用程序的统一管理。通过 IaC,企业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的快速、一致、可重复部署,大幅降低人为错误,并提高运维效率。 第七章:服务网格:精细化服务治理与可观测性 随着微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服务间的通信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的服务治理方式难以应对。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应运而生,旨在解决这一痛点,为微服务提供一个独立于应用程序的代码层,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安全、可观测性和流量管理。本章将深入介绍服务网格的核心概念,包括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以及Sidecar模式。我们将详细阐述服务网格如何实现诸如服务发现、负载均衡、请求路由、故障注入、熔断、限流等高级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重点讲解服务网格如何提供强大的可观测性能力,包括分布式追踪、指标收集和日志聚合,帮助开发者和运维人员深入了解服务的运行状态。 第八章:安全与合规:构建安全可信的云平台 在构建企业级应用云平台的过程中,安全与合规是至关重要的考量。本章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云平台的安全策略。我们将关注容器镜像的安全扫描、运行时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隔离以及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同时,我们将讨论如何将安全实践融入DevOps流水线,实现DevSecOps。此外,本章还将涵盖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安全合规要求,以及如何在平台设计和运维中满足这些要求,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九章:监控、日志与告警:保障系统健康与性能 一个健壮的应用云平台离不开完善的监控、日志和告警体系。本章将深入讲解如何构建全面的监控系统,包括应用性能监控(APM)、基础设施监控、业务指标监控等。我们将介绍常用的监控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配置有效的告警规则,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同时,我们还将讨论日志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日志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根源。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掌握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日志与告警机制,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体验。 第十章:面向未来的演进:持续优化与创新 软件交付的旅程并非一成不变,技术和业务需求都在不断发展。本章将展望面向未来的软件交付趋势。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持续优化CI/CD流水线来进一步提升效率,如何利用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如AIOps)来革新运维模式,以及如何拥抱新兴技术(如Serverless、WebAssembly等)来拓展应用云平台的边界。我们将强调持续学习和创新在构建现代化、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交付能力中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结论 《现代软件交付:微服务、容器与DevOps的融合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实践构建高效、敏捷、弹性的现代软件交付流水线。通过掌握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熟练运用容器化技术和容器编排工具,并深度融合DevOps的文化与实践,以及IaC、服务网格、安全合规、监控日志等关键环节,企业将能够显著提升软件开发和交付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本书旨在成为您在这场技术革新浪潮中坚实的指引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云原生技术充满热情的技术爱好者,我对《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聚焦于它在“构建企业应用云平台”这个过程中的具体实现细节。我知道Kubernetes是核心,但企业级的应用部署绝非仅仅是Kubernetes本身的API堆叠。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解析OpenShift在Kubernetes之上增加了哪些关键的企业级特性,例如其强大的CI/CD流水线集成能力,这对于加速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周期至关重要。书中是否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Jenkins、Tekton或者GitLab CI等工具,与OpenShift无缝集成,实现从代码提交到容器部署的自动化?另外,企业级的日志聚合和监控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关于ELK Stack、Prometheus+Grafana等在OpenShift环境下的部署、配置和使用指南,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掌握集群健康状况和应用性能的监控体系。最后,对于开发者而言,如何便捷地访问和管理自己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多环境的隔离和部署,这些都是提升开发效率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展现OpenShift在开发者体验方面的优化,以及如何通过Operator等机制来简化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而真正降低企业引入和使用Kubernetes的门槛,提升整体的IT效能。

评分

作为一名运维工程师,我非常关注《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这本书在实际运维层面的价值。我知道OpenShift是Kubernetes的一个企业级发行版,但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功能集和易用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OpenShift的Operators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它来简化Stateful应用的部署和管理,例如数据库、消息队列等。这对于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运维效率非常有帮助。此外,对于大规模集群的管理,自动化是关键。我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OpenShift的自动化部署、升级和补丁管理流程,以及如何通过Ansible、Terraform等工具来进一步提升运维的自动化水平。监控和告警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配置和使用OpenShift内置的监控工具,以及如何集成第三方监控解决方案,如Dynatrace、New Relic等,来对集群和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告警。最后,对于安全审计和合规性要求,企业级平台必须满足。我期待书中能阐述OpenShift在安全性方面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RBAC、安全上下文、网络策略等功能来构建一个安全的容器运行环境,并满足各种合规性要求。

评分

我对《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构建应用云平台”这个核心目标。我理解Kubernetes是基础,但一个成熟的应用云平台远不止于此。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OpenShift如何赋能开发者,让他们能够快速、便捷地部署和管理自己的应用,而无需过多关注底层的基础设施细节。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OpenShift的Service Catalog,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提供各种开箱即用的服务?同时,对于企业级应用,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利用OpenShift的CI/CD流水线,实现应用的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从而加速产品迭代和上市时间。此外,多租户管理和资源隔离是构建安全、可控的企业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利用OpenShift的Project(命名空间)机制,实现不同团队或应用的资源隔离,以及如何通过RBAC来精细化地控制用户权限。最后,作为一个完善的平台,开发者和运维人员需要统一的视角来观察和管理应用。我期待书中能展示OpenShift的Web控制台如何提供一个直观、易用的界面,帮助用户轻松地完成各种操作,从而真正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复杂的企业IT环境中,成功落地和运营基于Kubernetes的云平台。而《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这本书,在我看来,恰好能提供这样的视角。我希望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大量的实战经验和案例。例如,在部署和配置方面,我希望看到关于如何针对不同的硬件环境和网络拓扑,进行OpenShift集群的规划和部署,以及在生产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加固,比如如何管理证书、如何实现网络策略的隔离。此外,对于企业级应用,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设计和实现OpenShift集群的高可用方案,以及在发生重大故障时,如何进行快速的容灾和恢复。另外,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也是企业在云平台建设中非常关注的重点。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进行资源配额管理、命名空间隔离、以及如何通过HPA、VPA等机制来优化资源利用率的指导。最后,对于一些特定的企业级需求,比如与现有数据中心、私有云或公有云的集成,我希望能看到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从而帮助企业平滑地过渡到基于OpenShift的企业应用云平台。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关于企业级Kubernetes部署和管理的实战书籍,尤其关注那些能提供落地经验和最佳实践的内容,而《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这本书,虽然书名直指OpenShift,但我更看重的是它围绕Kubernetes构建企业级云平台的宏大视角。我期望书中能深入探讨,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如何将Kubernetes从一个技术概念转化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PaaS平台。这不仅仅是关于部署几个Pod和Service,而是需要考虑集群的安全性、监控、日志、CI/CD集成、多租户管理、自动化运维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具体的架构设计思路,比如如何设计高可用的etcd集群,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插件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以及如何实施精细化的RBAC策略来确保安全。此外,对于企业级应用,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性能调优的案例分析,以及在面临各种复杂故障时,如何运用OpenShift提供的工具和Kubernetes的底层原理来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企业级Kubernetes实践中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Kubernetes技术,为企业构建更强大的应用云平台。

评分

价格非常实惠,东西非常好,下次还来买。

评分

东野圭吾迷了,自从第一次看他的书,就爱上了

评分

内容很粗糙,!!!!

评分

还不错,基础入门够了,网上也有pdf版本的,但是还是不如实际纸张来得舒服……

评分

发货挺快,买来送用户,想来应该不错

评分

质量很好又够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

正在系统学习,不能落后时代太多啊,必须时刻充电。

评分

不错不错,孩子很喜欢,物流很快。

评分

可能有点重复,但是价格合适,买来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