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高級英語語法(第2版)

當代高級英語語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廣聯 著
圖書標籤:
  • 英語語法
  • 高級英語
  • 語法書
  • 英語學習
  • 外語學習
  • 語言學
  • 教材
  • 第二版
  • 當代英語
  • 英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851332
版次:2
商品編碼:12220043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16
字數:358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當代高級英語語法(第2版)》是國內語法專傢徐廣聯老師的巨作,集作者20年教學研究經驗和成果於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語法工具書。此書在手,語法無憂。

1. 內容詳實,涵蓋廣泛:全書共包括45章內容,除瞭詞法和句法之外,還涵蓋瞭標點符號的用法、英語變化的講述及語篇層次的學習;
2. 要點清晰,方便查閱:書中語法要點分類清晰,同一主題下按不同分類做專題講述,既便於係統學習,又便於備查備用、隨時檢索;
3. 例句豐富,便於備考:書中從現當代英語書籍、雜誌、報紙、影視中收集瞭近10萬個原始例詞、例句,進行瞭精心的遴選、改寫和翻譯,從而保證瞭書中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和豐富性。

內容簡介

《當代高級英語語法(第2版)》是《大學英語語法講座與測試》作者徐廣聯老師的又一巨作。本書供大學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教師及英語研究工作者使用,是中高級英語學習者的必備工具書。
該書共包括45章內容,涵蓋瞭英語語法的各方麵內容。本書內容翔實,講解深入淺齣、詳盡係統,例句豐富貼切、生動有趣,既是一本全方位解決英語語法問題的經典工具書,也是一本適閤從中學一直用到大學、能滿足備考各類英語考試需要的實用語法書。
本書集作者20年英語教學研究經驗和成果於一體,在對英語語法做係統詳細講解的基礎之上,對英語學習中的語法難點問題以及現代英語中一些新的用法和語言現象都作瞭深入的分析探討。從大量的現當代英語書籍、雜誌、報紙、影視中收集瞭近10萬個原始例詞、例句,進行瞭精心的遴選、改寫和翻譯,從而保證瞭書中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和豐富性。書中特彆注重對語法疑難點和用法疑難點的探討,對一些“鮮為人知”的語言現象和獨特用法作瞭歸納、闡釋,對眾多容易引起誤解、誤用的結構、語句進行瞭點撥,以期幫助讀者快速提高英語能力。

作者簡介

徐廣聯老師醉心於語法研究20多年,將多年研究成果編著而成《當代高級英語語法(第2版)》。其主編的《大學英語語法——講座與測試》多年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成為一代代學生的必備工具書。其主編的《10年經典CET-英語四六級考試詞匯必備》《10年經典CET-英語四級考試詞匯必備》《超強大?英語四級5000單詞隨身帶隨時背》《超強大?英語四級6000單詞隨身帶隨時背》等圖書廣受學生好評,成為廣大學生考試路上的好伴侶。

目錄

第1章語法單位(Grammatical Unit)1
第2章限定詞(Determiner)1
第3章冠詞(Article)1
第4章介詞(Preposition)6
第5章數詞(Numeral)10
第6章代詞(Pronoun)13
第7章形容詞(Adjective)13
第8章副詞(Adverb)15
第9章名詞(Noun)20
第10章動詞(Verb)22
第11章動詞不定式(The Infinitive)24
第12章動名詞(The Gerund)25
第13章現在分詞(Present Participle)和過去分詞(Past Participle)26
第14章句子的成分(Sentence Components)27
第15章簡單句與並列句(Simple Sentence and Compound Sentence)28
第16章復閤句(Complex Sentence)29
第17章定語從句(Attributive Clause)30
第18章狀語從句(Adverbial Clause)31
第19章動詞的時態(Tense)33
第20章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34
第21章虛擬語氣(Subjunctive Mood)37
第22章陳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38
第23章疑問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40
第24章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41
第25章感嘆句、感嘆詞與呼語(Exclamatory Sentence, Interjection and Vocative)42
第26章祝願句(Optative Sentence)43
第27章比喻句(Metaphoric Sentence)43
第28章there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44
第29章it的用法(Usage of It)44
第30章單元句(One�睲ember Sentence)44
第31章分隔句(Split Sentence)45
第32章無靈主語句(Sentence with Non�瞝ife Subject)48
第33章修辭與修辭格(Rhetoric and Figure of Speech)49
第34章強調(Emphasis)49
第35章倒裝(Inversion)51
第36章否定(Negation)52
第37章省略(Ellipsis)53
第38章插入語(Parenthesis)55
第39章同位語(Appositive)55
第40章一緻關係(Concord/Agreement)55
第41章句子的轉換(Transformation of Sentences)58
……

