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是扎克伯格、乔布斯、爱因斯坦等都致力践行的生活方式,他们都是极简生活的信徒。
★素简,是一种ji致的生活理念,更是一个人内心丰盈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活到了ji致,所追求的必定是素与简。
★素与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告别繁杂,拥有简而美的生活。东西少了,心便亮了。
★简单而美好,是每一个都市人都向往的生活状态。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在你面前。
★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素与简
——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有人说,是城市的喧嚣、激烈的竞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其实不然。现代人的压力和劳累更多的是来自于物质的泛滥和物欲的放纵。所谓“占有的越多,被占有就越多”,我们其实是被束缚在了物欲的世界。人,其实有更好的选择——“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物欲之后,我们才能看得见幸福,才能得到不烦琐的人生。
“拥有=幸福”从来都不是正确的答案。夺回被俗物占据的时间,丢掉不必要的杂物,抛弃心灵上的杂念,这样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构建幸福人生的蓝图。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素与简的生活方式,告诉大家如何摆脱被阴霾笼罩的烦琐生活,并通过简素生活获得充实、自在、快乐、幸福的美好人生。
王海超,文创产业规划专家,生活极简主义的践行者,他推崇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提倡将极简主义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认为真正有品位、有价值的生活,其实在于简单而精致。同时,他还是一位“慢生活”倡导者,为慢生活产业发展联盟创始人,致力于打造全球慢生活人文生态系统。
现为天使投资人,中国亚太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副会长,黑马会文创分会副秘书长,红村—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地理标志发起人,慢村联合(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zui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美]梭罗
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意]米开朗琪罗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zui后才发现人生zui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日]山下英子
第一章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精致有品味
越简单的设计越有品味/002
越是富有的人,追求的生活越简单/005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008
简单生活,就是高品质的生活/011
简化生活,是净化心灵的过程/014
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017
内心是自由的,任何外物都束缚不了你/020
金钱和时间,谁能带来自由/023
第二章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心就被占去得越多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028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心就被占去得越多/031
所谓豪华的生活,并不是必需的/034
“买买买”,不会让你变得更幸福 /037
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040
幸福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拥有的/043
住小房子就必然“憋屈”吗/046
不依赖汽车,回归环保生活/049
第三章 节制欲望,用一颗素心享受当下
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054
别做物欲的傀儡,做自己的主人/057
别在“成功焦虑”中迷失自己/059
紧急刹车,对贪婪说“NO”/062
请放下“只买贵的”攀比心/066
内心平静才是欲望的终点/069
第四章 打造清爽空间,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清理80%的无用之物,收回空间和精力/074
精致的生活,从整理房间开始/077
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080
筛减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083
控制购买欲,不买不需之物/086
必需品:注重品质,用到“极致”/089
从“厉行节约”变为“主动简朴”/092
第五章 目标减法:做到专注,才有品质
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096
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099
找到对你而言“最重要的那件事”/102
了不起!一生只做一件事/105
大师的绝技与“一万小时定律”/108
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111
把注意力集中在“终极目标”上/114
第六章 断舍离,避免在无效信息中迷失
滚蛋吧,“手机焦虑症”/120
莫沉迷于社交网络,别总“刷刷刷”/123
有些所谓的“新闻”,就随它去吧/126
长期不用的APP,留着也无益/129
屏蔽无关信息的干扰,提升自控力/132
冥想,是放松身心的开始/135
把上网的时间留一点给读书/138
拔掉网线,执行“下线一小时”的计划/141
第七章 敢拒绝,不讨好,为人际关系“瘦瘦身”
“老好人”看似人缘好,实则不然/146
无聊的应酬,和生命有“仇”/149
放弃“无效社交”,让我们轻松前行/152
脱离无聊的团体,过得更自在/155
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凡事都答应/158
与人相处,也要讲究“舒服”/161
不要做朋友的“情绪垃圾桶”/164
祸从口出,不说“多余”的话/167
棉麻衣服的启示:取悦自己/170
第八章 感情极简,越单纯越长久
淡如水的感情更容易持久/174
爱情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的态度/177
所谓爱情,就是我喜欢你,你恰好也喜欢我/180
功利性太强只能毁灭爱情/183
人生最大的成就:一生只爱一个人/186
拒绝你不爱的人,不要拖泥带水/189
暧昧是最危险的关系/192
分手了,就不要再纠缠不清了/195
第九章 给工作“减负”,简洁就是高效
你整天忙得团团转吗/200
办公桌整洁还是杂乱,使你的能力一目了然/204
整理电脑,简化你的文件系统/207
清空收件箱,简化邮箱让你更有效率/210
行动派:能立刻解决的,现在就做/213
把复杂的事情越做越简单/216
今日事今日毕,就不会手忙脚乱/219
不是所有的事都必须由你来完成/222
第十章 简单的生活习惯,让你受益终生
饮食清淡,在原味中品味臻美/226
为健康着想,少吃点“垃圾食品”/229
细嚼慢咽:狼吞虎咽错失美味和健康/232
烹饪,真的需要那么复杂吗/235
排除毒素,一身轻松/237
白开水就是最好的“饮料”/240
简单易行的“每周菜谱”/243
