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打击乐:打击乐写作综合指南

怎样写打击乐:打击乐写作综合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塞缪尔·所罗门 著,郭小虎,乔春来,宋杨 译
图书标签:
  • 打击乐
  • 作曲
  • 编曲
  • 音乐创作
  • 音乐理论
  • 乐器演奏
  • 音乐教育
  • 节奏
  • 音乐写作
  • 打击乐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52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3440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怎样写打击乐:打击乐写作综合指南》呈现了那些迄今为止已在西方作曲实践中形成一定标准的打击乐发展成果,且阐述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在演出中实现的。《怎样写作打击乐》一书从打击乐演奏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将作曲家的意图与演奏员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工具来创造出更具新意和技巧性的打击乐作品。因此它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配器法教程,更是一本便于所有作曲家和初学者写作打击乐部分的指导手册,对很多棘手或疑惑的问题都做了坦诚的介绍和详细的讨论。它为充实管弦乐写作作出了确实的贡献。 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

  前四章应用于全体打击乐组。

  1.乐器基础知识:本章对基础知识、乐器选择、乐队编制、音乐会作品、发声方式等都有所探索。这些对一部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2.基础记谱知识:对关于打击乐谱面书写的规则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怎样生成分谱和总谱、怎样为多个打击乐器安排谱面以及怎样处理发音、表情记号、音符长度、特殊奏法标记等问题进行指导。

  3.槌:对每一种槌进行描述,如其特殊用途、特殊奏法及如何在一个音乐片段中变换使用等问题。

  4.音色:对于能够影响打击乐器音色变化的物理因素进行解释。

  接下来的五个章节对具体的打击乐乐器类型进行讨论。

  5.鼓类打击乐器

  6.键盘类打击乐器

  7.金属类打击乐器

  8.木制类打击乐器

  9.其他种类的打击乐器


作者简介

  塞缪尔·所罗门,

  打击乐演奏家塞缪尔·所罗门现任教于波士顿音乐学院、波士顿大学以及卜坦格尔伍德学院,同时也是打击乐艺术协会马萨诸塞州分会主席。他的著作《怎样写打击乐》获得了全世界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挥的赞誉,现有三种语言译本。他还撰写了三本打击乐演奏法著作,并且编著了两本打击乐练习曲、独奏曲集。所罗门是“Yesaroun’ Duo” 和 “Line C3”打击乐团的创始人。2005至2010年他曾任哈佛大学常驻打击乐演奏家,2003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纽约室内乐团首席定音鼓演奏家。他还作为独奏、室内乐打击乐演奏家与通用唱片公司(GM)、奥尔巴尼唱片公司(Albany)、镇区唱片公司(Bedroom Community)和扎迪克唱片公司(Tzadik labels)合作。此外,他还在马修·巴尼的电影《绘画抑制9》中,为比约克创作的音乐录音。您可以登录网站www.szsolomon.com了解更多关于所罗门的信息。


  译者简介

  郭小虎,

  郭伟国(又名:郭小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配器教研室主任。任教以来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荣誉,也曾多次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荣誉。1998年由国家文化部派往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高等音乐学院研修作曲。作品涉猎管弦乐、室内乐、轻音乐。

