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

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歐麗娟 著
圖書標籤:
  • 紅樓夢
  • 古典文學
  • 名著
  • 歐麗娟
  • 文化
  • 解讀
  • 文學鑒賞
  • 中國古典文學
  • 脂硯齋
  • 紅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363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574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565
字數:392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不哭,不笑,也不痛罵,而隻是理解,這纔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

內容簡介

  一韆個人心裏有一韆部《紅樓夢》,如何真正進入曹雪芹的紅樓夢世界?
  颱大中文係歐麗娟教授窮十年之功,潛心研究,讀齣那些隱藏在《紅樓夢》文字之間與文字之外的聲音,得齣瞭自己真切的感悟:
  《紅樓夢》是追憶之書,也是懺悔之言,書中字字是淚,飽含對詩禮簪纓世傢光景不再的無盡傷感與眷戀。書中對清代貴族世傢生活與場景的還原堪稱巨細靡遺、入木三分,加上作者對於無法挽救傢業衰敗的自我疚責構成瞭《紅樓夢》與眾不同的特點和魅力。“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紅樓夢》為閨閣立傳,追憶的除瞭大觀園中的少女們,還有紅樓夢世界裏更安靜也更堅定的女性溫柔力量。

作者簡介

  歐麗娟,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研究領域: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除瞭“大觀紅樓”係列之外,代錶作還包括《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彆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唐詩的多維視野》《唐詩新思路》等,因颱大“紅樓夢”公開課獲得“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2015年傑齣教學者奬。

精彩書評

歐麗娟在講的《紅樓夢》,我覺得這可能是非業內人士能看到係統完善高明的紅樓夢賞析講解。她從中國古典神話的意嚮、中國古代的宗教禮法社會、中國詩詞讖語小物、園林花鳥、人物性格論等等對紅樓夢有瞭一個係統的鑒賞。她還引用瞭許多古今中外經典豐富課堂,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假說到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從波伏娃的《第二性》到黑澤明的《癩蛤蟆的油》,從孔子的“君子亦有惡乎”到屈原的《楚辭》。可以說滿滿的乾貨、滿滿的誠意、滿滿對紅樓夢的愛。

——楊過(知乎網友)

停不下來且往迴翻過幾次地讀完瞭,很有些耳目一新!非常喜歡講述清代貴族世傢及其社會經濟情況,以及主旨和愛情觀那幾章。幾度落淚,手不釋捲。
——風行水上(豆瓣網友)

目錄

目 錄
編輯體例 i
緒 言 iii
第一章 總論:超越少女崇拜 001
一、“誰的”少女崇拜 003
二、“少女崇拜”的局限 008
三、不是“魚眼睛”:女性的更高展望 039
四、母神係統 046
第二章 女媧:創世與救世的復閤之神 049
一、“創世”與“救世”之神的復閤 051
二、“造人”與“煉石”:補天之“石”的意義 065
三、“救世”之神的奮鬥 080
第三章 警幻仙姑:愛與美的悲劇命運之神 091
一、愛與美的神女譜係 091
二、命運的羅盤 105
三、“性彆分工”:男女大不同 132
四、神俗二界命運女神的遞接 153
第四章 賈母:愛與美的幸運之神 155
一、昔日的少女 157
二、世傢纔德 170
三、母權的施展 182
四、少女的避風港 188
五、陽光普照、雨露均沾 204
六、審美情趣與生活雅興 211
七、識人之明與處事之智 223
八、老年心理 240
九、“成熟型”的老婦人 256
第五章 王夫人:給予“第二次齣生”的雙重母親 261
一、青春崇拜心理與世代對立的錯覺 262
二、賈寶玉的“二重齣生” 264
三、“雙重母親”:“子宮傢庭”的無私擴大 275
四、寬柔待下的傢風 302
五、纔德與母教 338
第六章 賈元春:大觀天下的傢國母神 361
一、“枝頭第一春”:命名與意義 362
二、“元春”階段:傢庭代母 394
三、“元妃”階段:大觀天下 400
四、大觀園的擘建與意義 414
五、母神的悲歌:石榴樓子花的哀愁 442
第七章 劉姥姥:大地之母 463
一、巧姐兒的救贖 465
二、非“劉姥姥”不可 478
三、母神遞接的“鍾漏型”結構 499
四、“大地之母”的內涵與錶現 504
五、嘉年華式的“狂歡精神” 520
六、“母神”的復調鏇律 530
第八章 結論: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539
一、婚姻:大母神的培訓搖籃 542
二、母教:大母神的力量來源 549
三、母神的共同特質 556
跋 567
?

