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

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霍利斯·兰斯·利伯曼(Hollis,Lance,Liebman) 著,汪皓男 译
图书标签:
  • 肌肉解剖
  • 自重训练
  • 健身
  • 运动
  • 力量训练
  • 彩色图谱
  • 解剖学
  • 健康
  • 训练
  • 肌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16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9243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健美冠军实践总结
适用于所有水平锻炼者、在家中就可进行的训练
减脂增肌、增强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提高身体平衡性与灵活性、提升运动表现的71个健身训练
331幅真人演示详细分解动作、专业身体肌肉解剖图及3D图解
全面的专家提示 每个肌肉训练动作都包括执行步骤、训练目标、益处、避免事项、正确动作、训练限制、动作变化、目标肌肉及辅助肌肉部位图示。
塑造完 美身材、增强肌肉力量、强化身体功能的训练方案
√ 9 种牵伸训练 在肌肉温暖而柔软的情况下进行拉伸可有效放松僵硬肌肉及关节,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矫正不良身体姿势。
√ 7 种灵活性和平衡性训练 增加肩部、背部、腿部、腹部、手臂肌肉力量,增强背部灵活性和身体平衡能力,缓解背部及坐骨神经疼痛。
√ 51 种自重训练 重塑腰腹曲线,增强核心肌肉的力量、稳定性及灵活性,增强骨盆及脊柱稳定性,提高动作灵活性与爆发力,你可以在任何地点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需
求调整训练动作。
√ 4 种心肺练习 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体脂消耗,加快新陈代谢并有利于保持心脏健康。
√ 6 套进阶性训练计划 覆盖所有水平锻炼者的训练计划,通过逐渐增强训练强度和要求使锻炼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对抗自己的身体。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自重训练的优势和效果,采用真人演示图片、专业肌肉解剖图和3D图解相结合的方式,对9种牵伸训练、7种灵活性和平衡性训练、51种自重训练和4种心肺练习的执行步骤、训练目标、益处、避免事项、正确动作、训练限制、动作变化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提出了6套进阶训练方案,旨在帮助有提高体能、提升运动表现、强化肌肉和重塑身体曲线等需求的读者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作者简介

霍利斯·兰斯·利伯曼
曾获美国健美冠军,现为健身杂志编辑,同时担任健美和健身比赛裁判,与好莱坞明星有广泛合作,深受赞誉。

内页插图

目录

简介 6
全身体表肌肉解剖示意图 10
牵伸 12
髂胫束牵伸 14
梨状肌牵伸 16
眼镜蛇牵伸 18
髋部大腿牵伸 20
猫犬牵伸 22
足趾牵伸 24
髋部牵伸 26
背阔肌牵伸 28
婴儿式 30
灵活性& 平衡性 32
穿针引线 34
下犬式 36
上犬式 38
侧屈 40
向上敬礼 42
树式 43
平衡步行 44
自重训练 46
下台阶 48
仰卧起坐 50
交替仰卧起坐 52
卷腹 54
交替卷腹 56
双腿推腹 58
柠檬榨汁机 60
椅上卷腹 62
腹部髋部抬起 64
跪位侧踢 66
大腿上体后仰 67
两头起 68
桥式 70
剪式 71
抬腿桥式 72
仰卧举腿 74
屈膝平板 76
前平板 78
侧屈平板 80
小步 82
椅式 84
侧抬屈曲 85
四点位 86
贝壳系列 88
跪位侧抬腿 90
前弓箭步 92
侧伸反向弓箭步 94
俄罗斯转体 96
座椅辅助深蹲 98
椅上臂屈伸 100
俯卧撑 102
俯卧躯干上抬 104
脊柱转体 106
自行车卷腹 108
平板支撑 110
座椅下蹲 112
侧低弓箭步 114
手扶脚趾上抬 115
单腿平衡 116
反向腘绳肌 118
侧卧髋外展 120
毛巾飞鸟 122
身体锯 124
俯卧钟摆脚跟 126
游泳式 128
底部俯卧撑支撑 130
登山者 132
俯卧撑步行 134
手臂伸够平板支撑 136
抬膝转体 137
梨状肌桥式 138
心肺练习 140
功能性立卧撑跳 142
踢臀 144
蠕虫 146
潜水者俯卧撑 148
训练计划 150
初级训练计划 152
中级训练计划 154
高级训练计划 156
词汇表 158
编者与致谢 160
《高效居家健身宝典:释放身体潜能,打造健康体魄》 前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健身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高昂的健身房年费、拥挤的器械、舟车劳顿,种种因素都在无形中推高了我们开启健康生活方式的门槛。然而,真正的健康并非遥不可及,它隐藏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空间——家中,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工具——自己的身体。本书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居家健身指南,旨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你随时随地,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挖掘身体的无限潜能,重塑理想体型,收获蓬勃活力。 我们深知,许多人渴望健身,却苦于无从下手,或是被网络上繁杂的信息所困扰,不知该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本书的核心理念便是“效率”与“科学”,我们摒弃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捷径”,回归到运动的本质:通过精准的动作,激发肌肉的每一次收缩,感受身体的每一次变化。本书将带领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肌肉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为你精心设计一套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居家训练计划。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更不是一套敷衍的动作合集。