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史记》由汉代司马迁编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书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讲述《史记》中的精彩故事,用丰富的资料性图片再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同时在讲述每一个章节之前先对本章进行概述,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本章所讲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生课外阅读读物。
目录
本 纪
本纪概述 001
五帝本纪 003
夏本纪 014
殷本纪 025
周本纪 035
秦始皇本纪 056
项羽本纪 069
高祖本纪 087
世 家
世家概述 107
吴太伯世家 109
鲁周公世家 119
管蔡世家 130
陈杞世家 135
晋世家 142
楚世家 175
越王勾践世家 205
郑世家 217
赵世家 230
魏世家 258
孔子世家 272
陈涉世家 295
外戚世家 305
萧相国世家 316
留侯世家 322
陈丞相世家 334
列 传
列传概述 344
老子韩非列传 346
孙子吴起列传 354
伍子胥列传 362
商君列传 371
苏秦列传 379
张仪列传 401
孟尝君列传 422
平原君虞卿列传 433
魏公子列传 444
春申君列传 453
廉颇蔺相如列传 462
屈原贾生列传 473
李斯列传 480
蒙恬列传 495
淮阴侯列传 501
扁鹊仓公列传 518
卫将军骠骑列传 535
太史公自序 547
经典名著品读 556
名著阅读感悟 561
经典语句集锦 563
精彩书摘
五帝本纪
五帝指黄帝、颛(zhu`n)顼(x$)、帝喾(k&)、尧、舜。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号轩辕(一说姓姬)氏。黄帝率领本部落,先后在阪泉、涿鹿打败炎帝和蚩尤部落,成为中原一带各部落拥戴的首领。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帝喾是“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在唐尧的时代,人们首次制定了历法。唐尧年老时,各部落首领推荐了舜继承帝位。舜执政以后,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天地四时、山川群神的大典。舜注重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一说姓姬),名轩辕(一说号轩辕氏),是少典氏的后代。他一出生就很有灵性,不久就能说话。轩辕小时候十分机灵,长大后勤奋机敏,而且见多识广,识辨能力强。
那时候,神农氏为诸侯首领,其后代已经衰败。各地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神农氏没有足够的力量征讨诸侯。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就习兵练武,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使他们都重新归服于神农氏。在叛乱的诸侯中,蚩尤是最为残暴的,没人能征讨他。
后来,炎帝想显示自己的威严,就欺压其他诸侯。诸侯们为了自保,都归附了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政,整顿军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最终,轩辕和炎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的郊野大战。经过几次较量,炎帝战败,臣服于轩辕。
对于轩辕,蚩尤并不臣服,而是发动叛乱。轩辕就征调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郊野进行了一场大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从此,四方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的统治地位。他就是被中国人称为“始祖”的黄帝。
黄帝为巩固政权,披荆斩棘,征战不断。黄帝往东到过大海,登上过丸山(在今山东临朐),还到过泰山;往西到过空桐(即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耳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境内);往北驱逐了荤粥(x$ny&,即秦汉时的匈奴)。在功成名就之后,黄帝和诸侯们在釜山验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城。黄帝并没有因此安逸享乐,仍然四处奔波,没有固定下来。
黄帝建立起相关制度,把官职和军队用“云”命名,设置督察各诸侯的大监。黄帝敬畏神灵,祭祀鬼神山川。他的祭祀次数最多。黄帝获得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还按照时令收采、禁捕,对土地节制利用,得到了“土德”这样的祥瑞称号,所以号称“黄帝”。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其中有姓氏的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娶西陵氏女子为妻,就是嫘(l9i)祖。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被封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被封在若水。昌意的妻子叫昌仆,她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高阳即帝位,就是帝颛顼。
敬神的颛顼
颛顼生性沉稳,深谋远虑,通达而知事理。作为黄帝的孙子,颛顼非常注重治理天下。颛顼充分开发利用土地,种植各种庄稼,顺应自然,制定礼仪,教化民众。为了让天下太平,颛顼敬仰鬼神,经常虔诚地进行祭祀活动。在颛顼的统治之下,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北至幽陵(幽州),南到交(泛指五岭以南),西达流沙(在今甘肃张掖),东抵蟠木(传说在东海山上)。因此,凡是有日月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服颛顼的。颛顼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奠基的帝喾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颛顼的堂侄。帝喾的父亲叫(ji2o)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
帝喾的出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帝喾即位后,对百姓广施恩泽,对自己却很少照顾。帝喾能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懂得治国爱民的道理。帝喾顺应天意,了解民急,仁德而且威严,修养自身,天下归服。此外,帝喾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供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穿衣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zī)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基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他的弟弟放勋即位,这就是帝尧。
贤明的帝尧
帝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人们对帝尧的依附仰望就像对待日月一样。作为高贵的天子,帝尧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帝尧节俭朴素,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的衣裳,坐的是朱红色的车子,驾的是白色的马。帝尧尊敬有德望的人,使同族之人和睦相处。在帝尧的统治之下,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也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以此让民众按节令从事生产。帝尧还命令羲仲在旸(yáng)谷那个地方恭敬地迎接日出,按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羲仲观察朱雀七宿,以此来确定仲春之时。帝尧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按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羲叔观察苍龙七宿,以此来确定仲夏之时。帝尧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在昧谷恭敬地送太阳下山,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和仲观察玄武七宿,以此来确定仲秋之时。帝尧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在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和叔观察白虎七宿,以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样,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的误差。