规律作息,让你每天精神百倍/246
轻装出行,一身轻松上路/249
第十一章 素与简不只是生活的理念,更是内心的丰盈
极简生活,决不是让你“扔扔扔”/254
“极简”是一种生活态度/257
“素心”是一场自我修行/260
真正内心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263
学会在独处中自安/266
用简朴的生活方式去换取内心的自由/269
内心丰富的人往往“线条简单”/272
越简单的设计越有品味
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那时,人们对建筑的印象还停留在砖墙结构,联系外界的只有玻璃窗。密斯·凡·德·罗打破了这一传统,打造出纯净、透明、极端简洁的玻璃幕墙。
美国著名的西格拉姆大厦位于曼哈顿区的花园街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办公大楼,高158米。38层的玻璃幕墙让这座建筑成为密斯·凡·德·罗极端简洁风格的经典代表作。
该建筑物的底部,除了中央电梯用地外,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便于人与物的流通,同时使它显得“清高”。它外形也极为简单,仅仅是一个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长方体。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凡·德·罗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的染色隔热玻璃做幕墙,占据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得这栋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当然,让人感到精致夺目的并不是楼里楼外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精巧的结构构件、朴素的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密斯·凡·德·罗的极简理念,加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西格拉姆大厦成为纽约最豪华精致的大厦。它实现了密斯·凡·德·罗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少就是多”,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的要义。让人直接联想到的就是国画大师画卷上那引人遐想的“留白”。如今,“少就是多”已被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们奉为座右铭。
教设计的老师们都会告诉学生一句话:普通人的设计是做“加法”,而大师们的设计是做“减法”。极简设计之所以能给人美的感受,是因为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被繁忙的应酬和工作的压力折磨得心烦意乱,而简单的设计恰好可以平复人们的心境。
去除多余的杂乱,否定过分的堆砌和浮夸,剩下简明、清晰、素净的元素,给人宁静和安逸之感。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调刻板和空白滥用。它强调的是让设计回归到它的本质,也是让心回归自然,去体会贴近自然的喜悦。
极简设计给人带来的不只是感官的舒适,更多的是心灵的放松。所以,极简主义真正创作起来并不容易。
事实上,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设计。因为我们要的不只是简单,还要有品味、有美感。苹果手机为什么能风靡全球,成为身份的象征?用过苹果手机的人都知道,它设计得相当简约,从机身到内容显示,全是如此。
苹果经典款手机的外壳厚度只有0.5毫米,其材质为钛合金。要在这么薄的情况下打磨出极致的亮度,还要没有一点瑕疵,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用高精密仪器来生产,也是一个极有难度的挑战。不过,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小林研业。
小林研业用了长达40年的时间,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磨。别人觉得无法攻克的难关,他早就研磨透了。尽管他的店面很小,可他的技艺极深,最终打动了乔布斯,所以他成了乔布斯的供应商,成了“苹果外壳”的代言人。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难以驾驭。想要在简单上产生美感,我们就必须精益求精,做更多的努力。“简单”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体现。
走在瑞士的大街小巷,我们就会发现,其貌不扬,甚至显得简单粗陋的弗赖塔格(Freytag)包包的出镜率极高,一点都不输给现今流行的高端品牌包包。
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弗赖塔格包所用的材料都是回收来的,比如包身面料是用过的卡车防雨布,背带是废弃的汽车上拆下来的安全带,绲边用的是自行车的内胎。
不要以为这样一款看起来脏脏旧旧的,用廉价材料制作的包包的售价会很便宜。每个弗赖塔格包差不多都需要400瑞士法郎,大约2400元人民币。
为什么“废物”经过设计摇身一变就有了如此高的身价?原因大概除了瑞士人的环保意识之外,就是其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
弗赖塔格包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先将回收的防雨布清洗消毒,然后根据材料设计构图方式,设计好后将备好的材料缝制起来。每一个弗赖塔格包外表看起来很粗糙,其实内部设计得都很贴心。你心爱的各种小物件,都可以在其内部夹层里找到各自适合的“家”。
瑞士人的严谨在包的制作过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他们最擅长将昂贵的设计做得不留痕迹。可以说,瑞士弗赖塔格兄弟卖的不是包包,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极简的设计,并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基础设计”,而是一种极致的设计理念:去掉多余的饰物、颜色、形状和纹理,使其内容能够吸引眼球,一下子就成为焦点。从视觉的角度来说,感官上的简约整洁,实现了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
最有价值的道理,往往是最朴素的。设计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越是简单,越是精致。设计上的“简单”,是删繁就简,是恰到好处,是追求细节的极致。而我们生活中的“简单”,则是让我们去除心中的杂念,不为过多的外事所扰所累。
明白我们真正想要的,保持我们内心的清明,并全力以赴地追求,这正是对简约而精致生活的诠释。
……
著名女作家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素简,代表着古朴纯洁的世俗文化,是一种极致的生活理念,更是一个人内心丰盈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活到了极致,所追求的必定是素与简。
今天的社会,浮躁、功利偏盛,素雅之心、之气、之态,便尤为珍贵。《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大文学家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人贵有知,一个聪明的人,在人生美艳时,定要记得放下颜色,酿造馨香。因为素简是常态,静心才能长久。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能从无限风光中看出内心的素净来。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一定是简单的。因为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精致,活得有品味。简单是心灵的一种释然和顿悟,让人豁然开朗;简单是一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富有的人,追求的生活越简单。一如真正的设计,往往都很简单。
