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晗彬,邢天才 著
图书标签:
  • 再保险
  • 债券定价
  • 风险管理
  • 金融工程
  • 计量经济学
  • 灾害风险
  • 保险精算
  • 模型分析
  • 实证研究
  • 金融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60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97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9
字数:18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以我国历年地震、洪水为代表的巨灾损失历史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经济学、保险学、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理论与方法,按照“风险度量→模型分析→保费厘定→机制研究”的逻辑顺序展开,在对地震、洪水损失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评估了我国巨灾的损失风险,建立我国巨灾累计损失模型;其次,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视角,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多风险因素作用下我国巨灾再保险和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违约风险、道德风险、基差风险等多风险因素对巨灾再保险和巨灾债券定价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度量研究;最后,在供给与需求、效益与公平等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发展我国巨灾再保险和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以及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架构和发展构想。

作者简介

康晗彬,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现为青岛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巨灾保险研究。承担青岛市、山东省社科项目课题多项,曾在《预测》、《保险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邢天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至1998年7月任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任东北财经大学高教研究室主任;1999年9月至2006年11月任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6年12月至今任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中外资本市场比较、证券投资。先后发表和出版了100多项(篇)科研成果。出版专著10余部,编著、主编教材16部,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5项,在《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50多篇,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3
一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综述 ……………………………… 3
二 巨灾保险研究综述………………………………………… 11
三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综述 ……………………………… 13
四 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综述 ………………………………… 19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27
一 研究目标…………………………………………………… 27
二 研究内容…………………………………………………… 27
三 研究方法…………………………………………………… 28
第四节 研究框架设计与创新不足之处 ………………………… 29
一 框架设计…………………………………………………… 29
二 创新与不足之处…………………………………………… 30
第二章 巨灾保险、再保险定价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 ………… 32
第一节 构成巨灾保险定价模型的基本因素 …………………… 32
一 巨灾保险初始资本金及积累途径 ……………………… 32
二 巨灾保险计数过程的刻画 ……………………………… 33
三 巨灾保险的赔付额与分布 ……………………………… 33
四 巨灾保险的安排途径……………………………………… 34
第二节 巨灾保险、再保险定价理论研究 ……………………… 34
一 国外巨灾保险、再保险定价理论研究 ………………… 34
二 国内巨灾保险、再保险定价理论研究 ………………… 37
第三节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巨灾再保险定价模型 …………… 37
一 巨灾再保险发行人的资产、负债动态模型 …………… 37
二 巨灾累计损失动态模型 ………………………………… 40
三 巨灾再保险定价估值模型 ……………………………… 40
第四节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巨灾再保险定价参数含义与
计算步骤…………………………………………………… __________42
一 参数定义赋值……………………………………………… 42
二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步骤 ………………………………… 4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45
第三章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洪水再保险定价实证研究 …………… 46
第一节 不发行洪水债券的洪水再保险定价 …………………… 48
第二节 发行洪水债券的洪水再保险定价 ……………………… 49
一 触发机制对洪水再保险定价的影响 …………………… 49
二 基差风险对洪水再保险定价的影响 …………………… 51
第三节 洪水再保险合同中免赔额的影响 ……………………… 54
第四节 发行洪水债券情形下,考虑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
债券面值与负债占比和基差风险相关系数的
相互关系…………………………………………………… 54
第五节 基于损失分布的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定价
研究 ………………………………………………………… 5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60
第四章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地震再保险定价实证研究 …………… 62
第一节 不发行地震债券的地震再保险定价 …………………… 64
第二节 发行地震债券的地震再保险定价 ……………………… 65
一 触发机制对地震再保险定价的影响 …………………… 65
二 基差风险对地震再保险定价的影响 …………………… 67
2 ��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第三节 地震再保险合同中免赔额的影响 ……………………… 70
第四节 发行地震债券情况下,考虑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
债券面值与负债占比和基差风险相关系数的
相互关系…………………………………………………… 70
第五节 基于损失分布的地震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定价
研究 ………………………………………………………… 74
第六节 本章小结…………………………………………………… 76
第五章 巨灾债券定价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 …………………… 77
第一节 巨灾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与一般框架 ………………… 77
一 巨灾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 ……………………………… 77
二 巨灾债券定价的一般框架 ……………………………… 78
第二节 巨灾债券定价理论模型研究 …………………………… 79
一 国外巨灾债券定价理论模型研究 ……………………… 79
二 国内巨灾债券定价理论模型研究 ……………………… 85
第三节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 90
一 巨灾债券发行人的资产、负债动态模型 ……………… 90
二 巨灾累计损失动态模型 ………………………………… 92
三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93
第四节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巨灾债券定价参数赋值与
计算步骤…………………………………………………… 96
一 参数赋值…………………………………………………… 96
二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步骤 ………………………………… 9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99
第六章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地震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 100
第一节 不考虑风险因素的地震债券定价 ……………………… 102
第二节 只考虑违约风险的地震债券定价 ……………………… 103
第三节 考虑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的地震债券定价 …………… 104
第四节 考虑违约风险、基差风险的地震债券定价 …………… 106
目  录 �� 3
第五节 考虑违约风险、基差风险、地震债券面值与
负债占比的相关分布 …………………………………… 110
第六节 利率参数对巨灾债券定价的敏感性分析 ……………… 113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116
第七章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洪水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 117
第一节 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洪水债券定价 ……………………… 119
第二节 只考虑违约风险的洪水债券定价 ……………………… 120
第三节 考虑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的洪水债券定价 …………… 121
第四节 考虑违约风险、基差风险的洪水债券定价 …………… 123
第五节 考虑违约风险、基差风险、洪水债券面值与负债
占比的相关分布 ………………………………………… 127
第六节 利率参数对巨灾债券定价的敏感性分析 ……………… 130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133
第八章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构想及供求分析 ……………… 134
第一节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历程回顾及现状分析 ……………… 135
一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回顾 ……………………… 137
二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138
第二节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及指导
原则 ……………………………………………………… 139
一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理论基础 ………………………… 139
二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141
第三节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架构及供求分析 ……………… 142
一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架构 …………… 142
二 我国巨灾再保险供求分析及相关建议 ………………… 144
三 我国巨灾债券供求分析及策略建议 …………………… 146
第四节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策略 ……………………… 148
一 采取低保障强制险与高保障商业险相结合的原则…… 148
二 先期建立地震灾害保险分散机制,逐步积累经验…… 149
4 ��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三 进行洪水保险试点,探索再保险模式 ………………… 151
第五节 构建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政策建议 ……………… 152
一 积极培育我国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 152
二 普及提高国民的巨灾风险和保险意识 ………………… 153
三 加快巨灾保险机制建设 ………………………………… 154
四 加强对保险、再保险公司监管 ………………………… 154
五 建立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法律环境 …………………… 15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155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57
第一节 结论 ……………………………………………………… 157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159
参考文献 ………………………………………………………………… 160


