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

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保华,戴王剑,曹亚仑 著
图书标签:
  • Docker
  • 容器化
  • DevOps
  • 微服务
  • Linux
  • 云计算
  • 系统运维
  • 开发运维
  • 自动化部署
  • 虚拟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58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172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容器技术系列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热销书《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升级版,基于Docker 1.12及以上版本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与容器相关的知名开源项目,利用好这些优秀的开源平台,可以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使用Docker。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开发者案头必备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Docker基本原理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Docker的构建与操作,内容系统全面,可帮助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快速部署Docker应用。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基础入门、实战案例、进阶技能、开源项目,第一部分(第1~8章)介绍Docker与虚拟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安装、镜像、容器、仓库、数据卷,端口映射等;第二部分(第9~16章)通过案例介绍Docker的应用方法,包括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SSH服务的镜像、Web服务器与应用、数据库的应用、各类编程语言的接口、容器云等,还介绍了作者在容器实战中的思考与经验总结;第三部分(第17~21章)是一些进阶技能,如Docker核心技术实现原理、安全、高级网络配置、libernetwork插件化网络功能等;第四部分(第22~28章)介绍与容器开发相关的开源项目,包括Etcd、Docker Machine、Docker Compose、Docker Swarm、Mesos、Kubernetes等。

第2版参照Docker技术的新进展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与容器相关的知名开源项目,利用好这些优秀的开源平台,可以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受益。


  

作者简介

杨保华: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 IBM 资深研究员。主要负责核心系统方案的架构设计和研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等领域。他热爱开源文化,是容器、软件定义网络、区块链等开源技术的早期推广者,曾为 OpenStack、HyperLedger 等开源项目作出了贡献。个人主页为 https://yeasy.github.com。

戴王剑:资深架构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系统平台、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架构设计,负责过多个省级项目的架构设计。热衷于开源事业,积极推动开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曹亚仑:阿里云高级系统工程师(花名法喜),上云架构师,擅长云产品运维与云平台技术保障,对PaaS、IaaS层架构设计与实践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也是DevOps实践者与全栈开发者。微信allengaller,个人主页为allengaller.github.io。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入门

