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MI的项目风险管理认证指导委员会成员,作者凭借其35年项目管理经验、对真实场景和上千个实例的分析,描述了风险管理的流程,提供了经过验证的规划项目风险的方法。
本书作者有超过35年的项目和项目集管理经验。本书凭借对真实场景的分析和上千个实例描述了风险管理的流程,全面讲解了经过验证的方法论,论证了规划项目风险的关键点,演示了如何使用风险评估工具,还以巴拿马运河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流程的核心要点。本书涵盖了在规划、估算成本和预算时应对不同的风险类型的考虑,如何识别与项目指标相关的关键风险,工作分解结构和规模分析及活动排序等。本书长久以来被奉为项目经理抵御失败的利器,与PMI的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PMP)、《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的风险管理知识领域的内容保持一致,是项目经理不可或缺的秘籍。
汤姆·肯德里克 (Tom Kendrick) PMP,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的项目总监,也是项目风险管理认证指导委员会成员,有超过35年的项目和项目集管理经验,曾为杜邦、通用电气等公司工作,也曾在惠普和Visa公司担任高级职位。
刘悦 有超过20年的项目和项目群管理经验,现在IBM中国公司担任资深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大型项目群。作为IBM全球认证的资深项目经理和 PMI认证的PMP,曾管理过多个大型复杂项目;也曾作为IBM全球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项目质量与风险部门的高级风险及质量管控经理,主持并负责审查、监控了几百个大型的咨询服务和应用集成及开发服务的项目(集);同时作为IBM全球认证的项目管理讲师,讲授了多个项目管理课程。王丽 有超过20年的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经验。现在慧与(中国)有限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China)任项目总监。2000―2016年在IBM中国公司全球咨询服务部担任IBM 全球认证的资深项目经理和PMI认证的PMP,曾管理过多个复杂项目;也曾担任大中华区项目质量和风险部门的高级风险及质量管控经理,主持并负责对多个行业的数百个大型咨询服务和应用系统集成项目(集)的风险和质量进行审查和评估。1990―2000年曾在北京市政府信息中心任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副主任。
第1章 项目为什么要做风险管理 1
问题项目 1
风险 2
机会和风险 7
项目风险管理的好处 8
项目风险管理的成本 11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1
一个失败项目的剖析:第一个巴拿马运河项目 13
第2章 规划风险管理 19
项目选择 21
总体项目规划流程 21
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 35
PERIL数据库 38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赞助及启动(1902―1904) 46
第3章 识别项目范围风险 48
范围风险的来源 49
定义交付件 55
高层级风险评估工具 61
设定界限 66
工作分解结构 67
工作包 67
其他范围相关的风险 70
记录风险 73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设定目标(1905―1906) 74
第4章 识别项目进度风险 76
进度风险的来源 77
活动定义? 83
估算活动工期 83
活动排序 96
记录风险 102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规划(1905―1907) 103
第5章 识别项目资源风险 105
资源风险的来源 105
资源计划 112
获取人员 114
外包 117
因风险而调整工作量的估算 124
成本估算、预算和风险 126
记录风险 129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资源(1905―1907) 130
第6章 管理项目约束条件并记录风险 132
分析约束条件 133
管理机会 137
范围变更 140
资源变更 141
资源分析 141
进度变更 142
评估选项和更新计划 148
寻找遗漏的风险 149
创建风险登记表 153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改进计划(1906) 154
第7章 量化分析活动风险 156
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 156
可能性和影响 158
定性风险评估 167
定量风险评估 172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风险(1906―1914) 181
第8章 管理活动风险 183
根原因分析 184
风险类型 185
选择要解决的风险 187
风险应对计划 190
解决风险成因 193
执行预防性思想 208
处理风险影响 212
记录风险计划及风险责任人 217
管理特定风险 218
用于记录风险应对的蝴蝶结分析 222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风险计划(1906―1914) 223
第9章 量化和分析项目风险 226
整体项目风险 226
汇总风险响应 228
项目建模和仿真 229
集成的进度/成本评估 239
系统分析 240
关键链的思考 240
问卷调查 242
规模分析 249
项目估量 250
场景分析 252
项目指标 253
财务指标 261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整体风险(1907) 265
第10章 管理项目风险 267
项目文档需求 268
项目启动 270
选择项目指标 272
建立和管理风险应急储备 274
项目基线谈判 279
项目计划确认 282
规范变更控制 283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调整目标(1907) 287
第11章 监控有风险的项目 289
不要恐慌 290
遵循计划 290
项目监控 291
收集项目状态信息 293
指标和趋势分析 294
响应问题 298
沟通和风险报告 299
项目归档 303
管理风险储备 304
项目审查和风险评估 304
接手有问题的项目 306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依风险再规划(1908) 308
第12章 结束项目 310
项目结束 311
项目回顾分析 313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完工(1914) 317
第13章 项目、项目组合及企业风险管理 319
项目风险管理综述 319
项目集风险管理 321
识别其他项目集风险 327
项目组合的风险管理 331
企业风险管理 344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年复一年 351
第14章 结论 353
选择行动 354
管理风险 356
第二个巴拿马运河项目:21世纪 357
附录A PERIL数据库详细信息节选 359
范围风险 359
进度风险 362
资源风险 364
