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招聘
  • 安徽省
  • 小学语文
  • 中公版
  • 2018
  • 教材
  • 学科专业知识
  • 公考
  • 教育考试
  • 备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4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957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4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一)本书是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大纲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牛刀小试,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五)本书中出现的部分真题配备了视频讲解,考生可通过手机扫描题目旁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观看视频讲解,为考生答疑解惑。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与教学论两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并在书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牛刀小试等板块,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目录

第一章现代汉语知识(2)
第一节汉字(2)
第二节词语(14)
第三节常见病句(19)
第四节标点符号(26)
第五节常用辞格(38)
牛刀小试(51)
第二章古代汉语知识(53)
第一节古代汉语基本原理(53)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68)
牛刀小试(70)
第三章阅读(72)
第一节古代诗歌阅读(72)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83)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91)
牛刀小试(101)
第四章中外文学作品知识(104)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104)
第二节中国现、当代文学(128)
第三节外国文学(145)
第四节儿童文学(159)
牛刀小试(168)
第五章写作(173)
第一节写作基础知识(173)
第二节常用写作体裁分析(178)
第三节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常见作文题目的基本类型(185)
牛刀小试(191)
第一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内容(194)
牛刀小试(210)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215)
第一节小学语文教学方法(215)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218)
牛刀小试(224)
第三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226)
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226)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技艺(231)
第三节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235)
第四节教学过程设计(239)
第五节板书设计(249)
第六节教案写作(256)
牛刀小试(259)
附录一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要求熟记背诵的篇目(262)
附录二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古诗词积累必背篇目(277)
附录三容易读错的字词日练(284)
附录四常见错别字日练(291)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30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1)"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节汉字
  一、汉语拼音的正确拼读
  (一)声母与韵母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21个声母。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在“海”(hɑi)这个音节里,“ɑi”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欧”(ou),它的韵母就是“ou”。《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35个韵母。
  (二)声调符号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
  (三)汉语拼音规则
  拼写规则口诀
  b、p、m、f与o亲,一般不与e相拼(“么”除外);
  i、u后边有元音,i、u改写成y、w;
  i、u后边无元音,i前加y、u加w;
  j、q、x是三兄弟,和ü相拼把点去。
  《汉语拼音方案》对拼音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结如下: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ɑr。
  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b、p、m、f、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1.d、t、n、l只与eng相拼,不与en相拼(除“嫩”外);
  2.z、c、s与en相拼只有:“怎”(zěn)、“谮”(zèn)、“参”(cēn)、“岑”(cén)、“涔”(cén)、“森”(sēn);
  3.d、t、n只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除“您”外);
  4.声旁类推。
  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隔音符号的使用口诀:
  1.两个音节连得紧,ɑ、o、e前要隔音。
  例如:xiān(先)——xī’ān(西安)kuài(快)——kù’ài(酷爱)
  2.ɑ、o、e前无符号,一个音节无疑问。
  例如:piāo(飘)——pi’ǎo(皮袄)jiāng(江)——jī’áng(激昂)
  3.n、g属后不必加,只有属前才隔音。
  例如:míngē(民歌)——míng’é(名额)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大小写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例如,LǐBái(李白)、DǒngCúnruì(董存瑞)、Běijīng(北京)、RénmínRìbào(人民日报)。
  (四)语音的音变
  1.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例如,“美”“好”连着念,听起来好像是“梅好”。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产生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成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了解领导演讲(变成35)
  在轻声前:①捧起等等讲讲想起(变成35)
  ②嫂子姐姐毯子奶奶(变成21)
  ②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成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③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彼此友好买把雨伞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音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起来宝贝里头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信念、变化、办事、快速、互助、大会等。
  (3)“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语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一、二、三十一第一唯一不偏不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一样一向不怕不够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般一边一年一成一手一两(变读51)
  不吃不开不同不详不管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例如:想一想、拖一拖、来不来、肯不肯等。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做不好、来不了。
  (4)“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以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七块七路八岁八块八路(念35或55)
  七天七成七亩八支八篮八两(仍念55)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详尽,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前沿,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实践指导的专著,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源。全书紧密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探讨高效的教学策略,并提供大量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案例,帮助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应对教学挑战,实现教学创新。 第一部分: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为教师构建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 第一章:小学语文教育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 1.1 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视野 阐述国家在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 分析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1.2 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演进与核心价值 回顾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与思想流派。 深入解读“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全人教育”等当代教育理念。 强调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1.3 新时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应用 系统梳理新课程标准的结构、目标、内容要求及评价标准。 聚焦核心素养,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指导教师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堂实践。 第二章: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教学 2.1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敏感期 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多个维度,解析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 阐述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的内在联系。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在语言学习上存在的个体差异。 2.2 语言习得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 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主要的语言习得理论。 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如强化练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2.3 语文学习的心理机制与教学策略 分析学习动机、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的教学方法。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展。 第三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构成要素与教学目标 3.1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深度解析 探讨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形旁字、声旁字、意群识字法、识记规律等。 分析写字教学的环节与要领,强调写字的基本功训练。 提出将识字与阅读、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路。 3.2 阅读教学的原则、方法与创新 深入分析不同体裁(叙事、描写、说理、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的阅读教学特点。 介绍多种阅读教学方法,如朗读、默读、批注、圈点、提问、讨论、支架式阅读等。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教学,如文本解读、情感共鸣、思想启迪等。 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 3.3 汉语拼音教学的科学与艺术 分析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与易错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强调拼音教学与识字、普通话推广的协同作用。 探讨如何将拼音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4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发展 阐述口语交际的核心要素,如倾听、表达、交流、应变等。 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如看图说话、故事复述、辩论赛、角色扮演等。 指导教师如何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3.5 写作教学的思维启蒙与表达训练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特点与常见问题。 