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前线: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

运维前线: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云技术社区 著
图书标签:
  • 运维
  • 系统管理
  • Linux
  • 云计算
  • 自动化运维
  • 故障排查
  • 性能优化
  • DevOps
  • 监控
  • 实践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69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088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前线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运维工程师、架构师、开发者等
  

14位来自腾讯、京东、YY、盛大游戏、UC、西山居、猎豹移动的资深运维分享他们在自动化运维、系统运维、云与虚拟化、Web运维、游戏运维、数据库运维技巧总结,七牛云联合出品
  
  

内容简介

  

  当前IT领域的概念层出不穷,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IT系统,IT系统正在向规模更大、更复杂、更高级的方向演进,一切IT资源都掌握在运维手里,通过运维来操作。这个时代对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维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随着IT系统的发展,运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世界由基本粒子组成,因此世界是不连续的,这个理论在运维知识体系的建立上同样适用。仔细回想一下自己运维体系的建立,就是逐个攻克和掌握知识点,再进一步通过实践不断加深的过程。《运维前线》也是这样,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协助读者更快地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相信通过运维前线系列的逐步出版,终能够覆盖更多的运维知识点,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念。
  

目录

推荐序
前 言
第1章 自动化运维之深度解码 1
1.1 概述 1
1.2 运维自动化的三重境界 3
1.3 运维自动化的困境和价值 4
1.3.1 运维自动化的困境 4
1.3.2 运维自动化的价值 4
1.4 运维自动化的多维解读 5
1.4.1 基于应用变更场景的维度划分 5
1.4.2 基于系统层次的维度划分 8
1.4.3基于与业务程序耦合紧密程度的维度划分 8
1.4.4 面向服务的自动化能力划分 9
1.5 运维自动化的方法论 11
1.6 运维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12
1.6.1 DNS管理系统 12
1.6.2 CMDB管理系统 13
1.6.3 名字服务中心系统 13
1.6.4 持续部署管理系统 14
1.6.5 运维调度管理系统 15
1.7 运维自动化系统的API参考实现 16
1.8 运维自动化依赖的团队模型 17
1.8.1 团队的能力模型 17
1.8.2 团队的驱动模型 18
1.8.3 团队的技能模型 18
1.8.4 参考的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19
1.9 小结 19
第2章利用Facter和Django快速构建CMDB 20
2.1 CMDB简介 21
2.2 开源CMDB介绍 21
2.2.1 OneCMDB介绍 21
2.2.2 CMDBuild介绍 22
2.2.3 其他的开源CMDB 23
2.3 Puppet及Facter介绍 24
2.3.1 什么是Puppet 24
2.3.2 为什么是Puppet 25
2.3.3 什么是Facter 25
2.3.4 Facter的特点 25
2.3.5 Facter变量 26
2.4 如何利用Python获取Facts 27
2.4.1 工作原理 27
2.4.2 利用Python脚本获取Facts 27
2.5使用Django快速构建CMDB系统 28
2.5.1 Django介绍 28
2.5.2 Django安装 29
2.5.3 Django常用命令 30
2.5.4 Django的配置 30