目录

导 论 1

一、本书是如何构成的 1

二、与打击乐演奏家合作 2

三、本书没有涉及的问题 3

1.乐理知识 3

2.音色描述 3

3.与打击乐组相关的 3

4.历 史 3

5.字 典 3

6.不同的演奏风格 4

7.鼓乐队 4

四、明确定位 4

五、作品引用 4

六、乐器范围 4

1.鼓类打击乐器 5

2.键盘类打击乐器 5

3.金属类打击乐器 5

4.木制类打击乐器 5

5.五花八门的打击乐器 5

七、读本书的价值 5

八、术 语 6

九、装 置 6

十、设 置 6

十一、槌 法 6

十二、置物桌、置物台、槌台 6

第一章 预 置 7

一、乐器选择 7

1.过量的配置 7

2.大型编制和彩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8

3.视 觉 8

4.噪 音 9

5.预 算 9

6.空 间 9

7.常被演奏的作品 9

8.外来乐器 10

9.电声打击乐器 10

10.不常演奏的打击乐器 11

二、多位演奏员合作 11

1.预 置 11

2.声部设计 12

三、定音鼓演奏员 13

四、百老汇乐池 13

五、非打击乐演奏员演奏打击乐器 13

六、托架与台子 14

七、打击乐演奏员可以演奏到多快 14

1.通常条件下影响演奏员速度的状况 14

2.精准的速度 15

八、非常规记谱方式——音乐常常是需要被记忆的 16

九、力 度 17

十、演奏员的生理极限与手的颤抖 17

十一、乐器间距 17

十二、带踏板的乐器 18

十三、带着手提式乐器移动 18

十四、戴着耳机工作 19

十五、由不同音色构成的旋律线条与对位线条 19

十六、同类乐器加倍构成的特殊乐器 20

十七、音高变化 21

十八、颤 音 21

十九、共鸣现象 22

二十、增加乐器的体积 23

第二章 乐 谱 25

一、乐器表 25

二、乐器音高的记谱 26

三、乐器摆放位置示意图 27

四、乐器名缩写 29

五、语言选择 29

●符号表示法 30

六、打击乐演奏员用谱的三种方式 30

1.直接使用总谱 30

2.使用按演奏员分配乐器的总谱 33

3.使用常规的分谱 34

七、两份分谱 35

八、手写分谱与打谱分谱的比较 35

九、提示声部 35

十、总谱中的打击乐组 35

十一、无确定音高乐器的记谱 36

1.谱 表 36

2.符 头 38

3.在无确定音高的谱表上增加有确定音高的谱表 39

4.怎样在五线谱上标注乐器 40

5.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41

十二、谱 号 42

十三、调 号 43

十四、偶然乐器(为不确定的乐器谱曲) 43

十五、模糊记谱 44

十六、恢复常规奏法 44

十七、力 度 45

十八、滚 奏 45

1.在一个平面上的滚奏 45

2.在两个平面上的滚奏 47

3.在四个平面上的滚奏 47

4.单手滚奏 49

5.在三个平面上的滚奏 51

6.从之前敲击的共鸣中开始的滚奏 51

十九、在打击乐器上拉奏 52

二十、连线与表情 54

二十一、闷 击 54

二十二、时 值 55

1.精确或者不精确的音符时值标记 55

2.止音踏板 57

3.止 音(又称消音,抑制音) 58

4.使乐器持续发音的方法 59

二十三、来自不同地域的声音 59

第三章 槌 61

一、是否需要指明槌的种类 61

二、槌的术语 61

三、有关槌的基本问题 62

1.极限音区的问题 63

2.槌的击打技巧 63

四、槌杆和槌尾 64

五、鼓 槌 67

六、包头槌 67

七、三角铁槌、纺织针 69

八、刷 子 69

九、管钟锤 70

十、束 棒 70

十一、手 71

十二、将槌像乐器一样使用 71

第四章 音 色 73

一、影响音色的因素 73

1.力 度 73

2.槌 73

3.击打的位置 74

4.止 音 74

二、无确定音高的乐器(不确定音高的乐器) 75

三、钹和锣的特殊音色 76

四、五花八门的音色效果 77

第五章 鼓类打击乐器 79

一、用鼓槌在鼓上敲击 79

二、用包头槌在鼓上敲击 81

三、用手在鼓上敲击 81

四、在边圈或鼓壳上演奏 83

五、鼓面的击打位置 83

六、止 音——见“记谱”和“音色”相关章节 84

七、鼓的型号 84

八、双面鼓 84

九、音高变化 85

十、编制中各种各样的鼓 85

十一、鼓的常用写作方式 86

十二、不同种类的鼓 87

1.定音鼓 87

(1)音 域 88