第1章 初识容器与Docker 3

1.1 什么是Docker 3

1.2 为什么要使用Docker 5

1.3 Docker与虚拟化 7

1.4 本章小结 9

第2章 核心概念与安装配置 10

2.1 核心概念 10

2.2 安装Docker 11

2.2.1 Ubuntu环境下安装Docker 12

2.2.2 CentOS环境下安装Docker 14

2.2.3 通过脚本安装 14

2.2.4 Mac OS环境下安装Docker 15

2.2.5 Windows环境下安装Docker 20

2.3 配置Docker服务 21

2.4 推荐实践环境 22

2.5 本章小结 22

第3章 使用Docker镜像 23

3.1 获取镜像 23

3.2 查看镜像信息 25

3.3 搜寻镜像 28

3.4 删除镜像 29

3.5 创建镜像 31

3.6 存出和载入镜像 32

3.7 上传镜像 33

3.8 本章小结 33

第4章 操作Docker容器 34

4.1 创建容器 34

4.2 终止容器 39

4.3 进入容器 40

4.4 删除容器 42

4.5 导入和导出容器 42

4.6 本章小结 44

第5章 访问Docker仓库 45

5.1 Docker Hub公共镜像市场 45

5.2 时速云镜像市场 47

5.3 搭建本地私有仓库 48

5.4 本章小结 50

第6章 Docker数据管理 51

6.1 数据卷 51

6.2 数据卷容器 52

6.3 利用数据卷容器来迁移数据 53

6.4 本章小结 54

第7章 端口映射与容器互联 55

7.1 端口映射实现访问容器 55

7.2 互联机制实现便捷互访 57

7.3 本章小结 59

第8章 使用Dockerfile创建镜像 60

8.1 基本结构 60

8.2 指令说明 62

8.3 创建镜像 67

8.4 使用.dockerignore文件 67

8.5 最佳实践 67

8.6 本章小结 68

第二部分 实战案例

第9章 操作系统 71

9.1 BusyBox 71

9.2 Alpine 72

9.3 Debian/Ubuntu 74

9.4 CentOS/Fedora 76

9.5 本章小结 77

第10章 为镜像添加SSH服务 78

10.1 基于commit命令创建 78

10.2 使用Dockerfile创建 80

10.3 本章小结 82

第11章 Web服务与应用 83

11.1 Apache 83

11.2 Nginx 87

11.3 Tomcat 88

11.4 Jetty 92

11.5 LAMP 93

11.6 CMS 94

11.6.1 WordPress 94

11.6.2 Ghost 96

11.7 持续开发与管理 96

11.7.1 Jenkins 97

11.7.2 Gitlab 98

11.8 本章小结 99

第12章 数据库应用 100

12.1 MySQL 100

12.2 MongoDB 102

12.2.1 使用官方镜像 102

12.2.2 使用自定义Dockerfile 104

12.3 Redis 106

12.4 Memcached 108

12.5 CouchDB 108

12.6 Cassandra 109

12.7 本章小结 110

第13章 分布式处理与大数据平台 111

13.1 RabbitMQ 111

13.2 Celery 113

13.3 Hadoop 114

13.4 Spark 115

13.4.1 使用官方镜像 116

13.4.2 验证 116

13.5 Storm 117

13.6 Elasticsearch 119

13.7 本章小结 120

第14章 编程开发 121

14.1 C/C++ 121

14.1.1 GCC 121

14.1.2 LLVM 122

14.1.3 Clang 122

14.2 Java 123

14.3 Python 124

14.3.1 使用官方的Python镜像 124

14.3.2 使用PyPy 124

14.4 JavaScript 125

14.5 Go 127

14.5.1 搭建并运行Go容器 127

14.5.2 Beego 130

14.5.3 Gogs:基于Go的Git服务 130

14.6 PHP 130

14.7 Ruby 132

14.7.1 使用Ruby官方镜像 132

14.7.2 JRuby 133

14.7.3 Ruby on Rails 134

14.8 Perl 135

14.9 R 136

14.10 Erlang 138

14.11 本章小结 140

第15章 容器与云服务 141

15.1 公有云容器服务 141

15.1.1 AWS 141

15.1.2 Google Cloud Platform 142

15.1.3 Azure 143

15.1.4 腾讯云 144

15.1.5 阿里云 144

15.1.6 华为云 144

15.1.7 UCloud 145

15.2 容器云服务 145

15.2.1 基本要素与关键特性 146

15.2.2 网易蜂巢 146

15.2.3 时速云 147

15.2.4 Daocloud 148

15.2.5 灵雀云 148

15.2.6 数人云 149

15.3 阿里云容器服务 150

15.4 时速云容器平台 151

15.5 本章小结 153

第16章 容器实战思考 154

16.1 Docker为什么会成功 154

16.2 研发人员该如何看容器 155

16.3 容器化开发模式 156

16.4 容器与生产环境 158

16.5 本章小结 160

第三部分 进阶技能

第17章 Docker核心实现技术 163

17.1 基本架构 163

17.2 命名空间 165

17.3 控制组 167

17.4 联合文件系统 169

17.5 Linux网络虚拟化 171

17.6 本章小结 174

第18章 配置私有仓库 175

18.1 安装Docker Registry 175

18.2 配置TLS证书 177

18.3 管理访问权限 178

18.4 配置Registry 181

18.4.1 示例配置 181

18.4.2 选项 183

18.5 批量管理镜像 188

18.6 使用通知系统 190

18.6.1 相关配置 190

18.6.2 Notif?ication的使用场景 192

18.7 本章小结 193

第19章 安全防护与配置 194

19.1 命名空间隔离的安全 194

19.2 控制组资源控制的安全 195

