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裝置設計原理

電磁裝置設計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朗如,陳喬夫,周理兵 著
圖書標籤:
  • 電磁裝置
  • 電磁設計
  • 原理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子
  • 電機
  • 變壓器
  • 電感
  • 電磁兼容
  • 電磁場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980852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903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45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於電磁裝置設計基本原理的教材,屬於“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一級學科強電類、工學(工程學)門類中的專業課程範疇。本書主要介紹由電與磁及其相互作用而構成的電磁裝置一般性問題的分析方法,在闡述電磁裝置設計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選擇幾種典型的産品設計過程與方法為例做介紹,如變壓器、電感器、感應電機、永磁電機及開關永磁操作機構等,給讀者提供設計方法的基本知識。為瞭適應讀者進行現代設計方法數值計算的需要,本書還介紹瞭磁場數值計算基本原理和軟件使用方法與算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工程類核心專業課程教材使用,也可作為本專業的研究生參考書,讀者需具備電路理論、電磁場、電機學等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本書也可供從事電磁裝置設計、運行和研究的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李朗如,華中科技大學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電氣工程本科及研究生教學和科研50餘年,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主要作品有《電機學》《變壓器的理論計算》《互感器電抗器的理論與設計》《中小型鏇轉電機設計手冊》《中國電氣工程大典》等。 陳喬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變壓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主持並參與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含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資助項目),獲國傢ji、省部級科研和教學成果奬5項,齣版專著教材4部。 周理兵,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電機專委會委員,湖北省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電機及其控製理論與應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和完成多項各類科研課題,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奬三項,省級教學成果奬一項。主要研究方嚮為新型電機的運行理論及控製、電機驅動及其控製係統、電機與電器先進設計技術等。

目錄

目 錄
前言
第1 章 緒論 1
11 課程設置的意義與電磁裝置的定義 1
111 課程設置的意義 1
112 電磁裝置的定義 1
12 裝置與係統 2
13 電磁裝置的設計計算方法 3
第2 章 電磁裝置設計的一般問題 5
21 概述 5
22 機電係統的能量關係 5
23 耦閤磁場中的儲能和餘能 9
24 耦閤係統中的廣義電磁力 12
25 電磁功率與有效部分幾何尺寸之間的關係 16
26 能量轉換中的損耗與效率 20
261 基本鐵損耗 20
262 基本銅損耗 22
27 發熱計算基礎 22
271 概述 22
272 均質物體的發熱過程 23
273 等效熱路法 24
第3 章 磁場、磁路及計算方法 27
31 磁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7
32 電磁裝置的磁場與磁路 30
33 磁路基本定律 31
34 氣隙磁導計算 35
341 單獨磁體的磁導 35
342 帶氣隙鐵心柱間的氣隙磁導 37
第4 章 變壓器設計計算 42
41 變壓器設計的一般問題 42
411 變壓器的定額 43
412 鐵心結構型式 44
413 繞組型式 45
42 變壓器主要尺寸的基本關係式 47
43 主要尺寸的確定 49
44 鐵心設計 49
45 繞組設計 50
451 導綫和電流密度選擇 50
452 繞組並聯根數的選擇 52
453 繞組軸嚮、輻嚮尺寸計算 58
46 變壓器的主絕緣和縱絕緣 62
47 變壓器絕緣半徑計算 63
48 變壓器漏電抗計算 64
481 同心式繞組的漏電抗計算 64
482 對稱交錯式繞組漏電抗計算 67
483 多層繞組的漏抗 69
484 磁場解析法推導羅果夫斯基係數 71
49 變壓器的性能計算 74
491 鐵心重量及空載損耗 74
492 鐵耗計算 74
493 空載電流計算 75
494 負載損耗 76
410 溫升計算 77
4101 圓筒式繞組溫升計算 78
4102 餅式繞組溫升計算 79
411 配電變壓器設計實例 81
412 作業 84
第5 章 電感器設計計算 86
51 概述 86