(2)调 音 89

(3)多位定音鼓演奏员的合作 90

(4)已被弃用的记谱方法 90

2.定音鼓的延伸技术 91

(1)泛 音 91

(2)共鸣现象——见“预置”章节 91

(3)敲击鼓架 91

(4)经过改装的定音鼓 91

(5)作为无确定音高乐器的定音鼓 92

3.通通鼓、小鼓、响弦军鼓、中鼓、蒂姆巴尔鼓、可转通通鼓、           邦戈鼓、康嘎鼓、铃鼓 92

(1)小 鼓 93

(2)中鼓和蒂姆巴尔鼓 94

(3)可转通通鼓 94

(4)邦戈鼓与康嘎鼓 95

(5)其他种类鼓 95

4.中东手鼓、非洲手鼓、摩洛哥手鼓 95

5.大 鼓 96

6.架子鼓 97

第六章 键盘类打击乐器 99

一、音 域 99

1.马林巴 99

2.颤音琴 100

3.木 琴 101

4.钟 琴 101

5.古 钹 102

6.管 钟 103

二、共鸣管 103

三、踏 板 103

四、颤音琴的马达 103

五、从乐器上取下音键 104

六、用槌击打乐器的通常写法 105

1.大指和小指 105

2.管钟的常规写法 109

七、将乐器并置摆放 109

八、滚 奏 111

九、平衡问题 111

十、泛音干扰 111

十一、钟琴与古钹的华彩式写法 112

十二、作为颤音琴延伸音域的钟琴 112

十三、多位演奏员合作 112

十四、特殊奏法 113

1.在音键边缘敲击 113

2.滑 音 113

3.边缘点 114

4.泛 音 115

5.口 颤 115

6.管钟颤音 116

7.变化音高 116

8.音 块 116

9.经过改装的乐器 117

10.马林击奏 117

11.教堂钟声效果 117

十五、其他演奏技术 117

第七章  金属类打击乐器 119

一、钹 119

1.多个钹的使用 119

2.吊 钹 120

(1)特殊的吊钹 120

(2)踩 钹 121

3.对 钹 122

(1)延 音 123

(2)演奏时拿起和放下对钹所需要的时间 123

(3)速 度 123

(4)演奏法 123

(5)滚 奏 123

(6)在踩钹上装配对钹钹片 124

(7)在大鼓上附加钹片 124

二、锣 124

1.大 锣 125

2.铓 锣 125

3.风 锣 126

4.京 锣 126

5.锣的其他种类 126

6.锣 架 127

三、三角铁 127

四、牛铃、阿果果铃、阿尔卑斯牛铃 128

五、日本寺钵、搅拌碗 129

六、制动鼓、乐砧、金属管 130

七、雷鸣器 131

八、钢 鼓 131

九、特殊效果 132

1.刮 奏 132

2.水 乐 132

3.预置乐器 133

第八章 木制类打击乐器 135

一、盒梆、木鱼和木鼓 135

二、响 棒 136

三、木板鼓 136

四、箱 鼓 136

第九章 五花八门的打击乐器 137

前言/序言

  前 言

  20、21世纪的大部分作曲家都把打击乐作为其管弦乐作品构思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对各类打击乐器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塞缪尔·所罗门(Samuel Solomon)的新书《怎样写打击乐》之所以受到作曲家们的欢迎,是因为它深入地解释了很多管弦乐配器的难点。本书对相关打击乐乐器大量的奥秘和详细知识进行了讨论和阐述,如槌的使用类型、打击乐组的特殊编制等其他相关话题。《怎样写打击乐》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配器法课本,更是一本便于所有作曲家和初学者写作打击乐部分的指导手册。我认为,由于作者是一位对本书的大部分谱例都演出过,并且对相关谱例都有颇深研究的打击乐演奏家,因此乐队指挥在阅读这本简明的教材后也会受益匪浅。正是由于塞缪尔·所罗门自身是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并且他从一个演奏员的角度来写作,使《怎样写打击乐》成为一本十分实用的著作,它能够给我们很多有实际价值的意见。很多棘手或疑惑的问题,如标记、音色、乐器演奏的可能性、怎样避免演奏者疲劳及乐器在舞台的摆放等,都在书中有着坦诚的介绍和详细的讨论。在书中每个重要的题目都有大量的作品和常见的例子对其进行佐证,以便于阐述。《怎样写打击乐》是一本属于音乐家的著作,为管弦乐配器文献的充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塞缪尔·阿德勒

