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11.0 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CAX工程应用丛书)

UG NX 11.0 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CAX工程应用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AX应用联盟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数控加工
  • 编程
  • 入门
  • 精通
  • 中文版
  • CAX工程
  • 机械制造
  • CAM
  • 加工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86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81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6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深入浅出地介绍UGNX数控加工的各项功能及操作技巧

  各知识点都通过步骤清晰的案例讲解,并配合专家点拨,适时解答学习困惑

  提供本书案例模型源文件与视频教学下载,学习更高效

  超过300分钟视频讲解本书案例模型源文件下载


内容简介

  本书以UG NX 11.0 数控加工为主线,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辅以相应的实例,使读者能够快速、熟练、深入地掌握UG数控加工技术。全书共分为16章,由浅入深地讲解了UG NX数控加工的各种功能,包括UG数控加工基础知识、一般步骤、平面铣加工、面铣加工、型腔铣加工、插铣、等高轮廓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点位加工、车削加工、线切割加工、综合仿真及后置处理等功能。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实例。随书配套资源包含了书中实例所采用的模型源文件和相关的操作视频,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进行操作练习和参考。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非常适合广大UG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初、中级读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高职类相关专业以及社会有关培训班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CAX应用联盟是由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已经出版多部畅销作品。

目录

第1章 UG NX数控基础知识 1
1.1 NX CAM概述 1
1.1.1 NX CAM功能及特点 1
1.1.2 NX CAM应用领域及加工类型 2
1.1.3 NX CAM的一些加工术语 2
1.2 NX 11.0加工环境 4
1.2.1 进入加工环境 4
1.2.2 设置加工环境 4
1.2.3 NX CAM模板定制 5
1.3 NX CAM 操作界面 11
1.3.1 基本介绍 11
1.3.2 工序导航器 12
1.3.3 命令组 13
1.4 本章小结 15
第2章 UG NX数控加工的一般步骤 16
2.1 NX 11.0 数控加工流程 16
2.2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18
2.2.1 模型分析 18
2.2.2 创建毛坯 21
2.2.3 创建用于加工的装配模型 21
2.2.4 设置加工默认参数 22
2.3 父节点组的创建 26
2.3.1 程序组的创建 26
2.3.2 刀具组的创建 27
2.3.3 几何体组的创建 34
2.3.4 加工方法组的创建 37
2.3.5 操作的创建 41
2.4 刀具路径的管理 41
2.4.1 生成刀具路径 42
2.4.2 重播刀具路径 42
2.4.3 刀具路径的编辑 43
2.4.4 仿真刀具路径 44
2.4.5 列出刀具路径 46
2.5 后置处理 47
2.6 本章小结 47
第3章 平面铣加工 48
3.1 平面铣概述 48
3.2 平面铣的子类型 48
3.3 创建平面铣的基本过程 49
3.3.1 设置加工环境 49
3.3.2 创建刀具 50
3.3.3 创建平面铣加工操作 50
3.3.4 设置平面铣加工参数 51
3.4 平面铣的切削模式 53
3.5 几何体 56
3.5.1 几何体类型 56
3.5.2 创建边界 58
3.6 操作参数 62
3.6.1 步距 62
3.6.2 切削层 64