穿越巨灾的迷雾:风险、定价与未来金融的探索 序章:巨灾的阴影与金融的智慧 人类文明的进程,始终伴随着自然与人为的巨灾。从远古的洪荒、地震,到现代的金融危机、流行病,这些突如其来的冲击,不仅摧毁生命财产,更深刻地重塑着社会经济格局。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金融,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血液,其最前沿的智慧之一,便是如何理解、量化并转移这些巨大的风险。本书正是聚焦于这一领域,深入探讨“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这一关键工具,旨在揭示其如何成为应对巨灾、稳定金融市场、保障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石。 第一篇:巨灾的维度——理解风险的根源与表现 在深入探讨定价模型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对巨灾风险的深刻认知。本篇将带领读者穿越巨灾的重重迷雾,从多个维度剖析其本质: 第一章:历史的回响——巨灾的演变与影响。 我们将回顾历史上标志性的巨灾事件,从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其发生机制、损失规模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不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对人类脆弱性与适应性的深刻洞察。 第二章:风险的谱系——类型、特征与相互作用。 巨灾并非单一概念,它涵盖了地震、洪水、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也包括金融崩溃、大规模网络攻击、流行病等人为或混合型风险。本章将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分类,阐述它们的独特性质,如发生频率、损失分布、区域性及全球性影响,并探讨不同风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动效应,揭示风险叠加的巨大破坏力。 第三章:量化的挑战——数据、测量与不确定性。 对风险的理解离不开量化。本章将探讨在巨灾风险评估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数据的稀缺性与不完整性、模型的简化假设、以及固有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介绍常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如损失概率曲线(Loss Exceedance Curve, LEC)、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 EL)、条件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等,并强调在复杂情境下,如何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气候模型等工具,尽力捕捉风险的全貌。 第四章:损失的追踪——直接、间接与溢出效应。 巨灾的损失并非仅仅是财产的物理破坏。本章将深入剖析巨灾造成的损失维度,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建筑物损毁、设备损坏)、间接经济损失(如生产中断、供应链中断、营业收入损失),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溢出效应(如基础设施瘫痪、公共卫生危机、失业率上升、甚至地缘政治动荡)。理解这些多层次的损失,对于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第二篇:金融的盾牌——再保险与债券的风险转移机制 在深刻理解巨灾风险之后,金融工具便成为我们构建防护网的有力武器。本篇将聚焦于巨灾再保险和巨灾债券这两大核心风险转移机制: 第五章:再保险的智慧——分担风险的艺术。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之间转移风险的专业行为。本章将深入解析巨灾再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其运作模式(如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主要类型(如超额损失再保险、超额赔款再保险)以及对保险公司 solvency 的重要贡献。我们将探讨再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巨灾风险中的地位。 第六章:债券的创新——以市场化方式对冲巨灾。 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 Cat Bond)是金融市场为应对巨灾风险而设计的创新工具。本章将详细阐述巨灾债券的发行机制,包括其挂钩的风险事件、资金的募集与拨付方式、以及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结构。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巨灾债券(如参数型、损失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将巨灾风险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吸引广泛的资本参与。 第七章:风险池的构建——合作与分散的力量。 巨灾风险具有高度集中和集中爆发的特点,单一主体难以独立承担。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建风险池(Risk Pool)来整合和分散巨灾风险。我们将分析政府支持的灾害基金、行业协会组成的共保体,以及国际性的风险转移机制(如全球巨灾风险伙伴关系)的作用,强调合作与分散是应对巨灾风险的必然选择。 第八章:监管的视角——保障市场的稳定与健康。 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章将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审视与巨灾风险相关的保险、再保险和债券市场的监管框架。我们将讨论资本充足率要求、偿付能力监管、信息披露制度等,旨在确保这些风险转移工具能够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稳定金融、保障经济韧性的作用。 第三篇:模型的解析——定价的科学与实证的探索 风险转移的核心在于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价。本篇将深入剖析巨灾再保险和债券定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九章:概率的语言——损失分布模型的构建。 损失分布模型是巨灾风险定价的基石。