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际德语教程学生用书第三册B1学生用书+练习与测试+词汇手册 | ||
| 定价 | 97.00 |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德) 冯克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44624664 | |
该教材融人了zui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知识,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语言学习环境;不忽视外语教学中语法知识传授和操练这一重要环节;传授大量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联动培养;着力德语国家国情知识的介绍;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独立拓展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差异,学习材料和练习设计均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学习者。
该套教材共分4级,预备级、A1、A2和B1四个级别。除预备级之外,每册均配有学生用书(附MP3免费下载)、教师用书(附助教光盘和视频光盘)、练习与测试(附MP3免费下载)和词汇手册(德汉版)。A]级另配助学光盘。
预备级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胡朵拉博士(FrauDr。CordulaHunold)改编,在原有练习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语音练习,帮助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德语语音、语调等。此外还介绍了德语发音规则和学习方法,针对中国学生的语音学习困难设汁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并提出了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学习标准地道的德语
交际德语教程第3册词汇手册
练习与测试册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不同技能模块的均衡训练上。听力部分的题型设置非常贴合欧标的实际考试要求,覆盖了电话录音、公告、简短访谈等多种场景,难度递进合理。我特别喜欢它在写作部分的设计,它不仅提供了范文,更重要的是,它拆解了不同应用文体(如投诉信、申请信、观点论述)的固定结构和高频句式,这对于突破写作瓶颈非常有帮助。许多人到了B1级别,语法似乎都懂,但就是写不出地道的句子,这本书直接给出了“骨架”。然而,在口语练习方面,由于是书面材料,它的体现略显不足。虽然有些练习要求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或辩论,但缺乏具体的评分标准或可供参考的“优秀回答模板”。对于自学者或者没有固定语伴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流畅自然,是否包含了B1要求的复杂句式结构。如果配套的音频资源中能加入一些“示范回答”,哪怕只是简短的范例,也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和自我评估的基准。
评分这套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展现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思路。它并没有在B1级别就急于引入过多全新的、极其复杂的语法点,而是将A1和A2阶段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深化、扩展和重组,要求学习者在更复杂的语境下熟练运用它们。比如,对过去时的回顾,不再是简单的区分完成时和过去时的使用场景,而是深入到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偏好差异。这种强调“熟练度”而非“知识点数量”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只有在真实的交流中被反复使用,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美中不足的是,在处理一些德语中常见的“惯用表达”和“固定短语”时,略显保守。在B1阶段,学习者应该开始接触更多非书面语、更具口语色彩的表达,以应对真实的交流场景。目前教材中的语言风格偏向于标准、规范的书面德语,这在考试中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地“接上地气”,可能还需要辅以其他口语化的材料来补充。总体而言,这是一套体系严密、目标明确的B1进阶用书,为冲刺中级德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翻开学生用书的第一课,我立刻被它叙事性的文章和情境设置所吸引,这套教材在构建真实语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它不是那种冷冰冰地堆砌语法规则,而是将复杂的B1级别的语法点,比如各种从句的嵌套、虚拟式(Konjunktiv II)的灵活运用,巧妙地融入到关于“城市生活规划”、“职业发展选择”这类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中。例如,在介绍间接引语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公式,而是通过一段模拟的采访对话,让学习者在语境中自然地体会到语态转换的逻辑。音频材料的质量也非常出色,发音标准且富有层次感,语速适中,即便对于初涉B1的学习者来说,也能抓住大部分对话的核心内容。然而,我个人感觉,在某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上,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虽然提到了德国社会的一些现象,但有时只是点到为止,对于理解德语母语者说话背后的文化潜台词,略显不足。如果能在每课末尾增加一个“文化小贴士”板块,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解释某个表达背后的社会习惯或历史渊源,那么这套教程的立体感会更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德语思维模式,而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
评分词汇手册这本配件,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通常一套教材的词汇表都是随堂散落在各单元末尾,零散且难以复习,但它将所有B1阶段需要掌握的词汇系统地汇编在一起,并且按照主题和字母顺序进行了清晰的划分。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德汉互译,更重要的是,它为每个核心词汇都标注了德语的简要释义,以及典型的搭配(Kollokationen)。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德语的词汇往往是“组团出现”的,知道一个动词和哪些介词连用,比单独记住它的意思有效得多。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名词的“性”(der/die/das)标注得非常醒目,这对于记忆和准确使用德语名词至关重要。不过,如果能再增加一个简易的复习卡片功能,比如在手册的某一侧设计成可以撕下的卡片形式,或者提供一个配套的电子闪卡资源,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在B1阶段,词汇量的累积速度非常快,有效、高频的复习机制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关键。目前来看,它已经非常全面了,但若能增加一点互动性和便捷性,将是锦上添花之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看之下确实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毕竟是作为一套完整的教程,从主教材到练习册再到词汇手册,三本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干货”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在封面色彩上的选择,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花哨或单调的色调,而是用了一种相对沉稳的蓝色系作为主色调,既体现了德语学习的严谨性,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锐利,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轻。不过,初次翻阅时,我注意到练习册的目录和主教材的章节对应性做得可以更直观一些。有时候在做完某个单元的练习后,想快速回溯到课本中对应的语法点或者阅读材料时,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寻找,如果能有一个更明确的页码对照系统,或者干脆将重点语法点在练习册的页眉或页脚进行标注,那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整体来说,作为一套教材的外在呈现,它无疑是专业的,散发出一种德式教学的严谨气息,让人对即将开始的B1学习充满期待,希望内在的内容也能与之匹配。这种厚重感,对于自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让人觉得这是一套可以长期信赖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成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