19.3 内核能力机制 195

19.4 Docker服务端的防护 197

19.5 更多安全特性的使用 197

19.6 使用第三方检测工具 198

19.6.1 Docker Bench 198

19.6.2 clair 199

19.7 本章小结 199

第20章 高级网络功能 201

20.1 网络启动与配置参数 201

20.2 配置容器DNS和主机名 203

20.3 容器访问控制 204

20.4 映射容器端口到宿主主机的实现 206

20.5 配置docker0网桥 207

20.6 自定义网桥 208

20.7 使用OpenvSwitch网桥 209

20.8 创建一个点到点连接 211

20.9 本章小结 212

第21章 libnetwork插件化网络功能 213

21.1 容器网络模型 213

21.2 Docker网络相关命令 215

21.3 构建跨主机容器网络 216

21.4 本章小结 219

第四部分 开源项目

第22章 Etcd——高可用的键值数据库 223

22.1 简介 223

22.2 安装和使用Etcd 224

22.3 使用etcdctl客户端 228

22.3.1 数据类操作 230

22.3.2 非数据类操作 233

22.4 Etcd集群管理 236

22.4.1 构建集群 236

22.4.2 集群参数配置 238

22.5 本章小结 240

第23章 Docker三剑客之Docker Machine 241

23.1 简介 241

23.2 安装Machine 241

23.3 使用Machine 243

23.4 Machine命令 244

23.5 本章小结 247

第24章 Docker三剑客之Docker Compose 248

24.1 简介 248

24.2 安装与卸载 249

24.3 Compose命令说明 252

24.4 Compose环境变量 257

24.5 Compose模板文件 257

24.6 Compose应用案例一:Web负载均衡 266

24.7 Compose应用案例二:大数据Spark集群 271

24.8 本章小结 273

第25章 Docker三剑客之Docker Swarm 274

25.1 简介 274

25.2 安装Swarm 275

25.3 使用Swarm 277

25.4 使用其他服务发现后端 281

25.5 Swarm中的调度器 282

25.6 Swarm中的过滤器 284

25.7 本章小结 286

第26章 Mesos——优秀的集群资源调度平台 287

26.1 简介 287

26.2 Mesos安装与使用 288

26.3 原理与架构 296

26.3.1 架构 296

26.3.2 基本单元 297

26.3.3 调度 297

26.3.4 高可用性 298

26.4 Mesos配置项解析 299

26.4.1 通用项 299

26.4.2 master专属项 299

26.4.3 slave专属项 301

26.5 日志与监控 304

26.6 常见应用框架 306

26.7 本章小结 307

第27章 Kubernetes——生产级容器集群平台 308

27.1 简介 308

27.2 核心概念 309

27.2.1 集群组件 311

27.2.2 资源抽象 312

27.2.3 辅助概念 315

27.3 快速体验 318

27.4 安装部署 322

27.5 重要组件 331

27.5.1 Etcd 332

27.5.2 kube-apiserver 332

27.5.3 kube-scheduler 333

27.5.4 kube-controller-manager 333

27.5.5 kubelet 334

27.5.6 kube-proxy 335

27.6 使用kubectl 337

27.6.1 获取kubectl 337

27.6.2 命令格式 337

27.6.3 全局参数 338

27.6.4 子命令 339

27.7 网络设计 351

27.8 本章小结 353

第28章 其他相关项目 354

28.1 平台即服务方案 354

28.1.1 Deis 354

28.1.2 Flynn 355

28.2 持续集成平台Drone 355

28.3 容器管理 357

28.3.1 Citadel 357

28.3.2 Shipyard 358

28.3.3 DockerUI 358

28.3.4 Panamax 358

28.3.5 Seagull 359

28.3.6 Dockerboard 361

28.4 编程开发 362

28.5 网络支持 363

28.5.1 pipework 363

28.5.2 Flannel 364

28.5.3 Weave Net 364

28.5.4 Calico 365

28.6 日志处理 366

28.6.1 Docker-Fluentd 366

28.6.2 Logspout 367

28.6.3 Sematext-agent-docker 368

28.7 服务代理工具 368

28.7.1 Traefik 369

28.7.2 Muguet 370

28.7.3 nginx-proxy 370

28.8 标准与规范 372

28.9 其他项目 375

28.9.1 CoreOS 375

28.9.2 OpenStack支持 375

28.9.3 dockerize 376

28.9.4 Unikernel 378

28.9.5 容器化的虚拟机 378

28.10 本章小结 379

附录

附录A 常见问题总结 382

附录B Docker命令查询 388

附录C 参考资源链接 393


前言/序言

Preface 第2版前言

自云计算步入市场算起,新一代计算技术刚好走过了第一个十年。

在过去十年里,围绕计算、存储、网络三大基础服务,围绕敏捷服务和规模处理两大核心诉求,新的概念、模式和工具争相涌现。这些创新的开源技术成果,提高了整个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门槛,让“互联网+”成为可能。

如果说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让互联网络的虚拟化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那么容器技术的出现,毫无疑问称得上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又一大创新。从Linux Container到Docker,看似是计算技术发展的一小步,却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性突破。容器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体验上的改进,更多的是新的开发模式、新的应用场景、新的业务可能……