本章将介绍常用的损失分布模型,如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帕累托分布等,并探讨如何基于历史数据、物理模型和专家判断,构建适用于特定风险类型的损失分布。我们将关注模型的选择、参数估计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的处理。 第十章:时间的维度——期权定价理论在巨灾债券中的应用。 巨灾债券的定价与金融期权定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章将从金融衍生品定价的视角,介绍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模型及其变种在巨灾债券定价中的应用。我们将分析巨灾债券的风险特征,如违约触发机制、回购条款等,并探讨如何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等数值方法,计算巨灾债券的理论价值。 第十一章:模型融合与前沿探索——结合多种方法的定价策略。 现实世界的巨灾风险极其复杂,单一模型往往难以完全捕捉。本章将探讨如何将不同的模型方法进行融合,例如结合精算模型与金融模型,或者运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来提升巨灾风险定价的准确性。我们将介绍一些前沿的定价研究方向,如动态定价、情景分析以及对气候变化等长期趋势的纳入。 第十二章:实证的检验——案例分析与模型有效性评估。 理论模型最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本章将通过分析多个真实的巨灾再保险合约和巨灾债券案例,来评估不同定价模型的实证有效性。我们将考察模型在预测损失、确定保费、评估债券价值等方面的表现,并总结成功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这将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第四篇:未来的图景——挑战、机遇与金融的演进 巨灾风险的动态演变,不断驱动着金融工具与策略的革新。本篇将展望未来,探讨巨灾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十三章:气候变化与风险的未来。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对巨灾风险的评估与定价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巨灾风险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定价模型中纳入气候变化因素,并分析新型风险(如极端热浪、海平面上升)的出现。 第十四章:技术革新与风险管理。 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为巨灾风险的监测、预警、评估和损失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本章将探讨这些技术在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模型、实现更精准的损失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十五章:韧性的金融体系——应对不确定性的新范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巨灾挑战,构建更具韧性的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风险转移工具、更强的资本缓冲、以及更有效的灾后恢复机制,来提升金融体系应对巨灾冲击的能力,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十六章:结论与展望——金融智慧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 本章将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巨灾再保险和债券定价模型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金融在应对全球性风险、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呼吁持续的创新与合作,以智慧和勇气,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未来。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巨灾风险、金融工具以及定价模型之间深刻联系的全面理解。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复杂而重要的主题的深入探讨,能够激发读者对风险管理的思考,为构建更加稳健、有韧性的金融体系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瞬间勾起了我对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领域深度探索的兴趣。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金融工具与现实世界重大灾难联系起来的研究深感着迷,而这本书恰恰触及了这一核心。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强调了“实证研究”,这让我看到了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潜力。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债券定价模型与现实中难以预测的巨灾事件相结合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大量的建模、数据分析以及对历史灾难数据的解读。想象一下,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我们或许能够量化台风、地震、洪水等巨灾对再保险市场的影响,甚至预测其对相关债券价值的波动。这种将金融工具的定价与宏观风险紧密相连的视角,在我看来是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模型是如何构建的,包括它们所依赖的关键假设、输入参数以及输出结果的解释。例如,在巨灾再保险定价方面,模型可能需要考虑灾难的频率、强度、地理分布以及赔付的叠加效应,而债券定价部分则需要将这些巨灾风险因素纳入到信用评级、利率敏感性以及违约概率的计算中。这种跨领域的融合,无疑是这本书最令人期待的部分,也是它能够为风险管理者、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洞见的基石。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理论的严谨性与现实的复杂性之间找到平衡,并最终构建出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定价模型的。

