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材料學

粉末冶金材料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鄒儉鵬 著
圖書標籤:
  • 粉末冶金
  • 材料科學
  • 冶金學
  • 金屬材料
  • 材料工程
  • 粉末材料
  • 燒結
  • 成型
  • 材料性能
  • 金屬粉末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48627
版次:31
商品編碼:1221893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頁數:352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粉末冶金材料學》係作者在多年講授“粉末冶金材料學”課程的基礎上編著而成的,內容力圖結閤粉末冶金材料和材料科學基礎相關知識,突齣粉末冶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係統闡述粉末冶金材料的體係、製備技術、科學基礎、內在規律等,主要內容涉及粉末冶金材料的強韌化、鐵基粉末冶金結構材料、硬質閤金與工具材料、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粉末冶金減摩材料、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粉末冶金先進陶瓷材料、粉末冶金高溫含金、難熔金屬材料、粉末冶金磁性材料和粉末冶金原子能工程材料等。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論 1
1.1 粉末冶金技術的優點與特點 1
1.1.1 定義 1
1.1.2 粉末冶金技術的優點 2
1.1.3 粉末冶金技術的特點 2
1.2 粉末冶金技術的發展 4
1.2.1 粉末冶金技術發展曆程 4
1.2.2 粉末冶金技術發展的三個重要標誌 6
1.3 粉末冶金發展趨勢與學科前沿 7
1.3.1 發展趨勢 7
1.3.2 學科前沿 7
1.4 粉末冶金材料的應用 8
思考題 9
第2章 粉末冶金材料的強韌化 10
2.1 固溶強化 10
2.2 熱處理強化 15
2.2.1 馬民體相變 15
2.2.2 時效強化 19
2.2.3 主要熱處理方式 20
2.3 彌散強化 22
2.3.1 彌散強化的機理 22
2.3.2 影響彌散強化材料強度的因素 26
2.3.3 彌散強化材料的性能 29
2.3.4 典型彌散強化材料 33
2.4 顆粒強化 37
2.4.1 顆粒強化的機理 38
2.4.2 顆粒強化鋁基復閤材料 39
2.5 縴維強化 40
2.5.1 縴維強化的機理 40
2.5.2 影響縴維強化材料強度的因素 44
2.5.3 縴維強化材料的性能 49
2.6 晶界強化 52
2.7 形變強化 53
2.8 韌化 54
2.8.1 相變韌化 54
2.8.2 彌散韌化 56
2.8.3 微裂紋韌化 57
2.9 展望 57
思考題 58
參考文獻 58
第3章 鐵基粉末冶金結構材料 60
3.1 機械結構零部件製造方法比較 62
3.2 鐵碳相圖 65
3.3 鐵基粉末冶金結構材料提高密度的方法 67
3.3.1 復壓復燒 67
3.3.2 熔浸 68
3.3.3 粉末冶金熱鍛 68
3.3.4 溫壓 69
3.4 燒結碳鋼 69
3.5 鐵-銅係材料 73
3.5.1 鐵-銅-碳係材料一一燒結銅鋼 73
3.5.2 其他鐵-銅係材料 78
3.6 鐵-鎳係材料 81
3.6.1 燒結鐵-鎳閤金 82
3.6.2 燒結鎳鋼 83
3.6.3 燒結鎳鋁鋼和鎳鋁粉末鍛鋼 86
3.6.4 燒結鎳銅鋁鋼和鎳銅鋁粉末鍛鋼 87
3.7 鐵-錳係材料 88
3.8 鐵-鉻係材料 90
3.9 鐵-磷係材料 92
3.10 粉末冶金不銹鋼 96
3.10.1 閤金元素的作用 97
3.10.2 不銹鋼粉及粉末冶金不銹鋼的製備 98
3.11 粉末冶金高速鋼 100
3.11.1 高速鋼的牌號 101
3.11.2 閤金元素的作用 101
3.11.3 鑄態高速鋼的組織特點及熱處理 103
3.11.4 粉末冶金高速鋼的性能 104
3.11.5 粉末高速鋼製造工藝 105
3.11.6 粉末高速鋼的熱處理特性 112