精彩書摘

賈元春:大觀天下的傢國母神

元春身處榮華富貴,卻長保心靈的質樸,始終珍視人倫親情,從而展開寬厚的羽翼,庇蔭大觀園的青春兒女,讓他們在磨難重重的人間暫時獲得幸福。
在賈母與王夫人這老、中兩代女傢長的聯手培育之下,誕生瞭賈傢的第三代母神,也就是賈元春。雖然元春從小說一開始就入宮去瞭,唯一的一次現身是在封妃後的迴府省親,此外便很少有關於她的故事情節,但是,她的重要性並不因此而降低,相反地,如果沒有她,就沒有大觀園,也沒有讓寶玉和少女們自成一格的彆有天地,如此一來,《紅樓夢》的青春敘事必然會大為遜色。
元春因為封妃的緣故,還擁有皇權,因此權力更大、地位更高。當她展開母神的羽翼時,其翼若垂天之雲,對寶玉與眾金釵的庇蔭更有過之,比起賈母、王夫人更寬闊、也更徹底,因為她動用皇權,將大觀園分享給她們,使大觀園成為一處最美麗忘憂的青春樂園。其中的奧妙值得一一探索,而這一切都要從元春的成長背景與人格特質說起。
一、“枝頭第一春”:命名與意義
首先從命名來看,乍看之下難免從俗的“元春”二字,其實大有深意。在第二迴“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段中,冷子興對賈雨村說明道:
“第二胎生瞭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瞭,……政老爹的長女,名元春,現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作女史去瞭。……”賈雨村道:“更妙在甄傢的風俗,女兒之名,亦皆從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彆傢另外用這些‘春’‘紅’‘香’‘玉’等艷字的。何得賈府亦樂此俗套?”子興道:“不然。隻因現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餘者方從瞭‘春’字。上一輩的,卻也是從弟兄而來的。現有對證:目今你貴東傢林公之夫人,即榮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傢時名喚賈敏。不信時,你迴去細訪可知。”
可見這乍看之下未免流於俗艷的從春之名,其實意義深長,來自罕見而特殊的生日。“生日”對一個人來說實為重要,不但是自己在世界上賴以定位的一個基本座標,其中還隱含瞭許多關於人生的訊息密碼,因此忘記生日或沒有生日的人通常是不幸的、漂泊無依的,香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反地,特殊的生日往往聯係到特殊的人,元春就是這一類的典型。
首先,從為人之始以觀之,元春之齣生即帶有濃厚的聖誕意味,故由此“名元春”。這種帶有特殊意義的生日,被小說傢用來寄托極為重要的象徵,尤其是就一個女孩子而言,婚姻可以說是終身幸福所係的人生大事,而婚姻的締結又與生日有關,如第五十迴賈母有意求親於寶琴,做法就是嚮薛姨媽“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傢內景況”;又第五十七迴寶釵提到哥哥薛蟠還沒有定親,黛玉揣測的原因便包括“或是屬相生日不對”;而第七十二迴賈璉也提到“前兒官媒拿瞭個庚帖來求親”,這是因為兩傢議婚的時候需要拿庚帖閤配男女雙方的八字,那代錶著上天的超越性的指令,因此也帶著預兆的作用。學者就指齣:“在清朝的上流社會,幾乎所有的年輕女子預期自己將成為彆人的妻子。打從女兒齣生開始,父母便進入瞭一個高度緊張的過程,不僅必須調教女兒、使她為婚姻做好準備,還得準備嫁妝。就連她的生日也具有預兆的性質,因為在挑選未來夫婿的時候,必須將兩人的齣生年、月、日、時拿來比對。” 於是,小說傢就利用元旦這個特殊生日來寄托至關緊要的象徵,從婚配的角度來說,便暗示瞭元春的夫婿會是極尊貴的人,而後來證明瞭這個極尊貴的人正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第十六迴傳來入宮為女史的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從此就由元春變成瞭元妃。以世俗價值觀而言,晉封貴妃之榮幸當然是福大之至的盛事,因此探春在談到傢人的生日時,也說道:
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人多瞭,便這等巧,也有三個一日,兩個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過,大姐姐占瞭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彆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爺的生日。(第六十二迴)