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于是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帝尧年老之时,开始考虑帝位继承人的问题。一天,帝尧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呢?”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帝尧说:“丹朱愚顽、凶恶,不能用。”帝尧又问:“还有谁可以呢?”(huān)兜说:“共工爱护老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做事的时候能够广泛聚集民众,在这方面成绩显著,可以让他来继承您的事业。”帝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心术不正,不能用。”帝尧又问:“四方诸侯,如今洪水泛滥,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可以派谁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g^n)可以。帝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诸侯们都说:“就任用他试试吧,不行,再把他撤掉。”因此,帝尧听从了四方诸侯的建议,任用鲧来治水。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帝尧又跟诸侯们说:“四方诸侯,我在位已七十年,你们谁能接替我的帝位?”诸侯们都回答说:“我们的德行浅薄,不敢玷污帝位。”帝尧说:“那就在官员大臣和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就对帝尧说:“听说民间有一个尚未婚娶的贤人,叫虞舜。”帝尧说:“我也听说过这个人,他怎么样?”诸侯们回答:“他是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把与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帝尧说:“那我就试试他。”
帝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以此来观察舜的德行。舜娶她们过门之后,让她们遵守做妻子的礼节,孝顺公婆,爱护弟弟。帝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任命舜为司徒,调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让人们遵守。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事务,百官事务因此变得有条不紊。
舜又被安排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佩服。帝尧又派舜到山野草泽去视察,恰好遇上暴风雷雨,舜竟然没有迷路误事。经过三年考察,帝尧认为舜做事周密细致,讲究诚信,对他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帝尧决定把帝位传给舜。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能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不得已在文祖庙接受了帝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年事已高的帝尧就让舜代理行使天子之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通过观测北斗,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舜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来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来祭祀名山大川,又祭祀了各路神祇。
舜又收集起诸侯所持的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辰吉日,召见四方诸侯和各州州牧,又把玉制符信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来祭祀东岳,并遥祭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舜召见了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制定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璧、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两种动物,士用死野鸡作为朝见时的礼物。其中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
舜巡视回来后,用一头公牛告祭了祖庙和父庙。从此,舜每五年巡视一次,其中四年,各诸侯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讲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对诸侯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还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制定了刑罚。
兜曾推举共工,帝尧说“不行”,但还是让他做了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恶。诸侯们曾推举鲧去治水,帝尧说“不行”,而诸侯们硬是要试试,结果没有成效。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帝尧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让他去改变北狄的风俗;把兜流放到崇山,让他去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让他们去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让他去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祸害,天下人都心悦诚服了。
帝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对于帝尧的去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全国各地没有演奏过音乐,以此来表示对帝尧的思念。当初,有人问帝尧为什么把帝位传给舜,而不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帝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帝位传给了舜。帝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朝觐的诸侯不到丹朱那里去,却来舜这里;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而是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于是回到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帝舜。
仁孝的帝舜
虞舜,名叫重华,是颛顼的六代孙。自颛顼一直到帝舜,中间几代人地位低微,都是平民百姓。
舜的父亲瞽(g^)叟是个盲人。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瞽叟喜欢象,常想把舜杀了,而舜总能巧妙地躲过灾难。舜有点小错,就会遭到瞽叟的重罚。尽管这样,舜始终恭敬地侍奉父亲、后母,照顾弟弟象,一天比一天谨慎,不敢有一点懈怠。
舜出生在冀州(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河北东南部地区),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小心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始终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却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父母出了名。三十岁时,四方诸侯把虞舜推荐给帝尧,说这个人可以治理天下。帝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以此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