3.6.3 切削参数 65
3.6.4 非切削移动参数 70
3.6.5 进给率和速度 77
3.6.6 机床控制 77
3.7 本章小结 78
第4章 面铣和平面铣实例 79
4.1 面铣加工 79
4.1.1 面铣加工概述 79
4.1.2 几何体 80
4.1.3 面铣操作参数设置 82
4.1.4 面铣加工操作实例 86
4.2 平面铣加工范例 94
4.2.1 分析加工工艺 94
4.2.2 设置加工环境 94
4.2.3 创建刀具 95
4.2.4 定义加工坐标系和安全平面 96
4.2.5 设置加工方法 97
4.2.6 创建平面铣加工操作1 98
4.2.7 创建表面区域铣加工操作 101
4.2.8 创建平面铣加工操作2 102
4.3 本章小结 105
第5章 型腔铣加工 106
5.1 基础知识 106
5.1.1 型腔铣与平面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6
5.1.2 型腔铣加工的应用 107
5.1.3 型腔铣的子类型 107
5.2 创建型腔铣的基本过程 108
5.2.1 设置加工环境 108
5.2.2 创建刀具 108
5.2.3 创建平面铣加工操作 109
5.2.4 设置型腔铣加工参数 110
5.2.5 生成刀路轨迹 111
5.3 几何体 111
5.3.1 部件几何体 112
5.3.2 毛坯几何体 112
5.3.3 检查几何体 114
5.3.4 切削区域 114
5.3.5 修剪边界 115
5.4 型腔铣刀轨设置 115
5.4.1 切削层 115
5.4.2 切削参数 117
5.5 型腔铣综合实例 120
5.5.1 分析加工工艺 121
5.5.2 打开模型文件进入加工环境 121
5.5.3 创建父节点组 121
5.5.4 创建粗铣工序 126
5.5.5 创建半精加工工序 129
5.5.6 精加工底平面 130
5.5.7 精加工顶部侧面 132
5.6 本章小结 133
第6章 插铣和等高轮廓铣 134
6.1 插铣加工 134
6.1.1 插铣加工概述 134
6.1.2 插铣加工操作参数 134
6.1.3 插铣加工实例 137
6.2 等高轮廓铣加工 143
6.2.1 等高轮廓铣概述 144
6.2.2 等高轮廓铣操作参数 144
6.2.3 等高轮廓铣切削参数 146
6.2.4 等高轮廓铣加工实例 150
6.3 本章小结 152
第7章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 153
7.1 固定轴轮廓铣概述 153
7.2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常用驱动方法 153
7.2.1 曲线/点 154
7.2.2 螺旋 156
7.2.3 边界 158
7.2.4 区域铣削 162
7.2.5 曲面 165
7.2.6 清根 167
7.2.7 文本 170
7.3 投影矢量 172
7.4 切削参数 173
7.4.1 “策略”选项卡 174
7.4.2 “多刀路”选项卡 174
7.4.3 “余量”选项卡 175
7.4.4 “安全设置”选项卡 175
7.4.5 “空间范围”选项卡 176
7.4.6 “更多”选项卡 177
7.5 非切削参数 177
7.6 创建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的基本过程 180
7.7 本章小结 185
第8章 点位加工 186
8.1 基础知识 186
8.1.1 点位加工的作用及特点 186
8.1.2 点位加工刀具的运动过程 186
8.1.3 点位加工的子类型 187
8.2 点位特征几何体 187
8.2.1 公共参数 188
8.2.2 特征 189
8.2.3 序列 190
8.3 刀轨设置 190
8.3.1 运动输出 191
8.3.2 循环参数 191
8.3.3 切削参数 192
8.3.4 非切削移动 193
8.3.5 进给率和速度 193
8.4 创建点位加工的一般步骤 193
8.4.1 创建点位加工工序 193
8.4.2 指定加工几何体 194
8.4.3 创建刀具 195
8.4.4 生成刀路轨迹 196
8.5 本章小结 196
第9章 车削加工 197
9.1 车削加工基础 197
9.1.1 车削加工技术简介 197
9.1.2 车削操作的操作流程 197
9.2 车削加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
9.2.1 设置车削加工截面 200
9.2.2 加工几何体的创建方法 200
9.2.3 车削加工方法 202
9.3 粗加工 203
9.3.1 切削区域 204
9.3.2 切削策略 205
9.3.3 层角度 205
9.3.4 切削深度 206
9.3.5 变换模式 206
9.3.6 清理 207
9.3.7 切削参数 207
9.3.8 非切削移动 210
9.3.9 进给率和速度 210
9.4 精加工 210
9.4.1 切削策略 211
9.4.2 参数设置 211
9.5 车削实例 211
9.5.1 加工工艺分析 211
9.5.2 粗加工 211
9.6 本章小结 218