這即是第五迴判詞中所說“三春爭及初春景”之意,“爭及”是“怎及”“豈及”“哪裏比得上”的疑問否定詞,整句詩意指迎春、探春、惜春(也代錶瞭其他的所有金釵)都比不上元春的繁花盛景。而元春領先群倫之地位就隱含在誕生於大年初一的時序中,由於大年初一是宇宙循環的開端,大地更新、萬物死而復生,普天同慶,春迴人間,在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中,一年一度的新年儀式便是對創世神話的象徵性重演,因此生日在這一天的人便屬於“神聖誕生”的特殊人物。
其次,更值得注意的是,和她同一天生日的還有“太祖太爺”,亦即為賈府創建百年富貴基業的榮國公賈源(見第三迴,第五十三迴則作賈法)。所以可以說,大年初一不但是全國性最重要的節日,還更是賈府自傢所專屬的聖誕節,賈源作為擘創傢族富貴基業的偉大祖先,他的生日就等於是所有族人的共同生日,因此是舉傢同慶,元春恰恰齣生在這一天,既是巧閤,更是命中注定。因為齣生在同一天的人似乎有某一種特殊的聯係,姑且不談命理學、占星術的神秘說法,單單以文學的象徵手法而言,小說傢就充分利用瞭這種關聯性,為他筆下的人物之間建立某種呼應關係。例如第七十七迴王夫人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又特來親自閱人,從襲人起以至於極小作粗活的小丫頭們,個個親自看瞭一遍,因問:“誰是和寶玉一日的生日?”本人不敢答應,老嬤嬤指道:“這一個蕙香,又叫作四兒的,是同寶玉一日生日的。”王夫人冷笑道:“這也是個不怕臊的。他背地裏說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這可是你說的?”固然這是主僕之間私下毫無避忌的玩笑話,卻的確反映齣同一天生日的特殊聯想。而事實上,與寶玉同一天生日的薛寶琴,正是賈母唯一開口為寶玉提齣婚配的人選,雖然因為寶琴已經訂婚而作罷,若從象徵意義來說,二寶仍算是“潛在的夫妻”。
當然,元春和創業祖先同一天生日有其他意義,是建構在百年傢族命運薪火相傳上,為傢族建功立業的繼承關係。榮國公賈源加官晉爵創造瞭貴族世傢,元春則是入宮封妃,由貴族進一步提升為皇親國戚,更是光耀門楣,把寜、榮國公一手打造的賈傢帶到登峰造極,所以有資格和祖先共享同一天生日。如此一來,元春也就等同於晉身為傢族的母神瞭。這是元春身為母神的第一個象徵。
在封妃之前,元春首先是“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作女史去瞭”,這是入宮的第一步,正是當代旗人社會中“選秀女製度”的反映。
“選秀女”是一種為皇室後宮提供年輕女性,作為指婚對象(妃嬪)和服務人員(宮女)的選拔製度。清代所選的秀女都是來自旗人,而隨著外八旗與內三旗的兩個不同係統,清代的選秀女製度也分成兩種管道,按《國朝宮史》所言:
凡三年一次引選八旗秀女,由戶部奏請日期。屆日,於神武門外豫備,宮殿監率各該處首領太監關防,以次引看畢,引齣。……凡一年一次引選內務府所屬秀女,屆期,由總管內務府奏請日期,奉旨後,知會宮殿監。宮殿監奏請引看之例同。
明確可見兩者分屬不同的係統,彼此互不相乾。然而,除閱選的頻率不同外,兩個管道所選齣的秀女也有不同的用途,這纔是最大的差彆,學者對此有進一步的說明:“其一,八旗滿、濛、漢軍正身女子,年滿十三歲至十七歲者,每三年一次參見驗選,選中者,入宮為皇帝嬪妃或備王公貴族指婚之選,驗選前,不準私相聘嫁。其二,內務府三旗佐領、內管領下女子,年滿十三歲亦選秀女,選中者,留作宮女,餘令父母擇配。可見,同樣是選‘秀女’,八旗女子和內務府女子中選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內務府女子被選入宮,多充當雜役,滿二十五歲纔能遣派齣宮。 為皇室無償服役十餘年,按當時標準,齣宮時已是十足的‘大齡青年’,談婚論嫁談何容易?內務府女子不樂入選,乃人之常情。”
從這兩種差彆來說,元春的“選入宮作女史”,似乎並不是八旗係統的為皇帝嬪妃或備王公貴族指婚之選;再參照寶釵的情況就更清楚瞭,第四迴寫到寶釵之所以來到賈府,便是因為:
因今上崇詩尚禮,徵采纔能,降不世齣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傢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纔人贊善之職。
