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部署实战/云计算工程师系列

云计算部署实战/云计算工程师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睿,吴振宇,杨智勇,胡文杰,赵红艳 著
图书标签:
  • 云计算
  • 部署
  • 实战
  • 工程师
  • 虚拟化
  • 容器化
  • DevOps
  • AWS
  • Azure
  • GCP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537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23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29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Openstack 目前获得了很多大公司的广泛支持,不仅能够搭建私有云,而且也能够搭 建公有云。本书针对具备 Linux 运维基础的人群,主要介绍了云计算 Openstack、公有云 AWS、大数据 Hadoop 及 CDH 部署的相关知识与应用,以生动详细的理论讲解、企业级的 实战项目案例,使读者能够掌握目前的热门技术。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原理及深入浅出的案例,并配以完善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为 读者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包括视频教程、案例素材下载、学习交流社区、讨论组等终 身学习内容,更多技术支持请访问课工场 www.kgc.cn。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

第1章 OpenStack体验
1.1 云计算介绍
1.1.1 红帽OpenStack产品
1.1.2 安装红帽OpenStack环境
1.2 创建实例案例
1.2.1 准备工作
1.2.2 在Horizon中启动实例
1.2.3 扩展应用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2章 OpenStack搭建企业私有云
2.1 环境准备
2.2 基础配置
2.2.1 安装配置NTP服务
2.2.2 配置OpenStackyum库
2.2.3 MySQL数据库
2.2.4 NoSQL数据库
2.2.5 安装配置Messagingserver-RabbitMQ
2.2.6 Memcached
2.3 认证服务
2.3.1 认证服务概览
2.3.2 安装配置
2.3.3 创建服务实体和API端点
2.3.4 创建域、项目、用户和角色
2.3.5 验证操作
2.3.6 创建OpenStack客户端环境脚本
2.4 镜像服务
2.4.1 镜像服务概览
2.4.2 安装和配置
2.4.3 创建镜像服务的API端点
2.4.4 安装软件包
2.4.5 验证操作
2.5 计算服务
2.5.1 计算服务概览
2.5.2 安装并配置控制节点
2.5.3 安装和配置计算节点
2.5.4 验证操作
2.6 Networking服务
2.6.1 网络服务概览
2.6.2 安装并配置控制节点
2.6.3 安装和配置计算节点
2.6.4 验证操作
2.7 Dashboard
2.8 启动一个实例
本章总结

第3章 云存储
3.1 块存储与文件存储
3.2 对象存储
3.3 对象存储Swiff
3.3.1 Swift数据模型
3.3.2 Swift组件
3.3.3 Swift的数据一致性
3.3.4 Swift存储策略
3.3.5 对象存储Swift补充
3.4 块存储服务Cinder
3.4.1 块存储服务概览
3.4.2 块存储服务组件
3.4.3 Cinder架构解释
3.4.4 Cinder支持存储类型
本章总结

第4章 Fuel安装OpenStack
4.1 Fuel概述
4.2 虚拟环境设置
4.3 部署OpenStack环境
本章总结

第5章 大数据Hadoop
5.1 什么是大数据
5.2 Hadoop体系结构
5.3 安装Hadoop运行环境
5.3.1 在Linux中配置Hadoop运行环境
5.3.2 Hadoop完全分布式安装
5.3.3 运行Hadoop的W0rdCount程序
5.4 HDFS体系结构
5.4.1 基本概念
5.4.2 Master/Slave架构
5.4.3 HDFS的Web界面
5.4.4 HDFS的命令行操作
5.5 MaDReduce基础
5.5.1 MaDReduce概述
5.5.2 MapReduce架构设计
5.5.3 MaDReduce编程模型
5.6 下一代MapReduce框架YARN
5.6.1 YARN架构
5.6.2 YARN配置文件
5.6.3 YARN作业执行流程
5.6.4 YARN优势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6章 HBase数据库
6.1 HBase基础
6.1.1 HBase简介
6.1.2 HBase体系结构
6.1.3 HBase数据模型
6.1.4 HBase的安装
6.2 HBase Shell操作
6.3 MapReduce与HBase
6.4 Hive和Spark
6.4.1 Hive
6.4.2 SDark
本章总结
本章作业

第7章 部署CDH环境
7.1 CDH概述
7.2 案例环境
7.2.1 准备工作
7.2.2 安装数据库
7.2.3 安装CDH
7.2.4 安装配置CDH集群
7.2.5 配置Kafka
本章总结

