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

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史蒂夫·戴维 著,梁波 译
图书标签:
  • 旅行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修养
  • 史蒂夫·戴维
  • 摄影大师
  • 纪实摄影
  • 风光摄影
  • 摄影故事
  • 摄影人生
  • 摄影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574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25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顶级摄影大师
开本:大20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旅行摄影摄影大师从零开始教你摄影
来自专业摄影师的旅行摄影技巧与窍门
各种不同题材与场景应对技巧一网打尽
大量精美的摄影作品展现精湛摄影技术

内容简介

在旅行摄影中,人往往会陶醉于眼前的美景而将创意抛诸脑后。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张纯粹再现了场景的照片,与他人拍下的千千万万张如出一辙。在本书中,作者会给你启发,让照片不光能记录踏足过的美妙疆域,还足以让你自己引以为豪。
本书作者史蒂夫·戴维是一位主要活跃于伦敦的摄影师兼作家。因为热爱旅行与摄影,他将旅行摄影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门事业,也因为旅行摄影师的身份,史蒂夫的足迹踏遍全球。
本书包括以下几章,代表着你将需要的几个不同方面的知识:
一,前期准备。这一章将会探讨在出行之前需要考虑的所有器材问题,以及在做旅行和拍摄计划时所需要的信息。
二,探索之旅。这一章将会阐述该如何带着相机旅行,包括如何保障器材和旅程的安全。
三,技术执行。这一章将会列举为掌握摄影艺术、将相机物尽所用而需要掌握的技术知识:曝光、焦距和相机的一些唬人的模式,以及可能会让你困惑的相机按钮和菜单项。
四,迸发灵感。摄影不只讲究技术,针对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摄影类型,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做法。这一章将会激发你拿起护照即刻出门的欲望。书里满是令人灵感迸发的图片,同时也将展示旅行摄影的一些个中关键。
五,后期修正。在数码照片的改善上,电脑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而如果你决定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所有照片多少都得进行后期处理。对于需要扫描自己作品的胶片摄影师,这些图片的增强手段亦同样适用。
本书适合旅行摄影爱好者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史蒂夫·戴维是一位主要活跃于伦敦的摄影师兼作家。因为热爱旅行与摄影,他将旅行摄影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门事业。从北极的冰天雪地到郁郁葱葱的瓦努阿图岛屿,旅行摄影师的身份让史蒂夫的足迹踏遍全球。
作为一位**的摄影师,史蒂夫·戴维曾是《国家地理》多年的特约摄影师,并为多家国际出版机构供稿,并出版多本旅行摄影著作,如由BBC Books出版的《此生不可错过的40个人间仙境》与《此生不可错过的40座*美岛屿》,两书均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史蒂夫的*新著作是《500个节日环游世界》。

目录

前期准备
12 数码摄影
14 使用JPEG还是RAW格式拍摄
16 相机的类型
19 聚焦点:晨练,越南河内还剑湖
21 购买指南
24 镜头
30 建议装备
32 其他器材
34 相机包的选择
36 聚焦点:从亚穆纳河的对岸拍摄泰姬陵
38 相机的熟悉和维护
40 保险和关税
41 调研

探索之旅
46 在路上的摄影
48 旅途中的可能危险与应有态度
50 旅行的一般建议
52 旅行的方式
54 聚焦点:卡瓦劳大桥蹦极时的自拍

技术执行
58 何为好照片?
61 有意义的构图
62 创作流程
64 场面调度
67 角度和视角
70 纵向拍摄
71 聚焦点:手持转经筒的朝圣者
72 镜头选择
76 力求平衡的构图
80 构图手段
82 曝光
84 曝光测定
86 曝光与动态范围
88 直方图的解读
90 自动模式里的曝光方案
92 手动曝光
95 有创意的曝光
96 将光圈和快门速度结合
97 曝光模式
98 快门速度
99 定格运动
100 动态拍摄
102 运动模糊
104 摇拍
106 光圈与景深
110 感光度
112 弱光拍摄
114 光线的性质
118 聚焦点:大峡谷霍皮人要点的日落
120 色温
125 滤镜
128 闪光灯
131 填充式闪光
133 对焦
136 带着颜色思考
138 黑白摄影
140 耐心等待
142 围绕着一个主体拍摄
144 拍摄细节
146 修正照片
147 增加动态范围
148 照片的察看、编辑和丢弃
149 相机设置
150 在路上的数码摄影