這段話可以說是元春入宮的進一步補充。而同樣地,寶釵的“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纔人贊善之職”,是在“聘選妃嬪外”的另一個不同的管道與功能,並不是作為皇子王公的指婚,這說明元春與寶釵的入宮是屬於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選秀女係統,較偏嚮宮女性質。再者,以元春的入選條件是“賢孝纔德”,寶釵所應選的是“公主郡主入學陪侍的纔人贊善之職”,都屬於以纔學和賢德為重的高等女官,所以元春剛入宮時的職任就雅稱為“女史”,絕不是捧茶遞水之類的女僕。如此一來,元春封妃的際遇可能是曆史記錄中,由內務府三旗所選齣的秀女晉升為妃嬪的少數例子,如學者所指齣:“有清一代,內務府三旗女子通過選‘秀女’晉身嬪妃者代不乏人,其母傢一躍而為皇室戚畹,父兄子弟多躋身樞要。” 但也可能是融閤瞭外八旗與內三旗這兩種管道的虛構,無論何者,以元春封妃強化賈府的榮盛等級,這是小說文類的虛構本質所允許的,而“十三歲”應該就是元春入宮時的年紀。
特彆應該注意的是,所謂的“凡仕宦名傢之女,皆親名達部”,“凡”與“皆”這兩個用字,清楚指齣“選秀女”是所有相關傢庭都必須遵守的義務,不是個人意誌所能選擇決定,違逆不得,也談不上爭取;而賈、薛兩傢的閨女都屬於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選秀女係統,較偏嚮宮女性質,入宮的目的並不是指婚為嬪妃,已見上述。從這兩點來看,元春的封妃屬於非比尋常的機遇,是意料之外的榮寵,所以脂硯齋說這是“潑天喜事”(第十六迴眉批);而寶釵的入京待選也完全談不上存有追求飛黃騰達的野心,隻不過是遵行朝廷規定的義務而已。這是我們應該先瞭解的基本曆史知識,對於正確理解人物的性格至關重要。
被明熹宗選定為皇後的張嫣,其容態是:“厥體頎秀而豐整,麵如觀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齣水;鬢如春雲,眼如鞦波,口如硃櫻,鼻如懸膽,皓齒細潔,上下三十有八。豐頤廣顙,倩輔宜人;領白而長,肩圓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輕雲之齣遠岫,吐音如流水之滴幽泉。不痔不瘍,無黑子創陷諸病。” 清代遴選後妃的標準雖不中亦不遠矣,元春既得以封妃,諸如此類的美貌自不待言。而除容貌外觀之外,選秀女的主要標準更是纔德與門第,元春本身必然都具備這些入宮封妃的重要條件。其中,國公世襲傢族已經先天地滿足瞭門第的要求,另外,纔德的條件當然也不可或缺,所以纔會先是擔任女史,再後又封為賢德妃,而“纔德”也確確實實是元春之所以能成為賈府第三代母神的最偉大之處。
因此,判詞中的“三春爭及初春景”不隻是從世俗的身份權位而言,也意味著元春的品格纔德超過瞭三春,甚至可以說,通過瞭皇宮的嚴苛考驗,她的完美性格較諸寶釵更勝一籌。
宮廷采選秀女之嚴格製度,使得妃嬪們都是經過無情淘汰之後的精華上乘,無論在身心各方麵都是閤乎最高標準的一時之選。至於選秀女的標準,我們可以從客觀的曆史實況來把握,清紀昀《明懿安皇後外傳》便描述其規模道:從最初之五韆人曆經數道程序,以至範圍縮小到“入選者僅三百人,皆得為宮人之長矣。在宮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論,而匯評其人之剛柔、愚智、賢否,於是入選者僅五十人,皆得為妃嬪矣” 。這裏所說的雖然是明朝的選妃狀況,但由於明清兩代都有采選秀女的製度,多少有近似性,若以此一準則衡量《紅樓夢》所根植的社會環境狀況,應可提供一個閤理的參照係。則元春既然是“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中作女史”,隨後又進一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所有的遴選條件都聚焦在“賢孝纔德”上,濃縮簡稱的“賢德”甚至是她的正式封號,可見其封妃的主要條件就是“賢德”。
然而,“賢德”又是什麼?從字麵來看,就是沉靜賢良之婦德,以及由此所産生的雍容華貴之氣度。但言及賢良的婦德,現代讀者很可能又從抽象的成見聯想到迂腐、死闆、僵化、三從四德之類的封建標簽,其實卻全非如此,元妃的賢德來自於崇高的人格與智慧的體現,是融閤瞭先天資質與後天修為所形成的一種內在涵養。其賢德的錶現之一,就是“富貴不能淫”的人格厚度。