52 鐵心電感器的電感計算 87
521 磁路法計算主電抗 87
522 軸對稱磁場解析法計算主電抗 90
523 磁路法分析計算漏磁場漏電抗 95
524 飽和時鐵心電感器的電感計算 101
53 鐵心電感器的電磁力 104
531 鐵心電感器綫圈上的作用力的方嚮 104
532 鐵心電感器綫圈上作用力的計算 105
533 鐵心電抗器的設計計算程序及算例 107
54 空心電感器的設計與計算 116
541 空心電感器的自感計算 116
542 空心電感器的自感計算 119
543 空心電感器的自感與互感計算 119
544 空心電感器綫圈上作用力的方嚮 123
545 空心電感器綫圈上電磁力的計算 123
546 空心電感器綫圈的機械應力 125
55 積分法計算空心綫圈磁場 125
第6 章 感應電動機的電磁設計 130
61 概述 130
611 設計過程及內容 130
612 我國感應電動機分類和主要係列 130
613 感應電動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和額定數據 132
62 主要尺寸和電磁負荷的選擇 133
621 主要尺寸及其基本關係 133
622 電磁負荷的選擇 133
623 主要尺寸比的選擇 134
624 主要尺寸的確定 135
625 氣隙長度的確定 136
63 定、轉子槽數選配與繞組設計 136
631 定子槽數及定、轉子槽配閤 136
632 定子繞組設計 138
64 定、轉子鐵心槽形及槽尺寸的確定 141
641 定子槽形及槽尺寸 141
642 轉子槽形及槽尺寸 142
65 感應電動機磁路計算 144
651 每極磁通 145
652 磁通密度和磁位降計算 145
653 勵磁電流計算 149
66 參數計算 149
661 電阻計算 149
662 電抗計算 151
67 運行性能計算 161
671 定、轉子額定電流 161
672 額定功率因數 162
673 額定效率 163
674 額定轉差率 163
675 zui大轉矩 164
68 起動性能計算 164
681 漏磁路飽和效應對漏抗的影響 164
682 擠流效應及其對轉子參數的影響 167
69 中小型三相感應電動機電磁設計程序及算例 168
691 基本數據 168
692 磁路計算 171
693 參數計算 172
694 運行性能計算 175
695 起動計算 177
610 作業 179
第7 章 永磁同步電動機電磁設計 180
71 概述 180
72 永磁電機用永磁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181
73 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型式 185
74 永磁電機的主要尺寸確定 186
75 永磁電機的磁路計算 190
751 永磁體激勵的主磁路計算原理 190
752 混閤勵磁磁路的計算方法 194
753 漏磁導計算基本方法 198
76 永磁同步電動機的電磁設計計算程序及其說明與算例 199
761 基本數據 200
762 空載磁路計算 203
763 負載運行行為計算 210
764 損耗與效率 215
765 電負荷及過載能力計算 218
766 有效材料計算 219
767 起動特性計算 219
77 作業 225
第8 章 永磁操作機構及其特性計算 226
81 永磁機構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26
82 永磁機構的等效磁路及其計算 227
83 永磁機構的電磁力特性 229
84 永磁機構操作過程的動態特性 230
85 作業 232
第9 章 電磁裝置磁場數值計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3
91 概述 233
92 電磁場的基本方程 234
93 求解電磁場邊值問題的有限元法 236
931 定解問題與相關泛函的極值問題 238
932 求解域的單元剖分 238
933 單元內近似解的選取——構造單元的插值函數 239
934 變分問題的離散化處理——單元分析 241
935 總體閤成 244
94 求解電磁場邊值問題的其他數值方法簡介 246
95 有限元數值計算軟件應用簡介及實例 249
951 建立模型 249
952 賦予材料屬性 250
953 施加邊界條件和勵磁 250
954 設定參數與求解 251
955 後處理 252
956 永磁同步電機二維瞬態磁場
仿真實例 252
附錄 268
參考文獻 291

前言/序言

前言
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一門傳統學科,屬於強電類,傳統上曾經內設多個二級學科,如電力係統及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高電壓工程、電力電子技術、電磁測量技術、理論電工等。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與教育的國際化,1997 年教育部重新修訂瞭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專業目錄,取消瞭原來的二級學科設置,而按一級學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招生與培養人纔,即按寬口徑“通纔教育”模式培養,設置相應的課程,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纔的需求。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屬於工學(工程學)門類中電氣工程的強電類專業,專業基礎知識除瞭電路理論、電磁場、電機學等必不可少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之外,各學校淡化瞭相應的有關二級學科的專業課程,原來二級學科的核心專業課程難以適應現在寬口徑人纔培養需要。然而,在電氣工程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廣泛存在著由電與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為實際應用而構成的各種係統或裝置(元件或器件),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對此類裝置構成與設計原理的基本知識。為此,我們提齣並設置瞭一門具有通用性的課程《電磁裝置設計原理》,作為專業選修課程。並於2002 年9 月編寫瞭講義,在校內試用,至今已修訂瞭五稿,選修的學生比較踴躍,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麵。
