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

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耀年 编
图书标签:
  • 民歌
  • 儿童钢琴曲
  • 钢琴谱
  • 中国民歌
  • 少儿钢琴
  • 入门
  • 练习
  • 艺术考级
  • 经典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868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56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付梓出版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孩提时代时,这些绚丽多彩、脍炙人口的祖国各族民歌,伴我走人了音乐圣殿,以至于在几十年的专业创作中,还始终感受着民族民间音乐的恩泽,即便掀开了历史的新纪元,也从未忘记过“爱唱民歌”的那些齿颊留香的岁月。于是也常常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使自己那颗本来就十分热爱孩子的心越发“不安分”起来。真应该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今天也了解民歌、喜爱民歌。这些亲切熟悉的旋律,是那样有魅力、有情趣,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语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激情满怀地投入这套作品的创作。
  在选材上,我从近千首民歌中精心选择,其中有一些还是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边疆采风、体验生活时收集的,最终保留了横跨大江南北,涵盖祖国边疆地区,从汉族到各地少数民族的百首民歌。从调式、和声、结构上精心布局,根据风格上的差异量体裁衣,有的注重突出旋律声部线条的清晰;有的则用多变的和声语言赋予其新的色彩;还有的着意于丰富变化的节奏处理,力求在保留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写出新意与新趣;另一些则用不同的复调手法演绎民歌主题,描绘其婀娜多姿的侧面。
  当前的钢琴普及教育空前繁荣,弹琴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人迈人这个王国遨游。在众多的外国钢琴文献之外,让他们也能从这些民歌小曲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引起人们的共鸣,让大家知晓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音乐宝藏也同样丰富广袤,这种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四书五经”。
  愿这本钢琴曲不但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能得到他们长辈的青睐。
  愿这本钢琴曲成为友谊的使者,让国际友人也能惊异于中国民间音乐的奇妙魅力。
  这些是我所欣慰的。
  看着这些鲜活的曲子,听着它们优美的旋律,正如小鸟插上翅膀自由飞翔那样,我的追求与耕耘已经了无遗憾。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小鹿,小鹿
2.拔萝卜
3.摇橹
4.蒙古小夜曲
5.小白菜
6.河边对唱
7.阿西里西
8.秧歌
9.勇敢的鄂伦春
10.刮地风
11.小放牛
12.娃哈哈
13.弦子舞曲
14,小黄鹂鸟
15.牛犁歌
16.风吹竹叶
17.吹芦笙
18.无锡景
19.都达尔和玛丽亚
20.对花
21.祖国是花园
22.摇篮曲
23.茉莉花
24.槐花几时开
25.十大姐
26.在那遥远的地方
27.草原新毡房
28.黑骏马
29.紫竹调
30.丰收歌
31.小河淌水
32.月牙五更
33.献花
34.转圆圈
35.满野欢笑
36.桔树开花
37.贡布箭歌
38.鸟儿飞在蓝天上
39.打猎归来
40.悠摇
41.百灵鸟
42.-根扁担
43.放牛山歌
44.友爱
45.孟姜女
46.麻雀调
47.荡湖船
48.桔梗谣
49.跑马溜溜的山上
50.青春舞曲
51.溜溜歌
52.花蛤蟆
53.四季
54.在银色的月光下
55.叮叮当
56.高原雪花
57.农夫打兔
58.马灯调
59.小青蛙
60.拔根芦柴花
61.玛依拉
62.阿瓦日古丽
63.幸福花儿开
64.送我一枝玫瑰花
65.黑缎子坎肩
66.猜调
67.十朵梅花
68.四季调
69.拥军花鼓
70.别比雅拉
71.美丽的姑娘
72.哈纳斯湖畔
73.杨柳青
74.掀起你的盖头来
75.清江河
76.五哥放羊
77.年轻的朋友
78.心中甜蜜的歌
79.三十里铺
80.黑眉毛
81.走绛州
82.啦来啰
83.阿里郎
84.踢踏舞曲
85.鸭绿江水长
86.猎人之歌
87.圆圆的
88.到春来
89.嘎贡拉
90.东海出太阳
91.雪白的云朵
92.节日舞曲
93.农夫歌
94.太阳照四方
95.我的花儿
96.青年参军
97.绣荷包
98.小拜年
99.马车夫之歌
100.雨不洒花花不红
101.山歌