3.12 展望 114
思考題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4章 硬質閤金與工具材料 117
4.1 碳化鎢基硬質閤金 118
4.1.1 碳化鎢與復式碳化物的製造 121
4.1.2 碳化鎢基硬質閤金的製造工藝和性能 130
4.1.3 硬質閤金的成分、相與組織 144
4.1.4 硬質閤金的力學性能 146
4.2 碳化鈦基金屬陶瓷 147
4.2.1 概述 147
4.2.2 碳化鈦基金屬陶密的製造工藝 148
4.3 不重磨刀片與塗層硬質閤金 159
4.4 鋼結硬質閤金 164
4.4.1 鋼結硬質閤金的成分與組織 164
4.4.2 鋼結硬質閤金的熱處理 166
4.4.3 鋼結硬質閤金的力學性能 169
4.5 超硬工具材料 171
4.5.1 金剛石 171
4.5.2 立方氮化硼 173
4.6 陶瓷工具材料 174
4.6.1 Al2O2陶瓷的特性 175
4.6.2 Al2O2陶墅的發展趨勢 177
4.7 展望 178
思考題 178
參考文獻 179
第5章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181
5.1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分類 182
5.1.1 按材質分類 182
5.1.2 按工況分類 183
5.2 摩擦材料摩擦、磨損的理論基礎 183
5.2.1 乾摩擦理論 183
5.2.2 摩擦副摩擦時錶麵層中發生的過程 185
5.2.3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損機理 185
5.3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基體、潤滑組元和摩擦組元 187
5.3.1 基體組元 187
5.3.2 潤滑組元 190
5.3.3 摩擦組元 194
5.4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製造工藝 198
5.5 液體潤滑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200
5.6 粉末冶金摩擦製品對偶材料 202
5.6.1 鋼 202
5.6.2 鑄鐵 203
5.7 改善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的途徑 203
5.7.1 改善乾式摩擦材料性能的途徑 203
5.7.2 改善溫式摩擦材料性能的途徑 206
5.8 展望 206
思考題 208
參考文獻 208
第6章 粉末冶金減摩材料 210
6.1 銅基粉末冶金減摩材料 210
6.1.1 多孔青銅 211
6.1.2 青銅-石墨材料 212
6.1.3 鉛青銅 213
6.1.4 閤金化青銅 214
6.1.5 燒結黃銅 215
6.1.6 銅-石墨材料 215
6.2 鐵基粉末冶金減摩材料 217
6.2.1 多孔鐵 217
6.2.2 鐵-石墨材料 218
6.2.3 鐵-銅-石墨材料 220
6.2.4 鐵-銅-石墨-磷材料 221
6.2.5 含硫、硫化物和硒化物的鐵基減摩材料 222
6.2.6 鐵-石墨-鉬減摩材料 224
6.2.7 含氟化物的鐵基減摩材料 226
6.2.8 硫化和硼化不銹鋼減摩材料 226
6.2.9 用銘、鎳、鑽和其他元素閤金化的鐵基減摩材料 227
6.3 帶鋼背的雙金屬減摩材料 227
6.4 聚閤物基減摩材料 230
6.4.1 鋼背加強的金屬氟塑料減摩材料 231
6.4.2 浸跚氟塑料的多孔骨架的減摩材料 232
6.4.3 填充型聚閤物減摩材料 233
6.5 特殊用途的復閤減摩材料 234
6.5.1 在流體潤滑條件下工作的材料 235
6.5.2 真空和惰性氣體中潤滑減摩材料 240
6.5.3 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工作的減摩材料 242
6.5.4 高滑動速度下工作的減摩材料 245
6.5.5 在水中和腐蝕介質中工作的減摩材料 246
6.5.6 端麵和徑嚮密封材料 249
6.6 展望 252
思考題 253
參考文獻 253
第7章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 255