本書共分9 章,第1 章定義電磁裝置,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第2 章討論電磁裝置設計的一般問題,涉及機電係統的能量關係,電磁力的廣義計算方法,如何決定裝置的幾何尺寸,與裝置的內功率有什麼關係等。第3 章磁場、磁路及計算方法,是設計電磁相互作用構成裝置的理論基礎。第4 章變壓器設計計算,現代變壓器品種較多,本章主要討論中小功率乾式變壓器的設計計算方法。第5 章電感器設計計算,主要討論帶鐵心電感器的設計計算方法。第6 章感應電動機的電磁設計,這是一種鏇轉電機,因為電機的類型很多,它的設計涉及內容麵較寬,有電磁的、機械結構的、力學的、發熱與散熱的、流體的等,本章主要討論感應電機的電磁設計計算方法,這也是設計各類電機的基礎。第7 章永磁同步電動機電磁設計,這也是一種鏇轉電機,由於其勵磁源采用永久磁體材料,其計算方法有特殊性,學生學習與掌握瞭本章內容後,對於進一步瞭解與開展永磁勵磁的其他裝置的設計與運用,可以打下一個基礎。第8 章永磁操作機構及其特性計算,這是現代永磁材料用在開關操作機構的新發展,主要討論有永磁和電勵磁情況下,靜態與動態磁路的計算方法。第9 章電磁裝置磁場數值計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電磁裝置設計的曆史進程中,有兩種設計方法:一種是基於“路”理論的方法,這是現在仍然沿用的傳統設計方法;另一種是基於“場”理論的方法,這是伴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數值計算技術的發展而齣現的新設計方法,可以提高設計計算精度,而且現代電磁裝置的設計已進入“全方位”設計,尤其對於大型的、係統中的關鍵裝置,必須進行電磁的、熱傳導的、流體的(通風冷卻)以及力學的(強度、剛度和振動問題)綜閤物理場的穩態和瞬態設計計算。現在的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中,已廣泛應用數值計算的商用軟件,如果對軟件依據的基本原理和處理方法沒有一個基本認知,對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可能會齣現茫然無法判定。本章的目的在於給學生提供對數值計算基本原理的認識,提高其對運用計算軟件和計算結果的判斷能力。
由於電磁裝置的應用範圍寬廣,種類繁多,特性要求各異,本書隻是在闡述電磁裝置設計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選擇幾種典型的産品設計過程與方法為例做介紹,給學生提供設計方法的基本入門知識,至於準備從事有關電磁裝置設計與運用的專業工作者,則在此基礎上需進一步參考有關專業書籍。
本書的編寫分工為:第1、第2、第7 和第9 章由李朗如執筆,第3、第4 和第5 章由陳喬夫完成,李朗如進行瞭部分修整,第6、第8 章由周理兵執筆,全書由李朗如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王晉博士提供瞭第9 章磁場數值計算的程序使用方法說明與算例。
在本書前期講義的使用過程中,孫建波博士和本校其他教師提齣瞭許多寶貴意見。馬誌雲教授對本書進行瞭詳細校核。在此一並錶示感謝,同時感謝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對本書齣版的支持。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錯誤在所難免,希望讀者不吝指正。
編 者
2017 年9 月於喻傢山
附注:
本書作者在此聲明:本書在作為講義教材使用過程中,部分章節被2011 年2 月由其他人編著的《變壓器與電感器設計方法及應用實例》(ISBN9787115244772)一書抄襲侵權,雙方通過法律訴訟,侵權方承認瞭侵權事實,並達成瞭停止其侵權行為、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和解協議。
《機械製造工藝學》 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機械製造的核心流程與關鍵技術,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知識框架。從原材料的選擇與預處理,到金屬切削、成形、焊接、熱處理等加工方法,再到錶麵處理、裝配與檢測,本書循序漸進地闡述瞭每一個環節的原理、工藝特點、設備選型以及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 在原材料部分,我們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金屬材料(如碳鋼、閤金鋼、鑄鐵、鋁閤金、銅閤金等)的性能指標、國傢標準,以及針對不同機械零件製造需求,如何進行閤理的材料選擇。同時,還探討瞭原材料的預處理,如退火、正火、調質等,以消除內應力、改善加工性能。 金屬切削加工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們詳細講解瞭車削、銑削、鑽削、鏜削、磨削等基本切削運動的原理,分析瞭刀具材料、幾何角度對切削性能的影響,並深入探討瞭切削用量(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的選擇原則。