2.6 高级进阶 44
2.6.1 历史查询功能 44
2.6.2 API功能 45
2.6.3 数据表结构 48
2.6.4 用户管理功能 50
2.6.5 用户组管理功能 51
2.7 小结 53
第3章数据中心搬迁中的x86自动化运维 54
3.1 数据中心搬迁准备 54
3.1.1 数据中心搬迁介绍 54
3.1.2 搬迁环境介绍 55
3.1.3 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56
3.1.4 搬迁信息收集 56
3.2利用VMware脚本简化虚拟化层的搬迁 58
3.2.1通过脚本完成ESXI安装后的基础设置 58
3.2.2 批量挂载数据盘 63
3.2.3 批量注册虚拟机 67
3.2.4 vCenter目录结构的调整 68
3.2.5批量更改虚拟机名称及port group 69
3.2.6批量设置虚拟机版本和CPU、内存保留值 70
3.3利用批处理与Shell脚本简化逻辑节点的搬迁 71
3.3.1 逻辑节点切换脚本的思路 71
3.3.2利用批处理脚本简化Windows逻辑节点的搬迁 72
3.3.3利用Shell脚本简化Linux逻辑节点的搬迁 78
3.3.4通过SFTP和WMIC指令将脚本文件上传至所有虚拟机 86
3.3.5 搬迁期间的注意事项 87
3.4 小结 87
第4章集中配置管理工具Puppet 88
4.1如何同步puppet-agent端上的常用服务 89
4.2如何在puppet-agent端上自动安装常用的软件包 90
4.3如何自动同步puppet-agent端的yum源 90
4.4如何根据不同名字的节点机器推送不同的文件 92
4.5如何根据节点机器名来选择性地执行Shell程序 95
4.6如何快速同步puppet-server端的www目录文件 97
4.7如何利用ERB模板自动配置Apache虚拟主机 102
4.8如何利用ERB模板自动配置Nginx虚拟主机 105
4.9 小结 110
第5章深度实践iptables 111
5.1 禁用连接追踪 111
5.1.1 排查连接追踪导致的故障 111
5.1.2 分析连接追踪的原理 113
5.1.3 禁用连接追踪的方法 114
5.1.4 确认禁用连接追踪的效果 117
5.2 慎重禁用ICMP协议 117
5.2.1禁用ICMP协议导致的一则故障案例 117
5.2.2 MTU发现的原理 119
5.2.3 解决问题的方法 121
5.3 网络地址转换在实践中的案例 121
5.3.1 源地址NAT 121
5.3.2 目的地址NAT 122
5.4深入理解iptables的各种表和各种链 123
5.5 小结 125
第6章使用systemd管理Linux系统服务 126
6.1 systemd和sysVinit之间的关系 126
6.1.1 sysVinit方式下系统的启动特点 127
6.1.2 systemd方式下系统的启动特点 127
6.2 systemd的原理和启动顺序 128
6.2.1 sysVinit的启动顺序 128
6.2.2 systemd的启动顺序 130
6.3 systemd的进程控制命令 135
6.3.1 systemctl命令 136
6.3.2 hostnamectl命令 136
6.3.3 localectl命令 137
6.3.4 loginctl命令 137
6.3.5 timedatectl命令 138
6.4 systemd服务管理 138
6.4.1编写Nginx的sysVinit启动脚本 138
6.4.2编写Nginx的systemd启动脚本 140
6.4.3 systemd的其他功能 142
6.5 优化 146
6.5.1使用systemd-analyze优化启动时间 146
6.5.2 使用systemd journal功能 148
6.6 小结 148
第7章PHP运维实践 149
7.1 PHP再认识 150
7.1.1 PHP进程的工作方式 150
7.1.2 PHP代码的编译和部署 151
7.1.3 PHP内部实现和生命周期 151
7.1.4 PHP在互联网技术栈的位置 152
7.2PHP开发、架构、运维问题及解决思路 153
7.2.1 运维对PHP研发提要求 153
7.2.2运维参与PHP项目架构设计 154
7.2.3PHP运维常见问题及解决之道 156
7.3 PHP进程部署和配置、代码发布 157
7.3.1 PHP进程的部署 157
7.3.2 PHP配置文件变更 161
7.3.3 PHP配置项 162
7.3.4PHP进程部署及配置文件管理实践 164
7.3.5 PHP代码发布 165
7.3.6PHP代码发布实践:代码发布系统 167
7.4 PHP性能分析 170
7.4.1 性能问题概述 170
7.4.2 PHP性能问题 171
7.4.3 性能分析方法 172
7.4.4PHP性能分析实践:性能分析系统 181
