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心机,算千秋大业;
孑身一人,余百年孤独。
秦国政坛的表面平静下,隐藏着无数险恶旋涡,一步不慎,便深陷泥潭,满盘皆输。
算计和利用之后,剩下的是可以敌国的财富,以及被君主忌惮的权势。
往昔岁月曾有的爱和温情,早已被掩埋在堆满冰冷金银和无情权杖的商道之中。
看一代秦相吕不韦,如何以商人身份襄理秦国,在政治的残酷战场上运筹帷幄、布局天下。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从一个富家逍遥公子摇身变成了万卿之首,用被人瞧不起的商业手段操控了整个政治局盘。
吕不韦走的是一条此前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将商业与政治联姻,两者以一种私密而牢固的方式捆绑在一起,两千多年来,并没有人比吕不韦演得更成功,更精彩。
从策划“立主定国”,到秦王嬴政称“始皇帝”,不过短短数十年。这弹指一挥间,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光亮无比的浪花。吕不韦用一个纯粹的商人头脑、商人思维方式和运作手段,参与创造和开拓了一个时代,一个kong前jue后的大帝国。在他身后,会有无数追随者沿着他的足迹,在构建商业帝国的道路上走向另一个破灭或者辉煌……
安之忠,著名企业家,文学爱好者,贵州双龙集团创始人。现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商会副会长。
林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企业文化》杂志社副主编。曾就读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作品以长篇历史小说为主,代表作有《苍狼秘史》(全三部)、《曹雪芹家族》(上中下)等。
上部 惊天策划
第一章 致命邂逅 _ 002
第二章 邯郸一夜 _ 010
第三章 奇货异人 _ 020
第四章 忍痛割爱 _ 037
第五章 生死之间 _ 054
第六章 脱出樊笼 _ 069
第七章 空心岁月 _ 084
第八章 平步青云 _ 095
第九章 旧梦重温 _ 108
第十章 深宫疑云 _ 133
下部 父子双雄
第十一章 以人为本 _ 152
第十二章 雄风乍起 _ 168
第十三章 庶子甘罗 _ 185
第十四章 一字千金 _ 197
第十五章 生死冠礼 _ 212
第十六章 决绝伤情 _ 227
第十七章 冰释前嫌 _ 240
第十八章 罢相逐客 _ 251
第十九章 举家迁蜀 _ 263
第二十章 秦始皇帝 _ 278
第一章
致命邂逅
吕不韦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大一统”的前夜:一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铁器作为普遍使用的工具,使得物质文明空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开始在饱暖之余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天子衰微,诸侯争霸,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取代温情脉脉的道德伦理,从社会底层一直到最上层的通道一夜之间被打开了:昨日还是山野布衣,今天就是庙堂的公侯,而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
吕不韦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时代里应运而生的“宠儿”。他一开始就拥有了令人嫉妒眼红的一切:一个富有的家庭,一份稳定的事业,当然还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但吕不韦不满足,他要在“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达到“贵”,而这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也许还有命运的恩赐。
命运的海浪推到吕不韦面前的第一枚贝壳,是一个叫赵姬的女人……
吕不韦作为商人的命运似乎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他出生于卫国濮阳的一个商人世家。他祖父是一个商人,他父亲是一个商人,他似乎也只能做一个商人。尽管他的祖父、父亲并不希望小不韦长大后,再继续扮演一个商人的角色,毕竟这个家族经过数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奋斗,已经积累起了数目相当可观的财富。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小不韦提出了明确的期许: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在“富”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努力向“贵”去发展,为子孙后代奠定根基。
