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级英语语法(第2版)

当代高级英语语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广联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语法
  • 高级英语
  • 语法书
  • 英语学习
  • 外语学习
  • 语言学
  • 教材
  • 第二版
  • 当代英语
  • 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5133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20043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16
字数:358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当代高级英语语法(第2版)》是国内语法专家徐广联老师的巨作,集作者20年教学研究经验和成果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语法工具书。此书在手,语法无忧。

1. 内容详实,涵盖广泛:全书共包括45章内容,除了词法和句法之外,还涵盖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英语变化的讲述及语篇层次的学习;
2. 要点清晰,方便查阅:书中语法要点分类清晰,同一主题下按不同分类做专题讲述,既便于系统学习,又便于备查备用、随时检索;
3. 例句丰富,便于备考:书中从现当代英语书籍、杂志、报纸、影视中收集了近10万个原始例词、例句,进行了精心的遴选、改写和翻译,从而保证了书中内容的原创性、新颖性和丰富性。

内容简介

《当代高级英语语法(第2版)》是《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作者徐广联老师的又一巨作。本书供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师及英语研究工作者使用,是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
该书共包括45章内容,涵盖了英语语法的各方面内容。本书内容翔实,讲解深入浅出、详尽系统,例句丰富贴切、生动有趣,既是一本全方位解决英语语法问题的经典工具书,也是一本适合从中学一直用到大学、能满足备考各类英语考试需要的实用语法书。
本书集作者20年英语教学研究经验和成果于一体,在对英语语法做系统详细讲解的基础之上,对英语学习中的语法难点问题以及现代英语中一些新的用法和语言现象都作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从大量的现当代英语书籍、杂志、报纸、影视中收集了近10万个原始例词、例句,进行了精心的遴选、改写和翻译,从而保证了书中内容的原创性、新颖性和丰富性。书中特别注重对语法疑难点和用法疑难点的探讨,对一些“鲜为人知”的语言现象和独特用法作了归纳、阐释,对众多容易引起误解、误用的结构、语句进行了点拨,以期帮助读者快速提高英语能力。

作者简介

徐广联老师醉心于语法研究20多年,将多年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当代高级英语语法(第2版)》。其主编的《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一代代学生的必备工具书。其主编的《10年经典CET-英语四六级考试词汇必备》《10年经典CET-英语四级考试词汇必备》《超强大?英语四级5000单词随身带随时背》《超强大?英语四级6000单词随身带随时背》等图书广受学生好评,成为广大学生考试路上的好伴侣。

目录

第1章语法单位(Grammatical Unit)1
第2章限定词(Determiner)1
第3章冠词(Article)1
第4章介词(Preposition)6
第5章数词(Numeral)10
第6章代词(Pronoun)13
第7章形容词(Adjective)13
第8章副词(Adverb)15
第9章名词(Noun)20
第10章动词(Verb)22
第11章动词不定式(The Infinitive)24
第12章动名词(The Gerund)25
第13章现在分词(Present Participle)和过去分词(Past Participle)26
第14章句子的成分(Sentence Components)27
第15章简单句与并列句(Simple Sentence and Compound Sentence)28
第16章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29
第17章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30
第18章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31
第19章动词的时态(Tense)33
第20章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34
第21章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37
第22章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38
第23章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40
第24章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41
第25章感叹句、感叹词与呼语(Exclamatory Sentence, Interjection and Vocative)42
第26章祝愿句(Optative Sentence)43
第27章比喻句(Metaphoric Sentence)43
第28章there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44
第29章it的用法(Usage of It)44
第30章单元句(One�睲ember Sentence)44
第31章分隔句(Split Sentence)45
第32章无灵主语句(Sentence with Non�瞝ife Subject)48
第33章修辞与修辞格(Rhetoric and Figure of Speech)49
第34章强调(Emphasis)49
第35章倒装(Inversion)51
第36章否定(Negation)52
第37章省略(Ellipsis)53
第38章插入语(Parenthesis)55
第39章同位语(Appositive)55
第40章一致关系(Concord/Agreement)55
第41章句子的转换(Transformation of Sentences)58
……