精彩书摘

  第4章面铣和平面铣实例

  面铣是平面铣的一种高级数控加工操作,本章介绍了面铣的加工概述、几何体设置、操作参数设置,并使用一个实例对面铣加工进行介绍。

  ?面铣操作的几何体设置

  ?面铣操作中的参数设置

  ?面铣操作中的机床控制

  ?平面铣操作实例

  4.1面铣加工

  面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铣加工方法,用于加工表面几何体对象。可以直接选择表面来指定要加工的的表面几何体。面铣削最适合于切削实体(如铸件上的凸台)上的平面。通过选取面,系统会自动判断不过切工件的剩余部分。

  4.1.1面铣加工概述

  “面铣削”作为特殊的平面铣操作,与平面铣相比大大简化了操作的创建过程,在面铣中可以直接指定要加工的表面来指定要加工的零件几何对象,也可以通过零件的曲线、边缘和一系列的点来定义加工的零件表面几何体。

  在面铣加工中,系统会根据选择的每一个表面和形状自动识别加工区域,保证切削的顺利进行。

  在NX的加工模块中,提供了两种用于创建面铣削操作的模板。在“插入”命令组中单击“创建工序”按钮,在弹出的“创建工序”对话框的“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Mill_Planar选项。“工序子类型”中的“使用边界面铣削”和“手工面铣削”操作模板用于创建面铣操作。

  面铣削操作与其他操作相比:

  ?交互非常简单,只需选择所有要加工的面并指定要从各个面的顶部移除的余量。

  ?当区域互相靠近且高度相同时,它们就可以一起进行加工,这样就因消除了某些进刀和退刀运动而节省了时间。合并区域还能生成最有效的刀轨,原因是刀具在切削区域之间移动不太远。

  ?“面铣削”提供了一种描述需要从所选面的顶部移除的余量的快速简单方法。余量是自面向上而非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建模的。

  ?使用“面铣削”可以轻松地加工实体上的平面,例如通常在铸件上发现的固定凸台。

  ?创建区域时,系统将面所在的实体识别为部件几何体。如果将实体选为工件,则可以使用过切检查来避免过切此工件。

  ?对于要加工的各个面,可以使用不同的切削模式。

  ?刀具将完全切过固定凸台,并在抬刀前完全清除此工件。

  ?当切削跨过空间时,可以使刀具保持切削状态,而无须执行任何抬刀操作。

  4.1.2几何体

  在面铣操作中,几何体的选择和平面铣操作的几何体的选择有较大的区别。在面铣操作中用到的几何体有“选择或编辑部件几何体”、“面几何体”、“检查几何体”、“切削区域几何体”、“壁几何体”和“检查边界”,如图4-1所示,不同类型的面铣操作将对应不同的几何体。

  (a)使用边界面铣削(b)手动表面铣

  图4-1面铣几何体

  下面对各几何体分别进行说明。

  1.部件几何体

  部件几何体用于指定表示已完成的工件。为使用过切检查,必须指定或继承实体部件几何体。

  2.面几何体

  面几何体包含封闭的边界,这些边界内部的材料指明了要加工的区域。面几何体相当于毛坯几何体。在面铣操作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或编辑面几何体”按钮,系统弹出“毛坯边界”对话框,如图4-2所示。

  图4-2“毛坯边界”对话框

  在“毛坯边界”对话框中,可通过选择以下任何一种方式来创建面边界。

  ?“面”选项:用于选择平面,或者平直的B曲面。

  ?“曲线”选项:用于选择面曲线和边。

  ?“点”选项:用于选择点(连接起来可形成多边形)。

  当通过面创建面边界时,默认情况下,与所选面边界相关联的体将自动用作部件几何体,用于确定每层的切削区域。如果希望使用过切检查,则必须选择部件几何体作为几何体父组或操作中的工件。

  通过曲线/边或点创建的面边界不具有此关联性。面边界的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切的刀位。必须至少选择一个面边界来生成。面边界平面的法向必须平行于刀轴。

  3.检查几何体和检查边界

  检查几何体或检查边界用于指定体或封闭边界来表示夹具。如果使用了封闭的边界,则检查边界的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切的刀位。

  类似于“平材料一侧是根据边界的方向定义的。它表示材料的位置,并且既可以在内部面铣”操作中的“检查边界”,也可以在外部(沿刀轴测量,从边界的平面开始)。检查边界平面的法向必须平行于刀轴。