7.5 PHP故障处理与监控 182
7.5.1 PHP故障分类及处理思路 183
7.5.2 业务监控和故障发现 184
7.5.3 PHP故障消除的方法 186
7.5.4 故障分析案例 187
7.6 小结 189
第8章应用系统运行分析 190
8.1 分析模型 191
8.1.1 数据采集 191
8.1.2 数据模型 194
8.2 运行分析平台建设 199
8.2.1 数据采集接口 199
8.2.2 数据分析模块 200
8.2.3 推广 200
8.3 呼叫中心系统运行分析示例 201
8.3.1 确定分析方案 201
8.3.2 问题分析案例介绍 202
8.4 小结 203
第9章虚拟化中存储配置典型场景:启动风暴 204
9.1 oVirt虚拟化平台配置介绍 205
9.1.1 存储配置背景知识 205
9.1.2 模板与实例同一存储 206
9.1.3 模板与实例分离存储 207
9.1.4无状态实例的硬盘与快照分离存储 207
9.2 启动风暴相关系列实验 208
9.2.1 模板配置 208
9.2.2 实验脚本 208
9.2.3WD 1TB机械硬盘启动Windows XP实验 210
9.2.4Intel 480GB SSD启动WindowsXP实验 212
9.2.5 实验结论 214
9.3私有云中处理启动风暴的常用方法 214
9.3.1 启动排队 214
9.3.2 存储分层选择 215
9.3.3其他提升桌面云存储性能的方式 217
9.4 小结 219
第10章私有云桌面网络组建 220
10.1 桌面云常用网络 220
10.1.1 NAT网络 220
10.1.2 桥接网络 223
10.1.3 VLAN网络 226
10.1.4 Access模式 226
10.1.5 Trunk模式 229
10.1.6 Open vSwitch 231
10.2 oVirt/OpenStack的桌面网络应用 232
10.2.1 oVirt/OpenStack组网方式 232
10.2.2 应用场景举例 237
10.3 小结 239
第11章浅谈服务器交付的那些事儿 240
11.1 设备签收的学问 240
11.2 服务器设置 241
11.3 Cobbler的流程与规划 244
11.4 服务器安装时遇到的各种坑 247
11.4.1DHCP客户端获取IP地址失败 247
11.4.2 TFTP加载失败 248
11.4.3 TFTP Client交互后 无响应 248
11.4.4 yum安装失败 249
11.4.5Linux内核无法识别新硬件 250
11.4.6恶意PXE启动导致原有系统被误装 250
11.5 交接后的故事 250
11.6 小结 252
第12章企业级Nginx Web服务优化实战 254
12.1 Nginx基本安全优化 254
12.1.1调整参数隐藏Nginx软件版本号信息 254
12.1.2 更改源码隐藏Nginx软件名及版本号 256
12.1.3更改Nginx服务的默认用户 259
12.2 根据参数优化Nginx服务性能 260
12.2.1优化Nginx服务的worker进程个数 260
12.2.2优化绑定不同的Nginx进程到不同的CPU上 262
12.2.3 Nginx事件处理模型优化 265
12.2.4调整Nginx单个进程允许的客户端最大连接数 266
12.2.5配置Nginx worker进程的最大打开文件数 267
12.2.6优化服务器域名的散列表大小 267
12.2.7 开启高效文件传输模式 269
12.2.8优化Nginx连接参数,调整连接超时时间 269
12.2.9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动态应用) 272
12.2.10 FastCGI相关参数调优(配合PHP引擎动态服务) 273
12.2.11 配置Nginx gzip压缩实现性能优化 277
12.2.12 配置Nginx expires缓存实现性能优化 279
12.3 Nginx日志相关的优化与安全 283
12.3.1编写脚本实现Nginx access日志轮询 283
12.3.2不记录不需要的访问日志 284
12.3.3 访问日志的权限设置 284
12.4Nginx站点目录及文件URL访问控制 284
12.4.1根据扩展名限制程序和文件访问 284
12.4.2禁止访问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 285
12.4.3 限制网站来源IP访问 286
12.4.4配置Nginx,禁止非法域名解析访问企业网站 287
12.5Nginx图片及目录防盗链解决方案 288
12.6 Nginx错误页面的优雅显示 295
12.6.1生产环境中常见的HTTP状态码列表 295
12.6.2为什么要配置错误页面优雅显示 295
12.7Nginx站点目录文件及目录权限优化 298
12.8 Nginx防爬虫优化 300