前言/序言

在語言學科中,語法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曆史。西方最早的有關語法的論述是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用拉丁語寫的邏輯語法,或稱實證語法。到瞭公元前2世紀,就有瞭希臘語法學傢Dionysius的《希臘語法》一書,首次提齣瞭西方語法8個詞類之說,是西方語法的開端。古希臘語法和拉丁語法,目的在解釋遠古時期的著名詩篇,類似中國的訓詁學,也用作啓濛讀本。在源流上,英語語法上承希臘語法和拉丁語法。17世紀之前,很少有人對英語語法進行專門研究。進入17世紀,纔有少數學者開始研究語法問題,其中Ben Jonson的The English Grammar(1640年)算是比較重要的著作。對英語語法真正作大規模的研究始自18世紀中葉以後,當時影響最大的著作有R. Lowth的A 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1762年)和Murray的Grammar(1795年)。到瞭19世紀,齣現瞭A. Bain的Higher English Grammar(1863年)和G. Brown的Grammar of Grammars(1851年)。從17世紀到19世紀下半葉,是傳統英語語法的黃金時代,屬於規範性語法(prescriptive grammar)的統治時期。依據拉丁語法的條例,歸納齣英語語法條例或正確的用法,製訂齣語法規則,是這一時期語法學傢的主要任務。到瞭19世紀末葉,規範性語法受到瞭新齣現的描寫性語法(descriptive grammar)的挑戰。描寫性語法學者認為,語言是變化的,是豐富多彩的,語法也應該是活的,應該描述或解釋語言的實際運用情況,而不應套用拉丁語法,先入為主定下種種框框。這一派學者都盡力擺脫傳統語法的影響,創造瞭不少新的術語,提齣瞭不少極有創見的觀點,因而享有很高的聲譽。描寫性語法的代錶性著作有: H. Sweet的A New English Grammar, Logical and Historical(Accidence, 1892年;Syntax, 1898年);K. Kruisinga的Handbook of Present Day English(1931年);H. Poutsma的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1914—1919年);O. Jespersen的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1909—1949年),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1924年),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Analytical Syntax(1937年);J. R. Aiken的A New Plan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等。20世紀中期,齣現瞭美國結構主義語法,主要奠基人是L. Bloomfield和E. Sapir,影響較大的著作有Z. S. Harris的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1951年)和C. C. Fries的The Structure of English(1952年)等。這一學派的語法學傢將以前的語法稱為傳統語法,認為傳統英語語法隻是一套定義和條文,規定人們“應該怎樣說”,這是不可取的,語法必須準確地描寫語言,描述人們實際上“怎樣說”。美國結構語言學派涉及語法的論點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麵: 語音學(phonetics)、音位學(phonemics)、形態學(morphology)、結構學(syntax),創造的新術語有: 形式詞、功能詞、開放性詞類、封閉性詞類等。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美國齣現瞭轉換—生成語法,創造人是N. Chomsky,主要著作有Syntactic Structures(1957年),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年)等。轉換—生成語法研究“語言能力”,認為可用一些規則推導句子的産生,這些規則可以數學公式化,掌握瞭這些就能生成一切閤乎語法的句子;認為每個句子都有深層結構與錶層結構。樹形圖是轉換—生成語法的標識。20世紀50年代以來,産生較大影響的語法學派有: K. L. Pike的“法位學語法”,C. Fillmore的“格語法”,M. A. K. Halliday的“功能語法”等。進入20世紀後,新的語言流派如結構主義和功能學派等,矛頭直指傳統語法,攻勢之猛烈前所未有。語法學界深刻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語法進行語言教學和交際,因此,對傳統語法進行徹底改造勢在必行。於是,學術性傳統語法就應運而生瞭。學術性傳統語法脫胎於傳統語法,但有著全新的發展和更大的實用性。學術性傳統語法觀察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是如何錶達思想、進行交際的,然後總結齣規則,闡明英語的各種語言現象。這一流派的語法具有很強的“兼容性”,樂意吸收和利用任何學派提供的見解來豐富、完善自己,納百傢之長,因而有著鮮明的實用性,極大地推動瞭英語語言教學和英語的普及,發揮瞭任何其他語法體係無可企及的作用。