舜居住在妫(gu~)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帝尧的两个女儿没因出身高贵而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守妇道;帝尧的九个儿子也都十分忠实、稳重。舜善于教化民众,而且是以身作则: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时,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时,那里完全没有次品。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为一个村落,两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为此,帝尧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把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但瞽叟仍想杀他,便让舜登高去修补谷仓,然后在底下放火焚烧仓库。舜临危不乱,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并将它们当作翅膀,纵身跳下了仓库,逃离了火海。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时,瞽叟和象就往井里倒土,舜从旁边的暗道逃出。瞽叟和象认为舜这次必死无疑了,两人欣喜若狂,赶紧回到家里,分割舜的家室、财物。象分得了舜的两位妻子和一把琴,而瞽叟则分得了舜的牲口和仓廪。象正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这时,舜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安然无恙地站在象的面前。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伤心!”舜说:“是呀,你可真是好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兄弟。于是,尧让舜试着去调和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事务,舜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具有才德的子孙,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k2i,快乐;和乐)”,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也有八个具有才德的子孙,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人的后代,世世代代保持着先人的美德,没有损坏家族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任用他们。舜任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处理各种事务,他们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任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宣扬伦理道德,使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过去,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性格暴戾,凶残无比,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h3o)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背信弃义,厌恶忠直,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冥顽不灵,不可调教,天下人称他为“梼杌(t1ow&,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个家族,世人都害怕。帝尧在位的时候,没有把他们除掉。后来,缙云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t`otiè)”,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把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知人善任
帝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推举掌管政事二十年,代行天子之权八年。帝尧逝世,舜服丧三年完毕,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j#)、伯夷、夔(kuí)、龙、(chuí)、益、彭祖等人,从帝尧的时代就被举荐但一直没有专门的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诸侯们商计,准备给这些贤者一些具体的事干。舜对诸侯们说:“有能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的人,可以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诸侯们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好!禹,你去负责治水。”禹跪地叩头拜谢,想推让给后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弃为后稷的名),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姓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施行五伦教化。”舜又说:“皋陶,蛮夷进扰中原,抢劫杀人,在国境内外作乱,你去担任司法官。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工匠呢?”大家都说倕可以。于是舜任命倕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舜任命益为虞官,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想推让给朱虎、熊罴(pí)。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又说:“诸侯们,谁能替我主持祭祀呢?”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就让伯夷做秩宗。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龙,我任命你为纳言,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最后,舜说:“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
此后,舜每三年考核一次百官的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对百官实行升迁或贬黜(chù)的处置。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舜又根据是否归顺,分别处理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了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狱,断案平正;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都能够礼让;倕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生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姓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都尽力做事,因而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敢违抗。
这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s4u)、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都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是从虞舜帝开始的。
舜二十岁时因孝顺父母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六十一岁时即天子之位。舜在位三十九年,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也就是零陵。
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舜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为继承人。舜逝世后,禹服丧三年完毕,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像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们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国号为有熊,帝颛顼国号为高阳,帝喾国号为高辛,帝尧国号为陶唐,帝舜国号为有虞,帝禹国号为夏后。
太史公说: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体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比较真切。
……