我们力求将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实用的操作技巧相结合,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你将在这里找到针对全身不同肌群的训练方法,从核心力量的稳固,到四肢线条的雕塑;你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调整动作幅度、节奏和次数,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标;你还将了解如何在训练过程中避免受伤,如何进行有效的热身与拉伸,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确保持续进步。 我们相信,健身的意义远不止于体型的改变,更在于身心的双重蜕变。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身体线条的日益明显,感受到力量的悄然增长,你会发现,你不仅仅是在塑造一副健康的躯体,更是在培养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书将是你这段蜕变之旅中最可靠的伙伴,它将陪伴你,点燃你内心的健身激情,让你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收获健康、自信与美丽。 第一章:构建你的居家健身哲学:科学认识身体与运动 在踏上这段居家健身之旅前,理解一些基本原则至关重要。本书将首先为你揭示身体运作的奥秘,让你不再是被动地跟随动作,而是成为自己身体的“建筑师”。 理解肌肉的语言: 并非所有的“锻炼”都等同于“训练”。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主要肌群的解剖结构与功能,让你明白每一次训练动作是如何精准地激活特定肌肉群的。例如,当我们提起重物时,肱二头肌是如何收缩发力的,而当我们下蹲时,股四头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理解这些,能让你在训练时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感受到肌肉的发力感。 “自重”的力量: 很多人误以为健身必须依赖器械。本书将重点强调“自重训练”的强大潜力。你将了解到,仅凭自身的体重,就足以提供足够的阻力来挑战肌肉,促进生长与强化。我们将解析不同自重动作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身体姿态、重心、支撑面等来调整动作难度,从而适应不同体能水平的人群。 “循序渐进”的艺术: 健身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与策略。我们将引导你理解“渐进超负荷”的原则,即如何随着体能的提升,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以持续刺激肌肉生长。这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动作次数、组数,缩短组间休息时间,尝试更具挑战性的动作变式,或是增加动作的控制力与慢速性。 “倾听”你的身体: 身体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强调如何学会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区分正常的肌肉酸痛与潜在的受伤风险。本书将提供关于训练后恢复、营养补充以及充足睡眠的重要性,让你在追求力量的同时,也能保障身体的健康与持久发展。 “目标导向”的训练: 无论你是想增强力量、改善体态、减脂塑形,还是提升柔韧性,本书都将为你提供相应的训练思路。我们将帮助你设定清晰、可衡量的健身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第二章:打造你的“力量基石”: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 强大的核心肌群是身体稳定的基石,也是高效完成所有动作的关键。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系列不依赖器械的核心训练动作,让你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有效激活腹部、背部及臀部深层肌肉。 腹肌的“隐形”锻炼: 告别枯燥的仰卧起坐,我们将介绍如平板支撑、侧支撑、鸟狗式、仰卧抬腿等动作。这些动作不仅能有效地锻炼腹直肌、腹斜肌,更能激活深层核心肌群,提升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动作的标准姿势、发力要点以及进阶变式。 “战士”的脊背: 强健的背部肌群对于维持良好体态、预防腰背疼痛至关重要。本书将包含如超人式、俯卧挺身、桥式等动作,它们能有效锻炼竖脊肌、臀大肌等,增强脊柱的稳定性,让你站得更直,坐得更稳。 臀部力量的“秘密武器”: 许多人都忽视了臀部肌群的重要性,然而强健的臀部是爆发力、稳定性和美感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如臀桥、单腿臀桥、深蹲等动作,它们不仅能锻炼臀大肌,还能带动腿部和核心肌群的协同发力,让你拥有更结实、更有力的下肢。 动态平衡的挑战: 核心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身体的整体运动。本书还将包含一些需要核心参与的动态平衡训练,例如弓步转体、俄罗斯转体(配合自身重量)等,让你在运动中更加协调、流畅。 第三章:塑造全身线条:分部位精准训练 一旦建立了稳固的核心,我们就可以开始针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雕塑。本书将提供详细的上肢、下肢和全身协调性训练方案,让你在家中就能拥有匀称、有力的身材。 上肢的“力量展示”: 胸部与肩部: 俯卧撑的艺术——从标准俯卧撑到窄距俯卧撑、宽距俯卧撑、钻石俯卧撑,再到下斜俯卧撑,本书将一一解析,让你根据自身能力循序渐进地挑战。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双手间距和身体角度,来侧重锻炼胸肌的不同区域。 手臂的“线条感”: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塑形可以通过各种自重屈伸动作来实现,例如凳上臂屈伸(利用椅子或床沿)、反向俯卧撑(针对三头肌)、以及利用墙壁进行的手臂伸展与收缩训练。 背部与肩部后侧: 除了核心训练中的背部动作,我们将介绍更多针对背部上侧和肩部后侧的动作,例如俯卧“W”形伸展、俯卧“Y”形伸展,它们能帮助改善圆肩驼背,提升肩关节的灵活性。 下肢的“稳固支撑”: 腿部力量的“全面”开发: 深蹲、箭步蹲(原地、向前、向后)、保加利亚分腿蹲(利用椅子或床沿)、以及臀桥的各种变式,都将是塑造强健腿部肌群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解析这些动作的要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下蹲深度、步幅和身体姿态来增加难度。 