坦白说,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其“预防项目失败”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承诺。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失败的阴影一直伴随着我们,所以任何能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提升成功率的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它系统地阐述了项目风险从识别、分析、评估到应对和监控的整个生命周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风险识别”部分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多种工具,并且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指南。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用了几个篇幅来探讨“人为因素”在项目风险中的作用,比如团队成员的经验不足、沟通不畅、或者团队的心理状态等,这些往往是被传统风险管理模型所忽视的,但作者却将其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这让我意识到,成功的项目风险管理,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更要关注人。另外,本书在“风险监控”部分的论述也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监控的手段,而是强调了持续性、主动性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如何建立有效预警体系的具体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项目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的书籍,而这本《识别和管理项目风险:预防项目失败的基本方法(第3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堆砌,更是一本充满了实践智慧的宝典。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来源于真实的商业场景,这使得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应用。例如,在风险应对策略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规避、转移、减轻和接受这四种基本策略,并结合多个具体的例子,阐述了不同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资源的限制来选择最合适的应对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风险沟通”的探讨,作者强调了风险信息在项目团队内部以及与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有效传递是多么关键,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工具,如风险登记册的更新与共享、定期风险评审会议的组织等。这些内容对于提升项目透明度、增强团队协作、以及及时获取各方支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且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框架。作者并非空泛地谈论风险,而是将整个过程分解成了一系列可执行的步骤,并且为每一步都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风险量化”的讲解,作者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生动地演示了如何使用概率和影响度来评估风险的优先级,以及如何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来预测项目的整体风险暴露度。这对于那些对数字敏感、希望用量化手段来指导决策的项目经理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同时,本书在“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上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应对”,而是教你如何“具体地应对”,例如如何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人、设定时间节点,并评估应对措施的成本效益。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技能的培训。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风险文化”的建设,认为一个积极、开放的风险文化是成功风险管理的基础,这让我意识到,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参与和推动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立刻营造出一种专业且值得信赖的氛围。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排版方式,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信息脉络清晰,易于理解。第一章的开篇就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展开,生动地描绘了项目风险一旦失控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让我立刻对后续内容充满了好奇。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贴近实际工作经验的方式来阐述概念。比如,在讲解风险识别的初步阶段,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风险源,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项目经历中,是否有类似的潜在问题被忽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这一部分的阐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方法,而是通过一个贯穿全书的虚拟项目,一步步地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这种“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待着在后面的章节中,能更深入地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监控和应对突发状况。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项目风险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再是停留在“可能出问题”的模糊概念,而是有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来应对。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风险识别的各种技巧,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的分析,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险登记册”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记录风险的表格,而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核心工具,作者详细说明了如何填写、更新以及如何利用风险登记册来支持决策。另外,在风险应对策略部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策略的实际应用场景,并提供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和实施最有效的应对方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风险的惯性”和“风险的蔓延”等更深层次的风险现象,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复杂情况。这让我意识到,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调整。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项目风险管理指南,让我更有信心去迎接项目中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