《史记》无障碍阅读精装版(释义+解词+拼音) 一、 《史记》的辉煌与价值 《史记》,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巨著,由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历经十三载呕心沥血而成,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体例宏伟,内容包罗万象,上至黄帝,下至汉武,记叙了三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画卷。 《史记》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史学价值: 作为一部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史记》确立了纪传体这一史书体例,成为后世正史的典范。它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传记的方式展现历史,生动立体,引人入胜。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思想,至今仍为史学界所推崇。其严谨的态度、客观的立场,以及对史料的精心考证,都展现了非凡的史学功力。 文学价值: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司马迁以其高超的文学才能,将史实与文笔巧妙融合,塑造了诸如项羽、刘邦、韩信、李斯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叙事波澜起伏,语言生动传神,描写细致入微,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思想价值: 《史记》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叙,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时代变迁的规律。他对忠奸善恶的评判,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对人民疾苦的关注,都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文化价值: 《史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事和人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学习《史记》,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二、 为什么需要一本“无障碍阅读精装版”? 尽管《史记》的价值如此之高,但其原文的古奥晦涩,对于现代读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常常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古文的词汇、语法、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差异,加上年代久远,很多词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演变,更不用说其中包含的大量典故、人名、地名、官职、制度等,都可能让读者望而却步。 传统的《史记》阅读,往往需要辅助以大量的古籍工具书,如字词典、注释本、年表等,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可能因为注释的繁杂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影响阅读的整体体验。 正因如此,一本“无障碍阅读精装版”的《史记》应运而生,它旨在解决现代读者在阅读《史记》时遇到的核心难题,让这部传世经典得以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所理解和欣赏。 三、《史记》无障碍阅读精装版(释义+解词+拼音)的独特设计与功能 本精装版《史记》的出发点,是让读者能够“读得懂,看得进,有收获”。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几大核心功能,力求达到“无障碍阅读”的目标: 1. 精准权威的释义: 逐句翻译,力求准确: 我们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古典文学专家,对《史记》原文进行逐句、逐段的精准翻译。翻译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忠实原文、还原原意为最高原则,避免过度解读或脱离文本的附会。力求在保留古文韵味的同时,用现代汉语清晰地表达其含义。 兼顾文白,展现精妙: 在翻译的同时,我们也会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精炼和韵律,当原文表达的意境优美或富有哲理时,翻译会在此基础上力求传达其神韵,而非简单的白话直译。这使得读者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史记》的文学之美。 注释精炼,避免干扰: 对于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政治制度等,我们会进行必要的注释。这些注释力求简洁明了,点到为止,避免过多的学术性争论,旨在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本的关键信息,而不至于因为繁杂的注释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 2. 细致入微的解词: 难字难词,一一释疑: 凡是现代读者可能不认识或容易误解的生僻字、古义字、多义字,都会在正文旁进行标注,并在词条下方提供简明的解释。这些解释会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在当时的含义,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原文的用词。 典故出处,追本溯源: 《史记》中蕴含了大量成语典故,这些典故往往是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关键。本版本会对主要的典故进行简要的溯源和解释,说明其来源和引申意义,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 人名地名,背景简介: 对于书中出现的重要人名、地名,我们也会在初次出现时,给予简要的背景介绍,如其身份、所属时期、与事件的关系等,以便读者建立清晰的人物和空间认知。 官职制度,清晰明了: 《史记》中涉及的古代官职、制度等,往往是现代读者比较陌生的。我们会对这些概念进行必要的解释,使其易于理解,从而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权力结构。 3. 拼音注音,助力发音: 全文本拼音,扫清障碍: 对于《史记》原文中的每一个汉字,我们都进行了准确的拼音标注。这对于不熟悉古音或对古文阅读有困难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通过拼音,读者可以尝试朗读原文,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能辅助记忆生字。 尊重古音,兼顾现代: 在拼音标注上,我们会在力求准确标注现代汉语拼音的基础上,也参考一些关于古音研究的成果,并在必要时进行说明,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古人阅读时的发音感受。 辅助记忆,提高效率: 拼音的加入,不仅方便了阅读,也为读者的记忆提供了便利。通过拼读,读者能够更快地熟悉和掌握《史记》中的词汇和句子。 4. 精装设计,提升体验: 环保材质,健康之选: 采用环保油墨和优质纸张印刷,确保产品的健康安全,同时兼顾阅读的舒适度。 经典装帧,赏心悦目: 精美的装帧设计,采用经典的风格,既体现了《史记》的厚重感,也增加了其收藏价值。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内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便于携带,随时查阅: 精装本的尺寸设计合理,既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方便读者在图书馆、书房等场所阅读,甚至可以作为精美的礼品赠送。 四、 谁适合阅读这本《史记》无障碍阅读精装版? 这本《史记》无障碍阅读精装版,面向的是广大对中国古代历史、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具体包括: 初涉《史记》的青少年学生: 帮助他们克服古文阅读的初期障碍,轻松愉快地走进《史记》的世界,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普通读者: 让他们能够毫无压力地阅读这部经典,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根源。 对古代文学、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 在理解史实的同时,也能体会《史记》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希望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学习者: 通过对照释义、解词和拼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为家中长辈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寻觅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这是一份集知识性、文化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绝佳选择。 五、 结语:开启您的《史记》阅读之旅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经典。本《史记》无障碍阅读精装版,秉持着“让经典活起来”的理念,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严谨的编校,致力于为您提供最舒适、最高效的阅读体验。 我们希望,借助这本精装版,能够点燃您对历史的探索热情,让您在字里行间,与古圣先贤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智慧。从《史记》开始,开启您精彩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领略那波澜壮阔的千年风云,品味那些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