7.1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特點 255
7.2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成形 256
7.2.1 模壓成形 257
7.2.2 等靜壓製 257
7.2.3 粉末軋製多孔帶材 258
7.2.4 多孔管材的增塑擠壓 259
7.2.5 壓成形 260
7.3 多孔材料的燒結 262
7.3.1 多孔材料燒結過程的一般特點 263
7.3.2 燒結方法 264
7.3.3 燒結工藝 267
7.4 高孔隙度材料的製備 269
7.4.1 添加造孔劑製取高孔隙度材料 269
7.4.2 添加造孔強化劑製取高孔隙度材料 272
7.4.3 其他製取高孔隙度材料的方法 273
7.5 微孔材料的製取方法 274
7.5.1 粉漿擠壓及粉末軋製法 274
7.5.2 在多孔體錶麵塗覆細粉末顆粒和浸漬閤成樹脂的方法 275
7.5.3 在多孔體中添加彌散質點的方法 277
7.5.4 利用有機化閤物分解的方法 277
7.6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應用 278
7.7 展望 279
思考題 281
參考文獻 281
第8章 粉末冶金先進陶瓷材料 283
8.1 氧化物先進陶瓷材料 283
8.1.1 氧化鋁陶瓷 283
8.1.2 氧化鋯陶瓷 285
8.2 難熔化閤物先進陶瓷材料 287
8.2.1 難熔化閤物的性能 288
8.2.2 難熔化閤物閤金 289
8.2.3 非金屬難熔化閤物 290
8.2.4 難熔化閤物先進陶暨材料的製備 292
8.2.5 難熔化閤物先進陶瓷材料的應用 294
8.3 展望 296
思考題 297
參考文獻 297
第9章 其他粉末冶金材料 299
9.1 粉末冶金高溫閤金 299
9.1.1 沉澱強化粉末高溫閤金 300
9.1.2 彌散強化粉末高溫閤金 304
9.2 難熔金屬材料 305
9.2.1 鎢及鎢閤金 306
9.2.2 鋁及鋁閤金 308
9.3 粉末冶金電工材料 310
9.3.1 觸頭材料 310
9.3.2 電刷材料 313
9.4 粉末冶金磁性材料 315
9.4.1 軟磁金屬材料 315
9.4.2 硬磁金屬材料 318
9.4.3 鐵氧體 320
9.5 粉末冶金原子能工程材料 322
9.5.1 原子能工程結構材料 322
9.5.2 控製材料與屏蔽材料 323
9.5.3 原子能工程包套材料 323
9.6 展望 323
思考題 324
參考文獻 324
思考題答案要點 326
《金屬晶體學與缺陷》 本書深入探討瞭金屬材料的微觀世界,聚焦於晶體結構、晶格缺陷及其對材料宏觀性能的影響。從基礎的原子排列方式講起,詳細闡述瞭體心立方、麵心立方、六方密排等常見金屬晶體結構的幾何特徵、對稱性以及能量學原理。 在晶體結構的基礎上,本書係統性地介紹瞭晶界、位錯、空位、填隙原子等各種晶體缺陷的類型、形成機製、分布規律和運動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清晰的文字描述,讀者可以直觀地理解這些微觀結構特徵。 本書尤其強調晶體缺陷在宏觀性能中的關鍵作用。例如,位錯的滑移是金屬塑性變形的根本原因,而晶界的阻礙作用則影響著材料的強度和韌性。空位和填隙原子的存在會影響材料的擴散速率和熱力學穩定性。書中還將介紹如何通過控製晶體結構和缺陷濃度來調控材料的力學性能、電學性能、磁學性能以及高溫性能。 此外,本書還涵蓋瞭X射綫衍射(XRD)等常用的晶體結構分析技術,介紹瞭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錶徵材料的晶體結構、晶粒尺寸、織構以及應力狀態。書中還將探討固溶體、相變等與晶體結構密切相關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材料的相圖和相組成。 本書旨在為材料科學、冶金工程、機械工程等領域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堅實的晶體學基礎,幫助他們理解和預測金屬材料在各種應用中的行為,並為開發新型高性能金屬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金屬熱力學與相變》 《金屬熱力學與相變》一書,將帶您一同探索金屬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能量行為及其由此引發的復雜相變過程。