  (Samuel Adler)

  伊兹曼音乐学院荣誉教授

  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荣誉教授

  著有《配器法教程》

  序 言

  关于塞缪尔·所罗门的一切都是不平凡的。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遇见这个早熟的极富天才的18岁少年时的情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着自信,流露着其超越年龄的对于音乐的成熟见解。因为他像海绵吸水一样的学习能力和以我几乎从未见过的对音乐的理解速度,接下来四年的学习是可以预见的。从那以后我充满骄傲与赞慕地亲眼目睹着他逐渐绽放的音乐事业。当他告诉我打算写本书时,我有两个反应:首先,对于任何一个只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来说,尝试写这样一本充满权威性的教材,有些自以为是;但如果谁能成功,也只有塞缪尔。

  这本书没有令我们失望。凡是能花些时间去学习这本书的作曲家,都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知识,并有所顿悟。这本书涵盖了相当广泛的有关话题,从最基础的音色的考虑,如:槌与乐器的选择,到一些很细致的问题,如:预置与记谱。书中大量包含注解的谱例和延伸的音响以及作品的目录都是十分有用的。如果让我为作曲家们找到这本书的一个过人之处,那么我认为,书中对以往大师们的专业打击乐写作进行研究的部分是极其重要的。再多的音源、采样或者电脑合成效果,都不能代替这一部分。

  也许当一些读者面对书中一些过于细节的东西会有所畏惧,但请记住,这正是我们的工作。打击乐组就是由琐事构成的:为一部作品的高潮选择适合的钹,找到与铜管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搭配的小鼓,挑选一支既能发音清晰又能使音色丰满的槌,清楚古钹上最适宜用弓拉奏的那个点,等等。对于打击乐演奏家来说,面临的确实都是细节问题,而这部书将能使你离这些想法更加接近。希望大家喜欢它!

  丹尼尔·德鲁克曼

  (Daniel Druckman)