容器技术自身在快速演进的同时,笔者也很欣喜地看到,围绕着容器的开源生态系统越发繁盛。Docker三剑客Machine、Compose、Swarm相辅相成,集团作战;搜索巨人则推出Kubernetes,领航新一代容器化应用集群平台;还有Mesos、CoreOS,以及其他众多的开源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弥补了现有容器技术栈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容器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容器技术在更多领域的竞争力。

在第2版中,笔者参照容器技术最新进展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增加了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与容器相关的知名开源项目,利用好这些优秀的开源平台,可以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受益。

成书之际,Docker发布了1.13版本,带来了更稳定的性能和更多有趣的特性。

再次感谢容器技术,感谢开源文化,希望开源技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贡献!

最后,IBM中国研究院的刘天成、李玉博等帮忙审阅了部分内容,在此表达最深厚的感谢!


杨保华

2016年12月于北京



第1版前言 Preface

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一百个虚拟机,肯定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而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一千个Docker容器,这已经成为现实。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昔日的天方夜谭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

多年的研发和运维(DevOps)经历中,笔者时常会碰到这样一个困境: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运行的软件越来越复杂,环境配置问题所造成的麻烦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源社区推出过不少优秀的工具。这些方案虽然在某些程度上确能解决部分“燃眉之急”,但是始终没有一种方案能带来“一劳永逸”的效果。

让作为企业最核心资源的工程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各种环境和配置引发的 Bug,这真的正常吗?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最初,程序设计人员需要直接操作各种枯燥的机器指令,编程效率之低可想而知。高级语言的诞生,将机器指令的具体实现成功抽象出来,从此揭开了计算机编程效率突飞猛进的大时代。那么,为什么不能把类似的理念(抽象与分层)也引入到现代的研发和运维领域呢?

Docker无疑在这一方向上迈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一步。笔者在刚接触Docker时,就为它所能带来的敏捷工作流程而深深吸引,也为它能充分挖掘云计算资源的效能而兴奋不已。我们深信,Docker的出现,必将给DevOps技术,甚至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笔者曾尝试编写了介绍Docker技术的中文开源文档。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竟收到了来自全球各个地区超过20万次的阅读量和全五星的好评。这让我们看到国内技术界对于新兴开源技术的敏锐嗅觉和迫切需求,同时也倍感压力,生怕其中有不妥之处,影响了大家学习和推广Docker技术的热情。在开源文档撰写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在生产实践中到底怎么用Docker才是合理的?在“华章图书”的帮助下,终于有了现在读者手中的这本书。

与很多技术类书籍不同,本书中避免一上来就讲述冗长的故事,而是试图深入浅出、直奔主题,在最短时间内让读者理解和掌握最关键的技术点,并且配合实际操作案例和精炼的点评,给读者提供真正可以上手的实战指南。

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Docker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这部分将让读者对Docker技术能做什么有个全局的认识;第二部分将具体讲解各种典型场景的应用案例,供读者体会Docker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秘诀;第三部分将讨论一些偏技术环节的高级话题,试图让读者理解Docker在设计上的工程美学。最后的附录归纳了应用Docker的常见问题和一些常用的参考资料。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阅读重点。全书主要由杨保华和戴王剑主笔,曹亚仑写作了编程开发和实践之道章节。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官方网站上的部分文档,并得到了DockerPool技术社区网友们的积极反馈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成稿之际,Docker已经发布了增强安全特性的1.3.2版本。衷心祝愿Docker及相关技术能够快速成长和成熟,让众多IT从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加健康、更加美好!