前言/序言

  当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付梓出版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孩提时代时,这些绚丽多彩、脍炙人口的祖国各族民歌,伴我走人了音乐圣殿,以至于在几十年的专业创作中,还始终感受着民族民间音乐的恩泽,即便掀开了历史的新纪元,也从未忘记过“爱唱民歌”的那些齿颊留香的岁月。于是也常常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使自己那颗本来就十分热爱孩子的心越发“不安分”起来。真应该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今天也了解民歌、喜爱民歌。这些亲切熟悉的旋律,是那样有魅力、有情趣,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语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激情满怀地投入这套作品的创作。
  在选材上,我从近千首民歌中精心选择,其中有一些还是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边疆采风、体验生活时收集的,最终保留了横跨大江南北,涵盖祖国边疆地区,从汉族到各地少数民族的百首民歌。从调式、和声、结构上精心布局,根据风格上的差异量体裁衣,有的注重突出旋律声部线条的清晰;有的则用多变的和声语言赋予其新的色彩;还有的着意于丰富变化的节奏处理,力求在保留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写出新意与新趣;另一些则用不同的复调手法演绎民歌主题,描绘其婀娜多姿的侧面。
  当前的钢琴普及教育空前繁荣,弹琴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人迈人这个王国遨游。在众多的外国钢琴文献之外,让他们也能从这些民歌小曲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引起人们的共鸣,让大家知晓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音乐宝藏也同样丰富广袤,这种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四书五经”。
  愿这本钢琴曲不但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能得到他们长辈的青睐。
  愿这本钢琴曲成为友谊的使者,让国际友人也能惊异于中国民间音乐的奇妙魅力。
  这些是我所欣慰的。
  看着这些鲜活的曲子,听着它们优美的旋律,正如小鸟插上翅膀自由飞翔那样,我的追求与耕耘已经了无遗憾。
音乐的旅程:一窥现代交响乐的殿堂 图书名称:《现代交响乐的结构与创新:20世纪至今的管弦配器革命》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音乐专业人士、指挥家、作曲家以及对管弦乐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入的指南,聚焦于20世纪至今,西方交响乐在结构、和声语言和配器技法上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创新。我们并非关注那些源自民间、植根于传统叙事的美学范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由学院派和前卫音乐家们所构建的,以追求声音本体、突破传统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交响音乐领域。 本书的叙事逻辑,是围绕“突破传统”和“探索极限”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从德彪西晚期对音色层次的精妙调和,到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中对节奏的暴力重塑,再到勋伯格开创的十二音体系对调性根基的彻底颠覆,我们系统梳理了现代交响乐如何挣脱浪漫主义的束缚,走向个体化和实验性的历程。 第一部分:20世纪初的结构瓦解与音色实验(1900-1945)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音乐中心涌现出的对传统和声与曲式(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的深刻反思。 一、印象主义的声场构建: 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配器哲学并非是对民间旋律的简单引用,而是对“色彩”本身作为组织元素的极致运用。书中详述了他们如何利用管乐器的特殊音区(如长笛的高音区、巴松的低吟),以及弦乐组内复杂的弱奏技巧(如弱音器的使用、弓法变化),来营造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听觉景观。我们剖析了《牧神午后前奏曲》中,乐器如何不再仅仅是旋律的载体,而成为构成一个“声学环境”的基本粒子。 二、新古典主义的回归与反讽: 斯特拉文斯基在流亡期间对巴洛克和古典时期形式的借鉴,并非是对过去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距离感”的构建。本书分析了他在《普尔钦奈拉》和后来的交响曲中,如何运用不对称的节奏划分、尖锐的对位以及“裸露的”配器(即减少和弦的复调厚度,使各声部独立暴露),以实现对古典精神的现代性解构。特别是对打击乐器组(如低音鼓、军鼓)在非强调重音位置的巧妙植入,如何颠覆了听者对“节拍”的预期。 三、第二维也纳乐派与无调性实践: 勋伯格、贝尔格和魏本伯格对调性体系的彻底放弃,是现代交响乐史上最激进的转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十二音技法(Dodecaphony)在配器层面的具体挑战:如何避免出现不自觉的调性中心暗示?如何通过音高矩阵的排列,确保所有十二个音的权重均衡?书中通过对勋伯格《乐队曲》(Op. 16)以及晚期作品的细致谱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缺乏传统调性框架的情况下,通过音色组与音高组的相互映射来构建宏大的结构逻辑。 第二部分:战后声音的疆域拓展与电子媒介的融合(1945至今) 二战结束后,作曲家们开始探索更广阔的声音可能性,包括对时间、空间和噪音的处理,这标志着交响乐正式进入高度实验的阶段。 一、序列主义的全面化与复杂性理论: 从韦伯恩对节奏、力度、时值的序列控制,发展到布列兹(Boulez)的“总体序列主义”,本书剖析了这种“控制的艺术”如何影响配器。序列主义要求配器必须服务于抽象的数学结构,而非传统的情感表达。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极速的音型、不规则的乐器组合(如将木管组与打击乐组进行频率匹配),来制造出“密度极大”的听觉效果。 二、偶然性音乐与演奏空间: 约翰·凯奇(John Cage)对“不确定性”的引入,对交响乐的结构提出了根本性挑战。本书讨论了在凯奇的作品中,乐谱如何演变成一个“指令集”而非精确蓝图。例如,对特定乐器组的静默要求、对特定时间段内允许演奏的音高范围的开放式处理,以及在管弦乐演奏中引入“环境噪音”(如演奏厅本身的噪音、观众的反应)作为音乐事件的一部分,极大地拓宽了“交响乐”的定义边界。 三、电子乐与声学乐器的对话: 现代交响乐的配器革新,离不开对电子技术的借鉴与融合。本书专门开辟章节,分析了作曲家们如何模仿电子合成器的音色特性,来指导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例如,通过快速的、非音高的(Atonal)颤音和大量的滑音(Glissandi),来模拟“扫描频率”或“滤波效果”。