學術性傳統語法不少都是經典性的大作,如: George O. Curme的A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1931—1935年),Randolph Quirk等著的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2年),Geoffrey Leech等著的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1985年)等。本書屬於學術性傳統語法。對於現當代英語中新齣現的語言現象,對於新的用法和錶達法,我們進行瞭數十年的長期跟蹤與研究,總結齣規律性的東西,力求反映現當代英語在實際運用中的發展與變化,全麵錶述現當代英語的結構、用法和特色。本書有如下幾大特色: 一、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齣版的大量原版英語小說、散文、教材和報紙雜誌中,選取新鮮活潑的例詞、例句,語言規範、現代,完全是當今人們進行交流、寫作的地道語言,同時例詞、例句的內容也切閤現代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 ① Chinese online auction company 中國網上拍賣公司② We must depend upon ourselves to make our own way as best as we can. 我們一定要依靠自己竭盡全力走自己的路。③ Money is a wonderful thing, but it is possible to pay too high a price for it. 錢固然是好東西,但是為瞭錢而付齣的代價往往太高瞭。④ This country, my country, is a place of dreamers who have the faith and the will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 這個國傢,我的祖國,是一片讓那些有信心和意誌讓夢想成真的人夢寐以求的國土。
二、 通過分析時新英語小說、散文中的語句,發掘齣隨著時代發展而産生的新的用法和新的錶達方式,充分反映齣現代英語的變化與特色,使讀者學到活的語法和用法。為編寫本書,我們特地建立瞭語料庫,從大量的現當代英語書籍、雜誌、報紙、影視中收集瞭近10萬個原始例詞、例句、例段,進行瞭精心的遴選、改寫和翻譯,從而保證瞭書中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和豐富性。例如: ① That�餾 very Hong Kong, where you have East and West co�瞖xisting. 那是很有香港特色的,在香港東西方文化是共存的。② The Internet company is staffed by mostly 20�瞫omething, men and women. 這傢因特網公司的職員大多是20歲左右的青年男女。
三、 條規是蒼白的,精彩而富有變化的例句纔是生機勃勃的,纔是沁人心脾的。書中有著極為豐富的例句,生動、精美、富有哲理,能啓發你的心智,開拓你的視野,使你沉浸在語言森林的美妙氛圍中,如置身於芝蘭之幽榖,感受到審美的愉悅,不知不覺中陶冶瞭情操,學會瞭用法,掌握瞭特點,增強瞭語感,提高瞭英語口頭和書麵錶達能力。例如: ① No one can give you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自己動手,比誰都強。②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燕子去瞭,還有再來的時候。③ It�餾 late fall and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color. 晚鞦時節,山巒披上瞭五彩繽紛的盛裝。④ They taught me to be strong and follow my heart. 他們教我學會堅強,學會聽從自己的心聲。⑤ The silver moon was high overhead, and there was a gentle breeze playing down the valley. 皓月當空,微風輕輕拂過山榖。
四、 書中特彆注重對語法疑難點和用法疑難點的探討,對一些“鮮為人知”的語言現象和獨特用法作瞭歸納、闡釋,對眾多容易引起誤解、誤用的結構、語句進行瞭點撥。例如: ① He always cooks his elbow in the Spring Festival. 他在春節期間總是飲酒過量。② He sounded every inch the headmaster he was. 他儼然一副十足的校長派頭。③ We have just moved in, so we�餽e in a bit of a shambles. 我們剛搬進來,所以有點亂。在此,我們要衷心感謝我國英語界多位著名學者,多年來,他們給予瞭教誨和幫助;還要感謝許許多多熱誠的讀者,他們對本書的編寫提齣瞭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參加本書部分編寫工作的還有:徐文哲、郝世博、徐文東、徐博涵、徐廣偉、徐廣於、李棟、徐珍、楊永、徐影、徐博文、李萍、徐文艷、李芳、徐文凱、張學英等。為著心底的一份顧念, 一片情愫,二十餘年,孜孜探求,十易其稿,始告成書。唯願她,化作一縷馨香,一星螢火,永駐求索者的心田,並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徐廣聯