第8章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亚马逊AWS
8.1 体系结构简介
8.2 云计算数据中心特点
8.3 网络应用架构
8.4 能源利用
8.5 自动化管理
8.6 容灾系统
8.6.1 容灾概述
8.6.2 容灾技术
8.7 亚马逊AWS
本章总结
书名: 《云海弄潮:架构师的云原生实践指南》 图书简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将云的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价值,绝非易事。无数企业在云端探索的征途中,或迷失方向,或步履维艰。《云海弄潮:架构师的云原生实践指南》并非一本着眼于基础概念或通用部署流程的书籍,它深入挖掘的是云计算时代下,架构师群体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前沿实践。本书旨在为那些渴望在云原生时代驾驭技术浪潮、构建卓越解决方案的架构师们,提供一套精炼、实用的思想体系和动手能力。 本书不涉及《云计算部署实战/云计算工程师系列》中可能包含的,如云平台(AWS, Azure, GCP)的基础服务介绍、虚拟机(EC2, VM, Compute Engine)的创建与配置、存储(S3, Blob Storage, Cloud Storage)的常用选项、网络(VPC, VNet, VPC Network)的基础配置、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的权限管理、数据库(RDS, Azure SQL, Cloud SQL)的入门部署、负载均衡(ELB, Azure Load Balancer, Cloud Load Balancing)的基本配置、简单的容器化(Docker)入门、Kubernetes(K8s)的初识以及CI/CD(Continuous Integration/Continuous Deployment)的基础流程等内容。这些基础的、相对静态的知识点,在快速迭代的云技术领域,更适合通过官方文档、在线课程或专门的入门书籍来学习。 《云海弄潮》将目光聚焦于架构师的进阶之路,以及云原生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深度应用。本书从宏观的战略思维切入,细化到微观的模式与实践,力求帮助读者构建一套成熟的云原生架构设计与演进能力。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云原生架构的战略思维与设计原则 超越“部署”的思考: 我们将首先打破对云计算“部署”的局限性认知,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弹性、韧性、可观测性、自动化和可演进性。理解这些理念如何在业务需求、成本效益和技术可行性之间取得平衡,是构建强大云原生系统的基石。 面向业务价值的架构设计: 如何将业务目标转化为清晰的技术架构蓝图?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从业务流程、数据流和用户体验出发,设计能够支撑快速迭代和业务增长的云原生架构。我们将讨论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事件驱动架构(EDA)实现系统间的解耦与高效协作。 混沌工程与系统韧性: 并非简单的“高可用”配置,而是主动拥抱失败,构建能够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的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混沌工程的原理与实践,学习如何设计注入故障、模拟真实世界压力,从而发现潜在弱点,提升系统的整体韧性。 成本优化的深层策略: 云成本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可以通过精细化架构设计与运营策略来有效控制。本书将剖析常见的云成本陷阱,并提供基于架构层面的成本优化方法,如资源调度优化、存储生命周期管理、无服务器架构的成本效益分析等。 第二部分:云原生核心技术的深度应用与模式 微服务拆分策略与演进: 如何科学地拆分单体应用为微服务?如何管理微服务间的通信、数据一致性与服务发现?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微服务拆分模式(如按业务能力、按子域拆分),以及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在简化微服务治理、实现高级流量管理、安全性和可观测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容器编排的进阶实践: 超越Kubernetes的基本部署,我们将关注其在复杂生产环境下的高级应用。包括:Operator模式的构建与应用、Helm Chart的精细化开发、多集群管理与容灾、Kubernetes安全最佳实践(RBAC、网络策略、Pod安全策略)、以及面向Kubernetes的CI/CD流水线设计。 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的策略选择: Serverless并非万能,理解其适用场景与限制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不同类型的Serverless服务(FaaS, BaaS, PaaS),如何设计纯粹的Serverless应用,以及如何将Serverless与容器化技术结合,构建混合型架构。 数据管理与一致性模式: 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中,数据一致性是一个巨大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Saga模式、CQRS(Command Query Responsibility Segregation)、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等模式,以及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实现跨服务的数据同步与一致性。 可观测性:不仅仅是监控: 构建真正的可观测性体系,意味着深入理解系统的内部状态。本书将详细介绍分布式追踪(Tracing)、日志聚合(Logging)和指标收集(Metrics)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根因分析、性能优化和业务洞察。我们将探讨OpenTelemetry等开放标准的应用。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云原生架构演进与治理 平台工程与内部开发平台(IDP): 如何提升开发者的云原生开发效率?本书将介绍平台工程的理念,以及如何构建内部开发平台,自动化繁琐的开发、部署和运维流程,实现“开发者的自助服务”。 AI/ML在云原生架构中的集成: 云原生架构为AI/ML模型的训练、部署和推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能够高效集成AI/ML能力的云原生系统,包括MLOps的实践,以及如何利用云原生特性加速AI应用的创新。 云原生安全:深度防御与合规: 安全是云原生架构不可忽视的环节。本书将超越基础的访问控制,深入探讨DevSecOps的实践,镜像安全扫描、运行时安全监控、API安全策略、以及零信任安全模型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 云原生治理与标准化: 随着云原生应用的规模化,治理成为关键。本书将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云原生治理框架,包括资源管理、策略定义、合规性检查、以及自动化策略执行。 本书特点: 实战导向,案例丰富: 每一个章节都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模式讲解和技术选型指导,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深度挖掘,超越表层: 本书不会止步于“如何做”,更注重“为何这样做”,帮助读者理解技术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权衡选择。 面向架构师的思维模式: 强调从全局视角审视问题,平衡技术、业务与成本,培养架构师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 前沿技术,紧随趋势: 聚焦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云原生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最具价值的前瞻性指导。 《云海弄潮:架构师的云原生实践指南》是一本为有志于在云原生时代成为技术引领者的架构师、技术主管和高级工程师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将帮助您自信地驾驭复杂的云原生技术栈,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且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应用系统,在波澜壮阔的云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我是在一个紧迫的项目背景下开始阅读的,需要快速搭建一个支持多租户的SaaS平台。书中关于资源隔离和成本优化的章节,直接为我指明了方向。它没有简单地推荐使用昂贵的专有服务,而是通过巧妙地结合使用Serverless函数(如Lambda/云函数)和恰当的数据库选型,提供了一套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作者对于云资源计费模式的解读也异常犀利,他教会我如何通过调整实例类型、预留实例购买策略,甚至是对存储I/O的优化,来将每月的云开支控制在一个非常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不仅仅是技术书籍,简直可以看作是一本“云成本控制宝典”。很多教科书只教你怎么花钱把系统搭起来,这本书却教你如何在花最少的钱的情况下,把系统搭得更健壮。