迸发灵感
154 就近拍摄
156 人像
164 偷拍人像和创意人像
166 城市
170 宗教建筑
172 考古遗迹
174 著名景点
176 节日
180 表演
182 日落与日出
185 夜景
188 星轨
190 聚焦点:落日下的鸵鸟
192 野生动物
195 风景
200 沙漠
202 雪与山
204 全景图
206 丛林
208 沙滩与海岸线
210 冒险运动
212 室内
214 市场
216 饮食
218 特写摄影
220 抽象、古怪、幽默的摄影
222 报道
224 图片故事
226 航拍
228 从船上拍摄
230 从火车上拍摄
232 聚焦点:茶馆
234 水下摄影
237 其他游客
239 家庭旅行

后期修正
242 原则
243 软件
244 部分基本知识
246 存储与图像管理
248 作品的编辑
250 聚焦点:耍蛇人
252 裁剪和修齐
254 在Lightroom中修改RAW文件
259 在Photoshop和Elements中调整图像
264 选择
268 选择性校正
270 图层
272 减少景深
274 数字渐变滤镜
276 为动态范围而组合多个文件
278 历史记录
279 聚焦点:Korzok Gustor节
280 修复
282 全景图
284 黑白转换
286 锐化
289 打印
290 网站
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 一、 唤醒沉睡的风景:旅行摄影的初心与萌芽 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们捕捉的不仅是眼前流动的光影,更是内心的悸动与对世界的探索。史蒂夫·戴维,一位对旅行摄影怀揣深厚热情的探索者,他的镜头语言,是穿越山川河流、踏遍异域街巷的真实记录,更是将平凡瞬间升华为艺术的独特修炼。本书《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便是他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惊喜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不断突破的心路历程与技术精进的全面展现。 旅程的开端,往往源于一次不期而遇的触动。对于史蒂夫而言,那或许是儿时一本泛黄的旅行画册,亦或是某个异国街角偶然瞥见的色彩,它们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播下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早期的探索,并非总是伴随着完美的构图与精湛的光影。正如许多初学者一样,他经历了无数次尝试与失误,用笨拙的镜头记录下所见所感。但正是这份纯粹的热爱,支撑他一次又一次背起相机,踏上新的征程。 回溯那些最初的按下快门,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份朴素的愿望:留住眼前的风景,分享内心的感动。或许是家乡小镇日落时分的温暖光晕,或许是第一次远行时,对城市灯火阑珊的迷恋。这些早期作品,如同泛黄的旧照片,虽然在技法上略显稚嫩,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初次感知。它们是史蒂夫摄影之路的起点,是他眼中风景的最初轮廓,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记录,激发出他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动力。 在那个还没有被数字技术完全淹没的年代,胶片的质感与冲洗的仪式感,也为摄影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史蒂夫或许也曾经历过等待显影液的气味,在暗房中摸索着光影的变化。这种对过程的全身心投入,培养了他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力,也让他更加珍惜每一张照片的诞生。 “看见”比“拍摄”更重要。这句话,或许是史蒂夫在早期旅程中逐渐领悟到的重要一课。他开始意识到,旅行摄影并非简单的记录,而是通过镜头去“理解”和“对话”所处的环境。他开始留意光线的走向,观察行人的神情,感受建筑的肌理。这些细微的观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镜头下的故事:从记录到表达的蜕变 随着经验的积累,史蒂夫的旅行摄影不再仅仅是风景的叠加,而是开始涌现出对故事的渴求。他意识到,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历史与人文气息。而他的镜头,正是连接这些故事与观者的桥梁。 从最初的“看”,到后来的“读”与“讲”,这是一个从被动记录到主动表达的飞跃。史蒂夫开始思考,如何用画面去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他不再满足于拍摄地标性的建筑或壮丽的自然风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能触动人心的细节:一位在古老市集辛勤劳作的老人,一群在街头巷尾嬉戏的孩子,或者是一面墙壁上斑驳陆离的岁月痕迹。 这些“故事性的瞬间”,往往需要摄影师具备更深的观察力、同理心和耐心。史蒂夫或许会花费数小时,静静地等待一个合适的表情,捕捉一个自然的动作。他学会了如何融入当地的生活,与人们建立信任,从而获得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摄影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沟通能力的锻炼。 色彩,在旅行摄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史蒂夫开始深入研究色彩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情绪和表达主题。他会留意不同地区独特的色彩搭配,比如印度浓烈的泼色彩,北欧清冷的色调,或是非洲大地赤诚的暖色。他学习如何通过色彩的对比、和谐或冲突,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 构图,作为摄影的骨架,也在他的修炼过程中不断被雕琢。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分法”或“黄金分割”,而是开始尝试更具创意的构图方式。他会利用前景、背景的引导,通过线条、形状的呼应,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画面。有时,他甚至会打破常规,用独特的视角去解构熟悉的事物,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史蒂夫对光线的理解,也从最初的“顺光好拍”进化到对各种光线的驾驭。他会捕捉清晨的柔和晨曦,傍晚的戏剧性黄金时刻,甚至是在恶劣天气下,利用散射光或雨后的湿润感,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他深知,光线不仅能勾勒物体的形态,更能传递情感,塑造画面的意境。 三、 穿越时空的对话:人文精神的注入与情感共鸣 旅行摄影的魅力,终究在于它能够超越地域的界限,实现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史蒂夫·戴维深谙此道,他的镜头,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文明、生活百态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的体现。 