作者于2014年11月



《云原生时代的基石:容器化技术深度探索与实践指南》 在这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软件的交付、部署和管理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微服务架构的兴起,对应用的弹性、可伸缩性和敏捷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驱动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正是以容器化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容器化技术的底层原理,揭示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与运维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实践方法论,帮助读者掌握驾驭这一强大工具的技能,从而构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竞争力的云原生应用。 第一部分:容器化技术的核心解析 在深入实践之前,理解容器化技术的本质至关重要。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零开始,构建对容器技术坚实的基础认知。 操作系统层面的隔离机制: 我们将详细探讨Linux内核提供的namespace和cgroup两大核心技术。namespace如何实现进程、网络、文件系统等资源的隔离,让每个容器拥有独立的工作空间;cgroup又如何限制和分配CPU、内存、I/O等资源的消耗,防止“邻居”间的资源争夺,确保容器的稳定运行。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直观理解这些隔离机制的工作原理。 镜像的构建与分发: 容器的生命周期始于镜像。本部分将深入剖析镜像的Layered Filesystem(分层文件系统)机制,理解其高效的存储与共享原理,以及如何通过UnionFS(联合文件系统)将多个Read-only Layer(只读层)叠加,形成一个可写的容器文件系统。我们将学习如何编写Dockerfile,这是一个定义镜像构建步骤的DSL(领域特定语言),掌握指令的最佳实践,例如RUN, COPY, ADD, EXPOSE, CMD, ENTRYPOINT等,以及如何利用多阶段构建(Multi-stage Builds)来优化镜像大小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将探讨Docker Hub、Harbor等镜像仓库的作用,以及如何高效地构建、推送和拉取镜像。 容器的生命周期与管理: 理解容器的创建、启动、停止、删除等生命周期过程。我们将学习Docker CLI(命令行接口)提供的丰富命令,如`docker run`, `docker ps`, `docker logs`, `docker exec`等,掌握对单个容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同时,我们会讨论容器的端口映射、数据卷(Volumes)和Bind Mounts在实现数据持久化和共享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docker inspect`等命令查看容器的详细配置信息。 网络模型: 容器之间的通信和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是实现分布式应用的关键。本部分将深入介绍Docker的网络模式,包括bridge(桥接)、host(主机)、none(无)以及overlay(叠加)网络。我们将详细讲解bridge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Docker的虚拟网桥、iptables规则的自动配置,以及如何实现容器间的通信和端口映射。对于更复杂的跨主机容器通信,我们将重点介绍overlay网络,并为后续的容器编排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容器编排与规模化部署 单个容器的灵活性毋庸置疑,但当应用规模化、复杂化时,管理成百上千个容器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容器编排工具应运而生,它们能够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管理和网络连接。 Kubernetes:云原生时代的“操作系统”: Kubernetes(简称K8s)无疑是当前最流行、最强大的容器编排平台。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和架构。我们将深入讲解Pod( the smallest deployable units of computing which can be created, scheduled, and managed)的含义及其在Kubernetes中的地位,Pod模板、Pod的生命周期(Pending, Running, Succeeded, Failed, Unknown)。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Deployment(用于部署无状态应用)、StatefulSet(用于部署有状态应用,如数据库)以及DaemonSet(确保每个节点都运行一个Pod副本)等核心控制器,理解它们如何实现应用的声明式部署、滚动更新、回滚和扩缩容。 Kubernetes的网络与存储: 我们将探讨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包括Pod IP、Service IP,以及Service(一种抽象,用于暴露一组Pod作为网络服务)的概念,如ClusterIP, NodePort, LoadBalancer等,理解它们如何实现Pod的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同时,我们将深入Kubernetes的存储解决方案,包括PersistentVolume(PV)和PersistentVolumeClaim(PVC)的抽象,以及StorageClass(动态地创建PV)的使用,为容器化应用提供持久化的存储能力。 Kubernetes的可观察性与安全性: 应用的稳定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监控和日志管理。本部分将介绍Kubernetes的监控方案,如Prometheus和Grafana,以及如何收集容器和集群的指标。日志的集中化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将探讨Fluentd/Fluent Bit等日志收集器以及ELK/Loki等日志聚合与分析方案。在安全性方面,我们将讲解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的概念,如何实现精细化的权限控制,以及Secret(用于存储敏感信息)和ConfigMap(用于存储非敏感配置)的使用。 Helm:Kubernetes的包管理器: 对于复杂的Kubernetes应用部署,Helm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本部分将介绍Helm的核心概念,如Chart(一个预先配置好的Kubernetes资源集合)、Release(一个Chart的运行实例)以及Repository(存储Charts的地方)。我们将学习如何安装和使用Helm,以及如何编写自定义的Helm Chart来打包和管理自己的应用。 