12.9利用Nginx限制HTTP的请求方法 302
12.10 使用CDN做网站内容加速 302
12.10.1 什么是CDN 302
12.10.2 CDN的特点 303
12.10.3 企业使用CDN的基本 要求 304
12.11 Nginx程序架构优化 304
12.12 使用普通用户启动Nginx(监牢模式) 305
12.12.1 为什么要让Nginx服务使用普通用户 305
12.12.2 给Nginx服务降权的解决方案 305
12.12.3 给Nginx服务降权实战 306
12.13 控制Nginx并发连接数量 308
12.14 控制客户端请求Nginx的速率 312
12.15 小结 314
第13章 游戏运维的思考 315
13.1 游戏运维最关键的几件事 315
13.1.1 安全 315
13.1.2 稳定 318
13.1.3 高效 322
13.1.4 成本节约 323
13.2 游戏运维人的发展 32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运维前线: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以下简称《运维前线》)是前线系列的一个子集,前线系列图书的出版理念是邀请多位业界专家,总结所在行业的最新理念或深度实践经验。前线系列图书不同于市面上的很多图书,这类书并不系统,有的只是一线专家的实战经验,人们常称之为“干货”。一篇文章、一家公司、一个案例、一个场景,独立成篇,在满足碎片化阅读的同时,也能让读者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入思考。本系列图书不强调大而全,追求的是每篇文章都是精品,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深度的启发和收获。
  按照这个理念,之前著名产品经理兰军(笔名Blues)策划的《产品前线》,出版之后大获成功,随之而来的《运维前线》令我感觉到压力巨大。《运维前线》的出版犹如十月怀胎,中间充满波折,好几次我都以为要半途而废了,最后终于得以出版,在此要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著名出版人杨福川,是他的坚持和鼓励让我总能在迷茫中看到希望。我和福川有共同的理念,希望把《运维前线》做成精品,如果有哪点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宁愿耗时长一些,多打磨打磨,很庆幸能与福川一起合作。
  本书共有14位作者,包含了在腾讯、YY语音、UC、京东、盛大游戏、金山西山居、猎豹移动、广发银行、优维科技等多家公司工作的实践经验,基本覆盖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运维的各个领域,估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这么多资深运维专家联合写成的图书,也是第一本分享了众多一线运维专家亲身实践的图书。本书的出版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合作的精神。
  看到本书的目录时,我激动不已,即使书中的内容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但是在回顾目录的时候,我依然感到这是一本非常有吸引力的书,是一本每名运维工程师都应该案头常备的书!
  本书特色当前IT领域的概念层出不穷,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IT系统,IT系统正在向规模更大、更复杂、更高级的方向演进,一切IT资源都掌握在运维手里,通过运维来操作。这个时代对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维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随着IT系统的发展,运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世界由基本粒子组成,因此世界是不连续的,这个理论在运维知识体系的建立上同样适用。仔细回想一下自己运维体系的建立,就是逐个攻克和掌握知识点,再进一步通过实践不断加深的过程。《运维前线》也是这样,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协助读者更快地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相信通过运维前线系列的逐步出版,最终能够覆盖更多的运维知识点,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念。
