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方法与案例》,通过理念、方法和案例,强化注册会计师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意识,缩小公众的“期望差距”和“信息差距”。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解决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问题,增加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的可信赖性,缩小公众的“期望差距”;新的审计报告模式主要解决短式标准审计报告缺乏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问题的看法,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披露内容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缩小公众的“信息差距”。期望差距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期望从注册会计师和财务报表审计中得到的保证程度,与审计能够提供多大保证程度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持续存在着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能力,以及注册会计师在现有职业准则框架下对舞弊责任之间的差距。信息差距是指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明智投资和受托决策时需要的信息,与能够从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得到什么信息之间的差距。信息差距对资本市场的效率和资本成本具有重大影响。信息差距也视作挑战,尤其在经济混乱时期,理解公司财务信息如何反映财务状况、业绩和经营的可持续性的全貌,构成相当大的挑战。新修订的《方法与案例》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回答。
作为一名审计领域的初学者,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审计的精髓。这本书《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案例(第二版)》的出现,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清晰地勾勒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脉络。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风险概念的解释,它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与企业经营的实际紧密相连,让我能够理解风险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提供的案例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对审计过程的生动再现。作者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如何运用风险导向的思维来发现问题、评估影响,并最终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认为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和舞弊。然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案例(第二版)》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审计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意义。它强调了审计师需要具备超越财务领域的知识,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并能够从战略和经营的角度去评估风险。 书中对于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的介绍,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解释了每种方法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在阅读案例时,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审计师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深入洞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发现潜在的风险。这种实操性的指导,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人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案例(第二版)》,说实话,在翻开书之前,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微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为,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风险导向正是当前审计界的主流趋势,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希望能有贴近实务的案例来加深印象。读完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对审计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查账”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全面认知和评估。 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的阐述。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各种风险类型,而是深入剖析了风险产生的根源,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下风险的共性与特性。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基层审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而这本书提供的框架和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条理地去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审计程序。书中的一些案例,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具体的公司名称,但其描绘的情景和分析逻辑,都非常贴近我们日常审计中遇到的挑战,读起来很有代入感。
评分一直以来,我在审计实践中都渴望找到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我的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风险时。这本书《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案例(第二版)》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从宏观的审计理念出发,层层递进,深入到具体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各个环节,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审计框架。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将风险导向理念融入到审计计划制定和审计程序设计的具体方法。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如何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来验证风险假设。这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审计项目中的各种挑战,也能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意见。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正在努力提升审计专业能力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审计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预见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这本书的“风险导向”核心理念,正是契合了这一目标。它教会我如何跳出传统的合规性审计思维,转而关注企业战略、运营、财务等各个层面的潜在风险。例如,在讨论内部控制缺陷时,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缺陷本身,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敞口,以及对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影响。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险应对策略的部分。作者提出的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性,不仅仅是如何设计审计程序去应对已识别的风险,更是如何与被审计单位一起,探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这种合作性的审计方法,能够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更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也让审计工作本身变得更有价值。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审计师,不仅仅是一个“侦探”,更应该是一个“风险顾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