本書從熱力學基本定律齣發,詳細闡述瞭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等核心概念在金屬體係中的應用。通過對化學勢、活度等概念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理解閤金係統中各組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達到平衡狀態時的分布特徵。 本書的核心章節之一在於係統性地闡述金屬的相變動力學與熱力學。讀者將接觸到從形核到長大的完整相變過程,理解過飽和度、形核功、生長機製等關鍵因素。我們將詳細討論固態相變,包括奧氏體嚮鐵素體、滲碳體轉變等鋼鐵材料中的經典相變,以及馬氏體相變、貝氏體相變等非擴散型相變。對於非鐵基閤金,例如銅基、鋁基、鎂基閤金等,本書也將涵蓋其特徵相變,如沉澱相的析齣、共晶、共析等。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探討相圖的繪製與解讀。讀者將學習如何根據熱力學數據構建二元、三元閤金相圖,並理解相圖所蘊含的相平衡信息,包括各相的穩定溫度範圍、共存區域、以及固相綫、液相綫等關鍵界限。相圖是理解和設計閤金成分、優化熱處理工藝的基石,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如何運用相圖指導閤金的開發和應用。 除瞭固態相變,本書也簡要介紹瞭金屬熔化、凝固過程中的熱力學與動力學規律,為理解鑄造、焊接等工藝提供瞭理論依據。書中還將涉及相變對材料宏觀性能的影響,例如固溶強化、沉澱強化、晶粒細化等。 《金屬熱力學與相變》一書,旨在為材料科學傢、冶金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生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金屬熱力學規律和相變機製的深刻理解,讀者將能夠更有效地設計和開發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金屬材料,並優化現有材料的生産和應用過程。 《金屬塑性變形與強化機製》 《金屬塑性變形與強化機製》一書,旨在深入解析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永久形變的過程,並闡明各種強化機製背後的微觀原理。本書從塑性變形的基本概念齣發,詳細介紹瞭滑移和孿晶這兩種主要的變形方式。讀者將清晰地瞭解到晶麵、滑移方嚮的選擇規則,以及位錯在滑移過程中的運動機理。 本書將重點深入探討位錯理論,包括位錯的類型(刃位錯、螺位錯)、位錯的産生(威廉斯-奧羅萬公式)、位錯的湮滅、位錯的交割以及位錯的纏結。通過對位錯運動的細緻分析,讀者將能深刻理解金屬材料為何能夠錶現齣延展性,以及在變形過程中位錯密度如何演變。 在此基礎上,本書係統性地闡述瞭各種金屬材料的強化機製。我們將詳細介紹: 固溶強化: 講解不同原子尺寸的溶質原子如何阻礙位錯運動,提高材料的屈服強度。 沉澱強化: 深入分析由第二相粒子析齣引起的強化效果,包括析齣相的形貌、尺寸、分布對強度的影響,以及吉內-莫裏埃公式的應用。 晶界強化: 闡述晶界作為位錯運動障礙物的角色,以及細化晶粒尺寸如何提高材料的強度(Hall-Petch關係)。 加工硬化(應變硬化): 解釋在塑性變形過程中,位錯密度的增加和位錯纏結如何導緻材料強度和硬度隨變形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變強化: 探討通過相變誘導的馬氏體、貝氏體等強化機製,以及其與應力誘導相變的關係。 形變誘導馬氏體(TRIP)強化: 詳細介紹在應力作用下,通過穩定奧氏體相變産生馬氏體從而提高材料韌性和強度的原理。 形變誘導孿晶(TWIP)強化: 闡述孿晶在形變過程中的作用,以及TWIP鋼通過大量孿晶形成來提高強度和延展性的機製。 書中還將討論影響塑性變形和強化的其他因素,如溫度、加載速率、應力狀態等。通過對宏觀力學性能(如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硬度)與微觀變形機製的聯係,讀者將能全麵理解金屬材料的力學行為。 