此外,本書還關注瞭數控加工技術在現代機械製造中的地位,介紹瞭數控機床的結構特點、編程基礎以及加工工藝的優化。 成形加工方麵,本書涵蓋瞭鍛造、衝壓、擠壓、軋製等金屬塑性變形的工藝方法。讀者將瞭解到不同成形方法的原理、適用範圍、模具設計要點以及變形過程中的力學分析。對於復雜零件的製造,本書還將介紹粉末冶金成形等先進技術。 焊接是連接零件、實現整體結構的重要工藝。本書係統介紹瞭電弧焊、電阻焊、氣體保護焊、激光焊等常見焊接方法的原理、工藝參數控製、焊縫質量評定以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選擇。同時,也對脹接、鉚接等其他連接方式進行瞭闡述。 熱處理是提升材料性能、滿足零件服役要求的關鍵手段。本書詳細講解瞭退火、正火、淬火、迴火等基本熱處理工藝,闡述瞭不同工藝過程的組織轉變機理,並分析瞭如何通過熱處理參數的控製來獲得所需的硬度、強度、韌性等性能。此外,還介紹瞭滲碳、滲氮、調質等錶麵熱處理方法。 錶麵處理技術對於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美觀性等方麵至關重要。本書涵蓋瞭電鍍、陽極氧化、噴塗、鈍化等多種錶麵處理工藝,介紹瞭它們的原理、適用範圍以及工藝流程。 裝配與檢測是完成産品製造的最後環節。本書介紹瞭機械零件的裝配順序、裝配方法、裝配公差的確定原則。在檢測方麵,則詳細講解瞭量具(如卡尺、韆分尺、量塊)、量儀(如萬能工具顯微鏡、輪廓儀)以及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波探傷、X射綫探傷)的應用,以確保産品的尺寸精度和質量。 此外,本書還關注瞭現代機械製造中的一些重要發展趨勢,如精密製造、微納製造、智能化製造以及綠色製造理念在實際生産中的體現。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掌握機械製造的基本規律,理解各種加工方法的優勢與局限,從而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設計齣性能優良、成本閤理的機械産品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書適閤機械製造、機械設計、材料成形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工程師及技術人員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圖錶質量非常高,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閱讀《電磁裝置設計原理》時,我常常被書中精美的二維和三維示意圖所吸引。這些圖錶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理解復雜概念的關鍵。例如,在解釋電磁波傳播時,書中通過一係列動畫式的插圖,清晰地展示瞭電場和磁場是如何相互激發並嚮前傳播的,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天綫設計的部分,它通過不同類型的 antena 模型圖,生動地展示瞭輻射方嚮圖、阻抗匹配以及增益等關鍵參數是如何隨天綫結構而變化的。我曾為一個無綫通信項目尋找閤適的天綫,通過書中對偶極子天綫、八木天綫以及微帶天綫的詳細分析,我能夠迅速找到符閤我需求的類型,並理解其設計原理。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電路原理圖和PCB布局圖,這些圖示對於理解電磁兼容性設計至關重要。例如,它展示瞭如何通過閤理的PCB走綫、地綫處理以及濾波電路設計,來有效抑製電磁乾擾。我曾為一個高精度測量儀器設計PCB,通過參考書中關於敏感信號布綫和屏蔽的圖示,我成功地降低瞭噪聲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書中的公式推導也非常清晰,並且每一步都有詳細的解釋,這使得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數學模型是如何構建起來的。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遞,更是視覺化的學習體驗,它讓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電磁裝置的設計精髓。

評分

我是一個在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覺得理論知識和實際工程應用之間存在一道鴻溝。直到我遇到瞭《電磁裝置設計原理》,這本《電磁裝置設計原理》則為我架起瞭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電磁裝置設計原理》給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電磁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工程設計。書中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設計原則,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安靜”的電子係統有瞭清晰的認識。它詳細分析瞭電磁乾擾的産生、傳播和耦閤機製,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例如濾波、屏蔽、接地以及閤理的PCB布局等。我曾在為一個傳感器信號采集係統設計PCB時,遇到瞭嚴重的噪聲問題,通過參考書中關於低噪聲設計和屏蔽技術的指導,我成功地將噪聲水平降低瞭20dB以上。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計算公式和設計圖錶,這些都為我的設計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例如,在計算電感器和電容器的參數時,書中提供的錶格和公式讓我能夠快速準確地得到所需的值。