  作为运维前线系列的第一本书,本书覆盖了运维自动化、系统运维、云及虚拟化、Web运维、游戏运维、DBA运维等6个方面14个知识点,都是各位作者总结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干货,每一篇文章都很精彩,都值得读者仔细品味。
  本书作者本书第1章“自动化运维之深度解码”,来自订阅号“互联网运维杂谈”的作者、优维科技创始人王津银,人称“老王”。我在多个场合听过“老王”的分享,有40分钟的,也有长达3个小时的,令我惊讶的是,“老王”每次总能带来新的东西。这篇“自动化运维之深度解码”也是如此,凝结了老王许多最新的见解,值得深读。
  胥峰是我在盛大游戏的前同事,从胥峰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时候碰到运维难题,也许换一个角度就能迎刃而解。
  刘宇、尹会生、陈立军是我多年的同事。刘宇、会生已经出版了多本运维图书,他们都是非常资深的运维专家。刘宇无论演讲还是文章都逻辑清晰,丝丝入扣。会生和立军分享的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在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张观石是欢聚时代(YY)互娱事业部业务运维负责人,有多年的将PHP运用到日常运维中的经验。观石将PHP用到了极致,即使不懂PHP,也可以通过本书一窥观石在运维方面的丰富经验。
  马亮有多年的游戏运维经验,目前在腾讯云专注做游戏云的架构设计,对游戏运维有深刻的理解。
  本书的作者还有冉宏元(老男孩)、余洪春(抚琴煮酒)、吴传玉、彭华盛、蒋迪、赵旻、赵海军。虽然我与他们未曾谋面,但是彼此都是熟悉的网友,他们的文章我都曾仔细拜读并多次请教过,其中的运维思想让我深深折服,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向他们当面请教。
  读者对象本书面向所有的运维工程师,无论是资深运维,还是刚入行的运维,相信都能从本书中获益。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如下几类:
  系统运维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数据库运维工程师业务运维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运维系统开发工程师及架构师云计算/虚拟化运维工程师其他对运维感兴趣的读者勘误和支持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您有更多宝贵的意见,欢迎关注我的订阅号“云技术实践”,然后在后台将您的宝贵意见发送给我。本书的勘误也会通过订阅号进行发布,关注订阅号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运维前线”是一个系列,欢迎在平时工作中积累了实战经验的广大运维工程师继续参与“运维前线”的写作,带来更多的干货分享!
  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在运维之路上互勉共进。
  致谢从开始构思到《运维前线》的出版,本书的创作过程犹如十月怀胎,期间也获得了无数的支持与肯定。借此机会,向所有为此奉献力量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参与本书写作的14位行业专家,他们在百忙之中伏案写作,将自己的经验共享给广大读者。能够和你们合作,我深感荣幸,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你们的专业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首席策划杨福川,编辑高婧雅、孙海亮。在近一年的时间中,你们的敬业精神不断地鼓舞着我前进,你们的鼓励、帮助和坚持引导了本书的完成。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七牛云。七牛云是我见过的最具技术气质的云服务企业,肩负“帮助开发者缩短从想法到产品的距离”的使命,立志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场景化PaaS服务。七牛云主张技术共享并热衷于技术的传播,发起架构师实践日,推出各类创业扶持计划,这些都是七牛云正在做的事。
  特别致谢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一批热心志愿者的协助,他们是陈家豪、曹学朋、邓荣兴、刘海文、李斯朗、韩海林,尤其刘海文做了大量的义务工作,在此特别感谢!
  