前言/序言

在语言学科中,语法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最早的有关语法的论述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用拉丁语写的逻辑语法,或称实证语法。到了公元前2世纪,就有了希腊语法学家Dionysius的《希腊语法》一书,首次提出了西方语法8个词类之说,是西方语法的开端。古希腊语法和拉丁语法,目的在解释远古时期的著名诗篇,类似中国的训诂学,也用作启蒙读本。在源流上,英语语法上承希腊语法和拉丁语法。17世纪之前,很少有人对英语语法进行专门研究。进入17世纪,才有少数学者开始研究语法问题,其中Ben Jonson的The English Grammar(1640年)算是比较重要的著作。对英语语法真正作大规模的研究始自18世纪中叶以后,当时影响最大的著作有R. Lowth的A 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1762年)和Murray的Grammar(1795年)。到了19世纪,出现了A. Bain的Higher English Grammar(1863年)和G. Brown的Grammar of Grammars(1851年)。从17世纪到19世纪下半叶,是传统英语语法的黄金时代,属于规范性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的统治时期。依据拉丁语法的条例,归纳出英语语法条例或正确的用法,制订出语法规则,是这一时期语法学家的主要任务。到了19世纪末叶,规范性语法受到了新出现的描写性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的挑战。描写性语法学者认为,语言是变化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法也应该是活的,应该描述或解释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而不应套用拉丁语法,先入为主定下种种框框。这一派学者都尽力摆脱传统语法的影响,创造了不少新的术语,提出了不少极有创见的观点,因而享有很高的声誉。描写性语法的代表性著作有: H. Sweet的A New English Grammar, Logical and Historical(Accidence, 1892年;Syntax, 1898年);K. Kruisinga的Handbook of Present Day English(1931年);H. Poutsma的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1914—1919年);O. Jespersen的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1909—1949年),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1924年),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Analytical Syntax(1937年);J. R. Aiken的A New Plan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等。20世纪中期,出现了美国结构主义语法,主要奠基人是L. Bloomfield和E. Sapir,影响较大的著作有Z. S. Harris的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1951年)和C. C. Fries的The Structure of English(1952年)等。这一学派的语法学家将以前的语法称为传统语法,认为传统英语语法只是一套定义和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样说”,这是不可取的,语法必须准确地描写语言,描述人们实际上“怎样说”。美国结构语言学派涉及语法的论点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 语音学(phonetics)、音位学(phonemics)、形态学(morphology)、结构学(syntax),创造的新术语有: 形式词、功能词、开放性词类、封闭性词类等。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创造人是N. Chomsky,主要著作有Syntactic Structures(1957年),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年)等。转换—生成语法研究“语言能力”,认为可用一些规则推导句子的产生,这些规则可以数学公式化,掌握了这些就能生成一切合乎语法的句子;认为每个句子都有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树形图是转换—生成语法的标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法学派有: K. L. Pike的“法位学语法”,C. Fillmore的“格语法”,M. A. K. Halliday的“功能语法”等。进入20世纪后,新的语言流派如结构主义和功能学派等,矛头直指传统语法,攻势之猛烈前所未有。语法学界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语法进行语言教学和交际,因此,对传统语法进行彻底改造势在必行。于是,学术性传统语法就应运而生了。学术性传统语法脱胎于传统语法,但有着全新的发展和更大的实用性。学术性传统语法观察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是如何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然后总结出规则,阐明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这一流派的语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乐意吸收和利用任何学派提供的见解来丰富、完善自己,纳百家之长,因而有着鲜明的实用性,极大地推动了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的普及,发挥了任何其他语法体系无可企及的作用。学术性传统语法不少都是经典性的大作,如: George O. Curme的A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1931—1935年),Randolph Quirk等著的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2年),Geoffrey Leech等著的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1985年)等。本书属于学术性传统语法。对于现当代英语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对于新的用法和表达法,我们进行了数十年的长期跟踪与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反映现当代英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发展与变化,全面表述现当代英语的结构、用法和特色。本书有如下几大特色: 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大量原版英语小说、散文、教材和报纸杂志中,选取新鲜活泼的例词、例句,语言规范、现代,完全是当今人们进行交流、写作的地道语言,同时例词、例句的内容也切合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① Chinese online auction company 中国网上拍卖公司② We must depend upon ourselves to make our own way as best as we can. 我们一定要依靠自己竭尽全力走自己的路。③ Money is a wonderful thing, but it is possible to pay too high a price for it. 钱固然是好东西,但是为了钱而付出的代价往往太高了。④ This country, my country, is a place of dreamers who have the faith and the will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 这个国家,我的祖国,是一片让那些有信心和意志让梦想成真的人梦寐以求的国土。