此外,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電磁場仿真軟件的應用教程,這讓我能夠藉助先進的工具來驗證我的設計,並進一步優化性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的指南。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名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電子工程師,平日裏接觸到的電磁問題五花八門,但往往隻能憑藉經驗和對基礎知識的零散記憶來應對。直到我讀瞭《電磁裝置設計原理》,纔感覺自己多年的知識體係得到瞭一個完整的梳理和提升。《電磁裝置設計原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邏輯結構的嚴謹和內容的深度。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樣,隻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層麵,而是直接切入工程實踐的痛點。比如,書中對電磁感應在能量轉換裝置中的應用做瞭非常詳盡的剖析,特彆是關於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效率優化,它不僅僅是講瞭電磁力的大小和方嚮,更是深入到材料損耗、渦流損耗、磁滯損耗等多個維度,並提齣瞭具體的降低損耗的 설계 策略。我尤其喜歡關於無刷直流電機(BLDC)設計的部分,它詳細解釋瞭反電動勢的生成機理,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換相角度來優化轉矩輸齣和減小諧波。這對於我之前遇到的電機抖動和效率不高的問題,找到瞭根本原因。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前沿的電磁應用,例如微波器件的設計,雖然我目前的工作不直接涉及,但通過閱讀,我對這些領域有瞭初步的瞭解,開闊瞭視野。書中提供的仿真案例和實際測試結果的對比分析,也讓我更加信服其理論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它讓我明白瞭,好的設計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物理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運用。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佳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曾經模糊的電磁學概念,並為我指明瞭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方嚮。

評分

這是一本我放在床頭,睡前必讀的書。每次翻開《電磁裝置設計原理》,總能發現一些新的啓示。《電磁裝置設計原理》這本書,讓我對電磁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電介質和磁介質的詳細闡述,解釋瞭為何不同的材料會對電磁場産生如此大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設計更優化的器件。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授瞭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在電容器和電感器設計中的作用,並給齣瞭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來達到特定的電容或電感值。這對於我之前在設計精密電源濾波電路時遇到的問題,提供瞭很好的解決方案。書中還深入探討瞭非綫性電磁現象,例如磁飽和效應和電緻伸縮效應,以及這些現象如何影響裝置的性能,並提齣瞭相應的補償和控製方法。我曾經為一個驅動電路設計瞭一個電磁鐵,但由於工作在磁飽和區,導緻驅動不穩定,讀完這本書後,我纔明白瞭問題的根源,並學會瞭如何通過調整工作點或使用其他材料來避免這個問題。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數學模型和仿真結果,這些都為我的設計提供瞭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工程倫理的探討,它提醒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性能和成本,還要關注環境影響和安全性,這讓我對工程師的責任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技能,更塑造瞭我的工程思維。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遠超我的想象。《電磁裝置設計原理》為我打開瞭電磁領域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電磁裝置設計原理》在關於電磁感應裝置的設計方麵,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類型電磁感應裝置的工作原理,例如電磁爐、無綫充電器和感應加熱器等,並深入分析瞭它們的設計關鍵和優化策略。我曾嘗試用書中的方法設計一個簡易的無綫充電器,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充電效率和穩定性都達到瞭預期。書中還討論瞭電磁兼容性(EMC)的設計,這是在實際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詳細解釋瞭電磁乾擾的産生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電路設計和布局來抑製乾擾,確保裝置的可靠運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電磁屏蔽的章節,它深入分析瞭不同屏蔽材料和結構的優劣,並給齣瞭具體的計算方法,這對於我在實際項目中解決信號串擾問題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前沿的電磁技術,例如電磁超材料,這讓我對未來的電磁技術發展充滿瞭期待。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傳授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電磁學研究的熱情。

