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分析(原书[0第0]4版)|3770773 |
| 图书定价: | 59元 |
| 图书作者: | (美)Mark M.Meerschaert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1/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4856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4-1 |
| 作者简介 |
| Mark M.Meerschaert,美[0国0]密歇根州立[0大0][0学0]概率统计系教授。他曾在密歇根[0大0][0学0]、英格兰[0学0]院、内华达[0大0][0学0]、新西兰达尼丁Otago[0大0][0学0]执教,讲授过数[0学0]建模、概率、统计[0学0]、运筹[0学0]、偏微分方程、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文[0学0]与统计物理[0学0]课程。他[0当0]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无限方差概率模型的[0极0]限定理和参数估计、金融数[0学0]中的厚尾模型、用厚尾模型及周期协方差结构建模河水流、医[0学0]成像、异常扩散、连续时间随机游动、分数次导数和分数次偏微分方程、地下水流及运输。 |
| 内容简介 |
| 《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分析(原书[0第0]4版)》系统介绍数[0学0]建模的理论及应用,作者将数[0学0]建模的过程归结为五个步骤(即“五步方[0法0]”),并贯穿全书各类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 书中阐述了如何使用数[0学0]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在建立数[0学0]模型并且求解得到结论之后如何进行灵敏性和稳健性分析,此外,将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计算机的使用密切结合,不仅通过对每个问题的讨论给了很好的示范,而且配备了[0大0]量的习题. 《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分析(原书[0第0]4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参加[0国0]内数[0学0]建模竞赛的人员参考. |
| 目录 |
《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分析(原书[0第0]4版)》 译者序 前言 [0第0]一部分[0优0]化模型 [0第0]1章单变量[0优0]化 1.1五步方[0法0] 1.2灵敏性分析 1.3灵敏性与稳健性 1.4习题 1.5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2章多变量[0优0]化 2.1无约束[0优0]化 2.2拉格朗日乘子 2.3灵敏性分析与影子价格 2.4习题 2.5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3章[0优0]化计算方[0法0] 3.1单变量[0优0]化 3.2多变量[0优0]化 3.3线性规划 3.4离散[0优0]化 3.5习题 3.6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二部分动态模型 [0第0]4章动态模型介绍 4.1定常态分析 4.2动力系统 4.3离散时间的动力系统 4.4习题 4.5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5章动态模型分析 5.1特征值方[0法0] 5.2离散系统的特征值方[0法0] 5.3相图 5.4习题 5.5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6章动态模型的模拟 6.1模拟简介 6.2连续时间模型 6.3欧拉方[0法0] 6.4混沌与分形 6.5习题 6.6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三部分概率模型 [0第0]7章概率模型简介 7.1离散概率模型 7.2连续概率模型 7.3统计[0学0]简介 7.4扩散 7.5习题 7.6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8章随机模型 8.1马尔可夫链 8.2马尔可夫过程 8.3线性回归 8.4时间序列 8.5习题 8.6进一步阅读文献 [0第0]9章概率模型的模拟 9.1蒙特卡罗模拟 9.2马尔可夫性质 9.3解析模拟 9.4粒子追踪 9.5分数阶扩散 9.6习题 9.7进一步阅读文献 后记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华章数[0学0]译丛:数[0学0]建模方[0法0]与分析(原书[0第0]4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参加[0国0]内数[0学0]建横竞赛的人员参考。 |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实际内容却一点也不枯燥。我发现作者在讲解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实际案例,从最基础的线性模型到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作者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编程实现思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编程略有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模型评估和选择的部分,这让我能够更客观地评价一个模型的优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其数学上的优美。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数学建模理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掌握了如何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数学建模”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望而生畏。但当我真的沉浸其中后,我发现自己彻底被这本书的魅力所吸引。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清晰地理解了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而且,这本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非常注重实践,书中大量的例子都源于真实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每次阅读,我都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而且还会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这绝对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看到数学思维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之前一直觉得数学建模离我生活很远,但这本书用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比如交通流量的优化、人口增长的预测等等,让我看到了数学模型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难度,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耐心阅读和思考后有所收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都变得更加系统和理性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太长了,一开始我拿到它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工具书,毕竟“方法与分析”听起来就挺硬核的。但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关于数学模型本身的讲解,更像是一场引导读者走进数学建模世界的奇妙旅程。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生动,不是那种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开,让我能轻松地理解数学模型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的部分,这让我觉得数学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而是解决实际难题的有力武器。而且,每章节后的习题设计也相当巧妙,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我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本书让我对数学建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的学习欲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我过去总觉得数学模型是高深莫测的,只有少数天才才能掌握。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剖析,让我看到了数学建模背后逻辑的严谨和应用的广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离散化”和“逼近”的讲解,作者用各种生动的比喻,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核心的建模思想。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去发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的世界都发生了变化,我开始习惯性地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结构,并尝试用数学工具去分析和解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