评分

我是一名偏向运维和基础设施的工程师,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云计算书籍对底层网络的讨论往往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深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拆解VPC、子网、路由表、安全组和NAT网关的工作原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把云环境中的网络隔离和流量控制讲得透彻明白。我曾被一个跨区域的数据库连接延迟问题困扰了数周,最终还是从书中关于边缘计算和混合云网络拓扑的章节中找到了灵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对基础设施底层逻辑的坚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底蕴。它没有满足于“云厂商帮你搞定了网络”这种表面说辞,而是让你真正理解你所使用的每一项服务背后是如何通过网络协议支撑起来的。对于构建复杂企业级混合云架构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部分内容绝对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云技术充满好奇却又在入门时感到迷茫的人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云计算那会儿,网上各种资料零散不堪,概念满天飞,感觉就像在迷雾中摸索。终于找到这本,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高深的理论模型,而是直接把我带到了实际操作的前线。书中对AWS、Azure和阿里云这几个主流平台的对比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特别是它讲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的Web服务时,每一步的命令、配置文件的写法,都写得细致入微,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跟着敲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系统。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华丽辞藻,全是干货。读完前三章,我对于“什么是云原生”的理解,比我之前看网上那些长篇大论的博客加起来都有深度。对于想要快速上手项目,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极强,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地坐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应对生产环境中的那些“鬼打墙”的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DevOps实践这一块的深度挖掘。书中关于CI/CD流水线的搭建,不仅仅是列出了Jenkins或者GitLab Runner的配置项,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集成安全性扫描、自动化测试,以及如何优雅地处理蓝绿部署和金丝雀发布。这一点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因为这正是很多教程中会忽略的关键环节。它教会我的,是如何从“能跑起来”升级到“能稳定、安全地跑起来”。书中对容器化技术的讲解,特别是Kubernetes的配置管理,也远超出了基础的Deployment和Service层面,触及到了StatefulSet和Operator等更高级的主题,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向资深架构师迈进的读者。

评分

作为一名技术团队的管理者,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将最新的云技术高效地推广到整个团队。这本书在“治理”和“自动化运维”方面的章节,为我提供了绝佳的蓝图。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IaC(基础设施即代码)工具,如Terraform或CloudFormation,来建立标准化的环境模板。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权限管理的最佳实践,比如如何设计最小权限原则的角色(IAM Role)策略,如何进行定期的策略审计。这解决了我们团队长期以来在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之间摇摆不定的难题。书中对“配置漂移”问题的处理流程和自动化检测机制的描述,让我能够迅速在团队内部推行更严格的配置管理流程。阅读完后,我立即组织了一次内部技术分享会,使用的正是书中关于“云资源标签化管理”的框架。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超越了一般的工具手册,成为了一本指导团队云战略落地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