  4.切削区域

  在面铣操作中,切削区域是面几何体的替代方式,用于定义要切削的面。但是在同一个操作中切削区域和面几何体不能同时使用,必须选择使用“切削区域”或是“面几何体”。通过“切削区域”,可选择多个面,所选择的面必须是和刀轴相垂直的面。切削区域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中:

  ?当面几何体(毛坯边界)不足以定义工件体上所加工的面时,可使用切削区域。

  ?当使用壁几何体时,例如,加工的面具有已完成的粗加工的壁且要进行精加工的壁需要唯一的余量而不是工件余量时,可使用它。

  5.壁几何体

  面铣削操作中使用壁余量和壁几何体可以覆盖与工件体上的加工面相关的壁的全局工件余量。

  在面铣削操作中使用壁余量和壁几何体,可以将工件体上的面(除了要加工的面)选为壁几何体,并将唯一的壁余量应用到这些面上,来替换工件余量。

  在“创建工序”对话框的“工序子类型”中选择“面铣”或“手工面铣削”操作模板,可以指定“切削区域”“壁”和“自动壁选择”选项。

  在“面铣”或“手工面铣削”的操作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壁”选项,可以打开自动壁识别功能。通过使用自动壁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壁余量并将其应用到与选定“切削区域”面相邻的面,其中,该“壁余量”须满足如图4-3所示的壁准则。

  图底部的点表示壁的起点(底部面和壁相交的点),顶部的点表示壁的顶部。如果自动壁识别的条件足够充分,则可以将壁余量应用于所需的面,而不必分别选择各个面。

  ……


前言/序言

  UG(Unigraphics)是西门子UGSPLM推出的CAD/CAM/CAE一体化集成软件,它汇集了美国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专业经验,是西门子UGS的旗舰产品。UG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器、电器、化工等各个行业的产品设计、制造与分析之中。

  UGCAM的数控加工功能非常强大,其由CAM基础模块、后处理、型芯型腔铣削、固定轴铣削、可变轴铣削、清根切削、车削加工、顺序铣切削、铣线切割、制造资源管理系统、图形刀具编辑器、机床仿真、B样条轨迹生成器等多个模块组成。

  1.本书特点

  知识梳理:本书在每章开头设置学习目标,具体提示每章的重点学习内容,用户可根据本提示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逐点学习,以快速掌握UG的基本操作。

  专家点拨:本书在一些命令介绍后面设置了“提示”和“注意”小模块,通过对特殊操作或重点内容进行提示,使用户掌握更多的操作。

  视频讲解:为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学习本书内容,本书为每章的综合实例的操作提供了视频讲解,用户可跟随视频操作一步步地进行学习。

  面向初、中级读者:本书以初级入门读者和中级提升读者为对象,首先从数控加工基础讲起,在每章的最后再辅以综合实例,帮助读者尽快掌握UGNX进行数据加工所需要的各项命令。

  2.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16章,依次介绍了UG数控加工基础知识、一般步骤、平面铣加工、面铣加工、型腔铣加工、插铣、等高轮廓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点位加工、车削加工、线切割加工、综合仿真及后置处理和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实例。本书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了数控编程加工的入门知识,包括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及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流程。本章内容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铺垫,读者应该将本章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到其他章节的内容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2章介绍UG11.0数控加工的基本流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所要学习和应用的软件工具的特点,UG11.0的常用操作(包括创建刀具、设置加工方法、创建成型和生成等)及数控加工的通用基础知识。

  第3章介绍UG11.0平面铣削加工的相关知识和创建加工操作的基本步骤,结合实例讲解了创建工序的过程和参数设置。

  第4章介绍UG11.0面铣加工的相关知识和创建加工操作的基本步骤,结合实例讲解了创建工序的过程和参数设置。

  第5章介绍型腔铣的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了型腔铣有关参数的设置,包括型腔铣几何体、切削层、切削参数、非切削移动等。

  第6章介绍等高轮廓铣和插铣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述了等高轮廓铣和插铣的相关参数设置。

  第7章介绍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的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多种驱动方法,对于边界驱动、区域铣削驱动、文本雕刻和清根驱动等常用驱动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另外,对固定轴曲面轮廓铣有关参数的设置也进行了讲解。