評分

當我翻開《電磁裝置設計原理》,我立刻被其宏大的視角和對細節的關注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某個具體電磁裝置的介紹,而是從更廣闊的維度,闡述瞭電磁裝置設計所遵循的普適性原理。《電磁裝置設計原理》讓我對電磁場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書中詳細闡述瞭電磁場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設計各種電磁裝置。例如,在關於波導管設計的部分,它不僅介紹瞭不同形狀和尺寸的波導管對電磁波傳輸的影響,還分析瞭如何通過改變波導管的材料和結構來優化傳輸效率和抑製模態。我曾為一個微波通信係統設計過波導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精確計算波導管的截止頻率,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來減小損耗。書中還涉及瞭電磁散射和衍射理論,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原理來設計隱身材料和雷達吸波材料。雖然這些內容離我的日常工作有些遙遠,但通過閱讀,我開拓瞭視野,對電磁技術的廣闊應用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還包含瞭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例如超材料在電磁調控方麵的應用,這讓我對未來的電磁技術發展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思想啓迪的書,它讓我對電磁學的認識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我是一個對電子産品充滿熱情的研究生,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電磁理論在工程應用中的具體實踐時,偶然發現瞭《電磁裝置設計原理》。這本書的內容,用一種極其嚴謹又不失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電磁學概念具象化,讓我對電磁場、電磁波以及它們在各種裝置中的行為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關於永磁體設計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永磁體隻是簡單的磁性材料,但這本書揭示瞭其背後復雜的磁疇結構、退磁麯綫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優化永磁體的形狀、材料和磁化方嚮,以達到最佳的性能。例如,它詳細介紹瞭在電機、傳感器和磁力耦閤器等不同裝置中,如何選擇和設計永磁體,以最大化能量輸齣或實現精確控製。此外,書中關於綫圈設計的章節也十分精彩。它不僅僅停留在計算綫圈的電感和電阻,更深入地探討瞭不同繞綫方式、綫材選擇以及絕緣處理對綫圈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功率損耗、散熱需求和機械強度等因素進行綜閤考量。我曾在一個項目中需要設計一個高頻變壓器,書中關於漏感和寄生電容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繞組結構來減小這些不利因素,為我提供瞭關鍵的指導。它還引入瞭一些先進的設計工具和仿真軟件的使用方法,並展示瞭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預測和優化裝置的性能,這對於提高設計效率和降低實驗成本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思維的啓迪,它教會我如何用工程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可行的設計方案。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每次翻閱都能獲得新的啓發。《電磁裝置設計原理》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籍,它為我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電磁裝置設計方法。《電磁裝置設計原理》在關於電磁場與電磁波的産生與傳播方麵,有著非常深入的講解。書中詳細闡述瞭麥剋斯韋方程組的物理意義,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方程來分析和設計各種電磁裝置。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天綫設計的章節,它不僅介紹瞭不同類型天綫的工作原理,還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實際需求來設計和優化天綫性能。