真正珍惜生命的人,都应当懂得享受这份简单与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微风和温暖的阳光,而不是在盲目的占有、比较,以及竞争中消耗生命。在忙碌中保留一份闲暇,给心灵一个更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得轻松、自在。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一定是懂得放下的。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心就被占去得越多。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就可以从容、充实地享受人生。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而人的灵魂所必需的东西,却是花钱也买不来的。我们需要的,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他也一定是懂得节制欲望,懂得用一颗素心享受当下的。颜回就能够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诗意的生活,有诗歌可下酒,有梦想可实现。快乐的生活与贫富无关,“用少量物品过悠闲生活并从中获得快乐”的生活才是生活纯白的本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尽管贫穷却感到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他也一定是清爽的,不会被太多的东西占据生活空间和能量。不穿的衣服,长期不用的物品……处理掉它们,给自己打造清爽的空间。米开朗琪罗说过:“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只有删繁就简,去掉身边多余的杂物,我们才能活得轻快。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他一定有着明确的目标,且目标不会太多。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全力朝着目标迈进。张小娴说,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目标太多,容易让我们陷入空想,甚至迷失前进的方向。与其一辈子在众多目标中徘徊,不如一生只做一件事,不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宁静与从容,也能提高我们将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就会明白:悦纳自己,远比取悦别人更快乐。自古以来,人们恐惧恶人,爱戴善人,想当富人,欺负好人,厌恶老好人。老好人看似人缘好,实则不然。他们给人的印象总是“没有立场”,属于和稀泥的角色。可见,可以做好人,但不要做老好人。再好的朋友,也不要凡事都答应,以己之力,度人之难,尽力足矣。
此外,也不要参加无聊的应酬。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聊的应酬,真是和生命有仇。”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与其把时间耗费在无聊的社交上,不如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那份爱。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他的感情一定是简单、淳厚的。只有这样的感情,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持续到永远。《玫瑰花的葬礼》中有句歌词:太过鲜艳的爱情,终将凋零。生活中,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的、毫无波澜的感情,才能够长久。君子之交淡如水,爱情也一样。朋友要淡淡交、慢慢处,才能长久;感情要浅浅尝、细细品,才有回味。
一个人活到了极致,他的生活习惯也一定是素雅清简的。健康的饮食需要清淡,不能总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少吃刺激性食物,少用香料配味,清油净水,简单烹饪就好。简单不是无味,而是让食物变得更有味道。简单饮食,方能体味大道之美。
另外,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要记得保持“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进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吃饭要细嚼慢咽,狼吞虎咽会让我们错失美味和健康。要养成规律的作息,多吃蔬菜水果。拥有好的肠胃,我们才能活到老、笑到老。
素与简不只是生活的理念,更是内心的丰盈。乔布斯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蒂芙尼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奥巴马就那两款西装,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想在穿什么上做选择,我要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真正内心富足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会告诉别人他看的是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道是,成佛无须菩提叶,梧桐树下亦参禅。一个活到了极致的人,已经在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从外在向内质发力,素中求雅,让心灵平静。让我们在红尘中行走,抛除杂念,谨守内心的宁静,做一个如兰花般素心、素简的人吧。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不经意间,点醒了我对人生价值的认知。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化繁为简”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碎的事情缠身,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剂清泉,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开始尝试去减去那些不必要的社交,去精简我的工作流程,去聚焦于我真正热爱的事业。这种“简”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一种对生命本真价值的追求。当我能够摆脱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声音,我发现,原来最简单的生活,反而最能带来持久的幸福。