  第8章介绍UG11.0点位加工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了点位加工的基本概念、点位加工操作的创建、点位加工的加工位置选择、部件表面和底面设置、点位加工的循环参数组和循环参数设置及基本加工参数设置等。

  第9章介绍车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分别介绍了粗车和精车的有关参数设置,包括几何体、切削策略、切削参数、非切削移动等。

  第10章介绍UG线切割加工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线切割相关参数的设置,包括几何体、切削参数、非切削移动等。

  第11章介绍UG11.0后处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应用UG/Post进行后处理的基本方法、UG/Post后处理的创建、修改操作方法等,以及UG综合仿真的步骤与方法。

  第12章介绍运用UG11.0的各种数控加工操作,完成注塑凹模零件的加工。通过该零件的加工学习,可熟练掌握UG11.0各种加工操作综合运用的技巧。

  第13章介绍复杂压铸凸模零件数控加工的具体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进一步加深对前面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前面所讲解的各种加工操作,灵活地应用各种加工方法完成复杂压铸凸模零件的加工。

  第14章介绍工装盘零件数控加工操作,包含零件模型的分析、加工工艺的规划、加工操作的创建、刀具轨迹的模拟仿真。

  第15章介绍冲压凸模零件数控加工完整的流程,包括模型分析、工艺规划、各父级组的创建、加工仿真等。

  第16章介绍一个复杂模具零件的加工。整个零件的加工涵盖了模型的分析、工艺的规划、各父级组的创建、型腔铣操作的创建、点位加工的综合运用、加工仿真,完成本章学习,可加深对数控加工编程操作的理解和学习。

  3.配书资源下载

  本书配书资源包括素材和Video两个文件夹,素材中包括实例的起始操作文件和完成设计后的文件;Video中包含书中所有综合实例操作的视频讲解。资源下载地址为:

  http://pan.baidu.com/s/1i5pCiXJ(注意区分数字和英文字母大小写)

  如果下载有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booksaga@126.com,邮件主题为“UGNX11.0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

  4.读者对象

  ?数控加工编程从业人员?初学UGNX的数控加工编程人员

  ?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和在校生?相关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学员

  ?企业技术人员?UGNX爱好者

  ?广大科技工作者

  5.本书作者

  本书由CAX应用联盟编著。虽然编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叙述准确、完善,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和同仁能够及时指出,共同促进本书质量的提高。

  6.读者服务

  为了方便解决本书疑难问题,读者朋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本书有关的技术问题,可以发邮件至comshu@126.com,编者会尽快给予解答。最后,在此与大家共勉!