小腿的“线条”: 简单的提踵训练,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能有效锻炼小腿肌肉,让你拥有更具线条感的小腿。 全身协调的“舞蹈”: 体态的“重塑”: 很多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全身肌肉的协同配合。我们将引导你练习一些能提升身体协调性的动作,例如开合跳、波比跳(基础版)、以及各种动态拉伸组合,它们不仅能锻炼心肺功能,更能提升身体的整体控制能力。 第四章:精益求精:训练进阶与自我挑战 当你对基础动作已经得心应手,身体也逐渐适应了当前的训练强度,是时候挑战更高的目标了。 动作变式的“无限可能”: 每一个基础动作都有其进阶版本。我们将为你介绍如单腿深蹲(手持支撑)、侧向箭步蹲、俯卧撑的单手支撑练习(初期)、以及利用家具进行的不稳定支撑训练等,它们能极大地提高训练的难度和趣味性。 “节奏”与“控制”的艺术: 相同的动作,通过改变发力速度和动作幅度,能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我们将指导你如何进行慢速、高质量的离心收缩训练,以及如何通过暂停和爆发力的结合,来更深层次地刺激肌肉。 “周期化”训练的奥秘: 为了避免平台期,保持训练的持续进步,我们将介绍简单的周期化训练理念,即如何通过调整训练的侧重点(例如力量、耐力、爆发力),来让身体持续地适应新的刺激。 “倾听”身体的声音,进行“调整”: 即使是进阶训练,也需时刻关注身体的反馈。我们将再次强调,训练不是比赛,而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学会根据身体的疲劳程度、睡眠质量等因素,灵活调整训练计划,是长期坚持健身的关键。 第五章:打造健康生活方式:营养、恢复与持之以恒 健身不仅仅是训练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 “燃料”的智慧: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支持训练、促进恢复和身体塑形的基础。本书将提供基础的营养学知识,引导你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修复材料,而非提供具体的食谱,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同,但这会是你理解“吃什么”和“为什么吃”的基石。 “休息”的力量: 肌肉的生长和修复发生在休息期间。本书将详细讲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主动恢复方法,如静态拉伸、泡沫轴按摩(若条件允许),来加速身体的恢复过程。 “心态”的磨砺: 健身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保持健身动力、克服惰性、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的实用建议,帮助你将健身融入日常生活,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并最终实现长期的健康目标。 “记录”你的进步: 简单地记录训练内容、感受和身体变化,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从中获得持续的动力。 结语: 《高效居家健身宝典:释放身体潜能,打造健康体魄》并非一本要求你立刻变成专业运动员的书。它是一份为你量身打造的“赋能手册”,旨在让你掌握一套科学、可持续的居家健身方法,让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锻炼身体,提升健康水平。我们相信,通过本书提供的知识与方法,你将能够逐步建立起强健的体魄,重拾充沛的活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自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居家健身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硬核”的学术性读物,可能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解剖学描述,适合那种本身就有一定运动基础,并且追求极致细节的人。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让我大吃一惊,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以一种非常亲切和实用的方式,将复杂的肌肉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书中的解剖图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它们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将人体的骨骼、肌肉、甚至一些主要的神经和血管都清晰地勾勒出来。我尤其喜欢那些将不同层次的肌肉进行分离展示的插图,让你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深层肌肉和表层肌肉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作为一名对身体构造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爱好者,这些图谱简直是打开我认知大门的钥匙,让我能瞬间理解很多之前只能凭空想象的肌肉位置和形态。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静态的解剖展示,而是巧妙地将这些解剖知识与“自重训练”的核心理念融为一体。在介绍每一个自重动作的时候,它都会非常细致地指出,完成这个动作时,核心发力的肌肉群是哪些,哪些肌肉在提供动力,哪些肌肉又在辅助稳定。我之前做一些自重动作,总感觉发不上力,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练对了没有,这本书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私人教练,通过解剖图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做”。 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要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每一次的训练都多了一份理解和敬畏。我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动作,而是带着对身体更深层次的认识去进行训练。