《金屬塑性變形與強化機製》一書,旨在為材料科學傢、機械工程師、冶金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域的學生提供深入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金屬材料的加工性能,設計具有優異力學性能的金屬構件,並開發高性能的金屬材料。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十: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翻開瞭《粉末冶金材料學》。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對物質世界精妙結構的探險。粉末冶金,這個詞語本身就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工業的活力。我最渴望瞭解的是,粉末冶金技術是如何實現材料性能的“量體裁衣”。我想要知道,通過改變粉末的粒徑、形狀、純度,以及調整壓製和燒結過程中的各種參數,我們是否能夠“定製”齣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例如在極端溫度下保持穩定性的高溫閤金,或者在承受巨大衝擊力時不易斷裂的韌性材料?書中對粉末製備、成型和燒結等核心工藝的詳細解讀,尤其是對這些工藝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原理的闡述,將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我還會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粉末冶金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等高端製造領域應用的案例。例如,渦輪葉片、齒輪、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它們是如何通過粉末冶金技術實現性能的飛躍,從而保障飛行安全和提高燃油效率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粉末冶金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性。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粉末冶金材料的奧秘,並讓我對這個充滿創新活力的領域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評價六: 拿到《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書,我感到一種來自工業前沿的震撼。粉末冶金,聽起來就充滿著精細、有序和強大的力量。我最感興趣的是,這種將微小的粉末變成堅固耐用的材料的過程,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智慧。我期望書中能夠詳細解釋粉末製備的各種方法,從機械閤金化到氣霧化,再到電解製粉,每一種方法是如何精確控製粉末的形貌、粒度分布以及化學成分的?這些細微的差異,又將如何直接影響到最終材料的性能?我尤其想深入瞭解粉末顆粒之間的燒結過程。當這些孤立的顆粒在高溫下相互靠近時,它們是如何通過原子間的相互擴散、塑性變形甚至液相的潤濕來形成緻密的、具有高強度的整體的?書中對燒結動力學和微觀結構演變的深入剖析,將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不同粉末冶金工藝在製備不同類型材料時的適用性分析。例如,對於高熔點金屬、難熔金屬或者金屬陶瓷復閤材料,哪些粉末冶金工藝是最佳選擇?它們又各自麵臨著哪些技術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粉末冶金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項技術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評分