他所拍摄的,不仅仅是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是隐藏在这些风景背后的人们。他会走进当地的市场,记录商贩的叫卖声与顾客的讨价还价;他会驻足于古老的寺庙,捕捉虔诚的朝拜者脸上的宁静;他会穿梭于拥挤的街头,捕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这些瞬间,汇聚成了这个星球上不同角落的生活碎片,它们真实、鲜活,充满了生命力。 他开始注重通过摄影来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或许是在一个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他用镜头记录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或许是在一个多元化的国际都市,他捕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的画面。这些作品,无声地讲述着人类共同的命运与情感。 情感的共鸣,是旅行摄影最动人的部分。史蒂夫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及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或许会捕捉一位老人眼中饱含的故事,一位母亲怀抱婴儿的温柔,或是一位旅人眺望远方的孤独。这些画面,无需言语,便能唤起观者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他理解,真正的旅行摄影,是将自己的情感与观察融入到画面之中。他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所见所闻,并通过光影、色彩、构图等元素,将这份解读传递给观者。这种“主观的客观”,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真实性,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史蒂夫也必定经历了自我怀疑与挑战。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对自身审美和表达能力的检验。他可能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拍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拍摄对象。有时,他会面临语言的障碍,文化上的差异,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他更加坚定地去寻找连接人心的共通语言——那就是视觉的力量。 四、 技术的精进与创意的边界 在数字时代,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旅行摄影提供了无限可能。史蒂夫·戴维在不断磨练基本功的同时,也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对手中器材的选择,并非盲目追求高端,而是注重其是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的创作理念。他对相机的性能、镜头的特点有着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组合。他或许会深入研究不同焦段镜头的视角特点,以及它们在表现空间感和压缩感上的差异。 后期的处理,在现代摄影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史蒂夫并非将后期视为“修饰”,而是将其看作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他会利用后期技术,来调整画面的色彩平衡、对比度,修复一些细微的瑕疵,但更重要的是,他会通过后期来进一步强化画面的情绪和故事性。他或许会学习如何运用局部色彩调整,来突出画面中的关键元素;如何通过景深合成,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虚化效果;如何运用剪裁和构图调整,来优化画面的视觉节奏。 但他深知,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再高超的技术,如果缺乏深刻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也难以打动人心。因此,他始终将“故事”和“情感”放在首位,技术只是他表达这些内容的重要工具。 他对创意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不断地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他或许会尝试延时摄影,来捕捉日夜更替的壮丽景象;他或许会学习星轨的拍摄,来展现浩瀚宇宙的神秘;他或许会尝试全景照片,来呈现宏大场景的全貌。他鼓励自己跳出舒适区,去探索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五、 旅程的延续:经验的分享与未来的展望 《视觉的旅程——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这本书不仅仅是史蒂夫个人摄影之路的回顾,更是他对旅行摄影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实践经验的分享。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启发更多热爱旅行和摄影的人们。 他或许会在书中分享许多实用的拍摄技巧,例如如何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拍摄,如何与当地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旅途中保持创作的灵感。他会用真诚的语言,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让读者感受到他一路走来的不易与坚持。 他强调,旅行摄影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敬畏之心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关于拍摄,更是关于体验、关于学习、关于成长。他鼓励读者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所处的环境,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凡。 史蒂夫·戴维的旅行摄影修炼之路,仍在继续。他的镜头,将继续穿越更广阔的天地,捕捉更多动人的故事。他的作品,将继续连接不同文化,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而这本书,则为所有渴望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灯,让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成为一次更加深刻的视觉旅程。 