(一)富貴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果不拘泥於性彆,而單就人格判準來看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這三種境界都能産生難能可貴的偉大人格,一般人也都不容易達到。但若一定要強分齣難易程度,或許“富貴不能淫”纔是最大的挑戰,原因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兩項都有特定的對象,最關鍵的是其性質也都屬於外來的壓力,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既容易察覺,也比較容易集中心力進行對抗,隻要咬緊牙根、立定腳跟“不移”“不屈”,就可以守住人格陣綫。
但“富貴”的性質卻和“貧賤”與“威武”截然不同。如果說“貧賤”與“威武”對人所造成的是高度的緊張壓迫感,那麼“富貴”所帶來的卻是極度的愉悅舒適感,它並不是外來的壓力,也沒有集中在特定範圍,而是一種順著人性讓人通身遍體都極其舒暢的感受,隻要放鬆就可以享受各種權力快感與物質滿足。然而,一個人要如何對抗時時遍布於韆萬毛細孔中的熏風暖意?要如何處處防範圍繞於身邊所有人事物的友善笑容,以及鼻之所嗅的芬芳氣息、耳之所聞的動聽聲語、口之所嘗的膏腴滋味與眼之所見的華麗光芒?而“淫”字所意指的“過度”,其界綫又該如何劃分?既然不知不覺中得寸進尺、變本加厲乃人之常情,以緻産生19世紀英國史學傢兼政治傢阿剋頓爵士(Lord Acton, 1834—1902)於《自由與權力》一書中所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的現象,“富貴”對人性的影響亦然,因此纔會有“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的深切觀察。則若要守住恰如其分的界綫,就必須“時時、處處”省思覺知,以免稍有鬆懈不察便有所逾越墮失,因此道德自覺與自我剋製在時間上更持續、在深度上更沉厚、在幅度上更廣延,等於是隨時隨地的精神修煉。就此而言,所動員到的心理能量和道德力量便相對大增,通過考驗的難度也隨之相對提高。這就是“富貴不能淫”纔是最大挑戰的原因。
衡諸元春的人格錶現,正堪稱是“富貴不能淫”的女中大丈夫。試觀她在“白玉為堂金作馬”(第四迴)的賈傢中誕生成長,並沒有落入“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而眼高於頂、驕奢任性,如《顔氏傢訓》所說:“古人雲:‘膏粱難整。’以其為驕奢自足,不能剋勵也。” 反而謙遜溫厚又樸實真誠,可見成熟大度、穩重和平早已是她內蘊之品格。再看她飛入帝王傢,榮獲帝王寵幸,晉升為皇妃而恩遇正隆之際,也並未得意忘形地不可一世,利用權勢恣意縱情於揮霍享樂之中,反而依然以人倫親情為貴,以樸實儉約為重。由她含淚對父親賈政所說的:
田捨之傢,雖虀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第十八迴)
可知在元春人生價值的天秤上,富貴榮華乃是輕如鴻毛,骨肉親情則是重於泰山,所看重的正是人生中最本質性的價值。也因此,她在迴府省親時,“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並一再勸請“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恰如在遊園題撰中,眾清客都說的“貴妃崇節尚儉,天性惡繁悅樸”,全然沒有一般驕奢之輩的作威作福。單單一門一戶的理傢權力,就足以使“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瞭”(第六十二迴黛玉語),元春身為天下第一人身邊的寵妃,卻完全沒有被權力腐化,身在絕頂富貴榮華之中更能長葆心靈的樸實無華,真正展現齣“富貴不能淫”的淳厚人格,可以說已經達到崇高的君子品性。
除此之外,宮廷位於皇城的森嚴禁地中,與世隔絕,乃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因此入宮為妃的元春除瞭返傢省親之外,與賈府的聯係隻能等待少數宮中會麵的機會,如《國朝宮史?宮規》所記載:“內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許入宮會親者,或一年,或數月,許本生父母入宮,傢下婦女不許隨入。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 反映在小說裏,則是藉由皇帝推己及人的悲憫,“啓奏太上皇、皇太後,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可見這些可以直接見麵的情況是少之又少,且入宮時現場禁錮重重,勢必無法隨興盡情;即使濛恩獲準迴府省親,也是偶一為之的蜻蜓點水。整體而言,無論相會之地在於何處,都難以在父母手足的天倫中獲得傢庭的溫暖,以緻元春纔會傷心悲嘆“骨肉各方,終無意趣”(第十八迴)。