肖 力




  推 荐 序


  2011年,与吕桂华一起创立七牛云,现已服务50多万家企业。
  非常荣幸能受邀为本书作序。
  2011年我从盛大离职,创办了七牛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创企业和巨头们之间的力量相差悬殊,这滋生了创业扶持产业的出现与兴起。所谓创业扶持产业,从技术革新上看就是“云”,云服务让所有的初创企业有了和巨头们一样的基础设施。
  很快,云服务的时代就在预期中到来了。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业务知识能否胜任“新运维”的需求。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互联网中各类技术的革新总是很快的,无论你做哪一类工作,当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时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传统运维的革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如果你对运维知识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原地,那你离悬崖就不远了。
  云服务下的运维相较于传统服务器的模式,优势已相当明显。企业无需花费巨额的资金来购买新的服务器和托管机房的机位,就能够低成本、低风险地实现新增业务。同时,运维人员不再只能利用传统的网管手段来定位系统故障,他们可以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以及虚拟设备管理平台进行分析。
  此外,云服务的蓬勃发展也令互联网产业发生了巨变,互联网产业整体的蛋糕做大了,这使得其对运维的总体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对运维人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要知识与能力满足了岗位需求,你的待遇和发展就能上一个台阶。
  作为云服务行业以及创业公司的代表,七牛云深谙创业的艰辛。我们反复说,七牛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场景化的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平台,帮助开发者缩短从想法到产品的距离。我们打造了很多子产品,包括大数据、通用计算、云计算等。从我们发布产品的服务类型来看,第一类是对象存储服务,第二类是融合CDN服务,第三类是数据处理服务,第四类是直播云以及实时流网络LiveNet服务。
  《运维前线》这本书集合14位资深运维专家的实践经验,覆盖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运维的各个领域。其中所述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都和七牛云息息相关,这也正是我为本书作序的原因。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在本书第3章中讲到,动静分离的架构是基于Web开发的互联网服务中常见的架构的,它是指将数据库中的动态内容存储和文件存储分开,常见的做法是将动态内容存储在原有的数据库系统中,而将静态文件,如图片和音视频等,托管存储在七牛云提供的对象存储服务中,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维护不同类型的数据。
  在本书第12章中讲到,CDN 节点由于数量众多,承受的流量巨大,再加上国内网络的复杂度极高,因此真正商用CDN的建设有一定难度,并且硬件和运维成本都不低,因此一般而言,企业不会去自建CDN,而是选择七牛云这样的企业来解决问题。
  云服务的兴起改变了运维,而这种改变不会停止。
  云服务厂商可以将所有事情标准化,然后以服务的形式打包提供给客户。而运维人员将告别烦琐的工作内容,但是他们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职责——解决监控、评估、采购、报修等问题。
  当然,你如果在云服务厂商做运维工作,便需要对传统运维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许式伟 七牛云CEO。曾就职于金山、百度、盛大,拥有超过15年的技术积累,连续8年组织ECUG实效云计算开发组年会。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数据洪流中的定海神针:现代数据治理与安全实践》 在这个信息爆炸、数据指数级增长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资源。从海量用户行为轨迹到复杂的交易记录,从精密的传感器读数到零散的文本信息,数据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和体量涌入,塑造着商业决策、驱动着技术创新、甚至重塑着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孤岛林立、数据安全漏洞频发、数据合规性压力剧增。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洪流中,寻找到一根定海神针,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准确性、一致性、安全性和合规性,成为了摆在所有组织面前的迫切课题。 《数据洪流中的定海神针:现代数据治理与安全实践》并非一本关于日常系统维护或基础架构部署的书籍,它深入探讨的是一个更为宏观、更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如何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端到端的、能够应对复杂数据环境的数据治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坚不可摧的数据安全壁垒。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数据管理的迷雾,抵达清晰、有序、安全的数据新大陆。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理解现代数据治理的基石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从宏观视角出发,阐释为何现代数据治理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我们将深入剖析当前数据环境的复杂性,从数据量、数据种类、数据来源、数据流动速度等多个维度,描绘出数据洪流的真实面貌。接着,我们会系统性地梳理数据治理的核心概念,如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分类分级等,并详细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数据治理的战略意义: 我们将探讨数据治理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例如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优化业务流程效率、赋能精准营销、驱动产品创新、降低运营风险等。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数据治理并非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是与企业愿景和业务目标紧密相连的战略性工程。 数据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深入分析企业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使用和销毁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如数据噪音、重复数据、不一致数据、缺失数据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决策失误、合规风险暴露、客户信任度下降等负面影响。同时,也将揭示在这些挑战背后蕴藏的巨大机遇,例如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可以发掘隐藏的商业价值,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核心数据治理概念详解: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从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到最终的归档或销毁,每一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本书将提供可操作的指南,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元数据管理: 揭示元数据(数据的描述信息)的重要性,它如同数据的“身份证”,记录着数据的来源、定义、格式、权限、血缘关系等关键信息。本书将介绍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集中、权威的元数据仓库,实现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和有效追溯。 数据质量管理: 详细阐述提升数据质量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剖析、数据清洗、数据验证、数据监控等。我们将聚焦于如何建立持续的数据质量改进流程,从源头解决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的问题。 主数据管理(MDM): 强调在企业范围内构建统一、权威、可信的“主数据”(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核心实体信息)的重要性。