提出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构思,以及段落、结构、语言的训练。 介绍多种写作练习形式,如写日记、写读后感、写观察日记、写想象作文等。 强调写作评价的指导性和发展性。 3.6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理解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即语文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设计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主题研究、社会调查、文化体验等。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本部分将聚焦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方法,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 第四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4.1 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技巧 分析不同类型的情境(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虚拟情境、表演情境等)的特点。 指导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音乐、道具、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强调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避免脱离实际。 4.2 情境教学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 识字情境:通过故事情节、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阅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故事之中,体验人物情感,理解作者意图。 口语交际情境:模拟真实对话场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 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4.3 案例分析:经典情境教学案例评析 选取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典型情境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分析案例的成功之处与可改进之处,供教师借鉴。 第五章:启发式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 5.1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要素 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析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导”与学生“学”的关系。 聚焦于“设问”、“点拨”、“引导”等关键教学行为。 5.2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设计与实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为什么小草会变黄?”、“如何让我们的作文更生动?”等。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3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分析不同类型提问(如知识性提问、思维性提问、情感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的功能。 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探讨如何有效处理学生的回答,引导深入思考。 第六章:多元化教学方法与学习资源利用 6.1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阐述合作学习的益处,如促进同伴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合作任务与分工。 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和评价合作学习过程。 6.2 游戏化教学与趣味性学习 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如识字游戏、词语接龙、汉字听写比赛等。 设计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如故事创作比赛、配乐朗诵比赛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3 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PPT、短视频、音频、互动软件等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和创作。 探讨数字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 6.4 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与情感熏陶 精选适合小学阶段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中国古代诗文、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 探讨如何通过解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体会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朗读、背诵、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喜爱。 6.5 拓展性学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指导教师如何利用图书、报刊、绘本、绘本馆、博物馆、社区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七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7.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探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强调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 解析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学、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 7.2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分析、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指导教师如何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7.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创新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还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如口语表达、写作、项目展示)、表现性任务、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 如何设计与新课标要求相匹配的评价工具和量规。 7.4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教学改进 指导教师如何分析评价结果,诊断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与学生共同探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习改进。 第八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 8.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论述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途径,如校本研修、专业阅读、学术交流、教学研究、继续教育等。 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成长的必要性。 8.2 教学反思的意义与方法 分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介绍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如教学日记、案例分析、课堂录像分析、同行听课评课等。 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反思。 8.3 教学研究与课题申报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介绍教学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与成果总结的基本流程。 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申报,提升研究能力。 8.4 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人文关怀 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师德风范。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倡导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每一个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 附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节选) 常用小学语文教学术语解释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锦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希望本书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帮助大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的小学语文人才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古诗文教学”部分尤其头疼的人,感觉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总是抓不住重点。但是,翻开这本书里关于古代诗歌和散文教学的章节,我的感觉彻底变了。它没有让我死记硬背晦涩的注释,而是提供了一种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解读路径。例如,在讲解李白的诗歌时,它巧妙地将李白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诗歌的情感基调联系起来,引导读者去感受诗歌背后的“气韵”。它推荐的教学活动也很有创意,比如建议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情景再现”,而不是简单的“讲授法”。这让我意识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核心在于“育人”和“审美启蒙”,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这本书成功地将理论的深度转化为实践的可操作性,让我对未来的课堂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信心。它让我明白了,小学语文老师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写字,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对“2018年”这个时间点有点疑虑,毕竟现在都过去好几年了,会不会内容更新慢了?但深入研究后我发现,对于小学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部分,很多核心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极其透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这一块,对能力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阐释非常到位,即便是新课标的某些核心理念,也能从这本书的框架中找到源头。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阅读教学”时采用的对比分析法,把“整体感知”和“深入理解”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拆解得清清楚楚,并辅以不同文体(如叙事文、说明文)的差异化处理建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介于严谨的学术和实用的教学指导之间,读起来不至于枯燥,但又充满了专业性。虽然可能在某些最新的教学案例上略显陈旧,但作为打牢知识根基和理解考试命题思路的主教材,它的价值无可替代。我把它当做一本“内功心法”来修炼,先把内力练足,再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进行灵活变通,这种复习策略让我感到非常稳健。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今年铁了心要考安徽的小学语文教师岗,市面上的资料看得我眼花缭乱,正犯愁找不到一个系统又权威的版本。朋友极力推荐了这本“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踏实。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性特别强,从基础的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知识,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再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完全覆盖了考试大纲的要求。特别是对安徽省近几年考试重难点的梳理,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我翻阅了其中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的那一章,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一线教学案例,教你如何设计趣味性的识字活动,如何纠正常见的握笔姿势错误,甚至连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都考虑进去了,这细节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身边随时指导,每啃下一块知识点,都感觉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之前买的任何一本辅导资料,准备把我的复习计划完全围绕它来制定了,简直是备考路上的“定海神针”。