第三部分:容器化实践与进阶应用 掌握了基础理论和编排工具,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实践,解决实际生产环境中遇到的挑战,并探索容器化技术的更广阔应用场景。 CI/CD与容器化: 持续集成(CI)和持续交付/部署(CD)是现代软件开发的核心流程。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将容器技术融入CI/CD流水线。我们将以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等主流CI/CD工具为例,演示如何构建自动化流程,从代码提交到镜像构建、推送到仓库,再到Kubernetes集群的部署,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交付。 容器安全: 容器化应用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将深入探讨容器安全的不同层面,包括镜像安全(如Clair, Trivy等镜像扫描工具)、运行时安全(如Falco等入侵检测系统)以及Kubernetes集群的安全加固(如Pod Security Policies, Network Policies等)。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安全的镜像,如何限制容器的运行时权限,以及如何保护敏感数据。 微服务与容器化: 微服务架构与容器化技术是天作之合。本部分将讨论如何利用容器化技术来更好地支持微服务架构。我们将探讨服务发现、API网关(如Kong, Traefik)在微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Istio等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来统一管理微服务间的通信、安全和可观察性。 其他容器化技术与未来趋势: 除了Docker和Kubernetes,容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技术。本部分将简要介绍containerd, CRI-O等容器运行时接口(CRI),以及rkt等容器技术。同时,我们将展望容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Serverless Containers, WebAssembly (Wasm) 与容器的结合,以及边缘计算中的容器应用等。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每一章节都将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案例相结合,让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动手操作,掌握实际技能。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从基础的容器概念到复杂的编排系统,内容层层递进,确保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 面向实战: 聚焦于解决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问题,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前沿技术覆盖: 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介绍最新的容器化技术和理念。 无论您是希望拥抱云原生时代的开发者,还是负责维护和优化线上服务的运维工程师,亦或是对容器化技术充满好奇的技术探索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容器化技术探索之旅,构建更强大的软件系统,迎接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拿到《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的时候,我原本没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 Docker 的书籍已经不少了,很多都写得比较枯燥或者过于理论化,很难真正落地。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它的讲解方式更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新概念时,都会立刻配上生动的代码示例,并且详细地解释每行代码的作用。这让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喜欢边学边练的读者来说,感觉非常受用。我迫不及待地跟着书中的例子,在本地搭建了一个个 Docker 环境,体验了镜像的构建、容器的运行、数据的持久化等等。其中关于 Dockerfile 的最佳实践部分,我感觉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如何写出更精简、更高效的 Dockerfile,这对于优化镜像大小和构建速度至关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对网络配置的讲解也比较深入,这往往是初学者容易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一环。目前为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而且非常注重实践,这正是我需要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 IT 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这本书无疑给我带来了一股清流。我之前在工作中接触过 Docker,但一直是用得比较零碎,更多的是别人搭建好的环境,自己只是简单地启动和停止容器。拿到这本书,我抱着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心态去阅读,但很快就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用”,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用”,并且讲解了背后的原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 Docker 网络模式的详细分析,以前对 bridge、host、none 等模式总是有些模糊,这本书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示例,让我彻底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景。另外,书中对 Docker 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资源限制以及健康检查等方面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都是保证应用稳定运行的关键。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在 Docker 技术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并且善于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学习,感觉非常踏实。