評價九: 《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厚重的著作,在我看來,是打開現代材料科學大門的另一把關鍵鑰匙。粉末冶金,作為一種獨特的材料製備和加工技術,其魅力在於能夠突破傳統方法的局限,創造齣具有非凡性能的新材料。我最想深入探究的是,粉末冶金技術在微觀結構設計與控製方麵的優勢。與鑄造、鍛造等工藝相比,粉末冶金是否允許更精細地控製材料的晶粒尺寸、相分布以及孔隙結構,從而實現對材料宏觀性能的精確調控?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粉末顆粒在壓製和燒結過程中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工藝參數(如壓力、溫度、燒結時間、氣氛)對微觀結構演變和最終材料性能的影響。我還會重點關注書中關於金屬基復閤材料的製備及其應用。粉末冶金技術是否是實現高分散度、均勻分布的增強相(如陶瓷顆粒、碳納米管)與金屬基體結閤的理想途徑?書中對這些復閤材料的力學性能、耐磨損性能以及熱穩定性等方麵的評價,將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此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粉末冶金在醫療器械(如人工關節、種植體)和生物材料領域的應用案例。這些應用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學性能和耐久性有著極高的要求。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粉末冶金技術在創造高性能、多功能材料方麵的巨大潛力。

評分

評價五: 一本關於《粉末冶金材料學》的書,光是書名就充滿瞭科技感和工業範兒。作為一個對材料應用非常感興趣的讀者,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材料能夠承受極端的溫度和壓力,而有些則顯得脆弱不堪。我相信,粉末冶金技術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最想瞭解的是,粉末冶金是如何賦予材料非凡性能的。例如,在製造高溫閤金時,粉末冶金是如何剋服傳統鑄造和鍛造工藝的局限,實現更均勻的顯微組織和更高的耐高溫性能的?書中關於粉末成分設計、粒度控製以及燒結溫度、時間、氣氛等工藝參數對材料性能影響的詳細分析,將是我關注的重點。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粉末冶金材料力學性能錶徵的內容,比如如何測試它們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斷裂韌性以及疲勞壽命。這些數據對於評估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可靠性至關重要。此外,我還想知道,粉末冶金技術在粉末材料的設計和選擇上有何獨到之處?比如,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閤金元素或者非金屬添加劑,通過粉末冶金的工藝,能夠被有效地引入到材料體係中,從而實現意想不到的性能提升?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關於粉末冶金材料的全麵認識,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現代工業為何如此依賴這項技術。

評分

評價四: 我對《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厚重的書感到無比好奇。在我的認知裏,粉末冶金似乎是一種能夠“變廢為寶”、創造奇跡的技術。它將微小的、分散的顆粒,通過精密的工藝,凝聚成具有強大功能的材料,這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吸引力。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地剖析粉末冶金的“魔法”究竟是如何實現的。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粉末顆粒之間相互作用的描述。當這些微小的顆粒在高溫高壓下聚集在一起時,它們是如何實現冶閤,形成緻密的、具有連續晶粒結構的整體的?書中關於燒結過程的詳細講解,包括擴散、塑性變形、液相等多種可能的機製,對我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知識。我還會特彆留意書中關於不同粉末冶金技術對比的部分。例如,壓製燒結、注射成型、甚至最近興起的增材製造技術,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最閤適的工藝?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指導和案例分析。另外,我一直對金屬陶瓷材料和硬質閤金等特種粉末冶金材料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往往集金屬和陶瓷的優點於一身,能夠承受極端的工作環境。這本書會不會重點介紹這些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特點以及它們在航空航天、切削工具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令人驚嘆的材料的詳盡解答。

評分

評價一: 拿到這本《粉末冶金材料學》的瞬間,我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名對先進材料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粉末冶金這個概念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書名本身就點明瞭主題,但它背後所蘊含的深邃知識和精巧工藝,卻遠非一個簡簡單單的名稱所能概括。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腦海中浮現的,是無數微小的金屬顆粒,在壓力和高溫的交織下,悄然凝聚成具有獨特性能的固體材料。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轉變過程啊!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各種粉末製備方法和成型技術的詳細闡述。想象一下,將金屬熔煉、霧化、研磨成細小的粉末,再通過壓製、燒結等步驟,賦予它們全新的形態和功能,這本身就是一項充滿挑戰的技術藝術。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過程的原理,比如,為什麼不同的製備方法會産生不同粒度、形貌和化學成分的粉末?這些差異又會如何影響最終材料的性能?我尤其期待關於燒結過程的講解,這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它決定瞭粉末顆粒之間如何結閤,以及材料的緻密度和力學性能。我希望書中能提供豐富的圖示和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復雜的微觀結構演變。同時,我也想知道,在現代工業中,粉末冶金技術是如何被廣泛應用於製造高性能零部件的,例如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器械等領域。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具體的應用案例,讓我看到粉末冶金技術如何為這些尖端産業提供關鍵支撐?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關於粉末冶金材料世界的全麵認識。

評分

評價七: 《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材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創造”的書。它講述瞭如何將看似普通的粉末,通過精密的工藝,化身為擁有卓越性能的材料,進而支撐起現代工業的基石。我最想探究的是,粉末冶金技術在材料設計和性能調控方麵的獨特之處。與傳統的冶金方法相比,粉末冶金是否提供瞭更大的自由度來設計材料的微觀結構,從而實現性能的精確定製?我期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通過控製粉末的成分、粒度、形狀以及燒結工藝參數,來獲得預期的材料性能,例如高強度、高硬度、優異的耐磨性或耐腐蝕性。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金屬間化閤物、難熔金屬以及陶瓷材料在粉末冶金中的應用。這些材料往往具有特殊的性質,但其製備過程可能十分復雜。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這些特種粉末冶金材料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特點以及它們在高溫、高壓、腐蝕等極端環境下的應用案例。例如,書中是否會介紹在航空發動機、核反應堆或高速切削刀具等領域,粉末冶金材料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粉末冶金的廣闊前景和無限可能。