书里对一些常见的自重动作的解析,更是让我如获至宝,仿佛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对训练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它既满足了我对人体解剖的求知欲,又为我的自重训练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它证明了,即使是最基础的训练方式,也蕴含着科学的原理和深厚的知识。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身体、对训练感兴趣的朋友,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在还没接触《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之前,我对“解剖图谱”的印象,往往停留在那种教科书式的、可能有些单调的黑白线条画,或者是那些仅仅为了展示肌肉形态而忽略实际应用的书籍。我当时更关注的是训练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对于解剖图谱,我总觉得它是一个比较“学院派”的知识,和我每天在健身房的挥汗如雨关联不大。 然而,当我拿起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首先,书中的彩色解剖图简直是艺术品,它们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将人体肌肉系统的复杂性以一种非常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宏观的肌肉群,到微观的肌纤维走向,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理解肌肉发力原理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藏。我不再需要靠模糊的文字去想象,而是可以直接看到肌肉在身体中的确切位置和形态。 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自重训练”这部分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展示肌肉图,而是将这些解剖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每一个自重训练动作的解析中。书中会非常详细地告诉你,当你完成一个深蹲、一个弓步或者一个平板支撑时,究竟是哪些肌肉在主导发力,哪些肌肉在协同工作,哪些肌肉又在提供稳定。这种“解剖学+训练实践”的模式,让我对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之前做一些自重训练,总觉得效果不明显,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练对地方。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解剖图的辅助,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做动作时,身体内部肌肉的真实状态。它帮助我识别那些可能存在的代偿发力,也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找到目标肌肉的训练感觉。这种“有的放矢”的训练方式,无疑大大提升了我的训练效率和效果。 总的来说,《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解剖图,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知识与实用的自重训练技巧完美结合,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科学的训练视角。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贴身的训练助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更有效地进行训练。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或者一种训练方式,就必须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而对于人体相关的训练,解剖学无疑是基础中的基础。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购入了《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关于人体肌肉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自重训练的深度洞察。 拿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精美绝伦的彩色解剖图。它们的设计非常巧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层次分明,几乎涵盖了人体主要的肌肉群、骨骼结构,甚至一些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图谱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体构造认知的全新视角。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块肌肉的位置、形态、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这比单纯阅读文字描述要直观和深刻得多。 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并没有将这些解剖知识束之高阁,而是将其与“自重训练”这个核心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书中会对每一个自重训练动作进行详细的解析,并且用解剖图来直观地展示,在进行这个动作时,哪些肌肉是主要的驱动肌,哪些是辅助肌,哪些又是稳定肌。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动作的力学原理,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募集目标肌肉。 我之前在进行自重训练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的发力是否正确,或者为什么某些动作总是练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解剖学老师,通过清晰的图谱,让我能够“看”到身体内部的运作,从而更好地去调整自己的动作,找到正确的发力点。