  纽约爱乐乐团打击乐首席

  茱莉亚音乐学院打击乐系主任


音乐理论与作曲技术深度解析:一部现代和声与对位实践的宝典 图书名称:音乐理论与作曲技术深度解析:一部现代和声与对位实践的宝典 --- 导言:超越传统,拥抱声音的无限可能 本书旨在为严肃的音乐学习者、作曲家、编曲家以及所有对音乐结构和声音组织原理抱有深切好奇心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我们摒弃了仅停留在表面概念的浅尝辄止,力求在对西方音乐传统进行细致考察的同时,积极探索二十世纪及二十一世纪和声语言的最新发展与复杂织体构建的艺术。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创新源于对既有规则的深刻理解。只有彻底掌握了巴赫的对位精髓、瓦格纳的半音色彩,以及德彪西对功能和声的突破,我们才能有效地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全新音乐语汇。 第一部分:和声的演变与现代功能分析 第一章:传统和声的再审视与功能的新维度 本章将从根音理论(Root Movement Theory)的视角重新审视古典功能和声。我们不仅回顾传统的Tonic-Subdominant-Dominant(主、下属、属)关系,更着重探讨其在浪漫主义晚期被如何模糊和拉伸。重点分析了李斯特、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中,如何通过不协和音的“延迟解决”和“偏离调性中心”来创造紧张感。 次属和弦的异化: 深入解析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在非传统解决路径中的功能替换。 等音程替代(Enharmonic Equivalence): 探讨如何利用等音转换在不改变音高集合的情况下,实现调性色彩的瞬间转变。 拜占庭调式与音阶的重构: 介绍非传统音阶(如五声音阶、增值音阶)如何影响和声色彩,并提供将其融入调性框架的方法。 第二章:二十世纪和声的革命:无功能性与音高集合理论 这是本书最具挑战性也最富价值的部分之一。我们将详细解析从德彪西到勋伯格的转变过程,核心聚焦于“去功能化”(Afunctional Harmony)的理论构建。 音高集合理论(Pitch Class Set Theory): 详尽介绍艾伦·福特(Allen Forte)的理论框架,包括音组的识别、分类(质因数、Z关系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集合的“等级结构”(Class Structure)来定义一段音乐的内在逻辑,而非依赖传统的调性导向。 全音阶与四分音阶的和声应用: 分析德彪西如何使用全音阶(Whole-Tone Scale)来制造“悬浮”的听觉效果,并探讨在微音(Microtonal)音乐中,四分音和弦的张力和释放机制。 集群和弦(Cluster Chords)的构建与密度控制: 讨论如何科学地构建和声“集群”,从物理学角度探讨不同音程集群对听觉的冲击力,并指导如何在密集的集群中保持可辨识的纹理。 第二部分:对位艺术的深化与复调织体的构建 第三章:巴洛克对位的现代应用:严谨与自由的边界 对位法是音乐思维的基石。本章不仅复习了严格对位(Species Counterpoint)的规则,更侧重于分析这些规则如何在巴赫的成熟作品中被“故意地”打破或延伸。 赋格曲的结构工程学: 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复杂赋格为例,分析主题的变形(如倒影、增值、减值)如何服务于整体的逻辑结构,并提供如何设计一个“多主题复杂赋格”的步骤指南。 节奏对位(Rhythmic Counterpoint): 探讨非传统的节奏型,如复杂的复合拍号与简单拍号的交织,以及如何通过节奏的异化来制造对位线条的独立性。 第四章:多声部织体的纹理控制与空间化 现代作曲更强调“纹理”(Texture)而非纯粹的线条运动。本章着眼于如何利用对位和和声技术共同塑造多层次的听觉景观。 复调化(Polytexturality): 探讨如何同时叠加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语言(例如,在同一作品中同时进行严格的十二音技法段落与传统的调性段落),并保持两者间的逻辑连贯性。 空间对位与声部布局: 引入空间维度。讨论如何利用不同声部的动态范围、音区位置和乐器音色的对比,在立体声场中构建清晰的对位线条,避免声音的“浑浊”。这包括了对管弦乐配器中声部移动速度的精细规划。 序列主义的对位实践: 深入解析韦伯恩(Webern)的十二音序列如何被转化为精妙的复调结构,其对位逻辑如何完全脱离调性束缚,完全建立在音高集合的内在关系之上。 第三部分:节奏、节拍与非线性时间感 第五章:复杂节奏的数学基础与感知心理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本书将深入探讨非传统节拍和节奏的构建。 亚单位与非整数分割: 解析如何使用如7/8拍、11/16拍等不规则节拍,以及更进一步的,如何应用“亚整数分割”(Subinteger Division)来创造听觉上无法轻易预测的节奏运动。 复节奏(Polyrhythms)的密度控制: 区分简单的复节奏(如2对3)与复杂的、高密度复节奏(如5对7对11)。提供一套计算方法,用于预知复杂复节奏在特定速度下可能产生的听觉“拍点漂移”。 时间结构与序列化: 讨论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等作曲家如何将时间长度本身也纳入序列控制,从而使节奏的“流动”具有可计算的结构。 结语:作曲的伦理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去探索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声音领域。我们强调,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其和声多么新颖,对位多么复杂,最终都必须服务于一个清晰的、富有情感的表达意图。本书提供了理解过去和把握现在的工具,而创造属于未来的声音,则完全取决于读者的艺术远见与不懈的实践。 --- 本书特色: 1.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每一章节均配有大量的、针对性的技术练习和案例分析,均选取自二十世纪至今的先锋作品。 2. 图表化解析: 大量使用图表和数学模型来解释复杂的集合理论和节奏结构,使抽象概念具象化。 3.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音乐物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数学逻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全新的思维框架。 适合读者: 高级音乐学院学生、专业作曲家、配器师、以及致力于音乐创作理论研究的学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打击乐那份原始而直接的冲击力着迷。从小时候接触的各种敲击乐器,到后来在各种音乐会中感受到的管弦乐队打击乐组那磅礴的气势,我都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但作为一个乐器演奏者,要从演奏者思维跳跃到创作者思维,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常常在想,那些优秀的打击乐作品究竟是如何被构思出来的?作曲家们是如何在众多的打击乐器中进行选择,又如何将它们巧妙地编织成具有生命力的音乐?这本书的标题,恰恰触及了我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进入打击乐创作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讲解作曲技法,甚至能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不同作曲家是如何运用打击乐来表达情感、塑造氛围的。我相信,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次关于音乐感知和创作理念的启迪。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的键盘乐器爱好者,我一直觉得打击乐领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它的逻辑和运作方式与我熟悉的和声、旋律体系似乎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常常在听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时,被那些精妙绝伦的打击乐段落所吸引,它们仿佛是音乐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作品的张力与层次。然而,当我试图去构思自己的打击乐声部时,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之间产生有效的对话,又该如何才能在庞杂的打击乐器库中找到最适合表达我音乐情绪的工具。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正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份乐器列表,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能够解析打击乐的“语法”,让我理解不同节奏组合的能量,以及音色搭配所能产生的心理暗示。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清晰的打击乐创作框架,让我能够从宏观的节奏概念到微观的音色选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评分