本书将探讨MDM的实施策略、技术选型以及如何通过MDM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标准化与编目: 介绍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确保企业内部对数据的理解和使用保持一致。同时,也将阐述数据编目的实践,让数据像图书馆的书籍一样,可以被方便地查找、访问和引用。 第二部分:构建坚墙——现代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在拥有清晰的数据治理框架后,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数据安全防线,保护企业宝贵的数据资产免受内外威胁。我们将从威胁模型分析入手,深入探讨现代数据安全所面临的多元化风险,包括数据泄露、恶意攻击、内部滥用、勒索软件、供应链安全等。 威胁模型与风险评估: 系统性地分析当前主流的数据安全威胁,例如网络钓鱼、恶意软件、零日漏洞、DDoS攻击、内部威胁等。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全面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关键数据资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 深入讲解静态数据加密(如存储加密、数据库加密)和动态数据加密(如传输加密、应用层加密)的原理、技术选型和最佳实践。同时,我们将详细阐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等精细化访问控制模型,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 数据脱敏与匿名化: 在数据分析、开发测试等非生产环境中使用敏感数据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脱敏和匿名化处理,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本书将介绍多种脱敏技术,如遮蔽、替换、扰码、聚合等,并讨论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数据防泄漏(DLP)策略: 探讨如何实施数据防泄漏策略,监控和阻止敏感数据未经授权地离开组织边界。我们将深入分析DLP系统的功能,包括内容识别、策略定义、告警与阻断等,并提供实际部署和优化的建议。 安全审计与监控: 强调建立健全的安全审计机制,记录所有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操作行为。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对海量日志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告警,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计划,以及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是应对不可预见安全事件的关键。本书将详细阐述应急响应流程、团队组建、技术手段,以及如何设计可靠的备份和恢复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第三部分:融汇贯通——将数据治理与安全融入业务流程 《数据洪流中的定海神针》的第三部分,将重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数据治理和安全原则,转化为可执行的、融入日常业务流程的实践。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克服“知行合一”的挑战,真正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确保其安全性。 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安全与合规: 探讨如何在数据的创建、收集、存储、使用、共享、归档和销毁等每一个环节,都植入安全和合规的考量。例如,在数据收集阶段,就应考虑数据使用的目的和授权;在数据共享阶段,需要明确共享的范围和目的,并进行脱敏处理。 技术赋能:现代数据治理与安全工具箱: 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数据目录工具、数据质量平台、主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加密工具、DLP系统、SIEM系统等。本书将提供选型建议和实施要点,帮助读者构建适合自身需求的工具链。 组织与文化建设: 强调数据治理和安全并非仅是IT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跨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组织性工程。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数据治理委员会,明确各方职责,以及如何通过培训和宣导,塑造以数据为核心、安全为基石的企业文化。 合规性要求与应对: 深入解析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合规性法规,如GDPR、CCPA、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本书将从数据治理和安全的角度,提供应对这些法规的具体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合规的数据管理体系,避免法律风险。 持续改进与创新: 数据环境和安全威胁都在不断演进,因此,数据治理和安全体系也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审计和评估,并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和升级相关策略和技术。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数据洪流中的定海神针:现代数据治理与安全实践》旨在为企业决策者、IT管理者、数据工程师、安全专家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数据管理精髓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的指南。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 战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既阐述了数据治理与安全的宏观战略意义,又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和技术细节。 体系化与全局观: 从数据生命周期的全景视角出发,将数据治理与安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孤立的技术模块。 面向未来: 关注新兴的数据技术和安全威胁,为读者应对不断变化的数据环境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拒绝碎片化: 避免市面上常见的零散技巧和工具介绍,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 在数据洪流滚滚而来的今天,拥有强大的数据治理和安全能力,已成为组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将为您提供驾驭数据、守护数据、用好数据的智慧与力量,助您在数据浪潮中乘风破浪,成为真正的“数据舵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运维前线》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作为一名长期在互联网公司一线摸爬滚打的运维工程师,我深知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理论知识再丰富,如果不能落地到实际操作中,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罗列框架的理论书,而是真正从一线运维人员的视角出发,分享了大量真实世界的运维场景和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自动化运维”和“故障排查”的章节。在自动化方面,书中并没有仅仅介绍一些现成的工具,而是更侧重于如何设计和构建适合自己业务场景的自动化流程,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套高效的自动化运维体系。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自动化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实现。在故障排查方面,作者分享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试错成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沟通协作”和“知识沉淀”的内容,这恰恰是很多技术书籍容易忽略但又极其重要的部分。运维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知识共享,能够极大地提升团队的整体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运维前辈们用血泪和汗水换来的智慧和经验。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让你在面对各种复杂的运维挑战时,能够有章可循,游刃有余。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身处运维一线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中获得巨大的价值。