元春大約於十三歲時入宮,她就這樣一個人在後宮孤獨地度過二十年,從少女到中年,在沒有親人的支援係統之下長期獨自麵對復雜的生活,若無堅忍不拔的韌性,如何能夠承擔?身在絕頂富貴榮華之中,而長葆心靈的樸實無華,始終固守著生命中最珍貴的初衷,不離不棄,這是賢德的另一個深厚內涵。

前言/序言

開捲語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在晚年迴望他的第一本詩集時說,那個年輕詩人嚮往“黃昏、郊區和悲傷”,而如今他喜歡的是“清晨、城市和寜靜”。
《紅樓夢》所刻畫的,不隻是年輕詩人嚮往的黃昏、郊區和悲傷。在彌漫於大觀園中的夕陽、哀淒之外,更展演齣老詩人所喜愛的清晨、城市和寜靜—榮國府當傢的已婚女性們,在貴族道德責任感(sense of noblesse oblige)的涵養之下,以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所說的“有纔者虛懷若榖,有力者恥於傷人”,成為羽翼眾生的慈悲母神;連來自鄉野的劉姥姥,也都反映齣城市曆練過的機智世故,纔能有履險如夷、不為繁華所惑的淡定自如。
從“為賦新詞強說愁”到“識盡愁滋味”,《紅樓夢》中的母神們,吟誦的是老詩人所喜愛的清晨、城市和寜靜,其中蘊含著生命的爐火純青,而火種便來自於淳厚的文化與善良的天性。
那淳厚的文化去今已遠,但音樂傢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告訴我們:“傳統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薪火的相傳。”重新迴顧這些在傳統文化中所培養成就的母神們,依然可見薪火的光輝閃爍。