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自重训练,背后也蕴含着复杂的肌肉协同和发力机制。 总而言之,《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这本书,是一本集学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既满足了我对人体解剖的好奇心,又为我的自重训练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指导。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练”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练”的书,让我能够带着更深刻的理解去投入到每一次的训练中,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的书,本来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解剖学图谱,毕竟书名里带着“解剖图谱”这四个字,我更是对那些精细的肌肉纹理图和骨骼结构充满了期待。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解剖图,更是将解剖知识与实用的自重训练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一开始,我翻开书,就被那些清晰、逼真的彩色解剖图震撼到了。每一块肌肉的形态、走向、起始点和止点都被细致地呈现出来,就连一些细小的肌群和韧带也毫不含糊。这对于我这种对人体肌肉系统不太了解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再需要对着模糊的文字描述去想象肌肉的形状,而是可以直接看到它们真实的样子。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让我在理解肌肉的功能时事半功倍。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解剖层面,而是紧密地围绕着“自重训练”展开。它会告诉你,在进行某个自重动作时,具体是哪些肌肉在发力,哪些肌肉在稳定,哪些肌肉在拉伸。例如,在讲解俯卧撑时,书中会详细展示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同时也会告诉你核心肌群在维持身体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训练的本质,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动作。 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用心,大量的插图配合文字,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解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基础的自重训练动作的讲解,虽然这不是本书的核心,但对于想立即开始实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用解剖指南”,它教会我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的运作方式,然后更好地去运用它进行训练。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它满足了我对解剖知识的探求,更给了我一套科学训练的思路。我之前一直觉得自重训练是门槛最低的训练方式,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即便是最简单的自重动作,背后也有着精妙的肌肉协同和发力原理。这让我对未来的训练充满了信心,也更加期待能深入挖掘这本书的更多价值。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本比较偏学术、内容可能稍显枯燥的工具书。我通常比较喜欢那些更侧重于动作指导和训练计划的书籍,对于纯粹的解剖图谱,我总觉得它离我的实际训练需求有些距离。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翻阅了一下,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最初的设想要精彩得多,并且与我的训练息息相关。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堆精美绝伦的解剖图,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解剖图与“自重训练”这个主题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当我看到书中详细标注了在进行某个自重训练动作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是如何被激活和拉伸的,我顿时觉得茅塞顿开。比如,在解释引体向上这个动作时,书中会非常清晰地展示背阔肌、肱二头肌、菱形肌等关键肌群的参与程度,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发力特点。 这种将解剖学知识“落地”到实际训练动作中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了解肌肉的工作原理,对于提升训练效果至关重要,但之前的很多资料都显得过于理论化,很难将其与自己的训练动作联系起来。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不仅知道“怎么练”,更知道“为什么这么练”,而且能够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其呈现给你。 书中对于人体结构的讲解,色彩运用得非常恰当,让那些复杂的肌肉线条和骨骼结构一目了然。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图谱,对自己进行一些基础的自我评估,比如哪些肌肉是我的薄弱环节,在做某些动作时,哪些肌肉群的激活度不够。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让我对未来的训练更有方向感和针对性。 总的来说,这本《肌肉训练彩色解剖图谱 自重训练》是一本我没有预料到的惊喜之作。它成功地将枯燥的解剖学知识与实用的自重训练方法相结合,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进行训练。我不再是凭感觉去练,而是带着对身体的深刻理解去训练,这让我觉得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更有价值,也更有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