二、 通过分析时新英语小说、散文中的语句,发掘出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用法和新的表达方式,充分反映出现代英语的变化与特色,使读者学到活的语法和用法。为编写本书,我们特地建立了语料库,从大量的现当代英语书籍、杂志、报纸、影视中收集了近10万个原始例词、例句、例段,进行了精心的遴选、改写和翻译,从而保证了书中内容的原创性、新颖性和丰富性。例如: ① That�餾 very Hong Kong, where you have East and West co�瞖xisting. 那是很有香港特色的,在香港东西方文化是共存的。② The Internet company is staffed by mostly 20�瞫omething, men and women. 这家因特网公司的职员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
三、 条规是苍白的,精彩而富有变化的例句才是生机勃勃的,才是沁人心脾的。书中有着极为丰富的例句,生动、精美、富有哲理,能启发你的心智,开拓你的视野,使你沉浸在语言森林的美妙氛围中,如置身于芝兰之幽谷,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不知不觉中陶冶了情操,学会了用法,掌握了特点,增强了语感,提高了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 ① No one can give you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自己动手,比谁都强。②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③ It�餾 late fall and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color. 晚秋时节,山峦披上了五彩缤纷的盛装。④ They taught me to be strong and follow my heart. 他们教我学会坚强,学会听从自己的心声。⑤ The silver moon was high overhead, and there was a gentle breeze playing down the valley. 皓月当空,微风轻轻拂过山谷。
四、 书中特别注重对语法疑难点和用法疑难点的探讨,对一些“鲜为人知”的语言现象和独特用法作了归纳、阐释,对众多容易引起误解、误用的结构、语句进行了点拨。例如: ① He always cooks his elbow in the Spring Festival. 他在春节期间总是饮酒过量。② He sounded every inch the headmaster he was. 他俨然一副十足的校长派头。③ We have just moved in, so we�餽e in a bit of a shambles. 我们刚搬进来,所以有点乱。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我国英语界多位著名学者,多年来,他们给予了教诲和帮助;还要感谢许许多多热诚的读者,他们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加本书部分编写工作的还有:徐文哲、郝世博、徐文东、徐博涵、徐广伟、徐广于、李栋、徐珍、杨永、徐影、徐博文、李萍、徐文艳、李芳、徐文凯、张学英等。为着心底的一份顾念, 一片情愫,二十余年,孜孜探求,十易其稿,始告成书。唯愿她,化作一缕馨香,一星萤火,永驻求索者的心田,并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徐广联
跨越边界的语言探索:一部关于古代语言学与中世纪修辞学的深度研究 书名: 《失落的音律:古希腊语的结构演变与中世纪拉丁语的文体革新》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专注于现代英语的语法规则,而是将目光投向语言历史的深邃河流,专注于西方语言体系的两座重要里程碑:古希腊语的形态句法结构,以及中世纪拉丁语在文体和逻辑层面的深刻变革。本书旨在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细致考辨和结构分析,重建早期语言使用者如何认知和组织世界的思维框架,并探讨这些古老体系如何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法构建理念。 第一部分:古希腊语的“活体”形态学与句法建构 本书的第一部分深入剖析了古希腊语(特别是古典阿提卡方言)的形态系统,将其视为一种高度“聚合性”语言的典范。我们摒弃将形态变化视为简单屈折的传统观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动态的、表征意义的工具集。 第一章:动词的“时间-体-位”复合结构: 这一章着重于古希腊语动词系统中的“体”(Aspect)概念。不同于现代语言中侧重于“时态”(Tense)的区分,古希腊语的完成体、未完成体和将来时不仅标记了动作发生的时间点,更深刻地界定了动作的内在进程(是持续的、完成的、还是习常的)。我们将详细分析-μι、-ω、-μαι 等不同词干如何与这些体态标记交织,形成复杂的语义层级。例如,通过对比“εἶπον”(我说了,aorist)和“λέγω”(我正在说/我通常说,imperfect/present)的结构差异,揭示古希腊人如何通过词形来构建事件的“视角”。 第二章:名词与形容词的“格”的认知地图: 传统语法常常将古希腊语的五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呼格)视为与现代英语的简单主宾关系相对应。本书则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指向”和“关系渗透”的解释。属格不仅仅表示所有,更是指代“从属领域”或“源头”;与格则代表了动作的“目标受体”或“工具”。通过对柏拉图对话录中复杂从句的分析,我们论证了这些格位如何有效地在没有显性介词的情况下,精确地界定句子成分之间的深层逻辑联系。 第三章:从句的潜能: 古希腊语以其丰富的从句结构而闻名,特别是与不定式(Infinitives)和分词(Participles)的结合。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定式在特定格位中充当“动名词”的功能,以及分词如何被用来表达时间、原因或方式,从而在不使用明确的连接词的情况下,实现高度压缩和信息密集的叙事。我们对比了荷马史诗与希罗多德历史著作中分词使用的差异,探讨修辞意图对句法选择的影响。 第二章部分:中世纪拉丁语的逻辑框架与文体规范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中世纪拉丁语(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此时的拉丁语已不再是日常口语,而是成为学术、法律和神学领域的通用语言。重点不在于其形态的衰变,而在于其逻辑表达的精致化与仪式化。 第四章: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语言体现: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Scholastics)深受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影响。本章分析了拉丁语在翻译和阐释这些逻辑概念时所采取的句法策略。例如,如何通过精确的限定词(如 omnis, aliquis, nullus)的使用,以及命题(Propositions)的结构化,来清晰地表达三段论的有效性。我们将对比早期教父文本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中,对“实体”(substantia)与“偶然性”(accidentia)等形而上学术语的句法处理方式。 第五章:论辩的句法: 中世纪的学术写作高度重视论证的严密性。本章探讨了拉丁语中“论辩性句法”的特征,包括频繁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行为的普遍性而非执行者,以及使用并列结构(et...et..., non solum...sed etiam)来构建平衡且无可指摘的论点。