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

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寒阳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中国传统音乐
  • 民族乐器
  • 乐谱
  • 古典音乐
  • 器乐
  • 中国音乐
  • 艺术
  • 文化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1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82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1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是《中国二胡曲典》的分卷,卷后附有已出版卷数所有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此卷包含传统,民间,创作,现代等各种类型的作品,并参考以往出版的多种版权加以必要的修订,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是即可收藏,又便于使用的二胡作品曲库。

目录

1. 絮花落
2. 春秋会
3. 秧歌调
4. 绣金匾
5. 海峡情思
6. 水乡行舟
7. 赛马
8. 苗岭早春
9. 静夜思
10. 发射场上
11. 风——巡山少年
12. 望夫云
13. 油纸伞下的回忆
14. 乡韵
15. 云梦彼端
16. 楚颂
17. 云雀
18. 我的祖国
19. 春江水暖
20. 菊花台
符号说明一览表
索引
《中国二胡曲典》第十三卷曲目预告
《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史论纲》简介 作者: 李明德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5月 页码/册数: 680页 / 一卷本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提要 《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史论纲》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民族管弦乐自诞生、演变至当代成熟发展历程的重量级学术著作。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音乐学研究方法,不仅描绘了民族管弦乐队从早期戏曲伴奏合奏形态向独立交响体系迈进的复杂轨迹,更着重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音乐思潮、社会变迁对民族管弦乐体裁、配器、创作理念产生的深刻影响。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涵盖了从先秦雅乐遗风到近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建、定型,再到当代精品创作的各个关键节点,是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发展脉络的权威参考。 --- 详细内容介绍 本书的撰写历时十余年,集合了作者在民族音乐学、管弦乐配器法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数十年的积累。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 第一部分:民族管弦乐的源流与前身探源(约占全书15%) 本部分追溯了民族管弦乐在古代的雏形与基础。重点分析了“丝竹乐”在江南地区的繁荣及其对民间合奏音乐的影响,详细考察了地方戏曲(如昆曲、京剧、高腔等)中乐队编制的演变,特别是对吹拉弹打各类乐器组合模式的定型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作者指出,早期戏曲乐队虽然主要服务于戏文,但其在乐器配置、声部搭配及演奏技法上的成熟,为后来的民族管弦乐队的独立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实践基础。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民间乐队形制,如广东音乐的“高胡领奏”模式与江南丝竹的“中正平和”取向,以彰显民族管弦乐在地域文化上的多元性。 第二部分:近代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探索(约占全书25%) 这是全书研究的重点之一,详细记录了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民族管弦乐如何走出戏曲的附属地位,开始向独立演奏团体转型的艰难历程。作者引入了大量未曾被充分发掘的历史文献和早期乐谱资料,重点分析了以“国乐改进社”为代表的早期改革派对西方管弦乐理念的借鉴与融合尝试。 1. 配器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探讨了在引入西方记谱法和乐队结构(如声部划分、和声概念的初步应用)时,中国传统乐器如何适应新的配器体系,以及如何保留其独特的音色美感。 2. 早期代表性乐队的考察: 详细剖析了早期职业乐团的组织结构、演出曲目及艺术主张,如在上海、北平等地的“国乐团”的兴衰史。 第三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体制化与标准化进程(约占全书20%)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管弦乐被纳入国家文化建设的宏大规划中。本部分聚焦于乐团的体制化建设、民族乐器的改革与标准化工作,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实践。 乐器改革: 论述了如何通过改进弓弦乐器(如高音二胡、中音二胡、革胡的研制)和键盘类乐器(如扬琴的增码、低音区的拓展)来扩大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域和表现力。 管弦乐队“四部制”的确立: 深入分析了民族管弦乐队最终确立的以拉弦、弹拨、吹管、打击为核心的四部结构,并论证了这种结构在满足宏大叙事和细腻抒情上的功能性。 第四部分:二十世纪中后期代表性作品的理论分析(约占全书20%) 本部分选取了数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的音乐分析。分析的重点并非仅停留在对传统旋律的罗列,而是着眼于作品的结构逻辑、复调思维的运用、主题的发展与变奏手法,以及如何运用民族乐器的特有音色来构建交响性的织体。例如,对一些以民间传说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探讨了作曲家如何通过配器色彩和演奏技法来“翻译”文学意象,以实现民族管弦乐的叙事功能。 第五部分:民族管弦乐的当代创作思潮与未来走向(约占全书15%) 进入九十年代至今,民族管弦乐的创作迎来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本部分讨论了当代作曲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方向: 1. 西方作曲技法的深度融合: 分析了序列主义、电子音乐元素、自由对位等现代作曲技法在民族管弦乐中的实践案例,以及这种融合带来的听觉效果与文化张力。 2. “新民族管弦乐”概念的探讨: 考察了当代作品中对“极简主义”、“碎片化”创作手法的运用,以及作曲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义“民族性”。 3. 演奏艺术的提升: 探讨了演奏家在技法革新方面对作曲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传统美学(如“韵味”、“气口”)在现代语境下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约占全书5%) 总结了民族管弦乐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并对当前面临的审美疲劳、作品创新瓶颈、以及如何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确立其独特的学术地位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研究方向。 --- 学术价值与读者对象 《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史论纲》凭借其严谨的史料支撑、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深刻的理论见解,已成为音乐院校民族音乐学、作曲与指挥、音乐史专业的核心参考书。它不仅适合专业研究人员、音乐教育工作者,也为广大民族管弦乐爱好者和演奏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权威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民族管弦乐背后的文化积淀与艺术规律。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内缺乏一部全面、深入的通史性论著的空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史爱好者,我对《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的期望是它能够填补我在二胡音乐发展历史上的认知空白。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件乐器,首先要了解它的起源、它的发展、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厚度和“曲典”的名称,让我相信它应该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能够系统地梳理二胡音乐的发展脉络。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有关于不同流派二胡演奏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以及这些演奏家是如何影响了二胡音乐的发展方向的。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二胡制作工艺、乐器演变的历史考证,那就更添一份学术价值了。我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二胡曲目尤为感兴趣,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去挖掘那些被遗忘的珍宝。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让我不仅仅是聆听二胡的旋律,更能理解它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