评分

《运维前线》这本书,说实话,在我拿到它之前,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运维的书籍太多了,大家都在说“云”、“自动化”、“DevOps”,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但这本书的标题——“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确实吸引了我。我就是一名一线运维,每天都在和机器、代码、用户打交道,疲于奔命是常态。所以,我更渴望的是那些真正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分享,而不是空洞的概念堆砌。当我打开这本书,逐字逐句地阅读时,我才发现,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干货”。作者没有卖弄那些高深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甚至有些“直白”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故障复盘”的那部分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发生故障后,可能只是简单地修复了,然后就匆匆进入下一个任务,很少有时间去做深入的复盘。这本书就强调了复盘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教我们如何从故障中学习,避免重复犯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复盘”,更是告诉你“怎么复盘”,复盘哪些维度,如何形成 actionable insights。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我开始尝试在团队内部推行这种更科学的故障处理流程。另外,书中关于“系统稳定性保障”的章节,也讲得非常到位。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只讲宏观的架构设计,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具体的性能调优、资源管理、应急响应的细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构建一个健壮、可靠的系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甚至能更自信地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性能瓶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遇到困难时,拍拍你的肩膀,然后告诉你“别怕,我当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看,这样处理就行了”。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一本技术书籍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这本《运维前线》真是我近期读过的最实在的一本书!作为一个在运维领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兵,我总觉得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讲一些浅尝辄止的套路,真正能打动我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但是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标题就透着一股“接地气”的劲儿,尤其是“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这句话,简直是直击我心。我满怀期待地翻开,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书中很多章节都像是在讲述我每天遇到的真实场景,那些在凌晨三点被告警电话惊醒的紧张,那些在客户面前为了稳定服务而焦头烂额的经历,那些无数次在排查疑难杂症中度过的夜晚,作者都用一种非常亲切、又极其专业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故障排查的部分,不仅仅是列出各种命令和工具,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过程,教会我如何像侦探一样去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某个深夜,面对着一堆密密麻麻的日志,一点点筛选、比对、分析的场景,书中的方法论让我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的排障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而且,书中对各种典型场景的案例分析,都非常贴合实际,无论是云环境下的弹性伸缩,还是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治理,亦或是安全性方面的防护措施,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著作,而是实实在在的“锦囊妙计”,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上手,解决棘手问题,让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每个初入运维行业的新人必备的“启蒙读物”,或者说是每一个想在运维领域深耕的“老司机”的“工具箱”。

评分

《运维前线》这本书,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在泛滥的技术书籍市场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我本身在技术领域也算是个“老司机”了,接触过不少书籍,但大多数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浅显,真正能够触及灵魂、引发思考的,少之又少。这本书的题目就很有吸引力,“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碰壁、需要解决的难题。翻开书,我并没有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图表和生硬的理论,而是看到了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分享着一个个宝贵的经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贴近读者,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给你传授“独门秘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构建高可用系统”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高可用”,而是深入分析了在高可用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坑,以及如何规避它们。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负载均衡,如何设计合理的容灾备份策略,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进行不停机维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对“运维监控”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只是教你如何使用监控工具,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监控体系,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运维技术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运维思维”的养成手册。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何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优化我们的运维工作。对于每一个想要在运维领域不断进步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都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运维前线》这本书,真是我的“及时雨”。作为一个在运维领域摸索了几年的人,我常常感觉自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只能依靠不断的尝试和错误来学习。市面上确实有不少关于运维的书籍,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往往语焉不详。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的标题就说明了一切——“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望的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发现书中的内容真的非常扎实。作者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领路人,一步一步地带领我走出迷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性能优化”和“容量规划”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但有时候又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只能盲目地去尝试各种优化手段。这本书就系统地讲解了如何从各个层面去分析和解决性能问题,包括应用层、数据库层、网络层等等,并且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容量规划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规划方法,帮助我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讲到的概念和方法。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分享他的“独门绝技”,每一个技巧都饱含着深厚的功底,每一个方法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实战检验。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的指引下,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时常翻阅的“案头必备”。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很好

评分

一直在用,产品真的不错,也相信京东的品质,配送也够快

评分

大概翻了下,感觉还不错。。。

评分

京东就是快,信赖,信赖,

评分

初学者,希望能给我帮助

评分

一次买了好多,半价促销,划算,而且这书也非常棒

评分

一堆,总共五十五元。。。

评分

已购买多次 相信京东 还不错……

评分

价格实惠,京东送货速度快,购物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