跨越邊界的語言探索:一部關於古代語言學與中世紀修辭學的深度研究 書名: 《失落的音律:古希臘語的結構演變與中世紀拉丁語的文體革新》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專注於現代英語的語法規則,而是將目光投嚮語言曆史的深邃河流,專注於西方語言體係的兩座重要裏程碑:古希臘語的形態句法結構,以及中世紀拉丁語在文體和邏輯層麵的深刻變革。本書旨在通過對原始文獻的細緻考辨和結構分析,重建早期語言使用者如何認知和組織世界的思維框架,並探討這些古老體係如何間接影響瞭後世的語法構建理念。 第一部分:古希臘語的“活體”形態學與句法建構 本書的第一部分深入剖析瞭古希臘語(特彆是古典阿提卡方言)的形態係統,將其視為一種高度“聚閤性”語言的典範。我們摒棄將形態變化視為簡單屈摺的傳統觀點,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動態的、錶徵意義的工具集。 第一章:動詞的“時間-體-位”復閤結構: 這一章著重於古希臘語動詞係統中的“體”(Aspect)概念。不同於現代語言中側重於“時態”(Tense)的區分,古希臘語的完成體、未完成體和將來時不僅標記瞭動作發生的時間點,更深刻地界定瞭動作的內在進程(是持續的、完成的、還是習常的)。我們將詳細分析-μι、-ω、-μαι 等不同詞乾如何與這些體態標記交織,形成復雜的語義層級。例如,通過對比“εἶπον”(我說瞭,aorist)和“λέγω”(我正在說/我通常說,imperfect/present)的結構差異,揭示古希臘人如何通過詞形來構建事件的“視角”。 第二章:名詞與形容詞的“格”的認知地圖: 傳統語法常常將古希臘語的五個格(主格、屬格、與格、賓格、呼格)視為與現代英語的簡單主賓關係相對應。本書則提齣一種基於“空間指嚮”和“關係滲透”的解釋。屬格不僅僅錶示所有,更是指代“從屬領域”或“源頭”;與格則代錶瞭動作的“目標受體”或“工具”。通過對柏拉圖對話錄中復雜從句的分析,我們論證瞭這些格位如何有效地在沒有顯性介詞的情況下,精確地界定句子成分之間的深層邏輯聯係。 第三章:從句的潛能: 古希臘語以其豐富的從句結構而聞名,特彆是與不定式(Infinitives)和分詞(Participles)的結閤。我們將詳細探討不定式在特定格位中充當“動名詞”的功能,以及分詞如何被用來錶達時間、原因或方式,從而在不使用明確的連接詞的情況下,實現高度壓縮和信息密集的敘事。我們對比瞭荷馬史詩與希羅多德曆史著作中分詞使用的差異,探討修辭意圖對句法選擇的影響。 第二章部分:中世紀拉丁語的邏輯框架與文體規範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中世紀拉丁語(約公元5世紀至14世紀),此時的拉丁語已不再是日常口語,而是成為學術、法律和神學領域的通用語言。重點不在於其形態的衰變,而在於其邏輯錶達的精緻化與儀式化。 第四章:亞裏士多德邏輯的語言體現: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傢(Scholastics)深受亞裏士多德邏輯的影響。本章分析瞭拉丁語在翻譯和闡釋這些邏輯概念時所采取的句法策略。例如,如何通過精確的限定詞(如 omnis, aliquis, nullus)的使用,以及命題(Propositions)的結構化,來清晰地錶達三段論的有效性。我們將對比早期教父文本與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中,對“實體”(substantia)與“偶然性”(accidentia)等形而上學術語的句法處理方式。 第五章:論辯的句法: 中世紀的學術寫作高度重視論證的嚴密性。本章探討瞭拉丁語中“論辯性句法”的特徵,包括頻繁使用被動語態來強調行為的普遍性而非執行者,以及使用並列結構(et...et..., non solum...sed etiam)來構建平衡且無可指摘的論點。我們將考察不同作者在處理復雜讓步狀語從句(如使用 etsi 引導的從句)時的微妙差異,這些差異反映瞭他們對論證強度的不同把握。 第六章:文體學與語域的演變: 中世紀的拉丁語發展齣瞭多樣的語域,從官方文件(Chancery Latin)的簡潔到詩歌(Medieval Latin Poetry)的華麗。本章分析瞭這種語域分化如何影響瞭詞匯選擇和句子長度。特彆是對十四行詩韻律和贊美詩韻律的分析,揭示瞭在嚴格的格律限製下,作者如何巧妙地重組詞序(inversion)以保持句法完整性和意義的清晰度。 總結與影響: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闡明,理解古代和中世紀的語言結構,不僅僅是對曆史知識的考古,更是理解現代語言思維的“隱藏基礎”。許多現代語法概念(如對主語和謂語關係的刻闆化理解)正是對古希臘語形態復雜性或拉丁語邏輯結構的過度簡化或誤讀的結果。通過對這些“失落的音律”的重新聆聽,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語言作為人類認知工具的無限可能性與局限性。本書適閤對語言學史、古典學、中世紀研究以及比較形態學有濃厚興趣的專業讀者和高級學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和排版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至關重要。很多技術性強的書籍,內容雖然紮實,但排版常常令人頭疼,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望而卻步。而這本書,恰到好處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流程圖以及對比錶格,將那些原本抽象晦澀的語法規則可視化瞭。特彆是它對“語態轉換”那種復雜的映射關係,用一個清晰的流程圖展示齣來,比看十頁文字描述都管用。這種用視覺輔助學習的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而且,作者在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後,都會設置“自我檢測”或“高級辨析”的環節,這不僅僅是鞏固記憶,更是在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而不是機械地套用公式。這種對學習體驗的關注,讓這本書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齣,它真的尊重讀者的學習過程。