评分

坦率地说,市面上大部分教辅书在“教育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上往往是割裂的,要么理论讲得太玄乎,要么实操指导得太浅显。这本中公的教材,在如何将“儿童心理学”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一点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会明确指出,在二年级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如何设计“支架式”的写作引导,而不是直接要求长篇大论。这种将学科知识点与具体学段、具体教学环节紧密锚定的处理方式,是我认为它最宝贵的地方。它不是一本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本“教学思维导图”。对于我这种想在面试中展现出系统化教学思路的考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最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最鲜活的案例素材。可以说,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让备考过程变得既充实又有方向感,绝对是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良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细节控的福音!作为一名视觉敏感度比较高的学习者,我一直很讨厌那种密密麻麻、黑白一片的教辅书。但这本中公的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使用了大量的图表、逻辑流程图和对比色块来区分不同的知识模块。比如,在梳理“作文教学方法”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察法”“谈话法”,而是用一个清晰的树状图展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更赞的是,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设置了“考点自测”环节,这些自测题的难度和风格与历年真题高度吻合,简直就是一场实战预演。我做完一套题后,立马就能对照后面的详细解析,那些解析不仅仅是告诉你“A是正确答案”,而是会深入剖析为什么B、C、D是错误的,甚至会引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来佐证。这种深度反馈机制,让我能迅速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巩固,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一个设计都在为考生省时间、提效率服务。

评分

收到了还没有打开。先默认好评。有问题再追。

评分

京东商品不仅质量好速度简直了,里面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慢慢看吧!

评分

挺好的,发货很快,到的也快

评分

质量还可以,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

书还不错,慢慢看吧!

评分

中公的试卷比其他的要好,我就帮各位需要试卷的参考到这啦,哈哈~超级满意~

评分

好哈哈哈哈哈就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急急急急急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几乎呵呵好好啊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会很好

评分

名也报了书也买了,考试没去。。。

评分

高中知识,忘完了,怎么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