  编者

  2017年7月



UG NX 11.0 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 (CAX工程应用丛书) - 深入解析与实战指南 这是一本为数控加工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希望提升UG NX 11.0实战技能的工程师量身打造的深度学习手册。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UG NX 11.0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强大功能与应用技巧,从基础概念的讲解到复杂加工策略的实现,力求让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迅速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特色与内容亮点: 一、 全面覆盖UG NX 11.0数控加工核心模块 本书深入剖析了UG NX 11.0在数控加工中至关重要的各个模块,包括但不限于: 建模与准备: 实体建模基础: 详细讲解UG NX 11.0的草图绘制、实体特征创建、布尔运算、倒圆角、抽壳等基本建模操作,为后续的加工路径生成奠定坚实基础。 曲面建模应用: 介绍自由曲面、曲线曲面等复杂造型的创建与编辑,对于模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零件加工至关重要。 装配与零件检查: 讲解如何进行多部件装配,以及如何利用UG NX 11.0提供的工具进行模型结构的分析、拔模斜度检查、壁厚分析等,确保模型符合加工要求。 NC 制造环境设置: 详细指导用户如何配置NC制造环境,包括机床、刀具库、后处理器等,为后续的加工策略选择做好准备。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块精讲: 2D 加工策略: 全面讲解平面铣、型腔铣、轮廓铣、钻孔、攻丝等二维加工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零件提供优化思路。 3D 加工策略: 深入探讨区域铣、等高线铣、流线铣、曲面轮廓铣、三轴联动加工等三维加工技术,重点分析不同加工策略的适用场景、效率与加工质量的影响。 多轴加工(A/B/C轴联动): 详细介绍四轴、五轴联动加工的概念、原理及在UG NX 11.0中的应用。从基础的定位轴加工到复杂的任意角度加工,通过实例演示,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充分利用多轴加工的优势,实现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 高级加工功能: 涵盖了诸如变区域铣、恒定掠射角铣、倣形铣等高级加工策略,旨在解决高精度、高效率的复杂零件加工难题。 刀具路径优化与编辑: 讲解如何对生成的刀具路径进行精细化编辑,包括删除、合并、分割、倒转、调整步距、切深等,以达到最优的加工效果和最短的加工时间。 仿真与验证: 强调UG NX 11.0强大的加工仿真功能,包括实体仿真、刀具路径可视化、干涉检查、碰撞检测等,帮助读者在加工前充分发现并排除潜在问题,减少试切和返工。 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的应用与定制: 理解后处理器的作用: 详细解释后处理器在CAM中的核心地位,它将UG NX生成的刀具路径信息转化为特定数控机床能够识别的G代码。 常用后处理器的介绍与选择: 介绍不同类型数控机床常用的后处理器,以及如何根据机床型号和数控系统选择合适的后处理器。 后处理器基础配置与修改: 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基础的后处理器配置,如修改输出格式、刀具号、进给速度单位等。 (进阶)后处理器编辑器初步介绍: 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将简要介绍UG NX的后处理器编辑器,帮助理解后处理器的工作逻辑,并为日后进行更复杂的定制打下基础。 二、 实战导向,案例驱动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实战案例。每个章节都配以精心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零件模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读者完成从建模到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整个流程。案例涵盖了: 精密模具零件加工: 如凸模、凹模、斜滑块等,涉及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 航空航天部件加工: 如叶轮、发动机零部件等,强调材料特性、加工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汽车零部件加工: 如缸盖、曲轴等,展示大批量生产中CAM的应用。 通用机械零件加工: 如支架、齿轮、壳体等,涵盖了各种典型的加工类型。 通过这些案例,读者不仅能够学习到UG NX 11.0的具体操作步骤,更能理解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材料属性、加工精度要求以及机床性能,选择最合适的加工策略和参数设置。 三、 深入剖析原理,注重“为什么”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各项加工功能的背后原理。例如,在讲解等高线铣时,会分析其刀具路径生成逻辑、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在介绍流线铣时,会阐述其如何适应复杂曲面,如何保证表面连续性。通过理解这些原理,读者能够更灵活地运用UG NX 11.0,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教程,从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非标准化问题。 四、 循序渐进,零基础友好 本书结构清晰,从最基础的UG NX 11.0界面介绍、基本操作入手,逐步深入到数控加工的各个层面。对于没有接触过UG NX的用户,可以从头开始学习;对于已经有一定UG NX基础,但缺乏CAM经验的用户,可以直接跳到CAM相关章节。每个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清晰的图文解释和操作演示,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跟随。 五、 拓展视野,提升专业技能 除了核心的CAM功能,本书还涉及一些与数控加工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例如: 工艺分析与规划: 如何在CAM编程前进行合理的工艺分析,制定高效的加工方案。 刀具选择与几何学: 刀具的类型、角度、几何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切削参数的优化: 如何根据材料、刀具、机床等因素,合理设置进给、转速、切深等,以达到效率、质量和刀具寿命的平衡。 误差分析与补偿: 简要介绍加工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以及在CAM中如何进行初步的补偿策略。 适合读者群体: 机械制造、模具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在校学生: 快速掌握UG NX 11.0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应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数控编程新手: 系统学习UG NX 11.0数控编程知识,从入门到熟练掌握,成为合格的数控编程师。 经验丰富的数控工程师: 深入了解UG NX 11.0的最新功能与高级应用技巧,提升编程效率和加工质量,解决复杂加工难题。 CAD/CAM/CAE领域的研究人员: 了解UG NX 11.0在现代制造中的实际应用,为研究提供参考。 对3D打印、CNC制造等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 了解数控加工的完整流程,掌握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 结语: UG NX 11.0 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 (CAX工程应用丛书) 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是一套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它将带您走进UG NX 11.0强大的数控加工世界,让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控加工工程师。本书将是您在数控加工领域探索与创新的宝贵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用户来说,评估一本书是否能称得上“精通”的关键,在于它对高级功能和复杂工艺的覆盖深度。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详尽介绍高手们津津乐道的那些“黑科技”,比如复杂的五轴联动加工策略。五轴编程的难点不仅在于轨迹生成,更在于如何合理地设置刀具轴向控制和避免干涉,这本书如果能针对航空航天、模具行业常见的复杂曲面精加工,提供一套系统的、可复用的方法论,那它的价值立刻就提升上去了。另外,关于如何优化加工效率我也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利用UG NX的智能路径规划功能来减少空运行时间,如何设置合理的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曲线以最大化刀具寿命和表面质量,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线上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内容。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案例的后处理文件分析,展示不同参数组合对G代码输出的影响,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干货了。我希望看到的是超越软件说明书的深度解读,是真正能解决实际生产痛点的实战经验总结。