評分

我一直是個比較注重“語感”的英語學習者,對那種死記硬背的語法書實在提不起興趣。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在保持高度專業性的同時,卻能用一種近乎娓娓道來的方式,讓你領悟到語法背後的邏輯和美感。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句子成分和從句關係時的那種結構化思維。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什麼是什麼”,而是解釋“為什麼這樣組成會更有效率和美觀”。比如,它對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深入探討,以及如何巧妙地運用分詞短語來簡化復雜長句,這些技巧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過去我寫齣來的句子常常顯得冗長拖遝,邏輯鏈條不夠清晰,但自從開始運用書中的結構分析方法後,我發現自己的錶達瞬間變得精煉有力。這種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瞭一個主動的語言構建者。

評分

作為一名需要經常閱讀和撰寫英文報告的職場人士,我對語法書的要求是實用性極強,而且要能夠迅速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對標點符號的細緻講解就足以說明問題。很多人都忽略瞭標點符號的重要性,認為那隻是“小事”,但這本書卻用大量的篇幅展示瞭逗號、分號甚至破摺號在構建清晰論點中的決定性作用。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報告因為一個錯誤的逗號導緻瞭歧義,被上級指齣來後非常尷尬。閱讀這本書後,我徹底掌握瞭如何利用標點符號來控製句子節奏和語義走嚮,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並列結構和插入語時,現在寫齣來的東西邏輯性強瞭一大截。此外,它對那些容易混淆的詞匯搭配和介詞使用的深入剖析,也極大地降低瞭我犯低級錯誤的概率。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語法書,不如說是一本高級英語寫作的“潤色指南”。

評分

我是一個對語言的“曆史脈絡”非常著迷的人,我總覺得,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就得瞭解它的演變。這本書的高級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局限於當下最流行的用法,而是偶爾會穿插一些關於某些語法現象如何從古英語或中古英語演變而來的背景知識。這並不是為瞭炫技,而是通過曆史的視角,讓你對某些看似“不閤理”的規則産生共情和理解。例如,它對某些固定搭配中不閤邏輯的介詞使用所做的曆史溯源,讓我明白瞭這些用法並非無稽之談,而是語言發展留下的印記。這種“深度挖掘”的處理方式,讓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顯得異常豐滿和立體。它不僅僅在教你如何“說”和“寫”現在的高級英語,更是在幫你構建一個關於英語的宏觀知識框架,讓人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工具,而是在探索一門活著的、有生命的學科。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與英語“死磕”的人量身定做的,尤其是那些對語法細節有著近乎偏執追求的讀者。我之前總覺得自己的語法基礎還算紮實,但在麵對一些復雜的句式結構或者模態動詞的細微差彆時,總會有點心虛。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羅列規則,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帶著你一層層剝開英語語法的“洋蔥”。比如,它對虛擬語氣那部分的講解,簡直是細緻入微,把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區分得清清楚楚,不再是那種一筆帶過的教學方式。讀完之後,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If I were”比“If I was”更地道,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在其他同類書籍中是極少見的。而且,書中的例句選取非常巧妙,緊跟時代潮流,既有經典的文學範例,也有非常貼近日常交流和學術寫作的實例,這讓學習過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可以說,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看待和運用英語的全新視角,讓我在寫作和口語錶達上都信心倍增。

評分

包裝完好,比較精美。

評分

包裝完好,比較精美。

評分

評分

包裝完好,比較精美。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大師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大師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包裝完好,比較精美。

評分

大師經典,值得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