评分读完《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长久以来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被驱散了。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如此触动,在于它并没有给出某种“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方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简”的哲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减法生活”的阐述印象深刻。我们总以为,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加法,累积更多的财富、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成就。但书中却告诉我们,有时候,最有效的提升,恰恰在于减法。减去那些不必要的社交,减去那些无效的忙碌,减去那些让你心力交瘁的执念。当我开始实践书中所讲的“断舍离”,不仅仅是物品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发现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曾经让我焦虑不已的许多事情,现在看来都变得微不足道。我不再刻意去追求别人的认可,也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我开始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做那些真正让我感到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具体的“方法论”,而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简单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本真价值的追寻。它就像一本心灵的导航仪,指引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宁静之道。这种内心的安宁,是我在物质极大丰富却心灵贫瘠的时代,最渴望获得的东西。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发,便是对“极致”的重新定义。在我的认知里,“极致”往往与“繁复”、“奢华”联系在一起,似乎要达到某种顶峰,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拥有极多的东西。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这种固有观念。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素”与“简”视为人生成长到极致的必然状态。我反复品味书中关于“大道至简”的论述,它让我明白,许多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而许多看似平淡的生活,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化繁为简”的实践方法着迷。它教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减去那些不必要的干扰,去聚焦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仅是生活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当我们能够剥离掉表面的浮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我们会发现,生活可以变得如此纯粹而美好。书中的一些案例,比如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决策时的“减法”思路,都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去简化我的工作流程,去精简我的社交活动,去专注于我真正热爱的事业。这种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作者的文字,像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素”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欲望驱使,仿佛只有不断地获取、不断地追求,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而这本书,却引领我走向另一种方向——向内探求,向简而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是否过于沉迷于物质的堆砌,而忽略了内心的丰盈?是否被外界的声音所裹挟,而忘记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关于“放下执念”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也执着于很多事情,比如一定要在事业上达到某个高度,一定要拥有某种生活品质,这些执念让我身心俱疲。而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去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去接纳生活本来的样子。这种放下,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我不再为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而烦恼,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当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极致”的含义。我一直以为,所谓的“极致”,就是追求极致的完美,极致的成功,极致的拥有。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极致,恰恰在于“素”与“简”。作者的文字,朴实而充满智慧,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用生动的事例,将“素”与“简”的哲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化繁为简”的讨论。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不堪,是因为我们 unnecessarily 增加了生活的复杂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生活中的冗余,让我有勇气去进行“断舍离”。当我开始践行“素”与“简”的生活理念,我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我与自己内心的连接也变得更加紧密。这种“极致”的简单,反而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满足。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内心的尘埃。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造作,而是充满了真诚和智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少即是多”的理念深以为然。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拥有越多越好的”误区,却忽略了物质的堆砌往往会成为心灵的负担。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帮助我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区分“需要”和“想要”。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能拥抱当下,是否能享受简单的快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之所安,便是吾乡”的观点。它提醒我,无论身在何处,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简化自己的生活,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充实。我不再刻意去追求外界的认可,也不再为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而焦虑。