评分

这本《UG NX 11.0 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CAX工程应用丛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配色沉稳大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面向实际操作的工具书。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是否到位。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UG NX数控模块的新手来说,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操作流程如果讲解得过于跳跃,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身边手把手教学一样,把从CAM的基础理论,到软件界面的每一个功能区,再到刀具路径生成的每一个参数设置,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特别是关于不同加工类型,比如平面铣削、曲面铣削、钻孔这些基础操作,如果能配上足够清晰、步骤详细的图文对照,那简直是太棒了。我还特别关注它对零件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设定讲解,这可是决定加工精度和安全性的关键一步,如果能有专门的章节深入剖析其中的奥妙和常见错误处理,那就更好了。总之,从入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入门”部分必须扎实到能让一个CAD小白也能顺利过渡到CAM操作。

评分

作为CAX工程应用丛书的一部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行业应用背景是不可或缺的。我个人对编程规范和质量控制这一块格外关注。数控加工的最终目的是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这本书如果能加入关于“公差带管理”和“残余应力分析”的基础知识介绍,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引子,都会让内容显得更加全面和专业。毕竟,编程不只是把刀走一遍,而是要对最终产品负责。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UG NX的仿真模块,进行切削力预测和热变形预估的内容,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路径看起来完美却在实际加工中出现问题。同时,这本书如果能穿插一些典型的模具型面、叶轮叶片等复杂零件的加工案例分析,展示如何从三维模型出发,逐步攻克这些高难度任务的方法,那将极大地拓宽我的视野,让我明白UG NX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以及如何去突破它。

评分

从一个注重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在“易读性”和“信息密度”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我最怕的是那种图很少、全是密密麻麻文字的“小说式”教程,读起来非常枯燥,也抓不住重点。我期待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能做到极致:高质量的屏幕截图,关键操作步骤用醒目的颜色或箭头标出,复杂的参数设置用表格清晰对比。而且,如果能提供一些“陷阱警示”或“专家提示”的小方框,提前指出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那简直是学习神器。例如,在介绍型面铣削时,明确指出“当刀具倾斜角度大于多少度时,应优先考虑使用球刀而非面铣刀,以保证刀尖充分参与切削”。这种基于经验的总结,远比纯粹的软件功能描述更有价值。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读起来是流畅的、有启发性的,能让我感觉每翻一页,我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对UG NX的理解都在稳步提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住几个菜单按钮的层面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里带有“中文版”字样,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极大的便利。在学习UG NX这类大型软件时,如果软件界面和帮助文档都是英文的,对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那些专业术语的细微差别会非常吃力。因此,我非常看重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一个好的中文版教程,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术语直译,更应该结合国内主流机床和操作习惯,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符合国情的阐述。例如,在讲解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的定制化时,如果能结合国内常见的FANUC、西门子等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并提供一些修改G代码逻辑的思路,那就太贴心了。此外,章节的组织逻辑也非常重要。我希望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菜单的顺序罗列功能,而是能按照“零件准备—工艺规划—仿真验证—后处理输出”这一条完整的数控加工工作流来组织内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建立起完整的项目思维链条。

评分

不错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