评分

刚拿到《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外观上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著作。我平时对中国传统器乐情有独钟,尤其喜欢二胡那婉转悠扬的旋律,总能勾起人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二胡曲目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收录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二胡曲目,并且对这些曲目有详尽的解读,比如创作背景、乐曲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我常常觉得,仅仅看到乐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演奏流派和风格的介绍,帮助我区分和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二胡音乐的特色,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能成为一本引导我深入理解二胡艺术的百科全书,让我领略到二胡音乐的博大精深。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这不单是指它的物理重量,更是指它所蕴含的文化分量。作为一个业余的二胡爱好者,我平时练习的曲目虽然不少,但总感觉对二胡的整个发展脉络和曲目宝库缺乏一个宏观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幅巨大的地图,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猜想,在这厚厚的一卷里,一定收录了大量我从未听闻过的经典曲目,也一定包含了对这些曲目的深刻阐释。我个人最看重的是,这类书籍能否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和演奏指导。比如,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技巧,书中是否能有细致的图文讲解,或者提供一些历史名家的演奏版本作为参考?我一直觉得,二胡的魅力在于它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对乐曲情感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因此,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领悟这些,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对书中关于各地区、各时期二胡音乐风格演变的介绍尤其感兴趣,希望能从中了解不同地域的二胡音乐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各自独特的魅力的。

评分

刚收到《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从书的装帧和整体感觉上,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相当考究,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制作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音乐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二胡这件乐器,它的音色既悠扬又饱含深情,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二胡相关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样系统性地整理出如此庞大曲目的。我个人感觉,这类曲典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录了多少曲子,更在于它是否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我特别期待的是,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看到一些对经典曲目进行详细解读的部分,比如乐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的难点与处理、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差异等等。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演奏示范的二维码或者链接,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理论结合实践更能加深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对于二胡爱好者、研究者,甚至是所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尘封的旋律与故事了。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操性的读者,拿到《中国二胡曲典(第12卷)》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对我的日常练习能有多少帮助。我平时练琴,总是习惯性地去找一些比较容易上手的曲子,但内心里总觉得,想要真正提升,还是要接触一些更有深度、更有挑战性的作品。这本书的篇幅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一些经典曲目进行详细的演奏提示,比如指法、弓法上的处理,以及如何把握乐曲的情绪变化。我常常觉得,同样的乐谱,不同的人来演奏,出来的效果会天差地别,这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读懂”乐谱的指导,或者给出一些不同风格的演奏范例,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一本曲谱的堆砌,更能成为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