评分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书名,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的题目,更像是一张通往理解金融市场在应对极端风险时如何运作的路线图。巨灾再保险,这个概念本身就让我联想到那些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例如一场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或者一次突发的全球性危机。而本书将其与债券定价模型相结合,无疑是在探索如何用金融工具去量化和管理这些难以捉摸的风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构建债券定价模型时,将巨灾事件的“概率”、“强度”、“影响范围”等非传统因素纳入考量的。这背后需要多么精密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才能将这些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风险因子,并最终影响到债券的票息、期限和发行成本。而“实证研究”这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例如在某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巨灾再保险市场和相关的债券产品是如何表现的,它们是否起到了预期的风险缓冲作用?或者,在某个国家遭受了一场历史性的飓风侵袭后,其再保险公司是如何通过发行巨灾债券来转移损失,而这些债券的价格又发生了怎样的波动?这种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将使我对巨灾风险的金融定价机制以及债券在风险转移中的实际作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这本书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的巨大价值。

评分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宛如一盏指引我深入金融世界前沿的明灯。巨灾再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它关乎到如何用金融工具去应对那些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具有毁灭性后果的风险。而将这些风险与债券定价模型相结合,则暗示着本书将探讨一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例如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债券的定价模型是如何构建的,它们如何将复杂的巨灾风险因素纳入到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结构中。是运用了某种特定的概率分布模型,还是结合了复杂的风险情景分析?“分析与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本书的价值充满了信心。我猜测,书中会用大量的真实数据来支撑其理论分析,例如会选取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如大规模的地震、飓风、洪水,甚至是全球性的流行病,来分析这些事件对再保险市场以及巨灾债券价格的影响。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对某个具体的巨灾债券发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详细解读其发行背景、定价机制,以及在灾害发生后,该债券是如何被市场定价和交易的。这种严谨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巨灾风险的金融定价机制,以及创新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评分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如同一个通往金融世界深处奥秘的入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观经济风险与微观金融工具紧密联系起来的学术研究充满好奇。巨灾再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人类认知边界的领域,因为它所面对的是那些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具有毁灭性后果的事件。将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纳入到债券定价模型中,在我看来是极具挑战性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些定价模型的,它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巨灾风险(例如,是侧重于一次性的大规模灾难,还是持续性的影响?),并且将这些风险因素如何量化并融入到债券的票息、到期日、以及可能存在的触发机制的定价中。而“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更是让这本书充满了吸引力。我猜测,作者将会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例如过去几十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后,相关再保险市场的表现和巨灾债券的价格变动,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解析一个或几个真实的案例,比如某一次全球性的疫情爆发,是如何对巨灾再保险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及相关的债券产品是如何应对这种史无前例的风险的。这种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无疑能够为理解巨灾风险的定价机制、风险转移的有效性以及金融市场的韧性提供宝贵的洞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价值充满了信心。

评分

在阅读《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之前,我脑海中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研究图景。巨灾再保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以小博大”的策略感,它是在为那些不可避免但又极具破坏力的灾难提供缓冲。而将它与债券定价模型联系起来,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猜测,本书可能深入探讨了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的发行与定价,这类债券的收益率往往与特定的巨灾事件挂钩,其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是极其微妙的。作者是如何在债券的票息、到期日、信用增级等传统要素之外,加入巨灾触发条件的复杂性,并将其量化成一个可操作的定价模型的呢?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的“实证研究”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意味着作者不会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会拿出真材实料,用实际数据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大量的历史巨灾数据,例如过去几十年发生的重大飓风、地震、洪水等案例,以及这些事件发生后,相关再保险合约和巨灾债券的市场反应。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作者能够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评估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是否依然适用,并且可能揭示出一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我想象着书中可能出现的详细案例分析,例如某个特定国家在遭遇一次特大地震后,其国内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负担如何,以及巨灾债券的价格是如何波动的。这种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将为理解巨灾风险的金融传导机制提供 invaluable insights。