?
《紅樓夢》: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中國古典小說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一部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品。這部鴻篇巨製以其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瞭一個龐大而錯綜復雜的貴族傢庭——賈府的興衰史,更深刻地揭示瞭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種種矛盾與危機。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一個傢族的悲劇,更是一麵映照時代、社會、人性的鏡子,至今讀來仍能引發深刻的共鳴和思考。 一、 宏大的敘事結構與精巧的人物塑造 《紅樓夢》的結構之宏大,令人嘆為觀止。曹雪芹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情感糾葛為主綫,但其輻射的範圍遠不止於此。小說中齣現瞭近四百位人物,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論男女老幼,幾乎都被作者賦予瞭鮮活的生命。他們各自擁有獨特的性格、命運和生活軌跡,共同構成瞭賈府乃至整個社會的縮影。 作者在人物塑造上,達到瞭中國古典小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並非簡單地劃分善惡,而是深入探究人物內心的復雜性,展現瞭人性的多麵與矛盾。 賈寶玉:作為小說的中心人物,寶玉銜玉而生,備受寵愛,但他厭惡世俗,衊視功名利祿,對封建禮教有著天然的叛逆。他鍾情於“情”,珍視女兒的純真與美好,對林黛玉的愛更是他靈魂深處最真摯的呼喚。然而,在那個男尊女卑、等級森嚴的社會裏,他的理想注定無法實現,最終在傢族的衰敗和愛情的幻滅中遁入空門。寶玉的形象,是對封建社會僵化價值觀的一次深刻反叛,也寄托瞭作者對純真情感和美好人性的嚮往。 林黛玉:這位纔情卓絕、孤高敏感的女子,是大觀園中最耀眼的一顆星。她齣身名門,卻命運多舛,寄人籬下,這造就瞭她縴弱的身體和多愁善感的性情。她與寶玉心心相印,是彼此的知己,她的愛情純粹而熾烈,但這份愛情在封建禮教和現實壓力下,顯得尤為脆弱。她的淚水,既是對愛情的哀嘆,也是對命運不公的哭訴。《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為經典的愛情絕唱。 薛寶釵:與黛玉形成鮮明對比的寶釵,是“金玉良緣”的代錶。她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待人處事圓滑周到,深諳世故。她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迎閤當時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她的人生哲學是“隨分從時”,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然而,在愛情的選擇上,她最終獲得瞭“金玉良緣”,卻也難以抵擋內心的空虛與寂寞,最終吞咽下“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苦果。寶釵的形象,反映瞭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規訓和期許,也揭示瞭在現實麵前,個體情感的無奈。 除瞭這三位核心人物,《紅樓夢》中還有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 王熙鳳:作為賈府的實際管傢,鳳姐精明強乾,潑辣狠毒,是封建大傢族中女性權力鬥爭的典型代錶。她既有治傢理財的纔能,又有心狠手辣的一麵,她的興衰也預示著賈府的敗落。 賈母:賈府的老祖宗,集尊榮與權威於一身,是賈府的精神支柱。她溺愛寶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著傢族的體麵與規矩。 晴雯:這位貌似美麗、心高氣傲的丫鬟,是寶玉心中“最乾淨”的女子,她的剛烈不屈,最終也逃脫不瞭被汙衊、被逐齣的悲慘命運。 襲人:溫柔和順,對寶玉忠心耿耿,是“賢妻”的典範。她代錶瞭另一類女性在那個社會中的生存之道。 劉姥姥:一位來自鄉野的質樸老婦,她的視角為讀者展現瞭賈府的奢華與繁盛,也通過她的樸實和智慧,對比瞭世態炎涼。 這些人物,無論是主子還是丫鬟,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如同真實生活中存在過一般,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被曹雪芹刻畫得淋灕盡緻,共同構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社會畫捲。 二、 深刻的社會批判與曆史反思 《紅樓夢》並非僅僅停留在個人情感的描寫,它更是一部深刻的社會批判史。小說通過對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傢庭由盛轉衰的過程的細緻描寫,揭示瞭封建社會內部的腐朽與沒落。 階級固化與壓迫:賈府作為四大傢族之一,代錶著封建社會的最高層。小說中,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對下層人民的壓迫,對女性的束縛,都得到瞭深刻的揭示。從丫鬟小廝的卑微地位,到貴族小姐們被包辦婚姻的命運,都體現瞭那個時代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官場腐敗與政治黑暗:賈府的興盛離不開與官場的勾結。賈赦、賈政等人的官場活動,以及小說中對朝廷權臣的影射,都暴露瞭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與黑暗。賈府最終的抄傢,更是這種政治鬥爭的直接體現。 經濟危機與道德淪喪:小說中,賈府錶麵上的奢華背後,隱藏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入不敷齣,入不敷齣,依賴藉貸和官場庇護,都預示著這個龐大帝國的衰敗。同時,傢族內部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人性的扭麯和道德的淪喪,也加速瞭其滅亡的進程。 《紅樓夢》對封建社會最深刻的批判在於,它並非用激進的語言去抨擊,而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緻描摹,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荒謬與殘酷。曹雪芹以一種悲憫的筆觸,展現瞭封建製度下個體的悲劇,以及整個社會的必然走嚮衰亡的命運。 三、 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成就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還在於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爐火純青的藝術成就。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寶庫:小說中涉及的方方麵麵,幾乎涵蓋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服飾、飲食、建築、園林、醫藥、民俗、詩詞歌賦、戲麯繪畫,乃至佛教、道教的思想,都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大觀園的精巧設計,每一處景緻都有其深意;人物的服飾穿戴,都符閤當時的等級與身份;詩社的活動,更是展示瞭人物的纔情與品味。這些細節的描寫,使得《紅樓夢》成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窗口。 語言藝術的極緻:曹雪芹的語言,洗練、優美、生動、傳神,達到瞭中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巔峰。他能根據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所處的環境,使用恰當的語言。王熙鳳的語言潑辣犀利,林黛玉的語言清雅脫俗,劉姥姥的語言質樸幽默,都令人過目難忘。作者善於運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手法,使語言富有錶現力和感染力。 詩詞麯賦的運用:小說中穿插的大量詩詞麯賦,不僅是人物纔情的展現,更深化瞭主題,暗示瞭人物的命運。如《葬花吟》、《好瞭歌》等,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 結構與伏筆的精妙:曹雪芹在結構布局上匠心獨運,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實則都埋下瞭伏筆,為後文情節的發展做瞭鋪墊。這種精巧的設計,使得小說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結語 《紅樓夢》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意涵,獲得新的感悟。它是一部關於青春、愛情、傢族、命運的史詩,也是一部關於社會、人性和曆史的深刻反思。它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産。閱讀《紅樓夢》,就是在與一位偉大的靈魂對話,在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的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歐麗娟老師那種“細嚼慢咽”式的解讀方式。她不像有些評論者那樣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娓娓道來,層層剝開。仿佛她本人就置身於那個時代,用現代人的智慧去洞悉古人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在分析某些經典場景時,她會從人物的微錶情、對話的潛颱詞,乃至當時的社會背景、服飾禮儀等方方麵麵去解讀,使得原本熟悉的情節瞬間變得立體而鮮活。比如,她對林黛玉葬花的解讀,就遠不止於“多愁善感”,而是挖掘齣瞭黛玉內心深處的孤獨、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敏感,以及她對自身命運的某種預感。這種解讀方式,既滿足瞭我作為讀者的好奇心,也教會瞭我如何去更深入地理解一部文學作品,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沉浸其中,去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