我们考察了如施托克豪森等人在电子音乐与活乐队结合的实践中,如何处理“声场定位”和“声音的实时调制”,并将其语言移植到大型管弦乐队的布局中。 第三部分:配器语言的当代趋势与后现代反思 本书最后一部分展望了当代交响乐的几个核心发展方向,这些方向往往是对前卫运动的吸收、转化或温和的反思。 一、极简主义的回归: 面对20世纪中期作品的极度复杂性,一些作曲家转向了更注重“过程”和“重复”的极简主义手法。但这与传统民歌的重复截然不同。我们分析了莱希蒂(Ligeti)的“微观复调”(Micropolyphony)和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渐进式叠加技术。在配器上,这意味着乐器组的声部被拆分到极致,通过细微的节奏差异和音高偏移,制造出“声场的流动质感”,而非清晰的旋律线。 二、新浪漫主义与混合调性: 近年来,一部分作曲家开始在严谨的现代配器语汇中,重新引入“情感表达”的可能性,但这是一种混合了现代技法的“新浪漫主义”。他们可能使用复杂的十二音和弦作为背景,但在其之上叠加出具有强烈导向性的旋律片段。本书着重分析了这些作品中,不同时代配器语汇的共存现象,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音色对比(如温暖的圆号与尖锐的次中音萨克斯风的并置),来实现情感的复杂张力。 结语: 《现代交响乐的结构与创新》认为,从德彪西的音色斑斓到当代作曲家对噪音的接纳,交响乐的演进史是一部不断“祛魅”和“重构”的历史。它要求听众和演奏者超越对传统旋律和调性的依赖,去直面声音本身作为结构和意义的载体。本书正是希望提供一把钥匙,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复杂、有时甚至令人不安的声音构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音乐哲学和技术创新。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对交响乐在20世纪被彻底重塑的宏大工程的深度考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经常陪孩子练琴的家长,我深知教材的易用性有多么重要。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印刷质量非常好,纸张厚实,不容易损坏,而且谱面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眼睛不太好的孩子也能看清楚。其次,每首曲子的长度都比较合适,不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那些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曲子,弹起来很有成就感。而且,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带有故事背景的民歌,孩子在弹奏的时候,我也能给他们讲讲歌曲背后的故事,这不仅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的时候,我最惊喜的就是它的编排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将民歌搬到钢琴上,而是针对儿童的钢琴学习特点进行了精心的改编。比如,很多歌曲都保留了原有的旋律和歌词意境,但简化了和弦,降低了指法难度,让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我看到里面有些曲目,甚至还加入了简单的节奏型变化和音阶练习,这对于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和节奏感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而且,每首曲子下面都配有简单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帮助孩子理解曲子的情感和背景,让弹奏不再是机械的指尖运动,而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表达。

评分

我一直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从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开始。而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钢琴教材,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弹奏这些熟悉的民歌,我的孩子不仅学会了钢琴的指法和乐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这本书中对于每一首民歌的背景介绍,这让孩子在弹奏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些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这本书的设计也很有巧思,很多曲子都经过了巧妙的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韵味,又符合儿童钢琴学习的特点,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对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抱有多大的期望,只是觉得中国民歌对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儿童的关怀。比如,在一些相对复杂的乐句处理上,书中给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建议,不像有些教材那样死板。我注意到,有些曲子还故意保留了一些童谣式的韵味,让孩子在弹奏的过程中,仿佛能回到童年,体验纯粹的快乐。更让我欣慰的是,这些民歌的旋律本身就非常优美,即使是简单的钢琴演奏,也能流露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非常有益。

评分

这本《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简直是给我的小乐童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兼具民族特色和儿童趣味的钢琴入门教材,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枯燥,要么拔苗助长,很难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简直是惊喜连连。首先,它 selection 的曲目都太经典了!《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河淌水》,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我小时候也听过,现在能让我的孩子弹奏出来,感觉特别有传承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民歌本身就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淳朴的情感,非常贴合孩子的天真烂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