评分

仅仅是《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就足以引发我对于金融风险管理和保险数学的无限遐想。巨灾再保险,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它关乎到如何用金融工具去对冲那些具有极低发生概率但一旦发生就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风险。而将这些风险与债券定价模型相结合,则意味着本书可能深入探讨的是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定价机制。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不确定性极强的巨灾事件,转化为可以被量化、被交易的金融产品价格的。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到复杂的概率模型、统计学方法,以及对灾害科学的深刻理解。而“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意味着本书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会用实际数据来支撑其模型和分析。我猜测,书中会详细考察过去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比如一场空前的海啸,一次毁灭性的地震,或者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流行病,来分析这些事件对再保险市场和债券价格的影响。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通过对某个具体案例的深度剖析,例如分析某次特大洪水事件如何影响了某区域的再保险需求,以及与之相关的巨灾债券是如何定价、如何应对灾害触发的。这种严谨的实证研究,无疑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巨灾风险金融定价机制的窗口,以及如何利用债券工具来管理和转移这些风险的实操经验。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巨灾再保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应对未知、管理极端风险的神秘感。而将其与债券定价模型相结合,更是打开了我对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宏观、难以量化的巨灾风险,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债券定价模型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到了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概率统计方法,以及对不同类型巨灾(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的细致区分和量化。而“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更是让这本书充满了现实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拿出真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其提出的理论模型。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选取过去几次重大的全球性灾难事件,例如某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或者是一场毁灭性的疫情,来分析这些事件对再保险市场和相关债券价格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剖析,作者能够揭示出其模型的预测能力,评估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稳健性,并且可能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改进模型、提高风险定价准确性的建议。这种严谨的实证研究,对于我理解巨灾风险的金融定价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债券工具来转移和管理这些风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书名,让我瞬间被其所蕴含的严谨性和前沿性所吸引。巨灾再保险,听起来就是一个与“黑天鹅事件”打交道的领域,它所应对的风险往往是极端且难以预测的。而将其与债券定价模型联系起来,更是引出了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金融创新领域——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准确衡量和定价巨灾风险的债券模型。这其中涉及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传统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更需要对灾害的发生概率、损失程度、以及不同灾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实证研究”这部分,更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上的重大灾难事件,例如某次影响力巨大的飓风,一次席卷全球的流行病,或者一场毁灭性的干旱,来检验其提出的债券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解析在这些灾难发生前后,相关再保险市场和巨灾债券的价格波动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这种基于真实数据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巨灾风险的金融传导机制,以及债券市场在应对这些风险时的作用和局限性,为我未来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评分

当我看到《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风险、模型和现实世界碰撞的画面。巨灾再保险,顾名思义,是为了应对那些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灾难而设计的保险机制。而将其与债券定价模型相结合,则暗示着一种更为精巧的风险管理工具——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设计这些债券时,将复杂的巨灾模型融入到其定价过程中的。这背后涉及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传统的利率和信用风险,更包含了对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期待书中“实证研究”的部分,它意味着理论模型将得到现实数据的检验。我猜测,本书可能会选取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比如一场强度极高的地震,一次覆盖范围广阔的洪水,或者是一系列连续发生的飓风,来分析这些事件对巨灾再保险市场和相关债券价格的影响。通过对这些真实数据的分析,作者能够揭示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发现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甚至提出改进模型的新思路。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解析某个具体案例,比如某次太平洋地区的特大台风,如何触发了相关的巨灾债券的赔付条款,以及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该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了怎样的波动。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巨灾风险的金融定价机制,以及债券市场在应对这些风险时的运作规律。

评分

《巨灾再保险/债券定价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迷人的金融概念。巨灾再保险,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因为它涉及到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具有毁灭性后果的事件。将这些不确定性纳入到金融定价模型中,尤其是在债券定价这个本就充满博弈的市场里,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作者是如何构建出能够捕捉巨灾风险独特性的债券定价模型的。是运用了蒙特卡洛模拟,还是情景分析?是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巨灾(例如,是侧重于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还是将这些因素整合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分析与实证研究”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拉满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而是能够有实际的数据支持,有案例的分析,有模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我想象着书中会涉及到对过去几次重大巨灾事件发生后,相关再保险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表现进行详细的复盘,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例如,在分析某次特大飓风对佛罗里达州房地产保险的影响时,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再保险公司如何通过发行巨灾债券来转移风险,以及这些债券的定价是如何受到飓风强度、登陆地点和损失规模等因素影响的。这种深入的实证研究,对于我理解巨灾风险的定价机制、风险转移的有效性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健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