評分

評價三: 作為一名正在攻讀材料學的研究生,我一直緻力於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粉末冶金領域知識的教材。《粉末冶金材料學》這個書名,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在我看來,粉末冶金不僅僅是一種製造工藝,它更是一種深刻理解材料形成和性能調控的獨特視角。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粉末特性與材料性能之間關係的闡述。例如,粉末的粒徑、形狀、錶麵狀態等細微差彆,究竟會對最終産品的密度、強度、韌性甚至導電性産生怎樣的連鎖反應?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理論解釋和實驗佐證,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這些內在聯係。此外,我對於粉末冶金在復雜形狀構件製造方麵的潛力尤為感興趣。許多傳統工藝難以實現的復雜幾何形狀,是否能夠通過粉末冶金技術,例如增材製造(3D打印)中的粉末床熔融技術,得以高效實現?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先進的製造技術,並分析它們在材料設計和産品創新方麵帶來的革命性影響?我還需要瞭解,在實際的工業生産中,如何有效地控製粉末冶金過程的各個環節,以確保産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緻性。書中關於工藝優化、質量控製以及缺陷分析的內容,對我未來的科研工作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和研究粉末冶金的得力助手,為我打開通往新材料世界的大門。

評分

評價二: 我是一個對材料科學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偶然間得知瞭《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書。我之所以被它吸引,是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覺得神秘莫測的領域——將零散的粉末轉化為精密、實用的固體材料。我的想象中,粉末冶金就像是一種“點石成金”的魔法,但我知道,這背後一定蘊藏著深厚的科學原理和精湛的工程技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開這層麵紗。我特彆好奇的是,粉末冶金所能製造的材料類型。除瞭我們常見的金屬材料,它是否還能結閤不同種類的金屬,甚至是非金屬元素,來創造齣具有獨特性能的復閤材料?比如,能否通過粉末冶金技術製造齣既輕巧又堅固的閤金,或者具有優異耐磨損、耐腐蝕性能的材料?書中關於材料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部分,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介紹如何通過控製粉末的成分、粒度分布、以及後續的成型和燒結工藝,來精確地影響最終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各種各樣具有挑戰性的應用場景,比如在極端環境下工作的零部件,或者對尺寸精度要求極高的精密器件。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材料性能評價指標和測試方法?我希望能夠瞭解如何衡量和驗證粉末冶金材料的優劣。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係統的框架,讓我理解粉末冶金的魅力所在,並對這個領域産生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評價八: 對於《粉末冶金材料學》這本書,我抱持著一種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探索欲。粉末冶金,這個概念本身就帶有一種精妙絕倫的工業美學。它意味著將零散的粒子,通過有序的組閤,形成具有強大功能的整體。我最想深入瞭解的是,粉末冶金技術是如何實現材料性能的“飛躍”的。例如,在製造高性能摩擦材料時,粉末冶金是如何通過精確控製不同組分粉末的添加比例和燒結工藝,來獲得理想的摩擦係數和耐磨損性能的?書中關於粉末混閤、壓製、燒結等一係列工藝步驟的詳細描述,以及它們對最終材料性能的影響分析,將是我閱讀的重點。我還會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材料性能測試與錶徵的部分。例如,對於粉末冶金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測試方法來評估其密度、硬度、強度、韌性以及疲勞壽命?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數據,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性能指標的重要性。此外,我非常好奇粉末冶金在新能源領域,例如電池材料或催化劑載體方麵的應用。這些領域對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錶麵特性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這本書會不會探討粉末冶金技術如何滿足這些特殊需求,並為新能源技術的進步提供支撐?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次關於粉末冶金材料世界的深刻洞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