然而,“富”而且“贵”,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富可求,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和灵活头脑,人人可以致富;贵难得,因为自从周朝定鼎,实行“封建”制度以来,诸侯之间,经过数百年征战、杀伐、兼并,自春秋至战国,真正剩下的“贵族”并不多。
当时,周天子尚在位,这是第一等的“王”。其次是列国诸侯,这是次一等的“公”“侯”,其贵族身份世代相袭。再次是“卿”,像鲁之三桓,晋之四卿等等,这些都是世卿世禄的大姓。
如果下一个等级的人要向上一个等级晋升,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凭借雄厚的实力来说话。例如,秦、齐、楚、吴、越这样的大国,君主就不用“公”“侯”的称号,而是将自己称为“王”。
至于“卿”,像晋之四卿:智、韩、赵、魏,经过争斗,最后以韩、赵、魏三家分晋而告终。经过周天子册封,成为诸侯。齐国的田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苦心经营,最后取代姜姓,据有齐国。同样,经过周天子册封,赐为齐侯。立宗庙社稷,传之子孙,香火祭祀不断。
至于处在等级制度最底层的广大的平民百姓,要从下向上冲开一条晋升之路,则更加难上加难。
当时,为人们所喜闻乐道的一些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出身而获得贵族身份的,有这么几个人:乐羊子为取功名,不得不在两军阵前,忍痛吞食对方送来的用自己儿子的肉做的羹汤;吴起为了求得一展将才的机会,不得不杀了自己的结发爱妻;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这两对师兄弟为了求得建功立业的机会,也纷纷捉对厮杀,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令人扼腕。
距离吕不韦的时代最近的一个鲜活事例,则是范雎以布衣而在秦国取相封侯的故事:范雎本来欲在魏国求仕,然而却被魏相国魏齐所忌,欲加杀害。范雎用计,死里逃生来到秦国,化名张禄,取得秦王信任,被尊为丞相,封以应城,号为应侯。范雎得志之后,一心要报复魏齐,吓得魏齐弃相印而逃到赵国。范雎又威胁欲对赵用兵,魏齐被迫再次出逃,最后自杀。
以上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小不韦的童年乃至整个少年时代,不知听了多少遍。
当吕不韦二十岁这一年,行过“弱冠”礼后,他就正式成人了。成人礼毕的当天,祖父和父亲分别和他有过一次对话。
祖父已经老了。早已不再过问家事的他,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关心吕不韦的成长上面。这天,他将吕不韦叫到自己的房间,问道:“孙啊,你行了冠礼,已经成人了。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打算到各个国家去走一走,看一看。”吕不韦早有这个心愿,希望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周游列国。
“走完看完之后呢?”
“不知道。”吕不韦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个问题要等我走完看完了,回来之后再回答您。”
“唉,只怕我等不到那个时候了。”祖父叹息一声,流下泪来。老年人总是如此,动不动就流泪。
“那么,爷,您希望我做什么?”吕不韦乖巧地问。
“我对你的希望就是: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再走我和你爹买贱卖贵、搬有运无的老路了。”
“为什么?”
“就因为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久,而且证明这条路走不通。我们虽然挣下了这么丰厚的一笔家产,可还是被人看不起:比我们穷的人看不起我们,嫉妒我们,诬蔑我们的钱财来路不正;比我们富有的人更看不起我们,藐视我们,嘲讽我们除了挣钱,别的什么都不会。”老人家说到这里,再一次流下了泪水。“百姓不拿我们当人看,骂我们是无商不奸,为富不仁;官家不拿我们当人看,骂我们是小人,满身上下都是铜臭气,只懂得‘利’不懂得‘义’。”
“既然商人名声这么不好,那我就听您的话,无论如何,绝不再从事商人的营生。”吕不韦答应道。
从祖父的房里出来,吕不韦又被叫到父亲的房里。父亲早憋了一肚子的话要对儿子交代。
“儿啊,你今天已经成人了。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咱们除了父子关系,又多了一层关系:朋友。”
“朋友?”
“是啊,有一些话,父子是不方便说的,不过作为朋友,却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我今天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你讲话。”
“那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听。”
“我来问你,你想过没有,对一个男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什么?”