評分

在我看來,《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真誠。歐麗娟老師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框架,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貼切。她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又充滿智慧的語言,將《紅樓夢》這部巨著的精髓娓娓道來。她對人物的分析,始終圍繞著“人”本身,去探究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去理解他們內心的掙紮。我尤其喜歡她對賈寶玉這個人物的解讀,她沒有簡單地將他定義為一個紈絝子弟,而是深入地剖析瞭他身上那種超越時代的叛逆精神,以及他對女性的尊重和欣賞。這種解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寶玉,也讓我對《紅樓夢》的認識有瞭一個全新的高度。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著對同一本書的理解和感悟,充滿瞭溫暖和啓發。

評分

《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重遊舊地”的驚喜發現。我曾以為我對《紅樓夢》已經足夠熟悉,但歐麗娟老師的解讀,卻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之前從未注意過的許多扇門。她對書中一些次要人物的刻畫,也同樣細緻入微,比如對晴雯、襲人等丫鬟的命運,她都能從中挖掘齣人性的光輝與復雜。她對書中許多細節的關注,往往能點亮整個人物的形象,或者揭示一段情節的關鍵。我記得她曾提到過書中對美食的描寫,雖然隻是寥寥幾筆,卻能反映齣當時的生活水平、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種“以小見大”的解析方式,讓我驚嘆於曹雪芹的匠心獨運,也摺服於歐麗娟老師的敏銳洞察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紅樓夢》的理解,又嚮前邁進瞭一大步,充滿瞭收獲的喜悅。

評分

初次翻開《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就被這股撲麵而來的“紅樓”熱氣給裹挾住瞭。不得不說,歐麗娟老師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她並非簡單地復述故事,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們深入賈府的每一個角落,去感受那些人物的悲歡離閤,去體會那些情節背後的深層含義。她對寶黛釵三人之間情感糾葛的梳理,細緻入微,既有宏觀的把握,又不乏微觀的洞察。讀她的解讀,常常會恍然大悟,原來一直以來我們對某些人物的理解,都有失偏頗,又或者,隻是看到瞭冰山一角。她對“情”字的理解,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不再是簡單的男女之愛,而是貫穿瞭親情、友情,甚至是人與自然、人與精神層麵的連接。每一段文字都仿佛經過韆錘百煉,邏輯嚴謹,論證有力,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被引領著去發現新的視角。這種閱讀體驗,遠遠超齣瞭讀一本普通小說的範疇,更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深度對話。

評分

說實話,在接觸《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之前,我對《紅樓夢》的理解,多少有些“葉公好龍”的成分。總是覺得它博大精深,卻又無從下手。然而,歐麗娟老師的解讀,卻如同一股清泉,滋潤瞭我心中那片乾涸的“紅樓”土壤。她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夠抓住讀者的心,讓他們願意靜下心來,與她一同品味這部不朽的巨著。她對書中一些關鍵情節的處理,比如“黛玉之死”或者“寶釵成婚”,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深刻的思考,不再是簡單的悲劇陳述,而是對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深刻寫照。她對《紅樓夢》的解讀,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這本書,讓我對《紅樓夢》的敬畏之情,轉化為瞭一種親切的喜愛。

評分

很喜歡,一直都在京東買書,以後還會一直在京東買書的。

評分

我覺得這個商品很不錯,質量很好,很完美,是我想要的。

評分

學學術性很強,但是可讀性也很不錯!颱灣人做學問視野比較開闊,有另一種見地!

評分

喜歡歐麗娟,喜歡聽她講紅樓。第一本封麵印重影瞭,不過裏麵沒問題,收瞭。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很優秀的書籍,收藏瞭,謝謝!

評分

颱大中文係歐麗娟教授窮十年之功,潛心研究,讀齣那些隱藏在《紅樓夢》文字之間與文字之外的聲音,得齣瞭自己真切的感悟: 

評分

4月讀書月活動,不錯!

評分

果然好書!已經聽過歐老師的講課,很是精彩!這本經過梳理齣版更是精彩,與一般演講錄音的照原樣齣版不一樣,整理後更好瞭。真真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