评分

我对《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的评价是,它非常适合那些想要系统学习 Docker,并且希望能够快速上手的读者。书中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基础概念的介绍,到实际案例的演示,再到一些进阶主题的探讨,层层递进,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ed。我个人特别看重书籍中关于 Docker 性能调优和故障排查的章节,这对于应对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挑战至关重要。书中给出的不少调试技巧和排查思路,感觉都非常实用,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此外,这本书在介绍 Docker 的生态系统方面也做得很好,比如对 Kubernetes 和 Docker Swarm 的简要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对容器编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我发现书中对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也比较周全,比如如何构建安全的 Docker 镜像,如何管理敏感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能够指导我一步一步地掌握 Docker 的精髓,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我的技术能力。

评分

刚拿到这本《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还真是有点小激动。我一直对容器化技术很感兴趣,但之前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博客和教程,感觉总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听说这本书评价不错,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翻开目录,感觉内容很全面,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再到进阶的内容,都涵盖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 Docker Compose 和 Kubernetes 的章节很感兴趣,这两块内容感觉是现代 DevOps 体系中非常核心的部分。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 Docker 的核心技术,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我自己的实际项目中,提升开发和部署的效率。以前在部署应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环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调试起来非常痛苦。Docker 的出现,据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应用打包到容器里,无论在哪个环境中都能保持一致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种“一次构建,随处运行”的体验。另外,书中关于容器安全的部分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是至关重要的。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 Docker 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对《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 第2版》的初步印象是,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不像有些书籍,纯粹堆砌概念,让人读了等于没读;也不像有些书籍,只提供代码片段,却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这本书从 Docker 的基本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各种核心概念,然后迅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微服务架构下 Docker 部署的讲解,这正是目前很多公司都在探索的方向。书中对于如何构建高可用、可伸缩的 Docker 集群,以及如何利用 Docker 来简化 CI/CD 流程,都给出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详细的步骤。我感觉,对于有一定开发经验,但对 Docker 还不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对 Docker 的全局观。我对于书中关于多阶段构建和如何优化镜像层级的技巧特别感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应用部署的效率和成本。此外,书中对 Docker Registry 的使用和管理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构建私有镜像仓库或者管理公共镜像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感觉,学完之后,真的可以“实战”起来。

评分

挺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京东正版,送货快,小哥,服务态度好,谢谢京东精通的书,既便宜,有实惠,价格也合适,然后是正版,包装,送货,服务,一条龙特别好

评分

买了好多本书,活动还是很划算的,书也不错,印刷清晰,挺好的。

评分

封面是脏的,竟然还包了皮,包皮的时候都不看吗?

评分

抱歉,评价来迟了(不找借口就是太懒了)。自从上了京东自营后,就一直喜欢来京东购物,已经买了十几本书了,质量没得说。相信京东自营,希望越来越好。自营必是正品。还有不得不说京东快递,我太喜欢了。我们这也就只有京东始终做到送货上门。感谢快递员每次都送门口。您辛苦了。谢谢您。

评分

公司工会为员工们谋福利,买的都是大家想看的书。京东的价格也比书店便宜很多,而且支付方式全面,付款前的保留期限也可以,就选择在京东买啦,而且送货就是快

评分

很好很强大,还要在京东买买买

评分

书很好,很不错?,内容很详细。

评分

书很好,讲的很不错,618撸的很便宜,快递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