我曾為一個無綫通信係統設計過偶極子天綫,通過參考書中提供的公式和圖錶,我能夠精確地計算齣天綫的長度和阻抗,並成功地實現瞭高效的信號傳輸。書中還涉及瞭電磁兼容性(EMC)的設計,這是在實際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詳細解釋瞭電磁乾擾的産生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電路設計和布局來抑製乾擾,確保裝置的可靠運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電磁屏蔽的章節,它深入分析瞭不同屏蔽材料和結構的優劣,並給齣瞭具體的計算方法,這對於我在實際項目中解決信號串擾問題提供瞭極大的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傳授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電磁學研究的熱情。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科技感,深邃的藍色背景上,用銀色勾勒齣復雜的電磁場綫,仿佛預示著書中蘊含著無窮的奧秘。我一直對電磁學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精密設計。收到這本《電磁裝置設計原理》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眼就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圖示所吸引。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循序漸進地講解瞭各種電磁裝置的設計思路和實現方法。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電磁屏蔽的章節,它詳細分析瞭不同材料和結構在屏蔽電磁乾擾方麵的優劣,並給齣瞭具體的計算方法,這對於我在實際項目中解決信號串擾問題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此外,書中對電磁兼容性(EMC)的論述也非常透徹,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如何從源頭控製電磁輻射,以及如何有效地抑製外部電磁乾擾。我曾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滿足高性能要求,又能通過嚴格EMC測試的通信模塊,這本書中的內容為我撥開瞭迷霧,讓我茅塞頓開。書中提供的設計流程和優化策略,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寶貴經驗,這遠比我獨自摸索要高效得多。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用的操作指南。我曾嘗試按照書中的方法設計一個小型電磁鐵,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其磁場強度和均勻度都達到瞭預期。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他將自己多年的實踐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這對於所有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工程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份極其珍貴的財富。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電磁裝置設計感興趣的朋友,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獲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耐心地引導我探索電磁世界的奧秘。《電磁裝置設計原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能夠將復雜的工程問題化繁為簡,並提供清晰的解決思路。書中關於電磁輻射源的抑製技術,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分析各種典型的輻射源,如開關電源、電機驅動電路和高頻信號綫,深入講解瞭它們産生電磁乾擾的機理,並給齣瞭具體的抑製方法,例如濾波、接地、屏蔽以及優化布局等。我曾經在一個項目中,為一個高功率LED驅動器設計瞭PCB,但卻受到瞭嚴重的電磁乾擾,導緻測量不準確。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瞭問題齣在哪裏,並學會瞭如何通過在PCB上增加濾波電容、優化地綫連接以及采用輻射抑製塗層等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書中還提供瞭許多實際設計案例,並詳細分析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讓我感覺像是在和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一起工作,學習他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它詳細介紹瞭一個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流程,從器件選型、匹配網絡設計到熱管理和穩定性分析,都進行瞭深入的講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經驗的傳承,它讓我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