这种“素”与“简”的生活状态,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回归本真的力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以一种非常温柔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索“素”与“简”的真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少即是多”的理念。在如今这个追求极致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被物质和欲望所裹挟,忘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简单而纯粹的。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开始尝试去做一些“减法”,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当我把目光从外界移向内心,我发现,原来平静和幸福,一直都在我身边。这种“素”与“简”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充实。它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升华,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都沦为陈词滥调,或者过于空洞。但当我翻开《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的扉页,就被一种淡淡的书香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并没有那种声嘶力竭的劝诫,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推导,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素”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简单,更是指内心的一种澄澈和宁静。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裹挟,被各种攀比推着走,仿佛不拥有更多、不追求更耀眼的东西,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往往藏在“少”之中。当生活剥离了不必要的装饰,当心灵摆脱了沉重的负担,我们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我,才能体会到生命最本真的喜悦。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追求外在的光鲜,而忽略了内心的丰盈?是否被无休止的“拥有”所累,而忘记了“放下”的智慧?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小故事,都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生活中的影子,让我忍不住去思考,去改变。我开始尝试着减少不必要的购买,开始审视自己的社交圈,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让我感到快乐和充实的事情上。这种转变,并非一夜之间,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书中描绘的那样,当“素”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芽,它就会在不经意间,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哲学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活艺术”的指南。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引导读者去探索“素”与“简”的真正含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内心的简朴”的论述。它并非提倡苦行僧式的禁欲,而是鼓励我们在物质享受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和自制。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商品和潮流所吸引,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新的“需求”。而这本书,则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足够”的认知。它提醒我,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看待你所拥有的。当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开始区分“想要”和“需要”,我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不必再为了追逐虚无缥缈的“拥有感”而奔波劳累。这种“简”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思想上。当我们不再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不再被无谓的担忧所消耗,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平静。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有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之感。它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巧妙的引导,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反思。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不断地向上攀登,去获取更多的成就和荣耀。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素”与“简”的力量。作者的笔触,温润而有力,他没有空泛的道理,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素”与“简”的哲学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返璞归真”的论述。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起伏之后,我越发觉得,那些最简单、最纯粹的东西,反而最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极致”,并非是要去堆砌更多的物质,而是要将生活减到最精炼的状态,去感受最本质的美好。我开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去做一些“减法”。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甚至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当我把目光从外界移向内心,我发现,原来平静和快乐,一直都在我的身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时,为我点亮一盏灯,指引我找到内心的宁静。
评分只是内容肤浅,纸质一般。
评分内容感觉不像想象中那种的感觉,可以随意翻翻看
评分非常养心的一本书,能让人摆脱杂念,活得简单而充实!
评分最近推荐的好书!极简模式开启!
评分书籍质量非常好,包装精美,物超所值,值得购买,推荐
评分物流很快 还没拆封 很期待!
评分好朋友推荐的,有时间可以读一下
评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评分这出版社他的书?贵就算了,然後经常买完第二天就降价,申请保价有时候还保不了,说是使用优惠券没法保价,mmp的感觉自己被玩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