在音乐创作的漫长探索中,打击乐始终是我感到最难以驾驭的领域之一。它的非旋律性让很多习惯于和声与旋律写作的创作者感到束手无策,而其丰富的音色和节奏可能性,又让人在面对浩瀚的打击乐器库时感到无所适从。我曾无数次在尝试为自己的作品加入打击乐声部时,陷入效率低下的困境,要么是过于简单单调,要么是音色混乱杂糅,始终无法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当我看到《怎样写打击乐:打击乐写作综合指南》这个书名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盏指路明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理解打击乐在音乐结构中的作用,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节奏、音色、力度来构建音乐的张力与层次。我更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听见”打击乐,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分辨音色,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不同打击乐器所能承载的情感和能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整体色调沉稳又不失艺术感,仿佛预示着里面将是一场关于节奏与力量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对打击乐情有独钟,它的表现力如此丰富,从细腻的沙锤声到震撼的大鼓轰鸣,仿佛能触及到内心最原始的冲动。然而,真正要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谱面上的音符,却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我曾尝试过自己摸索,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很多时候只是在原地打转,感觉自己在敲打一个不存在的节拍。市面上关于打击乐的资料虽然不少,但大多偏向于演奏技巧的讲解,或是对某个特定乐器的介绍,很少有能真正从创作角度入手,而且是以一种如此全面且深入的方式来探讨的。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心中涌起了一丝强烈的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理解打击乐的逻辑,掌握创作的规律,甚至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击乐语言。这本书的光是名字就充满了力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它所承诺的“综合指南”所能带来的启发。

评分

作为一名对音乐创作充满热情的初学者,我常常被打击乐那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它的节奏感和爆发力,能够瞬间抓住听众的耳朵,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然而,当我尝试将自己对打击乐的喜爱转化为实际的创作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市面上关于打击乐的资料,往往侧重于演奏技巧或者某一类乐器的介绍,而真正能够系统性地指导如何进行打击乐写作的书籍却寥寥无几。我特别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告诉我,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构建一个完整的打击乐声部,如何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以及如何在复杂的音乐织体中,让打击乐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这本书的标题,恰好满足了我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进入打击乐创作世界的敲门砖,帮助我打开那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