本书,是对“看见”的致敬,是对“表达”的追求,是对“连接”的渴望。它邀请您,与史蒂夫·戴维一同踏上这场视觉的盛宴,去感受旅行摄影的无限魅力,去开启属于您自己的精彩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平时对摄影理论类的书籍多少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太干巴巴,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非常平易近人,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和实践心得,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传授教条。作者在叙述他对光线的理解时,没有陷入参数的泥潭,而是着重于描述光线如何影响情感的表达,如何塑造画面的情绪基调。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让我这个摄影新手也能轻松理解背后的逻辑。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如何与被摄者建立连接”的章节,那不是简单的礼仪指导,而是触及到了人文摄影的核心——尊重与共情。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技术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眼睛看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哲学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极具匠心,每一页的设计都仿佛在精心编排一场视觉交响乐。它巧妙地平衡了文字密度和图片展示空间,使得阅读节奏张弛有度。不像有些摄影集,把图片堆砌得让人喘不过气,这本书懂得留白的重要性。有些跨页的大图,四周几乎没有多余的文字干扰,让观者的视线可以完全沉浸在图像本身所构建的世界里,尽情去解读和想象作者按下快门时的心境。而另一些段落,则穿插着简短而精炼的文字说明,解释了某个特定场景的拍摄背景或遇到的挑战。这种图文穿插的节奏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探索欲。我甚至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一些布局方式,尝试将自己的照片以类似的方式进行整理,这说明这本书的视觉组织能力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审美取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深邃的蓝和暖黄色的光影交织在一起,立刻让人联想到异域的风情和光影的魔力。我是在一个咖啡馆里偶然翻到它的,仅仅是浏览了几页的内页排版,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那些照片的质感,无论是高饱和度的热带风光,还是低调内敛的都市夜景,都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叙事感。看得出来,作者在构图和用光上花了大量的心思,绝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到此一游”记录,而是真正沉浸在当地文化和氛围之中,用镜头去理解和描绘世界。特别是其中几张关于亚洲古建筑的特写,那种细节的捕捉,仿佛能让你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火味和历史的沉淀。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也体现了出版方对摄影作品的尊重,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即便是用普通的光线下阅读,照片的生命力也丝毫没有减弱。光是翻阅的过程,就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短途旅行,让人对摄影这门艺术充满了新的敬畏和期待,想要立刻背起相机,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独家秘笈”,比如某个特定镜头的最佳光圈设置,或者后期处理的某个神奇预设。然而,这本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提供的是一种更为宏观的“观看之道”。它让我意识到,技术是工具,而真正的修炼在于观察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重塑。例如,作者在描述他如何捕捉到一个转瞬即逝的雨后街景时,重点强调的不是相机的速度,而是他对“时间感”的提前预判和对“环境光”的敏感度。这种从“如何拍”到“如何看”的转变,对我现阶段的创作瓶颈起到了关键的突破作用。它鼓励读者走出舒适区,去寻找那些被大众忽视的、充满生命力的日常角落。读完后,我出门拍照的频率虽然没有立刻增加,但每一次举起相机前的思考时间却明显延长了,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失败作品”的讨论,这部分内容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和放松。很多摄影书籍总是光芒万丈地展示完美的作品,让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挫败感。但这本书却坦诚地展示了一些作者自己认为不够理想的尝试,并剖析了当时犯下的错误——也许是曝光过度,也许是焦点失准,或者仅仅是情感表达上的缺失。这种坦诚让整个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真实和亲切,仿佛作者正在和我分享他那些走过的弯路。它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伟大的作品是从无数次不完美的尝试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对“过程”而非仅仅“结果”的重视,极大地鼓舞了我去拥抱实验性和不确定性,不再害怕按下快门后可能出现的“瑕疵”。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摄影指南,不如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保持人性和勇气的诚恳备忘录。

评分

内容有些过时,但可以学到不少技巧

评分

京东的东东还可以谢谢

评分

看着不错,先看看再说啦

评分

全彩说明,虽然还没细看,感觉应该有帮助

评分

这个系列都不错

评分

还没看,不过觉得很有用

评分

很满意非常好,书的质量满意

评分

好书,买了送给老板,老板跳槽去别家公司了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很有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