“三样东西?”吕不韦思索了一下,回答说道:“一是父母之爱,二是兄弟之情,三是朋友之义。”
“你说得这三样都对,然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再想一想,最重要的是什么?”父亲道。
“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吕不韦从来没有被问到这个问题,自然也没想过,一时答不上来。
“让我来告诉你。”父亲郑重其事地道:“这三样东西,第一是金钱,第二是权势,第三是女人。”
“金钱?权势?女人?”吕不韦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一向端正严肃的父亲居然和他谈起了这个话题。
“不错。”父亲道:“对男人来说,这三样东西,至少要拥有其中的一样。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如果既没有钱,也没有权,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去拥有一个令天下男人都垂涎的女人。”
……
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而《迷失的商道:吕不韦大传》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叙述吕不韦的发家史和政治生涯,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欲望、权力、情感时的挣扎与抉择。我特别被书中对吕不韦与赵姬之间关系的描写所打动,那种超越政治联姻的复杂情感,既有利用,也有真实的情感流露,甚至在权谋斗争的夹缝中,还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当他将赵姬送给秦异人,并策划了这惊天动地的“送美人计”时,作者笔下的吕不韦,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理性,为了更大的目标,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个人的情感。这种极致的理性与隐藏的感性之间的张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此外,书中对吕不韦作为“仲父”时期,在秦国朝堂上的权谋博弈,以及他如何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在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中左右逢源,甚至试图改变秦国未来的轨迹,都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种将商业头脑延伸到政治领域的探索,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对“商道”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拓展。
评分我之所以反复阅读《迷失的商道:吕不韦大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成功”与“代价”这两个概念。吕不韦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成功者,他用商业手段撬动了政治格局,最终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影响了整个华夏历史的走向。然而,作者并没有回避他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无论是情感上的牺牲,还是在权力场上的步步为营,亦或是最终的政治倾覆。书中对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编纂过程中的投入和理念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他超越单纯商业利益的追求,以及他对文化和思想的某种期许。这似乎是他为自己寻找一种永恒的价值,一种能够抵御时代洪流的证明。但最终,即使是这样的伟大工程,也未能挽救他个人的命运。这种对成功背后复杂动机和沉重代价的揭示,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尤其是那些充满野心和抱负的人生,往往是充满了迷雾和挑战,“商道”的曲折,不仅体现在交易的得失,更体现在对人生价值的不断求索与权衡。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迷失的商道:吕不韦大传》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野心和时代洪流的书。作者塑造的吕不韦,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他的精明算计,有他的权谋手段,甚至在他的人生后期,也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最终走向了悲剧。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人物更加真实,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吕不韦晚年心境的描绘,那种曾经叱咤风云,最终却不得不面临被流放、被遗忘的孤独感,以及他对过往种种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一切归咎于命运,而是深入剖析了吕不韦自身性格中的缺陷,以及他在权力斗争中可能犯下的战略性错误。这种对人物命运的深刻解读,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叙事,触及了人生的普遍困境。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以及在时代变迁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奈。
评分“迷失的商道:吕不韦大传”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初次翻开它,就被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深深吸引。战国末期,群雄逐鹿,礼崩乐坏,传统的道德伦理在权力的漩涡中摇摇欲坠。作者笔下的吕不韦,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脸谱化的“奸臣”或者“商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复杂个体。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吕不韦早期发迹的描写,那种在市井中小打小闹,却能敏锐捕捉到时代脉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并敢于冒险,将手中仅有的资源变废为宝的智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并非凭空获得巨富,而是通过一次次精明的算计、一次次大胆的投资,将“奇货可居”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从无到有,从草根到一个帝国级商人的崛起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我反思,在任何时代,洞察力、决断力和魄力,往往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书里对当时秦国的社会生态、政治斗争的刻画也相当到位,为吕不韦的个人命运铺垫了厚重的历史底色,让人感觉他身处的并非是虚构的舞台,而是真实存在的、令人窒息却又充满机会的乱世。
评分《迷失的商道:吕不韦大传》最让我惊叹的,莫过于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图景的细致还原。书里描写的不仅仅是朝堂上的高官权贵,更多的是市井小民的生活状态,是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是各种新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我仿佛能闻到咸阳城里脂粉、香料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听到市集上叫卖声、争执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的喧嚣。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历史细节,从衣食住行到礼仪习俗,从当时的货币流通到商业运作模式,都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和考证,这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格外真实可信。特别是关于吕不韦在经商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如何进行市场预测、如何与各色人等打交道,那些具体的商业策略和谈判技巧,让我这个对古代商业了解不深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古代商业课。这种将宏大历史背景与微观生活细节完美融合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对那个时代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