我们将考察不同作者在处理复杂让步状语从句(如使用 etsi 引导的从句)时的微妙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他们对论证强度的不同把握。 第六章:文体学与语域的演变: 中世纪的拉丁语发展出了多样的语域,从官方文件(Chancery Latin)的简洁到诗歌(Medieval Latin Poetry)的华丽。本章分析了这种语域分化如何影响了词汇选择和句子长度。特别是对十四行诗韵律和赞美诗韵律的分析,揭示了在严格的格律限制下,作者如何巧妙地重组词序(inversion)以保持句法完整性和意义的清晰度。 总结与影响: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阐明,理解古代和中世纪的语言结构,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考古,更是理解现代语言思维的“隐藏基础”。许多现代语法概念(如对主语和谓语关系的刻板化理解)正是对古希腊语形态复杂性或拉丁语逻辑结构的过度简化或误读的结果。通过对这些“失落的音律”的重新聆听,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作为人类认知工具的无限可能性与局限性。本书适合对语言学史、古典学、中世纪研究以及比较形态学有浓厚兴趣的专业读者和高级学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需要经常阅读和撰写英文报告的职场人士,我对语法书的要求是实用性极强,而且要能够迅速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对标点符号的细致讲解就足以说明问题。很多人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为那只是“小事”,但这本书却用大量的篇幅展示了逗号、分号甚至破折号在构建清晰论点中的决定性作用。我记得有一次,我的报告因为一个错误的逗号导致了歧义,被上级指出来后非常尴尬。阅读这本书后,我彻底掌握了如何利用标点符号来控制句子节奏和语义走向,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并列结构和插入语时,现在写出来的东西逻辑性强了一大截。此外,它对那些容易混淆的词汇搭配和介词使用的深入剖析,也极大地降低了我犯低级错误的概率。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语法书,不如说是一本高级英语写作的“润色指南”。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与英语“死磕”的人量身定做的,尤其是那些对语法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读者。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的语法基础还算扎实,但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句式结构或者模态动词的细微差别时,总会有点心虚。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规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带着你一层层剥开英语语法的“洋葱”。比如,它对虚拟语气那部分的讲解,简直是细致入微,把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区分得清清楚楚,不再是那种一笔带过的教学方式。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If I were”比“If I was”更地道,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极少见的。而且,书中的例句选取非常巧妙,紧跟时代潮流,既有经典的文学范例,也有非常贴近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的实例,这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可以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和运用英语的全新视角,让我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上都信心倍增。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的“历史脉络”非常着迷的人,我总觉得,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得了解它的演变。这本书的高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局限于当下最流行的用法,而是偶尔会穿插一些关于某些语法现象如何从古英语或中古英语演变而来的背景知识。这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历史的视角,让你对某些看似“不合理”的规则产生共情和理解。例如,它对某些固定搭配中不合逻辑的介词使用所做的历史溯源,让我明白了这些用法并非无稽之谈,而是语言发展留下的印记。这种“深度挖掘”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显得异常丰满和立体。它不仅仅在教你如何“说”和“写”现在的高级英语,更是在帮你构建一个关于英语的宏观知识框架,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工具,而是在探索一门活着的、有生命的学科。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排版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技术性强的书籍,内容虽然扎实,但排版常常令人头疼,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以及对比表格,将那些原本抽象晦涩的语法规则可视化了。特别是它对“语态转换”那种复杂的映射关系,用一个清晰的流程图展示出来,比看十页文字描述都管用。这种用视觉辅助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后,都会设置“自我检测”或“高级辨析”的环节,这不仅仅是巩固记忆,更是在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这种对学习体验的关注,让这本书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它真的尊重读者的学习过程。

评分

我一直是个比较注重“语感”的英语学习者,对那种死记硬背的语法书实在提不起兴趣。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在保持高度专业性的同时,却能用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方式,让你领悟到语法背后的逻辑和美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句子成分和从句关系时的那种结构化思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什么是什么”,而是解释“为什么这样组成会更有效率和美观”。比如,它对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分词短语来简化复杂长句,这些技巧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过去我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显得冗长拖沓,逻辑链条不够清晰,但自从开始运用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后,我发现自己的表达瞬间变得精炼有力。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语言构建者。

评分

评分

大师经典,值得收藏!

评分

包装完好,比较精美。

评分

评分

包装完好,比较精美。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大师经典,值得收藏!

评分

评分

包装完好,比较精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